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历史文化考察报告

历史文化考察报告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走向实践的历史教学

[摘要]实践教学是目前高校人才培养中的薄弱环节。走向田野,是教学相长、“实践育人”的较好路径。厦门大学历史系本科生的田野调查,是对优良传统的继承与发扬,并在摸索中得到改善与提高。田野实习实现了教学侧重由知识到技能的转移、教学地点由书斋到田野的转换,学生们在集体协作的实践中掌握文献与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搜集材料、发现问题并试图解决问题,寓了解之同情,从了解到理解,提出自己对于各类、各层次学术问题的观点与看法。田野调查实现了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应用与训练,也提升了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效果。

[关键词]实践,历史教学,厦门大学历史系,田野调查

[中图分类号]K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7—6241(2012)20—0055—06

当代大学的历史课堂教学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构成了当今历史教学的核心与主体。但实践特别是野外实践环节较少,一些不足显而易见。比如:课堂教学中一般是老师唱主角,注重知识的传授,学生的主动性与技能培养不够;教学主要是在校园之内进行,查阅资料也基本限于图书馆,偶尔会扩展到博物馆、档案馆等地,且除馆藏文献之外,对于其他场所、类型的材料比较忽视;小论文的写作不少是学生个人的应急之作,很少经过讨论、争论或修改;一些走出校园的所谓考察,不少实际是去古迹景点参观,动眼多、动手少,观赏多、思考少;一些史学方法的课程实际是史学方法论,或形而上学,或比较笼统,操作与实践性较差。这些现象当然不仅仅存在于历史的课程教学,其他学科也有不同程度的表现,有的还更为严重。教育部有文件指出:

……实践育人特别是实践教学依然是高校人才培养中的薄弱环节,与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要求还有差距。要切实改变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观念……以强化实践教学有关要求为重点,以创新实践育人方法途径为基础,以加强实践育人基地建设为依托,以加大实践育人经费投入为保障……努力推动高校实践育人工作取得新成效、开创新局面。

近年来,厦门大学历史系本科生的教学实践进行了若干探索,其中田野调查实习取得了一定效果,主要表现在:从传授知识到掌握技能,主角由老师变为学生;从书斋走向田野,由书面记载回到当年的历史现场;从利用藏馆文献回到搜集各类文本,由注重文献到兼顾仪式、访谈与传说;从单打独斗到协同合作,由个人思考到集体讨论、分工协作以至修改统稿。从参观到参与,由了解到理解,较好地将实践与方法落到实处。

厦门大学历史研究具有注重田野考察的悠久传统,搜集利用各类材料尤其是民间文献是其特色。中国社会经济史学派的奠基人之一傅衣凌先生晚年回顾自己的治史经验时讲道:“我在研究历史中,还有一种‘史料癖’,常常记住‘当人类沉默时,石头开始说话’。没有史料,就没有发言权。”可是正史、政书这些史料多半涉及“公经济”,较少记载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所以必须另辟蹊径来搜集史料,“方志、族谱、账簿、契约都是研究历史的很好史料”。这些民间文献值得重视,而走出书斋接触社会、进行社会调查,“把活材料与死文字两者结合起来……以民俗乡例证史,以实物碑刻证史,以民间文献(契约文书)证史”,才能把社会经济史的研究推向前进翻。这一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以来的传统,在其后继者中得到了继承与发扬。这在教学方面则表现为,厦大历史系的本科生在田野实习方面得到的探索与提高。

一、田野实习介绍与分析

全文阅读

历史地理课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分析

一、高校历史地理学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分析

1.专业课程具体内容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就历史自然地理学而言。在课程学习过程中,通过引导大学生学习历史上中国地貌形态之变化、水文环境之变迁、生物种类之分布、气候变化之幅度、灾害发生之频率,可以使学生清楚地认知历史时期中国自然环境变迁及其与人类社会的关系。通过历史自然地理学的教学实践,有助于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念贯彻到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人与自然是一个相互作用、共同发展的整体,人类通过生产、生活活动作用于自然,自然对人类的活动一定会作出反应,即反作用于人。此外,通过学习历史自然地理,还可帮助学生树立人类必须和自然界和谐相处的理念,进而提示学生:人能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改造自然,但这种改造是以尊重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为前提的,否则人类在自然灾害面前会显得越来越脆弱。就历史人文地理学而言。首先,通过学习历史上中国疆域的变迁过程,有助于学生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知晓我们祖先在创造中华文明进程中的艰辛与不易,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特别是了解近代中国疆域丧失的惨痛教训,可以促使学生增强爱国主义观念,鼓舞学生振兴中华的决心与意志,进而树立正确的疆域意识与领土观念。其次,学习历史上民族的分布变迁,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念,了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过程,培养民族团结、共同繁荣的正确意识。同时,还能帮助学生了解汉族以外的少数民族,为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所做出的杰出贡献。此外,通过学习历史政治地理中聚落、政区、古都、地名等内容,还可帮助学生了解现代中国政治的空间发展过程。通过学生历史经济地理学中农业、城镇、水利、交通、人口、手工业等内容,有助于学生了解中国的基本国情,了解先民创业之艰,自觉树立节约意识。通过学习历史军事地理学中战场、关隘、城防、烽燧、长城等内容,可以明了中国历史地缘政治变迁之大势,加深学生对现代中国外交军事格局的理解。学习历史文化地理学中有关方言、民俗、民风等内容,也可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各地灿烂多姿的地方文化与民族风情,培养学生的现实关怀与人文关怀。

2.专业理念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简单地说,历史地理学是研究历史时期人类地理环境变化,以及环境与人类和人类社会发展关系的科学。”在历史地理学界。已经形成这样的共识:“从天地生的综合研究来看,从长时段来看,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肯定起决定性的作用,只是在一定的时间和地域里,人类可以加速和延缓历史发展的进程,在一些具体问题上起决定作用;不能片面强调生产力越高,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作用越小,更要注意社会生产力越高,人类在更广泛的领域内和更深刻的程度上接受地理环境的制约。”在此基础上,在历史地理学界“,地理环境决定论”发展为人地互动理念。无论历史自然地理还是历史人文地理各个子目的研究,都是从人地互动角度出发,研究其变迁与环境的关系,这已成为一个固定模板。接受历史地理学教育的学生,基本都能很好地了解历史时期人地关系互动带来的结果,从而对今天人地关系进而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着深刻的体验与理解。从而对今天发生的环境变迁有着强烈的关注。所以,贯穿人地互动理念的历史地理研究成果对于我们在今天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其意义不言而喻。总之,要切实加强生态教育、生存教育、生命教育,引导学生形成热爱自然,适应环境,保护环境的生态理念。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才是人类对待自然正确态度。可以说,人地互动的现实关怀理念实际上也是教导人们最终走向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

3.技术路线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历史地理学研究,并不仅仅依靠历史文献来实现的。实地考察是历史地理学最主要的技术路线。进行实地考察,一定程度上可以验证古代文献记载正误,同时感知同一地点古今地理因素的变迁的程度。实地考察验证研究成果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加深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只有进行实地考察,学生才能使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以实践验证理论。帮助学生树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铁的理念,进而加深对理论的理解与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原本属于实践理性的范畴,而不是理论理性的范畴。”实地考察也是一种实践理性的过程,其意义就在于此。另外,实地考察可以训练学生之间的协作问题。现在,学生独生子女多,团队协作意识单薄,而一个将来走上社会的大学生,没有团队协作意识,不懂得团队协作,是很难有作为的。历史地理的实地考察可以训练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一般来说,历史地理实地考察的区域大多比较偏僻,环境比较恶劣。实地考察时,需要分工明确,责任到位,无形中,强化了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有助于整合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

二、建构专业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共同平台

由上分析历史地理学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可以看出,历史地理学作为一门学科,学科体系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其他专业同样也蕴含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不同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完全可以通过有关平台、途径面向其他不同专业的学生,使其有效地贯彻下去。首先,讲座、报告、座谈会可以被看做为是一种非常灵活的平台。大学中的讲座、报告、座谈会,题目、内容一般由讲座专家依学科背景设计(文、理、工科都有),讲听双方的交流也很活泼生动。讲座、报告、座谈会在当前是很受不同专业背景学生热捧的。这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利补充平台。以我校博士研究生的马克思理论课为例,其课程就是由不同学科一系列讲座组成,形式多样。这些讲座有的介绍本学科的发展历程、发展前沿问题。有的是科技史的普及讲座。也有的就某一与本学科相关联的重大社会关注的问题进行剖析,澄清一些误导性传闻。这些讲座内容并不深奥。这一方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同时进行了思想政治教育。讲座、报告、座谈会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应当还有深挖的余地。是否在硕士研究生、本科生中推行这种系列讲座模式,还有待探讨。其次,公选课有校级公选课,各学院、所、系自行安排的公选课。此类课型比较自由,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需要选择。通过公选课,教师就可以把所授知识推向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也就把发掘到的蕴含在所授知识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出来。推行公选课时,要尽量淡化学科的专业性倾向,使受众能够较易接受。当然,专业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主要注意的问题是区分好专门化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关系问题,既不能让专门化思想政治教育包揽学校的所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弱化、忽视专业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又不能过分强调专业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冲淡专业课学习。专业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要有一个度,这个度大都在教学实践中把握。总之,对于专业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问题,必须立足实际,针对研究对象的特殊性,深入、全面地进行研究,以此来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向前发展。

全文阅读

2010日本历史建筑考察报告

上海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自元代至元年间立县以来,上海已有700多年的历史。虽几经沧桑,尚留存丰厚的历史建筑遗产。既有宋代古塔、元代佛寺大殿,明清时期的园林、古民居等江南传统木构建筑,又有自1840年被迫开埠后陆续兴建的各类西式或中西合璧的教堂、洋行、文教、医院、工厂等公共建筑,以及各类里弄、公寓等大片居住建筑,他们成为独特的上海城市历史文化的见证者,阐述者。

1990年之后,上海城市建设进入了快速“大变样”阶段,在城市公共建筑设施、居住标准迅速提升、大批高层建筑改变城市面貌的同时,如何保护优秀的历史建筑和环境、延续城市文脉、并使其得到可持续利用,为当代做出贡献,已成为各界人士共同思考与努力的目标。

在“十一・五”期间,2008年上海市建设交通委员会将上海优秀历史建筑的保护利用等技术研究列为重大科研课题。2009年,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与上海房地产科学研究院共同承担了“上海地区优秀历史建筑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技术研究”这一重大课题。

其中,现代集团的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与历史建筑保护设计研究院合作进行子课题“上海地区优秀历史建筑可持续利用设计技术研究”。

历史建筑的妥善保护与利用是城市传承历史文化、维系城市或民族记忆的需长期坚持的重要工作之一。这不仅需要国家有关法规,规定及城市各管理,规划部门的规划与严格管理:需要现状调整、检测,需要建筑专业在历史考察,确定重点保护部位的前提下所作的整体性保护、原真性修复以及结合新功能所必要的调整等设计,并在改扩建时遵循可识别性、可逆性原则等,还需要结构专业的修缮加固设计、设备专业结合新功能的系统更新,包括节能、消防,先进设备等配置,当然还需精心施工等。在力求综合性的整体保护历史建筑的前提下,只有通过各方努力,才能让这些无比珍贵的历史的见证者,在相匹配的优雅的环境中,立足于今天、并得到恰当的可持续利用,延续其寿命,有尊严地走向未来。

有鉴于此,有关优秀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设计技术研究的课题组由相关多专业人员共同组成,赴日本考察的成员也涵盖建筑,结构。设备等各专业。2009年12月完成课题中期报告后,集团组织课题组一行八人,赴日本专题考察,成员有:上海院建筑总师唐玉恩,张皆正,历史院副总师陈民生、郑宁博士四人,还有上海院结构总师李亚明、给排水副总师徐凤、暖通副总师何焰、以及电气主任工胡戎。

本次考察着重了解日本对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利用情况,时间一周。除了实地考察广岛、神户、奈良、东京、横滨、镰仓等地的众多重要历史建筑――国宝、指定重要文化财等,还与日本同行“株式会社日本设计”、“株式会社JRE建筑设计”进行有关项目保护与利用的设计技术交流。“日本设计”的野正人先生介绍了东京几个重要保护项目保护与利用设计案例,并陪同考察“国指定重要文化财――三井中央信托银行”老楼及新楼,赠送简介;森一朗先生陪同考察横滨港红砖仓库等项目,“JRE设计公司”的米川龙夫,田原幸夫先生作了东京丸之内车站保护修复、扩建的技术介绍并赠送有关资料。正是通过交流使考察得以深入。

日本的历史建筑类型众多,有从受中国建筑影响的“唐风”传统木构到逐渐演变发展的“和风”木构,受西方建筑影响的各种风格,功能类型、各种结构与材料的近代建筑等,在城市现代化发展过程中,这些历史建筑构成丰富的文化遗产。考察日本对历史建筑的保护利用技术有借鉴意义。

全文阅读

组织课堂活动,培养历史核心素养

近几年的教学改革中,多样化的教学模式给历史课堂带来了新的活力。历史课堂上将一些互动话题和活动与知识点相融合,在讲解知识时巧妙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历史知识点的价值与意义,从思想意识中产生对历史知识的深入探究的想法,自主学习,全面提升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

一、讲述故事,整理成文

故事的魅力是无穷的。对于初中学生而言,故事对于他们依然有吸引力,当有故事进行讲述时,学生的积极性很容易被调动起来。另外通过故事的讲述,学生们能够从故事的背景、情节等要素来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和更深刻地体会,通过故事整理成文,在内心深处萌发出某种思想感情。

如在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地14课《难忘九一八》部分内容时,这部分主要讲述的是从1931年到1945年的抵抗日本侵略军的战争中的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是抗日战争中的重要内容。在教学中,我不仅希望学生们能够深刻记忆这场战争,更加希望能够通过我的讲解,激发出学生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因此在备课时,我就通过互联网找到了大量的英雄事迹,在课堂上,将这些事迹向学生们进行讲解和描述,并且并且在课堂上向学生们播放了《松花江上》这首歌,向学生们提问:“同学们,通过老师的讲解和描述,大家都有怎样的想法?”“我们应该铭记历史!”“勿忘国耻,努力学习,为国效力,把祖国建设的更加强大,外国不敢欺负咱们。”学生们的回答就是他们接受知识的最好的反馈,通过我对问题的提问,学生们能够认真的思考,并且充分的表达自己的感想,在今后的学习中,遇到同类的知识时,能够自主性的进行思考和分析,从而提升自身的政治素养。

用故事来激发学生的情感是比较常用的教学方式,但也要注意讲述的方式和内容,对于故事的选取要有针对性和典型性。在实际教学中,并不是每一遍爱国主义的课文都能够通过故事的链接而进行感情上的加深,对于一些情感色彩不浓郁的战争,学生们的思维很难达到一个较大的起伏,这时,就需要教师进行思考和分析,选取其他的方式进行引导。

读书报告是学生记录读书心得的重要“痕迹”。新时期的历史教学,对于课堂讲解已经不能再局限于对知识点的阐述,而是要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成为课堂的协助者。对于很多的历史内容,学生都可以自行阅读,编写读书报告。在我的课堂上,就经常会鼓励学生们进行自读,编写读书报告,编辑小报,鼓励学生进行自觉的深入研究,通过思维的启迪和开发,开阔学生们的眼界。

“师夷长技以制夷”,着是著名的洋务运动中的口号。在讲解《洋务运动》时,这部分的内容比较鲜明和独立,在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写读书报告的习惯,我让学生自己阅读这篇课文,针对课文所讲解的内容,写一篇读书报告。这项任务似乎有些难度,很多学生都表现出手足无措的状态,而面对这种现状,我会以“这部分主要写什么内容?”“洋务运动以什么为核心?”“洋务运动有怎样的影响和意义?”这类的问题来启发学生,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针对自身的现状进行分析,然后整理成读书报告。而在日常的读书活动中,我也经常鼓励学生读一些课外的历史书籍,写读书报告来表达自身的想法,对于一些优秀的读书报告,我会编辑成小报,让学生间进行传阅,以此来激发学生的争优积极性。

读书是一件苦差事,要让学生习惯读书写报告甚至喜欢写出自身的想法,这样才能够在思想上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能够有所提升,真正在书中有收获。笔者在教学中,经常会鼓励学生在读书报告中进行大胆质疑,树立不迷信不盲从的思想,已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全文阅读

中学生城市地理考察实践活动初探

地理实践考察应该是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广大城市中学生来说城市地理实践考察则是最有效的形式,它不仅有益于对地理知识的学习,让地理的课本知识同社会现实紧密地结合,学以致用,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调查研究能力,树立热爱家乡的情感。本文主要探讨城市地理实践的考察内容和实践的一些方法。

一、城市地理考察实践活动目的及意义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实践教育是当前素质教育发展的特点和优势,其中开展地理社会实践活动就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开展地理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不断追求新知识的精神,初步树立正确的资源、环境、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观念,并且还有助于学生巩固、消化书本知识,使学生的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统一起来,加深对课堂上获得的间接经验的理解、检验和掌握,进一步丰富完善学生的地理知识结构,训练学生的地理技能以及学生对地理事物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研究能力等。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已经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主要场所。选择当地城市作为学生地理考察实践的主要对象具有三个方面明显的优势:一是内容的综合性。城市是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枢纽,它的形成和发展既有社会人文的因素,也有自然的因素。城市地理考察实践的内容不仅可以覆盖中学地理的大部分内容,还可以包括一些其他科目的内容,例如,历史、政治等。二是实践活动成本低,现实性强。现在大部分高中段学校集中在城市,学生每天都接触城市,具有城市的大量感性认识,通过实践活动,把这些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当地城市实践,比到远处的农村、山区成本低,对时间宝贵的高中段学生来说也更节约时间,效果也会更好些。三是有助于学生更多地了解自己的家乡。从目前我国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实践活动要少而精,要有效果,对城市中学生而言,地理科目的城市地理考察活动应该是最佳的选择。

二、城市考察内容的拟定

1 城市的一般特征及其经济地位。

城市的规模及等级;城市与所在经济区及其他城市的联系,城市在经济区和城市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城市的辐射范围;城市具有代表性的产业部门;城市行政的作用及其辐射范围;具有全国意义的和表征城市特征的历史古迹。

2 城市的地理和历史因素。

全文阅读

润之书屋 第9期

20世纪新疆探险史

西域是中国史籍对玉门关以西和帕米尔以东地区的传统称谓;罗马史家称这里为Serindia――中国与印度之间的地方。千百年来,西域一直是丝绸之路的重要孔道,因而成为中国、印度、西亚、北非和希腊五大古代文明交织荟萃之地。这使西域诸国得以广泛吸收世界各国、各民族优秀文化,最终导致新文明的产生。

20世纪中国西部人文地理考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从发现楼兰古城开始的。本书正是记述了以楼兰、罗布泊、于阗、和田探险考古发现为代表的20世纪新疆探险史。这一系列地理发现都带有颠覆性,始终举世关注,而且其探险过程充满了九死一生的戏剧性。

本套丛书包括6部各自独立,互相之间又有内在联系的新疆探险考察地理发现纪实。将新疆的人文地理作为大背景,追溯百年以来的西部探险热和一个多世纪的重大人文地理发现,

本书以20世纪新疆探险史为主题,进行人文地理发现的纪实性介绍,也是一部生动而极富价值的探险考古录。20世纪的中国西部人文地理考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从楼兰古城的发现开始的。本书记述了以楼兰、罗布泊、于阗、和田探险考古发现为代表的20世纪新疆探险史。它的一系列地理发现都带有颠覆性,始终引起举世关注,而且它的探险过程充满了九死一生的戏剧性。内附50多幅珍贵历史照片,其中包括斯文・赫定在新疆探险考察时所画的亲笔画。

推荐书目:《寻找失落的西域文明》

作者: 杨镰

出 版 社: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全文阅读

结合数字化技术挖掘、整理、抢救近代地震史料

20世纪初,随着现代地震仪器的发明和观测技术的应用及地震现场科学考察的开展,许多纸介质的地震原始性科学资料和照片真实地记录下了当年地震发生的背景、现场悲惨情景以及政府的应急策略等。这些弥足珍贵的原始性地震资料(史料),既是历史的见证,也是进行地震成因、预测预报、应急与救援、重建家园等方面研究的基础资料。对其挖掘、整理、挽救及开发利用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历史地震史料的特点

1.资料分散。收藏形式多样

20世纪初期至1949年解放,我国尚未有专门的地震管理机构,导致记载地震事件的资料分散,收藏形式多样。地震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地点多在当地县志上有所反映;地震灾情和成因多在新闻媒体的报刊以及杂志上有所报道;震后救灾情况多在当地官员写给政府的报告中体现;对地震科学考察和研究的资料和图片多存放于政府有关的研究所内。此外,民间许多地震爱好者个人手中也保存着不少珍贵的历史地震史料及照片。

2.资料的系统性、完整性差

由于历史上多方面原因,现存每个地震事件的原始性资料(史料)大都不够完整,并且散落在全国各地档案馆、图书馆、博物馆以及个人手中,难以形成系统完整的地震科学史料体系,不能有效地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3.以纸介质原始资料为主

20世纪50年代中期及70年代中后期,中国科学院、国家地震局曾先后两次组织对地震历史资料进行忙编。但受当时技术条件所限,汇编的资料以传统的摘抄形式存储于纸介质中。我国大量的原始性地震资料和图片,仍大都处于尘封状态。由于纸介质的资料不能在计算机网络上传递,从而影响了原始性地震资料和图片信息资源共享和广泛应用。

全文阅读

《中外日报》广告在清末社会文化研究中的价值探析

[摘要]在传统史学研究中,研究者使用史料往往局限于历史著作、政府文件等范围,对于建筑、广告等史料的价值缺乏深刻的认识。事实上,广告作为一种原始史料,生动地记录了有关社会生活、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信息,包含着重要的史料价值。清末《中外日报》刊登了大量的广告。其广告在反映清末社会生活、西学传播、政治理想、女权运动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史料价值。

[关键词]《中外日报》;广告;清末;社会文化;价值

史料是历史研究中一种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的要素。史料的种类很多,包含的范围也很广,但是在传统史学研究中,研究者搜寻使用史料往往局限于书报、文件、口碑类中的历史记录、历史著作、文献汇编、政府文件、私人文件、回忆录的范围,对实物类中的诸如建筑、墓葬、雕塑、广告、照相和绘画等材料通常有所忽视,较少有人主要利用这些史料来进行历史研究。虽然目前这种状况有所改变,已有不少研究者开始利用这些以往被忽视的史料来作研究,但总的来说,情况并未得到根本转变。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们对这些史料所包含的价值缺乏深刻的认识。事实上,广告作为一种史料生动地记录了有关社会生活、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信息,因而包含着重要的史料价值。

一、《中外日报》在清末报刊中的地位

《中外日报》于1898年8月17日由汪康年创刊,1911年2月25日改为《中外报》,号数续前,3月份即停刊,恰处于晚清最后十几年。据潘慎文所知,1901年,《新闻报》的发行量每天超过一万份,《中外日报》排名第二,每天近一万份,《申报》由于言论保守从以前的一万二千份下降到九千份,《同文沪报》和《苏报》分别不超过五千份和二千份。1903年第三期《浙江潮》刊登《杭城报纸销数表》,《杭州白话报》以七八百份位居销量榜首,《申报》约五百数十张,《中外日报》列第三,销量约五百张。可见,《中外日报》的发行量一直处在较前列。它是历时较久、以消息灵通着称的一份知名报纸。由于《中外日报》的编辑形式接近现在的报纸,是中国近代报刊的典范之一,所以有必要对之深入研究。笔者不揣浅陋,拟对《中外日报》中广告的价值进行初步探讨。

二、《中外日报》广告的史料价值

广告作为一种新型文献,是社会文化的生动反映,具有独特的价值。对于广告的史料价值,晚清国人已有比较清楚的认识,戈公振在《中国报学史》中称“广告为商业发展之史乘,亦即文化记录之进步。”《中外日报》上刊登的广告数量巨大、形式多样、色彩斑斓,生动体现了西方文明输入之下,清末上海社会生活中东西方文明交汇的情景。下文拟以《中外日报》广告为例,分析晚清报刊广告在反映晚清社会生活、西学传播、政治理想、女权运动等方面所具有的史料价值。

(一)《中外日报》广告比一般文献更能生动、全面地反映晚清市民生活的变化,在研究晚清市民生活时具有不可替代的史料价值。近代以来,上海不断吸收西方带来的工业文明,从衣、食、住、行到医疗卫生,从日常用品到娱乐方式都展现了近代特有的情形。这些变化在传统文献中虽有零星记载,但传统文献在形成过程中必然经过了作者的选择、删改,一定程度上带有主观色彩,不如原始文献反映的更为生动、全面。报刊广告就是一种未加任何主观加工的原始资料,所以要考察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中外日报》广告就成了一种必不可少的史料。

全文阅读

浅谈历史学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

摘要:历史学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是由一系列比较完整的课内实践教学、课外实践教学和校外实践教学内容组成的。探索历史学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法,对提高历史学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历史学教育;实践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0845(2012)08-0061-02

一、历史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形式及其作用

历史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是指在历史学教育专业的教学过程中,为配合与促进理论学习,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专业训练和锻炼学生实际动手能力而设置的相关教学内容,包括历史学教育专业理论课教学中为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安排的实践教学、教育实习、历史考察及专业论文写作等各项教学内容。

1.理论课内的实践教学

理论课内的实践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对历史学专业理论认识的深化和对专业知识特别是方法、技巧的掌握以及历史学教育专业化的养成,并有助于学生各种实践能力的提高。

首先,在历史学专业理论课教学中加强学生史料解析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研读史料能给学生补充对历史更直观、更丰富的感性材料,有助于营造氛围,激发兴趣,拓展学生的学习与探究空间,在对史料的分析过程中,逐步达到启迪学生的理论思维和认识历史发展的深层问题的目的,有助于学生对历史现象的认识深化。

全文阅读

语文教学中利用校外资源转变教学模式

陶行知说过:“行动的生活与生活的磨擦,便包含了行动的主导地位……行是知之始,即行即知,书和书中的知识都是著书人从行动中得来的” 。从这里可以看出,“走出课堂”对培养新型人才是多么的重要啊。

利用校外资源转变教学模式就是把课堂搬到广阔的天地之中,是指在语文教学课堂活动中,老师把学生从从单一的课堂教学中解放出来,通过运用信息技术 ,校外资源,进行社会实践,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使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变得多种多样,既增强了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了语文素养,使他们更好的适应现在社会。

(一)转变学习方法,在语文教学中,我结合课本内容,充分利用校外资源和网络资源,把他们从单一的课堂教学中解放出来。那么,怎样利用校外资源呢?韶关曲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小城,有千古一相张九龄,有六祖惠能南华寺,还有马坝人遗址;还有当地所特有的文学形式客家山歌。于是我让同学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通过查阅书籍、报刊、互联网、实地考察等形式,结合自己的知识、能力,收集有关资料本地名人立传,极大的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

(二)利用图书馆,确定在某一时间内,学生的阅读量达到一定的数量,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基本技能。高尔基说过:“凡是我所有的好东西,都要归功于书。”“阅读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由此可知,阅读教学是从传统语文教学观转变到大语文教学观,是一个从知识本位向人本位的转化过程。它不再以“传道、授业、解惑”为教学的根本目的,而是以学会学习,促进人格与个性全面发展和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基本技能为重点。从这一理念出发,我把学生分成四组,利用图书馆,在一个学期的时间内完成下面四个课题的阅读和报告。(1)从古诗看古代的交通状况。(2)了解神话这种文学形式的发展变化。(3)初识“诸子百家”。(4)举办中外戏剧知识大赛。通过这一活动,学生不仅学会了从众多的资料中提取对自己有用的材料,还学会如何利用图书馆,如何收集资料。大大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及合作探究能力。

(三)利用科技馆、博物馆,拓宽学生的科学视野,了解我国的历史和文化发展,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增强爱国情感。我校所在地曲江区历史悠久,自汉朝置县至今已有2116年的历史。曾孕育出盛唐名相张九龄、北宋名臣余靖及禅宗六祖惠能等一批历史名人,旅游胜地有狮子岩(13万年前人类祖先“马坝人”繁衍生息之地,又是“石峡文化”的发祥地,华夏民族古老文化的摇篮之一)和禅宗祖庭南华寺。还有很多地方是革命老区,地方历史资源丰富。因此,在我平时就注意引导学生参与收集资料,并通过有组织有目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体验生活,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通过对家乡历史发展的认识、了解,促进对家乡现状的研究,增强学生的爱家爱国情感。在每一个小阶段考察学习结束后,我会指导学生对所得的资料进行整合,写一份心得报告。学习小组围绕学习主题进行交流讨论,完成组内综合实践报告,并举行报告会。通过这种感知(亲自考察),学生动笔写出来的报告材料详实,文笔生动,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写作能力。

(四)社会综合实践活动,就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现自我”的舞台。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倡导学生亲身体验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对课题进行持续深入的探究。培养学生收集、分辩、处理、整合有用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尽情发挥个人潜能,教师只是加以指导,所以学习过程中,无论是社会调查还是课堂讨论,都应以学生主动参与为基础。只有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学生学习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英国哲学家约翰米尔曾说过:“天才只能在自由的空气里自由自在的呼吸”。自由自在的学习氛围,畅所欲言的课堂气氛,给了学生最大“展现自我”的舞台,“天才”也就由此而产生了。

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一切课程资源、一切活动形式都能为我所用,将学校、家庭、社会、语文教育形成一个整体,大力改进课堂教学。变封闭为开放,加强与课外、与生活的联系和沟通;变读书、答问单调的形式为课堂上充盈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讨论、游戏、表演、展示、欣赏、评价……让每个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让同学间有更多交流、合作的机会,在自然、社会广阔的天地里,引导学生不断获得学习语文的乐趣,不断享受学习成功的快乐。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