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理疗考试总结

理疗考试总结范文精选

理疗考试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全科医师;转岗培训;评价

[中图分类号] R197.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2)34-0122-03

全科医生转岗培训,是指对具有专科背景的从业人员进行全科医学的岗位训练,即基层卫生医疗机构中现有的专科医生,通过转岗培训,使其具备全科医学知识并取得全科医生的执业资格,从而完成身份和执业的双重转变。湖南省卫生厅根据国家六部委下发的《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中的明确要求[1],2010年研究制定了《湖南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实施方案》,明确了湖南省全科医生培养目标为每所乡镇卫生院1名全科医生、城市每万名居民拥有1~2名全科医生,过渡期内分三年对基层医务人员实施全科医生转岗培训。本文通过对湖南省2010~2011年首批全科医师转岗培训情况的回顾和经验总结,为下一步全科医师转岗培训、提高培训质量提供参考。

1湖南省2010年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制度

湖南省于2010年启动了首批全科医师转岗培训,根据全科医生工作要求、全科医学基本原则和卫生部《全科医学医师培训细则》[2,3],提出了“缺什么,补什么”。由一名指导老师负责1~2名学员的“一对一”培训模式,制定了《湖南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根据《实施方案》制定了“2010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计划”。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可进行部分调整,提出适合本市的培训方式[4],这些切合实际的调整,发展和完善了湖南省全科医生的转岗培训工作内容。

1.1培训基地

湖南省14个地州市各确定1所三级综合医院为“湖南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基地”,参照《湖南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基地认定管理办法》执行。转岗培训基地由省卫生厅发文认定。

1.2培训对象

培训对象为基层医疗卫生工作人员,具有正规医学中专以上学历,从事社区卫生服务、乡镇卫生院和基层血防站的基层执业(助理)医师。

1.3培训师资

培训基地要求指导老师有6年以上工作经历,有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所在医院择优选拔“全科医生转岗培训指导老师”,报当地卫生局下文确定,并报省卫生厅备案。

1.4培训内容

根据国家卫生部《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大纲》的要求,湖南省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内容包括了内科、外科、妇产科、传染科、急诊科、儿科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基本知识。同时包括了社区预防、社区保健及康复课程。

1.5培训方法

采用“缺什么,补什么”、由一名指导老师负责1~2名学员的“一对一”的培训模式。转岗培训分理论学习、技能操作和临床实践三个阶段。

为缓解工学矛盾,理论学习分为自学和集中授课两个阶段,课程统一安排由学员选修。临床实践形式采取集中理论培训、个别面授、临床观摩、参与查房与病案讨论、手术带教等。带教方式采取课堂授课、举办讲座、远程教学、基层现场指导、互联网视频等。学员可以根据自身需求,与指导老师形成“一对一”的教学关系,双方共同制定个性化的培训方案,完成培训内容。

1.6网上问卷调查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在网上问卷。调查主要内容包括:学员基本情况、培训途径、培训原因、培训方式、培训时间、培训场地、对全科医生的了解、工作中最棘手的问题、对培训医院各科室专家的了解、是否愿意从事全科医学等。

1.7考核和结业

考核分为科室考试和结业考核。

科室考试增加了学员在科室内的学习压力,出科考试合格后,才可以进入下一个科室学习。入科考试主要为理论考试,出科考试包括理论考试和实践技能考核,入科考试和出科考试均由培训基地相关科室组织。

结业考试内容分为实践技能考核和理论考试两个部分,实行百分制,按6∶4的比例记入总成绩。实践技能考核由市州卫生局组织,对学员要求掌握的技能操作进行考核记分,操作成绩在60分以上者才可以申请结业参加理论考试。理论考试由国家卫生部建立试题库,统一命题,采用“人机对话”的形式,对学员进行考试。操作和理论考试的总成绩在60分以上为合格,取得湖南省卫生厅颁发的《湖南省全科医师转岗培训合格证》。结业总成绩低于60分者,可在3个月后,申请理论考试补考一次[5]。

2湖南省2010年全科医生转岗培训情况

2.1培训基地

在全省14个地州市各选择了一家三级医院作为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基地。

2.2学员情况

湖南省卫生厅计划2010年在14个地州市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招收转岗培训学员1 000名,实际招收985名,其中男671人、女314人,其中16人中途放弃。

2.3师资培训基地

湖南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师资培训基地确定为湖南省人民医院[6]。

2.4问卷调查结果

网上调查采用一人一卷的问卷方式,发出969份,收到有效答卷664份。从问卷调查表的结果统计看出,学员近两年培训次数统计中培训1次的最多,为277人,占42%;培训时间3个月以内的最多,为420人,占63%;学员希望通过培训实现自我提高的有370人,占56%;表明基层医务人员的培训机会少,培训时间短,希望参加培训的愿望强烈。工作困惑统计中认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困惑的最多,为489人,占74%;愿意参加由政府出资的培训有959人,占99%,说明学员对学习培训有现实的需求。这次教学内容基本满足卫生技术人员系统学习全科医学知识的迫切需要,课程安排符合当前培训需要,培训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也符合培训对象的需求。培训后学员对全科医生的了解比率为97%,愿意从事全科医生的532人,占83%;有固定病友群的518人,占78%。在理论与实践的过程中与带教老师建立了良好的互动关系,对建立双向转诊网络有帮助。愿意与指导老师保持联系的921人,占95%;经常把患有严重疾病的病人转向上级医院的有486人,占75%;偶尔接受上级医院转回的康复患者291人,占45%;说明双向转诊的渠道还不顺畅。学员每天工作10 h以上的最多,为260人,占39%;周工作日统计中工作6 d的最多,为354人,占53%;出诊次数统计中以随喊随到的最多,为490人,占74%,表明学员在基层起到了“健康守护神”的作用,把服务对象的健康放在了首位。目前的培训费用由政府负担,学员不用为学费发愁,问卷调查中认为参加学习影响个人收入的有355人,占53%,这可能是制约基层卫生人员参加转岗培训的主要因素,下一步制定政策时应发培训津贴,适当弥补损失以提高参训积极性。

2.5 临床技能操作考试成绩

在湖南省14个地州市进行了操作技能考核,抽考了体格检查、外科无菌技术、急救技能、儿科体格检查等,实际参加考试人数969人,0人缺考。考试结果显示90分以上(含90分)112人;80~89分(含80分)415人;70~79分(含70分)297人;60~69分,(含60分)136人;60分以下9人,操作合格率为99.3%。株洲市、湘潭市、岳阳市、衡阳市、娄底市、永州市、怀化市、常德市、益阳市、张家界市、邵阳市、湘西自治州合格率均为100%,郴州市合格率均为96%,长沙市合格率为94.7%。

2.6 理论考试成绩

实践操作考试中9名学员不及格,因此有资格参加理论考试的人数为960人,其中4人缺考,实际参加考试人数956人。考试结果显示90分以上(含90分)161人;80~89分(含80分)351人;70~79分(含70分)254人;60~69分(含60分)136人;60分以下54人。理论考试不合格人数占5.6%,说明要加大对基层医务人员的理论学习与培训,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操作考试和理论考试通过率见表1。

2.7 合格达标率

临床技能操作考试成绩与理论考试成绩按6∶4的比例计入总成绩。有的学员虽然理论考试不及格,由于操作考试成绩的比重大,两项汇总后仍可达标。本次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参加学员969人,考核考试合格的学员为951人,合格率为98.1%。

3 讨论

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可以改善城乡居民健康水平,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7]。截至2009年底,湖南省共有县级医院291个,乡镇卫生院2 390个,村卫生所44 39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592个。全省社区卫生人员7 773人,乡镇卫生院人员61 053人,村卫生室人员50667人,占湖南省卫生人员总量的34.02%。全省执业(助理)医师105 800人,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机构的执业(助理)医师分别为4 995人、28 400人、3 537人,分别占全省执业(助理)医师总数的4.72%、26.84%、3.34%[8]。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匮乏,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执业医师尤其是全科医师数量严重不足、服务水平不高、从业人员不稳定。湖南省规划到2020年,经过多种途径培养12 000名全科医生,近3年以转岗培训为主要途径[8]。湖南省2010年首届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工作在2011年完成,参加培训的人数为969人,培训后合格达标的学员为951人,合格率为98.1%。

湖南省首批参加转岗培训的学员文化程度以中专和大专学历为主359人,占54%;资格统计中执业助理医师最多,为378人,占57%,反映湖南省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人才匮乏,亟待加强全科医生岗位培训和学历提升工作。这次转岗培训工作,有的市州未完成招收任务,学员总数差31名。主要原因在于工学矛盾,只有缓解工学矛盾带来的压力,才能提高学员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培训效果。

湖南省全科医生转岗培训采用“缺什么、补什么”、“一对一”的培训模式,重在培训基层全科医生必备的医学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满足基层医疗队伍专科医生向全科医生转型,开展基本医疗和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国家发改委,卫生部,中央编委,等. 关于印发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发改社会[2010]561号) [Z]. 2010:13-14.

[2] 吕兆丰,郭爱民. 全科医学概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76-82.

[3] 卫生部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 全科医学医师培训细则[Z]. 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10:10-15.

[4] 王诚丽. 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组合拳[J]. 中国医院院长,2011,8(2):80-81.

[5] 湖南省卫生厅. 湖南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考核管理办法(试行)(湘卫科教发[2010]20号[Z]. 2010:3-8.

[6] 湖南省卫生厅. 湖南省卫生厅关于确认首批湖南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学转岗培训基地及师资培训基地的通知(湘卫科教发[2010]16 号)[Z]. 2010:3.

[7] 连建平,朱蓉,马艳红,等. 湖南农村乡镇医疗卫生现状及对全科医生需求的分析与对策[J]. 改革与开放,2011,19(10):39-40.

理疗考试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金银翘感冒解毒颗粒;临床总结

【中图分类号】R5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6-0305-02

我院运用中医理论结合现代研究,经过多年实验和临床验证,研究出了纯中药制剂--金银翘感冒解毒颗粒,其功效为辛凉解表、清热解毒。临床上用于风热感冒引起的头痛、咳嗽、咽喉疼痛等,疗效显著。处方组成:金银花180g、连翘135g、板蓝根90g、薄荷105g、荆芥70g、桔梗110g、淡豆豉90g、淡竹叶70g、牛蒡子(炒)105g、甘草50g经加工制成1000g颗粒,每包15g。是我院名老中医经多年临床经验总结而得,其主方银翘散出自于《温病条辨、上焦篇》,主要作用在于辛凉解表、清热解毒。临床上用于风热感冒引起的头痛、咳嗽、咽喉疼痛等。为了进一步验证其有效性,我院从2010年1-12月期间对各科室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考察其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门诊风热感冒患者530例,采用2:1随机对照试验分为治疗组350例,其中男210例,女140例,年龄16-68岁,平均39±4岁;对照组180例,男90例,女100例,年龄16-63岁,平均36±4岁。试验组与对照组在性别、年龄、病性及病程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治疗方法:治疗组用金银翘感冒解毒颗粒15g×1包每次1包,每天2次,3天为一疗程;对照组:维C银翘片(由江西天施康中药有限公司提供)每次4片,每天3次,3天为一疗程。

1.3 疗效判定标准:分为痊愈、显效、有效、无效四级。痊愈:治疗3天以内体温恢复正常,感冒症状基本消失或全部消失;显效:治疗3天-5天内体温恢复正常,感冒症状大部分消失;有效:治疗3天体温有所下降,感冒症状部分消失;无效;治疗3天体温未降或升高,感冒症状无改善。

1.4 安全性判定(1)安全性观察:a.一般体检b.血常规c.肝肾功能d.不良反应(2)安全性评比标准:a.一级:安全,无任何不良反应b.二级:比较安全,如有不良反应,不需做任何处理可继续给药观察c.三级:有中等不良反应,做处理后可继续给药观察d.四级:有严重不良反应,因此要中止试验。

1.5 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Ridit检验和X2检验,显著性检验水准a=0.05。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分析:金银翘感冒解毒颗粒治疗风热感冒总有效率86.33%,显效率为68.2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63%,显效率为63.38%,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2.1.1 试验组和对照主证积分变化比较:t 检验统计结果表明试验性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说明该药有显著疗效;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说明该有显著疗效.治疗前两位中医症候积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有可比性;两组治疗后主证积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2.1.2 试验组和对照组症候总积分分析t 检验统计结果表明试验性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说明该药有疗效;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说明该药有显著疗效.治疗前两位主症候积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有可比性,两组治疗后总积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2.1.3 试验组和组总体疗效比较:统计学处理结果说明:两组比较总疗效方面,结果差异无显著性,试验性疗效相当于对照组;显效方面:差异无显著性,试验组疗效相当于对照组.

2.1.4 两组血象分析比较:统计学处理结果:X2=0.29, P>0.05,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2.2 安全性评价;按与药物有关,很可能有关,可能有关,可能无关和无关5级评定,临床反应及检查异常与试验药物之间的关系。前二者合并为不良反应,据此计算不良反应发生率。本院对所观察病例进行考察,两组病人用药后均未出现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检查结果明显异常或与药物有关的异常,未见不良反应。

从统计情况来看,表明本产品对患者肝肾功能无不良影响。

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主证积分和症候总积分治疗前相互比较及治疗后主证的改变,两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予治疗前后各自有明显变化,期间的差异有显著性,比较其治疗前后的两组间的差异,试验组主证的改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说明金银翘感冒解毒颗粒与对照组的热感冒症状均有良好的改善作用。从临床治疗效果分析:金银翘感冒解毒颗粒治疗风热感冒的痊愈率26.21%,总有效率为86.31%;维C银翘片对照组痊愈率为25.68%,总有效率为56.45%,统计学处理p>0.05,两者差异无显著性。体现了金银翘感冒解毒颗粒与维C银翘片在改善临床症状和临床疗效方面作用的一致性,试验组与对照组对血象均有明显转正常作用,且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肝肾功能均无异常改变(p>0.05),两组均未出现临床不良反应,提示金银翘感冒解毒颗粒用药安全性。

理疗考试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学生;考试焦虑;临床治疗

考试焦虑是学生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其病理表现可有:头晕、胸闷、心跳加快、食欲下降、紧张不安、恐惧、忧郁、失眠、尿急、尿频、出汗、肌肉震颤等。由于考试焦虑能影响个体正常能力的发挥,故探索考试焦虑问题对学生"有效考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导致考试焦虑的主要因素

蒋传发[1]采用《考试焦虑调查表》于高考前1mo对280名考生进行调查表明,导致考试焦虑的主要因素有:(1)担心考糟了他人对自己的评价,焦虑程度为48.13%;(2)担心未来前途,焦虑程度为44.22%;(3)担心应考准备不足,焦虑程度为6.55%;(4)担心自我形象受损,焦虑程度为4.76%。学生把考试(尤其是高考)视为衡量个人价值的重要标准,对考试成功抱有极高的期望。考生对成功的期望越高,就越担心失败,一旦考试失利,将影响到自己的形象与前途。由于学习竞争的巨大压力,复习应考期间严重不足的休息,父母、老师、亲戚的期望、父母在子女考试失败后的责备态度、同学无心的评价及他人的议论等将给学生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是导致考生考试焦虑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学习成绩较差的考生更容易发生焦虑。

2 考试焦虑对考试成绩的影响

2.1 负面评价恐惧 这是一种人际领域的恐惧,指个体对他人的负面评价及预期感到恐惧而苦恼。人际领域的恐惧会影响到学业领域的成败,这也可能是个体形成对偶然考试失败恐惧的主要原因[2],此观点与蒋传发的调查结果相一致。

2.2 自我效能 自我效能是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3]。在负面评价的影响下,个体的自我效能降低,表现为在应对环境时个体总是思考个人的不足,高估困难,放松努力,甚至知难而退,分散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注意力。自我效能降低极有可能是考试焦虑影响考试的一个中介变量。

2.3 焦虑 焦虑是指个体担忧自己不能达到目标或

不能克服障碍而感到自尊心受到持续威胁下形成的一种紧张不安,带有恐惧色彩的情绪状态。考试焦虑即是学生对考试失败的一种担心。自我效能的进一步降低将导致个体焦虑消极心理的进一步强化。严重和长期的焦虑状态可损伤人的记忆力、思维及注意力[4],损伤工作记忆系统[5],使个体的正常能力的发挥受到不良影响,成功率下降。为降低焦虑状态,个体容易对考试产生逃逸反应,最终影响到个体的考试成绩。

2.4 性别差异 蒋传发的调查还表明,女生的考试焦虑高于男生[1]。这个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方面从社会因素分析,由于社会环境对女性的限制多于男性[6],以致她们情感脆弱,敏感,心理承受能力差,情绪波动大,在应激时更容易出现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障碍;另一方面为生理因素,女生在月经期易情绪波动、烦躁不安,且经期并不总是固定,这必然与一些考试日期发生冲突。现在不少女生在高考前服用避孕药以推迟经期便是一个证明。

3 临床治疗

3.1 心理治疗 心理疗法主要是给予精神上的关心、支持、鼓励和疏导,例如:催眠疗法、森田疗法、支持疗法等。以及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放松与娱乐。

3.2 药物治疗 焦虑往往与抑郁相伴,焦虑的发作也与体内5羟色胺的下降有关。应用新一代抗抑郁药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比较理想,如帕罗西汀、舍曲林等,其具有优良的抗抑郁、抗焦虑作用,且副作用轻微,不需特别护理。而不主张使用利眠宁、安定等抗焦虑药,因其具有不容忽视的副作用。中医治疗:如酸枣仁汤,百合安神汤,龙胆泻肝汤,人参定志汤等。中药治疗起效较慢,但疗效与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相当,且药效持久,副作用更少。

总之,药物治疗较心理治疗的疗效更为显著[7],这可能与心理疗法操作较复杂,不容易达到预期效果有关,而药物则具有效果明确、稳定、持久、方便等优点。但必须注意的是:药物的治疗不容易掌握准确的剂量,过量可使个体的心理放松,应激反应能力下降,同样不利于正常能力的发挥。而轻微的焦虑则是有益的,可激发人的斗志,唤起警觉,提高工效[4]。故药物治疗宜以减轻焦虑大部分症状为主要目的。

参考文献

[1] 蒋传发.高考生考试焦虑来源的调查分析[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1,9(1):14

[2] McClelland DC.Humanmotivation[M].Glenview,IL:Scott,Fjoresman.1985:373~397

[3] Bandura.A.SelfEfficacy toward a unifying,theory of behavioral change[J].Psychological Review,1977,8(3):191

[4] Novikova IA, Sidorow PI, Soloeva AG. Cognitive mental processes and personality characterics of social unadjusted students[J].GigSanit.2002,JulAug;(4):24

[5] Ikeda M ,I wanaga M ,Seiwa H .Test anxiety and working memory system[J] Percept Mot Skills 1996,Tun;82(3Pt2):1223

理疗考试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支付方式改革;述评

1支付方式改革的背景和方式

在国际上广为应用的几大类医疗保险支付方式包括:按项目付费(fee-for-service)、总额预付(globalpayment)、按病种付费(bundlepayment)、按人头付费(capitation)和按业绩付费(pay-for-performance)。目前,在我国医疗保险支付体系中,按项目付费依旧是主流形式。2011年全国医疗保险付费方式调查的数据显示,以城市职保为例,对住院服务、门诊大病和门诊统筹采用按项目付费进行医保支付的统筹地区所占比例分别为77.1%、67.3%和53.9%[2]。按项目付费的支付方式最为简便,但也被公认为是引发我国医疗费用支出上涨、效率低下的原因之一。从1980年至今,我国医疗费用支出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增长率,这期间卫生总费用的平均增长率高达14.75%[3]。在这一支付架构下,医院存在内在激励通过多开高价检查和药品、延长住院时间等方式谋取更多收入,这一自觉行为选择导致了过度医疗、资源浪费和患者满意度降低等种种问题[4]。国外也有研究表明,按项目付费这一支付方式对医生所产生的错误激励是造成美国医疗费用飞速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5]。相比之下其他几类支付方式各有特点。按人头付费的优点在于可以有效控制医疗费用,而缺点在于如果医疗市场缺乏竞争,则医生的服务积极性不足进而可能减少服务并影响服务质量。按病种付费的主要优点在于能够合理控制成本,从而缓解过度医疗,而其缺点是执行复杂,需要丰富的数据支持,而且可能引发医疗机构虚报病种(upcoding)。总额预付的执行成本低,还能有效控制医疗成本,而其缺点在于难以保证医疗质量,并可能导致医疗机构拒收病人。按业绩付费这一方式通常与其他的支付方式共同执行,目的是在控制费用的同时保证医疗服务的质量,但其缺陷在于业绩的指标难于制定,而且可能诱发医生漠视业绩考核目标以外的医疗服务指标。因此,在实践中需要结合医疗服务的特点有针对性地使用合理的支付方式,并辅以其他方面的改革和监督措施。

2我国医疗保险支付改革实践与研究

我国的支付方式试点通常以县或者市为单位,各地尝试了包括按人头付费、按病种付费、总额预付等在内的一系列方法。我们选取采用严谨定量分析的国内外研究,并按照不同支付方式分类详述。

2.1按人头付费

在实践中,根据风险分担方式和人头费的计算基础的不同,按人头付费具体可以采取3类不同的方式。第一种方法是单纯地按照人头付费,在这一方式下支出风险完全由医院承担。第二种方法是将按人头付费与总额预付相结合,并辅以风险走廊(riskcorridor)。换言之政府按照人头费的方式计算出总额预付的额度,而当支付期间结束的时候,一旦实际费用超过了风险走廊的浮动范围,政府和医疗服务提供方以约定比例和方式分享额外收益或分担损失。第三种方式与第二种方式基本类似,但在计算总额预付额度的时候采用更加合理的方式估算每位参保人的人头费,即依据参保人的年龄、性别、既存疾病等信息对人头费进行风险调整,以估计出更加符合实际的总额预付额度,在风险共担的基础上减小医疗服务提供方发生亏损的可能。不同地区在试点中依据自己的管理能力,采用了不同方式。2.1.1宁夏试点。从2009年开始,牛津大学的Yip教授等人在宁夏两个县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项目的支付方式进行了改革试点,由于改革取得一定成效,这一试点随后推广到整个宁夏地区。在改革前随着新农合的推广,2008—2011年医疗费用急剧上升,居民医疗服务利用率持续增长,次均医疗费用年度增幅超过10%[6]。究其原因,基层卫生室滥开药品,尤其是滥用抗生素的现象不可忽视。由于基层乡镇卫生所缺乏大型检查设备和住院条件,因此药品成为提高收入的主要途径[7]。在这一针对乡镇卫生所和村卫生室的试点中,试验将基本门诊医疗服务打包按人头付费,并辅以按业绩付费。根据人头费费率和每个卫生所辖区内的参合人数计算预期费用,并在年初时向卫生所(室)预付费用的70%,剩余的支付金额取决于年中和年底业绩考核的情况。主要业绩考核指标包括抗生素使用率和患者满意度。为了防止医生在改革后减少医疗服务的提供,在医疗单位的合同中规定了服务数量的下限,如果医疗单位整年未能满足该下限规定,则需要部分退还预付的医疗费用。相关研究发现这一改革使得抗生素的使用率显著降低了15%,并对降低门诊单次收费有一定作用,村级卫生室的次均门诊费用降低了6%。但研究并未发现这一改革显著降低了乡镇卫生所的次均门诊费用或药品支出[8],也并未发现支付改革影响了村卫生室的就诊率[9]。2.1.2常德试点。出于控制成本的考虑,湖南省常德市自2007年建立城居保之初就对住院费用采取了按人头付费的模式。社保机构逐月按照人头费费率向医院支付费用。与此同时,常德还实施了两项配套改革。一是建立了专门的基金对发生了亏损的小型医院进行事后补贴。二是允许参保人选择网络内的任一医院作为就诊医院,并允许参保人每年更换这一选择。在制度激励下,医院更有动力提高服务质量,展开竞争。研究发现人头费改革后参保人员的住院自付费用下降了19.7%,住院天数也减少了17.7%。但这一研究并未发现试点后的住院总费用有所下降[10]。2.1.3贵州试点。贵州风散镇针对乡村医生的薪酬构成进行了支付试点,其中,乡村医生的基本工资以人头费为基础,与所服务的当地人口数量挂钩,此外依据业绩给医生发放奖金。业绩考核指标包括服务质量(如药品、输液使用的合理性)、成本控制、患者满意度等。学者从2003年开始对这一项目的成效进行了为期5年的追踪调查,研究发现改革后过度医疗和药品滥用的程度有所降低,村卫生室的医疗花费有所下降。但改革后医生更倾向于将患者转诊到镇卫生所或中心医院,由此导致了在上级医院更高的花费。因此综合来看,总的医疗花费并未下降[11]。通过对现有国内外研究的梳理,我们发现总体而言,按人头付费的改革并未显著降低总医疗费用,这与改革的初衷有所出入。两方面的因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这一发现。首先,医院和医生需要时间理解政策并相应调整自己的行为,因此改革的成效可能需要在更长的时期内才能显现。其次,各地改革很多是针对单一项目的(如新农合或者城居保),因此医院只有跟特定项目参保人员相关的服务才会受到支付方式改革的影响。如果实施综合性的全面改革,则评估效果可能会更加显著。

2.2按病种付费

按病种付费实施相对复杂,试点起步也普遍较晚。因此针对改革成效较为严谨的实证分析仍相对罕见。我们选取了北京、上海和镇江的试点。通过对现有国内外研究的梳理,我们发现总体而言在按病种付费的试点地区,支付方式并未能显著降低医疗费用,但对于控制费用增长速度起到一定作用,深入的分析还发现医院有可能通过提高非参保人医药费用的方式对参保人员定额支付所造成的亏损进行补贴。2.2.1北京试点。从2011年10月开始,北京的6家三级医院针对城职保项目进行综合性支付方式改革试点,并在住院服务中率先使用了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DRGs),这是我国首次进行的DRG试点项目。试点选取了108个病种分组;针对每个分组,根据2011年1月至9月北京所有医院城职保项目中该病种分组的次均住院费用和DRG权重相乘得到该分组的定额费用,并允许医院每年将此费用上调5%。所有试点医院的分组付费标准一致,并不因医院特征、患者构成有所区别。超出分组定额费用以上的医疗费用由医院承担,如有结余可归医院支配,因此医院存在较强动机降低不必要的费用开支。学者选取了2010年1月至2012年9月北京14家医院的出院结算数据对试点成效进行实证分析。其中,6家试点医院为试验组,并将规模、特征与之匹配的8所仍采用按项目付费的医院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通过双重差分模型回归发现试点医院的次均住院费用下降了6.2%,参保人次均自付医疗费用也减少了10.5%。与此同时,衡量医疗质量的患者再次入院率并未上升。这显示了试点有效地控制了医疗费用的增长[12]。2.2.2上海试点。为了控制医疗费用的快速上涨,上海市在2004—2005年针对城职保项目的住院费用进行了按病种付费试点。在试点中选取了15个病种,将同级医院该病种的平均花费作为支付标准上限。超过结算标准的部分由医院负担85%。有研究者获得了某三家医院的结算数据,并使用双重和三重差分回归方法对改革成效进行检验,结果发现该医院罹患试点病种病患的住院天数得到显著缩短,但住院费用却并未发生明显变化。特别地,与改革初衷相悖的是,罹患这些病种的城职保参保人员的住院费用并未明显降低,反而可能导致医院相应提高了罹患这些病种的非参保人的住院费用,以弥补医保亏损[13]。2.2.3镇江试点。江苏省镇江市从2001年开始对82类疾病实行按病种付费试点,在病种付费范围内按给付标准支付,实行超支不补,结余归院。这一改革减少了此前总额预付所带来的三级医院推诿重病病人的现象。研究发现改革在控制费用增长方面取得一定成效,2001—2003年按病种结算的超支比例分别为5.45%、12.23%和8.73%。其中,小医院和专科医院的费用控制比较完善,而大医院由于药品档次高、检查、手术费用高等原因超支比较普遍。但总体而言,该市两家三级医院的次均住院费用显著低于江苏省平均水平,医保费用的年增长率在2001—2003年间分别为8.79%、8.89%和11.17%,属于相对较低的水平[14]。

2.3总额预付

总额预付试点的相关研究发现改革有效地降低了医疗费用、患者自付费用、高价药品和检查使用的增长率,但可能造成推诿病人的后果,需要通过配套改革措施加以纠正。一些发达国家采用风险调整方式对支付金额进行调整,以减少推诿病人的现象。但这一方法实施过程更为复杂,目前在我国仍未有相关实践[15]。为了控制医疗费用的快速增长,1997年海口的6家医院进行了支付方式改革(海口试点),从原本的按项目付费改成了月度总额预付形式。医保基金对每家医院分别计算上一年度对应月份所支付的费用,以此为依据在当月预付90%,并承诺如果医院通过年终业绩考核则补发剩余10%的费用。为防止医院减少接诊量,医保局还规定当年的接诊量以及总医疗费用均不得低于上一年的90%,否则节余金额医院不得截留。如果医疗费用超过了总额预算,医院需分担部分损失。研究者使用双重差分模型和两部分模型分析比较这组医院与其他医院的费用指标,发现试点医院的高价药品支出依旧比改革前有所增长,但其增长的速度显著低于非试点医院,高价检查的使用率以及花费的增长速度也都显著低于非试点医院[16]。针对住院医疗费用的研究也得到了类似发现,即试点医院的总住院费用、医保基金支出和患者次均自付住院费用的增长率均显著低于非试点医院,证实了支付改革控制医疗费用的作用[17]。

3讨论

3.1支付改革试点经验

首先,针对国外支付方式改革的研究发现,从按项目付费完全转换为预付制虽然可以控制费用,但可能会带来一系列其他问题,比如医疗服务质量下滑、拒收推诿重病患者等[18],在针对我国改革的研究中也发现了类似结论。一些研究发现试点后医院接诊量或医疗费用的急剧下降,出现医疗机构拒收病人、推诿重病患者,或提高转诊到上级医院的比例,这些做法损害了参保人员的正当利益。其次,在预付制改革中结合按业绩付费有利于纠正以上问题,但改革中需要谨慎选择合理、可行的业绩度量指标。例如,通过业绩指标可以有效控制某类药品的滥用问题,但同时可能导致另一类替代性药品,或者自费药品开具数量的上升,反而加重患者的医疗负担。第三,为了促进改革顺利推行,需要充分考虑改革的相应配套措施。例如,通过分段划分超额分担比例、建立事后分担基金、风险走廊和再保险机制对超出预付制限额的支出风险进行合理划分和转移。

3.2改革路径选择的政策建议

理疗考试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 iga肾病 meta分析

iga肾病是常见的肾小球疾病,在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中所占比例可高达50%,iga肾病已经成为引起esrd(特别是青壮年患者)的常见病因之一。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的研究不断深入,并涌现大量的临床试验。中西医结合疗法是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辨证施治,能否提高总有效率,降低复发率,十分有必要做一次meta分析。

1 资料和方法

1.1资料来源 以“中西医结合”、“iga肾病”、“免疫球蛋白a肾病”为标题或关键词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的不重复文献,限定年限到2007年4月,并计算机或手工查阅研究中引用的参考文献。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纳入标准 ①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药为主要干预措施治疗iga肾病,并以比较其疗效为目的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或临床对照试验(cct) ; ②报道两组总例数,并采用疗效指标; ③研究对象为成年人;④有明确的病理诊断及入选标准。

1.2.2排除标准 ①以中西医结合为主要干预措施治疗iga肾病的描述性研究;②iga肾病仅作为原发性肾小球肾病的一个类型;③没有明确的病理诊断;④数据不完整无法利用的文献,或数据错误;⑤重复发表的文献。

1.3质量评价 按照国际标准对纳入的试验进行质量评价,包括随机分配的方法、随机方案的隐藏、盲法以及报告退出病例。 1.4资料提取 两名人员独立提取资料,使用统计分析软件包(revman4.2.8)对提取资料进行分析。

2 结果

2.1纳入研究的特征与质量 根据纳入标准最终纳入15篇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共计1021例患者。15篇随机对照试验都属于小样本研究,例数从38~160例。只有1篇描述了具体的随机分配方法,8篇描述了退出标准及原因。所有的试验均未提供有关盲法的信息。jadad’s评分均未超过2分。因此纳入试验的方法学质量均较低。另有3篇对疗效采用了不同标准。

2.2 15篇随机试验均报告了总有效率,对其进行整体分析表明,各试验间无显著异质性(p=0.59,i2=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显示中西医结合疗法较单纯西医疗法总有效率明显提高(rr为4.84,95%ci为3.45~6.77)。

2.3复发率 对3篇试验报告了复发率的试验进行meta分析显示,中西医结合疗法可有效减少复发率(rr为0.23,95%ci为0.11~0.48)。各研究间无显著异质性(p=0.54,i2=0%)。

2.4偏倚的估计及其对结果的影响 失安全系数的估计因本研究收录的仅仅是发表的文献,会存在发表偏倚。因此,引入失安全系数来发表偏倚对合并结果稳定性的影响(p取0.01水平)。

3 讨论

随着研究的进展,中西医结合治疗iga肾病逐渐被人们认识,已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有效方剂。但临床研究存在回顾性总结较多,前瞻性研究较少等不足之处。被普遍认同并广泛应用于临床之前,必须具有有效性的循证依据。我们的meta分析应该能在这些方面提供一些帮助。

对纳入研究进行整体分析时,多数疗效标准参照卫生部1993 年制定的《中药新药治疗慢性肾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疗效判定标准。在此疗效标准下,各研究间不存在异质性,且结果稳定。

对复发率进行分析时,因存在发表偏倚,致结果可靠性差。此地所阐述的发表偏倚还与实验研究时间较短,对并发症及复况观察较少有关,需进一步长期观察随访,以明确远期效果。

研究结果表明, 治疗iga 肾病采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中西医治疗方法,能优势互补,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应用。

参 考 文 献

理疗考试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 康复医学; 工作小组; 实习带教法; 临床教学; 实习

康复医学对于促进患者康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1]。就康复医学而言,由于涉及的学科较广、实用性较强,因此其临床教学实践一直是医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问题[2-3]。从目前的教学要求来看,康复医学专业学生需要熟悉并掌握有关物理治疗、言语治疗、心理治疗、中医治疗等多个领域的知识,而且还需要具有呼吸科、神经科、放射科等多个学科方面的知识[4-5]。如此庞杂的知识系统无疑加大了学习难度[6]。近年来,笔者通过在临床带教工作中采用康复工作小组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某中医大学2008级康复专业实习生50名。根据该校的教学计划和实习生的自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名。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实习带教法;观察组采用康复医学工作小组模式与传统带教法相结合的方法。两组实习生年龄、性别比、专业知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学生均在本院康复科进行实习。根据教学计划,实习周期为3个月。在实习期间内,轮流由作业治疗师、康复医师、言语治疗师等专业人员进行带教。同时,针对不同实习岗位的学生,由该岗位的专业老师进行带教。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实习带教法,并在有关老师指导下进行临床工作。

观察组在传统带教的同时,结合康复医学工作小组模式进行实习。根据学生自愿和具体的实习情况,每3名组成1个小组,分别承担实习作业治疗师、实习康复医生和实习物理治疗师的角色。在小组确定后,实习小组需要在每个月跟踪1例患者。小组成员要从各自专业和工作角色出发,就患者有关基本情况进行采集,并登记好相关病历资料。同时,根据患者情况,结合自身的实习经验和专业知识,为患者制定适合的治疗目标和计划,并进行小组讨论,以形成完整的计划。在此期间,实习老师、住院医师等需要进行指导和评估,对治疗方案进行指点和完善。每周小组要召开讨论会,就过去的1周中所发现的问题、难点和不足进行总结、剖析。实习指导老师进行指点,并就实习学生面临的问题进行指导。在患者出院前2 d实习小组要做好患者出院前评估,并召开康复工作会议,总结治疗成效,并完成患者出院后的康复方案等。同时进行治疗总结,分析不足,总结经验,提升实习学生的操作能力和水平。

1.3 教学效果评估 教学效果评估采取理论考试和操作技术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理论考试以脑卒中患者为例,考核学生对一些基本的康复理论掌握情况,包括康复功能诊断、康复计划的制定、病例实施要点,功能评估等方面,满分60分。操作技术考试依然选择脑卒中患者,由没有带教关系的治疗师进行考核,就实习生的评估、判断主要问题能力、基本动作、解决问题能力、交流能力、物理治疗等方面进行打分,满分60分。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理论考试结果比较 观察组理论考试总分(49.05±4.1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4.21±4.36)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操作技能考试结果比较 就总分而言,观察组操作技能考试总分(43.94±4.1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0.51±3.8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康复医学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需要掌握的知识体系较多[7]。从传统的带教法来看,由于跟随指定的老师进行学习,难免造成操作技能的不熟练。而且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强,往往被动地等待老师“下达指令”,然后根据“指令”行事。这样一种实习模式,不利于学生掌握为什么要这样做,同时影响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8]。因此,有必要探索新的实习教学模式,从而更好的提升学生的实习效果。

将康复医学工作小组模式与传统的带教法相结合,则可以充分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发挥学生的积极性[9]。尤其是让学生参与到有关的治疗康复计划中,还可以让学生认识到“为什么”、“是什么”和“怎么做”。综合而言,采用康复医学工作小组模式结合传统的带教法,可以充分体现教学中的“学生主体”思想[10],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推动学生更好的掌握有关的理论知识,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就本组资料来看,采用康复医学工作小组模式进行临床教学的观察组理论考试总分(49.05±4.1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4.21±4.36)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不过,就康复工作小组模式结合传统的带教法和传统带教法比较而言,虽然在操作技能总分上有一定的差异,但是在具体的项目上,尤其是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知识经验储备的评价项目上,比如功能评估、问题解决、物理治疗等操作方面,两组学生差异并没有统计学意义。这应该与学生实习时间仅有3个月,时间较短有较大的关系。从这一结果来看,要切实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除了有好的方法外,还必须要有时间的积累。这需要学生们在以后的临床工作时间中,依赖自己的工作积累和不断学习予以逐步地提高。

整体来看,使用康复医学工作小组模式结合传统的实习带教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康复临床教学的效果,帮助实习学生增强理论和实践操作技能,值得在临床教学中进一步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张颖,杨坚,沈俊,等.康复医学工作小组模式结合传统实习带教法在康复临床教学中的运用[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0,32(3):235-237.

[2]叶正茂,张海燕,潘翠环.基于控制理论的康复专业实习教学管理模式探讨[J].西北医学教育,2008,16(5):996-998.

[3]李晓捷,吕智海,张丽华.融创新精神于实践教学 注重康复治疗学学生应用能力培养[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8,14(4):394-395.

[4]牟翔,袁华,刘卫,等.浅谈PBL教学法在康复医学实习中的应用[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8,14(6):583-584.

[5]江征,王世忠.PBL教学法在中医院校康复医学教学中的探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0,18(3):230-232.

[6]张世卿,王喆,高山,等.基于临床路径的五段教学法在康复专业后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2,27(4):353-355.

[7]张效玮,曾玉,冼少龙.“师生角色互换法”教学法在康复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25(4):103-104.

[8]李湘云,邹伟,宾文凯.反思性教学法在康复医学实习带教中的研究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2):103-104.

[9]常华,张琦.“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法在康复治疗学专业运动疗法方向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7,13(8):787-788.

理疗考试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盐酸氨溴索;小儿肺炎;治疗总有效率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3-0164-02

PP属小儿多发病、常见病,可引起咳痰、咳嗽、发热,甚至呼吸困难、低氧血症等,严重威胁患儿健康。本研究中,对比分析溴已新及盐酸氨溴索对PP的疗效情况,以期为PP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5年1月-2016年3月选择我院78例PP患儿,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每组各39例。入组标准: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1]PP相关诊断标准;患儿年龄均小于12岁;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对本次研究药物过敏者;肺发育不良者;合并严重肾、肝、脑、心及造血系统疾病者;参加其他临床试验者。对照组,男22例,女17例;年龄6个月-11岁,平均(3.67±0.84)岁;病程1-5d,平均(3.01±0.52)d;体温37.5-39.5℃,平均(38.14±1.04)℃。试验组,男23例,女16例;年龄5个月-11岁,平均(3.62±0.76)岁;病程1-6d,平均(3.05±0.47)d,体温37.5-39.0℃,平均(38.05±0.92)℃。两组患儿体温、病程、年龄及性别等一般性资料对比,P>0.05,具备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儿均接受常规基础治疗,如补充水、电解质、维生素,抗感染及对症支持疗法(对于喘憋显著者可给予解痉、平喘、吸氧等治疗;对于咳嗽显著者,可给予止咳;对于发热者可给予物理及药物降温)。

对照组应用溴已新(国药准字:H31022703,生产厂家:旭东海普药业),将溴已新(2mg/kg・次)加入100mL葡萄糖注射液(5%),静滴,2次/d。试验组应用盐酸氨溴索(国药准字:H20051604,生产厂家:天津药物研究院药业),2岁以下患儿:将7.5mg盐酸氨溴索加入50mL葡萄糖注射液(5%),静滴,2次/d;2岁以上患儿,将15.0mg盐酸氨溴索加入100mL葡萄糖注射液(5%),静滴,2次/d。

连续用药7d为1个疗程,两组均接受1个疗程的治疗。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儿咳嗽、发热症状消失时间以及1个疗程后的治疗总有效率。疗效判定标准[2],治愈:1个疗程后,患儿咳嗽消失、体温完全恢复正常水平,哮喘、肺部湿音完全消失,实验室检查结果恢复正常,X线胸片炎性阴影完全消失或者显著改善;好转:1个疗程后,患儿咳嗽有所缓解,体温恢复正常,哮喘、肺部湿音显著改善,实验室检查结果有所改善,X线胸片炎性阴影有所吸收;无效:1个疗程后,患儿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X线胸片均未见改善,甚至恶化。治疗总有效率=好转率+治愈率。

1.4 统计学处理

两组患儿数据分析、处理均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两组咳嗽消失时间、退热时间等计量数据以均值±标准差( ±s)表示,应用t检验;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以百分比(%)表示,应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对比两组患儿咳嗽、发热症状消失时间

试验组患儿咳嗽消失时间为(4.22±1.36)d,对照组为(5.76±1.21)d,试验组咳嗽消失时间更短(t=5.283,P=0.000);试验组患儿发热消退时间为(2.43±0.54)d,对照组为(3.36±0.75)d,试验组发热消退时间更短(t=6.284,P=0.000)。

2.2对比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

1个疗程后,试验组治愈29例(占74.36%),好转8例(占20.51%),无效2例(占5.13%),治疗总有效率为94.87%(37/39);对照组治愈20例(占51.28%),好转11例(占28.21%),无效8例(占20.51%),治疗总有效率为79.49%(31/39);试验组治愈率及治疗总有效率更高,χ2分别为4.446、4.129,P分别为0.035、0.0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小儿呼吸系统生理解剖结构特殊,其支气管短且狭窄、血管丰富、黏膜柔嫩,软骨柔软,弹性组织支撑作用及纤毛运动能力均较差,当病原菌侵入呼吸系统时极易引起肺组织充血、水肿及炎性浸润,发生PP。有效祛痰、早期排出肺泡内及气管内分泌物对缓解患儿临床症状,促进患儿康复具有重要意义[3]。

溴已新是小儿肺炎常用药物,属鸭嘴花碱衍生物,该药可通过裂解痰液及分泌物中的黏蛋白及粘多糖纤维素,而起到减低痰液黏度、促进痰液排出的作用。盐酸氨溴索属新型黏液溶解剂,一方面,该药与溴已新作用相似,可通过减低痰液及分泌物黏稠度,而起到促进痰液排出的作用;另一方面,该药可刺激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分泌及合成,可有效防治肺泡萎缩,改善患儿肺换气及肺通气功能。

本研究中,应用盐酸氨溴索的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达94.87%,显著高于对照组79.49%;试验组患儿咳嗽、发热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应用盐酸氨溴索治疗PP相比溴已新具有起效快、疗效好等优点,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75.

理疗考试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 正骨推拿; 运动疗法; 颈椎病

中图分类号 R7681.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18-0022-02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30 Cases of Cervical Spondylosis Treated by Bonesetting Massage Combined with Exercise Therapy/WEN Chuan-qi.//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5,13(18):22-23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cervical spondylosis treated by bonesetting massage combined with exercise therapy.Method:60 cases of cervical spondylosi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April 2013 to October 2014 were selected,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bonesetting massage,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given bonesetting massage combined with exercise therapy treatment.Digital pain score method(NPRS),neck pain scale(NPQ) score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and total effective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After treatment,the digital pain score method(NPRS) and neck pain scale(NPQ) score in the two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the improvement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

【Key words】 Bonesetting massage; Exercise therapy; Cervical spondylosis

First-author’s address:Beiliu People’s Hospital,Beiliu 537400,China

doi:10.14033/ki.cfmr.2015.18.011

颈椎病是主要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出现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1-2]。颈椎病好发于中老年人,但随着人们工作方式、生活习惯的改变,其发病出现年轻化且发生率递增,如不及时治疗,将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3]。本研究对30例颈椎病患者予以正骨推拿结合运动疗法进行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4月-2014年10月收治的颈椎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30~68岁,平均(47.87±5.63)岁,其中:神经根型6例,颈型10例,椎动脉型4例,脊髓型4例,食管压迫型2例,交感神经型4例;试验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30~69岁,平均(47.11±5.58)岁,其中:神经根型7例,颈型病9例,椎动脉型4例,脊髓型5例,食管压迫型1例,交感神经型4例。经临床检查所有患者均确诊为颈椎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正骨推拿治疗:患者取仰卧位,首先用四指和双手掌心在患者颈后外侧行揉法松解其颈部紧张肌肉软组织,确定棘突两侧压痛点;一手托住患者下颌,一手托其枕部,使患者头部向右缓慢仰旋活动2~3次;使患者颈肌放松,再采用强壮手法作用于正骨后患椎旁仍存在的软组织硬结;最后采用痛区手法,使局部症状得以快速改善。按此手法向左重复操作1次。20 min/次,1次/d。试验组接受正骨推拿结合运动疗法治疗,正骨推拿治疗同对照组。运动疗法:(1)颈部肌力训练,手臂与颈屈肌群用力较劲作屈肌群等长收缩,手臂与颈部用力较劲作等长收缩,头手较劲作颈伸肌群的等长收缩,每次等长收缩10 s,休息10 s,10次/d。(2)颈椎关节活动度训练,仰头、低头、左右侧转、左右侧屈,每一个方向缓慢地进行至最大的无症状范围,20 min/次,1次/d。两组治疗10 d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数字疼痛评分法(NPRS)与颈痛量表(NPQ)评分及治疗总有效率。(1)NPRS评分:把疼痛程度用0到10这11个数字表示,10表示最痛,0表示无痛。让患者根据自身疼痛感受选择相应数字表示其疼痛程度。(2)NPQ评分:评分方法参照参考文献[3]中的NPQ评定方法执行。(3)治疗总有效率:评分标准参照参考文献[4]中疗效标准执行,治疗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字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NPRS与NPQ评分比较

治疗后,两组的NPRS与NPQ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治疗前后NPRS与NPQ评分比较 分

组别 NPRS评分

NPQ评分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试验组(n=30) 5.58±1.54 2.91±1.93*# 37.86±15.71 15.02±8.10 *#

对照组(n=30) 5.60±1.50 3.41±2.04* 37.88±15.75 19.51±9.16*

*与治疗前比较,P

2.2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治疗后,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例(%)

组别 治愈 显效 好转 未愈 治疗总有效

试验组(n=30) 12(40.00) 10(33.33) 7(23.33) 1(3.33) 29(96.67)

对照组(n=30) 7(23.33) 7(23.33) 8(26.66) 8(26.67) 22(73.33)

3 讨论

颈椎病是颈神经根综合征、增生性颈椎炎、颈椎骨关节炎、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表现为颈椎间盘退变与一系列继发性的病理改变,如髓核突出或脱出;刺激或压迫了邻近的神经根、椎动脉、脊髓及颈部交感神经等组织,椎小关节失稳、松动;韧带肥厚和继发的椎管狭窄;骨刺形成等,引起一系列症状和体征。颈椎病可分为:神经根型颈椎病、颈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交感神经型、混合型颈椎病[5-6]。患者表现为颈背疼痛、手指发麻、上肢无力、行走困难、恶心、呕吐、头晕,严重的甚至心动过速、吞咽困难及视物模糊等[7-8]。目前临床上对于颈椎病的治疗方法众多,更加有效的治疗方式对于患者的身心都有着重要意义。

本研究对30例颈椎病患者予以正骨推拿结合运动疗法进行治疗其临床疗效与单独给予正骨推拿治疗相比较,治疗后,两组的数字疼痛评分法(NPRS)与颈痛量表(NPQ)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但予以正骨推拿结合运动疗法患者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单独给予正骨推拿治疗患者(P

综上所述,对颈椎病的治疗,正骨推拿结合运动疗法可以明显改善患者颈部疼痛,缓解起临床症状,改善颈部功能,提高治疗有效率,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杨盛宇,朱清广,房敏,等.推拿手法结合运动疗法治疗颈椎病经筋力学机制研究[J].四川中医,2014,32(6):144-146.

[2]朱清广,房敏,沈国权,等.手法对颈椎病患者颈肌力学性能及疲劳程度影响研究[J].中国骨伤,2012,26(25):18-21.

[3]何云刚,宁万兵.正骨推拿加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J].中国社区医师,2014,30(22):77-78.

[4]周翔,何嘉莹.正骨推拿配合牵引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4(3):403-404.

[5]麦国明,林鸣.中医正骨推拿加颈椎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12(21):58.

[6]王志强,侯蜀芳.手法配合功能锻炼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1,11(15):89.

[7]李丽,,吴泽勇,等.运动疗法结合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4,29(9):860-862.

[8] Lin J H,Chiu T T,Hu J.Chinese manipulation for mechanical neck pain:a systematic review[J].Clinical Rehabilitation,2012,26(11):963-973.

[9]邓军平,张艳秋.颈椎病的发病机制及推拿疗法、运动疗法方法探讨[J].陕西中医,2009,30(9):1203-1205.

[10]王风波.运动疗法及颈椎康复器在颈椎病治疗中的作用[J].西南国防医药,2012,22(5):571-573.

[11]郭永红.针刺运动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A].//中国针灸学会2013年专题学术会议暨夹脊穴的理论研究与临床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25-28.

理疗考试总结范文第9篇

适用于评估特殊教育学校针灸推拿专业各个临床学科中视障学生的临床技能掌握情况及毕业考核,也适用于目标参照性考试,如全国盲人医疗按摩人员考试,以评估视障学生在毕业前是否达到全国盲人医疗按摩人员资格要求。

二、符合特殊教育实际的创新型“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的组织与实施

1.成立考核评价小组

由特殊教育学校针灸推拿专业临床技能培训骨干教师组成考核小组,负责组建考核题库、制定评分标准、标准化病人培训、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考核实施及总结。

2.建立考核试题库

考试内容在考察学生对知识掌握的全面性、基础性的同时,也要重点突出。因此,试题库的建立既要结合特殊教育实际,还要参照视障学生毕业后从事推拿行业所要取得的职业资格(即全国盲人医疗按摩人员考试大纲)的要求。试题库中包含伤科、内科、妇科、儿科四门中医学科的常见病临床技能测试。

3.标准化病人培训

标准化病人是指那些经过标准化、系统化培训后,能准确表现病人的实际临床问题的正常人或病人。在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中标准化病人的应用,既可以解决教学资源紧缺的问题,还能够克服传统考评方式缺乏公平的缺点,使视障考生在面对标准化病人中进行考核,提高了评估结果的可靠性和公平性,还能够为视障学生模拟一个医患之间面对面交流的平台。教师通过前期对视障学生进行相关学科医学知识授课后,在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前对视障学生统一进行如何作为一名“标准化病人”,即标准化病人的职责与要求及在考试中表演技巧的培训。培训结束后对全体视障学生进行标准化病人考核。考核合格者方可参加下一阶段的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在特殊教育学校针灸推拿专业,考生本人即要模拟盲人医疗按摩师作为考生参加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又有机会作为标准化病人,这是与其他医学院校的选取低年级学生或在社会上招募有医学爱好的的人士作为标准化病人的重要区别。其优点体现为:视障学生在作为标准化病人之前势必要对疾病的病史、临床表现中的症状、体征等相关知识有准确的认识及掌握,通过作为合格标准化病人的培训与练习,有利于视障学生对所学疾病有更好的掌握,有利于这部分知识的理解与内化。有了充当标准化病人的经历也有利于视障学生在临床工作中更好地以患者为中心进行医疗服务。

4.符合特殊教育实际的创新型“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考站设置

创新型“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共分为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病例分析、手法操作四站。第一站(标准化病人站):问诊,重点测试视障学生病史采集能力,包括病史采集技巧、方法、要点、内容四个方面。考试时间10分钟,满分10分。第二站(标准化病人站):体格检查,重点测试视障学生体格检查的合理运用能力,包括检查的内容、顺序、方法三个方面。考试时间10分钟,满分30分。第三站(非标准化病人站):病例分析,以笔试及问答的形式重点测试视障学生中医辨证施治能力及临床思维方法是否科学有效,包括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分型、治则、治法等。考试时间10分钟,满分30分。第四站(标准化病人站):手法操作。重点测试视障学生治疗方法的选择及实施能力。包括合理治疗方案的提出;常用腧穴的位置和取法、按摩基本手法、成套治疗手法。考试时间20分钟。满分30分。考官根据视障考生在各站完成情况按照得分要点进行打分。

5.创新型“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实施结束后的总结

在特殊教育学校针灸推拿专业每次实施完创新型“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后,参与考评的教师组织学生马上进行总结。通过考生及标准化病人的自我总结及教师针对视障学生在考核过程中的优、缺点的归纳总结及点评有利于视障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正,以达到提高临床技能的目的。

三、结语

理疗考试总结范文第10篇

关键词:音乐治疗;智障儿童;作用

中图分类号:G4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06)07-0092-02

智力障碍儿童的音乐治疗研究在国际上已有半个世纪的历史,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有人对智障儿童进行音乐治疗实验。发展至今,虽然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规模很小,但从音乐治疗进入特殊教育领域伊始就受到智障儿童的热烈欢迎,因此,这一领域的儿童音乐治疗研究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儿童智力障碍是一个极大的社会问题。据统计,我国现有的智力障碍者1000多万人,儿童占有较大比例。智力障碍又称智力缺陷,是指大脑受到器质性损伤或由于遗传因素中染色体畸变或基因突变等致使大脑发育不全,造成认知障碍乃至全面的心理活动障碍。由于先天或后天因素导致智力活动发育停留在某个比较低级的阶段,从特殊教育的角度讲则被统称为智力障碍[1]。

音乐治疗是通过知觉、动作、情绪三者相互刺激而产生的治疗作用,本课题采用目前世界先进的“创造性音乐治疗”儿童音乐治疗理念作为理论支撑,该理论创始人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儿童音乐治疗中心Noroff、Robbihs教授提出的“音乐儿童”理念得到了世界各地儿童音乐治疗专家的广泛认同,并在几十年的临床中形成较成熟的儿童音乐治疗方法体系。他们认为,“音乐临界期”的儿童对音乐的接受能力很强,因此当儿童的音乐能力得到恢复发展时,他们的某些生理和心理问题也会相应地得到解决[2]。

本课题在研究初期明确了研究思路:(1)儿童音乐治疗理论强调多学科交叉(音乐学、教育学、心理学、医学等),淡化对立性,尤其对特殊教育界争议较大的治疗与教育的界定我们采用了对立统一的观点[3]。(2)重视儿童音乐治疗中的医学理念,强调临床性、实践性、有效性等。经过努力,本课题设计构建了一套全新的本土化儿童音乐治疗评价、操作体系。这套操作体系既对特殊音乐教育工作者有一定要求,又考虑到在当前我国特殊教育界的可行性,明确了研发儿童音乐治疗的目的――为了更多的特殊教育工作者有可能参加儿童音乐治疗工作,为更多的智障儿童创造补偿缺陷的机会。我国目前在这方面的研究,由于起步较晚,受主客观条件限制,研究实验规模较小,与国际接轨尚需时日。

本研究的设想是根据行为矫正、潜意识开发等心理学原理[4],通过对4名智力障碍儿童(另有1名儿童中途退出)进行的两年多的音乐治疗实验,在治疗师、乐器、音响、儿童之间建立的音乐关系显示出激发儿童有意识或无意识反应的积极的音乐行为表现来克服儿童的生理、心理缺陷。本文选取其中3名不同类型的智障儿童在治疗前后音乐能力、行为能力测试(自编音乐能力、行为能力量表)显现出的进步情况,证明音乐治疗对智障儿童从不同角度产生的排除障碍的作用。

1.被试

本文中的3名实验对象全部为北京崇文培智学校和通州培智学校8岁以下及智损程度在55以下的学生。典型行为表现分别为:被试一,黄某,女,先天愚型;被试二,何某,女,有先天性心脏病、语言表达困难,反应迟钝;被试三,王某,男,有癫痫病,对外界态度冷漠,情绪不稳定。三名被测试儿童的音乐治疗实验都达到20次以上,通过对其进行治疗前后音乐能力、行为能力的测试对比,形成可控制的变量,从而得到最后的实验评价依据。

2.研究过程和方法

本研究过程先后有4名实验研究人员(副教授1名,小学高、中、初级教师各1名)参加。2002年10月至2004年9月(因非典中断半年)在北京通州培智学校音乐治疗室和北京崇文培智学校音乐教室进行实验,全程跟踪记录了123人次、长达3780分钟的音乐治疗训练过程(录像和笔录)。运用特殊教育界的“早期干预”理论及实践经验[1],选取其中3名8岁以下的实验对象的测量结果作为实验依据,其中每人每周参加实验一次,每次30分钟,20次为一个疗程。

根据国际通用的儿童音乐治疗程序[5],对每位被试儿童进行全程录像跟踪和笔录。首先对其分别进行治疗前的评估(制定远、近治疗目标);然后记录他们在每次实验中行为表现的时间量数据,并根据每次行为表现频率的数据制定下一次治疗措施;最后进行治疗后的评价。对每个对象治疗实验全过程的记录都装订成册,其中测量表格的编制主要参考了特殊教育界常用的“部分行为量表”并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等儿童音乐训练手段作为测量工具。表中的自变量为音乐治疗师对实验对象正强化音乐训练的干预手段,因变量是对象进行音乐体验后音乐表现能力、行为表现能力的变化,通过采用在同一治疗师、同一时段(每周一次,每次半小时)中进行训练来尽量控制无关变量的干扰。

本研究所测量的儿童音乐表现能力分为四部分内容[6]:(1)儿童打击乐(响板、砂锤、摇铃、铃圈、铃鼓、鱼蛙、三角铁、打棒、儿童架子鼓)伴奏;(2)音条乐器(钟琴、铝板琴、木琴、音条)伴奏;(3)键盘乐器(钢琴或电子琴)演奏;(4)音乐感受力表现(唱简单儿歌、模唱简单儿歌、简单儿歌表演、手拍简单节奏、脚踩简单节奏、随快板音乐即兴跳舞、随慢板音乐即兴跳舞)。

本研究所测量的儿童行为表现能力也分为四部分内容:(1)语言交往能力(目光对视,有交往愿望,会使用你、我、他,知道自己名字,会使用形体语言,能表达自己的简单需求,对别人的要求作适当反应);(2)精神集中能力(能注视前方物体3秒钟以上,保持精神集中3分钟以上);(3)动作协调能力(能自然协调地走,能自然协调地跑,能双脚连续跳三次以上,能准确地接头球、能平地直线走两米);(4)认知能力(能分辨上下、前后方位,能分辨两种颜色以上颜色、形状,能说出四季,能说出两种以上气候现象,能说出昼夜特征,能说出两个以上节日或小动物、树木、花卉、水果,能连续数出10以内的自然数)。

3.研究结果

经过对音乐和行为量表进行严格统计(由于篇幅有限,详细统计不在此表述),产生了音乐治疗个案前后对照的百分比数据,3名儿童的变化如下:

被试一共计治疗45次,音乐训练项目总水平提高了27%,行为表现能力总水平提高了25%;被试二共计治疗24次,音乐训练项目总水平提高了12%,行为表现能力总水平提高了1%。被试三共计治疗31次,音乐训练项目总水平提高了14%、行为表现能力总水平提高了26%。

根据以上3名被测试儿童治疗前后的实验数据,可看出音乐治疗对改善儿童行为障碍产生了作用,使我们今后对智障儿童的音乐治疗更具针对性。

4.讨论

在对以上3名不同类型的智力障碍儿童进行音乐治疗和改善他们行为表现的能力(语言交往能力、精神集中能力、动作协调能力、认知能力[7])的过程中,实验研究人员从儿童的行为表现中发现,这些儿童主要在精神集中能力、动作协调能力和认知能力方面进步明显,但不同类型的智障儿童需要改善的行为障碍类型又各有不同,其表现为:(1)先天愚型儿童对音乐有较强敏感度的特点促使其治疗后行为表现能力改善显著。被试一的行为表现进步幅度体现了这一可能性。在音乐治疗过程中,被试一通过音乐律动训练后动作协调能力进步幅度最大,其次通过活泼的歌表演和带有生活小常识的儿歌学习,提高了被试一的认知能力,在欢乐的治疗与教育交叉训练的气氛中还提高了被试一的精神集中能力。(2)情绪不稳定的智障儿童可以通过音乐表演活动改善情绪和行为表现。被试三的行为表现进步幅度体现了这一可能性。在音乐治疗过程中,被试三虽然开始阶段抵触治疗师的指令,对外界态度冷漠,但由于从开始就喜欢各种儿童敲打乐器,尤其在儿童架子鼓的训练中,治疗师给予被试三充分的表演空间,使其从宣泄般的砸鼓到用架子鼓为音乐伴奏,消极的情绪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促进了被试三精神集中能力、动作协调能力、行为表现总水平的提高。(3)音乐治疗的作用取决于智障儿童情绪变化的幅度。在被试二的量表中体现了这一现象。这位儿童治疗后的音乐理念和行为表现变化都不明显,我们发现了她和与她同类型的智障儿童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情绪始终变化不大,无论是高兴还是沉默寡言,没有通过音乐出现过瞬间的兴奋,说明音乐没有对他们发生刺激作用,因而这类儿童的音乐治疗疗效要靠延长治疗时间来达到,要设法提高他们情绪变化的幅度。

在本次音乐治疗实验中,研究人员发现了以下音乐治疗对智障儿童的作用:(1)不同类型的智障儿童经过音乐治疗后全部在精神集中能力和动作协调能力方面有进步。(2)注意力基础好的智障儿童可以通过音乐治疗与音乐教育的结合提高认知能力。(3)情绪不稳定的智障儿童通过找到他喜欢的音乐治疗方法的正强化训练,可以使其行为表现总水平得到提高。

此外,我们还发现,音乐治疗师选择治疗方式的准确性、在音乐治疗过程中的驾驭能力及临场即兴应变的敏感度是使音乐治疗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否则,如果音乐治疗师缺乏音乐感染力将使音乐治疗的疗效大打折扣。

5.小结

从本课题研究的结果可以看出,音乐治疗的作用已经在不同类型的智障儿童音乐治疗实验量表中体现出来,对精神集中能力和动作协调能力的作用最为明显。通过实验研究总结出的智障儿童音乐治疗特点可以提供给残疾人康复机构的训练人员和特殊教育工作者在音乐治疗临床中参考。由于主客观条件的局限,本课题研究深度十分有限。研发出的这套儿童音乐治疗评价和操作体系,还有待进一步的探索、改进。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将努力争取进一步提高改善智障儿童发展障碍的音乐治疗疗效,以促进我国音乐治疗发展逐步走向成熟。

参考文献:

[1]张鸿懿,马廷慧.儿童智力障碍的音乐治疗[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

[2]高天.音乐治疗简明讲义(试用本)[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治疗研究中心,2004.

[3]李伟亚,方俊明.学校情景中的音乐疗法[J].中国特殊教育,2004(8):83-87.

[4][美]R.G.Miltenberger.行为矫正的原理与方法[M].胡佩诚,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5][美]苏赞・B.汉尔斯.音乐治疗师手册[K].苏琳,译.音乐治疗学科信息,19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