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零售自我总结

零售自我总结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网上零售市场快速发展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影响研究

摘要:为了研究网上零售市场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影响,我们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因变量,以网上零售市场交易规模为自变量,来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我们发现网上零售市场每增加一个单位的营业额,伴随而来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量是逐渐下降的,我们得出网络零售市场发展增加了消费者的福利的结论。

关键词:网上零售市场 福利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消费平品零售总额快速增长。最近几年由于电子商务特别是网上零售市场的快速发展,人们趋向偏爱网络购物,这种变化究竟对整个社会消费品零售业有什么影响,需要认真研究。

一、相关概念

(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内涵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以及其他行业直接售给城乡居民和社会集团的消费品零售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可以反映零售市场的规模状况,这位我们研究网上零售市场的发展对整个社会零售业的发展提供了数据基础。按照国家统一标准,对于限额以上相关行业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采用全面统计方法得到,对于限额以下相关行业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采用抽样调查方法推断得出。根据国际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7167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4.3%。

(二)网上零售市场

网上零售市场指最终消费者直接参与的电子商务市场,消费者的目标是实现最终消费。这几年,由于电子商务独特的优势,人们趋向偏爱采用网络购物,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使得我国网上零售市场发展速度非常快。根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为13205亿元,同比增长64.7%。

全文阅读

解析我国零售业市场集中度问题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城市零售商业企业品牌竞争研究”,批准号04BJY033

内容摘要:市场集中程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零售业的竞争态势,如过低的零售业市场集中度反映出缺乏具有强大市场竞争力的零售企业。本文在分析我国零售业市场集中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目前零售业市场集中度现状的成因。并提出发展我国零售业市场集中的对策性思考。

关键词:零售业 市场集中 对策性思考

我国零售业已进入向外资全面开放的后WTO时代。事实上,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外资零售业就通过合资、联营等各种方式对我国的零售业市场进行了试探、摸底。如今,摆脱了政策羁绊的外资零售巨头更是挟资金、技术、管理等各方面的优势在我国零售市场开始了全方位的竞争,这势必影响我国零售业市场格局。强大的外资零售企业的进入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我国的零售业市场集中程度,但这对我国本土零售企业却并非是好事。因此,本文从市场集中的角度对我国零售业现实市场状况进行解析,并从产业层面提出加强我国零售业市场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零售业市场集中度现状

市场集中程度一般是用产业中最大的四个企业所占市场份额的累计数占整个产业市场的比例(CR4)来表示。通过测算零售企业前4位的销售额和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可以获得相应的市场集中程度的数据,并得出两个方面的结论。首先,近年来我国零售业市场集中度总体上呈持续上升的态势。我国零售业的CR4从1990年的0.40%提高到2003年的2.60%,平均每年上升15.48%。其次,我国零售业市场集中度仍处于较低水平。尽管我国零售业市场集中度自1990年到2003年来不断上升,但总体上仍然很低。这一结论是通过将我国零售业市场集中度与美国零售业市场集中度进行比较而获得。美国零售业在20世纪50年代末到80年代中后期,其零售业市场集中度CR4的平均水平约在16%以上,远远超过我国零售业近几年的市场集中度。另外,根据笔者对美国2003年的零售业市场集中度的计算,2003年美国零售业市场集中度CR4和CR8分别为10.70%和14.60%,分别是同期我国零售业市场集中度的4.12倍和3.75倍。我国零售业市场集中度与发达国家相比有着较大的差距,处于较低的水平。

根据零售业的商圈理论,零售企业的辐射能力随着其交易半径的增加而逐渐减少。这样便决定了零售竞争的相关市场往往存在较强的区域性。因此,对零售业在区域的集中程度进行度量有利于更全面地了解零售业的规模水平和竞争程度。

笔者通过对2002年北京、上海、广州、重庆、武汉这五个大型城市的市场集中程度进行测算,得出这五个城市的CR4依次分别为4.06%、4.36%、4.08%、6.4%、10.40%。分析可知,中国大型城市中的零售业市场集中度与全国零售业的CR4相比,表明大型零售企业在一定的地域区间内存在着一定的市场力量,尽管这种市场力量依然相对薄弱。而在城市,尤其是大型城市,具有人口密集、经济和文化繁荣的特点,可以通过自身拥有的先进的信息收集、加工储备、传播设施和大规模的仓储设施、发达的金融机构,四通八达的交通网这些优势,成为该地区的商品、资金、信息等流通网络的结点。大量的零售网点、机构和人才在大城市的聚集使之成为零售商业活动的核心。但与西方发达国家大型城市的零售市场相比,我国大型城市的零售业市场集中程度依然很低。

全文阅读

零售业市场问题

摘要:市场集中程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零售业的竞争态势,如过低的零售业市场集中度反映出缺乏具有强大市场竞争力的零售企业。本文在分析我国零售业市场集中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目前零售业市场集中度现状的成因。并提出发展我国零售业市场集中的对策性思考。

关键词:零售业市场集中对策性思考

我国零售业已进入向外资全面开放的后WTO时代。事实上,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外资零售业就通过合资、联营等各种方式对我国的零售业市场进行了试探、摸底。如今,摆脱了政策羁绊的外资零售巨头更是挟资金、技术、管理等各方面的优势在我国零售市场开始了全方位的竞争,这势必影响我国零售业市场格局。强大的外资零售企业的进入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我国的零售业市场集中程度,但这对我国本土零售企业却并非是好事。因此,本文从市场集中的角度对我国零售业现实市场状况进行解析,并从产业层面提出加强我国零售业市场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零售业市场集中度现状

市场集中程度一般是用产业中最大的四个企业所占市场份额的累计数占整个产业市场的比例(CR4)来表示。通过测算零售企业前4位的销售额和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可以获得相应的市场集中程度的数据,并得出两个方面的结论。首先,近年来我国零售业市场集中度总体上呈持续上升的态势。我国零售业的CR4从1990年的0.40%提高到2003年的2.60%,平均每年上升15.48%。其次,我国零售业市场集中度仍处于较低水平。尽管我国零售业市场集中度自1990年到2003年来不断上升,但总体上仍然很低。这一结论是通过将我国零售业市场集中度与美国零售业市场集中度进行比较而获得。美国零售业在20世纪50年代末到80年代中后期,其零售业市场集中度CR4的平均水平约在16%以上,远远超过我国零售业近几年的市场集中度。另外,根据笔者对美国2003年的零售业市场集中度的计算,2003年美国零售业市场集中度CR4和CR8分别为10.70%和14.60%,分别是同期我国零售业市场集中度的4.12倍和3.75倍。我国零售业市场集中度与发达国家相比有着较大的差距,处于较低的水平。

根据零售业的商圈理论,零售企业的辐射能力随着其交易半径的增加而逐渐减少。这样便决定了零售竞争的相关市场往往存在较强的区域性。因此,对零售业在区域的集中程度进行度量有利于更全面地了解零售业的规模水平和竞争程度。

笔者通过对2002年北京、上海、广州、重庆、武汉这五个大型城市的市场集中程度进行测算,得出这五个城市的CR4依次分别为4.06%、4.36%、4.08%、6.4%、10.40%。分析可知,中国大型城市中的零售业市场集中度与全国零售业的CR4相比,表明大型零售企业在一定的地域区间内存在着一定的市场力量,尽管这种市场力量依然相对薄弱。而在城市,尤其是大型城市,具有人口密集、经济和文化繁荣的特点,可以通过自身拥有的先进的信息收集、加工储备、传播设施和大规模的仓储设施、发达的金融机构,四通八达的交通网这些优势,成为该地区的商品、资金、信息等流通网络的结点。大量的零售网点、机构和人才在大城市的聚集使之成为零售商业活动的核心。但与西方发达国家大型城市的零售市场相比,我国大型城市的零售业市场集中程度依然很低。

我国零售业市场集中度过低的成因

全文阅读

我国零售业市场集中度研究论文

摘要:市场集中程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零售业的竞争态势,如过低的零售业市场集中度反映出缺乏具有强大市场竞争力的零售企业。本文在分析我国零售业市场集中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目前零售业市场集中度现状的成因。并提出发展我国零售业市场集中的对策性思考。

关键词:零售业市场集中对策性思考

我国零售业已进入向外资全面开放的后WTO时代。事实上,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外资零售业就通过合资、联营等各种方式对我国的零售业市场进行了试探、摸底。如今,摆脱了政策羁绊的外资零售巨头更是挟资金、技术、管理等各方面的优势在我国零售市场开始了全方位的竞争,这势必影响我国零售业市场格局。强大的外资零售企业的进入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我国的零售业市场集中程度,但这对我国本土零售企业却并非是好事。因此,本文从市场集中的角度对我国零售业现实市场状况进行解析,并从产业层面提出加强我国零售业市场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零售业市场集中度现状

市场集中程度一般是用产业中最大的四个企业所占市场份额的累计数占整个产业市场的比例(CR4)来表示。通过测算零售企业前4位的销售额和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可以获得相应的市场集中程度的数据,并得出两个方面的结论。首先,近年来我国零售业市场集中度总体上呈持续上升的态势。我国零售业的CR4从1990年的0.40%提高到2003年的2.60%,平均每年上升15.48%。其次,我国零售业市场集中度仍处于较低水平。尽管我国零售业市场集中度自1990年到2003年来不断上升,但总体上仍然很低。这一结论是通过将我国零售业市场集中度与美国零售业市场集中度进行比较而获得。美国零售业在20世纪50年代末到80年代中后期,其零售业市场集中度CR4的平均水平约在16%以上,远远超过我国零售业近几年的市场集中度。另外,根据笔者对美国2003年的零售业市场集中度的计算,2003年美国零售业市场集中度CR4和CR8分别为10.70%和14.60%,分别是同期我国零售业市场集中度的4.12倍和3.75倍。我国零售业市场集中度与发达国家相比有着较大的差距,处于较低的水平。

根据零售业的商圈理论,零售企业的辐射能力随着其交易半径的增加而逐渐减少。这样便决定了零售竞争的相关市场往往存在较强的区域性。因此,对零售业在区域的集中程度进行度量有利于更全面地了解零售业的规模水平和竞争程度。

笔者通过对2002年北京、上海、广州、重庆、武汉这五个大型城市的市场集中程度进行测算,得出这五个城市的CR4依次分别为4.06%、4.36%、4.08%、6.4%、10.40%。分析可知,中国大型城市中的零售业市场集中度与全国零售业的CR4相比,表明大型零售企业在一定的地域区间内存在着一定的市场力量,尽管这种市场力量依然相对薄弱。而在城市,尤其是大型城市,具有人口密集、经济和文化繁荣的特点,可以通过自身拥有的先进的信息收集、加工储备、传播设施和大规模的仓储设施、发达的金融机构,四通八达的交通网这些优势,成为该地区的商品、资金、信息等流通网络的结点。大量的零售网点、机构和人才在大城市的聚集使之成为零售商业活动的核心。但与西方发达国家大型城市的零售市场相比,我国大型城市的零售业市场集中程度依然很低。

我国零售业市场集中度过低的成因

全文阅读

我国零售业态发展评价及对策分析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和城市功能转型的背景下,零售业变得越来越重要,它不仅是商业,更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研究零售业态的发展历程,利用中国统计年鉴中的数据对零售业态目前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整合数据发现目前零售业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总结提出了零售业态未来发展方向及解决对策。

【关键词】零售业态;信息技术;比重

一、引言

由于各零售业态之间的激烈竞争和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变化,如今各业态之间大多采用压低价格、薄利多销的消极方式赢得零售产业中的一席之地。而价格战并非长久之计,企业的利润一减再减,致使不断缩减成本,保证不了产品质量,导致消费者权益受到严重损害。这样长期的恶性循环会引发一系列的连锁问题,根本无法进一步推动零售业的发展。因此零售业发展的关键还是在于零售业态的创新,以弥补现有的不足,对未来业态及企业的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关于零售业态研究的文献综述

据我国2001年8月推出的《零售业态分类规范意见》,零售业态是指零售企业为满足不同的消费需求而形成的不同的经营形态。零售业态是动态的、发展的概念。随着生产和需求的发展,零售业态也在不断地发展。郭彦玎(2010)提到,零售业态的内在组合要素包括:目标顾客、购物环境、商品构成情况、定价、服务方式等。零售业态的实质是这些要素的组合,不同的组合会产生不同的业态。

张越(2003)总结道,虽然传统大型商场所占比重仍较大,但其老态日渐显露,连锁超市、便民店、专卖店、专业店、仓储商店等新型商业形态发展势头强劲。我国各种零售业态形式彼此间的完全替代现象并未出现,零售业的经营方式和销售方式日益多样化,呈现出互相借鉴、兼容互补、自我更新、竞争并存的局面。

三、中国零售业态结构演变的实证分析

全文阅读

我国零售行业的SCP范式分析

内容摘要:本文用SCP模式对零售行业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我国零售行业属于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其市场集中度低、零售需求增幅较大。零售企业为了扩大市场份额、赢得消费者、提高企业效益,采取了投资扩张、特许加盟、并购重组等市场行为,而这些行为也给零售企业的绩效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SCP模式 市场集中度 特许加盟

SCP模式,即市场结构(Structure)―市场行为(Conduct)―市场绩效(Performance)相结合的研究模式,它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哈佛大学产业经济学权威贝恩(Bain)、谢勒(Scherer)等人建立的三段论式的产业分析范式,其基本内容是市场结构决定企业在市场中的行为,而企业市场行为又决定市场运行的经济绩效(朱佳、刘晗,2004)。崔英、朱正伟(2004)用SCP模式对我国商业银行资产结构进行分析;张继海(2005)用SCP模式对证券产业市场结构进行分析;李想、余敬(2003)用SCP模式对我国连锁超市行业进行分析。本文尝试利用SCP模式对我国零售行业进行研究。

零售行业市场结构分析

市场结构是指对产业内企业间的竞争程度及价格形成等产生重要影响的市场组织特征。本文主要从四个指标对零售行业的市场状况进行衡量:即市场集中度、业态差异化程度、零售需求增长幅度。

(一)行业的市场集中度

市场集中度是指市场中主要企业的集中程度,具体含义为:在一定区域,行业内排名前几位的品牌其销量累加所占总量的比例。市场研究通常以CR4或CR8两项数字来计算市场集中度的高低(张国荣,2004)。公式如下:

式中,Xi、Xj表示第i个或第j个企业的销售额;N表示该行业的企业总数;n表示该行业前几位企业的数目,通常取4或8,对于零售行业而言,N个零售企业的销售总额一般用“社会销售品零售总额”表示。

全文阅读

合肥市零售业发展状况及对策研究

[摘要]零售业已逐渐成为引导生产和促进消费的先导型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日益增强。文章利用2008年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对合肥市零售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以此提出相应的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零售业;经济普查;发展现状;对策与措施

[中图分类号]F7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19-0099-03

消费是拉动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零售业作为联结生产和消费的中间产业,在引导生产、促进消费、扩大内需方面,发挥的作用日益显著,已逐渐成为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先导产业。自2004年中国零售业全面对外开放以来,合肥市零售业发展迅速,但市场竞争力仍然较弱。因此正确全面分析合肥市零售业现状,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是我们亟须解决的问题。

1 合肥市零售业的发展现状

2004年以来,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促使合肥市消费品市场加快增长的势头进一步增强。2009年,合肥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703.42亿元,与2008年相比,增长19.56%。目前合肥市已有合肥百大、商之都等一批本土零售企业,同时也吸引了百盛百货、家乐福、沃尔玛、TESCO、大润发等一批国内外知名零售企业入驻合肥,但毕竟合肥零售业发展较慢,与一线发达地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全文阅读

卷烟零售客户供货类型划分情况调查研究

摘要:卷烟零售客户供货类型是烟草公司参照客户的历史销售数据,结合客户目前的经营环境、经营业态、所处商圈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价后,划分确定的客户规模类别(月度供给客户的最大货源量)和结构类别(购进卷烟的平均价格水平)组合。

关键词:卷烟零售 客户供货 类型 划分 情况 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S5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9(c)-0243-01

客户供货类型是烟草公司商定月度供货量、进行货源投放、开展品牌培育以及差异化服务等工作的依据。随着精准营销的深入推进,对客户供货类型划分的准确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为进一步了解乌兰察布卷烟零售客户供货类型划分是否合理,征求零售客户对我公司供货类型划分以及货源投放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乌兰察布市烟草公司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一次卷烟零售客户供货类型划分情况调查活动,具体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1 调查对象及方法

本次调查对象是全市入网在营卷烟零售户,调查方式采用问卷调查。由于调查对象多、涉及范围广,因此在调查手段的选择上比较多样化,对于实行电脑网上订货的零售户采取互联网调查,对于实行电话订货和手机订货的零售户采用电话调查。本次参与调查的零售户为5922户,其中互联网调查4261户,电话调查1661户,收回有效问卷5479份,问卷回收率为92.5%。

2 调查情况汇总

针对电话调查和互联网调查时间不宜过长、问题不宜太过复杂的特点,我们在设计调查问卷时,内容涉及零售户供货类型知晓度、供货类型划分准确性、客户对供货类型的调整意愿、供货类型划分时间合理、货源投放合理性以及参考因素等几个方面,共10个问题,问题比较简练,具体调查结果如下。

全文阅读

零售业经营效率评估与研讨

作者:杨波 单位: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经贸学院

一、引言

零售企业的经营可以看作一个投入产出系统,该系统的投入产出效率即经营效率是零售企业竞争优势的根本,同时也为零售企业的战略决策和政府产业政策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信息。一项针对一组欧洲零售企业的研究表明:1990~1994年,这些企业做的111个决策中,最大一类的决策(30%)是有关经营效率问题的(WaltersandLaffy,1996)。因此,零售企业的经营效率分析成为近20年来零售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BarrosandAlves,2004)。对我国而言,研究该问题还有特殊的意义。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零售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空间。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979~2009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5.4%,200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已达132678亿元,限额以上零售法人企业达42615个,从业人员达436.7万人。许多内资大型零售企业近年来获得了快速发展,一些零售商如国美电器、苏宁电器甚至在业内获得了领导者地位。但同时,我国的内资零售企业经营效率不高,竞争优势缺失,已经成为制约民族零售业发展的最大桎梏(汪旭晖,2009)。2004年12月,我国零售业入世过渡期结束,中国政府取消了外资在华投资零售业的地域、数量和股权比例的限制,我国零售业进入全面开放时期。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全球零售业250强中已有37家进入我国市场,并呈现加速扩张趋势。根据CCFA统计,2007年,包括家乐福、沃尔玛等在内的外资零售企业销售额已经占到了我国零售企业100强销售总额的18%。零售业上市公司是我国零售企业中的“国家队”,运用零售业上市公司2005年以来的数据,可以评价零售业全面开放对我国零售业的冲击,也可以分析影响零售业上市公司经营效率的因素,为提升内资零售业上市公司的经营效率提供实证依据。现有研究零售企业经营效率的方法,主要包括数据包络分析(DEA)、回归分析和曼奎斯特生产率指数(MPI)方法。DEA方法可以用来比较某个时点不同决策单元的效率,MPI方法可以分析决策单元在一个时间段里效率变化的情况,回归分析则可以用来定量分析影响效率变化的因素。现有以中国零售企业经营效率为研究对象的文献,仅有3篇。王新宇(2001)运用DEA方法,对1998年某市10家百货店的经营效率进行了分析,测算了各企业的总体效率、技术效率、规模效率。WantaoYu等(2009)运用DEA和MPI方法,对2000~2003年中国61家零售企业的经营效率进行了排序,并分析了其变化情况。汪旭晖(2009)采用MPI指数方法,研究了1998~2007年间我国零售业上市公司经营效率的变化情况。本文和现有研究中国零售企业经营效率不同之处在于:在研究方法上,现有的研究多采用单一方法,而本文拟综合采用DEA、MPI和Tobit模型,以达到既比较研究对象经营效率的大小,又分析其变化和影响因素的目标;现有的研究尚没有见到专门研究我国零售业全面开放后这一时期的,本文为了研究零售业开放政策对内资零售业上市公司的冲击,将研究期间定为2005~2010年;现有的研究大多没有分析环境变量对零售企业经营效率的影响,考虑到我国经济的实际情况,本文将环境变量也纳入分析过程。由于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的时间区间不尽相同,与现有文献得出的结论肯定有所差别。在下文中,我们首先对零售企业经营效率的研究进行文献回顾,接着提出若干理论假说,讨论模型的选择、零售企业投入、产出和环境变量的选择,然后对中国零售业上市公司进行实证分析,最后给出研究结论和相应的政策建议。

二、文献回顾

研究零售企业经营效率的文献关注于两个核心问题:一是投入、产出和环境变量的选择;二是研究技术的选择。

(一)投入、产出和环境变量的选择一般地,零售企业经营效率被定义为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率。困难在于,零售企业的投入和产出都可以用多个变量来度量,而学术界对于投入和产出变量的选择尚没有达成一致意见(ArieY.Lewin,1986)。这样,选择恰当的投入和产出变量就成为研究零售企业经营效率的关键。零售行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劳动往往是最大的投入,再加上数据的易得性,导致反映劳动投入的变量如员工人数等常常被用来度量零售企业的投入。除此之外,文献中常用的投入变量还包括管理层经验(Thomasetal,1998)、营业面积(Pillingetal.,1995;Luschandserpkenci,1990)、门店数(Sellers-RubioandMas-Ruiz,2006)、资本总额(KehandChu,2003;Ratchford,2003)、销售费用和流动资金额(王新宇,2001)等等。WantaoYu(2009)总结指出,管理层经验是反映企业管理水平的变量,而将门店数和营业面积看作零售企业的投入,是假设零售企业存在规模经济,可以把这些变量作为较低的单位经营成本和管理成本的变量。虽然Goodman(1985)从“目标—中心”角度出发,坚持认为销售额应该是度量零售企业产出的唯一指标。多数文献还是从“投入—产出系统”角度出发,主张用多个变量来度量零售企业的产出。反映零售企业产出的变量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以货币量来度量,如销售收入、利润总额(e.g.Thomasetal.,1998;DonthuandYoo,1998;KehandChu,2003);一类是以非货币来度量,如顾客忠诚度和满意度、服务质量等等(e.g.DonthuandYoo,1998;KehandChu,2003)。环境变量也叫不可控投入变量,是指那些不在企业管理活动范围之内,但会影响零售企业经营效率的因素。尽管很多文献在分析零售企业生产率时,并没有考虑环境变量(e.g.Nooteboom,1983;Good,1984;BorinandFarris,1990),但Kamakura(1996)指出,零售企业经营效率的分析,必须要考虑零售企业所处的市场条件和消费者类型的差别。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是最常用的环境变量(Schwartzman,1971;Bucklin,1978;Ingene,1982;Ortiz-Buonafina,1992),其他在文献中用到的环境变量还包括地理位置(DonthuandYoo,1998)、门店密度(Bucklin,1978)、当地的经济发展情况(Pillingetal.,1995)等等。

(二)研究技术数据包络分析(简称DEA)是一种对若干同类型的具有多种输入和多种输出的决策单元进行相对效率比较的有效方法。运用DEA来计算决策单元的效率指标,可以基于两种不同的假定:不变规模报酬假定(CRS)和可变规模报酬假定(VRS)。VRS假定下的计算结果,用来衡量剔除规模效率的单纯技术效率。CRS假定下的计算结果,用来衡量总的技术效率,包括企业规模和资源配置对效率的影响。在分析企业层面的经营效率方面,DEA方法是一种基础和常用的方法,在许多国家的零售企业经营效率的研究中得到广泛使用(e.g.Thomasetal.,1998;Ratchford,2003;DonthuandYoo,1998;BarrosandAlves,2003;PerrigotandBarros,2008)。曼奎斯特生产率指数(MPI)由Caves等(1982)首次提出,并将之作为一个理论指数引入效率分析领域。MPI将效率变动分解为两项,第一项是对生产边界的偏离,即技术的效率变化;第二项是生产边界的移动,即技术的变化。MPI的计算仍然可以采用DEA方法。在零售企业经营效率的实证分析中,经常在DEA分析结果的基础上,运用MPI分析研究对象效率的变化,并对效率的变化进行分解(Ratchford,2003;WantaoYu,2009;汪旭晖,2009)。Tobit模型经常在两阶段DEA分析中加以使用,用来分析影响研究对象效率的非实物投入因素即环境变量,在这一阶段再将一些实物投入因素纳入解释变量是不合适的(Hoff,2007)。DMU的效率值并非自由取值,而是有一个最低界限,导致数据被截断,这时若用OLS对模型进行回归,研究DMU效率的影响因素,得到的结果往往是有偏且不一致的(XueandHarker,1999)。所以,在两阶段DEA分析中,需要采用Tobit模型,以得到无偏且一致的估计量。在零售企业经营效率的实证分析中,Barros(2006)最先采用了这一技术。可以看到,在研究零售企业经营效率时,MPI和Tobit这两种分析方法,经常在DEA分析的基础上使用,因此,DEA是基础方法。结合WantaoYu(2009)的归纳,本文将已有的采用DEA方法研究零售企业经营效率的主要文献总结到。

三、研究假设、研究方法、变量和数据

全文阅读

全面开放期我国零售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变化:基于结构的视角

摘要:从结构视角,对全面开放期以来我国零售上市公司经营绩效进行了分析,发现:(1)全面开放期前上市的零售公司整体平均绩效降低,结构呈现两极分化,业绩优良的平均经营绩效上升,业绩差的平均绩效下降;(2)全面开放期前上市的公司中,总部在中西部地区的与总部在东部地区的经营绩效差距在缩小,变化幅度则是中西部地区高于东部地区;(3)开放期后上市的零售公司经营绩效高于开放期前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变化幅度小于开放期前上市的公司。最后,讨论了研究的启示。

关键词:零售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全面开放期;经营绩效结构

中图分类号:F72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6116(2012)02—0025—06

一、引言

2005年,我国零售行业进入全面开放时期,外资零售企业开始加速在我国的扩张。仅2005年一年,获批进入我国市场的外资零售企业就从314家增至1341家。外资零售企业的区域布局逐渐向中西部地区延伸,在二三线城市扩张的速度加快,流通服务业成为我国接受FDI增幅最快、规模最大的行业。外资零售企业大量涌入,带来了技术、规模、品牌形象与定位、服务等优势方面的一系列挑战,加大了我国零售业市场的竞争压力,使内资零售企业经营难度加大(荆林波,2005)。宋则、李蕊(2007)指出,中国从改革开放初期直至世纪之交,商贸流通业集中大面积引进、模仿和消化吸收国外管理经验、流通方式和实用技术的阶段已基本完成。用市场、空间换技术、换管理、换经验的正面效应已经出现拐点并加速衰减,外资在我国流通业超速扩张,已经严重影响到内资零售企业的盈利状况。还有一些学者认为外资零售企业甚至已经影响到了我国流通产业的安全(宋则,2007;杜丹青,2005;黄漫宇,2011,等等)。另一方面,外资零售企业的技术、管理的外溢也很明显,提高了内资零售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王晓红(2004)归纳为四点:“鲶鱼效应”提高了中国零售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人才本土化战略促进了中国零售企业人才的成长;先进流通经营与管理技术推动了中国零售企业的信息化和现代化;外商投资方式的多元化对中国企业“走出去”产生重要的借鉴作用。汪旭辉(2009、2011)的实证研究表明:我国流通服务业FDI在行业内存在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东中西部地区的正向溢出效应有较明显的差别。

综合评价这正反两方面的效应,对于制定相应的外资流通企业规划政策,促进内资流通企业发展都有重要的价值。本文拟从零售上市公司入手,来分析正反两方面的效应对我国内资零售企业经营效率总的影响。这基于两点考虑:(1)相对于零售企业而言,零售上市公司有较多的经营数据是公开的,便于分析;(2)零售上市公司是我国内资零售行业的“国家队”,研究这一期间零售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的变化,既有一定的代表性,也能够对政策制定提供较强的依据。现有对全面开放期后内资零售上市公司经营效率变化的研究,都是从整体的平均情况来考察的(汪旭辉,2009、2011;杨波,2010、2011)。本文试图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从结构角度出发,研究全面开放期后我国内资零售上市公司经营绩效在结构上的变化,以期更全面、更深入地把握零售业全面开放政策对我国零售业的影响。

二、研究假设、研究方法和变量选择

(一)研究假设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