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历史小论文

历史小论文范文精选

历史小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历史小论文 探究活动 小组合作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12(a)-0077-02

2011年高考历史科江苏卷有个突出的亮点和变化就是主观题的第22题“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题”。本题第(3)问是一道历史小论文试题,该题设问如下,“(3)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论证陈旭麓先生提出的观点。(要求:观点理解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00字左右)到了2012年,大题中继续引入了一道小论文型的题目,题目要求考生(2)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萧公权的康有为研究为例,以“时代、史家与历史认识的修正”为主题进行论证。(9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50字左右)这些历史小论文题目最大的亮点就在于思维和答案的开放性,能较好地鉴别出学生在历史学科方面的基本素养。

但是由于教师、学生平时对于历史论文写作的疏忽,导致这两年江苏省高考中这种类型题目得分普遍不高。如何提高历史论文的写作水平呢?常规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倡导学生撰写历史小论文的方式进行探究学习,本文以人教版必修三《中国传统文化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历史小论文》为例,浅析历史小论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 主题的确定——明确具体的学习(写作)目标

学习目标既是教学出发点,也是归宿,它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教师在任何一项教学工作开展前,都必须明确:我想让学生获得什么知识?取得怎样的进步?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历史小论文的写作同样如此,在高考阅卷中,我们发现不少学生对于历史小论文的写作,连基本的着眼点都找不准,没有主题没有核心,出现这样现象的原因不外乎在平时的教学中就忽视了确定明确的教学目标、主题。对于一线高中教师来讲,教学目的的具体化,就是课程标准,这是引导一切教学活动的总方针,实际中我们应结合课程标准,结合教材,学生,硬件条件等具体情况,将课程标准分解为具体的可操作的,可评价的学习目标。以《中国传统文化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为例,在课程标准中并没有直接以该课的学习目标与标准,但我们可以间接借鉴到与本探究活动课内容相关联的单元,如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及《古代中国科学技术与文化》的学习要点与标准,首先对“传统文化”的概念进行定位,通过了解中外历史上思想文化,科技、文艺、文学领域的重大事件,重大现象及相关人物;学会搜集并综合分析思想文化发展过程中的相关资料,探讨思想文化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影响;认识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家、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增强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树立自觉传承祖国和人类思想文化遗产的意识。在其中要注意几点问题:①不要用空洞的教育目的代替具体的学习目标,如这一课的目标不是立即让学生成为祖国文化的传承者,而是要把握几个关键词,如“传统文化”,“过程”,“现在”、“未来”,这几个词都很大,可帮助学生具体为“传统文化”中的某一项具体,任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我们来看一组学生的选题:《中国文化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男女地位的古今变化》、《茶香溢史》、《中国陶瓷文化的发展和变化》、《春节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服饰进化论》、《庆生》、《我与汉字——执子之手,与子同生》,《科举制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这些选题有具体的主题,便于学生搜集资料。行为动词具体化:该探究课教材给出的形式是“历史小论文”,但历史小论文不同于一般的作文,所以在学习目标确立中要明确历史论文与一般论文的区别在于何处,同时不是想通过一次写作历史小论文,就能“提高学生写作论文的技巧”,或学生在“写作上获得全面发展”学习目标的具体化不能含糊其词,不仅不利于学生论文写作而且不利于以后的评价。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特提供了一组正反两个学习目标供参考:

我们来看一下正反两个学习目标的对比:

正面:(1)学生能理解传统文化的含义、地位、意义

(2)学生能自主选择“传统文化”中的某个点

(3)学生能写出这个点中过去、现在与未来

(4)学生能明确历史论文的写作规范

反面:(1)使学生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空洞、宽泛)

(2)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难以评价)

(3)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主体是教师,而不是学生)2过程的掌控——设计完备的活动方案

2.1明确了学习目的后,如何才能让学生有更好的表现?学习活动的设计非常重要,一个设计良好的活动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较好的达成学习目标。在活动并更设计中要考虑的因素,活动主体、活动方式、活动流程,以历史小论文写作为例,呈现一个完整的探究活动设计方案:

活动主题:中国传统文化的过去、现在与将来

活动任务:通过探究,小组合作完成1000字左右的历史小论文,内容包括(1)本小组对“传统文化”中某一具体内容(如京剧)发展历程的简要介绍(2)本小组对该主题在当今社会发展的认识-及感情(建设等)。

活动准备:(1)教师拿出教学方案,根据课标确立学习目标,并明确传达给学生。(2)学生利用周末来上网或去图书馆等场所搜集资料,学生按一定原则分组(3 4人为一组)。

活动安排:(1)时间:2课时(课前准备时间为周末)(2)方式;小组合作课前搜集资料与整理第一节课整理资料,第二节课在全班展示汇报。

活动总结:结合各小组论文、学生互评、自评、和教师评价,确定本次探究活动课的成绩。

2.2 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历史小论文的写作实质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自主学习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学习,最终不再依赖教师,教师要做的就是给学生提供学习的机会,学生通过自己对信息的发现及利用,得到的远比单纯的灌输多的多,当教师做到以下几点时,对帮助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帮助很大。①激发动机、兴趣:传统教学太强调作业测验等,学生早已经厌烦,所以一种新的活动形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②评价与反馈:活动不能流于形式,一定要建立公平公正的评价机制,才能进一步刺激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的作用。

2.3开展合作学习

什么样的内容适合小组合作呢?有学者进行过该方面的研究,结果显示:含有互动、互助、协同、整合、求新、辨析、评判、表现等因素的教学任务适宜合作学习。’还有研究表明,当学习目标非常重要时,学习任务复杂或抽象时,问题有待解决时,要想培养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时,希望学生能牢记所学知识时,学生的社会性发展成为最主要的教学任务时,都应该使用合作学习方法。。探究活动课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方面看,完全适合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同时,论文不同于一般性的文章,它需要有详实的史料做支撑、有科学的态度做研究、有深刻的见解来充实:有严谨的笔法来写作,所以同样适合小组合作的形式。

但实践中,根据笔者这几年的工作经验看,发现小组合作往往会流干形式,一个3-4人的小组,也许只有一个或两个同学在认认真真的准备着、工作着。其他人则是采取“不闻不问”。只在小组挂一个名的态度。此时教师的指导作用就要发挥起来,为小组合作提供引导和帮助。确保每位同学在小组合作中发挥作用。

2.4规范写作技巧

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这样便于学生搜集资料、讨论见解,在生生交流的思想碰撞中有更深入的思考,形成更加完整、深刻的认识。但是落实到具体实践,我们鼓励小组里的每位学生都拿起笔来进行写作,在实践中,笔者发现有不少学生将历史论文写成了作文,没有突出历史学科的特色。作为历史论文,就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①选题的意义②材料是否详实③论证是否合理④有无自己的见解。⑤语言是否严谨。

历史小论文写作必须注意以下几点:①要有逻辑性,历史小论文试题是论文,不是问答题,不能像记录流水账一样,而应以文章的形式来呈现。②要史论结合,不空谈,历史小论文应突出强调历史学科性,抛开史料乱发挥,是不可取的。因此,历史小论文不管是应紧扣选题以及围绕选题搜集的材料,从材料出发有史有论。③语言要严谨,因为历史学科本身的学科特色,要求学生不能以散文、记叙文形式去写作,而应采用严谨的文字形式。

3 客观的反馈——提供公正的评价机制

说到底,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要依据评价才能生成,教学能否更加完善,也同样依赖于评价结果,作为一种探究活动的历史小论文写作与传统教学在评价方面有很大的差异,它不是依赖于各种各样的考试,而主要依赖于教师自己在课堂层面的实施,不是依赖于纸笔测验,而更是“要求学生实际创作产品,或形成对问题的创造性回答并通过一解某种行为的表现交流答案”,它不是局限的结果评价,还是关注过程评价,“学生提供有关学习进程的信息,——根据需要可适当的修正措施,使学习成为一个“自我纠正系统”,从而更有效的促进学习”

3.1鼓励学生注重自我评价:传统教学中,教师是唯一的控制者,这对学生的长期的调整并不利,让学生学习自我评价是促成他进步的一个因素,以笔者在《传统文化的过去、现在与未来》这一探究活动课中的实践发现,如果是由老师直接宣布谁写的好,学生有可能不服气,但当不同小组汇报完自己的见解后,学生对本组结论有了进一步清晰的认识,通过典范样本与自己进行了有效对照。

3.2形成协商评价机制:“单一主体的评价实际上是将某一种价值观视为唯一正确的冰强加于人,显然可取的。”5因为“探”位之于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所以小组形成这一的竞争、评价机制也是有效的方法。因此笔者就设置了小组打分这一环节,吸收各方意见,从而达成共识。

历史小论文范文第2篇

一、方法指导要到位

1.指导选题

(1)选题宜小不宜大。题目太大把握不住,难以深入细致,容易泛泛而论。因为大题目需要掌握大量的材料,不仅要有局部的,还要有全局性的,不仅要有某一方面的,还要有综合性的。想把文章写得面面俱到,却往往因为自身能力和水平限制约束。相反,小题容易驾驭,关键在于抓住本质,突破一点。

(2)选题符合学生实际。一方面,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因为知识和能力的积累是一个较长的过程,不可能靠一次论文的写作就获得突飞猛进。另一方面,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特长。选题要尽可能选择那些能发挥自己的专长,学有所得、学有所感的题材。同时还要考虑到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兴趣深厚,研究的欲望就强烈,内在的动力和写作情绪就越高,成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3)选题要有创造性。历史是一门发现性、思辨性很强的学科,是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有效载体。在保证小论文的科学性的前提下,论文命题要有新意、有创意,切忌平淡无奇。

(4)选题要有开放性。第一是探究内容的开放性。在探究性学习中,由于每一个问题的探究和解决都会涉及很多知识,仅仅靠历史课本里的一点点内容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要善于开拓教材的探究性价值,为学生寻找有价值的并与学生能力相适应的研究素材;另一方面要从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定探究课题。第二是探究空间的开放性。探究空间的开放性也可以是学习场所的无限性。使学生有较大的思维空间,有助于学生以问题为出发点,从正向、逆向、侧向、横向、纵向等不同方面,从宏观、微观、主观、客观等不同角度灵活地思考历史问题,使学生有发挥创造的余地。

2.指导选材

第一,广泛收集。根据命题的需要,引导学生到图书馆、学生阅览室、网上查阅资料、查阅书籍收集影视信息,或进行社会调查等多渠道地去广泛收集有关资料。第二,整理加工。引导学生通过归纳、整理、分类、组合,筛选出具有典型性、说服性的材料,使其成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所用的论据。第三,深入研究。从多学科、多角度对资料进行比较研究,把握国内外史学研究的新动态,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找到新的生长点,为论文撰写提供框架和方法论。

3.指导写作

一篇好的论文的标准要满足如下几点要求:

(1)论点鲜明新颖,富有创意。

(2)论据充分真实。

(3)论证科学准确,逻辑严密。

(4)结论正确。能由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抓住本质,给人深刻启示,具有较高的人文价值。

(5)语言风格准确厚重,逻辑严密,言简意赅,史论结合。

二、评价和反馈要到位

《历史课程实施纲要》中就历史学习评价指出:作为教学过程的一个有机部分,历史教学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提供有效的信息和强有力的指导,促进发展。历史习作的评价应为学生提供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从而成为激励其发展的一个有效手段。教师要认真负责地批阅每一篇文章,做出恰当合理的评价,肯定其突出之处,委婉地指出其不足之处。

对于学生写作的情况,要做好统计工作,并及时反馈给学生。反馈的方式可以通过课堂,采取分析加总结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也可以通过面批面改的方式在先表扬优点,然后指出不足;还可以放给学生讨论辨析这些问题;对于观点出现对立的情况,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辩论,以使他们的思维更加活跃和开放。

总之,我认为历史小论文题型反映了历史高考的方向,考查了考生的综合素质,有助于高校选拔人才。它也体现了新课程的特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要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曹家骜.高中历史小论文[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5.

[2]

历史小论文范文第3篇

一、强化日常有效训练

历史小论文写作题是对传统材料解析题的创新与发展。两者在考查学科能力方面有诸多相通之处。材料解析题的有效训练有利于提高考生作答小论文写作题的应试能力。一方面,材料解析题的有效训练有利于培养考生的学科思维,掌握应试技巧;另一方面,材料解析题的有效训练有利于增强考生作答小论文写作题的信心,克服畏难情绪。因此,除了日常教学中进行相关能力渗透外,还需要强化材料解析题的有效训练。另外,小论文写作难度大,综合要求高,要想取得满意的复习训练效果,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情,这不仅要在思想上重视,还要在行动上制订详实周密的复习训练计划。在高三学年开学之初,备课组应该就小论文题型的复习模式、仿真试题的选取、训练时间的分配等方面进行合理谋划,整体布局,做到训练时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二、充分利用高考真题

高考真题是日常教学的指]棒,也是最有效的复习资料。在教学实践中,将近几年的江苏高考小论文真题及其评分标准和参考答案进行整理、深入研究,十分必要。对于教师而言,可以摸索和总结小论文试题的解题策略,增强课堂评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于学生而言,可以直面真题,领悟答题要领,增强对此类题型的应变能力。为了取得训练效果最大化,需要将真题、评分标准及往年考生答题范文进行有机结合,综合运用。

三、细化解读答题要求

江苏高考历史小论文写作题的答题要求相当明确,一般包括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和字数限制等。简单的十几个汉字隐含着丰富的小论文答题技巧和解题思路。对其详细分析和深入解读有助于提升学生作答水平。考试要求可以解读为:第一,观点明确。要求小论文必须有明确的论点,这是答题的关键一步。论点正确与否关系到小论文得分的高低。考试作答时应该开篇即用简洁的语言明确表明自己的观点或立场,做到开门见山。第二,史论结合。要求小论文的论据需要史料的填充和合理的评价。考试作答时要多角度、多层次论证观点,坚持论从史出。考试作答时需要做到试题提供的背景材料与所学知识相结合,背景材料作为论证史料的第一来源。第三,逻辑严密。要求论证过程具有逻辑性和严密性。考试作答时所引用史料要始终紧扣论点,不能偏离主题,更不能出现常识性和知识性错误。第四,表述清晰。要求小论文不仅要有议论文的基本结构,也要体现历史学科的特色。行文时可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文字表述上要使用历史学科语言,行文清晰、简明扼要,无需用华丽的词语修饰。

历史小论文范文第4篇

一、认清题型

议论文又叫说理文,它是一种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作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辨是非等方法,来确定其观点正确或错误,树立或否定某种主张。议论文应该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语言精练、论证合理、有严密的逻辑性。历史小论文正是议论文中的一种。

历史小论文题是近几年高考,特别是新课改之后出现频率很高的题型之一。高考中的历史小论文一般是通过对某段给定的材料谈谈个人的观点看法,从而考查学生论由史出、史论结合的批判、分析能力,体现了历史新课程改革后的教学导向。当然,它的命题特点也是以自主研究性学习为方向,以论由史出、史论结合为答题的原则,以开放性的答题形式,对学生的历史能力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考查。历史小论文一般没有标准答案,言之成理即可,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自由作答。

自从2001年在上海高考历史试卷中首次出现小论文题型之后,其有效考查学生历史学科素养、“以考促教”、促进自主学习、引领教学改革、助推课程改革及其保持试题必要的区分度等考查功能的优势逐渐更多地被考试命题者所认同,并逐步成为越来越多省份历史高考试题的必选题型。然而,对于该题型,学生们的答题却总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既有思想认识的不够重视,更有对该类题型缺乏应有的理性分析而导致针对性复习举措的无力、低效使然。为攻克这一复习难题,我认为历史教师必须客观审视小论文题型的考查意义及其命题特点与规律,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解题方法。

二、日常训练

在历年高考试卷中,历史小论文题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史论题,要求考生论证说明某一历史观点,另一种是史料题,要求考生从给出的史料中提炼文章的主题,自拟题目,撰写论文。正常来说,历史小论文的写作水平可以反映出学生历史基本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水平,与大学历史专业课考试题型接近,对高中学生而言,具有较高的挑战度。

历史小论文写作既要符合写“论文”的正常要求,又要体现“历史”的固有特点。所谓“正常要求”,就是要具备小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所谓“历史特点”,即要言必有据、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做到观点与材料的统一。论点要尊重史实,它是对历史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后得出的判断;论据要务实求真,要选择能证明论点的典型史料;论证就是运用论据来说明论点的过程。

在日常历史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习小论文的写作,就像语文作文的写作一样,把它当成长期性的一个学习任务来完成,让学生熟悉这一题型,在规范化的训练之后,能够有效运用所学习的知识进行分析评价,中肯地表达个人的观点。

教学生写历史论文,要让学生能透过历史事物的现象看到历史人物或者事物的本质。比如评价秦始皇,我会首先让学生思考、讨论这几个问题:有人评价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北筑长城,南凿灵渠,统一货币和度量衡,“书同文,车同轨”,所以,秦始皇对中国的历史发展功劳盖世,你赞同这种观点吗?同时,陕西西安出土的“秦始皇兵马俑”举世闻名,你怎么看待这一浩大工程?为什么秦王嬴政自称“始皇帝”?大秦帝国到了二世就亡国了,他的目的为什么没有实现……由上述问题,你怎样评价秦始皇这个人?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分析使学生懂得这样的道理:历史发展自有其所属的客观规律,秦始皇灭六国是历史发展的大势所趋。这样,学生写起论文来就会观点明确,有理有据。

三、解题技巧

历史小论文范文第5篇

一、 小论文试题的基本特点

1. 能力要求专业化

历史学可以分为史实的考证、史事的理解、理论概括、史学评价四大能力层次,《考试说明》也规定了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四大能力要求,而历史小论文的写作就是属于史学评价层次范畴,要求同学们具有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要有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使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的学科能力,这种最高层次的能力要求,要求同学们具有一定的历史学科能力和思想素养,历史试题对能力的要求显然具有专业化倾向。

2. 考查内容固定化

2010年新课标全国卷第40题第3问是“对材料三中的恩格斯的历史认识的评价”,2011年新课标全国卷第41题是“根据这段材料选择观点进行历史评论”,2011年江苏历史卷第22题第3问是“根据材料中历史学家陈旭麓关于生产方式变化的历史认识进行评价”,显然小论文考查内容都是以固定的、有范围的、具体的史家和史著的历史理论作为依托材料,创设新情境,让同学们对固定的材料所涉及的重大史学理论和认识观点进行概括、提炼,形成逻辑严谨、阐释有序、主旨明确的历史小论文,所以试题考查内容呈现固定化特点。

3. 考查形式多样化

虽然2010年新课标全国卷第40题、2011年新课标全国卷第41题、2011年江苏历史卷第22题考查内容的呈现都不拘泥于不同版本教科书的具体表述、重视“新材料”、“新情景”的创设与运用、鼓励考生独立思考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这样共同特点,但考查内容呈现的具体形式各有特色:2010年新课标全国卷第40题其实是传统的材料问答题,是“老树开新花”,嫁接新高考命题意图;2011年新课标全国卷第41题是一种创新题型,具有开放性特点,能够考查同学们从不同视角发现、解决问题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同学们的能力要求最高;2011年江苏历史卷第22题是史学探究题型,考查同学们探究能力和史证意识,也是一种创新题型,2011年新课标全国卷第41题和2011年江苏历史卷第22题这两种呈现形式将是历史小论文命题呈现的主导题型,因此试题考查形式具有多样化的特征。

二、 小论文试题的备考对策

1. 做题方法科学化

做任何题型都要讲究科学的方法,掌握做题技巧,才能事半功倍,提高做题效果,做历史小论文题型也不例外,小论文通常由主题观点、论点、论据三部分组成,有提出观点――证明观点――得出结论的逻辑顺序,所以做题第一步要从史家和史著的历史理论材料中阅读、提炼要评析的观点,确立小论文要阐述的主题;第二步根据主题内涵具体分解为若干具体小论点,选择以全球史观、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等其中某一史学范式作为评论视角,论证主题内容的合理性,初步形成全文的思维框架;第三步联系自己所储备的史实来支撑每一具体论点,做到论从史出,史实与论点之间有严谨的逻辑顺序,构成严密的因果关系;最终以清晰的思路来进行全文阐释,思维要有层次性、逻辑性、整体性。

2. 新史学范式运用常态化

历史学就是历史理论学,不仅新高考教材编写渗透着新的史学范式,而且新高考命题者也越来越关注史学前沿理论,而历史小论文题型是这些新理论的最好呈现形式,如全球史观、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社会史观、整体史观等新史学范式,它们是认知历史和诠释历史的不同视角和方式,帮助我们重新审视和阐释历史,有助于我们更为真切、全面、辩证地认识客观史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客观历史本体的不同面,即“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可以体现评论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不同个性,所以在备考复习中要领悟新史学范式理论内涵,运用不同新史学范式理论对重大历史事实进行分析,理解其在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影响,同时运用不同新史学范式理论构建、整合新的知识体系,串联构建中外历史发展的清晰主线与整体框架,为将来历史小论文的撰写提供史识、论点、论据。

3. 历史思维和史证意识培养化

撰写历史小论文通常需要具备很强的历史思维能力,即依据历史事实,分析历史思维、挖掘历史智慧的能力,既包括分析、概括、比较、评价、归纳、论证等历史学科学习的思维能力,也包括历史的眼光、观念和方法,是史学素养的重要体现,反映了历史学的本质要求。但较强的历史思维能力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渐进的积累过程。同学们在备考过程中可以通过对历史概念内涵外延的理解、以新史观范式为指导、以主题专题通史形式构建纵横交错的宏观知识体系、以学术前沿、热点焦点问题来联系历史,着力培养自己的历史思维能力,同时强化自己的历史实证意识,有几分史料说几分话,使自己的每一个历史认识和判断都有坚实的史实作为支撑,形成史实越确凿、丰富、充分,由之得出的历史认识就越全面、辩证、有说服力,真正做到论从史出,做到史实与论点之间符合严谨的归纳逻辑,构成严密的因果关系。

历史小论文范文第6篇

储琦(1992―),女,汉族,江苏泰州人,在读硕士,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研究方向:学科教学(历史)。

摘 要:近年来,随着高考历史小论文题型的频繁出现,历史小论文作业已成为中学历史教学评价方式中的研究热点之一。历史论文作业的沿革充分体现了教学评价从重视知识向重视能力及历史思维的培养转变过程,以及从标准型向开放型的发展过程。但在作业的设计与评价方面仍有许多不足,值得我们深思。

关键词:历史写作;作业设计;作业评价

自2001年在上海高考历史卷中推出小论文题型以后,历史写作题以其能够有效考查学生历史学科素养、考查思维能力综合运用、助推课程改革及其保持区分度等优势,逐渐受到考试命题者的赏识青睐,并逐步成为越来越多省份历史高考的亮丽风景线。为应对高考历史写作题,老师们开始在平时的作业中进行历史论文写作的训练。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设计历史论文写作题、如何指导学生撰写历史小论文,成为当前历史教育中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本文试对这一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笔者最近从有关材料上获取了一道美国中学历史作业题:关于奴隶问题的短文。

1.作业介绍:完成一篇字数500-600个单词的短文,这篇短文要以两本关于奴隶问题的书为基础,其结构是以高中最常用的五段落格式来表达。这两本关于奴隶问题的书分别是:

(1)To Be a slave,by Julius Lester.

(2)The Narrative of the life of Frederick Douglass,by Frederick Douglass

你可以从下列四个主题中选择其一作为你的主题

(l)奴隶制度无论是在体力上还是精神上都是残酷的;

(2)奴隶制度是非人性的;

(3)奴隶主受到奴隶制度的消极影响;

(4)奴隶是比奴隶主更好的人。

2.作业要求

引言段:

(1)引言段要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并且贯彻主题(3分);

(2)引言段要用正确的陈述语句(3分)。

短文主体:

(3)每个段落用正确的相关主题句开头(9分);

(4)第一段需要三个论据来支持你的主题句,这三个论据必须合乎逻辑,完整并直接与主题句相关(6分);

(5)第二段需要三个论据来支持你的主题句,这三个论据必须合乎逻辑,完整并直接与主题句相关(6分);

(6)第三段需要三个论据来支持你的主题句,这三个论据必须合乎逻辑,完整并直接与主题句相关(6分)。

结束段:

(7)最后一段以另外一种方式重述你的主题并结束全文(3分)。

3.质量及语法要求:

(8)没有任何错别词(3分);

(9)正确地引用支持你论点的信息(2分);

(10)所有句子都是有意义的,也就是说,每一个句子都不需要重新改写(5分);(11)把引用文献放在正确的页码上(2分);

(12)正确利用两本小说,每本小说至少引用三次(2分)。总分:50分。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中对历史习作是这样阐述的:“撰写历史习作是体现探究性学习成果的内容之一,也是历史学习评价的方式。通过撰写历史习作,重点考查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等。”[1]

历史作业是历史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检测、反馈、提升、发展的作用。历史习作作为一种历史作业类型,伴随着高考历史小论文热,教育者的研究也见多起来。郑连生老师指出历史小论文的写作要注意选题切入口要小、阅读广博、取材精实、批改时宜面对面。[2](P68)上海特级教师曹家骜指出撰写历史小论文题目要注意审题,确立标题,推敲论点,组织材料。[3](P65-66)张树生老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开展历史小论文教学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有利于学生掌握基本知识,提高思想认识和培养综合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学风;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4](P42-43)历史小论文的教学需要老师设计情境、提供材料并且给予一定的指导,给学生写作空间,并恰当评价给予适时反馈。现有的研究成果一部分主要集中对历史小论文题型的撰写及教学指导进行探索,另一部分则主要是对历史高考小论文题目的命制特点及解题技巧进行探究,对历史论文作业的设计与评价的论述不多。

杨文政老师认为有效的历史作业应分为“、完成、提交、反馈、质疑、探讨、拓展、生成”八个环节完成。[5]笔者将以上述题目为例,结合新课程和新理念的要求,谈谈对高中历史小论文作业设计与评价的几点进行反思和建议,以求教方家。

一、设计原则:趣味性、开放性、探究性

兴趣能使学生主动去学习思考,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快乐、体验自己智慧的增长,激发探索真理的欲望。历史小论文选择的论题应该有趣味性,吸引学生主动探究,在好奇心的带动下主动积极完成作业。

论题的选择要注意开放性。学生的学习不应该禁锢在同意标准之下,要给他们创造自由开放的学习环境。论文题目的选择如果局限于重难点,仅仅是将论述题换了一种形式,这样的作业不能给学生思维的空间、创造的空间,不能发展学生思维能力、问题意识,这样的小论文作业也就失去了意义。

除了趣味性、开放性,论题还应该有探究价值。历史问题有很多,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能力,选择与所学内容相关,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来设计作业。论题要为教学服务,为学生历史认识的发展服务,为学生能力发展服务。

美国历史作业选题是奴隶问题,学生会去思考奴隶生活是什么样的?与奴隶主于什么不同?和我们现在生活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存在奴隶制度,后来又为什么被废除了?等等。引发学生思考的兴趣,同时提供学生很大的思考空间,问题有思考价值和深度。

二、设计要求:指导性、目的性、具体性

选择好的论题之后,老师还要提出一些写作要求。学生对历史小论文这一题型不熟悉,老师的指导师必不可少的。首先是阅读指导,考虑到学生知识的有限,阅读的缺少,老师有必要提供与论题相关的材料,比如书籍、影像素材、历史文献材料、也可以选择后人对历史事件、过程的认识和评论。另外,可以适当提供一些教材中未体现的观点来开阔学生的眼界。其次是观点指导,由于这一阶段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处在形成阶段,老师对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向也应该有一个大方向的指引,为学生提供可参考的观点,既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也可以为归纳观点困难的学生提供参考。三是探究指导,教会学生如何查阅资料,如何从资料中提取有效的信息。最后是写作指导,教会学生如何做到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严密。让学生能够写出规范的论文。要求还应该具体,笼统的、放之四海皆可的作业要求,是不能有效指导学生的。

作业要求应该反映题目设计的目的。老师设计作业不是随意的,要体现教学教学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历史小论文是综合性作业,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是较高的,学生需要调动所学知识,运用历史学习方法,根据一定的写作规范来完成作业。作业要求很有目的性地指出老师希望学生思考的知识点

以及运用的探究方法,对学生的历史习得是很有帮助的。历史习作除了让学生思考某个知识点或问题,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学会思考,拓展思维能力,掌握正确科学的学习探究方法,不能仅限于一次作业,要为以后的学习服务。

美国历史作业的要求非常具体,指导性很强。特别是写作要求,包括字数要求,引言段写作方法,文章主体写作方法,体现了严密的逻辑性和论从史出的严谨的科学探究观念,甚至对每本书引用次数做了规定。这样的要求对学生的历史小论文写作的指导才是有效的、有意义的。

三、评价原则:多元化、有效性、肯定性

历史小论文的写作不同于历史专业论文写作,重点并不在要求学生得出成熟的结论,而是试图引导学生去探求知识的奥秘,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思考。怎样评价学生的小论文,同样重要。

评价注意多元化。评价主体是多元的,小论文的评价不仅是老师的工作,也需要学生的参与。老师的评价不能仅仅给个优、良、中、差就完事,而应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尽量做到面对面的批改。对于学生习作中的明显错误进行指正,对优点进行肯定,不仅看到结果,也关注探究过程中的得失。学生也可以进行自评和互评。不仅在学习过程中关注学生主体地位,在评价环节也要发挥学生的作用,推动学生的自我发展。评价方法是多元的。老师可以利用SOLO分层评价法、PTA量表评价法等,对学生的小论文进行评价。

评价要及时,有效。作业的反馈环节要及时有效,历史小论文是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成果,教师要认真负责地批阅每一篇文章,发现问题要及时记录,归类、总结;对作业结果要作出合理恰当的评判,并及时反馈给学生。可以画出其中表达准确而生动的语句,在旁边批语表扬;也可以在最后写上总批语,表扬肯定其突出之处,婉言指出其不足之处。建议最好是开一堂总结课,采取分析加总结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也可以让学生继续讨论这些问题;对于观点出现对立的情况,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辩论,以使他们的思维更加活跃和开放。

评价时注意历史小论文与历史专业论文的区别,多多鼓励学生,给学生适当正面肯定的反馈。中学生知识面狭窄,对历史材料和论题的分析解决能力较欠缺,运用也生疏,所以老师的要求不应太高。只要是以正确的历史事实为依托,言之成理,持之有据即可。对小论文的评价,教师不必面面俱到,应以肯定为主,保持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但也不能过于赞美,容易导致学生“飘飘然”。(作者单位:1.湖南师范大学;2.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Z].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郑连生.浅谈历史小论文的写作与指导[J].历史教学问题,2000,01

[3] 曹家骜.怎样撰写历史小论文――兼谈上海高考卷中的材料分析论证题[J].历史教学,2003,12

[4] 张树生.历史小论文教学实践探索[J].中学教学参考,2010,09

[5] 杨文政,对历史新课程作业有效性的几点思考[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9,09

[6] 李月琴.《近20年来美国中学历史教学改革研析第三节以促进发展为目的的教学评价》[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

[7] 洪旗.历史小论文的解题与训练初探[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1996,03

[8] 汪瀛.如何撰写历史小论文[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8,03

历史小论文范文第7篇

小论文撰写曾是高考的一个重要题型。随着文科综合考试的推广,历史小论文撰写也淡出了中学老师的视线。本人认为在强调教育创新的今天,适当地让学生撰写历史小论文是一个有效的方法。通过历史小论文教学,既巩固了学生的基础知识,也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善学乐学。下面就谈一谈历史小论文教学的意义和要注意的问题,以供各位同仁斧正。

一、学生撰写历史小论文的意义 (一)撰写历史小论文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总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他们多采用死记硬背来学习历史知识,结果是“背完就忘,考完就扔。用这种方法学习历史,消磨了学生的兴趣,限制了思维的发展。这与时代的要求、素质教育的目标也是背道而驰的。撰写小论文是研究性的学习方式:第一,它是主动学习的方式,论题的挑战性激发了学生不断地探索研究的欲望,促使学生自觉地安排学习活动。第二,它是体验的方式,撰写小论文也是体验历史的过程,在体验中有所感、有所思、有所悟,能取得更多的收获。第三,它是综合学习的方式,小论文的撰写要求学生调动自己的各学科知识,而不局限于历史学科,这也体现了知识的联系性和综合性。第四,它是合作学习的方式,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相互交流,相互切磋,论争答辩,有助于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和团队精神。可以说,撰写小论文是研究式学习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式。它的优势在于让学生主动接受学习,在满足好奇心的探究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记忆知识、提高认识和锻炼能力。现代中学生理应掌握这种学习方式。 (二)撰写小论文有利于学生掌握基本知识、提高思想认识和培养综合能力。当学习者对某个历史概念或历史事件不甚了解时,他会主动去查阅有关资料,那些他感兴趣的、经分析而理解的内容记忆相对要牢固。在体验历史的过程中,学习者不断地进行情感意志的体验,并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情感认识水平。学习者在实践中发现和探究问题,体验知识发现的过程,有助于综合认识能力的提高与思想方法的形成。撰写历史小论文还有利于提高自学能力。“自学能力是学生搞好学习的必要因素。”“学生一旦具备了自学能力,就增强了学习的独立性,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独立地获取新知识,扩大和加深原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广度和深度,并为探索新知识创造了条件。” (三)小论文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学风。“历史课的灵魂不在于形式,而在于培养学生形成正确定历史意识和历史观。”历史论文必须以史实为基础,脱离史实泛泛而谈肯定行不通。对文章所使用的论据,必然要经过一番深入地分析加工,才能提取有效信息为己所用。这些活动是一种科学研究的行为,要求研究者必须实事求是。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切实感受到“史由证来”和“论从史出”。这些对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学风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 小论文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小论文的写作既要求学生应用综合知识,又要求运用自己的综合能力。在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阅读能力、判断分析能力、提取有效信息能力、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都会得到充分地训练。长期以往,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应用知识的能力就会得到明显的提高。学习知识的根本目的在于应用,这种强调知识应用的教学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符合现代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历史小论文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点问题 1、要注意历史小论文与专业论文的区别,不能把历史小论文等同于历史专业论文。历史专业论文的撰写者主要是历史研究者、史学专家、大学生等,他们具备广泛的知识储备,深厚的基本功底,对论文的专业性要求很强。而历史小论文所面对的是中学生,他们知识面狭窄,对历史材料和论题的分析解决能力较差,所以我们不能用专业论文的标准来要求中学生。“只要能以历史事实为依托,言之成理,持之有据,论述清楚即可”,我们不必求全责备,要求过高过严反而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空间。 2、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指导作用。撰写小论文的过程就是学生搜集、整理与表达历史资料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应该在撰写小论文的各个阶段,放手让学生自主设计相关活动,不能过分约束他们的行动。给予一定的指导。对于历史小论文这种形式,中学生开始难于把握,所以给予一定的指导非常有必要。一要指导阅读,教会学生如何查阅资料;二要指导分析讨论,教会学生提取有效的历史信息;三要指导撰写小论文,教会学生如何做到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严密。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既要适时组织学生的搜集、分析讨论、写作等学习活动,又要以参与者引导者的身份参加活动,不断鼓励学生,激发他们的兴趣和积极性。 3、对小论文的评价,教师不必面面俱到,应以肯定为主,及时鼓励学生的每一点进步,让学生体会成功的愉悦。不管采取什么评价方式,都应有助于学生实现更高学习层次的目标,激发学习热情,实现学习效果的增值。 4、注意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在总结的过程中,要肯定表扬立意新颖的小论文;指出并质疑观点论据分析有误的文章,也可以再放给学生讨论辨析这些问题;对于观点出现对立的情况,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辩论,以使他们的思维更加活跃和开放。如分析指导时,教师不能完全替代学生的活动,更不能嫌麻烦减少学生的活动,否则就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总之,撰写历史小论文在于激发、鼓励学生,支持学生养成独立观察、判断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尤其有助于培养创新意识、创新观念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汉林 例谈中学历史教学设计(J)

历史小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课堂教学 历史小论文 指导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3(a)-0163-01

新课改要求中学历史教学应当活起来,应充分开发课程资源,教给学生有生命的历史,学生的探究能力已成为学科教学的主题。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呢?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小论文的写作已成为历史教学的一道风景线。日常教学中,学生历史小论文写作的优劣往往是既考察了学生对所学历史知识的记忆、理解和归纳能力,也反映了历史教师教育教学的水平高低。那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何指导学生撰写出优秀的历史小论文呢?

1.引导学生充分认识撰写历史小论文的意义

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好多同学思想上存在误区,认为历史学习就是背背记记的事,致使好多同学对要求学生能主动参与,并有创造性思考的历史小论文写作表现出种种不适,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能正确引导学生纠正认识误区,充分认识撰写历史小论文的意义。

1.1撰写小论文有利于学生掌握基本知识、提高思想认识和培养综合能力。当学习者对某个历史概念或历史事件不甚了解时,他会主动去查阅有关资料。那些他感兴趣的、经分析而理解的内容记忆相对要牢固。

1.2小论文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学风。历史论文必须以史实为基础,脱离史实泛泛而谈肯定行不通。对文章所使用的论据,必然要经过一番深入地分析加工,才能提取有效信息为己所用。这些活动是一种科学研究的行为,要求研究者必须实事求是。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切实感受到“史由证来”和“论从史出”。这些对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学风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3小论文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小论文的写作既要求学生应用综合知识,又要求运用自己的综合能力。在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阅读能力、判断分析能力、提取有效信息能力、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都会得到充分地训练。

2.引导学生把握优秀历史小论文的标准

一篇好的历史小论文需要满足以下几个要求:1.主题明确符合要求,力争富有创意,能够引人入胜,题目宜小不宜大,切忌面面俱到,大而空。2.论据(即引用的材料)充实,引用的材料恰倒好处。3.论证过程科学准确,逻辑严密,详略得当。4.结论正确,首尾呼应。并能由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能抓住本质,给人以深刻启示。5.语言要有史学之一般特点。要真实准确又颇具文采,要讲究理性又富感染力,切忌文学之朦胧浪漫和虚构夸张的散文化倾向。学生只有明确了优秀小论文的标准,做到心中有数,才会朝这个方向努力。

如高考例题:梁启超在民国初年曾发表过一篇《中国史叙论》,作为中国通史纲领。“第一,上世史。白黄帝以迄秦之统一是为中国之中国,即中国民族自发达、自竞争、自团结之时代也。……第二,中世史。其秦一统至清代乾隆之末年,是为亚洲之中心,即中国民族与亚洲各民族交涉繁颐、竞争最烈之时代也。……第三,近世史。自乾隆末年以至于今日,是为世界之中国,即中国民族合同全亚洲民族,与西人交涉、竞争之时代也,”

对梁启超的这一“纲领”,后人多有评论。有人认为,它揭示了“中国民族”发展的主线;有人认为,它只看到了“中国民族”发展的一个方面,有许多不足之处,你是怎样理解的?有何评论?请自拟论题,写一篇历史小论文。

3.对学生进行有针对的指导

3.1指导学生发现问题、确定切入点

中学阶段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受时间、资源和学生能力等因素的制约,不可能也不需要达到史学家的专业层次,因此在选题上宜小不宜大。教师可在学生掌握教材知识的基础上,针对教材中的重点问题,引导学生采取联系现实、创设情境、纵横比较、变换角度、综合归纳、因果联系等方法去发现问题、确立问题。

3.2指导选材

有了题目之后,指导选材就成了一项重要工作。教师在达一环节主要是教授学生检索素材和获取素材的方法。首先,收集素材。根据命题的需要,引导学生到图书馆、学生阅览室、网上查阅资料,查阅书籍、收集影视信息,或进行社会调查等多渠道去广泛收集、整理有关资料。其次,整理素材。引导学生通过归纳、整理、分类、组合,筛选出具有典型性、说服性的材料,使其成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所用的论据。第三,研究素材。从多学科、多角度对资料进行比较研究,把握国内外研究动态,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找到新的生长点,为课题研究提供框架和方法论。

3.3指导写作

题目拟定,材料选定,学生往往感到无从下笔,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

历史小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历史小论文;小论文分析;解题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13-050-2

小论文题目在高考历史试卷中并非近年才出现,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高考中已连续出现几次,只是在本世纪初的几年高考中暂时销声匿迹。江苏高考自独立命题以来,在2011年首次出现小论文题目,后来被作为当年高考历史卷的一大亮点而广为称赞。其实,在2003、2004年两年的《考试说明》的参考试卷(江苏)上,均有小论文式样题出现,当时也引起了部分师生的注意。之后由于连续几年都没有在江苏高考中出现,它又被多数教师淡忘了。现在,既然2011年江苏高考历史已出现小论文题目,这没有理由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一、历史小论文分析

所谓历史小论文,是集论述、论证和评析于一体的训练题型。它实际上是一种小型的政论文,篇幅不大,强调史论结合。

历史小论文是有其自身特点的,笔者从议论方式、命题形式、评分要求三个方面将其特点归纳如下:

1.议论方式——立论与驳论

(1)立论:从正面来论证某论点的正确性,或者谈论对某一正确观点的理解、认识。(如江苏省南京市2012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第23题第(4)问:运用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四的观点。(6分)(要求:观点理解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00字左右。(材料四 就社会规则的整体理性而言,任何时代的规则都是……运用于解决那个特定时代具体社会利益矛盾的结果。——魏成元《市场规则论》)

(2)驳论:对错误的论点进行反驳,辩证是非,并形成正确认识。如赵尔巽在《清史稿》中说:“秀全以匹夫倡革命,……中国危亡,实兆于此。”这一观点对不对?请围绕阶级斗争的进步作用,结合太平天国革命作一小论文。

在具体考查中,驳论题目前尚未单独出现,也许是因为其难度上更大一些的缘故。

2.命题形式——直接型、材料论析型和观点评论型。

(1)直接型,就是直接提出评论的对象或内容。对象如:历史人物或事件、现象、制度、著作等;内容如:原因、性质、地位、意义、作用等。(如1997年全国高考卷第 47题“结合有关社会背景,简要说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旧中国的历史地位(7分)”。)

(2)材料论析型,就是依据试题提供的材料按照要求对某论点进行论析。(如2003—2007五年间的上海市高考历史卷最后一题均为此种形式。)

(3)观点评论型,就是针对提出的一种或一种以上观点,进行立论或者驳论。(如江苏省盐城市2012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第23题第(3)问:当前欧债危机愈演愈烈,不少人认为欧洲一体化会出现重大倒退,也有人认为渡过危机后的欧洲,一体化将得到加强。请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00字左右。)(6分))

3.评分要求,不外乎五条。

(1)字数合乎要求。即和规定字数相比既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一般要求字数在200—300字,答案字数与规定字数相差不应超过50字。

(2)分层次划分等级给分。评定标准:基本观点正确、全面;基本史实准确,能将提出的观点说明。

(3)史论结合、逻辑严密。即论据要选择能证明论点的典型史实,做到言必有据,论从史出、史论结合。论证过程逻辑要清楚、严密,经得起推敲,做到证据与观点之间的无缝连接,不可空发议论。

(4)使用学科语言、术语规范。即论证过程应有“历史韵味”,切忌大白话。

(5)文字简洁流畅,条理清晰。应以文章的形式来呈现,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以保证语言精炼,切中要害。

明白了什么是历史小论文,为什么必须重视它,下一步要做的就是如何应对的问题了。

二、历史小论文解题方法

(2011年江苏卷)22.(13分)传统经济社会结构的近代更生常常伴随着迷惘和阵痛。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在这一过程中,“除了旧生产方式逐步解体所产生的苦难之外,还应当有新生产方式破土而出的生机和朝气。如果忠于历史唯物主义,就不能不承认:历史的主题应当是后者而不是前者。”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村里有一个老太婆,年纪已经七十多了。她天天纺棉,每天纺成几两棉纱。她很少停手的时候。到了晚上,我们还听见她那纺车摇动的声音。有一回,她对我们说:“我年轻时候,纺纱织布,利息(收益)倒不少。到了现在,厂里出的纱和布,又细又好,价钱又便宜。还有外国运来的纱和布,大乡小镇都有得卖。我的利息就远不如从前了。”她一边说,一边仍旧摇动着她的纺车。

——叶圣陶等《开明国语课本》(1932年初版)

材料二 我的家乡余姚离宁波不远。……老百姓现在已经能够适应新兴的行业,……任何变革都像分娩一样,总是有痛苦的,但是在分娩以后,产妇随即恢复正常,而且因为添了小宝宝而沾沾自喜。……女人已经不再纺纱织布,因为洋布又好又便宜。她们已经没有多少事可以做,因此有些就与邻居吵架消磨光阴,有些则去念经拜菩萨。……有些女孩则纺织发网和网线餐巾销售到美国去,出息不错。

——蒋梦麟《现代世界中的中国?民国初年》

材料三 旧时妇女织布匹,经纬之纱,都出女手。自洋纱盛行,而扎花、弹花、纺纱等事,弃焉若忘。……此又今昔不同之一端,而生活中又少一技能矣。……女工本事纺织,今则洋纱、洋布盛行,土布因之减销,多有迁至沪地,入洋纱厂、洋布局为女工者。虽多一生机。而风俗不无堕落。

——方洪凯等修,黄炎培等纂《川沙县志》(民国二十六年版)

历史小论文范文第10篇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11年新课程全国卷第41题,共12分。)

西方的崛起曾被视为世界历史中最引人入胜的历程之一。这一进程始于民主与哲学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出现,继之以中世纪欧洲的君主制和骑士制度,经过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结束于西欧和北美对全世界军事、经济的控制。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的人们只有在遭遇欧洲探险或被殖民时才会被提到,他们的历史也就是从欧洲的接触和征服开始的。

然而,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一些历史学家对上述概括提出了颠覆性的认识。他们认为在1500年前后的经济、科学技术、航海、贸易以及探索开拓方面,亚洲与中东国家都是全世界的引领者,而那时欧洲刚走出中世纪进入文艺复兴时期。这些历史学家认为,当时的欧洲要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地方的许多文明,直到1800年才赶上并超过那些发达的亚洲国家。因此,西方崛起是比较晚近才突然发生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其他文明的成就,而不仅仅取决于欧洲本土上发生的事情。

—— 摘编自杰克·戈德斯通《为什么是欧洲?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1500—1850)》

评价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此题无参考答案和明确的评分体系)

环节一:教师讲解

这主要指教师讲清历史小论文写作的基本格式、文章结构及注意事项。

1.板书

基本格式和结构:

我同意材料中的第X种观点。(1分)

我的论点是:…… 2分)

其主要论据有:…… (8分)

结论:…… (1分)

2. 注意事项

(1)对材料所示的观点态度要明确;(2)要用历史学专业术语表述论点;(3)寻找能够证明该论点的典型史料并进行评述,做到史论结合;(4)总结结论;(5)排好版。

环节二:学生作业

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一般约15分钟)完成一篇历史小论文。

下面以学生甲的作业为例进行改、评。

学生甲作业:

我同意材料中的第二种观点。

我的论点是:近代西方崛起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其他文明的成就。其主要论据有: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民主、法治传统为近代西方崛起奠定政治基础;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促进了近代西方人文主义的发展;中世纪末期城市经济的发展刺激了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的萌芽和发展。当然,新航路的开辟也促进了其他文明成就在西方的广泛传播和吸收。如美洲高产作物玉米、番薯在西方的广泛引种;从美洲掠夺的大量白银流入西方,造成“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促进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

综上所述,近代西方崛起充分吸收了其他文明成就。

环节三:学生互改

在此环节中,学生以班级为单位相互交换作业进行修改,并在“观点提炼、史论结合、典型史实”等方面提出修改意见,以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下面以部分学生的评价意见为例:

学生乙:

缺陷为甲文的论点提炼不精。

“近代西方崛起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其他文明的成就”实质上是照搬了第二段材料中的相关句子。尽管此句能够体现材料二的主要观点,但与高考中“不能纯粹照搬材料中的句子作答”要求相左。此外,观点中的“历史专业术语”运用待加强。

修改意见:建议将论点总结为“近代西方的崛起在很大程度上是其批判、继承和创造性吸收非西方文明的结果”。

学生丙:

缺陷表现在甲文所用史实与其论点脱节。

材料中所用“古希腊、罗马的文明传统、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等史实属于欧洲本土史实。这不仅与材料二所示“亚洲和中东文明”不符,而且与作者应论证的论点“近代西方崛起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其他文明的成就”相脱节。

修改意见:要论证其观点,应以非西方的相关史实的运用为主,如中国四大发明对近代西方崛起的关键性作用。如火药传到西方后,把封建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有利于新兴资产阶级力量的崛起;造纸术和印刷术的西传有利于普及近代科学知识,促进文化的大众化传播,提高国民素质,增强人文意识,对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思想起到宣传作用;指南针的西传则有利于新航路的开辟,为资本原始积累创造了有利条件。

学生丁:

缺陷在于甲文典型史实的运用不全面。

虽然甲文提到了“美洲高产作物和白银的西流”这两个典型史实,但其典型史实运用不全。

修改意见:除上述外,还应结合课本联系到新航路开辟为西方崛起提供了广阔原料市场、商品市场和资本市场;中国传统商品瓷器、丝绸、茶叶大量向西方出口促进了东西方贸易发展;中国先进的传统农业技术和传统工业技术,对近代西方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起了基础性作用等。

环节四:教师点评

教师综合学生的批改意见,并在史观运用、观点提炼、典型史实等方面加以优化或补充,以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专业术语运用能力,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点评:

通过“学生互改”环节可知,乙、丙、丁三位同学分别指出了甲同学论文的“论点提炼、史论结合、典型史实”等方面存在不足,并分别提出了“修改意见”。这些意见有很多可取之处,但在以下方面仍需注意:

1. 史观运用

本题的两段材料实际上分别体现了两种史观。第一段材料体现的是“欧洲中心论史观”,第二段材料体现的是“全球史观”[2]。“欧洲中心史观”强调近代欧洲的崛起在很大程度上是欧洲文明自身发展的结果。在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其他文明、种族都处于低劣、被动、边缘的地位,是牺牲品和西方权力的承受者[3]。而“全球史观”则强调世界历史的整体性,认为历史事件的发展变化是文明间横向“互动”作用的结果[4]。因此,对于本题,同学们在作答之前首先应注意选择历史观,然后再根据历史观和所选材料提炼自己的论点。这一点,四位同学都没有意识到。

2. 观点提炼

既然第二段材料体现的是“全球史观”,故应注意类似“全球史观、文明间互动”等历史学专业术语的表述。乙同学“修改意见”中的历史专业术语“批判、继承和创造性吸收非西方文明”可以借鉴。

3. 典型史实

典型史实的列举应注意从物质文明、制度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5]等角度进行分类。丙、丁同学谈到的中国四大发明对近代西方崛起的影响、东西方贸易、市场提供、技术西传等皆属于物质文明范畴。但为拓展视野,同学们还可以了解以下典型史实,物质文明方面:白银资本使欧洲经济渐趋融入亚洲贸易圈;制度和精神文明方面:西方文明对中东医学、数学、哲学、合伙制、近代银行—财会制度的继承,对古代中国“自由放任经济思想(无为)、开明君主专制、社会福利思想(民无恒产则无恒心)的创造性吸收[6];生态文明方面:“混成生物群”(巨寄生物—人和微寄生物—细菌、病毒等)交流对近代西方崛起的影响等。[7]

环节五:习作展示

经过上述四个环节的训练之后,让同学们重新解答此题,并把优秀的学生习作展示来,以起到示范模仿作用。

如甲同学修改后的习作:

我同意材料中第二种观点。

我的论点是:从全球史观看,近代西方崛起在很大程度上是其创造性地批判、吸收非西方文明的结果。其主要论据有:从技术、物质文明角度看,中国四大发明对近代西方崛起起了关键性作用。火药传到西方后,把封建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有利于新兴资产阶级力量的崛起;造纸术和印刷术的西传有利于普及近代科学知识,促进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思想文化的大众化传播;指南针的西传则有利于新航路的开辟,从美洲掠夺的大量白银不仅促进了欧洲的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而且为欧洲经济融入亚洲贸易圈创造了条件,从而促进其资本原始积累。从制度和精神文明角度看,近代西方崛起还创造性地吸收了中东先进的医学、数学、哲学思想、中国的“无为”“社会福利”思想等,在制度上则继承了中东的银行—财会制度。从生态文明角度看,“混成生物群”入侵美洲为西方掠夺美洲奠定了基础;东方“黑死病”的西传导致大量欧洲人口死亡,为“圈地运动”创造了条件;美洲玉米、番薯等高产作物的广泛引种则提高了西欧粮食产量,促进了人口增长等。

总之,从全球史观看,近代西方的崛起在很大程度上是西方文明与非西方文明间互动的结果。

综上所述,“教师讲解—学生作业—学生互改—教师点评—习作展示”五环节教学是一种可取的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历史小论文写作水平。当然,方法归方法,最根本的途径仍然是学生所掌握的历史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及其历史学科思维能力的提升[8]。

参考文献:

[1]余柏青,曹英.高考历史小论文题的命题思路及复习建议[J].历史教学(中学版),2011(11).

[2]柳合青.2011年高考全国卷(新课标)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解析(续)[J].中学历史教学,2011(8).

[3]任东坡.欧洲中心论与世界史研究[J].史学理论研究,2006(1).

[4]刘新城.互动:全球史观的核心概念.全球史评论第二辑[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5]彭树智等.世界历史上的文明交往[J].史学理论研究,2011(2).

[6]约翰·霍布森.西方文明的东方起源[M].孙建党译.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9.

[7]威廉·H.麦克尼尔.瘟疫与人[M].余新忠等译.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