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理疗养生培训

理疗养生培训范文精选

理疗养生培训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军队疗养院;人力资源;培训;调查;分析

面对疗养院的联勤体制改革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加强和改善疗养院人力资源开发对于促进疗养院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未来疗养院发展和竞争的主要战略选择。军队疗养院人才的选拔、培养、使用、管理、建设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从而实现疗养院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和医务人员的全面发展[1]。本文主要从培训现状、培训意愿展开讨论。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对7所疗养院的医务人员和管理人员共计590人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全部收回,剔除基本情况填写不完整问卷16份,获得有效问卷574份。其中医务人员476份(包含6名工勤人员,在具体分析计算过程中未计入),管理人员98份。

1.2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进行现场调查,收集定量资料;运用面对面访谈、选题小组分析等方法收集定性资料[2]。

2结果

本次调查疗养院医务人员共计476人,医生212人,护士210人,医技科室(药剂、放射、检验、理疗等)人员48人,后勤保障人员6人。所调查对象中男性131人(占27.87%),女性339人(占72.13%)。年龄构成情况为25岁以下121人(占25.74%),26~45岁年龄段为主,有312人(占66.38%),46~55岁之间有31人(占6.60%),55岁以上6人(占1.28%)。职称的构成情况为无职称者45人(占9.57%),初级职称257人(占54.68%),中级职称99人(占21.06%),高级职称69人(占14.68%)。学历情况具体如下:中专学历51人(占10.85%),大专学历264人(占56.17%),本科学历98人(占20.85%),研究生学历57人(占12.13%)。

管理人员98人,男性占57.14%,女性占42.86%;年龄构成中以30~39岁和40~49岁两年龄段所占比重较大,两项合计占79.59%;学历构成:中专4.08%,大专27.55%,本科及以上占68.36%;管理人员中无初级职称,中级职称占30.61%,副高级职称占43.88%,高级职称占25.51%。管理人员的专业接近90%是临床医学与护理,还有医学管理者其专业是卫生事业管理或药学[3]。

3医务人员培训现状

3.1培训方式(表1)从表中可以看到院内业务学习和脱产外出进修疗养院开展的最多,分别占到了33.40%和32.77%;其次是外请专家学术讲座和轮转训练,网络是使用最少的培训方式。

3.2 接受培训的医务人员对目前培训效果的评价(表2)可以看出,卫生技术人员对目前疗养院所开展的培训方式评价不是很高,认为培训效果较好和效果很好的不足一半,而评价效果一般和效果较差的占到了39.79%和17.23%,合计超过50%,还有8.09%的人认为目前的培训效果很差。

3.3培训方式的效果评价(表3)在对培训效果评估的基础上,就培训方式的效果排序可以看出,大家认为脱产外出学习的培训效果是最好的,其次是轮转培训和外请专家院内学术讲座,认为网络是效果最不好的培训方式。

3.4培训中存在问题分析(表4)对培训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和排序后发现,缺乏实践、针对性不强、培训时间短、学非所用、重点不鲜明、培训内容偏陈旧排在前六位。

3.5培训意愿情况(表5)

4管理人员培训现状

4.1最近两年所调查管理人员接受管理培训情况62名(占63.27%)被调查者在最近两年未接受过培训,36名(占36.73%)被调查者接受过培训。

4.2管理者对管理培训中存在问题的认识(表6)管理者对培训机会太少提及的次数最多,其次是培训时间太短和形式化气氛太浓。

4.3管理者的培训意愿把管理者参加培训的意愿用很不愿意、不太愿意、无所谓、较愿意、很愿意表示,分析发现:较愿意及以上占97.56%,其中很愿意培训的达70.73%。

4.4管理者培训方法调查(表7)培训方法是决定管理培训成效的重要因素,因此对调查者根据文献查阅所列的培训方法的熟悉程度(5级:不知道、不熟悉、一般、较熟悉、很熟悉)和喜好程度(不喜欢、无所谓、喜欢)进行了评估,结果如下。

在所有列出的培训方法中熟悉程度依次是:讲小课、小组讨论、参观学习、案例分析、示例与实习、角色扮演、情景模拟法、管理游戏法。对这些培训方法的喜好程度中参观学习是最受喜欢的,案例分析、示例与实习、讲小课等也较受喜欢。

5讨论与分析

5.1建立和完善培训机制,增加培训机会通过医务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培训现状和意愿调查,无论医务人员还是管理人员都对培训有很高的意愿,非常愿意通过培训提高自身素质,更好的胜任本职工作,为疗养院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但是这种高意愿却并没有得到满足,医务人员和管理人员普遍认为培训机会少,笔者认为这种矛盾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疗养院系统的培训机制不完善所致。因此应尽早建立和完善适合疗养院工作特点、内容、时间等有针对性的培训机制,形成一套适合疗养院医务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培训办法,从而增加他们的培训机会[4]。

5.2培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疗养院医务人员的调查可以得知,目前疗养院的培训存在缺乏实践、针对性不强、培训时间短、学非所用、重点不鲜明、培训内容偏陈旧等诸多问题,疗养院管理者在对医务人员开展培训工作时应注意与他们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医务人员在培训方面的想法,尽可能的改进培训中的一些问题,从而增强培训的效果。在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是培训时间太短、形式化气氛太浓、上级部门不够重视、重点不突出等应当引起上级管理部门的重视,通过改进这些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增强管理培训的效果,提高管理者的素质和能力[5]。

5.3培训方式目前疗养院开展的培训方式有院内业务学习、外请专家学术讲座、轮转训练、脱产外出进修等,在进一步调查中了解到医务人员在对培训方式的效果评价中认为脱产外出学习的效果最好,接下来效果排序依次是轮转培训、外请专家院内学术讲座、院内组织的业务学习和网络。这提示疗养院领导在开展培训时选择合适的方式,能够提高参训人员的积极性,增强培训的效果。培训方式中讲小课、小组讨论、参观学习、案例分析、示例与实家较为熟悉,角色扮演、情景模拟法、管理游戏法则较为陌生。最受管理者欢迎的培训方式是参观学习,他们认为通过参观学习可以最直接的获得好的经验和成果,较为直观;然后依次是案例分析、示例与实习、讲小课、管理游戏法、小组讨论、情景模拟法、角色扮演。这提示我们在对管理者进行培训时注意采用他们较为喜欢的方式,调动管理者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从而增强培训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于刚, 汪涛. 加强军队疗养院科技人才队伍建设[J].中国疗养医学,2007,16(10):586-587

2石雷雨.卫生服务研究方法[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4.131

3龚幼龙,冯学山.卫生服务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14

4陈赛铮,徐利平.军队疗养院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思考[J].医院管理杂志,2006,13(1):70-71

理疗养生培训范文第2篇

关键词:吸引人才 引用人才 问题研究

中图分类号:C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5-0364-01

我国目前医疗机构中,人才正处于短缺状态,这种现状制约了社会经济与医疗技术的发展。众所周知,培养人才是医疗机构的重要任务,但如何引进、采用何种方式进行培养都是当前医疗机构进行改革的重点问题。正确的人才培养方式将有效的提高人才培养效果与质量,我国现存的众多医疗机构正处于发展阶段,培养高技能人才对医疗事业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如何引进人才

现今社会中较多医院属于公立医院,在一定程度上医院内部缺少使用人才、任职人员等,这种现象就导致医院内部领导在主观思想上避开了积极主动招纳人才。但是,作为医疗机构的领导者,应当具备一定的对人才管理方面的危机感,努力在医院内部树立一种“人才资源为第一资源”的管理理念,通过在日常发展过程中不断意识到:人才的大量储备能够提高医院价值,对医疗机构内部的物力、财力等均具有保值或增值的作用。

二、我国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医疗人才指的是在临床治疗、急救、护理等相关领域中的一线工作者,高技能人才具备精湛的技能,在关键环节发挥一定作用,当日常工作中上遇到状况时能够及时解决。医疗人才在我国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医疗人才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医疗机构的整体发展,不仅提高了医疗机构之间的竞争力,还推动国家医疗技术创新的发展,所以说对医疗人才的培养与应用在社会的发展、推动技术创新与实践应用中具有重要作用。我国在医疗事业的领先地位可以从侧面折射出缺乏高技能设计人才的现状。可以看出,对人才的培养已经关系到我国核心竞争力与综合国力。目前我国已经将培养高技能人才作为强国战略之一。

三、医疗人才的培养方法

在对医疗人才进行培养时应当注重“以人为本”,对医院内部相关专业的培养方式与培养教学内容进行改革,进行培养时主要按照“救死扶伤”的职业道德方针进行院内培训与国际医疗机构实习,主要围绕化医疗机构日常工作相关职业活动,以医疗技术为核心将专业知识理论与实践能力、综合素质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医院内部应当争取与国际医疗单位进行合作,将医疗人才的学习与工作结合,医疗人才应当在院内学习职业基础知识,将职业基本技能训练与考取相关职业中级证书相结合;专业课程的学习与相关著名医疗机构相结合,并根据与相关国际医疗企业签订的相关“人才培养订单”中的职业岗位,或者是在相关医疗单位签订的就业合同中相关的职业岗位,按照相关部门要求进行鉴定后再进行职业培训,考取高级证书可以按照劳动法中的相关规定进行深造。在医疗机构中进行专业授课时应当提升团队培养水平,着重培养相关的专业带头人与骨干领导。同时医疗机构应当根据现有状况对培训条件进行一定的调整。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可以开展大型外国进修与交流活动,医疗机构应积极鼓励员工攻读硕士,外出观摩教学、参加相关的学术交流会等等有助于与提高医疗机构内部培训质量的活动。为了避免医疗机构中的一些兼职讲师对医疗机构环境与培训程序不熟悉等情况,医疗机构应当在讲师上岗前对其进行培训,使兼职讲师能够将丰富的知识传授给内部人员。进行培训时应当通知相关讲师对培训课程进行选题,在培训时应当采用精品课程与良好的培训内容进行知识的讲授。如有机会应当邀请相关专业人士安排学生课程内容或顺序,并且编排具有医疗机构特色的读本。

培训时应当使用多种多媒体手段,不论是培训中的基础理论教学还是在实训基地的实物培训都应当采用灵活的培训方式进行处理,调动内部人员的积极性。在这期间应当时刻注意内部受训人员与领导之间的互动与沟通,主要将备选人才作为主体。例如在进行临床解剖或手术时,不再是像传统培训那样由讲师在事前为储备人才做好培训准备工作,而是根据储备人员的想法制定自主方案,讲师则进行相关方案的风险评估或在出现问题时及时进行帮助。储备人才在完成后应当由讲师进行检查并加以评价,并将总结内容包含在最后评定分数之内。

四、建立健全医疗机构内部培训相关机制

医疗机构内部培训质量保障机制应当根据国家相关标准进行制定。医疗机构中相关的负责部门应依照例如《医疗机构工作规范守则》、《讲师授课质量评定》、《实训教学规范》和《讲师授课违纪与授课管理评估标准》等相关规定制定。在储备人才、医疗机构、社会三方监督管理制度中建立,医疗机构应当委派专人对各校各界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将优质人才选入医疗机构之中,在进行培训的过程中也应当委派专人对培训质量进行监督。讲师应每月按照上旬、中旬、下旬的顺序上交相应的培训计划,并将培训计划、培训文件准备、课件准备、培训日志记录、实训应用记录、设备使用情况、设备安全等相关资料上交进行审查。

对讲师的培训质量进行评价,这不仅要得到医疗机构的认可更要得到相关专家、同行的认可,最重要的还是储备人才的认可。每年医疗机构都将组织全校员工对相关培训讲师进行匿名制调查问卷,将统计数据进行整理和排名,讲师在进行评优评先时首先参考调查问卷分数。这种方式不仅提高了讲师授课的积极性,更能够增加储备人才和讲师间的沟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讲师任教的责任心与教学水平。

使用了专业培养方法后医疗机构的培训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与此同时医疗机构的社会影响力也在逐渐扩大。这种方法的实施保证了医疗机构储备人才的优质、储备人才数量充足。不仅增强了储备人才的动手能力也提高了储备人才对相关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很多大中型医疗机构纷纷莅临我院进行参观,就2012年来说,我院储备人才与外国医疗机构的签约率高达 98.56%,近两年医疗机构储备人才与外国医疗机构进行签约率均保持在97%以上,且治疗与护理质量较高。

参考文献

[1]谢明芳.高职院校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职教新观察,2010(9):238-239.

理疗养生培训范文第3篇

【关键词】疗养院;在职培训;护理管理

随着护理学科的飞速发展,护理模式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对护理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提高护士综合素质,使护理队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护理继续教育的力度必须加强,而有计划地开展在职培训已成为护理继续教育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院根据疗养护理工作特点,积极开展在职培训,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在职培训的方法

1.1在职培训规划根据全院发展规划、学科发展方向及动态,拟开展的各项新业务、新技术等情况,制定在职培训内容。包括:疗养康复基本理论、护理基本知识及技能培训、相关知识培训三部分。依据疗养护理工作特点及工作年限和受教育的程度,首先对年轻护士加强基本知识的普及与提高,在此基础上注重护理技能的培养,以达到具备基本知识及技能,提高护理人员质素的目的。

1.2 基本知识的学习我们充分利用全军远程医学网,定期组织护理人员收看“全军护理新业务新技术远程教学讲座”,了解国内外学科发展动态及先进技术。要求全院护理人员参加院里定期组织的教学查房及各种讲座,巩固基本知识。结合疗养护理工作内容强化理论学习,有目的地指定课题,指定人员进行专题讲座。根据讲课内容进行测试,将结果记入业务技术档案,作为以后工作考评资料。

1.3基本技能训练护士工作是一项动手能力很强的工作,熟练地操作是护士工作质量的重要指标。我们采取不定期抽查15项基本操作技术,对临床护士进行静脉穿刺术、氧气吸入术、无菌技术等考核,合格率达98%。针对考试中的问题进行讲评,使全体同志能引以为戒,提高工作效率。利用组织护理查房的机会请业务能力强的护士进行健康教育示范,由感性认识来加深理性认识,多渠道加强基本技能训练。

1.4护理人员整体素质的培训根据院里工作安排,拟定每年送出进修、学习深造的人数及时间。根据工作实际,安排护士进行轮岗培训,如安排疗养科护士到门诊部轮转学习,提高了疗养科护士的静脉穿刺技术;安排门诊部护士到疗养科轮转培训,提高了门诊部护士的服务意识。有条件时,选派人员出去短期进修或参加学术会议等。配合全院工作安排,积极支持护士参加各种形式的文化补习班或业务技能提高班。如:护士礼仪、仪表、整体护理、医院感染知识讲座、计算机培训班、普通话培训班等。

1.5科研兴趣的培养 在加强基础理论知识的条件下,提高科研意识,学习借鉴学术期刊学术论文特点及内容,请医生或高职人员进行辅导,鼓励积极撰写学术论文,踊跃投稿,将实践上升为理论进行再创造劳动。

1.6考核制定一系列考核标准,采取随机抽查与定期检查的方式,对各级护理人员进行业务训练考核,并将每次考核、考试成绩与年终评功评奖、晋职晋级挂钩。基础理论知识定期组织考核,由护士长每月考核一次,护理部每年考核一次。护理技术操作由各科护士长负责每月组织考核,聘用护士定级或晋升时由护理部组织考核。每年对全院护士进行一次业务技术综合考评。将每个护士的资料,包括学历、工作年限、继续教育情况、完成论文数、进修情况、每次考试成绩、每季度护理质量检查结果、奖罚情况等记入业务技术档案,作为衡量全院护理专业技术水平的依据。

2效果评价

2.1增强了服务意识随着医疗改革和军队编制体制改革的深入,护理队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护理人员的培训已不仅限于基本技能的提高,还应通过培训使护理人员了解护理工作的宗旨、价值观和发展目标。在培训过程中,我们强化“以疗养员满意为标准”的服务意识,努力提升“以疗养员为中心,全心全意为疗养员服务”的服务理念,从而转变护理服务模式,探索个性化的护理。通过培训,护理人员增强了主动服务的意识,能真正做到想疗养员所想,急疗养员所急,服务在疗养员未开口之前。

2.2提高了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在培训过程中,我们注重培训对象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提高。根据培训目标,将目标分阶段分解细化实施,使培训对象对专业知识及技能的掌握有一个从简到繁、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过程,从而提高了培训效果。制订护理理论和操作考核方法对培训对象起到了督促和指导作用。

2.3提高了工作和学习能力在培训过程中,培训对象要在科室间轮转,为了适应新的工作,必须尽快熟悉轮转科室的人员、环境、布局、物品放置、工作日程与安排等;在培训过程中,培训对象养成了虚心学习,多看别人长处以取长补短的习惯;在培训过程中,培训对象学会了正确处理工作与学习的关系,使她们深深懂得学习是为了更好地工作,工作离不开学习,从而利用业余时间参加自学考试,提高自己的学历层次,以更好地服务于疗养员和病人。

2.4提高了科研意识通过系统的在职培训,各级护理人员科研意识明显增强,积极结合工作实际撰写学术

论文。2007年,我院护士在全院学术年会上共交论文26篇,在国家级刊物上6篇。

3经验总结

理疗养生培训范文第4篇

【关键词】 疗养院;护理美学;培训;思考

护理美学是护理学和美学相互渗透的结果,是将美学的基本原理应用于护理实践的新兴学科,是一门交叉性的应用学科。随着现代护理模式的不断创新,护理工作不仅注重护理知识的更新,同时还加强护士人文修养的培训。在护理实践中,加入美学理念,以正确的审美观支配护理人员的情感、意识和行为[1],可以帮助其完善品格,丰富感情,陶冶情操,增长才干,塑造护理人员兼具内在美和外在美的良好职业形象[2]。由于军队疗养院服务对象具有高学历、高职位、多学识、见识广、地域分布广、年龄跨度大的特殊性,更应注重护理美学在疗养中的运用。近年来我院通过对护士进行仪表、举止、语言、着装以及文化业务素质、健康心理素质、专业技能、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培训,使其达到内在美与外在美的和谐。用这种美营造健康、愉悦、人性化的疗养环境,增强护士与疗养员之间的相互信任,加强与疗养员的沟通,使之积极配合完成各项疗养活动,有效提高疗养质量和疗养满意度。

1做法

1.1外在美的训练

1.1.1仪表端庄护士的仪表是美学修养和爱心的结合,是护理实践过程的外在表现,为更好地发挥护理效能,应注重仪表的美学修养。衣着要协调、整洁、得体、素雅大方;待人要文雅、礼貌、平易近人;举止要稳重、步履轻盈、遇事冷静、行动敏捷,给人可信感和安全感,提高亲和力。

1.1.2举止柔美举止透露出人们的内在修养,直接影响人们对事物的印象和评价,护士在护理实践中要做到自尊自重、宽容大度、善于自控和规范行为,用丰富细腻的情感善待疗养员。要以温和、善良、仁爱的“白衣天使”形象,给疗养员营造一个安全的心理环境。

1.1.3语言文雅语言诊治疾病的事实日益被人们所认识,任何刺激性语言均可使疗养员猜疑气愤,激起种种劣性心理应激,扰乱身体的生理平衡,影响健康。学习运用正确的语言,注意语言的道德性、礼貌性、规范性、理解性和保护性;精心使用语言技巧,加强沟通,让疗养员感到亲切、温暖、被重视,对护士产生信任,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1.2内在美的训练

1.2.1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充分认识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军队疗养院是为提高部队战斗力服务的,必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正确认识自身工作的价值和责任,坚定为军队医疗卫生事业献身的高尚品德,自觉做到爱岗敬业,不慕荣华,尽职尽责,全心全意为疗养员服务,以保障疗养员身心健康为己任,急疗养员所急,想疗养员所想,帮疗养员所需,真心为每一位疗养员服好务。

1.2.2强化文化业务素质军队疗养员具有学历高、职务高、见识多、学识广、地域分布广的特点,因此,要求护士必须具备较高的文化业务素质。在打牢医学护理基础的同时要不断加强专业理论和新业务、新技术的学习;更需学习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掌握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教育学、法学、哲学、美学、人文景观等知识,培养敏锐的观察力,良好的鉴赏力,高度的自制力,清晰的思维及表达能力[3];还要了解军事医学知识。使疗养服务人性化,内容多样化,方法科学化,健康指导个性化。

1.2.3加强技能素质锻造随着护理学科不断发展,高尖技术广泛引进,对护士的综合技能素质提出更高要求。一要在熟练应用基本技能的同时掌握专科高新技术;二要加强应急能力的培训,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三要培养组织协调能力,疗养护理工作除基础护理外还负责健康教育、文化娱乐、训练保障、景观讲解等工作。因此,护士应具备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有序、协调地完成各项任务,更好地为疗养员提供全程、全方位、高质量的服务。

1.2.4注重心理素质训练,提高把控情绪的能力领会心理健康标准,学会积极寻找解决自我心理问题的反应方式[4],培养美好的情感、良好的心境、坚强的意志,不把不良情绪带到工作中,更不能将自己的不快和消极情绪发泄到疗养员身上,这是护士在职业道德情操上必须达到的要求,也是成为高素质护士必经的锤炼。

1.3训练方法

1.3.1建立合理的培训机制由护理部指定专人负责,分阶段、分层次、多渠道、全方位实施培训,结合实际工作开展“护士形象大使”评选活动,并列入护士绩效评定内容,让护士从被动接受培训变为自觉行动、主动学习。

1.3.2多渠道、有针对性实施一是组织观看影像视频,如《职场礼仪》、《社交礼仪》、《日常交往礼仪》、《沟通技巧》、《礼貌用语》等,通过学习规范护理活动中的各种行为;二是选派护士到宾馆学习,有计划地选派骨干到专业学校和宾馆学习客房服务规范,使疗区服务管理更加规范化;三是“请进来”指导,请礼仪培训专家和航空乘务人员结合疗养工作实际进行现场演示并训练指导,以提高护士的实际工作能力;四是组织参观学习先进疗养院好的护理模式和服务理念,促进自身护理质量的提高;五是加强与疗养部队和疗养员的直接沟通,了解疗养员生活习性以及疗养需求,有针对性地做好护理计划,让服务更加到位。

1.3.3开展各种形式的比赛活动开展礼仪表演、职业服饰展示、文明用语你问我答、评选服务之星等活动,通过活动增进相互间的交流,活跃氛围,陶冶情操,营造比、学、赶、帮、超的良好环境。

2结果

2.1人生观、价值观得到锤炼,事业心、责任感得到升华通过职业道德教育,使护理人员充分认识到疗养护理工作对提高部队战斗力的重要性,认识到了护理工作真正的价值和责任,改变了以往“护理没出息”、“有机会就改行”的错误想法,形成了一种优秀护士上一线,服务疗养员最光荣的氛围。积极申请到疗养科工作,在实践中,不论疗养员职务高低、远近亲疏,护士都能做到以疗养员需求为宗旨,急疗养员所急,想疗养员所想,提供热情文明、优质高效、合理规范、人性化的服务。

2.2沟通能力不断增强,疗养满意度得到提高通过对护士语言技巧和文化业务素质的培训,使护士能够运用良好的沟通技巧和广博的知识,取得疗养员的信任,了解疗养部队和疗养员的工作性质、训练情况、心理状况、身体状况、需求等有效信息,结合疗养计划、目的、任务制定适合团队及个人的护理计划。帮助疗养员自觉完成体检、训练、景观、疾病矫治、康复、保健等疗养任务。同时还建立了融洽的工休关系,疗养员有事都愿意和护士说,使护士能及时反馈信息,有效解决问题。从问卷调查中反映护理满意度达到98%以上。

2.3组织协调能力有所提高,各项工作有序展开通过对护士应急能力及心理素质的培训,使护士养成了活泼开朗、待人热情、宽容豁达、遇事冷静、敏捷、细致的心理品质,在护理实践中能较好地处理群体内外的各种关系,善于团结合作,认真计划,特别是在训练、景观、导购等活动中更能体现护士的组织协调能力。

2.4提升内力塑造良好的护士形象通过培训,护理队伍的政治、文化、心理、技能等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一是服务意识、奉献意识进一步增强,开展“一切护理活动都为了疗养员的一切”的活动。为了更好地服务疗养员,学业务、学知识的氛围浓了,全院65%的护士在报名学习本科学历,还有的自学心理学、法学、社会学等;二是心理品质进一步成熟,用护士的博爱与真诚对待身边的人和事,处置突发事件沉着敏捷;三是行为举止进一步规范,衣着整洁、素雅大方,用语礼貌规范,待人亲切文雅,给人以安全感。

3讨论

护理美学是护理文化的一种体现,是现代护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护理实践中,加入美学理念,以正确的审美观支配护理人员的情感、意识和行为可以帮助其完善品格,丰富感情,陶冶情操,增长才干,塑造护理人员兼具内在美和外在美的良好职业形象[5]。疗养护理不同于一般的治疗护理,服务对象是健康或亚健康群体,他们对服务的期望值要高于治疗护理。特别是军队疗养院服务对象更具特殊性(高学历、高职位、多学识、见识广、地域分布广、年龄跨度大),更应注重护理美学的运用。近年来我院通过对护士进行仪表、举止、语言、着装以及文化业务素质、健康心理素质、专业技能、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培训,使其达到内在美与外在美的和谐,在疗养护理实践中取得了一定效果。首先端正了人生观、价值观,事业心、责任感进一步增强,正确认识护理工作的重要性,自觉运用良好的护理理念为疗养员提供热情周到、细致丰富、贴切优质的服务;其次心理品质进一步成熟,在护理实践中正确定位,自觉、大胆应用程序,勇于创新,处事沉着冷静,言行规范,待人礼貌大方,工作认真负责等一系列的出色表现增强了疗养员对护理工作的信任度;再者工作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严格按照制度标准制定工作计划,注重服务内涵和质量,较好地控制环节质量和细节质量,有效提高了疗养效果,疗养满意度从95%提高至98%;还有团队精神、应急能力、交流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都相应得到不同程度提高。因此,军队疗养院必须重视护理美学的培训,从而全面推进疗养院质量建设。

参考文献:

[1]兰华,胡小芳,兰萍,等.护理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J].护理研究,2008,22(12):3181-3182.

[2]葛玉杰.护理形象在护理管理中的重要作用[J].中国疗养医学,2008,17(9):543-545.

[3]张卫兵.特勤疗养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649-653.

[4]杨凌岚,何龙江,陈平,等.疗养院开展护理文化建设初探[J].中国疗养医学,2009,18(5):405-406.

理疗养生培训范文第5篇

摘 要 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关系到广大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更直接影响到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提高农村医疗卫生人员的业务素质,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农民群众,是我国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本文通过对目前乡村医疗卫生人员情况及医药院校医学专业学生对服务农村医疗的态度分析,对医药院校如何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进行深入的探讨,从而为医药院校通过办学定位、指导思想、教育层次的改革和专业结构的调整,以及依托政府建立有效的城乡联系制度,以更好地服务农村医疗卫生事业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医药院校 农村 医疗卫生服务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14.398

Abstract Rural medical service related to the physical health of presents,moreover,it is very important for society’s coordinated development.So to improve the professional quality of rural doctors for the spontaneity of farmers become a very important task.This thesis,by analysis the situation of rural doctors in Jilin province and the attitude of some students in Jilin Medical College,has further discussion on how medical college service to rural medical health,Thus provides theoretical basis for school-running orientation,guiding ideology,reform of educational level,adjustment of the major structure and establishment of urban-and-rural system.

吉林省农村医疗卫生人员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完善农村医疗服务体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也是目前我国农村需要着重解决的首要问题之一。吉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农村人口所占比重较大,医疗卫生保健水平较低,个别贫困地区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更是困难重重。同时,吉林省乡村医生的学历层次与专业素质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乡村医疗卫生事业的现状与新农村建设乃至整个卫生事业的发展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成为吉林省卫生事业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

我省有12 314个村卫生所(室),乡村医生共19 774名[1]。针对我省农村医务人员的学历情况,吉林省卫生厅与吉林省人才办、吉林省教育厅、吉林省财政厅联合下发了“村级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培养项目”的实施方案,方案决定从2006年起,依托吉林大学、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医药学院、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白城医学高等专科等高校,采取脱产与半脱产两种方式,对在岗乡村医生和优秀农村青年进行医疗卫生专业培训,力争通过7年努力,使全省每个行政村都有1名大专以上学历的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才,每年计划培养不少于2000名,其中中医(中西医结合)专业不少于15%,全脱产定向专科班招生不少于15%[2]。截至2010年,全省已累计培训具有专科以上学历的学生5000多名,有力地推动了吉林省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但是,由于农村自身的环境和条件所限,我省乡村医生培训机制仍然存在培训重数量轻质量、重理论轻技能、专业结构不合理、培训机制不够完善以及城乡联系制度不够健全等诸多弊端,要想较好地解决农村医疗存在的问题,必须以医药院校的培养目标、方向入手进行改革,政府有关部门给予长期的政策和物质条件等方面的支持,并将医药院校教育的指导思想、教育层次和专业结构等进行一定的调整,以提高医药院校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的能力,更好地推动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医药院校服务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的优势分析

地域性优势:医药院校虽然身处市区,但距离所辖范围内的农村相对较近,在医疗培训、医疗服务方面,具有距离近、可及性强的优势。不但可以就近招募生源,而且可以为乡村医生的培训提供便利条件。从培养人才和提供培训的各方面成本效益考虑,本地区医药院校无疑是培养本地农村医疗服务人才的最好选择。

人才科技优势:高等医学院校是医疗人才培养的摇篮,作为医学科学的前沿阵地,医药院校是医学科学科技发展的重要力量。医药院校不但明确当今医学科学发展的趋势和重点,而且肩负着培养地区医疗人才的重要任务。充分利用医药院校的人才、科技和信息等优势,为当地医疗卫生事业服务,也是医药院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医药院校所拥有的医学科研人员和科研条件,都能为农村医疗服务水平提供技术和硬件支持。

医疗资源优势:众所周知,医药院校拥有相对集中的医疗资源,其所拥有的直属及附属医院等,是集教学、科研和医疗于一体的综合性机构,不但具备良好的设备等硬件条件,而且拥有技术过硬的医师和专家等软件条件,是培养医学人才和乡村医师培训的良好平台,具有其他机构不可比拟的资源优势。

吉林医药学院近年来的教学实践与成果

作为我省“村级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培养项目”实施方案的重点依托单位,我校在近年来积累的丰富的经验,并在人才培养与乡村医师的继续教育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制定适合乡村医生特点的培养方案:针对农村医疗卫生的特点,结合基层医疗工作的实际,学院将重点放在乡村医生的医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常见病、多发病的培训上,要求学生毕业后应明确基础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人类疾病的病因、病理分类鉴别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和急、难、重症的初步处理以及预防医学和中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

构建适合于乡村医生特点的课程体系:学院制定了吉林省乡村医生脱产培训学计划,共开设必修课程20门,总学时620学时。①专业基础课程276学时,主要包括人体解剖学、病理学、生理学、药理学、人体寄生虫学、诊断学基础等。②专业课程344学时,主要包括: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传染病学、五官科学、急诊医学、预防医学、中医学基础、常见医疗技术操作、卫生法学(讲座)、英语及拉丁语药物名称(讲座)、合理用药(讲座)、医学伦理学(讲座)等。③选修课程包括: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物化学、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皮肤性病学、医学统计学、医学心理学等。④毕业实习26周。

选用或编写适合乡村医生使用的专业教材:针对村级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实践经验比较丰富,基础理论知识相对薄弱,缺乏系统性的特点,为适应教学需要,学院编写了《实用基础医学》和《临床技能学》两部专业教材。

完善实践教学环节:根据乡村医生的特殊性,制定统一的实习计划和实习内容,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本着“以人为本、优先自选”的原则,鼓励学生到工作单位附近的符合条件的县级医院实习,对于那些没有联系到合适的实习医院的学生,学院将为其安排省内具备临床教学条件的县级医院进行实习,确保临床实习工作顺利完成。

建立乡村卫生医学网络教学资源网,方便乡村医生学习:为方便乡村医疗、在校学生及其他医务工作者工作学习需要,我院建立了乡村卫生医学网络教学资源网。卫生资源应用系统以乡村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及诊断治疗为重点内容,充分体现乡村医疗卫生特色。本系统划分22个子系统,涵盖了医学各个领域,集普及性、实时性、前瞻性、科学性于一体,具有方便快捷、易学易用、互动性较强等特点,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为乡村医务工作者的学历后教育提供科学、丰富的医学网络资源。

医药院校为农村医疗服务的对策研究

明确办学定位:办学定位问题,实质上是要解决“办一所什么样的大学”的问题。根据目前我省农村医疗服务的现状,结合我省提出的相关政策,医药院校必须以实际情况为切入点,以科学发展观指导高校办学定位。①办学目标定位:我国很多高校在培养目标定位上缺乏清晰界定,在培养规格、层次和类型上区分度不高,缺乏特色[3]。我校正处于各方面提升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办学与科研实力与国内一流大学仍有一定差距,应着眼于生存和发展中带有全局性、方向性的奋斗目标,按照“抢抓机遇、加快发展、提高水平、创建名校”总体办学思路和“依法治院、质量立院、特色建院、科技强院”的办学理念,着力推进素质教育,为社会培养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②办学类型定位:作为吉林省惟一一所独立的医药综合类本科院校,我校在培养医学应用型人才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医药院校类型的定位有利于高校找准落脚点,以更好的作出发展规划。作为国家高教系统的基础部分,我校类型应定位于以培养生产或社会活动一线的实用型人才为主的一般地方院校。③人才层次定位: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及当前所面临的实际任务,培养层次应定位为以本科生培养为主,兼顾专科生和成人教育,培养人才方向应是实用性技术人才。④服务对象定位:面向地级市和所辖区域农村地区办学。医药院校的最直接目的是培养医疗人才以服务于医疗卫生事业,不但要服务城市,更要面向广大农村。⑤办学特色定位:办学特色是指某一学校与其他学校相比,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办学内涵。医药院校以兴办特色专业为主,增强服务针对性,如我校开办的药学市场营销及英语护理专业等,同时定向临床医学本科班开办很好地解决了招生和就业的问题,使之能够取之于农村,服务于农村,有利于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

建立农村卫生人才培训机制:从人才培养的整体目标出发,围绕学生的思维拓展、知识综合运用、方法能力训练等,规划设计新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形成与科学技术发展、新时期人才培养模式性适应的现代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是目前各高校在教学研究和改革中面临的共同课题[4],所以,人才培养机制的选择尤为重要。⑴学历教育:提高农村医疗卫生人员的学历是目前最直接最有效提高农村医疗服务质量的手段,也是政府“村级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培养项目”的最主要内容。学历教育必须以医药院校为载体,通过正规的学历教育,使农村医疗卫生人员系统掌握医学理论和科研技巧,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通过学历教育达到考助理执业医师资格。⑵非学历教育:所谓非学历教育,即指所有除学历教育之外的培训形式,最主要的形式是短期培训。这种方式可以依托学校,也可以通过相关的培训机构,具有形式灵活,时间短效果明显的特点。通过培训,使农村医疗服务人员掌握更先进的医疗技术,提高其诊疗水平。医药院校的附属医院、直属医院等机构,是农村医疗卫生人员良好的培训基地,通过临床技能实践,提高农村医疗卫生人员医技。⑶人才培养的具体方案:①培训目标:通过高校学历教育和培训,提高乡村医生的医技水平,更好地为农村医疗服务。②培养要求:主要掌握基本的医疗知识和临床医疗技能,接受临床技能的训练,具备临床诊疗一般性疾病的能力和应对流行性疾病的常识和能力。③培养周期:根据政府相关政策,学历教育应为3年,短期专业技术培训视情况而定,但每年不少于1次。总体利用5~10年时间使所有乡村医生学历达到大专水平;达到报考助理医师的资格并争取拿到职业助理医师资格。④培养形式:在校集中学习、到培训基地学习、选派优秀医务人才下乡授课。⑤配套建设:提高医药院校的师资水平,通过各种途径如进修、学习等方式加强医药院校教师的个人素养,为乡村医生培训提供更好的支持。

政策机制研究:①招生政策:高等教育是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有力支持者,医药院校应设立与农村医疗服务相关的、具有针对性的系科专业,并根据农村需求设置专业及相关的学习科目。国家和地方政府应对这些专业予以资助以推动其发展,以更好地进行农村医疗人才的培养工作。同时,制定特殊的“三定”政策,即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和定向分配,面向农村招收农村定向生,适当借鉴“国防生制度”,签约就学,并适当予以资金上的补贴。学生毕业后必须回到定向地点工作,若违约给予适当的处罚,以推动和约束医疗人才走向农村并服务农村医疗事业。②城乡联系政策:政府应制定完善的城乡联系政策,帮助医药院校与周边农村建立对口联系,除应定期招收乡医到高等院校或其他培训机构接受培训和进修外,还应定期选派技术精湛的专家学者走进农村,针对农村医务人员工作较忙有时无法抽身参加培训的特点,主动上门服务,开展各种形式的短期培训、专项技术指导等,以促进其不断学习,提高业务素质。

医药院校的发展关系到医疗卫生事业的稳步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更需要医药院校的有力支持,所以,从多方面、多角度入手,提高医药院校的办学质量,并制定合理的适合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政策,才能使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社会发展司网站.吉林省加强乡村卫生人才培养,推进农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2011.

2 吉林省村级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培养项目.2006.

理疗养生培训范文第6篇

关键词:工程教育;协同创新;数字医疗软件;人才培养

1、数字医疗软件产业前景及就业机会

数字医疗是由先进的数字医疗软件、数字化医疗设备和计算机网络平台所组成的三位一体的综合信息系统。其中,数字医疗软件是决定医疗综合信息系统服务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促进数字医疗软件产业健康快速地发展,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了相关政策,加大了对该产业及其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例如,国务院新颁发的《新医改》明确指出数字医疗软件是数字化卫生信息建设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外许多知名企业(如IBM、西门子、GE、东软和迈瑞等)将数字医疗划定为重点发展的核心业务并进行人才储备;在地方政府方面,以广东省为例,粤府【2012】7文件和【2012】88文件对落实数字医疗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具有实际意义。HC3i调查显示:未来几年全球医疗信息系统的发展意味着就业机会和市场储备潜力不可限量。

2、我国数字医疗软件人才培养现状

目前,我国数字医疗软件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均达不到市场需要。当前医疗软件毕业生主要来自少数传统的医学院校,不仅数量少而且大多处于刚刚起步的摸索阶段,人才培养模式尚不成熟。以广东省为例,培养此类人才的本科院校仅有南方医科大学、广州医学院和广东药学院3家院校,专业设置以“生物医学工程”为主,每年的毕业生仅几百人;高职院校仅有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下属的软件学院开设了此专业。通过调研发现,全国其他省市区域的数字医疗软件人才在培养规模上同样也远远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在培养质量方面,无论是本科院校还是高职院校,在医疗软件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上都有待进一步改进。通过对全国多家院校进行调研,我们发现现有医疗软件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如下问题。

(1)人才培养目标扭曲。基于IT专业知识进行定向培养的毕业生对医疗业务知识缺乏系统地了解,无法适应企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2)人才培养体系中的专业设置与企业实际需求存在较大差距。对“热门专业”盲目追求,导致现有培养模式并未真正实现校企“零对接”。

(3)人才培养过程中没有始终围绕“学生培养质量”这个中心问题,而是片面强调“就业率”。

(4)人才培养体系中的教师队伍能力建设不足。目前“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而且培养机制存在诸多弊端。例如,培训项目流于形式,培训内容与行业主流标准、技术和设备存在较大的脱节等。

(5)人才培养体系中现有的3类实训模式存在弊端。以学校为主导的实训存在封闭性,无法真正实现与企业工作项目的有效对接。以企业为主导的实训存在“状态分散,管理不便;少数学生参与实训,难以普适推广”等问题。以培训机构为主导的实训存在“师资动手能力不足,缺乏实战;费用昂贵,品牌大于内涵;难以实现互惠与持续合作”等问题。

数字医疗行业迅速增长的产业规模和旺盛的专业人才需求,使得探索医疗软件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成为一项非常必要的工作。笔者针对上述问题,在CDIO工程教育模式下,以协同创新理念为指导,展开高职数字医疗软件人才培养新模式的研究。

3、人才培养目标与基本改革思路

2012年国家启动“协同创新计划”。该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旨在改变“分散、封闭、低效”的现状,突破高校内外部机制体制壁垒,释放人才、资源等创新要素活力。

协同创新理念对促进高职医疗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具有现实意义。笔者以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软件学院进行医疗软件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为例,介绍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改革目标,系统地阐述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改革思路和具体实施办法。

3.1 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改革目标

我们依托广东食品药品职教集团,以广东区域一体化医药卫生职业教育体系为基础,紧密围绕“需求导向、全面开放、深度融合、创新引领”的中心原则,以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为基础,以学生职业技能培养为核心,构建高效的、服务于医疗软件人才培养体系的协同创新主体,探索协同创新主体的运行机制,进行医疗软件人才协同培养体制、人才能力训练体系和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通过构建“数字医疗软件人才协同培养的创新平台”,实现医疗软件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改革与实践创新。

3.2 基本改革思路与具体实施办法

1)基于协同创新的数字医疗软件人才培养主体模式改革。

主体模式将转变以往以专业教研室为主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国家“2011计划”协同创新理念的指导下,突破部门、院校和各个组织机构之间的壁垒,充分释放人才培养主体中创新要素的积极性,在不同的主体之间打开一条高效互赢的人才合作培养渠道,构建一种以协同创新中心为主体的跨平台医疗软件人才培养新模式。数字医疗软件人才协同培养主体构成如图1所示。

2)人才培养的协同创新主体体制与机制改革。

基于协同创新的医疗软件人才培养主体是一个跨机构、跨学科、跨地域的人才协同培养合作体。为了保证协同创新平台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我们拟进行一系列体制与机制改革,具体包含5个方面:①构建科学有效的组织管理体系;②探索促进协同创新的人事管理制度;③健全寓教于研的人才培养模式;④建立持续创新的科研组织模式;⑤优化以学科交叉融合为导向的资源配置方式。

3)医疗软件人才培养的能力训练体系改革。

人才能力训练体系不再是单纯地调整课程体系的设置和实训模式改革,而是转向以学生能力训练为核心的人才培养体系设计。整个体系的课程设置全部为项目实施服务。学生在一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会用到多门课程的专业知识,一门课程知识也会贯穿在学生多个学年的项目学习阶段。每堂课的课程知识点应服务于当前实训案例的对应模块,让学生在做中学。教学案例来源于产业一线的成果,案例学习注重CDIO的“实施”和“运行”两个环节。

此外,能力训练体系所采用的实训模式并不关注学生所在的训练场所,而是注重构建标准化的项目案例实训平台。在专业教师、企业培训讲师和企业高级工程师的指导下,学生在一个虚拟的软件公司里逐步完成真实的项目案例。实训的质量由每个案例配套的考核点保证。

4)人才协同培养的质量保障体系改革。

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引入教学质量控制概念,使用教学质量监控系统对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重要、关键的环节进行跟踪,不过关的学生不得进阶。此外,我们还建立学校、企业和社会共同参与的评价体系,以确保教学质量。

4、实施方案

4.1 构建人才协同培养平台

人才协同培养平台的主体以本校的省示范性软件学院所属的创新团队形式存在,由职教集团成员企业、学校主要院系、中软、浙大网新外包服务集团、中山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等“校政行企”单位组成。平台要素的汇聚是平台构建的首要任务,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

(1)软资源汇聚。软资源汇聚主要涉及团队构建、团队能力建设、培养方案建设、教学案例库建设、协同创新中心建设等方面。

(2)硬资源汇聚。硬资源汇聚主要包括人才培养实训设备和校内外实训场地的建设。

(3)建设资金汇聚。除了协同创新中心专项建设经费以外,计划争取中央和地方财政以及企业联合建设经费的支持。

各个创新要素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按照协同创新中心管理制度进行耦合与分工,共同构建以产学研战略联盟为平台,学科链、专业链对接产业链的办学模式。通过校企共建学院、专业、队伍、实验实训基地、课程与课堂,实现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真正实现“产学合作、工学交替”的医疗软件人才培养模式。

4.2 人才协同培养平台的运行机制与体制建设

创新平台的运行体制与机制建设包括5个方面:人才培养创新主体成员之间的协同机制建设、人员考评机制建设、人才培养协同机制建设、科研组织协同机制建设和资源成果协同机制建设。由于本文关注的重点是人才培养模式框架层面的研究,上述5个方面可分别作为专门的问题进行阐述,因此在此不作展开论述。

4.3 人才能力训练体系设计

医疗软件人才能力训练体系设计的重点包括课程体系设计、标准化资源库建设和实训体系建设3个方面的方案及具体实施办法。

1)课程体系设计方案及具体实施方法。

课程体系包括专业素质课程、业务素质课程、思想品德素质课程和文化素质课程四大块内容,注重培养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方面的完整性。我们以专业素质课程子体系(如图2所示)为例阐述构建方法。

从图2可知,在医疗软件专业的课程体系设计中,可以临床信息管理系统课程为核心,突出该专业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围绕此课程展开。结合课程设计,实训项目的RIS系统将采用C/S和B/S两种架构相结合的方式,并在实训过程中对两种架构进行对比,加深学生的认识,让学生明白两种架构的优缺点。

2)标准化的资源库建设方案及具体实施方法。

资源库建设将从实训教学需求角度对软件工程研发流程中产生的系统文档进行分类整理,按专业知识点对系统模块进行切割,形成操作性强、考核性强的实训案例资源。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将若干真实的工业级医疗软件项目作为教学案例,各课程的学习都围绕软件项目进行实训。在实训过程中加深学生对医用软件业务流程、技术细节等方面的理解;在分析知识模块之间衔接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增强主干课程学习的粘度,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实际应用能力。

我们以放射信息系统(Radiology InformationSystem,MS)为例阐述资源库的建设方案。该系统已经在多家大型三甲医院成熟运行,如图3所示。完整的RIS包括从病人进入放射科开始的一切文本信息记录、放射科的日常工作管理、病例的统计和科研的需要。RIS系统主要功能包括HIS接口、检查登记、病历查询、报告书写、报告查看、诊断库维护、图像浏览、临床浏览等。整个教学过程将始终围绕着MS开展教学活动。

3)实训体系建设方案及具体实施方法。

整个实训体系的设计与实施由基础项目、学期项目和毕业项目构成。实训过程具有高度“工程化”的实践性。

基础项目来源于标准化的案例资源库,帮助学生理解和熟练掌握成熟系统的开发过程、开发技能及业务知识。学期项目是多门专业核心课程运用的载体,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工程实施能力以及综合运用课程知识的能力,具体实施时间以前4个学期为主。毕业项目是学生在正式到岗前阶段的学习载体,主要是医疗软件专业群的真实工业项目,承载着工程技术人员的全方位训练,具体实施时间在第5、6学期。

4.4 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构建

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不仅能有效地进行教学质量监控,而且有利于人才协同培养平台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协同创新平台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不再以行政评估为主,而是由一系列定量和定性的评价指标构成,如文献提出的人才培养评价指标列表。评价指标的制订不仅突出人才培养绩效评价,凸显专业特性,而且以开放评价渠道的方式协商评价方案和交流评价信息,进一步增强和完善评价体系的功能。

5、结语

理疗养生培训范文第7篇

【关键词】 军队疗养院;疗养淡季;护理训练

军队疗养院不仅要保证广大官兵的康复疗养和疾病矫治,而且担负着部队战备医疗保障,以及随时应对各样难以预料的突发性事件的医疗卫生保障任务[1]。因此,军队疗养院护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和特殊的作用。目前我国护理院校大中专教育普遍未设立较系统的疗养医学理论和课程,这与疗养院护理工作的实际要求存在较大差距[2],因此,军队疗养院护理人员在职培训工作就十分重要和必要。我们除了狠抓日常业务训练外,疗养淡季的业务训练已经成为在职培训的工作重点。我院自2004年以来,充分利用每年10月至次年4月这段疗养员入住相对较少的淡季时间,积极开展疗养护理训练工作。实践证明,我院的培训做法科学、合理、有效,是提升疗养院护理人才队伍建设和护理工作质量的有效途径。现将做法及取得的效果报告如下。

1抓好疗养淡季护理业务训练的做法

1.1搞好开训动员,结合我院护理工作实际情况,科学地制订训练计划每年10月初,通过召开疗养淡季开训动员大会,使护理人员充分认识到淡季护理训练的重要意义,激发了大家的参训热情,明确了训练要求和目标。训练计划由护理部结合我院业务发展建设总体规划、学科发展方向及动态,并结合该阶段社会流行病学,制定出淡季护理训练内容。做到了每年的训练既有相同的内容,如:疗养康复基本理论、护理学基本理论、疗养护理常规、护理岗位技术操作、礼仪知识、优质服务规范及平战时急救护理技术等;又有不同之处:如2006~2007年,我院淡季业务训练根据总后卫生部下发的《关于在全军护理战线开展岗位技术练兵活动的通知》精神,按照军区联勤部卫生部的相关要求,开展战伤救治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2008年,结合汶川发生“五一二”特大地震自然灾害,就现场救护技术、各项专科护理、心理护理及灾后疾病防护知识进行训练;2009年,针对甲型H1N1流感在全球流行,我们对其相关防控知识进行了培训。使训练计划做到既有重点,又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1.2周密组织系统综合训练

1.2.1分层次、全方位地开展训练通过深入开展军队历史使命、理想信念、战斗精神、职业道德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培养护理人员爱院敬业的主人翁意识,不断改进和加强护理队伍作风建设。坚持以《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疗养技术常规》、《疗养康复护理学》、《战伤救治规则》和《疗养服务规范》作为业务建设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操作训练的依据,进行护理礼仪、优质服务规范、保健疗养护理、疗养康复护理及疗养院常见急危重症的抢救技术等专业理论知识和护理技能训练,努力提高护理质量。在此基础上,对初级护士主要进行各班工作程序、护理规章制度、岗位职责、“三基”等基础培训的学习,以此奠定扎实的工作基础。护师的培训重点是进一步加强和提高急救护理技术水平,力争能熟练掌握常见老年病的疗养康复护理知识和健康教育水平、常用疗养康复护理操作技术以及学习相关的边缘学科,如医学心理学、医学社会学、医学美学等,逐步培养撰写论文的能力。具备主管护师及以上资历的护士除全面掌握常用基本护理技术和平战时急救护理知识外,还应培养解决临床护理问题的能力和指导复杂、疑难的急救护理技术操作的能力,熟悉老年人急危重症的急救护理程序,并能较好地组织安排护理人员配合医师做好急救工作和具备开展科研课题研究的能力。担任行政职务的护士长除进行相应职称的业务训练外,还要进行以护理行政管理、护理业务管理、护理管理新理念等为内容的培训,着力提高护士长队伍的组织管理能力,强化护士长工作的独立性、规范性和科学性。

1.2.2采取多形式和多渠道相结合的训练方法训练中,主要采取全院集中训练、科室分组训练与个人自主训练相结合的形式。全院集中训练采用由各科护士长轮流进行专题授课,主要讲授疗养康复、护理服务规范、临床常见疾病的病情观察、护理及急救知识、医院感染管理、流行病学相关知识。每次授课均做成多媒体课件,长期放在院局域网上供大家交流、学习。我们还定期组织收看“全军护理新业务、新技术远程教学讲座”及聘请疗养护理专家进行业务授课。操作训练主要是通过在全院选出3~4名业务训练尖子,每人负责一项操作规范程序,统一在全院进行现场演示,并和其所在科室护士长一起负责该项操作的全院指导工作。各科室内还成立互帮小组,在护士长组织下实施训练,以老带新、以强带弱,充分发挥骨干的传、帮、带作用。战伤救护训练主要在播放影像教材的前提下,结合我院实际情况,进行心肺复苏术、通气、止血、包扎、固定及转运等常用护理技术训练。急救护理训练主要模拟急救现场、急救过程中涉及组织、医护配合、吸氧、输液、心电监护、护理记录等急救技能操作和急救设备操作等内容。根据各科室的工作性质,我们还有计划地安排疗养科护士和门诊部护士进行交叉轮训。护理礼仪培训以收看中国人民大学金正昆教授的《现代礼仪》系列讲座和现场示范讲解为主。同时还分批组织护理人员到邻近星级宾馆学习服务礼仪,观摩本市举办的职业技能比赛。根据我院的客观条件和工作需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有计划地选派护理骨干外出参观、进修、专科培训学习或参加军队护理专业学术活动。外出参加学习的同志以授课的方式将所学到的新知识、新理论、新观念进行介绍,有力地带动了护理队伍专业素质进一步提高。在整个训练过程中,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以保证取得满意的训练效果。

护士长培训主要是学习有关护理管理的新理念和新思维,以便了解护理管理新进展,掌握一定的护理管理知识和方法,进一步提高业务水平和组织管理能力。通过安排护士长进行短期的脱产专科进修,定期举办护士长培训班,召开护士长经验交流会等方式,针对新形势下护理队伍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相互交流管理经验、心得体会。为着力提高护理队伍的科研素质,近期我们成立了护理科研小组,积极探索可行的护理科研课题。

1.3进行严格的分阶段考核、验收和评价每年3月下旬至4月份,按照训练计划和要求,根据护理人员的职称、职务制定考核标准,对各级护理人员分阶段检查训练计划落实情况,进行考核、验收和评价。每次考核成绩均与年终评功评奖、晋职晋级挂钩,并对成绩优秀的护理单元及个人予以表彰,极大地激发了全院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爱岗敬业精神。

第一阶段是基础理论知识考核:主要就本年度疗养淡季学习的专业理论知识组织统一考核,考场纪律严明,严禁作弊行为。第二阶段是护理技术操作考核:由主管护师及以上的人员组成评委,对每一位护理人员进行逐项护理技能考核,并分别确定各项的个人名次和护理单元集体名次。第三阶段是及时做好训练工作总结,找出普遍存在的薄弱环节,并予以纠正和改进。最后对每名护理人员的各项考核成绩进行综合评价,并评选出训练尖子和优秀护理单元。第四阶段是利用每年的“五一二”国际护士节,组织各护理单元业务训练尖子,向院领导、专业人员进行业务技术比武和礼仪表演汇报。在我们自己的节日里,向全院展示“白衣天使”的风采。

2效果分析

通过疗养淡季进行的护理业务训练,提高了全院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整体素质,提高了在平战时紧急情况下的快速反应能力和急危重症的抢救技术水平,护理综合保障能力得到较大提高,使每一名护士都拥有了更好的职业修养和更专业的礼仪规范,从外表到内涵修养都得到了全面的提高。训练中人人参训、个个达标,参训合格率达到了100%。通过训练,还激发了护理人员爱岗敬业,以疗养院为家、视疗养员为亲人的主人翁意识,提升了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服务水平。

由此可见,疗养院利用疗养淡季开展护理业务训练的做法是科学、有效的,是提升护理人才队伍建设和护理工作质量的有效途径,这必将为巩固和提高部队战斗力、维护官兵和老干部的健康提供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高飞,李丽.军队疗养院聘用护士业余时间的半军事化管理[J].中国疗养医学,2007,16(9):519-520.

理疗养生培训范文第8篇

【关键词】康复治疗技术;实训基地;文化建设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是卫生类高职校开设的主要专业之一,目标是为各级医疗卫生单位及康复中心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康复治疗人才。实训基地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目标的重要保障。在实训基地建设中,构建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实训基地文化,对增强学生在职场中的竞争力、体现高职校所倡导的文化个性、文化品质和文化精神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实训基地文化的内涵

(1)专业理念。专业理念是专业文化建设的核心,是专业建设实践中逐步建立、不断积淀形成的,是全体师生为达到培养目标而形成的一种思想和理念,它随着专业建设的深入开展而不断拓展和更新。通过专业理念的提升,正确指导教学行为,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不断提升职业素养。(2)职业道德。职业道德首先要求学生热爱专业,遵守实训室各项规章制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由此逐步养成其今后工作岗位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其次是诚信作风培养,培养学生在实训操作中诚实守信、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第三,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培养学生在实训中团结协作、互相帮助、形成合力,提高实训成效,并逐步形成团队合作素质。(3)职业情境。职业情境就是在实训基地具有真实或仿真的工作环境,能体现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职业内涵。实训基地设计与医院康复治疗室工作环境相仿;具有与临床康复治疗工作相似的实训制度,使学生明确实训目的、意义和要求,保证专业实训有效、有序开展。开展具有专业特色的各种活动和比赛,如康复功能评定、物理治疗技术、作业治疗技术比赛等,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与综合素养。

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实训基地文化建设的实施

(1)精神文化建设。从培养高素质康复治疗技术人才的目标出发,吸收一线康复治疗的先进文化,将康复治疗工作岗位所倡导的质量意识、服务意识以及救助伤残、关爱至上的人文关怀理念渗透于实训基地,营造具有专业特色的实训基地文化氛围。充分利用实训基地门厅、走廊、墙面等空间营造职业环境、传播专业文化,使学生在实训基地进行专业实践时潜移默化受到职业熏陶,逐步树立关爱伤残患者的理念,激发对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认同感,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2)物质文化建设。物质文化包括实训基地的环境布置、实训设备、实训条件等方面,其重要特征是实训环境的真实性。实训基地按照目前医院及康复医疗机构进行康复治疗的职业岗位建成仿真的工作环境,实训基地设施齐全、真实、先进,使学生在实训基地实践时犹如置身于现实的职业环境中。(3)制度文化建设。制度文化是实训基地良性运行的重要保障,科学的管理制度能确保实训基地发挥最大、最优功能。实训基地管理制度融入临床康复治疗工作流程,如查房制度、交接班制度、仪器设备保养和保管制度等,让学生提前认知康复治疗工作的岗位职责,并逐步形成一种工作习惯。同时根据学校实训基地的现状及学生的特点加强安全制度建设,确保实训场所安全和保护学生自身的人身安全。实训中,严格掌控操作流程,实训后,及时评估安全措施实施情况,在保护学生自身安全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使学生懂得在今后工作时如何保护自己和怎样保护患者。(4)行为文化建设。行为文化的作用是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要求学生要以一名准康复治疗师的身份进入实训基地实践,各项操作严格按照临床工作流程进行,如做到仪表大方、举止得当,按规定摆放各种治疗物品,仪器设备定期保养,仪器设备严格保管,操作前与患者沟通,操作中始终体现对患者的关爱,保护患者隐私等,努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康复治疗技术实训基地是学生接触社会、体验职业岗位的窗口,是学校实现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康复治疗人才目标的重要保障。实训基地要吸收医院文化中的积极因素,构建与校园文化体系相融的实训基地文化,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使之成为能适应康复事业快速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参 考 文 献

[1]王燕,郭在云.对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实训文化建设的思考[J].管理学家.2010(6):190~191

理疗养生培训范文第9篇

【关键词】 多元化;分层次;疗养院护士;培训

从2006年开始,军队卫生系统实施了非现役文职护士制度,这使军队疗养院护理人力结构趋向多元化,包括军人护士、非现役文职护士和合同制护士。多结构的护理队伍在知识层次、文化修养等方面的差异,使得每名护士的岗位适应能力不尽相同,同时加大了管理难度。针对这一变化,我们及时调整对护理人员的管理及培训方案,经过近4年的全方位、分层次、多形式和多渠道相结合的系统综合培训,并定期进行绩效考评,取得较好的效果,有力促进了护理队伍综合素质的提升。现将我们的做法及取得的效果报告如下。

1我院护理队伍现状分析

护理队伍成分呈现多元化、年轻化,非现役文职护士成为疗养院护理队伍的中坚力量。我院护理队伍成分包含3种:军人护士、非现役文职护士和合同制护士,年龄20~30岁;军人护士占护士总数的30%,非现役文职护士占护士总数的50%,合同制护士占护士总数的20%。学历结构:本科占45%,大专占50%,中专占5%。职称结构:高级占0.2%,中级占11.0%,初级占88.8%。临床护理工作年限:<2年占20%,3~5年占45%,>5年占35%。共设护士长6名,均为军人护士,大专以上学历,平均年龄31岁。

2培训对象及方法

2.1对护士长的培训主要是通过安排护士长进行短期的脱产专科进修、定期举办护士长培训班、召开护士长经验交流会等方法,学习有关护理管理的新理念和新思维,以便了解护理管理新进展、掌握一定的护理管理知识和方法,着力提高护士长队伍的业务水平和组织管理能力,强化护士长工作的独立性、规范性和科学性。为着力提高护理队伍的科研素质,近期我们还成立了护理科研小组,积极探索可行的护理科研课题并予以实施。

2.2全员性的培训

2.2.1职业道德教育在全体护理人员中,深入开展军队历史使命、理想信念、战斗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和职业道德教育,培养护理人员爱院敬业的主人翁意识,不断改进和加强护理队伍作风建设。

2.2.2服务礼仪及护理理论、技术训练通过进行护理礼仪、优质服务规范和保健疗养护理、康复疗养护理及疗养院常见急危重症的抢救技术等护理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培训,并经常性地开展静脉穿刺、无菌技术操作、心肺复苏术等护理基本技能训练,努力提高全体护理人员的综合护理服务质量。

2.2.3开展岗位技术练兵活动立足岗位需要,立足战备需要,广泛开展护理岗位科技练兵活动。全体护士均要进行战备急救护理训练。

2.2.4对专科知识的培训目前我国护理院校大中专教育普遍未设立较系统的疗养医学理论和课程,这与疗养院护理工作的实际要求存在较大差距[1],因此,有针对性地对全体护理人员进行各种慢性疾病的疗养、康复等专科护理相关知识的培训很有必要。

2.3对不同成分护理人员的重点培训

2.3.1对军人护士的培训我院军人护士军龄都在8年以上,从事临床疗养护理工作均在5年以上。因为接受了军队多年的教育和培养,有较强的组织纪律性和责任感,并且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对疗养院的工作特点和规律都已熟知,并能熟练地掌握疗养康复学、战时常用急救护理技术、常见疾病护理常规等护理理论及实际操作,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因此,对军人护士应作为骨干力量培养,并且使其协助护士长做好科室日常的管理和对非现役文职护士和合同制护士的带教工作。

2.3.2对非现役文职护士的培训非现役文职护理人员是指按照规定的编制聘用到军队工作,履行现役军官(文职干部)同类岗位相应职责的人员[2]。非现役文职护士无军籍,但需承担履行作战保障的义务,其职能要求等同于军人护士。根据军队需要参加作战、军事演习、军事训练和处置突发事件中的医疗救护工作。由于非现役文职护士毕业于地方院校,既没有当兵的经历,也没有接触过部队的正规教育训练,对部队的性质、宗旨、使命都不够了解,为军服务意识较弱,组织观念相对淡薄,缺乏“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军人素质。因此加强其作风纪律管理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根据军队的性质和要求,我们在非现役文职护士的日常管理中,格外注重军政素质的培养。与军人管理一样,定期集中组织参加统一的各种政治学习和党团组织生活。生活上,实行半军事化管理,统一住宿、统一着装,必须随时保证联络通畅。机关、科室还不定期分别组织8 h以外的查房及内务卫生检查。同时,严格请销假制度,离院外出必须有书面请假条,报请科室、护理部、政治处层层审批,返院后要及时销假。

2.3.3加强对合同制护士的培训合同制护士是以合同契约形式为劳动关系的聘用人员,相对缓解了临床护士短缺的状况,但部分人员只具备中专文凭,因此,起点相对较低,缺乏教育培训和事业发展的机会[3],待遇相对较低,工作上有不安心因素,流动也较快。院领导、科主任、护士长经常对合同制护士开展谈心活动,以便随时了解她们的思想动态,及时解决各种思想压力和实际困难。全科的同志在生活上对她们也予以热情的帮助、关心和爱护。因此,增强了合同制护士集体荣誉观念和主人翁意识,使她们深切地感受到军队疗养院这个和谐大家庭的温暖,从而逐步树立起积极、乐观的“以院为家、院兴我荣、院衰我耻”的集体荣誉感和主人翁意识,进而极大地激发了她们的工作热情及信心。通过培养,大部分合同制护士现已成为临床护理工作的骨干力量,少部分因表现出色,还被优选到非现役文职护士队伍中。

2.4对不同层次护理人员的培训

2.4.1对高年资护理人员的培训除重点培养全面掌握常用基本护理技术和平战时急救护理知识外,还培养解决临床护理问题的能力和指导复杂、疑难的急救护理技术操作的能力,熟悉老年人急危重症的急救护理程序,并能较好地组织安排护理人员配合医师做好急救工作和具备开展科研课题研究的能力。

2.4.2对低年资护理人员的培训坚持以《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疗养技术常规》、《疗养康复护理学》、《战伤救治规则》和《疗养服务规范》作为业务建设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操作训练的依据,进行护理礼仪、优质服务规范、保健疗养护理、疗养康复护理及疗养院常见急危重症的抢救技术等专业理论知识和护理技能训练,努力提高护理质量。在此基础上,对初级护士主要进行各班工作程序、护理规章制度、岗位职责、“三基”等基础培训的学习,以此奠定扎实的工作基础。护师的培训重点是加强和进一步提高急救护理技术水平,力争能熟练掌握常见老年病的疗养康复护理知识和健康教育水平、常用疗养康复护理操作技术以及学习相关的边缘学科,如医学心理学、医学。

3培训方法

培训中,主要采取全院集中培训、科室培训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的形式。全院集中培训采用由各科护士长轮流进行专题授课,主要讲授疗养康复、护理服务规范、临床常见疾病的病情观察、护理及急救知识、医院感染管理、流行病学相关知识。每次授课均做成多媒体课件,长期放在院局域网上供大家交流、学习。我们还定期组织收看“全军护理新业务、新技术远程教学讲座”及聘请疗养护理专家进行业务授课。各科室内成立互帮小组,在护士长组织下实施训练,以老带新、以强带弱,充分发挥骨干的传、帮、带的作用。战伤救护训练主要在播放影像教材的前提下,结合我院实际情况,进行心肺复苏术、通气、止血、包扎、固定及转运等常用护理技术训练。急救护理训练主要模拟急救现场、急救过程中涉及组织、医护配合、吸氧、输液、心电监护、护理记录等急救技能操作和急救设备操作等内容。护理礼仪培训以收看中国人民大学金正昆教授的《现代礼仪》系列讲座和现场示范讲解为主。同时还分批组织护理人员到邻近星级宾馆学习服务礼仪,观摩本市举办的职业技能比赛。积极支持护士个人参加学历教育,如自学、函授或脱产等方式继续学习深造。根据我院的客观条件和工作需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有计划地选派护理骨干外出参观、进修、专科培训学习或参加军队护理专业学术活动。外出参加学习的同志学成归来后均要以授课的方式将所学到的新知识、新理论、新观念进行介绍,有力地带动了护理队伍专业素质进一步提高。

4严格的分阶段的考核、验收和评价

每年3月下旬至4月份,根据护理人员的职称、职务制定考核标准,对各级护理人员分阶段检查培训落实情况,并进行考核、验收和评价。第一阶段是理论知识考核,根据职称确定考核内容;第二阶段是护理技术操作考核,由主管护师及以上的人员组成评委,对每一位护理人员进行逐项护理技能考核,并分别确定各项的个人名次和护理单元集体名次;第三阶段是及时做好考核总结,找出普遍存在的薄弱环节,并予以纠正和改进,并且对每名护理人员的各项考核成绩进行综合评价,评选出训练尖子和优秀护理单元;第四阶段是在每年的“五一二”国际护士节对成绩优秀的护理单元及个人予以表彰,并组织其向院领导、全院人员进行护理技术操作和礼仪汇报表演,极大地激发了全院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爱岗敬业精神。

5效果分析

通过培训,使全院护士树立了热爱护理专业,立志于护理事业的信念,激发了护理人员爱岗敬业,以疗养院为家、视疗养员为亲人的主人翁意识,不断深化了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进一步强化了全心全意为军队疗养员和伤病员服务的思想,使她们的职业道德水平得到不断提高。同时,也提高了全院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整体素质,提高了急危重症的抢救技术水平和在平战时紧急情况下的快速反应能力,护理综合保障能力及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服务水平得到较大提高。通过培训,让每一名护士都拥有了更好的职业修养和更专业的礼仪规范,从外表到内涵修养都得到了全面的提高。在培训中人人参训、个个达标,参训合格率达到了100%。由此可见,多元化分层次在职教育模式在疗养院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是科学、有效的,是提升护理人才队伍建设和护理工作质量的有效途径。这必将为巩固和提高部队战斗力、维护官兵和老干部的健康提供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叶凤萍.疗养院护士在职培训目标管理的效果[J].中国疗养医学,2008,17(1):4-5.

[2]张萍,陈松,郑聪.护理专业文职人员任职培训课程设置的探讨[J].护理杂志,2007,24(6):89-90.

理疗养生培训范文第10篇

完善农村医疗服务体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也是目前我国农村需要着重解决的首要问题之一。吉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农村人口所占比重较大,医疗卫生保健水平较低,个别贫困地区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更是困难重重。同时,吉林省乡村医生的学历层次与专业素质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乡村医疗卫生事业的现状与新农村建设乃至整个卫生事业的发展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成为吉林省卫生事业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

我省有12314个村卫生所(室),乡村医生共19774名[1]。针对我省农村医务人员的学历情况,吉林省卫生厅与吉林省人才办、吉林省教育厅、吉林省财政厅联合下发了“村级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培养项目”的实施方案,方案决定从2006年起,依托吉林大学、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医药学院、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白城医学高等专科等高校,采取脱产与半脱产两种方式,对在岗乡村医生和优秀农村青年进行医疗卫生专业培训,力争通过7年努力,使全省每个行政村都有1名大专以上学历的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才,每年计划培养不少于2000名,其中中医(中西医结合)专业不少于15%,全脱产定向专科班招生不少于15%[2]。截至2010年,全省已累计培训具有专科以上学历的学生5000多名,有力地推动了吉林省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但是,由于农村自身的环境和条件所限,我省乡村医生培训机制仍然存在培训重数量轻质量、重理论轻技能、专业结构不合理、培训机制不够完善以及城乡联系制度不够健全等诸多弊端,要想较好地解决农村医疗存在的问题,必须以医药院校的培养目标、方向入手进行改革,政府有关部门给予长期的政策和物质条件等方面的支持,并将医药院校教育的指导思想、教育层次和专业结构等进行一定的调整,以提高医药院校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的能力,更好地推动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医药院校服务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的优势分析

地域性优势:医药院校虽然身处市区,但距离所辖范围内的农村相对较近,在医疗培训、医疗服务方面,具有距离近、可及性强的优势。不但可以就近招募生源,而且可以为乡村医生的培训提供便利条件。从培养人才和提供培训的各方面成本效益考虑,本地区医药院校无疑是培养本地农村医疗服务人才的最好选择。人才科技优势:高等医学院校是医疗人才培养的摇篮,作为医学科学的前沿阵地,医药院校是医学科学科技发展的重要力量。医药院校不但明确当今医学科学发展的趋势和重点,而且肩负着培养地区医疗人才的重要任务。充分利用医药院校的人才、科技和信息等优势,为当地医疗卫生事业服务,也是医药院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医药院校所拥有的医学科研人员和科研条件,都能为农村医疗服务水平提供技术和硬件支持。医疗资源优势:众所周知,医药院校拥有相对集中的医疗资源,其所拥有的直属及附属医院等,是集教学、科研和医疗于一体的综合性机构,不但具备良好的设备等硬件条件,而且拥有技术过硬的医师和专家等软件条件,是培养医学人才和乡村医师培训的良好平台,具有其他机构不可比拟的资源优势。

吉林医药学院近年来的教学实践与成果

作为我省“村级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培养项目”实施方案的重点依托单位,我校在近年来积累的丰富的经验,并在人才培养与乡村医师的继续教育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制定适合乡村医生特点的培养方案:针对农村医疗卫生的特点,结合基层医疗工作的实际,学院将重点放在乡村医生的医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常见病、多发病的培训上,要求学生毕业后应明确基础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人类疾病的病因、病理分类鉴别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和急、难、重症的初步处理以及预防医学和中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构建适合于乡村医生特点的课程体系:学院制定了吉林省乡村医生脱产培训学计划,共开设必修课程20门,总学时620学时。①专业基础课程276学时,主要包括人体解剖学、病理学、生理学、药理学、人体寄生虫学、诊断学基础等。②专业课程344学时,主要包括: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传染病学、五官科学、急诊医学、预防医学、中医学基础、常见医疗技术操作、卫生法学(讲座)、英语及拉丁语药物名称(讲座)、合理用药(讲座)、医学伦理学(讲座)等。③选修课程包括: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物化学、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皮肤性病学、医学统计学、医学心理学等。④毕业实习26周。选用或编写适合乡村医生使用的专业教材:针对村级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实践经验比较丰富,基础理论知识相对薄弱,缺乏系统性的特点,为适应教学需要,学院编写了《实用基础医学》和《临床技能学》两部专业教材。完善实践教学环节:根据乡村医生的特殊性,制定统一的实习计划和实习内容,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本着“以人为本、优先自选”的原则,鼓励学生到工作单位附近的符合条件的县级医院实习,对于那些没有联系到合适的实习医院的学生,学院将为其安排省内具备临床教学条件的县级医院进行实习,确保临床实习工作顺利完成。建立乡村卫生医学网络教学资源网,方便乡村医生学习:为方便乡村医疗、在校学生及其他医务工作者工作学习需要,我院建立了乡村卫生医学网络教学资源网。卫生资源应用系统以乡村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及诊断治疗为重点内容,充分体现乡村医疗卫生特色。本系统划分22个子系统,涵盖了医学各个领域,集普及性、实时性、前瞻性、科学性于一体,具有方便快捷、易学易用、互动性较强等特点,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为乡村医务工作者的学历后教育提供科学、丰富的医学网络资源。

医药院校为农村医疗服务的对策研究

明确办学定位:办学定位问题,实质上是要解决“办一所什么样的大学”的问题。根据目前我省农村医疗服务的现状,结合我省提出的相关政策,医药院校必须以实际情况为切入点,以科学发展观指导高校办学定位。①办学目标定位:我国很多高校在培养目标定位上缺乏清晰界定,在培养规格、层次和类型上区分度不高,缺乏特色[3]。我校正处于各方面提升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办学与科研实力与国内一流大学仍有一定差距,应着眼于生存和发展中带有全局性、方向性的奋斗目标,按照“抢抓机遇、加快发展、提高水平、创建名校”总体办学思路和“依法治院、质量立院、特色建院、科技强院”的办学理念,着力推进素质教育,为社会培养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②办学类型定位:作为吉林省惟一一所独立的医药综合类本科院校,我校在培养医学应用型人才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医药院校类型的定位有利于高校找准落脚点,以更好的作出发展规划。作为国家高教系统的基础部分,我校类型应定位于以培养生产或社会活动一线的实用型人才为主的一般地方院校。③人才层次定位: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及当前所面临的实际任务,培养层次应定位为以本科生培养为主,兼顾专科生和成人教育,培养人才方向应是实用性技术人才。④服务对象定位:面向地级市和所辖区域农村地区办学。医药院校的最直接目的是培养医疗人才以服务于医疗卫生事业,不但要服务城市,更要面向广大农村。⑤办学特色定位:办学特色是指某一学校与其他学校相比,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办学内涵。医药院校以兴办特色专业为主,增强服务针对性,如我校开办的药学市场营销及英语护理专业等,同时定向临床医学本科班开办很好地解决了招生和就业的问题,使之能够取之于农村,服务于农村,有利于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