首页 > 文章中心 > 理想信念教育心得体会

理想信念教育心得体会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理想信念、廉政纪律教育心得体会

通过每周二的纪律教育学习和每周五的自查和讨论学习,通过看反腐败和学先进的录像,通过听书记给我们做报告等等,我们有了如下的一些体会。

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与自己对客观事物的思维趋向和对客观事物的反应密切相关。因此,作为一名***员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必须坚定****信念,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而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名党员,我们工作的目的是教书育人,为国家、集体培养人才,创造尽可能多的财富,以满足我们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和文化生活需要,为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保持社会的稳定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所有这一切就要求我们必须立足岗位、塌实工作、爱岗敬业,把做好本职工作作为我们实现****理想的实际行动,让理想和信念在岗位上闪光。

常言说“空谈误国,实干兴帮”,作为企事业的职工,光在嘴上夸夸其谈,在实际工作中不知道怎样去履行自己的职责,只能做那些水皮打一棍的工作,做什么事情都讲的是一个表面"华丽",久而久之人员将失去动力,企事业将失去活力。因此,倡导说实在话、干实在事、做实在人,是当务之急、重中之重的工作。只有脚踏实地的立足岗位,才能发挥出个人对社会、对企事业、对个人的贡献。

长期的国有企业的体制弊端,养成了很多类似于政府官员的习气,不象企业的员工。甚至是敷衍塞责、说官话、耍权力、拉帮派、专门讨好领导,这些人延续了几千年封建主义的那种专事权贵、唯权是从、看眼色做事、说话的习惯,欺上瞒下,专拣那些领导愿意听的话说,试图把领导高高的挂在上面,在这些人眼里工作就是和领导斗智斗勇;有的人干一点活成好几天地“忙死了”,做一点事必须让上上下下的人,特别是领导都知道,以此作为争待遇、要好处的筹码。有的人利用手中的权力刻意的讨好别人,在这些人眼里根本不知道什么是自己的职责,也不知道自己的权力是那里来的。有的人口口声声“吃亏便是福”,但是无论干什么活都要先看看在利益上、名誉上有无便宜可赚,如果自己公平的得到了回报就认为是吃亏了。在工作中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利用自己手中的那点权利拉私人关系,小恩小惠;有的人动辄以领导让如何如何,来对付别人,用领导的名义既抬高自己,压制别人,可谓是棉里藏针。对大家有意见的事情就声称是领导让做的,对大家喜欢的事情就竭力的表白自己的功劳,等等。

倡导干实在事、说实在话、做实在人能在一定程度上克服这些弊端,让那些说的好听,干的难看的人逐渐的失去立足之地。以正行业风气,激发企业活力,让那些立足岗位、埋头苦干的人感受到希望,感受到有干头一个企业的向心力也表现在每个职工乐于奉献的精神上,作为一名普通职工无不盼望企业的发展和壮大,希望自己的收益能有不断的长进,以此促进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并视之为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实现“全体职工安家乐业”也是领导的心愿。共同的愿望,就会创造出奇迹和活力。实现这一目标,不但要靠全体职工本身的努力,还要靠科学的管理手段,先进的管理方法,来激发职工自觉的工作热情,让职工在自己的岗位上不断的释放出自己的创新能力。我们每个人要积极提高自身履行职责的能力,把奉献在岗位看作是自己天经地义的事情,勤勤恳恳地做好本职工作。在工作中做到正确的认识自己,真诚的对待他人,认真的对待工作,公平的对待管理。表现出做人的人格魅力,以此来激励自己,影响他人,共同进取。

全文阅读

运用价值观管理推动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摘要】理想信念教育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价值观管理作为一种管理理念与实践,已经逐渐成为可持续、富有竞争力以及更加人性化的文化的主要驱动力。本文创新性的将价值观管理引入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在分析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价值观管理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运用价值观管理推动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价值观管理 大学生 理想信念

【基金项目】浙江中医药大学2011年校级科研基金项目《MBV理念下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及实效性研究》科研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1SY07)。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033-01

理想信念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是帮助大学生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主要途径之一。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高校在理想信念教育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主流是好的。但是,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变革、文化的多元性发展,高校理想信念教育工作形式化、过场化现象严重,教育内容与教育方式落后,无法适应当前形势的需要。价值观管理(MBV)是继指令管理(MBI)、目标管理(MBO)之后的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它是通过建立一套与企业内外环境相适应的价值观和信仰体系,来引导企业全体员工为实现企业的共同目标而努力。价值观管理作为一种新地管理模式,在国内外企业中得到广泛应用。本人作为一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结合自身在工作实践中的体会,创新性的将价值观管理引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分析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价值观管理的内涵,并提出了运用价值观管理推动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策略。

1.当前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现状分析

当前,高校普遍重视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从事理想信念教育的主阵地都是各高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师资队伍强大,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大学生理想信念状况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是,新形势下高校理想信念教育也面临不少挑战与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形式化、过场化现象严重

全文阅读

新时期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方法初探

[摘要]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已成为当前各大高校亟需加强和改进的工作之一,新时期如何行之有效地实现理想信念教育,使之取得突出成效,是教育需要长期深入探讨和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 大学生 理想信念教育 社会化 教育氛围 主旋律

21世纪国家的发展需要素质全面的综合性人才,大学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的场所,如何做好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是每一所高校所应该重视和研究的课题。

一、要做好理想信念教育,必须首先认识到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

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开展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是增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素质的核心任务之一。作为培养祖国建设人才摇篮的高校,必须把理想信念教育建设作为首要任务来抓。

当代大学生是拥有现代科学知识的高素质人才群体,在未来经济发展中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学生正处于理想信念教育成型期,思维活跃,自尊意识突出,具有强烈的成才愿望,在复杂的社会生活环境中,很容易为外界感染和侵蚀,受到市场经济的种种负面影响的冲击。大力强化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用科学发展观统一学生的思想认识,已是当务之急。

近年来,个别大学生生活缺乏明确的目标,人生观、价值观扭曲,甚至走上了极端道路。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只因打牌不合锤杀了自己的四名同学;上海某名牌高校学生运用高科技手段窃取国家资金数千万元。出现上述问题与学校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密不可分。面对越来越复杂的社会环境,学校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切实采取有效措施,积极主动帮助学生树牢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理想信念教育要以当代大学生思想特点为研究依据

全文阅读

思政课教师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的作用

摘 要:理想信念教育是民办高校大学生价值观塑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对民办高校大学生的价值观塑造给予正确的引导以及加强对民办高校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该文从民办高校思政课以及思政课教师的角度切入,重点分析了其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思政课教师只有通过让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才能使学生发自内心地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关键词:理想信念教育 价值观 以人为本 思政课教师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8(b)-0143-01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飞速发展的今天,民办高校大学生的价值观取向总体上是健康向上的,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尤其是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缺失对其正确价值观的塑造起到了非常大的阻碍作用。如何对民办高校大学生的价值观塑造给予正确的引导以及加强对民办高校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这是民办高校每一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思政课教师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1 理想信念教育是民办高校大学生价值观塑造中最重要的环节

我们所说的理想信念教育指的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教育,它是高校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的心灵世界的核心。有无科学的理想信念,决定了人生是高尚充实,还是庸俗空虚。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是大学生健康成长、成就事业、开创未来的精神支柱和前进动力。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多元化的价值取向对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影响非常明显。表现在理想信念的选择上就是民办高校的大学生比较关注自我、功利色彩较浓。对于民办高校大学生而言,在价值观的选择和塑造上,存在一个由理想主义向现实主义转化的过程。相比于公办院校的大学生,民办高校大学生的价值观体具有更强的实用性和功利性,他们把追求个人事业的成功和自身价值的实现当做人生奋斗的终极目标。也就是说,在个人目标的选择上,他们注重自我发展,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功利主义倾向十分明显。很多大学生已经不再把理想主义的价值观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而是将社会的认可、事业的成功、财富的多少作为衡量人生价值的重要目标。

当然出现这种情况也是有原因的,基于高校教育资源竞争的压力,一些民办高校为了吸引好生源,维持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并在竞争中获得或保持优势,在教学过程中过多地强调专业技能的操作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往往容易忽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最终的结果就是一些学生只是注重与将来就业密切相关的专业课的学习,而忽略了自身理想信念的树立和提升,对于崇高的理想信念在其未来就业乃至一生事业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重要意义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社会责任意识观念淡化。

全文阅读

简谈医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摘 要:在经济全球化,信息爆炸的时代中,不容忽视社会各种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一些大学生存在理想信念不坚定,模糊的倾向,这无疑对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树立产生了阻碍。医学生是一个承载社会医疗事业高期望值的特殊群体,是我国医疗建设事业的主要人才来源,其社会责任的重大决定对其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就显得更为重要。理想信念教育对医学生职业生涯、人生道路的最大规制及实效性价值就是使得医学生培养正确的思想意识,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社会价值的实现有机的结合,协调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简谈 大学生 医学生 理想信念教育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医学生是一个承载社会医疗事业高期望值的特殊群体,是我国医疗建设事业的主要人才来源,其社会责任的重大决定对其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就显得更为重要,使得医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研究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重要研究之一。[1]

国外的研究中并没有“理想信念教育”这种提法,研究者们主要是在大学生道德教育、政治教育方面的研究中融合了理想树立的相关思想。

,虽然国内外对理想信念教育都有一定的研究,但是在具体医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领域还存在一定程度的局限:

第一,国内外对理想信念教育主要是从宏观上进行研究,从具体领域关注较少。

第二,对医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还没有得到普遍的重视,研究还有待深入。

全文阅读

静心阅读 感悟教育

在江苏无锡参加“全国课程改革实验区综合实践活动第六次研讨会”活动中,我有幸得到一本郭元祥教授写的《教师的二十项修炼》。翻阅书页,我深深地被郭教授对新课程理念下的新教育的理解、解读和感悟所折服。对新课程下的教师应具备的素养提出了“二十项修炼”,这二十项修炼对我们如何实践新课程,如何解决目前教师教学的怠倦心理问题提出了非常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为了让更多的老师去感悟《教师的二十项修炼》,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并从中享受到教育带来的乐趣,我准备陆陆续续地将这本书的精要摘录给大家,希望大家能够静下心来去读,去感悟教育的真谛,教师的责任!

摘录:

“教育人生”要求教育的人和与教育有关的人,特别是教师自己,不再把教育仅仅作为一个职业、一个手段、一项工作、一件事情来看待,来处理,而是当作自己人生的一部分来对待,来体验,来充实,来完善。

“教育人生”需要生命的活力,需要生命的激情,需要生命的灵动。要用目标去激励学生,用美德去感化学生,用创新去吸引学生,用智慧去启迪学生,用文化去丰富学生,用作良知去引导学生;要让学生获得终身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占有人类共享的核心价值观。没有一种教育人生观怎么可能达成?现实的中小学教育太功利了!教育中的人太现实了!

“教育人生”需要感动。感动自己,感动学生,感动家长,感动社会,感动中国,感动未来。可悲的是,陷于功利追求中的教育及身处其中的人们,大多麻木不仁了,铁石心肠,没有任何“感动力”。

3年前,我的一位教研员朋友讲述了发生在武汉市某著名中学的一个真实的故事。她的女儿初中毕业合影时,前排空出了校领导座位,全体校领导却没有时间到场参加拍照。毕业照发下来,学生发现校领导们的形象居然也在照片上。毕业照合影中学校领导的形象是后业用电脑合成的。听到这个故事,我真的十分愤怒,我真的不知道这个所谓名校的校领导在忙些什么,学校领导如此的麻木不仁!面对即将毕业跨入人生新阶段的孩子们,连给孩子们一点真实的记忆都那么吝啬,他们能够感动谁?我始终觉得,不能感动学生的教师不是好教师,不能感动学生的学校不是好学校。

“教育人生”需要理想,更需要信念。要有追求卓越、反对平庸的理想和信念,要有使每个孩子都得到良好教育的理想和信念,要有使学校真正成为具有文化品位和精神感召力的发展型、学习型组织的理想和信念。美国教师工会(UTA)对全体教师发表了一份具有强烈情感冲击力、饱含教育理想和信念的“教师誓言”,每次阅读这份誓言,都使人铭记教育的追求,教育的使命,都能唤起对教育的美好憧憬以及为之奋斗的动力。正因为如此,我要求我的合作研究学校必须研制学校自己的教师誓言,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明确使命,牢记理想,坚定信念!我始终觉得,没有教育理想和信念的教师不是好教师,没有教育理想和信念的学校不是好学校。

全文阅读

高校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探析

【摘要】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对高校学生实施理想信念教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是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保障,也是实现学生自身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笔者在阐述理想信念教育实施对高校学生重要意义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高校理想信念教育中存在的教育资源不足、教育资源评价体系缺失、教育缺乏科学性、教育环境复杂浮躁的问题。同时提出了“以人为本”转变理想信念教育观念,积极研究实践隐性理想信念教育,完善建立具备科学性的理想信念教育评价体系以及打造理想信念教育氛围浓厚校园文化等几点加强高校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学生 理想信念教育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180-02

对高校学生实施理想信念教育不仅仅能够促进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也是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构建和谐社会国家理想得以实现的重要保障。在新的时展之下,高校学生面对着全新的历史任务和历史责任,同时时代对高校学生也有全新的要求。面对这些要求,高校只有积极地探索、不断地改进理想信念教育,以此来提高教育的时效性和针对性,才能够为社会输出更多有用的人才。

一、对高校学生实施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高校学生良好的理想信念教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

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是其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根本体现,反映了高校学生的政治方向。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是其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其思想政治素质的核心。对于一个时代来说,该时代青年人的理想信念对于国家命运和国家前途具有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而高效的大学生们作为青年中最具实力的一个群体,他们掌握了系统的科学知识,具备各方面的专业技能,是青年群体中最具知识科技创新能力的个体。作为一名兼具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大学生,其在毕业进入社会之后,他们必将成为社会工作各岗位中的中坚力量和骨干分子,必将在推动国家经济发展建设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只有切实加强对高校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才能够使其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才能够使其在日后的工作中将个人理想与国家理想融为一体,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接班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提供保证[1]。

(二)高校学生良好的理想信念教育是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保障

全文阅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

摘要:理想信念作为人类所特有的精神现象,集中体现了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人的精神支柱和灵魂。大学生的理想信念直接决定着大学生是否能承担起国家的振兴和持续发展责任的重要因素。在分析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状况的基础上,研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结合的有效途径,将突破当前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大投入、低收益的瓶颈。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想信念教育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理想信念教育的逻辑结合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必然形成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这是社会系统得以运转、社会秩序得以维持的的基本精神依托。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会树立一种理想、信念,这种理想、信念能够支撑其再一段时间内的思想与行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价值层面的界定,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渗透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并指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那么,如何能将一个人的理想、信念融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来,则是集中力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稳步推进社会改革,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二、我国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基本状况

我国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总体上呈现积极向上、健康理胜的趋势,他们在理想信念的选择和追求上表现出远大的抱负、执著的追求和较好的素质,体现出较高的政治热情和奉献精神。但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新旧社会矛盾交织在一起,青年大学生对于社会的认识还不够成熟,面对转型期中国社会激烈的社会矛盾,由于缺乏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指引,盲目追从其他朴素唯物主义甚至是唯心主义价值观,在某种程度上偏离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的甚至理想信念缺失,加之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幻、社会经济深刻变革、多元文化涤荡冲击,以及信息网络技术高速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部分大学生理想信念存在着功利化倾向、迷失甚至扭曲的问题,而且有蔓延扩大的趋势。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依然面临严峻挑战。当前我国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接轨的逻辑点主要是通过延续的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及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方式参与社会实践等达到了解国情及培养奉献精神等,起到了基础性作用,但形式单一,缺乏弹性,如:课堂的理念灌输难以说服大学生对社会矛盾独特的观察视角,学生学业生涯的评优致使志愿服务的功利性及形式化等。

三、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途径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以及以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方式参与社会实践等,虽然起到了巨大作用,但是面临多元文化的冲击,大学生理想信功利化、迷失甚至扭曲的问题,依然给我们以警示,那么总结经验,拓展思路,建立切实长效机制便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2011年温总理也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在全社会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信念,加快构建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求、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和行为规范,进一步提升了理想信念的紧迫性和普适性。

全文阅读

乡村教师教育信念测量模型的建构

乡村教师的教育信念影响着其认知和行为,是乡村教师跨越城乡差异,坚守乡村教育岗位的精神根基。一方面,通过加深扎根乡村、服务乡村的价值归属[1],增强乡村教师坚守乡村教育事业的使命感;另一方面,指导乡村教师的教育实践,促进乡村教师优化教育行为,发展和提升自身专业能力。为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我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如“师范生公费教育政策”“优师计划”“国培计划”“特岗计划”“农硕计划”等。尽管以上政策推动了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但乡村教师的职业提供和社会空间特质仅满足乡村教师的生存所需,没有解决乡村教师的职业规划、理想信念和个人发展间的契合度问题,无法促进其个体和家庭的长效发展[2],使乡村教师对扎根乡村教育这一原始信念感产生了徘徊和疑虑,最终导致乡村教师的流失。

教育信念生成于教师的主体性认识,孕育在一定文化土壤中,打上“本土化”标签的烙印。乡村教师身处乡土文化环境中,亦会产生“本土化”教育信念,该信念是否与共同认知的教师教育信念存在差异?基于此,本研究从乡村教师教育信念视角出发,探究乡村教师坚守乡村的独特内在动机。首先,通过扎根理论剖析乡村教师教育信念的核心范畴,尝试真实地勾勒乡村教师这一特殊群体的教育信念;其次,针对乡村教师的特征,依据乡村教师教育信念的核心范畴,编制可应用于乡村教师的教育信念量表;最后,通过抽样数据进行预测和重测检验信度效度,以期形成预测乡村教师队伍内在稳定性的测量工具。

一、乡村教师教育信念的概念和测量

1.乡村教师教育信念的概念界定

乡村教师的教育信念影响着乡村教师对乡村教育最本质的认识、态度、价值判断和行为倾向。从信念本位视角看,“信念”是认知的过滤器,个体的认知态度通过信念得以行动[3],是“经验的心理构造,以浓缩的形式整合到个体的态度或行为中”[4],强烈影响着个体的目标、情感、决定和行动[5]。在特定的乡村文化背景下,乡村教师通过教育实践构建的教育信念直接影响他们扎根乡村教育的意志力和使命感。这就需要从概念层面明晰其教育信念,为乡村教师教育信念核心范畴的构建提供理论支撑。

其一,不同学科基于学科领域特征形成了关于“教育信念”的不同解释。心理学视角将教师的教育信念称为先验的内隐理论[6],认为教育信念是教师心智结构中累积的价值观,是作为一种先验假设无意识地支配着教师的教育行为,具有长期性和隐匿性,是教师对抗社会化压力的预期产物;社会学视角认为,教育信念是教师对学生和教学过程、自我在学校社会中的角色、自身工作职责、课程和教学所形成的信念[7],是教师群体与教育事业共同互动的结果,蕴含着个体主观的意念引导,教育信念的核心指引着教育的方向,这些方向凝聚着社会对理想人生和社会的求索[8];教育学视角认为,教育信念是教师秉承的教育观念,决定教师个体的教育行为,是教育改革的灵魂结晶[9];文化学视角认为,教育信念是特定文化背景下教育者对教育观、教师观和学生观的认同与坚信[10]。虽然学科间并未对教育信念形成统一界定,但教育信念对教师行为倾向产生影响、决定个体行为的特性已成为共识。为此,本研究认为,乡村教师的教育信念能从意识上潜在地影响乡村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

其二,“教育信念”也可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下定义。宏观层面指生命信仰和职业理想,即教师个体在教师事业中获得的自我效能感[11];中观层面指教师对教育活动的观点和看法,如影响学生表现的信心(教师效能信念)、对教师或学生表现的归因(归因、控制点、动机),对自我教育认知和价值感的信心(自我教育信念),对执行教学任务的信心(自我效能感),对特定科目或学科的教育信念(阅读信念)等[12];微观层面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持有的观点,如学生观、教学观、课程观等[13]。总体而言,教育信念是教师个人信念系统的一部分,受教师教育信仰、职业理想、师生关系、学科知识结构等个人背景和外在环境的相互影响。教育实践充满复杂性[14],乡村教师有其自身的文化场域、个人经历及时代使命,通过乡村教育实践和反思,正视乡村教育发展的局限性,形成其特殊的承载着乡村教师对肩负乡村教育发展的情感、意向、认同和行动判断的教育信念。

2.乡村教师教育信念的维度与测量

全文阅读

“微时代”环境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摘 要 移动终端的飞速普及和“微博”的出现,正式标志着当今社会已经步入“微时代”, “微时代”的来临,给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带来了深刻的冲击和影响,同时也意味着重大的机遇。如何解决传统理想信念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改进工作模式,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面临的一项重要挑战。本文力求从分析“微时代”传播模式的特点入手,分析当前理想信念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 微博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微时代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aced by College Ideological Education in "the Micro Era" Environment

Abstract The rapid popularization of mobile terminals and the emergence of "microblogging", officially marking today's society has entered a "micro-era, the advent of the" micro-era "has brought a profound impact and influence, to the ideal and faith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also means thatare significant opportunities. How to solve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education of traditional ideals and beliefs, and to improve the working mode, ideal and belief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challenge faced by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ers. This article seeks to start from the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ode of transmission of "micro-era",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of the current ideal and belief education, and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 microblogging; ideals and convictions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micro era

传播模式的变化给高校理想信念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挑战在于理想信念教育的当前模式和当今时代特征不相匹配。传统理想信念教育“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讲授—学生接受”和相对慢节奏的工作模式已经不适应“微时代”的即时、互动、高速的时代特征。而机遇在于,将“微博”等新媒体发展成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崭新载体变成了一个大有可为的现实选项。本文试图从研究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型传播模式的特征入手,分析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面临的冲击与挑战,进而探索出一条适合“微时代”特征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新模式。

1 “微时代”环境下传播模式的新特征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