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诗仙李白不仅是位才华横溢的大诗人,也是位技艺精湛的剑术家。李白是高产诗人,也是“体育明星”。现存的《李白全集》964首诗中描写“剑”的有107次,分布在106首诗中,约占全诗总数的10%以上,可见,李白是非常钟情于“剑”的。李白诗歌中对“剑”的描写也是是各式各样的。李白人从小就开始学剑,而剑术还不错。剑也是他的知音和至爱,甚至是他生命的化身。他的诗用自由的文笔把我国文学史上的“剑”描写得潇洒翩然、出神入化,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髓财富。
关键词:李白;诗歌;剑
诗仙李白不仅是位才华横溢的大诗人,也是位技艺精湛的剑术家。李白是高产诗人,也是“体育明星”。作为唐朝灿烂的文化之一体育,同样令我们感到骄傲,它不但为唐文明增光添彩,在中国体育史和世界中世纪体育史上也占有显赫的地位。李白诗歌中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到古代剑术、剑法、历史、地理、文学、宗教等各个文化领域。从李白的诗歌中不难看出,在其各个的诗歌中都提到了”剑”,由此可以推断出诗人毕生坚持击剑,现存的《李白全集》964首诗中描写“剑”的有107次,分布在106首诗中,约占全诗总数的10%以上,可见,李白是非常钟情于“剑”的。
李白诗歌中107次描写“剑”中除开有作为地名出现了4次“剑阁”3次、“剑壁”1次外,作为武器出现了103次。属于剑的“铗”出现了1次、“霜雪”2次、“莫邪”1次、“吴鸿”1次、“秋莲”2次、“湛卢”1次、“青萍”2次、“干将”1次、“吴钩”1次、“龙泉”4次、“匕首”3次。
李白诗歌中对“剑”的描写是是各式各样的,他既骄傲又谦虚地称与自己相濡以沫的妻子为“拙妻莫邪剑”(《窜夜郎,于乌江留别宗十六Z》),他把朋友苏明府比作“苏季子”,并称赞他“剑戟森词锋”(《魏郡别苏明府因北游》),他坦荡地褒奖亦弟亦友的李凝为“吾家青萍剑”(《送族弟单父主簿凝摄宋城主簿至郭南月桥却回…留饮赠之》)。他还写到“安得倚天剑,跨海斩长鲸”“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裙王门不称情”“起舞拂龙泉,四座皆扬眉”“抚剑夜吟啸,雄心日千里”等,想见他应该是古代文人中的运动健将也是剑文化的推广者。据《新唐书》本传记载,李白「性倜傥,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他自称「十五学剑术,遍干诸侯,二十五岁「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他还投书以舞剑著名的裴斐将军,愿向他学剑。《魏序》更说他曾「手刃数人。“秦皇扫六合,虎视何雄哉。飞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秦皇按宝剑,赫怒震威神。逐日巡海右,驱石驾沧津。”,“倚剑登高台,悠悠送春目。苍榛蔽层丘,琼草隐深谷。”,等等这些是李白在「古风中对秦王横扫天下的描述,他描写秦王挥剑如割断浮云,使得各国诸侯全都向西来朝拜秦王了。李白是用感叹的语气在赞叹秦王。他在「蜀道难中写到“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这是说剑阁高峻崎岖而突兀不平,一个人守住关口,万人也打不开。李白借助这样的描述来表达蜀道的险峻。“张公两龙剑,神物合有时。”这是李白「梁甫吟中的诗句。“鼎湖流水清且闲,轩辕去时有弓剑,古人传道留其间。”出自李白的「飞龙引二首。“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赤鸡白狗赌梨栗。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这两句诗出自李白的「行路难三首。李白在「胡无人中写到“流星白羽腰间插,剑花秋莲光出匣。”。“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纹金@x.中有一双白羽箭,蜘蛛结网生尘埃。”,「北风行。“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出自「侠客行。“雄剑挂壁,时时龙鸣。不断犀象,绣涩苔生。国耻未雪,”,出自「独漉篇。“壮士愤,雄风生。安得倚天剑,跨海斩长鲸。”,出自「临江王节士歌。“北落明星动光彩,南征猛将如云雷。手中电击倚天剑,直斩长鲸海水开。”,“羌笛横吹阿回,向月楼中吹落梅。将军自起舞长剑,壮士呼声动九垓。”,出自「司马将军歌(以代陇上健儿陈安)。“吴鸿少年学剑术,凌轹白猿公。珠袍曳锦带,匕首插。”,出自「结客少年场行。“雄剑藏玉匣,阴符生素尘。”,出自「门有车马客行。“东海有勇妇,何惭苏子卿。学剑越处子,超然若流星。”,出自「东海有勇妇(代关中有贤女)。“龙马花雪毛,金鞍五陵豪。秋霜切玉剑,落日明珠袍。”,出自「白马篇。“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边月随弓影,胡霜拂剑花。玉关殊未入,莫长嗟。烽火动沙漠,连照甘泉云。汉皇按剑起,还召李将军。”,出自「塞下曲六首。“槌钟速严妆,伐鼓启重城。天子凭玉几,剑履若云行。”,出自「入朝曲(一作鼓吹入朝曲)。“虎竹救边急,戎车森已行。明主不安席,按剑心飞扬。”,出自「出自蓟北门行。“杀气毒剑戟,严风裂衣裳。奔鲸夹黄河,凿齿屯洛阳。”,出自「北上行。“扬兵猎月窟,转战略朝那。倚剑登燕然,边烽列嵯峨。”,出自「发白马。“共作游冶盘,双行洛阳陌。长剑既照曜,高冠何V赫。”,出自「君马黄。“击筑饮美酒,剑歌易水湄。经过燕太子,结托并州儿。”,出自「少年行二首。“有策不敢犯龙鳞,窜身南国避胡尘。宝书玉剑挂高阁,金鞍骏马散故人。”,出自「猛虎行(此诗萧士S云是伪作)。“烈士击玉壶,壮心惜暮年。三杯拂剑舞秋月,忽然高咏涕泗涟。”出自「玉壶吟。“扣剑悲吟空咄嗟,梁陈白骨乱如麻。天子龙沉景阳井,谁歌玉树花。”,出自「金陵歌,送别范宣。“范子何曾爱五湖,功成名遂身自退。剑是一夫用,书能知姓名。”,出自「悲歌行。“胡尘轻拂建章台,圣主西巡蜀道来。剑壁门高五千尺,石为楼阁九天开。”,“剑阁重关蜀北门,上皇归马若云屯。少帝长安开紫极,双悬日月照乾坤。”,出自「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等等,李白描写“剑”的诗歌还有很多,大多是对剑术、剑法、以及通过对剑的描写来叙述某件事或自己的观点、喜好等。李白的诗歌中多次提到了“剑”,他的“剑”是侠客的标志,是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展示着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在古代的中国社会中“剑”既是一种非常尖锐的兵器,又富含有丰富的文化韵味。李白人从小就开始学剑,而剑术还不错。剑也是他的知音和至爱,甚至是他生命的化身。李白生活的年代正是唐王朝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经济空前繁荣的时期,当时的唐朝正处于国威远扬、万方臣服的大唐盛世阶段。李白“安社稷”、“济苍生”的理想在国土开拓、民族融合、边战频繁的现实刺激下,在开放型文化的熏染下,勃发为一种建功立业的奋怀。他的诗用自由的文笔把我国文学史上的“剑”描写得潇洒翩然、出神入化,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髓财富。(作者单位:绵阳师范学院)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绵阳师范学院李白文化研究中心2014年度科研项目,项目编号为LB14-19
参考文献:
摘要:意象是诗歌中描绘的具体形象,是融入了作者思想情感的物象,创造意象并借助意象抒发思想感情是诗歌创作的一种重要方法。无论是中国的传统诗歌还是现代诗歌,对于意象与意境都是十分重视的。唐代诗歌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朵不朽的奇葩,而唐代诗人李白则是中国最富盛名的诗人之一。李白的诗歌是唐代诗歌的典范,在他的诗歌中不仅意象丰富,而且寓意深远。本文通过分析李白诗歌意象的分类和特点,重点分析李白诗歌中几个典型的意象,从而充分领悟李白诗歌表现出来的意境,更深层次地理解李白丰富的内心世界,体会李白蕴含在诗歌中的独特的思想感情。
关键词:李白;诗歌;意象;特征
中图分类号:I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8-0260-02
唐代诗歌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朵不朽的奇葩,而唐代诗人李白则是中国最富盛名的诗人之一。李白素有“诗仙”之名,他的诗歌飘逸潇洒,极具浪漫主义的创作色彩。李白的诗歌是唐代诗歌的典范,在他的诗歌中不仅意象丰富,而且寓意深远。可以说,内敛而平静的意境是李白诗歌创作风格的一项重要特点。在研究李白诗歌意象特征的时候,我们不仅要注重李白诗歌浪漫、激越、奔放的特点,还应该研究李白诗歌意象中的含蓄之美,应全面而深入地研究李白诗歌。
从总体上看,李白的创作变化多端,他打破了传统诗歌创作的固有格式,达到了丰富多姿的神奇境界。李白诗歌创作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对祖国山河和美丽大自然的赞美,其风格兼顾俊逸清新和雄伟壮阔。除此之外,李白的诗歌还常常使用想象、拟人、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搭配李白惯用的意象,往往能够描绘出诗歌里独特的意境,让人回味无穷。李白的诗歌从数量上和质量上都远远超过同时代的绝大多数诗人,对后世文学的创作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无论是韩愈、李贺还是苏轼、陆游无一不对李白的诗歌创作交口称赞。
一、诗歌意象及其作用
(一)什么是意象
意象是诗歌中描绘的具体形象,是融入了作者思想情感的物象,创造意象并借助意象抒发思想感情是诗歌创作的一种重要方法。无论是中国的传统诗歌还是现代诗歌,对于意象与意境都是十分重视的。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意象即是意境。当然,我们现在认为,在诗歌当中两者还是有着十分显著的区别的,尤其是在现代诗歌中。现代诗歌的创作通常要借助一定的形象,这些出现在诗歌中的形象也就是意象。诗人对于意象的使用往往能够有效地烘托出诗歌的意境,表现出诗人的主观意识与情感。由此可见,对于诗歌而言,意象其实处于诗歌中美学的范畴,诗人通过意象的塑造让读者与自己产生共鸣,甚至通过意象来表达出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进而以此来丰富诗歌的内涵。由此可见,我们在阅读诗歌的时候,需要找到诗歌中所描绘出来的意象,并充分把握其表现出来的特征,才能体会诗人蕴含在其中的独特思想情感,更好地进入诗人所描绘的独特精神世界。
摘 要:儒、道、侠三种思想奇妙地统一于李白的思想性格和气质中。这使他的诗歌从内容到形式以及手法都显示了与众不同的浪漫特征。
关键词:李白;诗歌;浪漫;精神;特征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4-228-01
李白是盛唐诗歌的杰出代表,是继屈原之后又一位伟大的浪漫诗人。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深受“儒”、“道”、“侠”等思想的影响,
生性豪放不羁,故而诗歌形成了飘逸豪放的浪漫风格。
一、李白诗歌体现的浪漫精神
在中国文学浪漫诗歌创作队伍中,李白可谓是无冕之王,独树一帜。以他非凡的艺术创造力开拓了中国诗歌的艺术境界,丰富了诗歌的表现视野。他的诗“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州”,“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正是李白诗歌飘逸豪放的浪漫特征的最好概括。李白的诗歌,从思想内容上看,浪漫精神时时流露;从形象塑造、体裁结构和表现手法看,浪漫特征处处彰显。
讴歌理想,抒发悲愤,是诗歌浪漫精神的重要内容。李白深受儒家“达则济天下“思想的熏陶,从青年起,李白就怀有”济苍生,安社稷“的抱负,并为理想孜孜以求,锲而不舍,希望建立不世之功。等待皇帝“赤车蜀道迎相如。”他说“申官晏之谈,谋帝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
摘 要:本文依据新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拟从小学李白诗歌教学的内容和价值、小学李白诗歌教学的现状及改革措施等三个方面论述小学李白诗歌教学研究。
关键词:李白诗歌;教学价值;教学现状;教学改革
一、小学李白诗歌教学的内容和价值
1.小学李白诗歌教学的内容
在小学语文教材里,李白诗歌的比重有所不同。比如:人教版课标本中一共选入了五首,它们分别是第一册的《静夜思》、第四册的《望庐山瀑布》、第五册的《望天门山》、第七册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第八册的《独坐敬亭山》。人教版课标本是辽宁一些地方使用的语文教材,如北票等地。而沈阳市以前用的语文课本是北师大版,现在只有六年级在用,它包括的李白诗歌比较少,课内只有两篇,分别是第四册的《早发白帝城》和第十册的《秋浦歌》。而现在沈阳市小学五年级以下的学生都用的是语文S版,它囊括的小学李白诗歌比较多,它们分别是第一册的《静夜思》、第二册的《古朗月行》、第三册的《望庐山瀑布》、第五册的《早发白帝城》和第九册的《望天门山》。还有一些语文版本,但它们的课内选材都离不开上面所提到的诗歌。此外,即使在课内没有选入的,在课外读物中也能见到。
2.小学李白诗歌教学的价值
(1)追求生命的自由。李白终其一生,都在以天真的赤子之心讴歌理想的人生,无论何时何地,总以满腔热情去拥抱整个世界,追求立功和享受;他对一切美的事物都有敏锐的感受,把握现实而又不满足于现实,投入生活的急流而又超越苦难的忧患,在高扬亢奋的精神状态中去实现自身的价值。如果说,理想色彩是盛唐一代诗风的主要特征,那么,李白是以更富于展望的理想歌唱走在了时代的前沿。
(2)展现丰富的想象。通过想象,李白为世人展现了无限广阔的幻想世界和壮丽多彩的形象领域。李白的诗歌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在创作过程中,他的感情往往如喷涌而出的洪流,其间包裹着强大的力量。放荡不羁的气质、傲世的人格、易于触动的感情,形成了李白诗歌抒情方式的鲜明特点。
【摘要】李白是站在盛唐诗坛高峰之巅的伟大诗人。他在诗歌创作上,为我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在中国诗歌的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堪称中国诗坛第一人。本文《论李白诗歌的创作风格》通过对李白诗歌的阅读和思考,并汲取许多学者专家的成果意见,结合本人的阅历,着重从诗人李白的诗歌自然明快的特点、俊逸飘逸的个性和如酒如醉的浓烈情感来阐述其浪漫主义的创作风格。以及其性格对诗歌的影响和他的诗歌的内涵,从而引起我们今人对优秀古人的学习以及对其优秀品质的传承,努力发展中华民族优秀的先进文化。
【关键词】李白浪漫自然明快飘逸
盛唐文化,孕育出无数杰出诗人,李白是其中最具神韵的天才诗人,他把盛唐诗歌的气、情、神等发挥地淋漓尽致。阅读他的诗歌,我们既能看到那种澎湃激情的胸怀抒发,又能领略到那种神奇宏大的美丽想象;既有浩瀚壮观的瑰丽奇景,又有标举自然天成的明丽意境;既有“济苍生”、“安社稷”的宏伟理想,又有非凡奇特的浪漫主义色彩。他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大胆地运用夸张的比喻,对眼前所见进行艺术的描绘,使形象具有扣人心弦的强大艺术感染力。他的想象奇特而丰富,他把自己的形象思维驰骋于悠远的时间和旷邈的空间之中,而无所拘束。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他还运用各种历史传说和神话故事,创造出特异惊人的艺术形象。更值得注意的是,他总是在强烈感情的驱使下,把夸张的比喻、丰富的想象等表现手法和神话传说巧妙地结合起来,使他的许多诗篇具有豪迈的气势、昂扬的情调、奇特的形象和非凡的意境,从而形成了浪漫主义色彩,对读者产生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加之他那生动、明净、华美而自然清新的语言,更使他光彩耀人,名垂千古。
李白成为一个伟大的积极浪漫主义诗人决不是偶然的。盛唐时代社会经济的繁荣富庶和在时代精神孕育下形成了他的豪迈性格,炽烈感情,对自己才能的高度自负,和对政治和生活理想的热烈追求,是他诗歌的积极浪漫主义精神的思想基础。而他一生存在的深刻的思想矛盾――理想与现实、建功立业与隐逸求仙,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切同情和对黑暗腐朽的现实的痛恨等,他要把这一切完美地酣畅地加以表现,也必然要选择浪漫主义的创作风格。
李白与盛唐似乎是两个相辅相成的现象,密不可分。盛唐因李白平添了几许辉煌,李白基于盛唐滋长着他的灵气。但这二者又是那么相悖,以致生活在盛唐中李白的人生轨迹是那样曲折、不尽如人意。“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这是我们当代人对唐代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赞誉,即使用现代的标准来衡量,李白也是一位国际级的文学大家、一位纯粹的诗人。而当时的他对政治抱有一定的热情,现在看来,那只是他的一厢情愿。他那浪漫主义的气质与严酷的政治现实格格不入。李白也曾一度被唐玄宗召见,接到诏书的李白当时踌躇满志,春风得意,“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
一、李白的诗歌具有自然明快的特点
李白诗歌能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出无尽的情思,随口说出而趣味丛生,既自然,又含蓄,真实简练而蕴涵丰富。他的爽朗的性格,自由自适的气质,反映到他的诗歌里,就形成清新俊逸的情思韵味。如《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又如《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再如《关山月》:“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这许多明白明快的语言被李白运用自如,恰到好处。
二、李白的诗歌写出了俊逸的情韵和飘逸的个性
摘 要:李白是一位非常伟大的诗人,他的诗在我国历史上闪耀着耀眼的光芒。在他的诗中,可以看到它的主导风格,既豪放又飘逸,让人领略到了诗的壮观。李白的诗为什么会形成豪放飘逸的主导风格呢?这与他所处的时代和思想境界所分不开的。本文从其性格、情感和诗的自身三个方面来揭示其主导风格,揭开李白诗歌的神秘之美。
关键词:李白诗歌 主导风格 豪迈奔放 飘逸若仙
李白是盛唐时期的天才诗人。要说盛唐诗人的诗体、个性特点、诗的风格在谁身上展现无遗,当数李白。李白的诗豪放、飘逸,艺术个性鲜明,可谓是历史长河中独一无二的。
一、性格方面
李白生于盛唐时,他从幼年开始,文学、奇学、百家杂学,没有一项是他没有学过的。对于他来说,有三种思想对他影响十分深刻。这三种思想是儒、道、侠。他一直都希望去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然而这一远大的政治理想却一直都未实现。李白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他奋斗了一生,至死不渝的政治思想是“安社稷、济苍生”。
而道家思想对于李白来说也是深受其影响的。李白在政治上受到一次又一次的打击,抑郁愤懑的时候,道家的思想对他起到了主导作用。然而天才诗人李白尽管满腹诗情,满怀豪情,但是他的一生事事不得意,因此道教就会影响且伴随他一生。
三种不相容的思想在李白身上展现。在功名成就之后,拂衣而退,过着那种悠闲飘逸的生活。在仕途遇到阻碍的时候,他既非常的气愤,又具有宽大的胸怀,依然放弃仕途生活,投入田园生活。他的内心对社会非常不满,对统治阶级非常憎恶,但是,自己一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对抗统治阶级的,在苦闷中,他毅然选择了放弃,开始过一种田园生活。因此,在他的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是痛恨,也有平静和狂放,他自身就是一个矛盾体。正是这三种思想在他身上刻上的印痕,让他拥有了这三种思想的精华,在诗中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给诗融入了新的元素,让诗句有了更加根深蒂固的豪迈和飘逸。
诗人李白放纵不羁、豪迈的个性色彩完全体现在了他的诗中。李白那傲岸不屈、放荡不羁的个性和充满自信的心态,充分地在气势奔放、意气凌云的诗句中表现出来。《月下独酌》这一诗,体现出他的孤寂。他有才,但是无处施展才华,他对这个社会非常痛恨。他空有一腔的才华,但是,又有谁能够欣赏,又有谁会发现呢?于是,他一个人独饮,和月亮一起喝酒,只有这一轮月亮可以读懂自己的心。他无助、他寂寞、他无奈,只能把这一心情向月亮诉说。在这样的境遇下,他没有消沉,仍然表现出豪情万丈,思想仍旧放荡不羁。
“诗言志。”李白的诗歌既有抒发感慨,寄托深远,对封建秩序和豪权贵戚不满的佳作,又有善于描写山河的壮丽,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的文字。大量的诗歌在读者的面前呈现出了诗人不同的心态,表达出诗人的不同的“心”意。
一、慈父心
作为一名诗人,李白有浪漫洒脱的一面;作为一名父亲,李白更有一颗慈父的心肠。天宝三年,李白因在朝廷中受权贵的排挤,怀着抑郁不平之心,离开了长安,开始了一生中的第二次漫游,历时十一年,《寄东鲁二稚子》就是诗人漫游金陵时候写的诗歌。诗人以生动的笔触,抒写了一个父亲思念儿女的骨肉深情。诗歌以写景开头,展示江南的春色,即景生情,想到东鲁家中的农事、酒楼、桃树,“南风吹我心,飞坠酒楼前”,诗人托春风带去自己对家的思念,洋溢在字里行间的真情让人唏嘘,尤其是对自己的一双儿女充满了人世间共同的慈父之情,“娇女字平阳,折花依桃边。折花不见我,泪下如流泉。小儿名伯禽,与姊亦齐肩。双行桃树下,抚背复谁怜。念此失次第,肝肠日忧煎。”诗人流浪于江南,想象着儿女在桃树下玩耍。在玩耍中张望着父亲的情景。他们失去了母亲,谁来摩挲其背,爱怜他们呢?即使在漂泊流浪的行程中,诗人李白仍不失一个父亲的慈爱之心。
二、忧愁心
李白的忧愁之心,有时源于对权贵的愤恨,有时缘于自己的壮志未酬,更有的是对朋友的牵挂。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写到:“扬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这是诗人在听到王昌龄被贬之后写下的诗作,尤其是后两句的抒情,诗人将自己的“愁心”托付给明月,让多情的月亮把自己的心愿带给远方的朋友。托明月而捎愁心,不仅说明忧愁无处可诉,也说明了明月分照两地,而朋友却不能相见。彼此都能看到的那一轮明月,该寄托了诗人多少的情肠?诗人依靠丰富的想象,把无情的月亮写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心的知心人,她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把自己对朋友的思念带到遥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个不幸的迁谪者。“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表达的却是诗人对权贵的憎恨。
三、苦心
759年,李白在江夏逗留的时候,遇到了长安故人――时任南陵县令的韦冰。异地重逢,使流浪中的李白欣喜异常,他想到自己坎坷的命运、漂泊的身世、难酬的壮志、炎凉的世态……不禁百感交集,奋笔写下了《江下赠韦南陵冰》的诗歌。诗歌以倒叙的形式追忆“安史之乱”后诗人与韦冰的遭遇,“君为张掖近酒泉,我窜三巴九千里”。李白是遇赦的罪人,韦冰是被贬的官员,在相逢的宴会上,彼此的遭遇又怎能说得清呢?“玉箫金管喧四筵,苦心不得申长句”,这恍如梦境的惊喜,蕴涵着痛心的自白。爱国的壮志,济世的宏图,都在“不得申长句”中被痛苦地压抑了。也由于“不得申长句”,内心的痛苦也就可想而知了。
四、清心
摘 要: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受道、侠思想的熏陶,形成了一股舒卷自如、独立自由的逸气。诗人常以逸气入诗,在诗作中既展现了一种淡然平和的心境,又体现了一种对自由追求的精神,同时也形成了一股飘逸自然之美。
关键词:李白 诗歌 逸气
在历代对李白诗歌的评论中,“纵逸”“逸气”“逸态”“奇逸”“飘逸”“豪逸”的字眼俯拾皆是。如“李白性嗜酒,志不拘检,常林栖十数载。故其为文章,率皆纵逸”(《河岳英灵集》),“李太白诗逸态凌云,映照千载,然时作齐梁间人体段,略不近浑厚”(《西清诗话》),“太白天才豪逸,语多率然而成者”(《沧浪诗话》),“李翰林天才纵逸,轶荡人群”(《唐诗品汇》)。再如,胡应麟《诗薮》云“李才高气逸而调雄,杜体大思精而格浑”,《唐诗选脉会通评林》亦云“青莲雄姿逸气,变化无方”等等。
通过对历代论者评品的解读,我们发现“逸”与“气”是李白诗歌的鲜明特点。实际上李白诗歌确实以“气”贯穿其中,有仙气、豪气、酒气、骨气、奇气、怨气,更有逸气。诗人因受主客观原因的影响而形成逸气,诗中的逸气不仅是追求自由精神的体现,还是一种平和淡然心境的反映。
一、“气“与文学创作的关系
“气,云气”(许慎《说文解字》),段玉裁注曰“象云起之貌”,“气”原指自然界大气之意。后来“气”渐与文学创作有关,被注入了人的生命意识,与创作主体紧密相连。孟子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曹丕亦云“文以气为主”,刘勰则谓“清和其心,调畅其气”等。“气”已成为“作家、艺术家在进行文艺创作时思想境界、人格力量、性情才调,以及创作的激情、冲动、勇气等心理准备”。“太白以气为主”,甚至“以气夺人”,展示了其诗作无穷的魅力。
二、李白诗歌“逸气”的表现
“逸,失也。从辵兔,兔谩訑善逃也”(许慎《说文解字》),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常有“逃跑”“隐逸”“释放”“安逸”“放纵”之意。李白诗中“逸”与“气”的结合常有以下几种表现:
【摘要】侠文化代表了民族文化的一支,侠所体现的遵守信诺、重义轻生等都代表了美好的民族性格。历史的步伐进入唐代,尤其是出现了一代“诗侠”李白,侠文化、侠文学的发展达到了高度繁荣,通过分析李白的诗歌,我们充分的体会一下“侠”文化在诗歌中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李白;诗歌;侠
唐代是一个渴慕英雄、极富侠文化心理的浪漫时代,在这个时代横空出世了一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大侠,说他是武侠,他曾常年身佩宝剑,漫游天下,并有过杀人的经历,说他是文侠,他曾创作了大量游侠诗歌,极富侠义情怀和浪漫精神,其追求自由、飘逸洒脱的侠客气质备受世人仰慕,他就是一代“诗侠”李白。
1李白的游侠诗
李白自身的尚侠情结和侠客风骨,再加上的天纵才情、才华横溢,他的游侠思想必然要表现在他的诗歌当中。据统计,在李白现存940余首诗中,据统计李白“诗中有剑、诗中有侠的,总数不下于百首”⑵,可见其游侠诗创作之丰。李白的游侠诗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1描写游侠生活和游侠态度。 “击筑饮美酒,剑歌易水湄。经过燕太子,结托并州儿。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因击鲁勾践,争博勿相欺。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少年行》)表现功未成、名未就时任侠行乐的生活状态。
“青云少年子,挟弹章台左。鞍马四边开,突如流星过。金丸落飞鸟,夜入琼楼卧。夷齐是何人,独守西山饿。”(《少年子》)叙述少年游冶之事,表现及时行乐放纵不羁的飘逸之态。
“儒生不及游侠人,白首下帷复何益。”(《行行游且猎篇》)将游侠与儒生作对比,认为只会讲经诵典的儒生不如游侠活得潇洒,肯定游侠的生活态度。
【摘要】李白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以天才的艺术创造,扩大了浪漫主义的表现领域。他的诗歌运用大胆的夸张,丰富的想象,增强了诗歌感染力。李白诗歌中夸张的常用方式有:扩大夸张和缩小夸张,奇特的夸张和丰富的想象结合,大胆的夸张与新奇的比喻连用。李白诗歌中的夸张虽奇特惊人,却合乎情理,既是极度的夸张,又是高度的真实。由于李白充分发挥了大胆的夸张,奇特的想象等艺术手法,他的诗歌成为浪漫主义的典范。
【关键词】李白诗歌 夸张 方式
【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5-0015-01
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我国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贡献首先是把积极的浪漫主义艺术创作推向新的高峰,他以天才的艺术创造,在更广大的范围内运用多种手法,扩大了浪漫主义想象,增强诗歌的感染力,使我国浪漫主义诗歌传统得到发扬光大。
李白诗歌表现出惊人的想象力,真正能做到“笼天地于袖内,挫万物于笔端”(陆机《文赋》),达到出神入化。丰富的想象给艺术构思插上了翅膀。他惊人的想象力和他善于运用比喻夸张手法分不开的。李白诗歌夸张手法的常用方式有这样几种:
一、扩大夸张和缩小夸张
扩大夸张在李白诗歌中最为突出,如《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诗的首句“白发三千丈”,劈空而来,似大河奔流。从手法上讲,和“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一样,都是以“三”、“九”等表示众多的虚数进行夸张。“白发”长至“三千丈”,比“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还要多十倍,此句虽悖于事理,却含有至情,是诗人借白发之长来表自己愁思之深,它如雷霆,如潮涌,一下子便抓住读者,引起读者的强烈悬念。这类夸张在李白诗歌里还有很多,如:“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北风行》),用“雪花大如席”的夸张突出燕地奇寒,风光奇特。“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朝发白帝》),这两句描写轻舟在那万重山急流中飞驰的轻快迅速——轻舟在江上驶,猿猴在岸上啼,只觉得江水两岸的猿声仍在耳中不停地啼着,而船却早已飞快地穿过万重山了。李白用夸张的手法突出轻舟的飞快,从中可以体会到李白获赦后轻松愉快的心情。“亲见安期公,食枣大如瓜。”(《寄王屋山人孟大融》),“天子九九八十一万岁,长倾万岁杯。”(《上云乐》)这些都是扩大夸张的典范。李白诗中缩小夸张虽不及扩大夸张多,但为数也不少。如:“楼船一举风波静,汉江翻为雁鹜池。”(《永王东巡歌》),说浩荡的长江水和汉水,对于永王李粼来说,只等于一个小小的雁鹬池。这是对李粼军威之盛,地盘之广的一种歌颂,抒发了自己希求效力于消灭安史叛军,平定中原的爱国理想,气概豪壮。“谁道此水广,犹如一匹练。”(《江夏寄汉阳辅录事》),浩瀚的汉水犹如一匹白绢,这都是空间方面的极度缩小。其它如:“黄河如丝天际来”(《西岳云台歌》),“感君恩重许君命,太山一掷轻鸿毛。”(《结袜子》)等。夸张手法的作用都是很明显的,它可以使事物的某一方面的特征更加鲜明,可以使社会生活的本质体现得更突出,可以把自然界的景物描绘得更生动、更形象。所以,夸张这种手法在李白这样的浪漫主义作家手里使用得更多。
二、夸张和想象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