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临床实验室管理

临床实验室管理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临床医学实验室管理

高等医学教育包括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教学两大阶段,临床医学是以实践性和经验性为突出特征的学科,因此实验教学在临床医学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医学实验室是高等医学教育开展实验教学、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的重要场所,是培养学生实践技能与创新能力的重要基地,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1]。随着高校合并和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教学层次的提高,我院原有的实验室在数量和质量上都难以满足教学要求,为适应高等教育改革,我们对实验室,尤其是临床医学实验室资源重新进行整合,实施综合管理,获得良好效果。

1我院原有的临床医学实验室概况

我院原有的临床医学实验室按学科分为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基础护理、检验、急救等,每个学科均有独立的实验室,由教务科统一管理,这种管理模式存在以下问题。(1)由于分科细而全,造成各实验室面积较小,用房紧缺,实验人数受限,影响实验开出率和工作效率。(2)仪器设备过于分散,存在使用率低、重复建设、更新慢、陈旧等现象,影响实验的整体效果。(3)实验管理人员力量分散,难以统筹管理。(4)条块分割,不利于学科间的渗透和横向联系,使教和学都易产生学科间的脱节[2]。(5)验证性实验多,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少,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由于原有的临床医学实验室在软、硬件上都不能满足高等教育的要求,我院进行了相应的改革。

2临床医学实验室的资源整合

2.1实验室空间的综合利用

根据学科特点进行调整,将内科、儿科及检验实验室调整到实验楼一楼,外科和妇产科实验室调整到二楼,基础护理实验室仍在三楼。使相关学科实验室之间既相互独立又互相联系,例如,外科和妇产科都是手术科室,除设有独立的手术室、换药室、产房、围产期保健室、母婴同室之外,可共用多媒体教室、示教室、库房、准备间、高压灭菌室、更衣室、洗手间和模拟病房、护士站等。这使得各个学科实验室使用面积扩大,可同时进行2组实验,教学效率显著提高。

2.2实验室资源共享

全文阅读

临床实验室检验质量的管理

【摘 要】卫生部颁发的《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规定临床实验室是为临床提供医学检验服务的实验室[1]。临床实验室提供的医疗信息非常广泛,占患者全部诊断、疗效评估等医疗信息的60%以上[2]。因此临床实验室提供的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就非常的重要。要提供正确、可信的检验数据,就要做好临床实验室的质量控制。

【关键词】实验室;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800-02

随着医疗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类先进的设备和仪器应用于临床,极大的推动了检验医学的发展,提高了检验医学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为全面贯彻《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快捷、准确的检验结果服务。全面推进临床医学实验室的服务质量控制,是提高临床检验质量的有效途径。在我国等级医院评审标准中,二级以上医院实验室的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成绩,列入等级医院评审和考核的一项重要的指标[3] 。目前, 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质评活动开展得愈来愈深入国内大中型医院实验室,有力地推动了检验质量的提高和临床医学的发展。在临床医学实验室质量控制方面已经形成常态。但由于我们对质控工作的认识、重视、力度不够,相关的质控知识缺乏,致使质量控制工作的开展流于形式,没有对临床实验室的检验质量和检验结果的指导、应用起到重要的作用。有的也只是应付检查,严重影响了医学实验室检验质量的提高。为了提高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提高临床检验水平,现就有关问题结合实际加以讨论。

1.改变观念正确认识质控

过去我们在质量控制方面存在有三个方面的误区:一是是认为质控即上级领导检查的汇报资料和参加室间质量评价,忽视开展日常室内质控,质控意识不清晰。二认为开展质控,增加科室的成本。三是认为临床实验室检验质量控制工作是检验科自己的事情,因而忽视了与临床科室的配合、协作。四是对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全面质量管理的认识不够,导致了质控工作不能很好地、深入地开展。

1.1 通过学习提高认识 实验室全面质量控制是包括:管理层的监管、人员素质的培训和提高、检验过程的全程控制、实验室室间质量评价、检测系统的性能评估和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不可能保证实验室结果的准确可靠。在这些管理措施中,检验过程的全程控制更为重要。所以在抓实验室质量的同时,不能忽视检验申、患者的准备、标本的采集和运送、接收、检验、检验报告单送到申请人手中是一条相互关联的多环节,均直接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要加强对患者的管理和对医生、护士的质控知识的宣传,共同提高检验质量[4]。

1.2 加大投入 开展室内和室间质量控制工作,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精力。如果标本量不大,质量控制成本相对较高,或许还会造成很大的费用支出。但我们想一想,通过提高检验质量,减少了漏诊和误诊、减少医患纠纷,提高了患者诊断率,保护患者的利益和提高医院社会效益和行业知名度,不正是我们所获得的最大的效益吗?

全文阅读

现代《临床检验》实验室教学管理模式

摘要:《临床检验》实验室教学管理与发展是职业学校一项重大的任务,必须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纳入学校教学、科研工作中整体规划。本文针对《临床检验》学科和实验教学均相对滞后的青海省海西州职校,就如何加强临床检验实验室教学管理,以促进《临床检验》实验室教学和本学科的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G96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1-0055-01

从进入本世纪开始,《临床检验》实验教学研究在国内蓬勃发展起来,从最初的手工实验教学到现在运用现代科学手段加以管理越来越多,在一些领域已经同国际接轨,并涉及到网络实验教学,电教等。而我校由于转变较晚,再加上历史等多方面原因,目前在《临床检验》实验教学管理方面却显得十分滞后,其中一个关键的制约因素就是《临床检验》实验室的仪器不足,没有构建一个良好的实验平台,限制了《临床检验》教学管理的发展。

目前,我校《临床检验》实验室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实验设备不全,陈旧,购置的一些设备也是几年前医院检验科所淘汰的检验设备,而一些设备又再闲置,存在使用率低,运行机制僵化,流动不畅等弊端。因此从我校《临床检验》实验教学的现状出发,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和《临床检验》实验自身发展规律的实验室管理体制,就必须从人力、物力、财力上加大对实验室和实训室的投入,推动《临床检验》实验教学管理工作的发展。

1 建立网络化的教学管理模式

1.1 随着电子科技的高速发展,网络成了生活和办公不可缺少的一种工具。利用多媒体组织学生和实验课相结合反复练习加深记忆,内容具有时代性,手法具有多样性,学生可通过点击鼠标,自由的在不同实验点之间相互转换,得到自己所需要的实验知识,使学生实验课的容量大为增加,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在此基础上,针对实验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交流,其思维深度也大大增加。加强学生通过网络实验上的兴趣,使他们对网络实验教学有一种更深一层的理解和探索。

1.2 根据我校近几年检验班调查显示,90%的学生认为利用多媒体辅助实验教学能大大增强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85%的学生认为有利于掌握实验操作步骤;领会操作要点;87%的学生认为能完成实验操作内容,减轻反复的实验报告,多媒体实验教学符合现代教学内容要求;84.5%的学生认为多媒体实验教学具有启发性、针对性,并能促进教与学的互动。实验指导老师按国家教学大纲进度合理,多媒体实验教学总体效果非常显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100.0%的学生希望今后继续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实验教学。以上结果说明多媒体技术在《临床检验》实验教学管理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得到了学生们的一致好评。

全文阅读

临床实验室管理学教学实践探讨

摘要:检验医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必将带来全新的临床实验室管理模式;科学规范的实验室管理,亦将促进临床实验室的发展。从事医学检验专业的技术人员迫切需要学习临床实验室管理学知识,以适应当今飞速发展的检验医学发展的需求。探讨医学检验技术本科班临床实验室管理学课程教学的必要性,以及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方法促进教学改进,提高临床实验室管理学教学水平。

关键词:临床实验室管理学;教学;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检验医学不断发生可喜的变化,全新的临床实验室管理的模式和内容,让临床实验室已不仅仅是单纯分析来自于患者的各种样本并提供检验信息的医疗单元,同时也是配合医院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的机构之一。临床实验室的服务范围也日趋扩大,服务对象涵盖医生、患者及其家属、健康人群以及感染控制部门、疾病控制中心、社会福利机构等医疗相关管理部门。特别是“精准医学时代”的到来,为临床实验室的服务内容带来了挑战与机遇。据统计,临床实验室提供的检测信息占疾病诊断治疗辅助信息量的70%以上[1]。如何确保实验室提供的检测信息是最合理、准确的,依托的是对组织所拥有的人、财、物、时间、方法、信息等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最终达成最优的目标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正是临床实验室管理学的研究内容。我国临床实验室管理学的研究与教学开展较晚,专业指导书籍相对匮乏。虽然国内临床实验室的环境和仪器设备条件与国外发达国家的差距已大大缩小,发展速度亦趋于同步,但国内很多临床实验室内部管理的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尚有待提高。从事医学检验专业的技术人员迫切需要学习临床实验室管理学知识,以适应当今飞速发展的检验医学发展的需求。

1强化临床实验室管理学的教学

2006年6月由原卫生部制订的《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开始执行,标志着我国临床实验室的管理走上法制化轨道[2]。培养既懂检验专业技术又懂实验室管理的综合人才,更好地促进我国中医药医疗机构的健康发展,必然要强化临床实验室管理学教学研发。我校为中医药大学,首次招收医学检验技术本科专业学生,开设《临床实验室管理学》课程也是刚起步。在实施本课程教学过程中,吸纳同行的先进教学经验,优选具有临床实验室管理经验的教授任教、合理安排教学时间与内容、注重结合临床实践、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能够系统、全面地了解和掌握临床实验室管理的知识。

1.1优选授课教师

由于我校是第一次开设临床实验室管理学课程,授课教师的授课能力直接影响着后续的教学工作,因此聘请授课老师是非常关键的。我们聘请的授课教师具有丰富的临床实验室工作经验,对实验室管理有着切身体会,授课中采用启发式教学、举例式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手段,将临床更多管理学理念运用于教学实践中,调动起学生对学习临床实验室管理学的兴趣,最终获得良好教学效果。学生对教师教学的反馈评价也是非常好的。

1.2教学安排与专业课契合

全文阅读

临床实验室管理学教学实践思考

临床实验室管理学主要是研究临床实验室在运营过程中的基本建设、要素配置、业务流程、业务管理和内外部环境等在内的各项管理活动、基本规律及方法的应用科学[1]。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大数据时代及精准医疗的到来,人们对高质量医疗及健康服务的需求意识日趋增强,检测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和科学性已成为疾病诊疗和预后判断的关键因素,检测信息的质量保证已成为当今人们关注的重点。高校作为培养医学检验专业技术人员的重要基地,加强临床实验室管理学课程建设将有助于提高检验工作人员的管理水平,有利于教育和培养高素质的检验医学人才,更好地促进检验医学的发展[2]。一直以来,临床实验室管理学课程是医学检验专业的教学难点。由于课程涉及内容宽泛、抽象,多数高校缺少实验室管理实践环节,从而造成理论、实践及临床应用分离,影响了教学效果,限制了课程建设和学科的发展。本研究从加强课程教学内容间的系统性、整体性入手,不断优化专业课程体系,改进教学策略,对临床实验室管理学课程的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及临床见习教学进行综合改革尝试,取得一定效果。现报道如下。

1优化教学内容,组织模块化教学

临床实验室管理学是医学检验专业本科的专业课程,也是医学检验与管理学的交叉学科。该门课程涵盖实验室质量管理、安全管理、信息管理及经济管理等内容,其章节内容相对独立,章节间缺乏连贯性,课程内容抽象,学生在学习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为此,本研究将课程内容优化整合成4个模块。(1)质量管理体系模块:临床实验室管理学概论,质量管理体系,医学实验室认可。(2)质量管理模块:室内质量控制和室间质量评价,分析过程、分析前与分析后质量保证,量值溯源,测量程序方法性能评价,检验项目诊断效能评价。(3)临床实验室安全及信息管理模块:临床实验室安全管理,临床实验室信息系统管理,即时检测及质量控制,实验室的设施与建设。(4)经济管理模块:临床实验室成本管理(自学内容)。该门课程优化后以理论教学为主(28学时),以重点内容实验教学为辅助(4学时),并配合临床见习实践(4学时)。在教学实施中加强章节间块线结合,增加教学内容系统性,辅助一定实践教学,从而强化医学检验学生实验室管理学的基本技能,巩固、拓展学生知识结构体系。师生普遍反映教学效果较好。

2遵循认知规律,强化实践教学

对学生而言,首先是加强学生对质量管理课程在实际工作中作用、地位和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学生职业责任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教师而言,重要的是加强教师教书育人的使命感。在教学安排上,加强教学设计,精心组织教学,充分利用各种网络资源,及时补充教学素材,更新、补充教科书没有写入的新制定的国家法律法规、国际标准和最新研究成果,结合教科书内容及临床应用情况指导学生学习。授课教师依据教学内容及时发放电子讲义、学习网站链接,拓展学生学习视野,如:《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等补充学习资料的电子文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及计划生育委员会(http//www.nhfpc.gov.cn/),丁香园论坛(http://www.dxy.cn/),检验医学网(http//www.labmed.cn),检验医学信息网(http//www.clinet.com.cn)等学习网站链接。另外,把实验室认可评审和医院管理年检查的常见问题引入教学[3],将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内容具体化,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4]。与以往教学相比,学生借助教学资源学习后对课程的重视度和质量管理的关注度明显提高,到课率、考试通过率明显提升。

3创新教学方法,拓展学生视野

3.1充分备课,正确运用标准及法律法规。质量管理涉及相关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政府法律法规等,其概念、定义较多,加之许多术语源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有关文件,直译后的文字有些不符合中文习惯,学生理解起来较抽象、困难[5]。教师备课时要深刻理解标准内涵,授课时才能引导学生正确地区分和应用。3.2强调全程质量管理理念,理论联系实践教学。要培养学生建立全面质量管理理念,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实验室质量不仅限于检验结果本身,而且包括影响分析结果检测的全过程[6];其次质量管理不只是质量管理人员或质量管理部门的事,而且是实验室全体工作人员、医院各部门及患者必须关注的系统工程。该部分作为教学的主线,安排临床经验丰富的资深教师授课,应用统计数据提出问题,突出对分析前、后过程进行质量管理的必要性,从而引起学生重视,如本研究以意大利著名检验专家Lebani和Carraro教授发现1996年和2007年检验前误差率分别为68.2和61.9的案例进行提问[7],引导学生思考间隔10年检验误差居高不下的原因。同时,结合章节内容(标本采集、生物学变异、检验报告单等)组织教学。室内质量控制作为教学的核心内容,除理论授课外,采用Levey-Jennings控制图绘制及分析实验进行辅助教学。实验室提供质控物、试剂器材及仪器,学生依据质控品的应用要求首先参加配制全血质控品,然后按照标准操作规程检测分析项目,绘制质控图,并采用质控规则进行结果分析,找出失控的原因及处理方法。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学习了Levey-Jennings质控图绘制及质控规则的应用,而且对失控常见原因的分析及处理有了直接认识。3.3客观认识评价方法,学会实际应用。在对量值溯源、测量程序方法性能评价及检验项目的诊断效能评价等章节进行授课时,理论课采用案例教学方式进行[8],而实验课要求学生结合临床基础检验技术评价检测项目的批内精密度、准确度。实验室提供定值血样,教师依据WS/T406-2012介绍评价方法[9],让学生按标准化操作规程测定分析项目,并计算精密度、准确度、均值及标准差,学生通过学习批内精密度、准确度评价方法,对相关检测技术有一个客观评价及认识,最后教师针对实验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引导学生反思,提出具体的改进意见。3.4改进教学方式,增加临床见习课程。为弥补实验课程滞后于临床应用或与临床脱节的情况,本研究增设了临床实验室管理学课程的临床见习课,组织学生到取得实验室认可资质的实验室和当地三甲医院检验科观摩学习,聘请从事临床检验和实验室管理工作的教师授课(如质量管理体系及实验室认可由检验科主任带教;信息管理、实验室安全管理由实验室信息管理员、生物安全管理员给学生现场教学)。通过观摩学习,师生互动的情景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实验室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增强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理论联系实践是临床实验室管理学课程教学的关键,应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充分接触实验室管理的临床实践,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技术人才。

全文阅读

加强临床实验室管理、提高检验水平

【摘要】在实际医学检验过程中,标本、设备、试剂、人员等各方面的因素都会影响到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因此为了提高医学检验质量,分析各种可能会导致检验误差的因素、科学实验室的管理、规范实验室的操作,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针对常见的几种导致错误检验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旨在从检验的全过程进行监控管理,杜绝影响医生判断病情的检验结果。

【关键词】 实验室管理 医学检验

【中图分类号】R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4-0348-01

近些年,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医学检验技术也得到长足进步。实验室诊断已经成为现代医学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越来越多的疾病依赖于精确的检验结果才得以做出正确诊断,使得检验医学向着机械化、自动化、简易化仪器的方向发展。为此许多医院都配备了高精度、高科技含量的仪器设备,各种实验使用试剂也向操作更加简便、快速、性能稳定的方向发展,大大提高了临床检验的效率以及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作为实验室的管理者必须加强实验室管理,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去纠正,提高检验质量,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更可靠的治疗依据。

1 标本的管理

标本的采集需要符合要求。在临床检验中,从标本的采集到标本的签收送检过程中,都需要做到规范操作。在采集标本前,应当主动了解患者的治疗用药情况,例如:护士采集血培养标本前,应当询问是否已使用过抗生素,避免因使用抗生素抑制目标菌的生长,造成培养结果假阴性。在采集标本中,应当尽量避免输液抽血,以造成血标本被稀释。在抗凝标本采集后,应当充分混匀,以免造成标本凝集影响检验。在送检过程中,应当做到及时送检,需保温的标本要做好保温工作。

2 设备的管理

现代化检验仪器的使用加快了检验的工作效率,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得出比较准确、稳定、可靠的检验结果。但是检验人员对所使用的仪器各功能不是十分了解,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不当操作,致使检验结果出现系统性误差,因此对于设备的维护和保养非常重要。

全文阅读

临床检验实验室的质量管理

近年来检验医学发展十分迅速,广大医疗机构的工作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在更新了检验设备增加了检验项目后,工作效率和质量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检验医学在疾病的诊断、治疗及健康检查等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影响检验质量的主要因素,也由技术人员的个人水平转换为实验室的整体管理水平。

1 检验前的质量管理

标本是一切检验的源头,合格的标本是保证检验质量最基本的因素。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合格的标本再优秀的检验人员和先进仪器都无法得出准确的结果,而合格标本的取得,与患者和相关医务人员的全力配合是分不开的。

1.1患者的准备工作 在采集检验标本之前,患者的生活起居、饮食状况、生理变化、病理变化以及治疗措施等对标本的质量都有重要的影响,在一天之中,人的生理代谢是不断波动的,不同时间对某些项目检测会有明显影响,如测定血常规时,RBC、WBC等的计数在上午和下午的波动范围就很大。为了反映患者的临床状态,建议下次复查时应在上次检查的同一时间进行,同时还要让医护人员了解留取标本的特殊要求,向患者仔细交代注意事项。以提高结果的准确度。

1.2标本的采集此步骤涉及人员范围较广,但却较少受到重视。是分析前误差的重要因素。我们常常遇到一些问题:(1)一些护士在患者输液过程中,从同侧肢体抽血,甚至从输液管中取血再打到试管中从而严重影响结果;(2)一部分凝血、血沉等试验的标本其抗凝剂与标本的比例不当;(3)一部分患者未按要求做到饮食禁忌或空腹就前来采血等。避免标本溶血是保证标本质量的重要环节,实验室发现溶血标本后,应建议重新采血,若不可能重新采血,应在检验报告中注明“标本发生溶血”。并告知对检验结果检验可能产生的影响。

2 检验中的质量管理

在整个临床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体系里,检验中的质量管理控制着自获取样本至获得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的整个测定过程,是保证高质量结果的必要措施。

2.1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及标准操作规程任何一项质量控制措施都需要有管理手段和制度来保证其实施。因此,每个实验室在开展实验前都应首先建立并开展质控管理制度,另外还要有一套完整的标准操作规程文件(SOP)做保障,例如仪器的使用、维护、试剂的选择、质控品和校准品的匹配使用操作规程等。

全文阅读

谈临床实验室的规范化管理

[关键词] 临床;实验室;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11(a)-123-01

临床医学是一门以实践为基础的学科,临床实践不仅能使医学生加深对医学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有利于培养医学生的观察力、科研能力以及规范的操作能力。我院自2003年以来在如何规范化管理临床实验室、进一步为教学服务方面进行了一些初步的实践,并取得一定的效果,现讨论如下:

1 临床实验室规范化管理目标

临床实验室管理的指导思想:以临床实验教学为中心,把培养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放在首位,做好教学物品的管理和使用两项基本工作,树立量化管理、全面管理、全过程管理和程序化管理四个基本观点;实现由定性管理向量化管理的转变、由单纯的管理向以实验教学为中心的全面管理转变、由被动的无序管理向在实验教学计划指导下的有序管理转变、由单纯个人经验的主观管理向有标准的规范化管理转变四个转变。其次,明确实验室所肩负的教学任务,依据本院实验室管理的指导思想和实验室肩负任务,制定临床实验室的管理目标:①使常用物品处于完好的备用状态,并保持数量上的动态平衡。②确保临床实验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并能满足第二课堂的需要。③确保医学生安全和实验室物品的安全。三者是互为联系的一个统一整体,它既是评估实验室水平的依据,也是使规范化管理达到预期目标的必要手段和保证。

2 进行规范化管理要抓好四个环节

2.1 实验物品的存放管理

临床实验操作物品有两个特点:一是品种繁多,功能各异;二是有些物品特别是专用仪器(如检眼镜、外科专用电钻)一年中使用的次数和使用时间是有限的,大部分时间处于保管状态。因此,做好物品的存放管理是一个必要的环节,也是实验室规范化管理必须抓好的第一个环节。如何通过有效的管理使各种物品和仪器保持良好状态,使它的实验教学效果得到充分发挥。我院在这一环节主要做了以下工作:①搞好临床实验室的环境管理,营造一个整洁、舒适的实验教学环境。②每次课后做好实验教学物品的检查验收工作。③建好临床实验室的物品登记册。④做好实验物品的陈列摆放工作,根据实验物品的不同功能、特点、使用频率归类保管,并在橱目上标定标签。⑤定期整理清点常用物品的数量,及时处理过期药品和陈旧老化物品。⑥开展临床实验教学研究活动,以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

全文阅读

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论文

1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

理想的质量体系应是:能形成文件并能提供客观证据的质量管理体系;有明确规定的质量方针并能有效运行的质量管理体系;能保持和不断改进的质量管理体系。

实验室质量体系的建立是保证检验质量的核心问题所在。如何建立实验室质量保证体系?简单地说,就是要实施过程控制。过程控制是指使过程处于受控状态所采取的控制技术和活动,而医学检验的受控状态是指对影响检验过程质量的所有可能因素加以控制,达到减少和消除质量问题的目的。为了保证临床实验室的质量,一些国家和政府制定了相关的临床实验室管理法规,如美国、德国、法国也制定了相关的法规。目前,国际上对临床实验室的管理主要为ISO/FDISl5189和美国CLIA88这两个体系。ISO/FDISl5189主要侧重于实验室内部质量体系的建立,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实验室认可制度也是一种自愿行为,而CLIA88着眼于政府对临床实验室外部质量监控,是政府对实验室强制执行的最低要求,两者既存在互补性又存在共性,它们均强调了对临床实验室进行过程控制,以提高检验质量和医疗质量,降低医疗费用,保障患者健康。

2临床实验室急需解决的几个问题

2.1校准检验仪器和其它与临床检验结果有关的计量器具都应事先经校准方能进入实际应用,所有能够溯源到国家基准的仪器或器具都应到国家指定的有关部门进行校准,对于那些无法直接溯源的较复杂的仪器设备,实验室应要求生产厂商根据有关规定必须定期对仪器进行校准。同时实验室还应根据有关技术要求或厂家说明选用相应校准品对检验仪器进行校准。

2.2室间质量评价室间质量评价主要是利用实验室间比对了解实验室的检测能力。实验室间比对可用于:(1)评价实验室是否有能力胜任其所从事的检验工作;(2)识别实验室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补救措施,这些问题可能为技术人员操作不当或仪器未进行有效校准;(3)识别实验室间的差异;(4)确定新的检验方法的有效性和可比性,并对这些方法进行检测;(5)增加临床医生、患者和政府有关部门的信任感。

2.3室内质控室内质控是由实验室工作人员采用一系列统计学的方法,连续地评价本实验室测定工作的可靠程度,判断检验报告是否可发出的过程。室内质控的目的是控制本实验室测定工作的精密度,并监测其准确度的改变,提高常规检验工作的批间、批内标本检验结果的一致性。

2.4仪器和试剂(1)选用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上市的试剂;(2)选用试剂尽可能与仪器配套;(3)有条件的要对所选用仪器和试剂进行评价。

全文阅读

临床实验室管理学体系的思考

1临床实验室管理学课程内容的定义

学校的课程内容通过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或讲义、活动安排等具体形式表现出来,是课程设置过程的重要环节。本文主要根据高等教育出版社组织的全国高等学校“十二五”医学规划教材的构思计划,结合日常《临床实验室管理学》理论教学的实践体会,对临床实验室管理学教材框架和教学内容提出一些改革构想。

2国内临床实验室管理学课程内容的概况

2.1临床实验室管理学教材及其发展现状

20世纪70年代,国外大学已出现临床实验室管理教育课程,几乎在同一时期,实验室管理方面的专著和教科书也不断涌现,如1982年Karna出版的《ClinicalLaboratoryManagement》,1996年Ver-nadoc出版适合大学的教科书《MedicalLaboratoryManage-mentandSupervision》,2000年临床实验室管理协会(CLMA)出版的《CLMAGuidetoManagingaClinicalLaboratory》。国内于2000年成立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原名为中国医院管理学会临床实验室委员会),并于2003年首次出版关于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方面的本科教材,此后几乎每年都有相关的论著和教材出版。

2.2教材框架和课程内容方面存在的问题

临床实验室管理学课程经过近几年的修订,虽然在内容上进行了一些调整和更新,但仍存在一些不足:(1)多种教材相继出现,但各种教材侧重点不尽相同,缺乏完整性和系统性。(2)现有的教材注重理论知识的阐述,缺乏与临床实际工作的联系,轻实践。(3)临床实验室管理学涉及的概念和定义较多,而目前的教材对一些术语的定义不确切。(4)国内临床实验室方面的法令法规及实验室认可的有关规定也在不断完善,使得临床实验室管理学涉及的内容需要不断更新、变化。(5)国外虽然有一些较好的论述临床实验室管理的书籍,但以专题论述形式为主,不适宜作为教材。

3构建新型临床实验室管理学课程内容的探索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