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理论课教学

理论课教学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思政课教学理论论文

一、思政课“菜单式”实践教学模式的主体内涵及学理依据

(一)思政课“菜单式”实践教学模式的主体内涵

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是关于思政课实践教学具体实施的运行方式。思政课“菜单式”实践教学模式是在吸取研究性教育教学核心理念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既有理论指导,又有具体操作步骤的结构性整体,是一种既体现思政课教学规律又体现研究性教育教学规律的实践教学范式。思政课“菜单式”实践教学模式内在结构由“菜单引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三位一体构成。其主体内涵是:“菜单引领”,即以问题为源头,围绕问题引导大学生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学生主体”,即以学生在实践中自主建构知识体系、提升道德素质为本体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教师为主导”,即以教师为后台推手和规范的制度管理保障实践教学活动的运行。三者内在逻辑联系严密、运行分工明晰、功能互补性强,共同作用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全过程。

(二)思政课“菜单式”实践教学模式的学理依据

任何教学模式都必然意蕴着一定的教学理念和精神,思政课“菜单式”实践教学模式也不例外。思政课“菜单式”实践教学模式蕴育研究性教育教学理论的核心要义。从思政课“菜单式”实践教学模式的内涵看,该模式被植入了研究性教育教学理论,两者具有相同的理论价值契合点。

第一,思政课“菜单式”实践教学模式意蕴着研究性教育教学理论主张的教学过程应是引导学生源于问题、围绕问题、探究问题过程的思想。西方启发教育理论的创始人古希腊教育学家苏格拉底的“问答法”,又称“产婆术”,是研究性教育教学理论的奠基之作。他认为教学不应该把现成的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在与学生诘问、交流和争辩中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怀疑自己的原有观念,一步步激发学生去寻找解决问题答案的过程。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提出了“发现学习”。他认为教学“不是教他这样那样的学问,而要他自己去发现学问”①。卢梭在这里提到的“发现”,包含了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无论是苏格拉底的“问答法”,还是卢梭的“发现学习”,都提倡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探讨问题的过程。“菜单式”实践教学模式赋予学生实践的过程就是探究实际问题的过程,它主张实践活动源于问题,以问题(即菜单)引导学生深入火热的社会生活,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自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验证理论,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政治观念。

第二,思政课“菜单式”实践教学模式意蕴着研究性教育教学理论倡导的自由选择的精神。卢梭倡导并建立的“自然教育法”,主张教育要顺应人的自然本性,反对过多的干预。这一观点的依据是“在所有一切财富中,最为可贵的不是权威而是自由”②。因此,教育必须遵循自然法则,即尊重人的自由权利,能够依据努力而实现自己的意志。“菜单式”实践教学模式秉持卢梭“自然教育法”的精髓,主张尊重学生的个性和选择,唤醒学生与生俱来的欲望和好奇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专长、爱好像在菜单上点菜一样自由选择实践活动的主题、自主决定实践活动的方式、自主策划实践活动的过程、自主选择实践结果的表达方式,并自主评价实践效果,给予学生极大的自由选择的空间和自主决定的权利,赋予学生极大的学习实践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第三,思政课“菜单式”实践教学模式意蕴着研究性教育教学理论倡导的教学过程是学生自主建构意义的过程。20世纪6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本质和过程不是被动地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是一个主动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他指出:“教某人学习这些学科,主要的并不是要他记住那些成果……而是要使一个学生有条理地思考,使他考虑问题时像一位历史学家所做的那样,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认识是一个过程,绝不是一个结论”③。在布鲁纳看来,认识过程既是探究过程又是自主意义建构过程,他还突出强调了意义建构过程的主体性。在“菜单式”实践教学模式中,学生将探究问题和自主意义建构合二为一,在探究活动中自主完成理论认知的意义建构。

全文阅读

课堂问题教学理论论文

1问题教学理论与其构成要素

1.1什么是问题

对现实问题的观察我们会发现,大凡问题可分为两类:第一是有现成答案(相对于已知者),第二是没有现成答案的。从教学角度看主要研究第一类问题。若对第一类问题再做划分,又可将问题分为事实性问题和思考性问题。问题教学法中的问题不是指“事实性问题”,而是指“思考性问题”,否则问题限于“事实性问题”,那么让学生回答的只是是与否,涉及到不确定信息,难以引起学生思维的活动,且这样的问题教学将会成为简单的或形式上的问答式教学。

1.2如何创设问题

随着时代进步,人们对自然、社会和自身的认识不断深化,各门科学各个学科所研究的对象,总是在不断深化和扩大,由不知到知,由知之甚少到知之较多,在这一过程中总是伴随问题的提出与解决。因此创设或提出问题是研究任何一门学科首先遇到的。从教学角度看,多半面对有现成答案的问题,而不是漫无边际的问题,即有一定的限制性。

1.3如何解决问题

当问题较明确提出后,教师估计学生已具备解决此问题的背景知识或信息时,要留有时间,由学生独立尝试着“发现”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调动学生思维活动,进行发散性思维,并由他们逐一进行论证。教师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充当助手和组织者,力争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由学生去“发现”解决问题的原则、方法、方案、程序及其利弊优劣,并最终得出正确结论。

2问题教学法的运用

全文阅读

音乐理论课教学的课堂讨论透析论文

【论文摘要】音乐教学法是研究音乐教学规律的宏观理论,作为音乐教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具有音乐教育学的一般特点——概念具体、理论性强、实践性也很强。就理论这部分来说,是一般音乐专业学生尤其是只重视技巧课的学生较难理解和掌握的、也不大愿意投放精力的一门课程。因此,音乐教学法课应该发挥其“组装车间”的作用,既能提高教学法理论水平,又可以增强教学实践能力。

【论文关键词】音乐理论;讨论课

教学经验告诉我们:音乐教学法作为师范生的一门教学能力训练课,其理论部分不仅教师教起来乏味,学生学起来亦深有枯燥、单调之感。因为,仅仅依靠课堂讲授,一是难以让学生认识到教学能力的重要;二是很难转变学生对该学科的偏见,即学教学法理论不如学技巧课(音乐、键盘和器乐)来得快。所以,我们必须从教学方法上加以改革,改变过去单一的“灌注式”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吸收”。经过对近三届学生的教学实践,笔者体会到,课堂讨论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措施。

一、讨论课的前提

首先,课堂讨论这一教学方法的使用应有选择。在讲授概念集中、观点和理论较难理解的章节(如“音乐教育与德、智、体、美四育之间的关系”、“国外五种音乐教学体系”、“怎样评价一堂音乐课”、“音乐欣赏是一切音乐教育的基础”)时,适合采用这种方法,也可以安排在前后内容有密切联系的章节之后、以及在实践课和见习课之后。对于一般容易理解部分的章节,不必搞讨论,以免流于形式。其次,讨论必须建立在平时课堂精讲和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只有当学生对课程的内容有了一定的理解,而对某些概念吃不透,掌握不准,通过看书、见习或做模拟教学之后又发现存在疑雁点时,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展开讨论。再次,教师事先必须做好安排,为有效利用课堂时间,应有意识地拟定几名学生重点发言,内容要尽量要求既有深度,又有广度,还要有说服力。这样可以避免课堂上面面相观,即使是启发,也需要时间。

二、讨论课的准备

课堂讨论的准备工作,应该从两方面着手,一是教师方面,二是学生方面。教师方面主要是要恰当地选择讨论思考题,这是确保讨论成功的至关重要的一环。值得注意的是,讨论题不是太抽象(太抽象容易使学生望而生畏,讨论不起来),也不能太简单(太简单容易人云亦云,大家没兴趣)。在这个问题上,笔者主要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考虑的。

(1)加深对比较难的概念的理解。如“奥尔夫教学体系中‘节奏人手’的核心”、“奥尔夫教学法中学生年龄阶段的心理差距”、“原始的歌唱与情感”、“审美心理的形成”等等。

全文阅读

教学理念课堂教学论文

1农村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1.1转变教学理念,开展分组教学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老师在课堂上处于主体地位,学生处于受支配地位,被动地接受灌输。教学的重点是生词的默写和课文的背诵,不重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培养。为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老师要转变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改灌输式教学为合作与交流式教学,增强课堂的交互性和趣味性。同时,老师应认识到农村小学生在认知水平、知识储备水平以及兴趣上的差异,并尊重这种差异,避免一刀切的教学,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中学习,继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学期结束后,生字、词的默写主要是分章节进行,学生对生字、词的复习也是以个人为单位展开的,相对比较枯燥,容易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此,我们可以进行分组教学,并以组为单位进行默写比赛,以默写生字、词的数量来决定胜负,除了限定于本学期要求掌握的生字、词外,不规定具体的章节。通过分组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中既有合作也有竞争,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竞争精神,避免独自学习可能出现的枯燥感、疲劳感。最后,集中处理学生在默写中出现的问题,加强学生对正确生字、词的记忆,避免再次犯错。同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标准对全学期的字词进行分类,没必要按照章节进行分类。比如,鼓励学生在生字、词加入人称代词和连词组成一句话,这样方便记忆,当然也有其它的标准,所有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标准都是应是受到鼓励和认可。这样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特点和特性,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的差异,让学生在学习方法的选择上有更多的自主性,摸索出适合自身的的学习方式和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继而确保课堂教学有效性。

1.2关注学生兴趣与爱好,实施情景教学对于小学生而言,周围的一切都值得他们去探索、去尝试,并借此形成自身的认知、验证自身的认知,不断地改进和完善自身的认识,在这个过程中,会逐渐形成自身的爱好和兴趣。而随着兴趣和爱好的形成,学生在学习上花费的时间可能会降低,甚至荒废学业,以致厌学。如果强行限制学生的自由发展,那么极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更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老师应该认识到,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是好事,不仅有利于其认知能力的提高,还对其以后的人生有着积极的意义。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应注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的引导,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让兴趣成为学生最好的老师。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把学生感兴趣的故事、生活场景、运动引入课堂中,实施情景教学,让学生的语文学习贴近学生的认识范围,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兴趣和爱好中进行学习,提高老师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人教版二年级语文的一篇诗歌,为了加深学生对这篇诗歌的理解,我们可以进行情景教学:让学生根据自己在上学放学的路上的见闻来探讨以树影、太阳、树叶的稠密来辨别方向是否准确,把答案写在卡片上,并举例说明。然后同桌之间互换卡片,由其中的一个向另一个提问,然后这个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如果好卡片上写的句子的意思相同,则为正确。让学生通过构思、写、复读加深对现在诗歌的记忆和理解。最后,根据学生反馈的问题进行讲解,并以生活中的例子来进行说明。通过这样的练习和讲解,使得根据自己的日常见闻去理解课文,课文更容易理解和记忆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然提高。老师教得更加轻松和高效,学生学得更加简单和准确。

1.3给予学生自由学习空间,举办课堂活动新课改要求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就是说老师要讲得少,学生要学得多。讲得少即指授课的时间减少,由长篇大论的灌输转化为以引导为主的合作教学;学得多不是说要给学生布置更多的作业,而是让学生用充足的时间进行学习,确保当前学习到的知识能被掌握。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学生的学习空间被老师和大量的课外作业所占据,学生很少对应现在学习的知识进行总结和分析,更难把已学的知识和当前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对比和联系,学习全部是通过高强度的灌输和家庭作业,长久以往,学生被碾压得喘不过气来,使得学习失去趣味性,积极性自然不高,实际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对于学生而言,自由学习空间非常重要,在自由的学习空间里,学生可以对知识进行系统的总结和归纳,以方便自己的理解和记忆。例如,在一篇课文讲解完毕后,我们可以专门在课堂上安排一定的自由学习时间,让学生巩固已学习的知识,温故学习过的,预习将要学习的,避免学生因贪玩、课外作业而无法进行自由学习。再举办一些有意义的小活动,比如进行演讲、对话表演等,在这些活动中,可要求学生尽量把学过的知识或课文中的句子应用其中,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表现能力,让学生真正地把语文当成一门语言去说、去唱、去表演,而不仅仅是一门除了家庭作业就是考试的学科。值得注意的是,在活动进行中,老师应注重学生的发音、语法错误并记录下来,在活动结束后根据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无论学生的具体表现如何,都应给学生报以肯定,鼓励学生多思考、多说。在这样的一个自由的互动性强的空间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自然就提高,学习效率也更高。

1.4注重文章的整体解读,进行思想意境教学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会把一篇完整的文章分解成单个句子、词语、字进行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只关注文章基本知识的讲授,不能或很少从整体上、从全局上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思考和学习,破坏了文章的文学性、文化性,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不到文章的美感。小学课文虽然相对比较简单,但都是经过教育专家、学者挑选的诗歌或文章,尤其是那些入选教学大纲的文章更是我国名家、大家的智慧结晶,或对大自然进行赞叹,或对所处环境进行思考,所以,老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加强对基础知识的传授,还要充分挖掘文章的美育功能,注重文章本身思想意境的挖掘,陶冶学生的情操。例如,《草》是人教版二年级语文的一篇古诗词,由我国唐朝著名的诗人白居易所做,我们在讲授的时候,不能只是分析字词的意思,强调诗词的背诵,探讨小草顽强生命力,还要向学生接受作者所有表达的思想和意境,让学生明白生活的道理。引导学生对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意境进行探讨,以及小草对我们学习、生活的启发意义。通过这样的谈论,让学生感受到诗人的情怀,感受到我过古代文学的美感,增强学生对中国自有文化的认同感。

1.5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进行多媒体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注重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变惩罚教学为鼓励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引导学生对讲解的内容进行思考和讨论,活跃课堂氛围。认识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平等友好地对待学生,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耐心解答。对于小学生而言,由于还没有形成固有的概念和认识,其具有较强的发散思维。在进行语文教学中,老师应尽量不要对文章进行定义性评价,要充分利用好学生的发散思维,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文章,然后老师再对学生进行引导,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能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找春天时》,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分段朗读,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参学习的积极性。首先,鼓励学生在文中找出象征春天已经到来的证据,不宜立刻评判学生给出的答案,无论对错都予以鼓励,避免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然后,利用学生的发散思维,鼓励学生找出预示春天到来的所有现象,并在黑板上记录下来。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利用多媒体把春天特有的自然现象展示出来,让课堂变得更加生动和有趣。对于小学生,由于阅历有限,文章所描绘的画面学生有可能没见过。如果老师能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对多媒体的应用,充分利用图片、音乐、幻灯片、视频来向学生展示文章要表达的内容,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2结束语

小学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初始阶段,对学生以后语言能力的发展意义重大。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我们一定要转变教学理念,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要根据农村学生特有的情况,契合教学大纲的要求,秉承新课改的教育理念,对现有的教学策略进行改革和创新,注重引进新的教学方法,加强对以计算为核心的多媒体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保证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全文阅读

课程教学与管理学论文

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主要表现有:上课时靠后坐,甚至前几排都是空的;上课时玩手机、听耳机,心思全在课堂外;上课时昏昏欲睡甚至干脆趴在桌上睡觉,下课时却生龙活虎;上课时聊意正浓、窃窃私语,有的甚至说话声使得老师无法正常讲课;上课时吃东西、随意进出教室等等。总的来看,普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高,其次是职高的学生,最差的是3+2的学生。

(二)教材编写偏重理论化

教材中引用的案例较少,使得相关的理论与现实难以紧密的结合起来;教材中陈述和介绍的管理基本理论较多,很多学生难以掌握;教材课后练习较少,特别是缺乏典型的案例分析思考题等等。教材偏重理论化,较多地介绍基本理论知识,较少地引入社会典型管理案例,使得其很难吸引学生眼球,激发起自我学习的强烈愿望[2]64-66。

(三)教师教学缺乏创新性

教学的内容没有做到或者没有完全做到与时俱进,没有把握时代和社会的经济管理方面的热点和难点,使得教学的具体内容有些陈旧;教学过程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群体发生的深刻较大变化;教学的现代化工具使用较少,不能很好地吸引学生,激发学习的欲望和积极性;教学方法偏重于讲述和自我分析,缺乏学生的积极参与和自我学习;教学中针对不同的班级,授课形式基本一致,较少考虑不同学生类型之间的巨大差别等等。

(四)教学思路僵化较严重

全文阅读

物理课堂教学管理论文

高中物理是向中学生传输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一门重要课程,但也是学生普遍感到难学的课程。在物理课堂授课中,利用模拟型课件能展现通常无法看到的宏观、微观世界,能将转瞬即逝或非常缓慢的物理过程以正常速度呈现出来,还可以展现物体的内部结构和内部运动过程。因此,计算机模拟在物理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一、物理现象演示模拟

演示模拟是把计算机当作挂图和电视屏幕,通过向学生演示各种图象、动画、图表和描述等进行教学活动,非常适合于辅助课堂教学。演示模拟能展现通常难以观察的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物理中许多微观结构和微观现象即看不见,又摸不着,演示实验也无法做成。应用物理课件进行现象演示模拟,这些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如“原子结构”教学中,传统的“a粒子散射实验”只能得出a粒子散射的规律,不能演示a粒子散射的微观机理,利用课件模拟演示a粒子散射现象,学生可逼真地看到放射源中射出的a粒子射到金属泊的原子上,绝大多数a粒子仍沿原方向前进,少数a粒子发生较大的偏转,有极少数的a粒子偏转角超过了900,有的甚至被弹回,偏转角几乎达到1800。学生目睹了a粒子散射的“真实情景”后,便于理解和掌握原子核式结构理论。

二、物理过程模拟

自然界中,有许多稍纵即逝的物理过程,只有通过极为细心的观察才能把握,经过认真的分析才能理解,然而对于观察能力还不够强的学生来说,却是件很困难的事情,要想在教学中达到良好的效果,就必须把这样的快镜头变为慢镜头,适当延长过程的时间,让学生有比较充裕的时间进行观察和分析,从而掌握现象的本质。

例如,讲授“电流的形成”时,虽然电流是真实存在的,但它却看不见。摸不着,学生是观察不到的。如果靠学生自己去想象,难度是较大的,而借助多媒体课件用动画的形式模拟出电流的形成,并与水流的形成进行类比,将“短暂电流的形成”与“短暂水流的形成”进行类比,将“持续电流的形成”与“持续水流的形成”进行类比,制作了4个动画片段,变抽象为直观、形象,从而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这一知识点,突破本节的难点和重点,整个过程既生动形象,又揭示物理本质。

三、演示实验模拟

全文阅读

课程教学管理学论文

一、目前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重理论知识传授,轻实践能力培养

在传统教学中,课程的主要安排是课堂理论教学,教师绝大部分是从学校到学校,本身缺乏企事业管理的实践经历,他(她)所教给学生的也只能是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教学内容与实际容易脱节,对管理原理的解释缺乏针对性的案例或有案例而解释不到位,结果常常是纸上谈兵。

(二)教材建设落后

随着知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一方面是国内和国外企业经典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层出不穷,使管理学的理论体系不断更新、完善和发展,一方面却因为不少高校把管理学等同于其他专业基础课,所使用的教材仍然是多年前出版的老教材,知识陈旧、案例老化、方法落后,大大影响了学生对前沿知识的学习、接受和理解。

(三)课堂教学模式和评价方式落后

原理课的教学最容易陷入“填鸭式”的“满堂灌”,没有师生互动,或即使有也因为互动不到位而流于形式。虽然在有的教学过程中也引入案例分析,但因为方法不佳,学生参与度低,没有让学生的思维水平得到充分锻炼,教学效果大打折扣。现行的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方法主要依靠期末考试卷面成绩。虽然平时成绩占了一定比例,但因为课堂教学内容容量很大,课堂理论教学时数又少(36学时或54学时的),不能让每个同学都有展示的机会,要在期末卷面考核成绩中客观全面反映学生的努力度、创造度、收获度是件比较困难的事。

(四)合适的教学案例较少

全文阅读

理科课程教学管理论文

【摘要】在当前的教学改革中,信息技术与中学课程教学的整合值得关注和研究。文章提出了运用积件思想,寻求高层次整合的方法:构建实验教学模式、发挥虚拟实验室功能、构建研究性理论教学模式、培养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等。

【关键词】信息技术;理科课程;整合

一、运用积件思想,寻求高层次整合方法

目前,在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这个领域中,市场上已有一定数量的理科教学软件,但能够真正适合教学的却不多,加上教师自制课件的水平又不是很高,很容易造成“低水平重复”的现象。因而寻求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开发和应用的新路子——积件思想应运而生。积件“是由教师和学生根据教学需要自己组合运用多媒体信息资源的教学软件系统”,是一个完全开放的软件系统,它包括带有学科特色的教学平台和多媒体资料库,师生可以根据教与学的情境和教学平台,选用、增删、修改已有的软件,或方便地制作新软件,为教与学服务。例如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和全国中小学计算机研究中心联合从国外引进的数学几何教学平台《几何画板》,它不仅为教学几何教学提供了方便,而且也非常适用于物理中的力学、光学课程教学。又如《CSC电子备课系统》、《天翼全景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等中学物理、化学、生物版都是面向师生设计的新一代大型集成化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理科教学平台,它们集众多教命令家和优秀教师的科研成果及教学经验于一体,为提高教学质量、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办法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必要的手段,它们界面简单,容易学习,直观好用,充分体现积件思想,很受师生的欢迎。

在素材资料库的建设方面,中学理科教师应该成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先行者。目前许多教师在Internet网络上已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并把自己制作的课件、教案、论文等放在该网站中,同时还把其它网站已有的课件通过链接功能融合到自己的课件里,以“搭积木”的形式,把教学实践过程中制作的每一个课件链接起来,通过长时间教学的积累,逐步建立一个完整的教学课件体系。这样其它教师和学生也可通过网络共享自己的课件,克服了传统的“软件包”形式的课件不能共享的缺点,提高了课件资源的利用率,充实了网上学科资料库。教师和学生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网络终端通过Internet网络来访问这些网站,进行教学的探讨和巩固性学习。

运用积件思想,走素材资源库和教学平台相结合的新思路,是软件开发和应用走出目前困境的有效方法,也是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高层次整合的有效手段。因此学科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运用积件思想,充分利用现有条件下的网络、多媒体信息资源库和教学软件,从中选取适合自己教学需要的内容来制作课件,从而适应不同教与学情境的需要,彻底改变教学

软件在设计、开发和使用上的相互分离的局面,使计算机辅助教学在课内或课外的运用朝着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这一更广阔、更深层的方向发展。

二、构建模拟实验教学模式,发挥演示实验、虚拟实验室功能

全文阅读

大学课堂物理教学论文

一、大学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物理教材大学物理教材是学生了解物理知识最为直接和方便的手段,对于学生的自学和更好地提高上课效率均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现在大学物理教材更关注于系统理论知识的讲解,文字基本覆盖了整个教材,很少有插图,因而不利于学生对物理知识更为直观形象的了解。

(二)大学课堂大学物理课堂是学生获取物理知识最基础的方式,真正的大学课堂应该不同于初中及高中的课堂,因为大学生的思维具有了一定的开拓性及灵活性,其实践经验也得到了不断的增长,因而教师上课就不应该是初中和高中时那种“填鸭式”教学,而应起到开拓学生思维,激发其创新能力的作用。

二、大学课堂物理教学中应采取的改革措施

(一)提高大学物理老师的素质老师在学生一生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曾经有一位著名的老师培养了多位科学家,当老师八十华诞同学们赶来为老师庆祝生日时,记者问了同学们一个问题“你对老师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答案意外的惊人,同学们都说是眼神,足见要想成为一个对同学们有切实帮助的老师,就需要热爱学生,要慈于父母,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的成长。

(二)在教学中注重因材施教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注重提出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对于具有不同特质的学生,要注重发挥他们的独特优势,对于不同的学科,要根据学科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首先,对于层次较低的学生,要帮助其补充更多的基础知识;其次,如果有些同学擅长于理论的研究,要加强对其理论知识的传输,使之形成完整系统的理论体系,有些同学动手能力较强,就要提供实验器材及方法,促使其从实验中发现真理;再次,大学课程有很多学科,其中物理学科作为一门理科学科,要求学生掌握更深的物理知识,因此在课堂上,老师要有目的地将学生往高深物理知识方面引导,使学生更深刻明白物理学习的目的,从而增强其提高专业水平的动力。

(三)注重趣味教学的方法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因此要使学生很好地掌握一门学科,就必须培养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兴趣,对于物理知识的学习也是如此。首先,教师要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其次,要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更好地展示物理知识的机理,加深学生的印象,促进学生的理解。再次,要利用多种教学方式,可以采用小组合作讨论、角色表演等方法来进行物理知识的教学,最重要的是要走出课堂,带领学生去实验室探索物理世界的奥秘。最后,要将书本上的知识与实际很好地联结起来,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相结合,同学们只有在实践中发现物理知识的重要性,才会去努力学习它,因此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三、小结

全文阅读

护理学课堂教学论文

一、更新教学理念

当前,很多护理学专业教师还没有真正认识到护理学教学的特殊性,没有客观认识教育与社会建设发展之间的联系,主观并片面的采用传统方式教学,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降低,学到知识的理论大于实践,难以学有所用。基于此,更新教学理念是当前护理专业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在实践中,广大教师应面向市场经济下我国社会建设和发展的新形式,首先要以转变教育思想观念为先导,进一步提高教师对护理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认识,树立高职特色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学观,坚持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主题,进一步明确护理学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正确把握护理基础理论以应用为目的、必需、够用为度,教师要打破传统的以传授知识、应付考试为目的的教学模式,建立以就业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新的教学体系,完成对学生护理基础知识的教授及实践运用能力的培养。坚持以“必需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做到让学生学一点,会一点,用一点,边学边用,使护理教学改革具有医护教育的特色。

二、优化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渗透理论知识的重要平台,然而,单纯的理论并不能满足学生就业的需求,因此,护理专业教师必须要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优化课堂教学。在实践中,教师可从三个层面来优化课堂。第一,优化课堂评价。传统教育的评价方式主要以考试为主,然而,人的反应能力、思维能力和记忆表象等会随着时空和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改变,这种改变虽然幅度不大,但却足以影响学生的考试,因此,考试的成绩并不能准确反映学生的真实状况,也不会对学生的就业产生大的影响。公平、公正的评价方式是教育改革的重点,也是对教师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进行评价的主要依据。创设对应“就业”的课堂评价,一方面要改进考试方法,尝试使用C/S、B/S的在线考试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还要将学生课堂表现、学习态度、日常考试成绩等内容纳入到考核评价范围内,力求考核的具体性和全面性,为“因材施教”提供有力依据。第二,要把握好课堂教学的“布白”艺术。所谓“布白”,即留有余地,不能将问题设计的过于呆滞生硬,而是给学生留下遐想的空间,让学生通过思维活动或课外实践来填补教师的“留白”。此外,布白艺术还体现在课堂结构的设计层面,当教师对一个知识点进行了细致的诠释,在提出问题的之前需要适当的“留白”,以备学生能够消化教师的讲解,对知识点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当提出问题之后,教师需要适当“留白”,目的是给予学生一个思考的空间,让学生能够从容的解答问题。只有把握好布白艺术,才能切实发挥问题教学的最大优势,使课堂张弛有度,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升教学质量。第三,要从更深层次的角度看问题。在由学生、知识、和教师所构成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知识是客体,因此,利用实践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参与、体验、探讨、实践和思考,这才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不仅要考虑问题对学生思维的导向性,更要考虑问题能否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能否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积极探索的精神,提高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如同在学习“护理人际沟通”的“非语言沟通”时,在学习过程中,有的学生对此节内容理解起来感觉吃力,容易陷入“沟通即语言,语言即沟通”的圈子里,虽然也能够将非语言沟通的要素用文字罗列出来,但对其真正的含义仍感到迷惑。所以教师可以为学生们设计一个开放性作业,给学生一个案例让他们自己进行思考与分析“:护士长接到急诊室电话,说马上有一位急性阑尾炎患者需要入院,需要护理人员做好准备工作迎接患者。当该患者被抬入病房时,已经疼得面色苍白,满头大汗,这种情况非常危急,需要立刻手术。然而这时一名护士面带微笑的对患者家属说‘:请稍等,我这就去通知医生来为病人进行检查’说完后,不紧不慢的向外走去。”同学们从安全中分析以下三个问题:(1)该名护士在接待病时表现出的体态语言是否有不妥的地方?都哪些地方?(2)护士这样接待病人会造成怎样的后果?(3)请你进行角色互换,如果你是当时的护士,面对这样的情景应该怎样处理?等等。

总之,新医改背景下的医药行业呼唤更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而护理教学应与社会需求紧密联系起来,将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和强化学生的职业素质作为一项主要任务来抓,同时赋予自身一个全新的角色,放下“专制”的架子,从“专制”走向“民主”,从“应试”走向“就业”,让教育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能够自信的面对未来的社会生活。

作者:王莉珠 单位:江苏省徐州市钟吾卫生学校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