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理财产品收益率

理财产品收益率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理财产品收益率创新低

数据显示,去年12月份共有66家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在30款以上。其中,有54家平均预期收益率在4%~5%之间,另外12家银行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在4%以下。不过,外币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反而有上涨趋势。数据显示,12月份发行的人民币理财产品共7932款,平均收益率为4.28%。而外币理财产品合计发行176款,平均收益率为1.54%,较11月增长了0.08个百分点。分析认为,美元在中长期走强是大趋势,相关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将上升,因而拉升外币理财市场的整体平均收益走势。在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创新低的形势下,春节前后投资理财,投资者不妨多几项选择。

购买中长期理财产品能获好收益

据360金融搜索平台的消息称,2015年12月银行理财产品监测数据显示,去年12月份,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超过11月,但总体收益率略有下降。业内人士指出,我国已经进入低利率时代,这种状况短期内可能不会结束,且近两年货币流动性增强,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大多处于下滑趋势。监测数据表明,去年12月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22%,创近两年来的新低。其中,保证收益类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3.61%,保本浮动收益类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3.59%,非保本浮动收益类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53%。保证收益类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增长了0.1%。

在收益率下降的情况下,今年春节前后在资产配置银行理财产品时,该怎样进行资产配置?有关人士在为投资者把脉2016年资产配置策略时认为,投资者可以配置现金、固定收益类产品、房地产、股票基金、私募股权投资等。建议持有现金占比5%~10%。受市场影响,固定收益类产品在今年的挑战可能会较大,建议占比20%~30%。房地产配置要继续优化,建议占比20%~25%。股票基金建议占比20%~25%。私募股权投资代表着新经济,建议占比20%~30%。成熟的投资者会把焦点放在规避风险上,普通投资者会关注如何取得最大的收益。如果只关注获得最大收益,就可能会忽略最大的风险,结果可能不一定最好。

基于此,分析师认为,今年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或将稳中有降。若担心未来理财产品收益率继续下降,且对资金流动性需要较低,分析师建议可购买中长期理财产品,以锁定当前较高的收益率,且长期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本身就比短期产品高。同时,中小银行的理财产品或也相对较高。此外,市民也可关注美元理财产品。伴随着美联储加息,美元理财产品收益率可能走高。

银行系美元理财产品“量价齐涨”

近日,人民币汇率贬值引起市场广泛关注。其实,此轮贬值可以追溯至数月前。2015年8月11日,央行新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定价机制,每日的中间价设定将参考上日银行间外汇市场收盘汇率,汇率市场化程度大幅提升。此次“新汇改”一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从8月10日的6.1162,到13日已变成6.4010。自此之后一直在6.3至6.4区间徘徊。进入2015年12月后,美联储加息预期临近并在当月17日应声落地。2016年1月13日中间价为6.5630,近一个多月贬值幅度达2.59%。

除海外资本回流美国外,近期个人换汇潮持续升温,部分银行网点现排队购汇。对个人投资者来说,换汇后最容易操作的方式是持有美元存款或外币投资品种,而外币投资品种中最常见的当属银行发行的外币理财产品。而在银行的外币理财市场上,美元产品历来是热门品种,而在美元升值趋势及加息背景下,热度更是持续上升。以2015年各月发行的美元理财产品来看,前10个月每月产品数量多在80款上下,11月、12月发力并最终突破100款。而其在外币产品中的占比也逐渐上涨,从年初的50%升至年底的70%。可见,个人投资者对于美元产品的需求正处于持续提升阶段。

全文阅读

外币理财产品收益率普遍下降

今年以来,银行发行的外币产品整体预期收益率确实有所下滑,见图1。与1月份相比,5月份外币理财产品整体预期收益率下滑了0.55个百分点至3.36%,而人民币理财产品整体预期收益率下滑0.46个百分点至4.78%,幅度小于外币产品。

分币种来看,截至5月,几乎所有外币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与年初相比均出现下滑,其中欧元理财产品5月的平均预期收益率为2.45%,与1月份相比下滑0.79个百分点。美元、日元和英镑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分别下滑至3.27%、1.51%和1.94%。其中,日元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是所有外币理财产品中下降幅度最多的,5月份该类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和1月份相比降幅接近28%。同时,欧元和英镑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降幅也超过20%。加元理财产品虽然在前5个月平均预期收益率仅仅下滑0.15个百分点,但整体收益率已经从上年9月份的2.4%下滑至不到1%。尽管澳元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明显高于其他外币产品,但是澳大利亚央行连续降息令不仅令澳元汇率走势乏力,而且令澳元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受到影响,5月份该类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已经从1月份的6.04%下滑至5.62%,降幅约7%。

从图2的产品期限类型上来看,除了1年以上期外币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呈现大幅上升的走势外,其余期限外币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均有所下降。1年以上期外币产品收益率大幅上升主要是由于该类产品发行数量稀少,通常每个月不到5款,一旦有银行提高某款产品收益率就将推动整体产品收益率大幅上升。

其他期限类型产品中,3~6个月期的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下降最多,5月份该类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下降至3.54%。从下滑幅度来看,1个月以下期的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在前5个月的累计降幅高达22.78%,远远超过其他期限类产品,不过,其他期限类产品的降幅也都在12%以上。

尽管平均预期收益率持续下降,但银行发行外币理财产品的热情并没有被糟糕的外部环境“浇灭”。今年前5个月,银行发行的外币理财数量月均持稳在200款左右,并且3~5月还出现逐月递增的趋势。

对于外币理财产品的投资者来说,一定要谨慎,尽量回避收益率下降幅度较大的币种,并且在期限上选择中长期限的产品。

全文阅读

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下行压力加大

未来,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或将继续下行,预期收益率超过6%的高收益理财产品将成凤毛麟角。对于稳健型投资者而言,如果对资金流动性要求不高,建议选择大型股份制银行或城商行的中长期理财产品,以获得更高收益。

在持续了多年的高速增长后,银行理财市场已走到十字路口。在经济下行压力之下,上半年央行多次推出了降息、降准的宽松政策,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持续走低,而股票市场在今年前5个月的疯牛行情让压抑了7年之久的股民欢欣雀跃,资金如潮水般涌入股市。在收益、流动性皆逊色一筹的现实情况下,银行理财市场该何去何从?

1 收益退潮

今年理财市场的平淡在银行年中考核揽储旺季尤为凸显。根据融360的监测数据显示,6月银行共发行4452款理财产品,总量较5月减少了414款,降幅达到8.51%。而在以往每年,6月正是银行揽储的时点,各银行都会增加理财产品的发行数量。因此,每年6月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规模和收益经常掀起一波小高潮。

自2013年年底非结构性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达到5.98%的高位后,近两年来,由于货币市场资金面持续宽松,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也随之持续走低,更是在今年6月首次降至5%,创近2年新低。

从上半年的整体情况来看,理财产品收益率整体下滑趋势明显。根据普益财富的统计数据,截至6月30日,今年上半年商业银行共发行3.5万款个人理财产品。保本类人民币非结构性个人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呈现较明显的下滑趋势,平均预期年化收益率下跌0.9个百分点。其中,期限在1个月以下的保本人民币非结构性个人理财产品的收益率相对其他期限类型存在较大差距。同时,其本身也呈现出明显的下行趋势,从1月的3.69%到6月的2.79%,下滑0.9个百分点,收益率已经处于一个极低的水平。

相对于保本类理财产品而言,期限在1个月以下的非保本类理财产品收益率的下滑趋势较为缓和,从1月的4.86%下滑至6月的4.6%,下滑0.26个百分点。而期限在1年以上的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则明显高于其他期限类型的产品,6月的平均收益率达到5.76%。

业内人士表示,下半年监管层或仍将保持宽松的货币政策,同时结合可能出现的大额存单利率调整,以及存款利率上限放开等因素的影响,下半年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将继续下滑。其中,保本类理财产品受到的冲击将最为严重。

全文阅读

银行理财产品数量和收益率普降

根据普益财富的不完全统计,2008年12月(以下简称“本月”),国内32家商业银行(包括26家中资银行和6家外资银行)共发行银行理财产品386款,较2008年11月(以下简称“上月”)下降22.8%。2008年9月份之后,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数就开始逐月下降,本月下降幅度超过前几个月。

12月减少的基本是人民币理财产品,尤其是信贷类理财产品。信贷与票据资产类理财产品发行数较上月减少85款。信贷紧缩带来的发行动机已经基本消失殆尽,信贷类理财产品的出路在于跟未来宏观政策的联动,比如并购贷款、中长期基建贷款等。

尽管人民币理财产品发行数减少明显,但由于人民币理财产品的绝对市场占比很大,之前4个月始终维持在83%左右,因此发行绝对数的减少并未导致市场占比下降,本月人民币理财产品市场占比仍高达83.4%。相对于人民币在理财产品中的强势地位,外币理财产品自然是表现不佳,其发行数与市场占比在近5个月也始终没有突破,反倒是美元理财产品近3个月发行数在持续大幅度下降。本月美元理财产品市场占比为5.4%,欧元与澳元理财产品市场占比均为3.6%,港币理财产品市场占比仅为2.6%。

与人民币在理财产品中的强势地位相呼应的是,短期理财产品(6个月期限以下的理财产品)在今年基本保持在50%以上的市场占比,尤其是近5个月,始终保持在70%以上的市场占比。短期理财产品如此受青睐与金融危机不无相关。金融危机下,政策与市场的变化难以捕捉,如果在较长期限内无法调整投资,就会面临诸多风险。因此短期化投资也就成为金融危机下的首选。本月,6个月以下期限的短期理财产品市场占比达75.1%,1年以上期限的中长期理财产品市场占比不到5%。

前面提到信贷类理财产品在本月大幅度减少,但目前人民币理财产品仍主要投资于信贷与票据资产,本月此部分理财产品占到人民币理财产品总数的接近70%。其次就是债券与货币市场类理财产品,占比也有25.2%。本月经历了信贷政策的继续松绑,以及央行出乎意料的大幅度降息的影响,众多信贷类理财产品推迟发行,或者取消发行,使得信贷类理财产品这匹2008年的“黑马”,在2008年最后一个月“低调”谢幕。

结构性理财产品发行继续放缓

本月结构性理财产品只发行了16款,延续了上月下降的趋势。目前,证券市场维持了近两个月的盘整态势,商品市场中的原油、农产品价格继续下探,黄金价格则宽幅震荡,外汇市场受各国政策和经济表现影响比较大,市场波动较为剧烈。标的市场的变化和对2009年的市场预期考验着商业银行对理财产品的设计能力和市场观察能力,使得商业银行结构性理财产品暂时处于调整期。

本月结构性理财产品挂钩标的主要为利率、指数和基金等,其中利率挂钩型理财产品有7款,利率作为目前市场最主要的挂钩标的,连续三个月利率挂钩型理财产品占结构性产品中的比例超过30%;其次是指数挂钩型理财产品,发行数为6款,涉及的指数基本为股票指数,指数同样成为市场主要关注的标的资产;近期,商品挂钩型理财产品鲜有,主要是目前商品市场仍然下跌,并没有出现企稳的明显迹象,投资风险较大。

全文阅读

银行理财产品真实收益率分析

【摘要】 随着银行间竞争日益激烈,银行理财产品成为各类银行筹集资金的重要渠道,也成为很多投资者特别青睐的投资理财产品,其名义收益率确实比银行储蓄要高,但其真实收益率到底如何呢?本文以某银行理财产品为实例,着重分析了银行理财产品的真实收益率,以期为广大投资者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提出合理化建议,也为商业银行开展银理产品提供建议。

【关键词】 银行理财产品 真实收益率 名义收益率

近年来,商业银行间存贷款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催生出一系列新型金融衍生工具,银行理财产品成为其中的佼佼者,而且规模和数量发展非常迅速。尤其是2012年《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实施以来,国家对其监管越来越严格,提高了投资者对银行理财产品的信心,使其受到极大追捧,仅2013年12月就发行达2682款,逐渐成为商业银行主要的筹资工具之一,也成为了众多投资者青睐的投资产品。

一、银行理财产品概述

银行理财产品是指银行利用其较高的信用度,自主设计发行,将募集到的资金按照产品合同约定投入相关金融市场及购买相关金融产品,理财产品的投资方向主要有人民币债券和货币市场类产品、外币债券和货币市场类产品、组合投资类产品、融资类产品、结构性产品等,投资回收获取投资收益后,根据合同约定分配给投资人的一类理财产品。

银行理财产品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有不同的分类,根据其收益方式分类,主要分为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和非保本浮动收益理财产品。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是指预期收益率固定的,但其并不一定都能保证本金安全,而实际上大部分的固定收益类产品均为不保证本金及收益率的产品,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仅是该产品投资能够正常收回时所能获取的最高收益率,一旦投资失败,不仅收益率不保,而且本金也可能受到损失。而非保本浮动收益理财产品除明确该理财产品不保障本金完全不受损失之外,且其收益率会随着理财产品投资回收情况而变化,可能很高,也可能很低,甚至本金也会受到损失。

由此可见,两种理财产品风险均存在一定的风险,都有可能获得不了预期收益,甚至本金也可能受到损失,与传统的银行存款有较大的不同,后者起码能保障银行储蓄本金和利息,且中长期储蓄存款利率基本可以超过同期通货膨胀率。

二、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现状

全文阅读

银行猛发理财产品 涉嫌哄抬收益率

6月末,银行吸储大战“开火”。

按照银监会的要求,6月份起,银行除了对季末、月末存贷比考核外,还要进行日均存贷比的考核。为此,各家银行都铆足劲应付这场大考。

吸储的办法各式各样,其中之一就是发行理财产品。这使得理财产品利率水涨船高,市场已显8%或者更高的理财产品,这超出一年期定存利率3.25%的115%。

为了赶在季末提高存款额度,各家银行使出浑身解数揽存。使得理财产品收益率不断提高,同时发行期都选择在了月末的几天。《投资者报》记者注意到,5%、6%、7%甚至更高年化收益率的理财产品挂于各家银行的网站和网点电子屏幕上。

比如,兴业银行将于6月28日开始销售“天天万利宝”理财产品,共包括A、B、C、D、E、F、G七款,其中,A款投资期限为7天,预期年化收益率5%;B款14天收益率5.05%等。

北京银行在6月24日发售了与SHIBOR(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挂钩的理财产品,由于近期资金紧张,银行间市场拆借利率飙升,该款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高达7.6%。6月28日,北京银行又发行了新款理财产品,其年化收益率是一个月的SHIBOR利率减去0.26%。若按6月29日7.7%的SHIBOR利率计算,该款产品利率仍然高达7%以上。

虽然,目前存款利率的上限并没有打开,高息揽存也不允许,但隐藏在市场中的高息揽存现象已经非常普遍,加上高利率的理财产品发行,银行业人士指出,这已有点变相利率市场化了。

月末猛发产品

全文阅读

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昙花式”上涨?

6月,银行间市场短期资金流动性的突然紧张引发了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的上涨,特别是3个月以下的短期限产品上涨幅度较大。但是预期3季度银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仍将继续下降。

进入6月份,银行间市场资金面趋紧态势愈演愈烈。观察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走势发现:6月7日隔夜拆放利率骤然上涨至8.2940%,8日更是达到了9.5810%的高位,随后数日也基本维持在6%以上;一周和一个月期限的拆放利率从7日升至6%以上后,一直未再回落下去;3个月期限的拆放利率同样保持着稳步攀升趋势,已连续数日超过5%。

银行间市场短期资金流动性的突然紧张引发了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的上涨,特别是3个月以下的短期限产品上涨幅度较大。目前,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对象以货币市场工具以及债券为主,因此货币市场资金利率的上涨促使新发行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出现上升。

6月新发行产品收益率上升

观察人民币款债券与货币市场类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走势,5月份以来,1-3个月期限产品的周度收益率几乎保持着稳步增长态势,且进入6月有加速之势,一度已升至4.52%,另外1个月以下期限产品也在上涨明显,第二周达到3.56%。从所有人民币款理财产品来看,平均预期收益率近期也出现较大幅度的上涨,1-3个月期限产品的收益率从5月第一周的3.93%持续上涨,在6月第二周已达到4.56%。

比较不同类型银行的发行产品收益定价情况,可以发现,5月份以来国有银行的产品周度平均预期收益率的上涨程度高于股份制银行以及城商行。

以1-3个月期产品为例,在6月第二周,国有银行人民币款债券与货币市场类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从5月第一周的3.67%上涨至4.48%,而所有人民币款产品则从3.75%升至4.62%,涨幅均超过80个基点;而股份制银行以及城商行的产品收益率仅出现微幅上升,从5月第一周起总涨幅均未超过20个基点,收益率走势较为平稳。

2013年5月起国有银行1-3个月期人民币款理财产品的周度平均预期收益率走势

全文阅读

保本型理财产品收益率实证研究

【摘要】本文以保本型债券挂钩理财产品为研究对象,采用统计的方法研究该种类理财产品的预期与实际收益率现状;其次,利用时间序列分析和Granger因果检验对影响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实际收益的宏观因素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目前我国市场的理财产品绝大多数产品的实际收益率都达到了预期收益率;在影响保本型债券挂钩理财产品的各种影响因素中,商业银行一年期银行定期存款利率和货币供给量占有主要地位。

【关键词】保本型理财产品;实际收益率;时间序列分析

一、引言

理财产品,是由商业银行自行设计并发行,将募集到的资金根据产品合同约定投入相关金融市场及购买相关金融产品,获取投资收益后,根据合同约定分配给投资人的一类理财产品。保本理财产品是指商业银行按照约定条件向客户保证本金支付,本金意外的投资风险由客户承担,并依据实际投资收益情况确定客户实际收益的理财产品。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来连续以两位百分数的速度增长,使得我国居民我国国民财富和富有阶层的规模和数量都已达到了相当的程度,形成了一个新兴的,日益庞大的财富管理市场。

但是,不管是从分析消费者的需求,还是对产品的设计方面来讲,我国内资银行与外资银行都具有一定的差距;起步较晚、发展较快的产品有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这些变化也让投资者眼花缭乱,无从选择。同时,市场上还出现了“零收益”产品,与在理财产品出售时说公布的预期收益率大相径庭[1]。

本文通过时间序列分析解释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预期与实际收益差别及其影响因素,对个人投资者选择理财产品提供参考意见。

二、背景分析

全文阅读

加息刺激 理财产品收益率现“涨”声

各种期限的产品收益上行速度存在较大差异,1个月期及以下产品的涨幅最大,为0.04%;3个月至6个月期产品降0.03%。

记者在工商银行看到,一位投资者正在咨询理财产品的相关事宜,工作人员表示,目前正在发售的理财产品投资期限270天,年化收益率3.1%,比加息前涨了0.1%。咨询者不解:“1年定期存款利率加了0.25%,理财产品怎么才加0.1%?”“在银行存款1年利息为2.5%,理财投资9个月收益就达到3.1%,还是很划算的。”工作人员如此解释。

产品收益率上涨

虽然加息了,但1年期存款利率还是赶不上CPI涨幅。为吸引投资者,近期不少银行调高了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不过,各种期限的理财产品收益上行速度存在较大差异。

以目前发行量最大的债券和货币市场类产品为例。普益财富监测数据显示,11月13日至11月19日期间,1个月期及以下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2.26%,较加息前平均涨幅为0.04%;1个月至3个月(含)期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2.69%,平均涨幅为0.01%;3个月至6个月(含)期平均预期收益率为3.02%,平均降幅为0.03%;6个月至12个月(含)期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3.21%,平均涨幅为0.02%。

而这仅仅是一个开始,东亚银行财富管理部总经理陈柏轩表示:“未来,银行将要发行的产品一般会略调高预期收益率,以增加产品的竞争力。”

债券类产品长期收益或降

事实上,央行调高存款基准利率后,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一般都会随之走高,不过,这也要根据理财产品的具体投资标的来衡量。普益财富研究人士表示,前段时间的加息,间接预示着债券市场进入下降周期的概率有所提升。从短期来看,虽然一两次小幅度的加息会使债券类产品的投资收益小幅上升或维持不变,但一旦再次加息,长期来看其收益下降的可能性更大。

全文阅读

这些理财产品收益与利率同步!

进入加息周期,投资者可能更愿意购买短期理财产品。举例来说,加息前10万元定存五年的利息收入为1.8万元,如果加息100个基点(1%),利息收入就将增加5千元。10月19日,时隔33个月后,央行重启加息,5年期定存利率一次性加60个基点。按照以往的经验和当前通胀形式来看,未来一年时间连续加息是大概率事件,甚至有可能达到46次的频率。

“加息”对投资者而言是个喜忧参半的事。喜的是放在银行里的钱能够获得更高的利息回报,忧的是手头的中长期存款、固定收益类金融产品有可能买“亏”了,因为它们在加息后购买收益率更高。

应对加息预期,投资滚动性短期银行理财产品或者货币市场基金是一种方法。此外,还有几种理财产品收益率会随着利率上调“水涨船高”,购买它们不仅能够规避加息可能带来的潜在损失,还可省去频繁操作的繁琐。其收益特点有些类似抗通胀债券。

可以与利率联动的保险

按照保险和银行利率的关系来划分,有不挂钩、间接挂钩和直接挂钩三类。

传统寿险的主要功能是保障,并且其预定利率2.5%的上限仍未打开,因此与利率关联不大。如果预定利率市场化正式打开,加息通常会令此类产品的费率更为便宜。

投资型家财险、投资型意外险与利率存在同向联动的关系。此类保险兼顾保障和投资功能。无论是否发生保险赔偿,期满均可获得本金和收益。以某公司的双挂钩型家财险为例,它的3年期产品始终设定在比银行同期存款税后收益率高0.6%、5年期高0.4%的年收益率。

万能险的投资渠道主要在大额协议存款、国债募集债券等与利率密切相关的市场,加息后万能险的投资收益率也将有所提高。需要特别注意,中短期的投资型险种并不一定能有收益增加,长期投资万能险的优势更大。因为万能险往往在最初几年需要扣除较高的“初始费用”,这么一来前几年的保费中真正用到投资、有关分红的其实很少;而且中短期保险产品的利率调整有“滞后性”。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