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各位领导、同志们:
首先感谢组织的关心,我完全服从组织的决定,退居二线。
回想运输公司这八年的发展历程,饱含了八年的困苦艰辛,到今天应该说有所不易。八年来,在公司党委和公司的领导下,在运输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我和班子其他的同志们认真贯彻上级精神,落实领导对运输工作的各项指示,到现在,人数由当初的561人减少到现在的223人,设备由385台变成现在的108台,设备新度系数从0.37提高到了0.45,“三费”平均以6%的年速度递减,经营上扭亏为盈,从当初吃补贴200多万元到现在盈利65万元,重大事故起数和事故损失比以前有较大幅度下降,运输资质升级了,职工服务意识和市场观念增强了,党建工作深入人心,改革发展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如果说这算一点工作进展的话,那么这也是上级的正确领导和运输公司干部职工共同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我退出领导岗位之际,我向领导和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对运输怀着深厚的感情。从到运输的那一天起,我就把运输当成自己的家。八年来,运输公司的干部职工给予了我极大的关心和爱护,极大的鼓励和支持,我深深的感到,运输的干部职工,是那样的可亲可敬;运输的管理文化,是那样的复杂深厚;运输的发展事业,是那样的崇高而又辉煌!特别是这么多年来,运输公司职工长期起早贪黑,日夜操劳苦干,运输公司干部以身作则,任劳任怨,感激之情,无以言表!八年来,我个人为运输做的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果得到了领导和同志们的认可,那将是我一生的光荣和自豪!
我个人的文化水平不高,领导能力有限,性格脾气还不好,能维持到现在,全凭领导的关爱、单位的帮助、地方的支持、干部的辅佐和群众的信任。我个人工作中的失误,请领导审查和继续批评;对不起大家的地方,希望得到你们的原谅!
我也诚挚地希望运输公司广大干部职工像支持我的工作一样,一如既往地支持以__经理、__书记为首新的领导班子的工作。也寄希望新班子有新气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敢抓善管,开拓创新,以人为本,与时俱进,把我过去耽误的事情,和我自身力所不及的事情及时弥补,为运输的持续快速发展和提高职工实惠做出巨大的贡献!
根据组织决定,我仍留运输当顾问。我将不遗余力地支持新领导班子的工作。
再次真诚感谢组织多年的培养,同志们的支持,谢谢大家!祝同志们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离职演讲稿的基本写法 1、标题 离职演讲稿的标题是灵活多样的。以“离职演讲稿”为题,可突出文体类别;以“××公司经理离职的演讲”为题,可显示公文特点。此外,还可采用文章标题的方法,例如“拜谢 拜托 拜请——一位教研室主任的离职演讲辞”。 2、称谓 指对现场听众的称呼、这种称呼,一要表明演讲对象的不同身份,二要给人以谦和礼貌之感。一般采用类似“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朋友们”这样的称呼就可以了。 3、正文 (1)开头。为调谐气氛,点明主旨,开篇可用致谢语表明态度,导入正题、例如:“感谢上级领导对我的理解,批准我辞职。”“谢谢给我这样的机会,让我在离职之际能够对大家说说心里话。”无论采用什么样的开头语,都要力求简洁自然,真切得体。 (2)主体。这是文稿的重点和核心。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需要明确交代一下有关离职的背景情况。无论是因为任期已满去职,还是由于特殊需要离任(如调职、撤职、辞职等),都要如实加以说明。这样写就可以使听众在了解真实情况的前提下,消除疑虑,避免误解,同时也会激发听众对离职者的关注和信任。 其次,可以简要回顾自己的任职经历,进行概括性的总结。要实事求是地写,既要肯定任职期间取得的成绩,总结经验;又要反省履行职责出现的失误,吸取教训。成绩归功于大家,向领导和同志们表示诚挚的谢意;失误归咎于自己,向大家致以真切的歉意。这样讲,就能够给听众以谦诚的印象。 再次,应当对自己原任职岗位的工作提出一些建议。既要结合自己工作的实践体会来谈,又要给人以理性的思考。真正使这些建议富有启发意义和创新价值,从而有助于继任者更好地开展新工作,开创新局面。这不仅是责任心的反映,也是高素质的体现。同时,为了让大家了解自己离职后的打算,还可以简略谈谈个人意向,以表达一种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3)结尾。这是演讲的结束语。不能画蛇添足,也不可草率收场。一般来说,要运用简洁而富有感彩的语言,表达自己对原任职单位和部门的深切希望和美好祝愿,要能够给听众以强烈的感染和巨大的鼓舞。 三、离职演讲稿的写作要求 离职演讲稿的写作质量直接关系到现场演讲的表达效果。因此,为了写好演讲稿,执笔者除了应当了解和掌握文稿的基本写法外,还必须注重以下三点基本要求: 1、突出现场交流感 离职演讲是在诸如告别会、欢送会之类的特定场合下进行的。这特定的场合,本身就会营造出一种或热烈。或深挚的时境氛围。这种氛围,要求演讲者必须调适自我心态,体察听众情绪,在演讲过程中实现心灵的交融。为此,写稿时,就要把现场气氛。听众反应等因素纳入整体构思之中,并运用变换人称。插入呼语等多种表达方式,体现演讲者与听众之间的相互照应,从而突出现场的交流感。 2、注重语言分寸感 离职演讲是一种社交性的实用演讲,一般不具有某种特定的功利目的。因此,演讲稿写作语言的主体格调应当是朴实谦和的。无论是交代背景、解说事因,还是总结工作。提出建议,都要实事求是,恰如其分。切忌词句不当,褒贬失度、要特别注重语言的分寸感,做到不夸大。不缩小、不虚浮、不矫饰、这样就能给听众留下求真务实的好印象。 3、强化表达真切感 离职演讲的情感倾向性是很强的、演讲者在离开工作岗位的时候,话别领导和同事,流露的应当是真情实感、不言而喻,任何虚情假意的叙说,矫揉造作的表白,都会引起听众的反感、因此,写稿时,执笔人一定要进入角色,投入情感,运用真诚恳切的语态技巧,强化现场表达的真切感。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使离职演讲获得最佳视听效果
所谓离职演讲,是指一个单位或部门的去职者,在离开工作岗位的特定场合下发表的公开演讲。随着我国人事制度的改革,无论是党政领导干部,还是一般公职人员,都有可能运用这种表达方式。因此,为了适应职务变动的客观现实,充分展示现代社会的人才素质,我们就必须努力培养和提高这种特殊的口语表达能力。实践经验证明,要想做好离职演讲,首先就要写好离职演讲稿。
一、离职演讲稿的特点
1、内容的针对性
顾名思义,离职演讲显然是由“离职”这一中心事件引发的。因此,只有针对“离职”的特定时境,解说事因,叙述事情,阐发事理,才能集中思维意向,突出演讲主题。否则,缺乏内容的针对性,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就会因演讲稿不切合时境而大大削弱它的现场表达效果。
2、结构的程序化
显而易见,离职演讲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口语交流方式。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离职演讲逐渐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结构程序。也就是说,演讲者首先应当讲什么,接着必须讲什么,最后需要讲什么,大体上有一个比较完整的模式。因此,在一般情况下,撰写这种演讲稿,就要遵循它的结构程序,以显示出明晰的思路,加深听众的印象。
3、语言的情
意感
田先生
目前所在: 珠海 年龄: 32
户口所在: 湖北 国籍: 中国
婚姻状况: 未婚 民族: 汉族
诚信徽章: 未申请 身高: 164 cm
人才测评: 未测评 体重: 50 kg
求职意向
人才类型: 普通求职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 A
摘要:煤炭行业行政部的秘书好多都有这样的感触,上级部门的发言稿不容易完成。一份优秀的发言稿,不但要代表公司的正面形象,也凝聚着个人的职业素养和见解。此文通过实证分析,从三个方面对煤炭行业秘书完成上级领导的发言稿进行了具体分析,旨在为同行提供一些帮助和借鉴。
一、功夫在平时,闲在不闲间
常言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发言稿的写作,假如缺少日常的积累,是无法做到厚积薄发的。换个角度来看,对发言稿的写作,根本不是始于接到写作任务的时候,从任职成为文秘那一刻起,之前平日的工作已经进入了筹备时期,这是每个文员的必经之路。要想在文秘这个工作岗位上取得成绩,不付出一定的辛劳是无法做到的。在外人看来,文秘工作并不繁琐,这得益于平时的积累,所以在紧要关头才能够做到下笔千言一挥而就。否则,缺少平日对相关信息的收集梳理,写作任务临头时就会难以下笔。那么,平日应该怎样进行积累呢?我认为,可以从下面几方面去寻找努力的方向:首先要大量查阅各种政策性文件和相关的报刊资料及实事新闻。通过对这些信息的收集梳理,能够更好地把握政策的指导思想,借鉴各个地区的宝贵经验,精确地把握当前的形势,对本地的情况有更深入的了解。特别是目前已经迈入了网络化信息时代,我们可以充分吸收来自四面八方的网络信息,开阔眼界,增加知识。还要善于将有参考价值的相关资料进行收集整理,消化成为自己的东西。其次要从本行业本公司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细致的调研工作。煤炭行业管理层领导的发言稿是以当前的工作任务为基础,对下一周期的工作进行全面的布局,一定要密切结合实践,有强烈的针对性。一切从实际情况出发,是写作的基础,不能闭门造车式的随意编造,也不能对其它行业或其它地区的发言稿进行生搬硬套。要以政策文件为指导思想,领会上级意图,结合本地工作实际,定期开展研究,并整理成文,以供在写作中参考。最后一方面是要学会听取言外之意。发言稿怎样根据煤炭行业高层领导的思维活动,与他们进行沟通,“善于倾听”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途径。事实上,煤炭行业高层领导在重要会议上的发言,常常是对上一时期工作的一个全面总结和回顾,这些看法和见解在日常的讲话中多有涉及。所以,文秘工作者要做的,就是要擅长“倾听”,在倾听中获取第一手资料,将它们收集下来,并将利用价值相对大的资料进行重点关注,在进行相关写作时就能很方便的查阅。这些准备工作筹备充分,在写作任务来临时就可以做到从容不迫,游刃有余,避免了空话套话,在发言稿中既正确反映了上级领导的思路,也结合了政策指导思想,密切联系了实际情况。
二、前开后聚合,放收两相宜
不管是什么样的文体写作,都离不开动笔时的发散性思维和完成时的收敛性思维这两方面的操作过程,在动笔之初,首先应依照会议的核心思想、会议召开的背景、参会人员等方面的相关要求进行思考,然后敢于“放开”,任凭思维“天马行空”,将与有关发言的重要观点和对应的材料一一列出。这个工作准备就序后,就要进行“收回”,即将围绕主题的资料进行集成,依据发言稿的格局完成写作大纲,并随之进行拓展,形成脉络清晰条理分明的文章。大家都知道,好的文章并不局限于一定的格式,这种说法当然有一定的道理,不过在行文时还是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发言稿从结构的角度来看,可以将之分为两种类型,即3 w承接型和观点并列型。3 w承接型就是why(为什么)、what (该做什么)、how (如何做),也就是核心意义、具体方法和保证因素。以一篇煤炭行业关于干部队伍奉献精神的发言稿为例,就可以将之划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干部队伍的奉献精神,是每一名领导不可或缺的素质,也是时代对他们的要求”;第二部分是“无私的奉献精神,最后要反映在以身作责、快速发展、综合治理方面”;第三部分是“提倡奉献精神,必须以加强党性为基础,应该创建一个良好的氛围”。这种三段论模式运用较为广泛。第二种是两种或多种观点并列型。就是将并列的两种或多种观点引领主题形成文章。以一篇关于建立和实施科技发展观的发言稿为例,各自从科技发展观的四个方面入手,就是从“倡导科技发展的重要意义”、“统一筹划各个基本要素”、“立足以人为本这个方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下形成政绩观”这四方面加以拓展。“放开”和“收拢”在行文中形成了辩证统一的关系,只有放得开,才能畅所欲言,只有收得拢,才能主题鲜明。对这个“收”和“放”度的把握,必须在写作中细心体会。
三、不厌百回改,千锤始成金
优秀的发言稿与其它体裁的文章一样,离不开反复修改。象贾岛“推敲”典故的由来,雪芹先生“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这些诗句,都说明了修改对于文章的重要意义。怎样对文章进行修改,这个问题实施起来并不容易,特别是从作者的角度来看,要在自己的作品中找出失误再加以修正,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我觉得,可以从下面五个方面开始进行检查:首先检查主题是否鲜明,论述是否围绕主题来展开。没有紧扣主题,文字再好,这样的发言稿也只能弃之不用。一要看大标题是否出现与主题离题的弊病,二要看小标题是否出现与大标题离题的弊病,各个段落都要紧扣主题,突出中心思想。与主题无关的内容,要毫不犹豫地舍弃。接下来要检查布局是否得当。仔细看看逻辑顺序是否明晰,对内容的相关阐述是否到位。第三检查内容有没有缺失。在对观点进行论证的时候,见解是否完整无误,论据是不是充分;举例说明的时候,是不是从实际出发,有没有犯以偏概全的错误;提出解决方法时,有没有进行全盘考虑它的可行性等等。第四要检查有没有突出要点。四平八稳的发言稿,虽然看上去各方面都没有遗漏疏忽的地方,但因为详略不得当,难免让听的人抓不住重点,不如采用“烘云托月”的方式,重点关注实践中需要提出可行性措施的方面。其它可以点到为止,甚至省略。尤其是对一些华而不实的论述,当弃则弃。第五要检查段落、句子及用词是否都准确无误。确保没有拼写错误和语病。与此同时,还有留心观察在语言的表达上,是否与领导的语言风格相符,可以借助“模拟朗读”来发现其中的错误。
工作状态,即人工作时表现出来的特有的形态。电视新闻播音员对工作状态的把握,是指电视新闻播音员在播发新闻的特定时刻、特定环境空间里表现出来的特定的新闻意识、感觉和状态。电视新闻画面直观地展示事件的发生和进展,除了为数不多的现场报道外,大部分报道是靠新闻播音员在屏幕前转述完成的。在被称为信息时代的今天,无疑对新闻播音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明确身份,建立自信心
电视新闻播音员该如何定位?
新闻节目是一个电视台舆论导向的直接体现。电视新闻播音员作为媒体代表人——党和政府的“喉舌”,直接为政府和人民服务。职业的特殊性使得新闻播音员须具备庄重、得体、机敏、坦诚而不乏热情的共性,同时又有不同于他人的个性。在新闻节目中,新闻播音员首先是公众信息的传播者;在播讲活动内容的稿件时,播音员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当地党委政府真实、可信、准确的庄重代言人的身份;在播讲有关现实生活的消息时,播音员又是广大观众的坦诚朋友。明确身份,必然使播音员的有声语言表达更加准确细腻,形象可感,庄重而不声色凌厉,亲切而不嘘声嗲气。
播音员在屏幕上的形象,包括着装和有声语言的表达、体态语言的运用,这些都不应背离这一社会角色所应有的素养和风度。强调身份感,便于电视新闻播音员确定自我位置,既要纠正那些失度、失体、矫揉作态的倾向,又要注意避免千人一面、外表板滞而内存空虚的现象。正确身份感的确立是媒体和公众对新闻播音员在社会生活中角色的认定。
由于电视新闻播报的特殊性,要求电视新闻播音员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即较强的自信心、灵活应变能力和自控能力。播报前和播报中要有强烈的工作热情和责任意识。作为新闻的播发者,播音员还需积极联系起记者的现场报道、编辑述评及新闻短片等诸多内容,并真实地表现出来。
二、把握主题谈“备稿”
播音员传播新闻信息是通过稿件实现的。播前认真备稿,对新闻稿件的层次、主题、背景、目的、重点、基调等进行具体的分析和理解,并最终正确把握这些要素,是播音员做好新闻节目的一个重要前提。
在广播电视有声语言创作中.无论是有稿播音还是无稿播音都非常重视“即兴”的表达。“即兴而言”的部分往往会成为整篇作品中的精典。即兴口语表达是播音员、主持人必须具备的能力。广播电视中的口语不同于日常生活的口语,它是在现场交流中“即兴”完成的规范化、艺术化的创作活动。但在实际运用中。有的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疲于应付节目,即兴口语缺乏文采。不讲质量,不求效率。信口开河.导致整个节目单调、浅薄,使播音员、主持人形象大打折扣。所以.充分认识和恰当运用即兴口语表达格外重要。
播音员、主持人的即兴口语.是指离开稿件的即席发挥、新闻事件现场触发的口头报道、即兴点评或直播的临场应变以及采访或谈话节目中的非事先设计的问答。它具有临场发挥、灵活多变等特点.在表达上占有反应快捷、生动自然的优势。由于表达必须一次性完成。这给播音主持工作增加了难度,同时也是对播音员、主持人在语言运用方面的一种挑战。
有稿播音主持。即有文字依据的播音、主持。这看似一个简单过程,但做好并不容易。有些播音员主持人接过稿件后,不假思索,随口把稿件快速说出来.照本宣科.相当于“传声筒”的角色。这不可能感动和感染受众。完全失去和受众交流的机会。作为专业的播音员、主持人。语言表达的好坏与他们本身素质有很大关系。在进入播音主持前必须对文字稿件进行二度创作.不能仅仅局限于稿件本身,应从稿件出发去联想、想象,从文字表面去辨析语义、分析背景,同时又不同于稿件,更深刻地认识稿件内容的真实性,促进表达的生动性。只要进入播音状态,就应该比自己单纯看那些文字作品稿件,更容易被打动、被感染,真正做到锦上添花。
无稿播音也叫即兴播音.是一项难度较大的工作。无稿播音绝不是信口开河。而是结合当下语境的口语创作,是一种话筒前的口语活动,是播音员、主持人的一种不可或缺的重要表达形式。
主持人节目是一种典型的无稿播音形式,经常采用互动式的话语方式.如谈话节目、热线直播、网友的介入、受众直接参与的节目等等。主持人的语言活动处在真切的交流之中.处在不断变化的某些具有不可预测因素的语境当中,这些不能靠幕后导演来处理。只能靠主持人在现场第一时间的瞬间机智来巧妙化解。主持人的即兴口语及应变语言成为主持人语言基本功的重要内容。
现场报道,对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来说,是较高水准的报道形式,要求主持人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准确的判断能力、即席发挥的口语表达能力。一般来说,主持人走进现场。特别是一些重大事件的现场。情绪是很容易被调动的,因为他们看到现场的情形,听到现场的声音,比文字稿件来得更直接,也更容易让人激动。主持人的任务是控制情绪并以更恰当的方式、更贴切的语言告诉受众发生了什么及现场进展情况。比如,“5・12”四川汶川地震灾情发生后,央视直播室抗震救灾节目主持人赵普、文静、徐俐、耿萨等全天候现场直播《抗震救灾 众志成城》节目。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对播音员、主持人、记者来说都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尽管他们内心悲伤。无法忘记那些忧伤的画面、那些英雄,但是,他们却不得不调整心态。坚持不让自己泪流满面.因为他们有着更重要的任务,要把他们所看到的、听到的、想表达的,用真挚的话语、真实的画面与电视机前的观众一起“分享”。这也全面体现了播音员、主持人对“即兴”的综合运用。
即兴口语能力显示一个人的表达能力和智慧,他必须用最恰当的字词句,恰如其分、恰到好处地表现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播音员不但“能说”而且还要“会说”。在实际工作中。一些播音员、主持人离了稿子不会说话.或在即兴状态下“脑子一片空白”.词不达意,病句迭出,或不能准确表达稿件作者的意图,这就要求播音员、主持人要有广博的知识和良好的写作能力。人们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有了丰富的知识和一定的写作能力.才能轻松自如地进行口语表达。播音员主持人要力求做到“嘴里要想有,脑里先要有;要想会说,必须会写”。
即兴口语表达也有灵感思维的成分。作为专业的播音员、主持人.要充满热情地对待人、对待社会、对待自然。不仅用眼睛看,用耳朵听.更重要的是用心去真切地感悟,善于透过表面发现事物的本质规律。即兴口语表达能力的关键是全面提升自身综合素质。苦练口语表达基本功,善于超越。轻松自如地驾驭语言,真正做到“有稿播音锦上添花,无稿播音出口成章”。
谁说工作和生活一定是分开的呢?对我而言,现在的工作已经成了我的生活。我爱这样的生活,因为它能给我力量。
作为一名记者,我一直在写别人的故事,总结别人的先进事迹,轮到自己了,反而不知从何落笔。
2007年10月,我赶赴四川凉山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报道我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这是频道第一次派记者报道全国性的重大事件,也是我第一次独自出远。此时,离正式发射不到10天,缺乏经验,准备不充足,我带着一大串未知数出发了。到了凉山,我才知道卫星发射中心在离城区40公里的郊外,而且实行了严格的军事管制。为了得到第一手的内部资料,我每天一大早就赶到发射中心大外“守株待兔”,想方设法联系里面的专家,在持枪武警的不断驱赶下周旋。那几天,我很疑惑和委屈:既然只批准中央媒体报道,我们地方媒体干嘛要来凑这个热闹?电话里,时任采编部主任王彬平静地告诉我:“我们在现场,这很重要。”因为这句话,我调整好情绪,继续坚守,直到报道任务圆满完成。原本以为最难熬的时光,现在却成了最珍贵的记忆。
记忆片段之二,2009年5月12日,汶川地震一周年。那天,频道全天直播特别节目。我被派往北川老县城进行直播连线,连线时间定在中午11:30分。由于老县城全部损毁,新县城还在建设,我只能住在离北川老城最近的绵阳。计划12日一早从绵阳出发,9点前抵达。没想到,那天竟然有10万多人涌进北川,造成唯一一条通往老县城的路大堵车,我就被堵在了距离北川还有10公里的擂鼓镇任家坪。当时,离连线直播时间不到一个小时,我拦住一个骑摩托的村民,恳请他载我一程。可是,摩托车没开多远也被迫停了下来。我只能徒步前行。时间所剩无几,我心急如焚;无论如何都要准时赶到北川。当我连滚带爬、灰头土脸地站在北川的土地上,看到大片的废墟、漫山的白菊,面对巨大伤痛的人们都在勇敢前行,那一刻,我对自己说:“没有什么不可能!坚强是可以战胜死亡的。”这时,手机准时响了。又一次,我靠着坚持,顺利完成了任务。
记忆片段之三,2011年1月,台里通知我负责专职报道省委主要领导的。对我而言,这是个空白领域。频繁的会议活动、严谨的报道要求、快节奏的转场运行,让我每天都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无论周末还是过年、过节,无论白天还是黑夜,随时准备出发。任务来了,常常是连轴转。很多时候,上午的活动下午必须播发,我一边参加下午的活动一边赶上午的稿子,晚上还要准备第二天的稿件,熬夜成了家常便饭。
这个专班团队里,一切从零开始,大到领会省委、省政府的决策意图、领导的讲话精神,小到出席活动的领导排序、议程表述,很多以前看似习以为常、理所当然的东西,身入其中才知道以前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我对自己的要求是:绝不能因为是新兵就拖团队的后腿,公务活动之前尽可能搜集材料、了解背景,不打无准备的仗;每次活动都要提前到场,熟悉环境熟悉人员;团队中没有分内分外,任何事只要我能做的就全力去做。
2011年6月,十堰房县发生堰塞湖重大险情。省委领导日夜兼程8个多小时赶赴现场指挥抢险救灾。我们克服剧烈的晕车反应,在摇晃颠簸的车上赶稿,没有网络就用短信送审、发稿,确保了重要消息的及时播发。
当年9月,汉江秋汛,杜家台告急,领导从凌晨子夜时分的防指会商到第二天中午的现场指挥分流,昼夜没合眼,我们也一路辗转,用快讯、连线实时跟踪报道,第一时间现场情况和处置进展。
人文栏目包含着浓厚的人文感情和人文理念,使读者在汲取专业知识之外还可以鉴赏到一段段真情流露的文字,不仅可以洗涤心灵,还可以接受到人文教育。同时,组织策划及编辑整理此栏目的过程,可以使期刊编辑在繁杂的社会环境中获得一分平静,一分淡然,从这些人物和故事中获得学术之外的许多感性认识。《体育教学》期刊的“名师名教”栏目和《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的“名师”栏目的编辑过程无不体现了这一点。以《体育教学》期刊的“名师名教”栏目为例,栏目的设置宣传了深刻的教育理念和思想,通过对名师敢于担当、永不放弃的职业精神的报道,向那些向往充满诱惑的外界社会的年轻体育教师释放了正能量,为稳定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全面提高体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贡献了一份绵薄之力。“名师名教”栏目反映的这些名师的成长都离不开一线教学,离不开操场,更离不开学生,他们抵制住了社会物质利益的诱惑,承担着对年轻体育教师的教育和引导作用,承担着对中小学生的培养任务,并以“为人民服务、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己任,奋战在教学教研第一线,永不停歇。栏目的效果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近期在国内外学术界出现一些重复发表、自我抄袭、搬来主义、随意摘用等等有损学术道德的不良学术行为,甚至有的作者东拼西凑,全部挪用其他人的观点,极少有自己的语言,这种不规范的行为、不严谨的学术态度充斥着校园和学术环境,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并必将破坏学术发展的生态环境,扰乱正常的学术秩序,不利于我国科学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学术期刊开设人文栏目,以其社会影响力宣传正能量和积极思想,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期刊社是预防学术不端行为的重要关口,承担着制止学术不端行为的重要职责。期刊社可以向作者提出警示,把不良学术行为杜绝在萌芽状态,保护原创作者的著作权,促进学术期刊的健康发展。杜绝学术不端行为的方法很多,作为期刊社来说,在收稿后及刊发前利用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网络搜查功能及提前公布目录、读者互相监督等手段进行预防,既可确保稿源的原创性,又能防止一稿多投、重复发表现象的发生。同时,期刊社与作者签署声明也是一种防止学术不端的有效手段,让作者保证其提交的文本是本人的原创作品,切实加强学风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和求真务实的学术氛围。如《体育教学》、《首都医科大学学报》期刊设置的人文栏目,宣传名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规范的学术道德,可以倡导良好的社会风气,遏制学术不端行为的产生和蔓延,向年轻一代传递工作、科研的正能量。
2细节编排与个性化沟通体现期刊的人文关怀
期刊的人文精神需通过一定形式表达,其中办刊过程中的细节编排处处体现了期刊的人文关怀,编辑在与作者的沟通过程中呈现的个性特征也是留住作者、维持期刊可持续发展、打造品牌期刊的重要手段。
2.1细节编排体现人文关怀功能作为一种传播知识的媒介,学术期刊体现了人类知识的积累,同时还承担着教育引导、传递正能量及人文关怀的功能。细节成就品牌,期刊的品牌很大程度上是于细节处体现的。《广西医学》2004年第2期封面是一名眼科医生聚精会神做手术的画面,配以该学科著名眼科专家谢立信院士的名言:“对医生而言只是一例手术,对病人却是一只眼睛,一辈子的生活。”这既道出了医生的责任,又体现了医德仁术的重要[4]。《体育教学》在2013年第3期《师道五问:特级教师索玉华的幸福人生》采访到北京特级教师索玉华,其中一段描述了她在体操教学中对体弱学生的保护与帮助,其方法就是“扛”,为的是防止学生在单杠双杠运动中受伤。“扛”一天下来,索老师累的整个胳膊都不能动,经常导致肌肉拉伤[7]。这些细节描述表现出老师对学生的关爱,同时体现出学术期刊于细节编排之处的专业引领和人文关怀导向。古人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一个人的品性往往由细节呈现,而学术期刊的品牌也由细节构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学术期刊也是如此,文字和语言的小错误固然在所难免,但切不可熟视无睹、任性而为之。试想,摆在读者面前的一本学术期刊,理念全新,观点时尚,但时不时蹦出一个文字错误,时不时出现一个语法错误,教人再无心情阅读,对此期刊印象大打折扣。但是,作为一本众口皆碑的学术期刊———《编辑之友》的主持人敢于大胆的站出来,承认其“疏忽和遗憾”,并欲向读者深深的鞠上一躬以承认自己的失职,并承诺今后将不断学习提高。[8]这种知错必改的认真态度,是期刊对读者人文关怀的细节体现。
2.2与作者的人性化沟通体现对作者的人文关怀我们强调服务人性化,实际上就是把服务对象放在第一位,体现以人为本、人性关爱。学术期刊是以文字为载体来服务读者和作者对象的,但现在很多学术期刊掌握着文稿的“生杀大权”,可以随意处置文稿的命运,导致这种以人为本、人文关怀的服务难以提供。编辑对作者的人文关怀,首先应体现在一视同仁、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一位投稿者,不因权势而屈服,不因情谊而手软,也不因私怨而退稿,客观对待每一篇稿件。编辑应认真审核作者文章,尊重作者的学术观点,切勿随意修改稿件或仓促退稿,不要轻易否定作者的结论。每位作者都视自己的文章如亲子,故每一位作者都应受到编辑的个性化对待。编辑在与作者的电话沟通或邮件交流过程中还应注意语气和缓有礼,表达谦逊谨慎,既要体现出编辑对作者的爱护,适当保护作者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又要以积极的语言鼓励作者的写作热情,尽量提供相应的修改意见和建议,为每位作者提供修改和完善的机会,使作者感受到自己被重视,从而以编辑对作者的人文关怀建立牢固的编作关系。在退稿信的撰写上也要体现对作者的尊重,退稿原因要尽量具体。如果审稿专家的语言措辞尖锐犀利,编辑应适当进行修改,在遣词造句上下功夫,婉转地转达退稿意见。这样,作者会对期刊社心生敬意,怀有感恩之心,这对期刊的可持续发展、留住作者也有着积极的意义。与作者的个性化沟通还应表现在尽量缩短稿件的处理流程,使作者尽早、明确的知晓稿件状态,不产生焦虑情绪。目前多数学术期刊采用网络采编投稿系统接收及处理稿件,使初审、外审等整个审核流程公开、透明,审核意见一目了然,审核进程也清晰明了。采编系统还会向作者自动发送收稿回执、退修意见及录用邮件等,作者可以及时接收到邮件提示,而不再像以前投稿“石沉大海”、杳无音讯,仿佛面对的都是冷冰冰、似乎不存在的杂志社。
3结语
学术期刊通过一定人文栏目的设置,可以教育每位科研工作者摆正自己的位置,保持平和的心态,不要为目前的利益所动,端正学习和工作态度,规范自己的行为。学术期刊开设人文类栏目起到了弘扬人类美好的思想品格和行为的作用,展示了学术期刊的教育和规范学术行为的正向作用。编辑过程中的细节处理也能时时体现期刊的人文导向,与作者的个性化沟通既可以体现编辑的人文素养,又可为打造品牌期刊,提升期刊竞争力创造良好的基础,充分体现期刊的人文化功能。
作者:李海燕单位:首都体育学院期刊部
一、 楔子
“文似看山不喜平”,这句话既是对文学接受主体阅读体验的趋向性概括,又是对文学创作本体提出的技巧要求。有论者将这句话的主旨概括为“波澜”。我本人则更愿意将其视为“变数”。以文本为中介,从而实现创作本体与接受主体互动的文学创作领域离不开“变数”;以课本为媒介,以实现教师与学生双向互动为最终目的的现代课堂则更需要“变数”。现以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课文词《采桑子•重阳》①的课堂操作为例,具体阐述在诗词品评课中“变数”的设计与运用。
二、课堂“变数”设计实录
(一) 导入
“这首诗的原稿与定稿存在着较大差异。具体差异在哪儿?请看黑板上的板书。”
(二) 板书
杨勇:男 湖北宜昌人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中学(省级示范中学)教师 中教一级 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与研究工作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