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李白的诗词

李白的诗词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谈李白诗词中的音乐

摘 要:“诗言志,歌咏言,声依咏,律和声。”这是说诗起源于音乐。从上古时代起,诗歌与音乐是不分家的。李白一生留下900多首诗词,他的诗词中有月亮、有酒,也有音乐,本文从李白的笛、萧器乐以及踏歌诗词来浅析李白诗歌与音乐的关系。

关键词:诗乐;关系;李白

一、绪论

从诗歌的产生和发展来看,最早都是可以和乐歌唱的。如《诗经》里的“国风”几乎都是各地的民歌。很多文学家、诗人本身就是音乐家,据《说苑》记载,孔子的弹琴技艺是相当高明的,孔子不但精通乐器,并且很看重“独唱”,《弦歌要旨序》云“孔子礼乐之教,自兴于诗始”。白居易“本性好丝桐,尘机闻即空”(《好听琴》卷23)。白居易一生和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不仅喜爱音乐也善于弹琴。“月出鸟栖尽,寂然坐空林。是时心境闲,可以弹素琴”(《清也琴兴》卷五)这是写他本人弹琴的诗。李白是我国的“诗仙”,一生留下九百多首诗词,他的诗不仅有明月、美酒、也有很多跟音乐有关诗篇,本文从中挑出几篇来进行论述。

二、器乐诗词

我国早期的诗歌都入乐,诗人写诗首先是为了供演唱,《诗经》中描写过的乐器达29种之多。其中有一部分篇章是相当成熟的乐舞诗。

笛,管乐器。竹制,有吹孔一,指孔六,近吹孔处另有膜孔,蒙以芦膜或竹膜,尾部常有二至四个出音孔。笛身小巧玲珑,携带方便,笛的音质,相当清远嘹亮,可以表现出各种不同的音色,音调可以吹出多种变化。关于笛的起源有很多不同的说法,崔豹《古今注》说:“横吹,胡乐也”。马融《长笛赋》说:“此器起于近世,出于羌中”。笛子,由西域传入,是西汉张骞通道西域时带入汉地。唐代,设置在“太常四部乐”中有笛这种乐器,可见笛在唐代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唐诗中有笛乐诗有四百零二首。如李益的“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施肩吾“皎洁西楼月未斜,笛声嘹亮入东家。”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塞下曲六首》其一)这首诗出自汉乐府,为唐代新乐府题,“笛中闻折柳”中的“折柳”即《折杨柳》的省称。这句表面是闻笛,实际话外有音,意味眼前无柳可折,“折柳”之事只能于“笛中闻”,说明了边塞生活之艰苦。笛本来为竹制,自唐起,却不拘于此,铁笛、玉笛常见。李白诗中屡见玉笛,如“黄鹤楼上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吹笛》)“韩公吹玉笛,倜傥留英音”(《金陵听韩侍御吹笛》)。诗人用夸张的手法,描写笛声的嘹亮悠扬,突出它传播空间的广阔。玉笛常与杨柳一起吟咏表示乡恋之情,如“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东风满洛城。此曲夜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这是一首情意绵绵的思乡曲,玉笛吹奏着古老的《折杨柳》离别曲调破长空而来,把惆怅的乡思洒满了全城。李白诗中还有“龙笛”,如“龙笛吟寒水,天河落晓霜”(《陪宋中丞武昌夜饮怀古》)。“龙笛吟寒水,天河落晓霜。”是指龙笛能吹出高亢嘹亮的声音。

萧,管乐器,古时称若干竹管编成的排箫为“萧”,后世则称竹制单管直吹者为“萧”。排箫有封底、无底两种。前者称“底萧”,后者称“洞萧”。后世称竹制单管直吹者也为“洞箫”。《风俗通》说:“舜作萧,其形参差,以象凤翼”。《列仙传》:“萧史者,秦穆公时人,善吹萧,能致孔雀白鹤于庭。穆公有女好之,公遂以女妻焉。日教弄玉作凤鸣。居数年,吹似凤声,凤凰来止其屋。公为作凤台,夫妇止其上,一旦皆随凤凰飞去。”李白的《忆秦娥》使用了这个典故,“啸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厥。”《忆秦娥》,是词牌名。顾起伦云:“李太白首倡《忆秦娥》,凄婉流丽,颇臻其妙,为千古词家之祖。”对李白的这首词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这首写伤别的词反映了闺中女子对旅人的思念和分离的痛苦。“啸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夜深人静,夜色朦胧,秦娥独自吹箫,啸声幽咽,如泣如诉。

全文阅读

庞德的《神州集》与李白诗词的契合

摘 要: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英国诗人艾略特说,现代主义诗歌巨匠埃兹拉?庞德对英语诗歌革命最持久、最具决定性的贡献,就是他翻译的中国古典诗词,其中主要是李白诗词。艾略特认为庞德发明了中国的古典诗词。庞德研究了中国古典诗词,研究了李白,然后借助翻译完成了20世纪现代英语诗歌最为深刻的语言革命。本文将以庞德翻译的中国古诗词集《神州集》为切入点,探讨李白诗词对庞德诗词翻译及创作的影响。

关键词:李白诗词;庞德;《神州集》

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7-0243-02

一、引言

1908年前后,受法国象征主义诗歌影响,以埃兹拉?庞德为首的西方诗人们,发起了一场旨在改变英国维多利亚王朝颓靡诗风的新诗运动,推动了英美两国诗歌向现代诗的转变。意象派是新诗运动中最引人注目,也是对美国现代诗影响最大的一个派别。为了破除旧传统,为了开创新诗风,美国新诗人吸收了大量国外影响,尤其是中国诗的影响。杰出的新诗人之一玛丽安.莫尔认为:“新诗似乎是作为日本诗——或许不如说是中国诗的一个强化形式而存在的……”这就是说,新诗运动本身就是一场中国热。意象派诗歌的创始人庞德也常说,只要读一下他译的中国诗,“就可以明白什么是意象主义”。另一个意象派成员约翰?哥尔德?弗莱契则说,他之所以参加意象派就是因为意象派意味着中国风:“正是因为中国影响,我才成为一个意象派,而且接受了这个名称的一切含义。”意象派所留下的主要文化遗产之一就是他们对中国诗的介绍,其中最主要的译作就庞德的《神州集》(Cathay),又译《中国诗集》或《华夏集》。《神州集》收录了19首中国古诗词,其中11首是李白的诗,足以证明庞德对中国古诗的认识和了解多来自于李白的诗,李白的诗对意象派诗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本文将从庞德和李白诗词之间的纽带——《神州集》切入,考察李白诗与庞德现代主义诗学观念相吻合的因素,进而证实李白诗词对庞德及其创立的意象派诗歌的影响。

二、李白与庞德之间的纽带——《神州集》

众所周知,《神州集》是庞德通过加工整理东方学家费诺洛萨(Ernest Fenollosa)有关中国诗歌而完成的。《神州集》于1915年出版之后,在西方取得了空前成功,“几乎所有知名现代诗人——包括叶芝(Yeats)、福特(Ford)、路易斯(Lewis)、艾略特(Eliot)、威廉斯(Williams)——都齐声称赞其清新、优美、简洁。”甚至有人认为:“有一个人读过庞德自己创作的诗,就有十个人读过庞德翻译的中国诗。”《神州集》是庞德诗歌发展的一座里程碑,使他创立的意象派诗歌从小刊走向大刊,被主流文化所接受。《神州集》也使中国诗歌开始从学院派走向民间,更多的人开始认识并赏识中国的诗歌。所以说,《神州集》不仅是庞德的第一次真正的成功,也是中国古典诗歌在美国的第一次真正的成功。然而,在费氏笔记的众多诗家中,庞德为何独独青睐李白呢?

全文阅读

摭拾数量词对李白诗歌的美学意义

在李白的诗歌中运用大量的数量词进行形象思维,在古今诗人中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数量词对李白诗歌的美学意义之大,比起古今其他诗人也是“空前绝后”的。根据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的研究,发现这种美学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突现了李白震动古今的强烈自我表现的主观色彩,唱出了盛唐时代的最强音

任何文学创作都离不开想象,没有想象就没有诗。神奇惊人的想象,总是通过大胆的夸张表现出来的。数量词作为李白的形象思维工具时,其词义所包容的丰富的形象把李白的想象力发挥得淋漓尽致,在塑造李白极强烈的自我表现的主观色彩的自我形象上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我们不妨分析一下《将进酒》这首诗。

《将进酒》无论在思想的深沉上还是在艺术的成熟上,都是他以往的诗所无可比拟的。一千多年来,人们从这首诗中获得对人生的肯定,对生活充满信心和力量。这首诗在数量词的运用上共有六处,这在其他诗人是没有的;而有五处又是用大数量以夸张其多其大,这在其他诗人也是没有的。多,反映出诗人感情发展的脉络;大,是诗人情感力量的凝聚点和爆发点。诗人先以慨叹人生的短暂,自然之物的永恒起笔蓄势,引出珍惜生命,得意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面对金樽美酒,吝啬金钱吗?不,“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是诗人郁满于胸中的感情的第一次宣泄!“千金”,是高度的自信。自信,与李白一生相始终。他出山时,“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长安三年,英雄无用武之地,赐金放还,临出长安时,“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到这里这个“千金”更是韧性的高度自信。没有“千金”这个大数量的夸张,便不足以表现他那不为金钱所役使,反倒要役使金钱的宏大气度。诗在这里好像打了一个“结”,结的是对人生价值的肯定!于是感情的洪流激荡澎湃,直泻而下,势不可挡,把个“尽欢”推向潮头。什么“金鼓馔玉”,粪土而已,“唯有饮者留其名”啊!写作这首诗的时候,正值诗人“抱用世之才不遇合”的长安放还后的政治苦闷时期,自然就对曹植产生了同情心,用“斗酒十千”来一吐胸中的激愤不平。“三百杯”到“斗酒十千”数量的增大变化,不正是诗人“借酒消愁愁更愁”感情的浓重变化吗?不正说明了诗人的内心深处在充分肯定人的自我存在价值的同时,又对历史和现实作了冷静的思考吗?所以再一次爆发出“与尔同销万古愁”的愤激至极的感情大波。

千金―三百杯―斗酒十千―万古愁,是诗人思想感情发展的脉络,也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凝聚点和爆发点。这大数量的夸张、想象或联想,强烈地感染着读者,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白。读者仿佛也身处于混沌洪荒的宇宙中,这个宇宙里弥漫着万古愁云,浓浓的愁云中,有一个在现实生活的沉重打击下仍然奋力抗争,愤然顶天立地的悲烈壮美形象。

二、展现了李白诗歌的恢宏阔大,飞动流走的艺术境界

既然数量词作为形象思维的语言工具,包容着极为丰富的令读者无穷无尽想象和联想的形象,当然也就创造了诗歌的艺术境界。境,就是诗歌语言所创造的形象,读李白诗歌,我们会发现,数量词他用得最多,而且是他创造艺术境界的非常重要的手段。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给人以时间和空间上的想象,荒古、遥远、苍凉,具有压倒一切的力量。“黄河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飞动流走,惊心动魄,同样也具有压倒一切的力量。“仰喷三山雪,横吞百川冰”“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一扫胡尘静,清风荡万古”“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些诗句都能给人以惊心动魄的审美感受,显示出诗人的坚强性格和人的本质力量,具有阳刚之美的特点。如果把这些诗句中的数量词去掉,另用他词取代,凭你怎样挖空心思也绝对创造不出李白诗的艺术境界,读者也绝不会产生那种惊心动魄的审美感受。

全文阅读

浅谈李白诗歌叠字式形容词的象似性

摘 要:“象似性”是认知语言学的一个重要概念,语音象似性是语音形式通过对世界的模仿来表达语义。诗歌因其对自然形象的追求,所以特别讲究象似性。李白诗歌语言“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特点表现出了强烈的象似性。叠字式形容词的象似性主要体现在数量象似性和膜状象似性两个方面。李白诗歌因其强烈的象似性特征而逼真感人。

关键词:李白 诗歌语言 叠字式形容词 象似性

“象似性”是认知语言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指语言形式与意义之间具有的相似关系。”[1]象似性在语言中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三种:影像符(image)、图示符(diagram)、隐喻符(metaphor)三类。如李白诗歌语言影像符有拟声象似,图示符表现为语法和修辞层面的数量象似。[2]语音层面的象似性就体现为音义关系不是任意的,而是有必然联系的。音义关系不是音义不同构,而是音义同构。[3]这种音义同构就是语音形式对其反映的语义——自然界事物的模仿,即语言的象似性。Fontanier:“诗歌关心象似性胜于真理。它致力于创造辞格,使其语言富有色彩,将其转化为一种活生生的、会说话的图画。”[4]

李白在《望鹦鹉洲怀祢衡》[5]中赞扬祢衡诗作“锵锵振金玉,句句欲飞鸣。”后人亦常用李白的两句诗“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来形容其诗歌特点。可见,李白作诗十分重视声音的表达效果,而这种声音的表现力其中一个很大的因素便是诗歌语音同自然界的声音之间的必然联系,即诗歌语音的象似性。《李白诗歌重复语言形式的象似性》[2]一文分析了李白诗歌语言中的重复形式的象似性表现在语音、词汇、句子、篇章等形式的重复。本文将探讨李白诗歌语言中叠字式形容词的象似性。在李白诗歌中,叠字式形容词的象似性表现为以下三种情况:第一种是拟声象似。是语言对自然界声音的模拟,属于拟声象似。如:“嗤嗤”,嘲笑貌。《登广武古战场怀古》:“抚掌黄河曲,嗤嗤阮嗣宗。”第二种是形容词的语法重叠。象似性上表现为数量象似,形容词的语法重叠表示量上的增加或程度的增强。如:“明明”,极言明亮。《代美人愁镜二首其一》:“明明金鹊镜,了了玉台前。”第三种是语素和音节的重叠,即重叠构词。象似性上表现为数量象似和拟象象似。前二种拙作《李白诗歌重复语言形式的象似性》一文中已作介绍,此处不缀。本文只讨论第三种情况。

在李白诗歌中的叠字式形容词有飒飒、茫茫、苍苍、恍恍、忡忡、强强、昭昭、浩浩、杳杳、渺渺、淼淼、寥寥、迢迢、草草、袅袅、了了、嚣嚣、悠悠、落落、灼灼、漫漫、眷眷、惨惨、荧荧、盈盈、冥冥、奔奔、森森、纷纷、沈沈、昏昏、恻恻、离离、历历、依依、济济、寂寂、凄凄、萋萋、戚戚、翳翳、迟迟、哀哀、夔夔、楚楚、区区、郁郁、炅炅、拳拳、蒙蒙、耿耿等51个词。

按照学术界的一般观点,这些叠字式形容词表示状态,起烘托态貌的作用。语音形式在表意上具有两个特点:

一是同形多义。一个叠字词往往能表达多个不同的意思,且这些意义之间常常有意义上的相关。因其具有多义性所以需要联系上下文理解。如“悠悠”。①情感连绵不尽。《江夏行》:“使妾肠欲断,恨君情悠悠。”②忧思貌。《赠崔郎中宗》:“长啸倚孤剑,目极心悠悠。”③辽阔悠长。《月夜江行寄崔员外宗》:“归路方浩浩,徂川去悠悠。”④动荡貌。《颍阳别元丹丘之淮阳》:“悠悠市朝间,玉颜日缁磷。”⑤思念貌。《太原早秋》:“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⑥遥远貌。《自巴东舟行经瞿唐峡登巫山最高峰还题壁》:“月色何悠悠,清猿响啾啾。”⑦众多貌。《古诗五十九首其九》:“一体更变易,万事良悠悠。”⑧时间绵长。《少年行》:“看取富贵眼前者,何用悠悠身後名。”

二是同义多形。同一个意思可以用多个不同的叠字词表示。如:表示辽阔无际义就有以下这些叠字词。“苍苍”,《登新平楼》:“苍苍几万里,目极令人愁。”“茫茫”,《庐山谣寄庐侍御虚舟》:“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漫漫”,《古诗五十九首其三十九》:“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淼淼”,《长干行二首其二》:“淼淼暗无边,行人在何处。”“渺渺”,《会别离》:“渺渺天海途,悠悠汉江岛。”

全文阅读

李白“诗与乐”研究:存在的问题及突破的路径

摘要:“诗与乐”即诗歌与音乐,唐代的诗歌与音乐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李白不但诗写得好,而且喜爱音乐,能歌善舞。目前,对李白“诗与乐”的研究面临三个问题:李白诗歌音乐本体的研究缺乏深度和可持续性;非音乐学者跨界研究李白诗歌音乐内容的局限性;李白诗词音乐当代价值研究的肤浅性。因而,突破李白“诗与乐”的思路与策略应该是:加强李白诗歌与音乐有深度的持续性研究;音乐人与非音乐人的合作研究;深入挖掘李白“诗与乐”的当代价值。

关键词:李白;“诗与乐”;当代价值;突破路径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172(2017)01-0059-04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他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青莲乡,后年少离乡,二十五岁起“辞亲远游”,仗剑出蜀。他有着“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的爱国本心,有着“酒放豪肠……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的豪气傲骨,也有着“高歌振林木,大笑喧雷霆”的艺术情怀。李白一生“志在青山”,游历祖国各地,陪伴李白始终的是他的诗、他的酒、他的剑、他的歌……

一、研究进展

李白与音乐关系密切。他不仅是著名诗人,而且擅长剑棋琴书、能歌善舞。如,《留别于十一兄巡裴十三游塞垣》诗中写道:“劝尔一杯酒,拂尔裘上霜。尔为我楚舞,吾为尔楚歌。”此诗描写了李白在友人“楚舞”的带动下,动情吟唱“楚歌”的情境;《幽涧泉》诗中写道:“拂彼白石,弹吾素琴。……客有哀时失志而听者,泪淋浪以沾襟。……幽涧泉,鸣深林。”由此诗可知,李白美妙的琴声竞能引人倾听,可见李白琴艺之高。此外,李白还创作了大量描写古琴、吟、舞、歌等的音乐诗作,李白的乐府诗、绝句等也都有着明显的音乐特征。

全文阅读

基于统计学的李贺诗歌色彩词的语言学分析

摘 要:李贺是中唐最具代表性的诗人之一,被称为“诗鬼”,他的诗风瑰丽奇峭,凄迷浓艳,这种诗风的形成与他对色彩的独特的运用方式是紧密相连的。笔者在对李贺244首诗歌进行字频、词频统计的基础上,对李贺诗歌中的色彩词进行语言学分析,以证明现代语言统计学的方法对于分析作者作品的风格特征既有其优势的一面,又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亟待进一步完善,这一点将在对色彩词功用分析中提及。

关键词:字频统计;词性分析;用法分析;功能分析

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7-0100-03

一、李贺诗歌色彩词的研究概况

李贺善用色彩,古人对此已有研究,但较为零碎,如唐代杜牧《李长吉歌诗叙》云:“时花美女,不足为其色也。”宋代陆游谓李贺诗:“如百家锦衲,五色眩耀,光夺眼目,使人不敢熟视。”清代方扶南也形容李贺诗:“如铁网珊瑚,初离碧海,映日澄鲜。”①近些年陆续有研究者关注李贺诗歌的色彩词,但多从心理学、色彩学的角度分析,从语言学角度研究的很少。程江霞的《李贺诗歌色彩词的修辞》、《李贺诗歌色彩词的语法研究》和《李贺诗歌隐性色彩词研究》虽然分别从修辞、句法结构以及隐性色彩角度对李贺诗歌色彩词进行了分析,但较为简略。前人在分析色彩词时也运用了简单的统计方法,如陶庆梅《李贺诗歌风格特争论――以意象研究为中心》,只是进行了简单罗列,关注的焦点仍在于作品中意象的风格。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补充研究,从语言学的角度对李贺的诗歌的色彩词进行再次分析。

二、李贺诗歌中色彩词的统计和分布情况

(一)色彩词的词频统计情况

清人毛先舒曾说过:“大历以后,解乐府遗法者,唯李贺一人。设色妙,而词旨多喻篇外,刻于撰语,混于用意。”②李贺诗歌的首要风格特征在于丽,而这种诗风与其重笔彩绘用词紧密相关,即高频度地使用色彩词。本文以1984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由叶葱奇疏注的《李贺诗集》为基础,再加上补遗的《静女春曙曲》、《少年乐》和《杪秋登江楼》三篇共计244篇。而用于统计的色彩词的选取标准则根据诗歌内容进行分类,既包含了显性色彩词,也选取了一定的隐性色彩词(具体统计情况如下表)。

全文阅读

论李白诗中的动物意象

摘要:“诗仙”李白是唐代时期的一个标志,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词中处处蕴含着“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意象美,李白是一个以动物形象来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圣手,他笔下的动物形象丰富多彩。这些意象也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实际存在的,另一种则是虚构出来的,本文就将选取两种意象的代表动物来简单的讨论李白诗中的动物意象,并由此对诗人的人格特征和精神世界进行简单探析。

关键词:李白诗;实在意象;虚构意象

李白诗歌中的动物意象指的是在李白诗歌中出现的那些包蕴着他们主观情感的动物。据统计,李白流传至今的诗词大约有一千首,其中涉及动物形象的诗就有600多首,差不多占了五分之三,动物的范围也是极其的广,天上飞的,地上走的,水里游的在李白的诗词中都可以找到。李白诗词中的动物意象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实在的意象,例如:虎、豹、马、猿、犬、兔、熊、鹤、燕、雀、白鹭、鸳鸯、蝴蝶等等,第二种是现实中并不存在的诗人虚构出来的意象,例如:龙、麒麟、大鹏、凤凰等等。

一、以“鹿”“子规”等为代表的实在意象

在李白的诗词里,实在意象李白写到了很多次的鹿这个意象,有鹿、糜鹿、白鹿,而鹿大多数是和仙人或者仙境绑定在一起的。例如,“竹马数小七,拜迎白鹿前。”(《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清晓骑白鹿,直上天门山。山际逢羽人,方瞳好容颜。”(《游泰山六首》其二),“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梦游天姥吟留别》)等等。李白笔下的鹿寄托他寻仙慕道、退世避隐之意。白鹿意象多和神仙联系在一起,也和他的游仙诗联系在一起,在这些奇思妙想中流露出渴慕修仙得道的心愿。

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他一方面要“且放白鹿清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一方面又“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可见,李白的学道求仙,就是为了追求一个更寥廓、更自由的彼岸世界在那个世界里,李白不用摧眉折腰,更没有因仕途挫折而带来的痛苦,而是能够尽情地放纵自己的精神,享受生命的欢乐。总之,鹿意象与李白的寻仙意识、慕道情感紧密相联。

在李白诗词中,除了鹿意象的大量运用之外,还有“子规”也是李白笔下的常客,子规:杜鹃鸟的别名。传说为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常常夜鸣,声音凄切,故借以抒悲苦哀怨之情。而对于仕途坎坷,人生失意的人来说,子规的啼叫无疑就是撕裂他们的伤口然后再上面狠狠地撒一把盐,最具典型意义的就是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还有一首李白在晚年创作的七绝《宣城见杜鹃花》:“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又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李白在宣城看到杜鹃花盛开,联想到幼年在蜀地常听到子规鸟的啼叫。子规啼声凄厉,令听者肠断,暮春三月,特别叫人思念故乡。“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淋漓尽致地写出了旅人思乡的情绪。再如“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从雌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寂静的夜里,空幽的深山,子规的啼叫声,使哀愁充满了整个空山。

二、以“大鹏”、“龙”为代表的虚构意象

全文阅读

从历代著名唐诗选本看礼拜杜甫诗歌的接受

【摘要】 历代唐诗选本选诗安排、序跋评论常可弥补诗话和文集不载的缺憾,颇有价值,但它们对于唐诗研究的非凡功用,往往被人们忽略。本文通过历代唐诗选本对李白、杜甫诗歌选录的梳理探讨,总结历朝历代对李、杜诗的接受情况,即唐人较崇李,宋人较尊杜,明人李、杜并重,清人反思前人,大胆肯定杜诗之变。

【关键词】唐诗选本;李白;杜甫:接受

【中图分类号】1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139(2012)02-0019-7

“作诗非难矣,选诗难”,诗歌选本作为中国古典文化的传承方式之一,始终为世人所重。其不仅关系到选诗者的才能和见识,而且可见各个历史时期文学思潮嬗变发展对收录作家作品的影响,它既保存了许多古典诗歌的原生态,又广泛流传并影响后人,唐诗选本就是其中颇具特色的一例。唐朝是古典诗歌大繁荣大发展的时代,历代唐诗选本很多,诸家选本见人见智,异彩纷呈。作为唐朝诗国星空“双子星座”的李白、杜甫,唐诗选本更像一个个活化石,虽历经岁月风霜,但依然熠熠生辉,折射出历朝对于李、杜评价的诸多信息。

一、推崇李白的唐人选唐诗

唐人选唐诗具有典型的时代特征,不仅反映出选家们各自不同的选诗标准,而且呈现出唐代总体时代风貌和审美趋向。明胡震亨《唐音癸签》记载唐人选唐诗共有50多种,惜多亡佚。现存的有《唐人选唐诗十种》,今人傅璇琮编撰《唐人选唐诗新编》搜辑共13种,较《唐人选唐诗十种》,增加了初唐许敬宗等撰的《翰林学士集》、崔融编的《珠英集》中唐李康成的《玉台后集》。现据《唐人选唐诗十种》所存选本,参之《唐人选唐诗新编》,将李、杜诗歌人选数量(单位:首)列表如下:

十一种唐人选唐诗中,李白入选四种(《唐写本唐人选唐诗》、《河岳英灵集》、《又玄集》、《才调集》)共88首,杜甫入选的仅一种(《才调集》)7首。结合王维入选五种(《河岳英灵集》15首、《国秀集》7首、《极玄集》3首、《又玄集》4首、《才调集》2首),共31首,王昌龄入选五种(《唐写本唐人选唐诗》17首、《河岳英灵集》16首、《国秀集》5首、《又玄集》1首、《才调集》5首),共44首比较,亦可见杜甫在唐人选唐诗中的不被重视。

唐诗选本多选李诗,少选或不选杜诗,有其深层原因,比如选家选诗标准,当时诗坛风尚,社会政治影响,诗歌自身发展变化。敦煌残卷本《唐写本唐人选唐诗》共选李昂、王昌龄、邱为、陶翰、李白、高适六家,总选李白诗43首,居诸家榜首。李白是唐代乐府大家,书中录李白古乐府24首,并有意单独编为一类,可见李白乐府在当时就已流行,这既符合李白诗歌成就实情,也为后世重视学白乐府奠定了基础。在入选六家中,唯有李白诗一首未遗失,李诗在当时受人欢迎程度可想而知。李白生前作品就倍受世人青睐,多有崇拜者,王屋山人魏万就曾千里迢迢,不辞劳苦,从河南长途跋涉到江浙寻找、结识李白,据魏万说李白刚出川时,在江陵遇见著名道士司马承祯,受其褒奖后激情写下的《大鹏赋》,当时天下“家藏一本”,这年李白刚26岁左右,李白成名之早和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现存杜甫1400多首作品,约有1300首写于安史之乱后,不录杜诗原因似乎很明显。但杜甫在《进雕赋表中》称自己“自七岁所缀诗笔,向四十载矣,约有千余篇”,不仅未入选敦煌残卷本《唐写本唐人选唐诗》,而且编选时限为开元二年至天宝十二载的《河岳英灵集》,选24位作家230多首诗歌,也未见杜诗。敦煌残卷本“似为抄录”(傅璇琮语),恐像敦煌曲子词一样,出于民间传抄。李白高选,杜甫不录,更能说明李、杜诗在时人(尤其百姓)心中的地位高下。

全文阅读

从夸张说李白飘逸诗风

摘 要:李白的诗作的飘逸除去个性使然之外,最重要的还是他在语言中大胆的使用修辞手法的缘故。修辞,为表达思想提供了良好的方式。本文就文本修辞角度欣赏李白诗的飘逸诗风。

关键词:夸张 艺术类型 飘逸诗风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月光 ,还有三分啸成剑气,秀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这就是洒脱不羁,文采奕奕的李白。总有人将其与杜甫比较,后者沉郁顿挫,作为杜甫好友的李白,更多的是在诗酒中书写自己的个性,如果说杜甫之诗更客观的话,那么李白之作更空灵飘逸,“诗仙”之名流传千古。李白的诗作的飘逸除去个性使然之外,最重要的还是他在语言中大胆的使用修辞手法的缘故。本文就文本修辞角度欣赏李白诗歌的飘逸诗风。

一、李白与浪漫主义飘逸诗风成因

李白被称作中国诗歌史上最具浪漫主义色彩的诗人之一,他一生流传给世人九百多篇光彩熠熠的诗文篇章。他的浪漫主义色彩的诗文诗风一般是由以下各方面的原因造就的。

其一,李白自身性格使然,李白出生成长在蜀地,自小就与山水接下不解之缘,所以李白是洒脱的,尽管在李白的身上有着儒、释、道等多重思想的影响,可是无论是在顺境还是逆境中,李白都能以豁达的态度去面对。尽管壮志难酬,可是诗人仍然相信“长风破浪会有时”;尽管被赐金还山,可是诗人还是有“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自信。没有山水般的胸怀是很难做到物我两忘,超然物外的。

其二,学而优则仕的人生理想很难实现后,诗人无可避免借据诗歌来长歌当哭。然而

发泄情感的最优方式并不是直抒胸臆,而是借浪漫而抒情。李白选择了后者,无论是《蜀道难》,还是《梦游天姥吟留别》,作者都没有直接表达自己的不满,而是借浪漫而佯狂。

全文阅读

《黄鹤楼送别》(第一课时)教学实录及评析

师:同学们,今天学习一篇文包诗体裁的课文――“黄鹤楼送别”。(生齐读课题)

师:文包诗,诗是文的浓缩。先来看这首诗,谁来读?(生读诗)

师:这首诗的题目比较长,一共十个字。你能从这个诗题中捕捉到什么信息呢?

生:我感觉到诗题包含了李白对孟浩然的依依不舍。

师:你的想法很深刻,可见预习得很充分。再找其他同学说说看,从诗题中你能知道什么?

生:从诗题中我知道,李白是在黄鹤楼上送孟浩然去扬州的。

师:说得非常好,“之广陵”就是诗中的――

生:下扬州。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