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历史必修2复习提纲

历史必修2复习提纲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香港和台湾高中新修订历史课程标准比较

摘 要

通过对2014年修订的香港《中国历史课程及评估指引(中四至中六)》和台湾《普通高级中学课程纲领――历史科》两个纲领性文件进行课程框架体系、文件内容方面的深度解读,了解香港和台湾在高中历史课程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方法和课程评价方式等具体的操作理念和流程,对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的历史教育提供借鉴。

关键词

历史课程标准 比较 香港 台湾

2014年1月,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教育局对2007年版《中国历史课程及评估指引(中四至中六)》(以下简称《指引》)进行了修订。同年2月,台湾也对《普通高级中学课程纲领――历史科》(以下简称《纲领》)进行了修订。这两份文件修订时间相近,本文将从两地高中课程标准的框架结构和主要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和比较,找出其值得借鉴的地方。

一、港台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框架比较

香港地区《指引》包括概论、课程架构、课程规划、学与教、评估、学与教资源和附录七个部分。第一章概论从背景、课程理念、课程宗旨、课程目标、学习成果,以及与初中教育、高等教育及就业出路的衔接等部分进行阐述。第二章课程架构从课程设计的原则和课程架构及组织两个方面论述。第三章从主导原则、学习进程、课程规划策略和课程统筹四个方面来论述课程规划。第四章学与教包括知识与学习、主导原则、取向与策略、课堂互动、照顾学生的多样性。第五章具体介绍了评估的角色和评估的目标及方法。第六章学与教资源不仅介绍了教科书、参考材料、科技与网上资源、小区资源等重要的资源,还强调要从配合教学目标和照顾学生的多样性两方面来灵活运用学与教资源,同时强调要注意资源的管理。

台湾地区《纲要》包括普通高级中学必修科目历史课程纲要、普通高级中学选修科目历史课程纲要、普通高级中学必修科目历史课程纲要微调修订对照表、普通高级中学选修科目历史课程纲要微调修订对照表四个部分,其中主要介绍了必修和选修纲要,这两个纲要均包括目标、核心能力、时间分配、教材纲要和实施方法五个部分。其中必修目标方面从历史知识、能力、自我认同感、多元文化认识、学习兴趣五个方面提出了要求。选修目标方面从培养思考、分析、比较、论证、评价等方面的能力,重视本土、尊重多元、关怀弱势文化的胸襟,形成宽阔的世界文化视野三个方面提出了要求。在核心能力方面均提出表达历史时序、理解历史、解释历史和运用史料四个方面的核心能力。教材纲要作为《纲要》中最重要的部分,必修对台湾史、中国史和世界史按主题进行分类,选修主要选择六种世界文化类型进行阐释,说明各主题中的基础知识,并标明重点。实施方法包括教材编选、教学方法、教学评量、教学资源和教学相关配合事项。

全文阅读

从重庆高考历史试题看复习备考

摘 要: 在全面推行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这几年高考改革的步伐大大加快。高考的模式、高考的内容、试题的结构及考查的目标都发生很大的变化,那么在这种背景下如何进行高三后期复习备考呢?本文从分析上一年的高考试题入手,通过分析上一年高考试题的命题特点、考查内容考查目标,把握新高考命题的风格和动向,并贯穿在高三复习教学中,增强复习的有效性、针对性,从而达到教学目标,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关键词: 重庆高考历史试题 复习备考 特点

为体现高考的公平和对高中教学的指导,历年的高考试题都有其传承性、稳定性。2013年是重庆新课改实施以来的第一次新高考。认真分析2013年高考历史试题,把握新高考试题的风格和试题考查的新动向对于2014年高考后期复习备考,特别是提高复习教学的有效性、针对性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我就2013年重庆历史高考试题进行了分析,并就2014年高考历史备考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一、2013年重庆高考历史试题的统计和分析

选择题:对纯基础知识识记能力的考查占三分之一,有1、2、3、11四个小题共计16分,其中最偏、最难的是11小题第二届世界和平大会内容;对学生纯阅读能力考查占六分之一,有4、5两题,共计8分,读懂材料就能完成;运用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考查占三分之一,有7、9、10、12题,共计16分,这四题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知识,还与新材料结合,分析材料、甄别选择项,最后得出正确结论,这是能力要求最难的;运用新史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占六分之一,有6、8两小题,共计8分,这两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经济基础观点、主要矛盾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材料题:第一,阅读能力考查,即通过阅读材料,提炼、概括或归纳材料的观点或大意,即根据材料作答有13大题第一大问的第一、二小问;第二大问;第14大题第一大问的第一小问;第二大问的第一、三小问;第三大问的第一小问;两大题共7个小问,共计24分。第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有13大题第一大问第三小问;第14大题第一大问的第二小问;第二大问的第二小问;第三大问的第二小问,共4个小问,共计18分。第三,综合能力的考查,13、14大题的最后一问,共计10分。

二、2013年重庆高考试题的特点

1.在平稳过渡保持试卷总体稳定的基础上,根据重庆中学历史实施新课改的要求,以能力立意为基准,通过引用新材料,创设情境,强调引导学生根据史料并结合课本知识进行探究,强调论从史出、史论结合,较好地实现历史三维目标的考查。

全文阅读

探讨高中历史总复习的特点与阶段复习方法

摘 要:介绍了高中历史总复习的特点及高中历史阶段复习方法,希望能给学生高三复习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高中历史;复习特点;复习方法

一、高中历史总复习的特点

高中历史学习应遵循这样的公式:整体―局部―整体。首先从整体上理清每一个专题的历史线索、历史阶段特征、历史发展的走向,总结每一专题历史知识给后人的启示。再去探究部分,一定要在全面熟悉和识记基础知识点包括课题、节题和框题的横向和纵向联系,形成“点一线一面”的结合,以此为前提,突破重点。不留下任何知识死角。最终达到结构化历史科学知识体系,形成一个有层次的整体。

1.知识体系的整体构建

要从整体上把握历史知识的体系必须注意三点:①把人类历史看作是以时间为序列的纵线索和以地域为区位的横断面相互交织而成的柱形历史舞台;②把每一人国家的每一个历史横断面看作是一幅时代政治、经济、文化相互交织的历史画卷;③打破教材的编排程序,沟通古今中外的历史,把具体的历史知识从一定的序列中分解开来,又可以用新的线索串联起来,从而组成新的序列的不同链条。

2.各个历史专题的总结

历史专题的总结在高中复习阶段至关重要,通过阶段划分,由学生归纳出各阶段的总体特征及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表现掌握重要的历史事实和历史现象,构建各个专题的知识结构。例如中国古代史先秦的阶段特征总结:

全文阅读

历史高考命题的专业化倾向及教学对策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面对“一标多本”“一纲多本”的教学现实,如何进行高效的高中历史教学,实现教学与考试的有机统一,如何应对高考命题的专业化倾向这一变化趋势,是每一位高中历史教师要面对的问题。

关键词:专业化倾向;高中历史教学;高考试题;能力

新课程改革在不断深入发展,高中历史教材的张力明显,给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留下了极大的思考探究的空间。

一、高考历史命题的专业化倾向

面对“一标多本”“一纲多本”的教学实际,以及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不难发现高考历史命题的专业化倾向越来越明显。历史高考试题的学科专业性增强,针对学科能力的考查凸显出来。高考试题的总体难度逐年增加。表现为:(1)试卷长度增加,材料的阅读量加大。有文字的也有图片的,所含的历史信息隐蔽性较强。(2)考查知识进一步细化,所提供的试题背景材料及答案与教材的内容基本上没有关系。面对这一系列变化,为实现历史教学与高考的有机统一,对高考历史命题的专业化做一些初步的探讨:

高考历史命题专业化倾向的基本特点表现如下:

1.“新材料、新情景”成为命题的基本思路。几乎是无题不材料,无材料不出题。包括选择题和主观性试题,绝不拘泥于教材(或者说教材知识已在考试中背景化了)。

2.历史学科的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反映新史观和史学的新视野,隐性考查新的史学理论和史学研究方法的试题出现。

全文阅读

我国高校公共历史教育的反思与改革

摘 要:历史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对高校学生来说,历史作为一门必要的人文学科,对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即使不是历史专业的学生,也应该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目前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公共历史教育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借鉴美国高校公共历史教育的改革经验,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历史教育提出相关改革思路。

关键词:高校;公共历史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精神生活越来越丰富,很多在外人看来高校里“高、大、上”的专业知识走出“象牙塔”,走上了向社会“布道”之路,高等教育的专业知识传授对象由学生逐步扩散到社会人士。其中,人文社科专业的历史课程颇受大众的欢迎,百家讲坛的兴起、淘课的流行即是典型,关于历史题材的影视剧和网络剧也让人眼花缭乱,甚至公务员考试以及许多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中都不乏对历史知识的考查。与全民“历史热”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高校公共历史教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育的尴尬:学生兴趣的缺乏以及实效性不强。

之所以把“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列为高校公共历史教育,笔者认为,虽然2007年开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作为一门全新课程被纳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授课对象为所有本科层次学生。该课程从课程性质上看属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其后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相关通知文件也界定了该门课程的政治理论课属性。但是,由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内容的弱理论性、偏史实性,其采用的教学方式、方法完全不同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及“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些理论性较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同时,为了便于和美国高校本科通识类必修课程美国史教育对应比较,笔者在本文中称其为高校公共历史教育(该课程从性质上分析仍属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范畴)。

一、我国高校公共历史教育的普遍问题

首先,我国高校公共历史教育中,学生历史学习意识缺乏。“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在大部分学生眼中是一门基础知识学科,有不少学生认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开设没有必要,他们认为在高中时已经学习过历史,本科阶段不需要重复学习。更多的学生则认为该课程的学习对日后的工作与生活没有帮助。学生没有正确的历史学习意识,对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学习很大程度上是为了通过考试拿学分。特别是对理工科学生而言,几节专业课的学习能够让他们学会设计出一个小零件、一个程序,而对历史的学习似乎不能起到这么直接的实际效用,“历史无用论”观点在高校学生中普遍存在。龚自珍曾指出:“出乎史,入乎道,欲知道者,必先为史。”历史承载的知识和技能是非常丰富的,历史知识与政治、教育、经济等领域都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历史的学习能够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提高学生对于人类社会变化的认识,培养他们对于现代文化的透视力。这些都是学生无法主动意识到的,需要教师引导他们树立历史学习意识。

其次,传统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高校公共历史教育的要求。我国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方式主要还是以教师讲授、学生倾听为主。虽然教学手段有了很大改善,大部分教师早已运用多媒体教学,但是教学内容还是一样局限于书本,一些基础的历史知识学生在初中、高中时就已经了解熟悉,到了本科阶段,变动不大的教学内容和传统的教学模式,必然会使大部分学生失去学习兴趣。

全文阅读

浅谈高三历史第二阶段备考的基本思路

编者按:《新校园》 (学习版)2009年第9期“有问必答”栏目中,曾就高飞同学提出的高三第一阶段的备考问题进行了探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目前,高三备考又将进入第二阶段(即俗称的二轮复习),如何科学完成教学任务,高效备考,又成为历史教学的新问题。下文拟从高三历史第二阶段复习的基本思路谈起,探讨实现新课程要求的高考备考。

如果说以往的高考是适应者夺冠,那么新课程改革下的高考则是适应者生存,创新者夺冠。新形势下的高三历史教学,如何既使适应者生存,又使创新者发展,则是每位历史教师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而高三第二阶段的复习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时期。

一、第二阶段备考的地位和特点

(一)地位

1 第二阶段备考是在巩固第一阶段复习成果基础上的查漏补缺。课堂设计、教学过程、内容安排、能力要求等应是第一阶段复习的完善和提升。

2 第二阶段复习是高考备考整个过程中提高学生成绩和能力的十分重要的阶段。进一步拓宽视野。巩固基础,提升能力,关系到教师备考指导和学生备考的成败。

3 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第二阶段复习占去了高三教学的近一半的时间。故第二段复习在高考备考整个过程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二)特点

全文阅读

高三历史复习中的教、学、测

高三历史复习内容多:要完成3本必修,2本选修,共5本教材的复习;涉及知识面广:包括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改革、民主等。千头万绪、记忆量大,能力要求高。按目前教学进程安排,高一分科前学习必修1、2(占高考比重大),高二分科后学习必修3和2本选修,任务相对轻松。所以高一分科前所学的基础知识不过关、遗忘率高是普遍现象。基于如此状况,如何在一年内有效进行高三历史复习?结合近三年复习的做法与反思,个人认为关键在于把常规的教师教授、学生自学、教学测评落到实处。

一、教师教授

1.教授理念

有好的理念指导,使复习有章可循、头脑清晰。高三历史复习首先要树立“从宏观到微观”的理念。其次,针对学生提出遗忘率高的问题,要让学生明白,要记住知识,必须遵循“及时巩固、多次反复”的生物学规律。针对基础差的学生在测试中不敢作答主观题的情况,要让学生知道“历史主观题没有标准答案,只有合理答案”,鼓励学生围绕问题自圆其说。

2.教授知识

知识教授的依据是高考考纲、课程标准。此外还要关注高考动向、史学动态,按照文综模式下的历史高考题进行分析,把握广东历史高考的特点、考试内容和试题难度。作为高考改革先锋的广东省,历史高考以能力立意、突出主干为主,创设新情景,引用新材料,大胆引入各种史学范式,贯通古今、联系中外,内容多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难度在0.55左右。基于上述分析,首先要教授主干知识。所谓主干知识是指在教材的知识知识体系中最能反映出历

史趋势和本质特征,对历史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大事件、大制度等。其次,教授主要专题。复习时应将大专题细化为小专题,将小专题进一步细化为一个个问题,这样操作性才强,学生才容易接受,复习效果才好。专题复习时,先由学生将教材中或教材后大事年度中有关专题的大事,按时间先后顺序进行罗列,然后由教师归纳、总结。再次,教授主要的史学范式。对于各种史观复习应该融会于平时教学过程中,结合具体的教学实例,让学生不经意间掌握。

3.教授方法

全文阅读

探究新课标历史高考特点及备考策略

摘 要:随着高中课程改革的进行,文科高中卷历史部分发生了很大改变,探究新课标历史高考的特点及备考策略迫在眉睫。

关键词:新课标;历史高考特点;备考策略

高中课程课改和教学改革以来,文综高考卷历史部分为了更有效地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在命题方面做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基本完成了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以及“目标立意”的转变。在现阶段一标多材的背景之下,怎样更好地处理教材,怎样更准确地处理好课标、教材及考纲之间的关系并最终能够使高考复习更为有效十分重要。

一、解读高考历史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

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从高考的现实需要出发,强调通史体系,根据多种史观、通史的思路对课程标准的内容加以调整。新高考试卷中的很多题目突出对历史线索和阶段特征的考查,注意多角度、综合地分析问题,考查考生对学科知识体系的把握。历史试题从古到今的排列顺序,也反映了学科体系的要求。

二、对几年来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及考情的综合分析

1.高考历史试卷的总体难度较大

难度与区分度是评价试题质量的重要指标。难度为0.5时,其区分度最佳。因此高考命题的设计难度通常为0.50~0.55。据有关资料和相关专家研究显示,近年来全国历史试卷的平均难度为0.46。

全文阅读

全国卷模式下福建历史高考的应试策略

摘 要: 自2016年起福建省普通高考使用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的全国卷,高考试卷特点不同,提出2016年高考文综历史教学建议。

关键词: 全国卷模式 福建历史高考 应试策略

从2016年起福建省普通高考使用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的全国卷。因此,我省的高中历史教学和高考备考,要依据全国卷考试大纲、说明及试卷变化,作相适应调整。

1.认真分析研究全国卷考试大纲、说明和试卷,调整备考观念和策略。

要全面地分析和研究全国卷的考试大纲及说明,特别是与福建卷考试说明进行深入对比分析,研究教学内容和能力要求,明确已考什么、怎么考,进一步思考和分析还能怎么考、还会考哪些内容。加强对考点研究,分清主次,理清条理,研究每一考点可能的切入点。教师依据“考核目标与要求”对复习设定教学复习的难度,重视学生专业素养,提高学生学科能力,实施“能力立意”“发展素养”的高三课堂教学,提高复习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克服教学的盲目性和机械性。对一些历史问题分析,程度好的学校可适当拓宽、加深,程度一般的学校掌握基本知识、基本要求即可。在历史能力要求方面,程度一般的学校重点训练“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应用知识”这两项能力;程度好的学校侧重于“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两项能力目标要求。

2.根据全国卷试题的能力要求和特点,调整备考目标和训练方法。

由于全国卷和福建卷试题考题型情境素材、问题设计特点等的不同,因此要求考生所具备的历史基本知识结构和历史思维能力不同。全国卷试题的专业性非常突出,突出了“历史的学科性和完整性,强调了学科能力和素养的考查”。因此,在备考中要加强历史思维能力的训练,对学生进行应试能力训练和指导。专题复习教学是知识与能力系统化、深刻化和规律化的过程,要通过专题复习教学总结专题规律,做到精选精练,拒绝题海战术;经典试题,反复训练;核心内容,多角度、多形式训练;具体题型,专项训练。教师通过剖析例题、点拨思路、提炼方法、总结规律,帮助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解题思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包括思维方法、答题顺序、答题速度、答题规范化等。

历史论证题是全国卷的压轴题,在复习中要加强对此种题型的解题指导。主要有历史阐释题和历史探讨题。历史阐释题是对历史观点结论的说明,需要考生选用具体的史实进行解释。这类试题是对历史结论的阐释说明,只要对观点进行解释和支撑性的说明,能自圆其说即可。历史探讨题是对材料和题目中所呈现的观点进行评论、探究,既需要学生指出观点是什么,更需要对观点进行论证和评价,思维和论证含量要高于历史阐释题。做此类型题目要提炼和确立观点,作答时要深刻揭示材料的观点;观点的确立与选择的论据是与观点关系最为密切、最能支撑观点的那些史实。答案要体现“论证性”的特点,做到论点鲜明、论据有力、论证层次清晰,逐级深入阐释,实现抽象概括、理论升华。教师在平时历史教学中要用多种史观解读历史,将新的史学观点和成果渗透于历史教学之中,强化学生的历史意识,提升认识水平。

全文阅读

名师点将:“纲”举目张,考纲新变化全解

2016年10月14日, 2017年高考考试大纲正式公布,这个爆炸性的新闻激发了同学和老师们的成语灵感,什么“兵荒马乱”“人仰马翻”“措手不及”,还有的同学淡定的表示要“向死而生”……

2017年的考试大纲变化到底有多大?据说很多已经进入一轮复习的高三学生表示,他们已经做好了一轮复习被“腰斩”,学习新知识的准备了……

夯实基础,重视文本阅读

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 孔令元

变化、影响 本次修订的总体原则是更注重体现语文学科的基础性和综合性,具体表现为:一是注重考查更高层级的思维能力,如鉴赏评价能力;二是适度增加阅读量,考查信息时代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的快速阅读能力和信息筛选处理能力;三是取消选考模式,将“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均作为必考内容;四是在“古诗文阅读”部分增加了“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内容。

备考建议 同学们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调整:一是加强对鉴赏评价能力试题的复习力度,这类试题包括古诗词鉴赏、文学类文本阅读中体会重要语句的含义等。二是重视文学类文本阅读,尤其是小说阅读和散文阅读,同学们要高度重视,认真复习,构建知识网络和知识体系。三是加强对古代文化常识的积累,此题目可能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在文言文阅读中。四是提高阅读速度,由于试题的阅读量加大,同学们必须学会精读、略读、跳读文章。

数 学

削枝强干,强化数学学科体系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