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导电高分子的发现
导电高分子的发现充满了戏剧性。1967年,白川英树的研究生做实验时错用了一千倍的催化剂,加上搅拌器凑巧停止,在溶液表面生成了银色的薄膜状物。白川英树以此为切入点,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终于发现制备膜状聚乙炔的有效方法。1975年,美国的Macdiarmid教授偶然见到白川英树的金属光泽的膜状聚乙炔后,立即邀请他去美国与Heeger合作研究。后来,三人一起获得了2000年诺贝尔化学奖,也被传为佳话。与硝酸纤维素、炭黑增强橡胶等发现一样,聚乙炔膜的发现也是“偶然的”。这个故事也教育我们合作的重要性“。这是我的idea,说出去会不会被别人学去了?”具有知识保护意识固然重要,合作交流能够更快、更有效地促进研究的发展,科研中需要有团队精神。
二、Crothers与尼龙66
深受女士喜爱的尼龙袜无疑是引出缩聚反应的最佳例子。尼龙袜在全美首次发售时,每人限购一双,500万双当天告罄,没有买到尼龙袜的人在裸腿上画纹路冒充丝袜。那么引起如此轰动的商品是如何制造出来的?这个问题吊起了学生的胃口,他们对相应的知识特别用心。1928年,杜邦公司成立了基础化学研究所,Crothers受聘担任该所的负责人,并决心利用二元醇和二元酸的缩聚来支持当时刚刚提出的高分子学说。在实验中,同事偶然发现熔融的聚酯可以抽丝,Crothers意识到这是纺丝原料的特性,并展开了大量的研究。克服各种困难后,最终得到了尼龙66纤维。尼龙66的出现不仅有力的支持了高分子学说,也深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尼龙的发现离不开Crothers。同样让人称道的还有杜邦公司,能够在经济大萧条时期拿出一笔巨款支持没有明确应用目的的基础研究,需要敏锐的眼光和巨大的勇气。注重基础研究,在今天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三、塑料之父———Baekeland
作为第一种人造聚合物———酚醛树脂的发明者,Baekeland是一个传奇人物。他21岁就获得了博士学位,专利意识非常强。发明Velox相纸后,故意在专利中省略一两步。结果柯达公司不得不两次出资购买。在发明酚醛树脂后,Baekeland及时申请了专利(仅比同行早一天),也得到了塑料之父之称。Baekeland的幸运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让人感叹不已。酚醛树脂的发明也是一个成功的科研案例。Baekeland敏锐地意识到绝缘材料在刚刚兴起的电力工业中的巨大市场,将研究目标确定为寻找天然绝缘材料的替代品。他没有立即进行实验,先是充分进行了文献调研。发现早在1872年德国化学家Vaeyer曾把苯酚和甲醛混合产生一种树脂状物质,指出在实验中应防止它的产生。Baekeland反其道而行之,加热加压来加快反应,得到琥珀样的样品,并最终掌握了酚醛树脂的制备方法。他于1907年申请了专利,这年也被视为塑料元年。这个故事充分说明了科学研究的选题和文献调研的重要性,在阅读文献时要注意批判性阅读,不迷信已有的解释。
四、配位聚合和Ziegler-Natta
1953年Ziegler在用乙基铝使乙烯加成的一次偶然失败中发现,镍会抑制反应进行,其他过渡金属也有类似作用。他给博士生Breil的论文题目是“系统地实验整个周期表的元素”来对这一作用进行研究!有趣的是,最终研究得到了一种能使乙烯迅速聚合成为高分子量聚乙烯的催化剂。事实恰好与预料的相反,这充分说明,和预期不同的结果不见得是坏结果!Natta的成功无疑是跟踪世界研究前沿的结果。他在Ziegler催化剂研究之初就派人过去接受指导。在用改进后的催化剂进行了丙烯聚合后,Natta发现它含有高结晶部分,敏锐地“把新的结晶聚合物的结构归之于主链或至少相当长部分的主链上的不对称碳原子都采取了相同的构型”。Natta文章因未披露催化剂的本质这一关键问题,初审被拒稿。而作为编辑的Flory则意识到了文章不寻常的意义,更改了裁决才使得文章得以发表。与Ziegler-Natta的成功相对的是,1943年Fischer希望能找到使乙烯聚合成油的方法,发现“当三氯化铝与四氯化钛并用作催化剂时,液态产物减少而有利于生成固态物”,因此似乎是失望多于希望。另外,Ziegler的学生Wesslan制备聚丙烯后,发现物质的熔点高于聚乙烯,他肯定自己错了,他不相信支化会提高石蜡烃的熔点。他没有认识到熔点升高的意义。这两个故事也从反面再次印证了如何看待实验中的意外。高分子史上还有更多的历史故事,如“的确良”(涤纶),田中耕一发现质谱离子化新方法,聚四氟乙烯和高压聚乙烯的发现等。在高分子化学教学中适当穿插相应的历史故事,不仅可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还有助于学生了解科学家思考问题的方式,学习他们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培养学生思考研究的能力。
广州历史文化故事
很久以前,广州发生过一次,人们已经几天没米下锅了。可是做官的老爷却象强盗一样,照旧向老百姓要粮食。那时候,城里的坡山脚下住着父子二人,因为交不出粮食,父亲被抓走了,官老爷让儿子三天之内把粮食交齐,不然就要他父亲的命。
这少年十分孝顺,但是却没有一点办法能救父亲,他急得痛哭失声。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他的哭声感动了天上的五位仙人。仙人们骑着五只不同颜色的羊,拿着谷穗,来到了少年的家里。他们把谷穗交给少年,让他赶快把谷粒种进土里,明天天亮时,就能收获很多的稻谷。他们还告诉少年,以后如果遇到了困难,就到坡山脚下找他们,说完仙人就不见了。少年按照仙人的吩咐种下了谷粒,第二天果然收获了几大筐稻谷。
少年把稻谷如数交给了官府。官老爷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他感到很奇怪,就板起面孔追问这稻谷的来历。少年毕竟是个孩子,在他威逼之下,只好如实相告。官老爷听后心中暗自盘算:如果把五个仙人抓到手,不就可以发大财了吗?于是,他释放了少年和他的父亲,马上命令差役去坡山脚下捉拿仙人。
少年感到事情不妙,急忙跑到坡山脚下,告诉仙人们快快离开。仙人们点点头,感谢少年的关照,然后告诉少年,快把剩下的谷种撒到地里,这样官府就抢不走了,老百姓就可以有吃的了。说话间,差役们到了,五位仙人腾空而起,差役们一点办法也没有。仙人带来的五只羊留在了草地上,差役们刚要去抓,五只羊簇拥在一起,变成了一块大石头。
7月7日至9日,全国2013年台胞青年千人夏令营暨海峡西岸台胞青年夏令营在武夷山和厦门两地开展了活动。来自台湾的58名高校学子和32名福建省台籍大学生参加了活动。感受魅力海西脉动展现两岸学子风采
2013年海峡西岸台胞青年夏令营在以“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著称的福建武夷山景区的朱熹纪念馆前开营,全国副会长、福建省会长江尔雄在开营式上致辞。她说,来自台湾的同学与居住在福建台籍大学生相聚在美丽的海峡西岸,将一起领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武夷山的碧水丹山,探访有着海上花园、“钢琴之岛”美称的鼓浪屿,还将聆听诗歌讲座,一起抒发青春的诗情画意,这将是一段文化的、自然的、艺术的旅程。她希望各位同学回祖父辈成长的地方,多走走,多看看,与大陆青年朋友多了解,多沟通。通过夏令营这个平台增进友谊,为两岸共同家园的发展,两岸关系和谐双赢局面的创建、为中华民族的腾飞共同努力。
开营式上,台湾逢甲大学教师张昭友代表台湾营员讲话,他用风趣幽默的话语表达了在北京总营活动后台湾同学的感悟,以及对两岸青年学子互动交往的期冀及对中华文化传承的期盼。
最后,江尔雄向营员授予“营旗”。来自台湾逢甲大学的大四学生赖昭豪接过营旗激情舞动,台湾同学们更以一个动感极强、红遍台湾的歌曲《叉烧包》,填上对大陆几天来的、富有浓浓“台味”的感动之词,“希望通过舞蹈,让大陆学生感受到台湾气息”。
两岸青年学子在随后的活动中,领略了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一武夷山,游九曲嬉水,探晋商万里茶道起点一下梅村,赏大型实景山水、诗画剧《印象大红袍》;两岸学子还一道聆听中华传统诗歌讲座,品味“七步成诗”的乐趣与韵味……这都成为台湾学子一生中难得的记忆并收藏心底。“七步成诗”体验古诗创作意境
为了让两岸同学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福建省专门安排了一场两岸学子互动的联谊活动。活动由《教您七步成诗》的作者——南平市副会长陈建平的授课讲解开始,两岸学子分别由台湾学生、福建台籍学生及武夷山市的大学生组成团队进行创作PK,两岸学子均感到诗意大发,受益匪浅。
台湾带队老师张昭友团队最早交卷,一首《咏青春》“藏头诗”成当天互动活动的“敲门砖”:
中华文化博精深,
一、故事化教学策略在历史教学中的影响和作用
初中历史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我国历史发展的大致方向和内容,向学生普及相关的历史常识,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既具有好奇心强、求知欲望强烈的优点,同时又缺乏相应的集中力和抽象性思维能力,因此运用故事化的教学手段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热情,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效率。此外初中历史教材的编写大体上按照时间、地点、人物、主要事件的流程,同时历史教材中还穿插了不少历史图片和相关历史故事,比如说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等,具有典型的故事化特征,因此教师在进行历史知识传授时,很容易采用故事化的教学手段,通过形象生动的故事讲解,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还使学生更加容易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二、故事化教学方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原则
(一)选取故事真实性原则。教师在选取历史故事题材时,首先要遵循故事真实性的原则,我国历史发展悠久,许多历史史实在千年的传承和发展中逐渐流,因此教师在选择相关的教学案例时,要通过反复的资料查询和对比,尊重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选择可信度、真实度最高的故事进行传授;其次是要有针对性,选择与初中课本教材紧密相连的故事,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了解;最后故事的选择还需要和现实生活相结合,历史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能够从历史发展的思维角度思考当下的社会问题。(二)尊重学生主体的原则。初中历史教师要认识到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主动的参与课堂活动中,采用故事化的教学手段,不仅可以吸引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还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三)坚持故事多样性原则。一方面坚持故事多样性的原则需要注重故事题材选择的多样性,我国历史文化丰富多彩,教师在进行同一主题讲解时,要选择不同的题材丰富课堂内容;另一方面还需要注重不同朝代、时期的文化具有差异性的特点,尊重文化间的差异性,培养学生多元化的历史观是初中教师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三、故事化教学方法在初中历史中运用的有效策略
(一)选择形象生动的历史故事,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教师在运用故事化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活动时,需要具备良好的讲故事能力,能够通过声情并茂的演讲和肢体动作,将历史故事生动的讲述给学生,进而牢牢的吸引学生课堂的注意力。这就要求教师要熟练掌握历史故事内容,并能够对历史故事展开情节上的细节处理,使之更加贴近历史教材的知识内容。(二)合理安排分配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初中历史教学的课堂时间一般是45分钟,要在45分钟内让学生学习和掌握新的历史知识要点,这就要就教师要合理安排课堂教学时间,在适当的时机插入历史故事,以此推进课堂教学的开展。比如说教师在讲解我国四大发明时,可以适当的插入一些短小生动的小故事,比如说蔡伦改进造纸术的过程、火药与炼丹术的关系等,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我国历史文化知识的了解。(三)开展历史故事情境化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都要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主。在故事化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围绕某一主题,让学生进行故事搜集和角色扮演,开展小型的课堂情景模式,加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了解。比如说在进行各朝代官职机构讲解,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朝代进行讲解和扮演。
综上所述,故事化教学方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初中教师要合理的进行历史故事的选材,通过形象生动的叙述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树立学生用历史发展眼光看待事物变化的意识,进而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
作者:乌云毕力格 单位: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蒙古族中学
摘 要:经过调查可以发现,有很多初中学生对于学习历史的兴趣来自于历史中的故事,我国初中生正处在青少年的发展时期,对于故事来讲有一种特别的喜好,仍然保留着童年时代喜欢听长辈讲故事的习惯。因此,为了使学生学习历史这门学科的兴趣被激发,从而学好历史这门学科,授课教师需要对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仔细研究。本文笔者从通过对新课引入历史故事和通过引入历史故事将历史内容由抽象化转向具体化这两方面进行分析以及探讨。
关键词:历史故事;初中历史教学;抽象化转向具体化;课堂教学有效性;理论知识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2-202-01
在初中历史这门学科的学习中,有许许多多的历史故事,充分的应用历史故事可以有效的使学生学习历史这项学科的兴趣被激发,从而对初中历史教学的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提高。在初中历史教学的课堂教学当中,授课教师应该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把握,在对历史现象的结果、原因以及过程的分析中,可以引入相关的历史故事,使学生在分析历史的现象以及学习基本史实的过程当中,收获的不仅仅只是那些固定的理论知识,而且还可以收获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从真正意义上让学生喜欢学习历史,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自主性,从根本提高学生学习历史效率。
一、通过对新课引入历史故事,情境创设,激发学习情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标志着成功的一半”。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引导部分准备得好,一定能够对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进行激发,使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学习授课教师所讲的历史。为此,在新课引入部分,授课老师可以抽出上课时间的一少部分给学生们讲一个有关的历史故事,当做本节历史课开始的“小热身”,使学生通过倾听故事进入到历史学习的最佳状态,根据一定的步骤将历史故事的相关史实进行研究。学生在认识相关的史实过程中精力是集中而且充沛的,能够将引导中听到的故事和教学内容相联系,可以加深学生对于史实的印象,从而提高听讲的效率。授课教师所讲的历史故事的来源多种多样,可以是文学作品中提到的历史故事,还可以是古代诗词中提及的历史典故等。比如,在讲授唐朝安史之乱的时候,会提到安史之乱发生的原因,其中之一就是唐玄宗在后期的统治是腐败的,由于沉迷酒色,还涉及到了杨玉环这个人物。然后,就可以将杨玉环的故事引入新课。古诗中“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说的便是杨玉环非常喜欢吃荔枝,于是唐玄宗就派人将荔枝不断的运到宫中,可以看出唐玄宗对于杨玉环是非常宠爱的。利用这个故事来引出主题,使学生在听故事中的状态进入“安史之乱”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听课效率。
二、通过引入历史故事将历史内容由抽象化转具体化
初中历史教学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世界历史,另一部分是中国历史,通过讲述历史故事可以有效的简化知识点,将抽象的知识点转化为具体的知识点,使学生认识和理解更加方便,使历史的知识点得到有效的理解。例如,在讲授“经济危机”这一章的时候,首先需要对美国进行讲述,可以利用文学作品当中的一些历史事实,来说明这场经济危机对美国人民的影响有严重。这是一个关于信任的故事,其中讲述的是美国在大萧条时期的故事,同样也是美国第一次大规模经济危机的时期,有一位年轻姑娘历尽艰辛终于得到了金店销售员这一职务,可以负担她和母亲在生活上的支出。然后,有一天,一名满脸憔悴的男人来到了金店,一枚一枚的看着戒指,随后就离开了,这位姑娘的服务态度特别好,心里想着好不容易来了一位顾客,但是这个男人什么都没买,就离开了;姑娘在下班后清点戒指时,忽然发现戒子缺了一枚,然后意识到男人趁机拿走了,但是如果找不回这枚戒旨,她就会失去这份工作,而且需要进行赔偿。姑娘后来进了男人的家门,和他说了一些话之后,男人抓着姑娘的手表示十分感谢,那枚戒旨就这样的失而复得了。听完这个故事,从中可以了解到工人失业的现象在经济危机中非常严重,工人消费水平低下,难以满足正常居民的生活。授课教师可以通过历史故事进行相关的提问,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例如,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经济危机?经济危机会人类带来什么样的影响?等等;由于学生刚听完历史故事,都会很积极地对这些问题进行回答,回答问题就是进一步的认识“经济危机”这个概念的过程。通过故事可以将经济危机由抽象观念转化为具体事例,降低了学生学习历史的难度,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授课老师需要精心的选择历史素材,并且掌握好讲故事的具体时间,在讲述时需要生情并茂,以便学生可以融入故事当中。
[摘 要]历史故事教学法是新课程改革以来在探究性、启发性教学理念指导下的创新教学方法。我们可以根据课程内容,通过相关历史故事的引入,创设历史情境、设置悬念、提出问题、引导思考,让学生在对历史故事的探究中完成学习任务。
[关键词]历史故事 课堂 穿插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160112
历史是一门融合了知识性、文化性与传承性的学科,回看人类文明的发展和传承,每一段文明的演变都是通过历史故事的形式而流传的。历史故事不仅是历史事件和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也是历史课程知识的重要补充。在高中历史课堂中引入历史故事教学法,能够融合历史史料和课程内容,增加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感性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意识,从而培养学生对史料的理解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提高。
一、选用历史故事的原则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生对知识的发展、探索和主动建构,高中历史故事教学法在强调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历史故事将原本单调的文字知识加以形象化和充实,增强了历史学习的趣味性和探究性。然而历史故事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是所有的历史故事都适合用于课堂教学之中,这就要求教师在选用历史故事时遵循一定的原则。
首先是真实性原则。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选用的历史故事要以史料为依据,对能够反映时代特征的神话传说或文学作品中的历史故事要经过仔细的研究,去伪存真。其次是针对性原则。所选用的历史故事要符合高中历史学科特点和高中生的认知水平,尽可能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便于接受和理解。再次是生动性原则。历史故事的选用要能够吸引学生的探究兴趣,既要有生动的情节,又要有新鲜感。教师要充分利用历史故事的细节之处,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最后是精简性原则。高中历史课堂时间短,笔者所在地区文科选修班一周5课时,教学任务重,教师在选用历史故事时要尽量精简,在课前对历史故事情节做好删减,文言文还要做好翻译,为实现高效历史课堂做足功课。
二、历史故事教学的主要策略
一、历史课特点
我们先看历史课的特点,高中历史知识包括古今中外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发展状况,涉及的时间很久远,从人类活动开始,时空跨越度非常大。与别的课程不同,它内容丰富,空间感特别强。因而高中历史知识需要阅读、理解、记忆,其中记忆最重要,然而众多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多个要素,光靠阅读、讲解、死记硬背是不行的,那会让学生感觉历史课索然无味,因而历史课教学要想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就得采用形象的、鲜活的历史故事教学法。
二、历史故事教学法作用
1.中国历史的历史故事教学法分析历史故事教学法可以让历史教学更加生动形象,具有吸引力。例如,关于三国演义大家都看过电视和小说,因而历史课可以通过三国的历史故事,形象地描绘东汉末年三国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发展、变化状况。然而通过三国众多的历史人物的活动、历史事件,使学生明白东汉末年政权的腐朽,民不聊生,军阀混战,群雄割据,政权的解体,国家的分裂的社会状况,最后让学生通过对比分析了解三个国家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发展、变化状况,以及他们的发展趋势,使学生理解中国统一是古往今来的历史趋势。
2.世界历史的历史故事教学法分析历史是全世界人民的财富,国外也有很多经典历史故事。通过历史人物恺撒的故事,就能形象地描绘出罗马帝国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发展、变化状况,使学生理解罗马帝国在欧洲的再扩张、罗马军团入侵埃及、罗马军团对希腊文化的破坏、罗马帝国内部权力争夺发生等等历史事件。
三、历史故事教学法的应用
为了更好地发挥历史故事教学方法的作用,达到对历史知识整合、贯通的目的,就要求高中历史的历史故事教学方法要具有系统性、连贯性、点面结合的特点,通过一定的内在线索连贯古今中外历史脉络,如时间线索、空间线索、社会矛盾的发展线索等。例如,我们从初中历史课本上就见到过我国的历史大事年表,朝代更替歌等。事实上历史本来就是按照时间来推进的,以时间为坐标轴,关注这个坐标轴的其他因素,可以将历史时间有机结合起来。每个历史时期,古今中外都一样,其发展和进步都是由“导火索”来推进的,把这些矛盾焦点抓住了,社会的主要矛盾点也就有了结果,因为历史故事往往就是对社会矛盾激化的生动描述。教师将这些故事讲述给学生,学生会更易接受,印象也会更深。历史故事作为教学的指路标,能给教师以更清晰的教学思路。对于教师来讲,教学思路与教学方式是相辅相成的,如何以最优方式运用这些历史事件需要下功夫。对此,可以将历史故事作为教学素材,并将这些素材的关键点与教学方法结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这些历史问题,从而达到教学目的。高中历史课的历史故事教学法最好采用点面交叉法,将历史故事与历史时期、地理地域空间、当时社会环境等结合。学生的各种知识都需要积累,历史知识面的拓宽不仅仅在历史课上,平时读书习惯的培养,文学书籍的积累,这些都能让学生的知识面变宽。有了丰富的历史知识积累还要对历史课的内容进行提炼,着重讲解重点教学内容,达到对知识的深度发掘。对此教师上课时,可以抓住典型历史故事反映这些历史知识点。关于横向联系的交叉点的历史故事例子,比如讲西方世界史资本主义社会大革命时期可以联系中国清朝封建社会时期,不同的是前者是资本主义社会,后者是个封建制社会,二者的交汇点就是第一次鸦片战争。讲到现在的“中东和谈”,可以拓展讲述犹太人的苦难历史故事、阿拉伯国家故事、现代的几次中东战争知识。这种点面交叉的历史故事教学法,大大丰富课堂历史教学的知识量。
四、总结
摘要:故事总比单纯的知识更生动更容易理解,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故事能够发挥很好的辅助作用,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调节课堂气氛,让教学变得更加的趣味化,同时,因为学生对于历史故事会比较感兴趣,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致。另外,很多历史故事并不是“一听了之”的单纯故事,其中蕴藏着很多有价值有借鉴意义的历史素材,这些故事可以很好地推动历史教学进程,让学生接受知识更加顺畅。
关键词:历史故事;高中历史教学;运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6-022-01
1.历史故事让历史教学更生动化
在历史教学中充分利用历史故事可以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同时让历史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教师利用历史故事进行授课主要有两方面:其一、如果学生通过课本或者其它方式了解了一些历史故事的,大多数学生对这些历史故事都是比较感兴趣的,教师就可以抓住学生感兴趣的这些点,用一些更好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课堂的参与度也会有效的提高;其二、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以及课程的需要,选取一些历史故事辅助教学,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使其更深刻地认知课本内容。因为历史故事理解起来要比单纯的历史知识更加容易,运用历史故事可以解决教学过程中的一些难点,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以三国时期的历史为例,三国演义有电视剧也有小说,在历史教学中,涉及到三国时期的历史,就可以引用三国中的历史故事,通过这些历史故事,让学生更清晰的“看到”那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情况、军事发展与变化情况等。三国时期的一些代表人物与典型事件可以拿出来进行分享,让学生真切体验东汉末年政权的腐败程度、兵荒马乱之中平民百姓的动荡生活,了解政权瓦解是大势所趋。扎实掌握这一阶段的历史知识,充分理解时代背景在之后学习秦朝历史的时候,才能如鱼得水,学起来更加容易,教师授课的时候也能更加顺利。
2.历史故事对课堂教学起到了铺垫作用
很多情况下,学生没有具备一个历史时段的知识背景,这时候,运用历史故事为课堂做铺垫非常重要。因为背景知识的缺乏,对于初次接触的教学内容在理解上可能会有难度,而历史这种需要“追究”来龙去脉的学科,如果不能很好地理解一个时期的知识点,在学习下一个历史时期的知识点的时候会感觉吃力。这时候要让学生尽快掌握这个历史阶段的知识点,历史故事就派上用场了,通过历史故事的讲述,引起学生的兴趣,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穿插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点,为教学做好铺垫。以《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这一内容做示范,凯撒的故事可以充分反映罗马帝国时期的全貌,包括政治经济与文化情况、军事的发展变化情况等等,通过凯撒的故事,学生可以理解当时罗马帝国为什么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通过最直观的方法将课本上的内容传授给学生,同时对于知识点中的重点和难点在故事中化解,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无论是哪一个历史时期,也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矛盾才是推动其发展的动力,而“导火索”恰恰是矛盾激化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各个历史时期都有着显著特征,也正因为如此,历史故事才能更具有代表性,在历史教学中才能更好的起到辅助作用。
3.历史故事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
【摘 要】历史教学中运用故事,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而且能够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但运用故事教学一定要恰当,否则就适得其反。本文从课堂教学有效性出发,根据教学实际和学生心理特征,探讨了在初中历史不同教学阶段如何巧妙使用故事进行教学。
【关键词】故事;初中历史;不同教学阶段;运用
美国德育学家里可纳曾说:“故事曾经是世界上许多大教育家最喜欢用的教育手段”。历史集政治、经济、文化为一体,内容丰富,每一个历史事件、历史人物都是一个动人的小故事,都能给人以启迪。因此,在历史教学中运用故事,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而且能够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但值得注意的是,运用历史故事一定要恰当,不根据教学实际和学生心理特点滥用故事,就有避重就轻之嫌。
新课程倡导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和情绪体验,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初中生尚处于少年时期,他们好奇、好问,富于想象力,如果教师在历史教学中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点,结合历史教学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在不同阶段恰当使用故事,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本文就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不同阶段的运用谈些体会。
一、起始:讲故事
之所以一开始采用讲故事的形式,是因为初一学生刚入学,对初中生活充满遐想,做事有热情,最易被调动。根据初中历史科的具体特点,讲故事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一是结合正文,教师讲解与正文有关的历史故事,以便让学生加深对正文的理解掌握。例如讲《商鞅变法》这课时,我就讲了“悬木赏金”和“处罚太子师傅”两个故事,突出商鞅赏罚分明的个性特点,这样就引起学生对商鞅的钦佩之情,从而加深了对商鞅变法的重要作用和变法内容的了解。二是对那些学生非常熟悉的历史故事,让学生自己讲解,通过学生亲自参与,培养学生讲演能力,同时又能扩大其知识面。如在讲《秦未农民战争和楚汉之争》时, 我让学生讲了“鸿门宴”、“四面楚歌”等几个历史小故事。由于学生亲自参与教学,提高了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效果非常好。三是利用一些课余时间组织专门的历史故事会,发动全体学生参与,拓宽和深化了课本知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二、初一:编故事
经过几个月左右的实践,“讲故事”成为学生非常期望的教学形式,也成为历史课堂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此时教师应该更进一步,根据重大历史事件和人物让学生自编历史故事在课堂上讲。事先由老师讲清重大历史事件、人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然后学生以此为线索,把这些历史事件、人物编成故事。如在讲《三国鼎立》一课时,我就选择“曹操”作为主题人物让学生编写故事,并积极鼓励学生在尊重客观史实的基础上加入个人的感彩,并在结尾加上个人的主观评述。这样一方面学生很感兴趣,在编故事的过程中加深了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记忆,弄清了它们间的内在联系,另一方面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锻炼。
摘要:多数初中生都认为历史课程比较枯燥乏味,因而学习的积极性较差,初中历史教学亟需引入年轻化的教学模式。为此,初中历史教师应将历史故事作为知识载体,积极将有意义的历史故事引入课堂教学中,进而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学生对历史课程的错误认识,提升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历史故事;初中历史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1-0140-01
"故事",在词典中的解释为"真实的或虚构的用作讲述对象的事情",即虚拟叙述或者述说,即所谓的"虚应故事"。但究其本义,"故事"原意为"过去的事情",与历史正好同义,这从今日汉语中仍大量使用的"故旧"、"故人"、"故乡"乃至"故纸堆"的构词法中即可窥其消息,史学与文学间虚与实的界限其实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么泾渭分明。
1.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一方面,历史故事可以加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故事主要通过文字以及语言的形式进行传播,而引人入胜的历史故事更加可以为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而学生也可以置身于具体的发展情节中。同时,历史故事也可以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在初中v史课程中讲解历史故事,学生可以了解每个朝代的背景,也可以在趣味性的讲解中集中注意力,进而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另一方面,历史故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初中生的思维比较活跃,更易接受新鲜事物,而过于单板的历史教学内容会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以致注意力无法集中。而在课程中引入历史故事,则可以充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且趣味性的讲解也可以增加历史事件的主动性,进而提升其学习效率[1]。
2.历史故事选取的原则
首先是真实性,这也是选取历史故事的首要原则,如果教师一味注重课堂的趣味性而故意歪曲历史,选择虚假的历史故事,则会获得相反的教学效果,不但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还会降低历史课堂的严谨性,影响整体的教学效率。为此,历史教师应选择真实的历史故事,切不可脱离实际的历史背景,唯有此,才可以不违背引入历史故事的初始目的,也为此后的故事性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次是趣味性,历史课堂中,教师引入历史故事的根本原因在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历史内容的趣味性,使学生可以喜爱历史知识。为此,教师应遵循趣味性原则,利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为学生讲解故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后是针对性,在引入历史故事时,教师切不可遵照自己想法选择历史故事,应根据课本内容针对性的选择历史故事,在课堂中导入有意义、有价值的历史知识,以培养学生的史学思维,使学生可以在历史学习中真正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