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临终护理论文

临终护理论文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肝癌晚期临终关怀护理医学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医治的350例肝癌患者,其中死亡40例,占比11.43%。40例死亡病人中,男30例,女10例,年龄1.5~82岁,平均年龄55岁。

1.2方法

我院医护人员从医学、生理、心理等各方面对40例临终患者提供全面、周到的护理,包括心理护理、症状护理、基础护理等。用科学的心理疏导方法、高超的床边护理技术,最大限度地减轻临终者的心理和躯体的痛苦,帮助他们在人生旅程的最后阶段,在充满人性温暖的气氛中充实地、安详地、尊严地离开人间。

2结果

对40例肝癌晚期病人实施临终关怀与护理能有效解除病人的疼痛,使临终病人安详地走过人生最后旅程,同时对临终病人家属给予适当的安慰和指导,能使其早日从悲伤中解脱,从而达到患者能善终,留者能善留。

3讨论

全文阅读

临终患者心理护理论文

【关键词】临终护理

【摘要】临终患者护理的目的是减轻临终患者心理及身体上的痛苦,使患者在有生之日过得舒适和更有意义,提高患者生命质量。临终患者的心理过程主要分为5个阶段,针对不同的心理过程予以相应的临终护理。

关键词临终患者心理过程临终护理

笔者在从事临床护理工作,通过接触及护理临终患者,深感临终护理的重要。著名学者KublerRoss将临终患者的心理过程分为5个阶段,我们应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过程及其身心变化,实施临终护理,使其临终前的人格受到尊重,满足患者生理和心理上的合理要求,提高最后的生命质量,安祥地度过生命的最后阶段。

1临终患者心理过程的5个阶段

1.1第一阶段(否认期)接受面临死亡的事实是困难的,患者通常无法接受面临失望的事实,亦否认希望的存在;有时患者已认识到,而家属仍处在否认阶段,这将阻碍患者表达其感觉和想法。但对知情者则会哭诉真情,以减轻内心痛苦,期待奇迹出现。

1.2第二阶段(愤怒期)当病情趋于危重,对自己疾病预后有所了解时,则表现为烦躁不安,暴躁易怒,事事不合心意,不讲道理,甚至不接受治疗,将愤怒发泄于家属及医务人员。

1.3第三阶段(磋商期)患者处于死亡边缘、试图与生命磋商阶段,患者祈盼延长生命而提出种种要求:如能看到子女升学、就业、成家等,了此心愿。

全文阅读

在高等院校护理专业开展临终关怀教育的探讨

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国当前临终关怀教育的现状、临终关怀教育在护生中的实施及意义,结合实习护生在临终护理期间的真实体验,提出了目前临终关怀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护生开展临终关怀教育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通过分析,笔者认为护理教育管理者应在护生实习前开设临终护理专业课程设置,临床带教老师应深入了解和理解实习护生在对患者进行临终护理时的感受,帮助她们克服各种身心障碍,指导她们对临终患者的护理,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价值观。

关键词:护生;临终关怀;教育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4-0442-02

临终关怀,是有组织地向临终病人及其家属提供一种全面的照护,包括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主要是为临终病人缓解痛苦,使生命得到尊重,症状得到控制,提高生存质量,家属的身心健康得到维护和增强,使病人在临终时能够无痛苦、安宁、舒适地走完人生的最后旅程。[1]临终关怀不仅是一种服务,而且也是一门以临终病人的生理、心理发展和为临终病人提供全面照护、减轻病人家属精神压力为研究对象的一门新兴科学。

我国每年约有700多万人死亡,其中绝大部分是在病痛和绝望中走向死亡的。发扬人道主义精神,以恰当的方式为他们提供临终服务,以提高我国人口临终状态的生存质量,最终提高人口的生命质量,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2]。国内已有米光明等提出要在全社会开展死亡教育,杜智殊等认为死亡教育应作为学校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3]。高等护理专业的学生是未来护理专业队伍的接班人,作为未来直接面对死亡的护理工作者,迫切需要有关死亡的理论、知识与技能,有效地应对工作中所遇的问题,以帮助临终者消除痛苦,减轻焦虑与恐惧,满意走完人生旅途,到达生命的终点。因此,在高等医学教育的护理专业中开展死亡教育,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

1 我国临终关怀教育的现状

从世界范围来看,死亡教育萌芽于20世纪20年代末发生,发展于20世纪中期,在60年代曾掀起一场“死亡觉醒运动”,影响甚大。死亡教育兴起于美国,后传播于西方其它国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各国现已在大中小学根据不同的年龄对象开设了死亡教育课程。

从我国来看,香港、台湾的死亡教育研究虽不及西方国家,只有二十年左右的历史,但发展较为迅速,研究成果较为丰硕,实践开展也较为成功。与之相比,内地的死亡教育虽起步于80年代,从西方引入并翻译出版了一些有关死亡教育研究的著作,一些医学院校也相继在医学伦理学中增添了死亡教育的内容,许多学者也逐渐重视对死亡教育的研究,并开始呼吁整个社会关注死亡教育尤其是对青少年的教育,但由于文化传统的惯性力量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内地的死亡教育研究严重滞后,甚至是一片空白,急需更深入的理论探索和实证研究。

全文阅读

基于JCI标准的晚期癌症患者临终关怀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摘要]目的 为提高晚期癌症患者临终关怀的质量,基于JCI标准对患者临终关怀的要求,对晚期癌症患者实施临终关怀模式的研究。方法 通过建立系统、完整、持续改进的临终关怀工作流程,制订并落实晚期癌症患者评估、临终关怀制度,并通过PDCA不断进行改进,对2010年1月~2015年12月900例住院患者实施临终关怀措施。结果 900例临终关怀患者总体满意度达到99.5%。结论 基于JCI标准的晚期癌症患者的临终关怀模式,能提高临终关怀的整体水平,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是目前较好的临终关怀模式,具有应用价值。

[关键词]临终关怀;JCI;癌症患者

[中图分类号] R197.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08(a)-0112-04

[Abstract]Objective To provide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nd-of-life care for advanced cancer patients,the Joint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 Accreditation Standards(JCI standards) for hospitals was applied in the practice of palliative care for patients with advanced cancer.Methods A set of systemic,complete and continuously-improving end-of-life care processes were developed and a system for evaluating and providing end-of-life care for advanced cancer patients was formulated and carried out.Based on the processes and the system and the constant improvements made to them with PDCA method,end-of-life care was provided to 900 inpatients from January 2010 to December 2015.Results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overall terminally ill patient satisfaction reached 99.5%.Conclusion The JCI standards-based end-of-life care for advanced cancer patients can improv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care at the end of life and patient satisfaction.Therefore,it is a relatively good model of palliative care at the present time.

[Key words]End-of-life care;JCI;Cancer patients

恶性肿瘤已经成为我国死亡率最高的疾病,对于晚期失去治疗价值和处于临终阶段的癌症患者,开展和提高临终关怀的服务水平是当务之急[1]。JCI认证是美国医疗机构评审联合委员会国际部(the Joint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JCI)专门为协助世界各国最优秀的医院融入国际质量评审和保险系统而设计的认证体系,是国际上最广为推崇的医院质量标准[2]。我院已经连续5次高分通过JCI认证,现将基于JCI标准的晚期癌症患者临终关怀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全文阅读

社区护理工作中的临终关怀实践

【摘要】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社区护理工作也出现了巨大的变化。临终关怀护理使社区护士走进了病人的家,社区护理人员作为具体实施者,充分体现了以提高生命价值和生命质量,以服务为宗旨的高尚职业道德。本文从社区护理中临终关怀的理念入手,依据临终关怀社区护理重点内容,通过对临终关怀患者采取相应的社区护理措施,最终达到社区进行临终关怀护理的目的进行了阐述,体现了社区临终关怀护理的崇高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就是尊重患者的价值,体现了维护生命价值和人格尊严及生命质量。

【关键词】社区护理临终关怀

中图分类号:R473.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8-355-02

社区护理工作中,临终关怀体现了崇高的医护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就是尊重患者的价值,包括生命价值和人格尊严[1] 。在社区临终关怀则通过对患者实施整体护理,用科学的心理关怀方法、高超精湛的临床护理手段,以及姑息、支持疗法最大限度地帮助患者减轻躯体和精神上的痛苦,提高生命质量,平静地走完生命的最后阶段[2]。

1 社区护理中临终关怀的理念

以照护(care)为中心尊重生命尊严的理念:临终关怀是指对生存时间有限(6个月或更少)的患者进行适当的医院或家庭的医疗及护理,以使患者在余下的时间里获得尽可能好的生活质量[3]。由于观念上的原因,现代医疗体系中皆以治疗为主。医护人员往往是立足于抢救生命,千方百计采用各种手段治疗或延缓生命。诚如库尔勒・罗斯医生指出:“临终病人希望获得休息、平静及尊严,但他们得到的却是静脉注射、输血及气管切开[4]。而在社区护理中临终关怀强调的是以舒适为目的的照护,照护体系不依从护理人员的想法,而是尽量照着病人及其家属的希望来进行护理[5]。临终病人有权知晓自己的病情发展及共同参与治疗过程的讨论,社区护理人员应以病人的要求为服务宗旨,提供一个安适的、有意义的、有希望的生活,与家人共度温暖生活,接受关怀。

2 社区进行临终关怀护理的目的

根据世界公认权威的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出版的“医学主题词表”解释,临终关怀是对临终病人和家属提供姑息性和支持性医护措施[6]。社区护理强调的是对临终病人实施姑息性照护(care)不是治疗性照护[7]。对临终病人来讲,大医院的治愈希望已变得十分渺茫,而最需要的是身体舒适、控制疼痛、生活护理和心理支持,因此,社区护理的目标以由治疗为主转为对症处理和护理照顾为主。

全文阅读

浅谈临终关怀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3-0239-01

临终关怀(hispice care)是指由社会各层次(护士、医生、社会工作者、志愿者以及政府和慈善团体人士等人员)组成的团队向临终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的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等方面在内的一种全面性支持和照料。临终关怀护理是对那些已不能治愈的病人在生命即将结束时所实施的一种积极的身心整体护理。其护理目的是以整个人为对象,提供精心照料,解除躯体痛苦,缓解对死亡的恐惧,维护其做人的尊严,提高其尚存生命质量,并给予家属心理关怀、最终使逝者死而无憾,生者问心无愧。

1 临终护理的发展

临终关怀组织是桑得斯博士1967年在伦敦首创的“圣克斯多弗临终机构”。1988年天津医学院建立了我国大陆第一所临终关怀研究机构,随后在上海、北京、西安、沈阳等地相继展开,1992在北京成立我国第一所民办临终关怀医院――松堂医院。1998年由香港著名企业家李嘉诚先生捐资在汕头大学医学院建立了临终关怀医院,开始了国内临终医疗服务。从2001年开始,李先生又每年捐资2000万元给国内20家重点医院,创立了临终关怀病房。据资料报道,至2003年3月,全国接受临终医疗服务的病例已超过了800例。为关爱生命,造福社会,启迪人类爱心,促进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 临终关怀的困惑

临终关怀措施很难在短期内见到效果。在我国,由于受传统观念中生命神圣论、死亡观的影响,死亡一直是人们忌讳谈论的问题。对死亡和濒死持否认、不接受的态度。从崔以泰等对大陆居民调查中也进一步证实,因人们对死亡有很高的排斥性,人们基于心理的防卫系统,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对他人的死亡表现出漠然的忽视。不少人误将临终关怀认为是“安乐死”,所以临终关怀在国人中难以推行。

3 影响临床开展临终关怀护理的因素

3.1 传统死亡观的影响

全文阅读

国内外临终护理发展现状的比较与展望

摘 要:临终护理是一门新兴发展的学科。中国临终护理的发展与国外相比无论在发展时间还是发展的模式、性质都有很大的差别和距离。本文在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国内外临终护理的现状进行比较,旨在对中国临终护理事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临终关怀 现状 展望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3(c)-0235-01

随着社会的进步,医疗事业的发展,临终护理受到了更多的关注,现已经成为护理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临终护理是指为临终病人及其家属提供包括医疗、护理、心理支持和社会帮助等方面的全面的照顾,旨在减轻病人的痛苦,甚至无痛苦地度过生命最后的时间,使其家属的身心健康得到维护和提高。临终病人的护理不仅需要医务人员的精心照护,也需要家庭与社会的共同参与,使临终病人能少一点痛苦离开人世。中国临终护理的发展与国外相比无论在发展时间还是发展的模式、性质都有很大的差别和距离。本文在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国内外临终护理的现状进行比较,阐述如下,旨在对中国临终护理事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1 国内外临终护理的起源与发展

1.1 国外临终护理的发展

临终护理起源于中世纪的西欧修道院和济贫院,那里为垂危濒死者提供精心的照料。现代较健全的临终关怀院是由西希里桑德斯傅士(Dr Damt Cieely Saunders)于1967年7月在英国伦敦创建的,名为圣克里斯多福临终关怀院(St christopher Hospice)[1]。之后,临终护理在很多国家与地区都得到响应与发展,如美国、日本能国家对临终护理都比较重视。

1.2 我国临终护理的发展

全文阅读

浅谈临终关怀及护理

【摘要】 探讨临终关怀的护理及所带来的问题,认为:1、不仅绝症患者有临终的问题,实际上人人都将走向临终。所以,临终关怀的性质不应局限在仅仅对绝症患者及家属的照顾,而应理解为一种广义的死亡教育。2、一个事物的发展总有两面性,临终关怀也带来诸多的问题需要医护工作者去挑战。

【关键词】临终关怀;护理

1 临终关怀护理(或安宁疗护,或善终服务)

临终关怀临终关怀是为当前医疗条件尚无治愈希望的临终病人及家属提供全面的舒缓疗护,以使临终病人缓解极端的病痛,维持临终病人的尊严,使其得以舒适安宁渡过人生的最后旅程。 其护理目的是以整个人为对象,提供精心照料,解除躯体痛苦,缓解对死亡的恐惧,维护其做人的尊严,提高其尚存生命质量,并给予家属心理关怀,最终使逝者死而无憾,生者问心无愧。如果一个临终病人得到了成功的护理,他死时就会感到活得有价值。临终病人由于躯体疾病的折磨,对生的渴求和对死的恐惧会产生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改变,甚至行为与人格的改变。病人从获知病情到临终时期的心理反应和行为改变 总结 归为:震惊与否认、协议乞求、抑郁等五个典型阶段。临终也是生活,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生活,正确认识和尊重临终病人最后生活的价值,提高其生活质量是对临终病人最有效的服务,帮助他们能较安详舒适地过好人生最后的生活。

2临终病人的护理

2.1尊重生命

护士有一颗热爱生命救死扶伤的的天使之心,但这并不等同于尊重生命,完整的生命过程应包括死亡过程,尊敬生命应包括尊敬死亡。开展临终关怀,是对护士传统思维模式的冲击,要其更新观念,自觉地进行自我死亡教育。死亡教育是实施临终关怀的重要内容,包括对临终病人及其家属的死亡教育。其目的在于帮助濒死病人克服对死亡的恐惧,学习“准备死亡,面对死亡,接受死亡”;帮助家属适应病人病情的变化和死亡,使他们缩短悲痛过程,减轻悲痛程度[2]尊敬死亡是我们迈出的第一步,它属于死亡教育的一部分。

2.2关注护理

全文阅读

临终关怀护理探讨

【摘要】目的了解在职护士对临终关怀认识的现状,为有针对性关怀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在职护士268人,结果不能正常谈论死亡话题的有77.1%、从来没有考虑过死亡问题的12.9%考虑过死亡问题的占10%、不愿意面对临终病人的68.2%对临终病人不知如何处理的占74.3%;面对濒死患者的绝望,96%的护士感到无能为力;79%的护士睚患者提及死亡时,感到中重度压力,而采取了忽略或回避的态度;面对家属的衰伤,91%的护士感到中、重度压力,不知道如何帮助家属面对患者的死亡。结论在职护士死亡观浅显,对临终关怀概念模糊。为尽快适应现代护理模式的转变,真正适应新模式下角色的多元化,弥补在职护士专业知识的缺失,对在职护士进行临终关怀念教育十分必要。

【关键词】护士;临终护理;临终关怀教育

临终护理在我国属于新开拓的领域,为现代护理学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分支,纳入系统的教育体系仍处于探索阶段,护士对临终关怀尚无完整的概念[1]。因此,我们有必要加强在职护士临终关怀教育,提高护士对临终护理的认识,在面对死亡时,保持合理的态度,坦然地探讨和面对死亡。主动给予临终病人无微不至的关怀,让其在生命的最后阶段满意地到达生命的终点。也是倡导人文护理,促进社会和谐和人类进步的体现。

1临终护理的概述

“临终”是指人所患疾病的终未期或遭遇意外濒临死亡的时间。此期间的护理即为临终护理。临终护理的宗旨是减少临终病人的痛苦,增加病人的舒适程度,提高病人的生命质量,维护病人的尊严,同时希望给予患者家属精神上的支持,给予他们承受已成事实的力量,从而坦然地接受一切即将面对的问题。为临终患者家庭提供包括沮丧期在内的生活、心理关怀的社会卫生服务。

2护士对临终护理的认识和现状

2.1临终护理是一门新的学科,仍处于起步阶段。在临床上工作的护士,大都未受过系统的临终关怀教育,对临终护理观念淡漠。普遍存在着重视治疗价值而轻视临终护理的心理状态,造成许多临终病人未能受到良好的姑息护理,甚至接受了无效和错误临床处置。

2.2护士对死亡的不良认知直接影响着护士情绪。大多数护士面对病人临终过程往往存在着焦虑、失落、恐惧心理,害怕面对垂死和死亡病人的护理,认为碰到病人死亡是晦气,会采取不同的防护措施保护自己。

全文阅读

对临床护士开展死亡教育培训的思考及探讨

摘要:死亡教育是如何认识和对待死亡所进行的相关教育,临床一线护理人员缺乏死亡教育的相关知识及技能,而随着老年社会的到来,社会文明和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越发重视临终关怀及“优死”,因而开展临床护士死亡教育培训存在必要性和紧迫性。本文从临床护士的角度开展有关死亡教育的目的、内容、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以促进死亡教育培训在临床护士的的普及和提高护理人员对临终关怀的专业技能。

关键字:死亡教育 临床护士 培训

死亡教育是引导人们科学、人道地认识死亡,对待死亡以及利用医学死亡服务于医疗实践和社会的教育。[1]据沈峰平调查显示81.5%的护士有护理临终患者的经历,仅有29.2%接受过与死亡教育相关的培训【2】,可见护理人员是临床一线直接服务于临终患者,相关死亡教育知识的缺乏,而在护理濒死患者时产生焦虑、不知所措、缺乏有效地沟通技巧和技能。使临终关怀的患者及家属得不到适当的支持和帮助,护理人员自身亦产生面对死亡护理的困惑及丧亲家属悲痛显得无言以对,行为苍白无力。笔者针对临床护士开展死亡教育培训进行了思考,现报道如下:

对临床护士开展死亡教育培训的目的

1、死亡教育起源于美国,也早在法、英、德、日等发达国家开展美国1987年成立死亡教育和咨询学会,建立了“死亡教育者”和“死亡咨询师”。而死亡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大多临床一线护理人员在校及在职期间几乎很少接受相关的培训,目前在我国缺乏科学而系统的死亡教育体系及专门的死亡教育教材,【3】致使临床护士作为死亡教育执行者对死亡教育知识和技能的缺乏,影响了对患者的服务内涵质量。导致了护士在护理濒死患者时时常不知应该做些什么,护士对死亡的调适处理能力显得非常无效。因而加强临床护士死亡教育培训势在必行。

2、,中国的传统文化认为死亡是不吉利和应该避讳的,目前在我国提倡死亡教育的理论较多而真正开展实践较少,社会大众明显缺乏死亡教育,对死亡采取回避及消极的态度,。有学者认为如果护士无法接受死亡,在护理濒死患者时,会产生个人与专业角色的冲突,从而影响工作质量。美国社会学家Quint曾说过:“如果一个临终患者得到了成功的护理,他死时就会感到活得有价值”,而护理人员是直接面对临终关怀,肩负着对患者及家属的死亡教育,为了更好的提高护士自身心理健康水平和提升自身心理品质,死亡教育的培训刻不容缓。

3、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口寿命在逐渐的延长,慢性病及肿瘤病的高发,更多患者的面临着长时间死亡恐惧,致使如今癌症病人自杀率的上升,而作为护士的白衣天使神圣职责是解除痛苦,开展死亡教育是护理人员不可推卸的职责,加强死亡教育的培训是护理职业生涯完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开展死亡教育培训的内容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