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汉字是方块形的表意文字,由图形演变而来,字数多,字形复杂,各种笔画、结构差别很细微,难于辨认;汉字本身不能表示读音,必须一个一个地记,有时一个字还有多种读音。因此,许多人认为汉字有“三多三难”,即“字多,难记;形多,难写;音多,难读”。但是,如果根据汉字的结构特点,采用奇特联想法来识字,不但可以对学习汉字化难为易,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那么,什么是奇特联想识字法呢?奇特联想识字法就是根据汉字的特点,在识字过程中,通过对字的音、形、义的分析,找出三者之间的联系点展开奇特联想,从而在大脑中呈现相应的物象以增强记忆,然后通过暗示学习加以巩固的一种识字方法。
一、奇特联想识字法的理论依据
(一)根据汉字的结构特点
汉字虽然量多形繁,音义繁杂,但其也有拼音文字难以企及的优点:汉字是最富有表现力的文字,像积木一样,可以灵活地拼形。据统计,汉字中有80%以上是形声字。形声字是基本字和偏旁部首拼合而成的。我们认识了基本字以后,可以很快地认识一大串字。如我们认识了“令”以后,学习“冷、铃、邻、岭、拎、怜”就很容易了。同时,汉字又是联想的产物。由象形字演变过来的汉字,至今还能反映事物的特征,如“水”、“火”;由指事字、会意字演变过来的汉字,我们可以从字形推断它的意思,如“本”、“从”。香港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安子介先生把汉字比作一座宝山,他说:“汉字是一个阿丽斯仙境的领域,每一个转弯抹角就有一段故事。”如在田中用力之人谓“男”,“止为武”,体现着中国人的哲学思想和爱好和平的愿望。汉字的形象性很强,不少汉字通过横、竖、撇、捺的奇妙组合,使它成为有影无形的图画,不再是僵硬的符号。“笑”轻松而欢快;“哭”望之而悲伤;“巧”灵,“拙”笨;“轻”令人有飘浮感,“重”一望而沉坠;“傲”自大,“卑”沮丧。这些美丽而富有魅力的文字,能使人产生无穷无尽的联想。
(二)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
首先,人类认识事物的规律是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学生的思维特点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奇特联想识字法就是在识字过程中把抽象的汉字变成具体形象的画面,使学生在观察、联想中发展形象思维,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汉字的音、形、义对其的印象便更深刻。
其次,奇特联想法是世界上公认的记忆秘诀。哈利·罗莱因先生在《惊人的记忆法》中非常推崇这种方法,该书曾成为美国最畅销的书。所谓奇特联想法就是通过离奇的、特别的联想,在头脑中呈现相应的物象来增强记忆的方法。而小学生的想象恰恰就非常奇特,他们常常将一些成人看上去毫无关系的事物连在一起,组成奇异的形象、场面和情节,或者把没有生命的东西加以拟人化。因此,小学生在识字过程中通过奇特联想法来识记是特别有效的。如“滚”的字形较繁,学生用一般的识字方法往往较难记,有些学生学过后常常写成错别字。但如果采用奇特联想法来学习就不同了,一位学生是这样想的:发大水了(三点水旁),一只大公鸡(公)被大水冲到衣服里(衣),到处乱“滚”。另一位学生则说:下大雨了(三点水旁),一位老公公(公)穿着雨衣(衣)出门,不小心摔了一跤,在地上打了个“滚”。于是全班同学都在欢乐的笑声中,轻而易举地记住了‘滚’宇,而且很难遗忘。
二、奇特联想识字法的课堂操作
内容摘要:在给材料写议论文中,联想的作用是奇妙的。首先,联想法是一种很好的审题方法。其次,联想法可以帮助学生迅速打开思路。训练学生在运用联想时,要注意联想只能在确有关联的事物之间展开,必须有可供联想的内容,联想不等于胡思乱想。
关键词:写作 联想 审题 思路 关联
联想的作用是奇妙的。我国古代文学批评家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中就生动形象地描绘过:“文之思也,其神远矣。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间,卷舒风云之色。”陆机在《文赋》中也说过:“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这说明古人在文学创作中很重视联想。事实上,在实际的写作过程中,有些话题如果孤立地谈,就会感到无话可说,说起来也平淡枯燥;但如果运用联想的方法,则会出现“柳暗花明”、别有洞天的境界。
首先,联想法是一种很好的审题方法。它能帮助学生紧密联系现实生活去分析问题,迅速抓住事物的本质,确定好文章的主旨,从而做到快速审题。有这么一则材料:古时候,有一个人捕鸟,他一面让人赶鸟入网,一面拉开网拦住鸟的去路,结果只有一个网眼上挂住一只鸟。于是,他觉得用这么多网眼纯属多余。从此,他只用由一个网眼做成的套捕鸟。然而,他再也未捉到鸟。我让学生看完材料后,迅速联系现实进行联想,确定好主题。有一个学生用相似联想法,由“只用一个网眼做成的套捕鸟”结果捕不到鸟这一点,想到了学习上的问题。他说,我们不能只为了考试而学习那么一点点知识,而应把所有该掌握的知识点都弄清楚,并通晓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各自在知识体系中的地位,这样才能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同时,不能为了升学考试而忽略了自己在其他方面的发展,压抑自己的个性和特长,使自己变成书呆子。否则,最终会影响自己的发展。并由学习这样的小问题想到了国家建设方面的问题。我们国家要富强起来,必须发展经济,但不能只顾眼前的经济建设而忽视了环保问题;抓了物质文明建设,但不能忽视民主法制建设和教育科学事业的发展等。想到这里,就自然而然地想到了要“用联系的观点来看问题”的立意。由此看来,联想法对材料议论文的审题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其次,运用联想法,可以帮助学生迅速打开思路,调集好材料,写起文章来便会才思敏捷,文思如涌。这样,不仅做到了角度新颖,观点独特,而且内容丰满,材料翔实,使文章闪烁出智慧的火花。譬如,我让学生用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名言作论点进行联想。有一学生用由抽象到具体的联想法,想到了现代商业社会中企业的竞争。我国许多企业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安于现状,没有改革精神,仍然躺在过去的安乐椅上睡大觉,结果被淘汰。而有些企业却能顺应形势的发展,居安思危,努力挖掘自身潜力,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又用由此及彼的方法(或横向联想法)想到了美国阿拉斯加地区一自然保护区中,鹿群的天敌狼被人们消灭后,那里的鹿饱食终日,结果丧失了昔日的敏捷和矫健,乃至大批死亡。人们又只好请回狼,于是,鹿又只得四处奔跑;很快,鹿又恢复了勃勃生机。照此看来,联想法对学生的构思确有很大的作用。
其实,一些优秀作品都表现出了作者超人的联想力。有一位喜欢读书的同学在读了杨朔的《茶花赋》《香山红叶》《海市》《荔枝蜜》和《泰山极顶》之后,由《茶花赋》里观茶花而花未开放联想到杨朔的其他几篇文章都有相类似的行文模式。上香山没有观赏到枫叶,访海市而海市未出现,登泰山竟看不到日出,荔枝蜜也没有吃成功。这位同学据此进一步想,难道世界上的不凑巧的事物都被杨朔一个人碰上了?如果这种结构方式用一、二次尚可,重复采用,岂不是公式化、程式化?于是这位同学把这些想法写成文字,结果在一次全国性的征文中获奖。
当然,训练学生在运用联想时,除了要注意联想只能在确有关联的事物之间展开外,还应该注意以下两点:第一,要联想,必须有可供联想的内容。一个不读书看报、不留心生活、不关心社会的人是谈不上什么联想的。所以,除了让学生多看书报杂志外,还要多读社会这本无形的书。第二,联想不等于胡思乱想,它必须从特定的立足点出发,沿着特定的思维线路去寻找与题目或材料相关联的联想物。这就好比放风筝,风筝可以在天空“任意东西”,但必须受人手中那一根线的控制。联想也一样,可以海阔天空,但不能离开一定的立足点。
总之,在给材料写议论文中,训练学生的联想思维,能发展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达到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
摘要: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探索了如何有效地进行高中英语词汇教学。
关键词:英语词汇教学;有效教学;联想法
英语新教材对高中英语词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新课程标准对词汇的要求分了几个等级。五级要求:理解和掌握1500~1600个单词和200~3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七级要求:学会使用2400~2500个单词和300~4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八级要求:学会使用3300个左右的单词和400~5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的搭配。九级要求:学会使用4500个左右的单词和一定数量的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
二十世纪末我国旧大纲的要求是1800~2300,现行的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在高中毕业时达到七、八级的词汇量。而2009年高考词汇要求由2008年的2000左右提高到2500个左右;对于合成,转换,派生等常用词汇更加重视;考查了在语境中综合运用词汇的能力,语篇中的生词按考试大纲严格控制在3%以内。单项填空语言真实地道,语境完整可信,采用了一些以口语交际形式出现的语境化句子时代特征明显,既有很强的典型性,有灵活多样,所有这些题目中,词汇起的作用功不可没,出现了如recommend,reliable,access,adapt等。
单项中有八题考查词义辨析,占40%。阅读中还出现了新生代的词汇如e-nose(电子鼻),也就是说,词汇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凸显重要性。作为一名长期奋战在教学一线的农村高中英语教师,笔者在教学中遇到了很多困难,尤其是词汇教学,同时也在积极探索前进。DavidWilkins在1972年就提出:Withoutgrammarverylittlecanbeconveyed.Withoutvocabularynothingcanbeconveyed.
一、初高中衔接教学和激励教学
在教学中,笔者发现了学生中的一些共同现象。因为我们学校的学生总体素质比较差,特别是英语。我们县的招生政策是这样的:第一批的学生是进宁海中学,第二批学生进知恩中学,第三批学生进柔石中学,最后这一批在普高线上的学生才轮到我们学校招生。总体上学生成绩都不理想尤其是英语。
对于许多学生来说,英语正是那块绊脚石,妨碍他们进入知恩及柔石中学。所以很多学生觉得学英语是一件不愉快的事,尤其是词汇。记好单词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所以在听写英语单词的时候,有时会出现老师在报一单词,学生写出的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另一个单词。
【摘要】在高中阶段语文学习中,重点在于读写能力的培养,良好的作文写作功底对于语文成绩的提高非常重要。快速审题立意是打开作文之门的钥匙,是文章思想定位的重要步骤,往往决定着文章的成败。加强学生的审题立意能力,有助于快速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和语文成绩。本文根据高中作文教学的实际情况,举例讨论如何利用学生的发散型思维,借助联想快速审题立意。
【关键词】 作文;快速审题立意;发散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民间常有俗语:“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把强大的想象力、发散思维运用到作文的审题立意上,不仅能使思维变得有条理,而且能激发创新意识,从而提高作文的水平,下面将详细分析一下怎样把联想与作文的审题立意相结合。
一、联想与审题立意是什么
联想是指人观察某一事物后脑海中出现与之有关的场景的过程,通过联想可以把脑中杂乱的记忆变得清晰,有逻辑。联想不是乱想,需要培养联想习惯,通过事物的相关性、相似性,或是因果关系去展开联想。只有合理的联想技巧,才能正确地完成审题立意。把两者系统地结合,需要不断地联系,不可能一蹴而就。
审题是写作过程中关键的一步,能否正确地审题,决定着整篇文章的写作方向。通过对作文题目的理解、分析去把握命题者的意图、写作范围和重点。“立”是确立,“意”就是文章想要传达的意思,也就是中心思想。随着审题的进行,中心思想凸显,它作为文章的核心与所选择的材料构成了文章的内容。
二、怎样将联想与审题立意相结合
一、联想法高考作文构思必须展开联想,这就是一种开放性的思维活动,恰似腾飞的翅膀。考生根据已确定的文章要点,对头脑中现有的各种材料展开丰富的联想,开始可能是零散的不集中的,这时的思维活动是放开的,要占有大量的材料,不要有所束缚,在此基础上加以归纳组合,删除选择,使之成为一个系列整体。联想有纵式、横式等联想方式。考场作文多数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联想交错运用。1991年高考的小作文就是典型的联想和想象作文。所给材料是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图,并举例,具体要求是根据这位老师的启发,把这圆想象成另一个物体。这就要求考生有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圆可以想象很多不同的相似物体,有的考生联想到运动会的跑道,饮水用的井,日落日出的太阳等,这些都是很合理的。1990年给小姑娘作肖像描写,1992年设想情境和人物思想性格,1993年写环境和气氛,写人物的话语和神态等,都是给材料联想和想象作文。考生只有较强的联想和想象能力,才能思路开阔,构思新颖。
二、比较法比较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一种方法,“世上没有两粒相同的沙粒”,在比较中见差异,只有学会了比较法,才能反映出这一事物与另一事物的区别,表现出各自事物的特点,作文才会富有新意,别开生面。
对事物可以从正反两方面比较,这是一种对比,有比较才能有鉴别,这样能把事物认识得更清楚。1991年全国高考作文把“近墨者黑”/“近墨者未必黑”选写成发言稿或议论文,就应用对比打开思路,展开论辩。1993年上海卷作文《机遇》和1994年全国高考作文《尝试》就可用此法展开思路,在学习、生活和实践中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痛苦;既受赞扬,又被批评,在比较中见高低,见明暗,见差异。由此会思路顿开茅塞,而不至于浅尝止。
对事物又可以从相似点或关系上进行比较,这就是类比,由此及彼,使思路顺畅。1991年“三南”的大作文,联系漫画内容就“要学会关心别人”/“谈回报”任选一题,由此想到类似的人和事,对爱心与奉献问题展开议论。1995年全国作文题就寓言诗《鸟的评说》自选角度,自拟文题,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议论文,就应用类比论证法。七只鸟都毁谤别的鸟,反而又受到别的鸟的恶意中伤,我们可以想到“事修谤兴,德高毁来”;扬己之长,克己之短;团结奋斗,改革进取等观点,使文章针砭时弊,非常有现实意义。
利用形象的比喻展开思路,也是类比的一种特殊形式,这可以使文章生动具体通俗而形象。如1986年高考作文题《树木·森林·气候》就须用比喻法来构思,用树木、森林和气候的关系来比喻个人、集体与社会的“气候”的关系。
三、分析法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不能只看到事物的表面,应学会由点到面、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的辩证分析。近年高考作文特别强调辩证思维的特点。如1990年高考作文试题,第一个小姑娘提出玫瑰园是个坏地方,“因为这里每朵花下面都有刺”,要求写一篇关于玫瑰园是个坏地方的议论文。这个小姑娘只看到了问题的表面,却不是主要的方面,没有用两分法看问题,不符合辩证法的观点,这样立意就不能高深。1993年高考作文首先要明白梧桐脱皮新旧交替的含义,这就是事物的新陈代谢,人的新老交替,认识到这种事物的矛盾对立统一关系,就能体现出作文的辩证艺术。1992年全国高考作文题选择雨中的一个或几个人物的思想行为进行分析,展开议论,这不仅仅是写社会公德方面的文章,而且要综合运用辩证思维来分析,才属上等的作文。
考生若能对以上高考作文快速构思的联想、比较以及分析等技法正确综合运用,一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摘要:从现在的写作状况看,学生在作文试卷中,经常选择议论性散文进行写作,而选择记叙性散文的学生却不多。当然,随着课改进程的步伐,从命题到阅卷,已有不少人在行动,开始了记叙文与记叙性散文的尝试,比如一些中考作文就是在这方面的探索。那么,如何引导初中学生写好散文呢?
关键词:初中 散文写作 方法
散文,是一种篇幅短小、至真至纯的语言艺术。散文必须以新颖的立意、独特的见解给人以思想启迪和美感享受。散文是四大文学的体裁之一。它往往通过对某人某事的叙述,或对某种事物的描绘,来抒发某种感情、表达某种思想,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和深刻的启迪。如这几年,散文写作在中考中大行其道。
一、议论性散文写作
1、议论性散文的特点:议论文的框架,散文化的笔法议论性散文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它给读者一种富于理性的形象和情感,从而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索和联想的空间。它往往蕴含深邃的哲理,融情感、哲理、形象于一体。议论性散文属于散文,属于文学作品,而不是议论文。 教师应提醒学生注意,议论性散文在说理时常常是运用文学语言来表达的,有时说得很委婉、含蓄。这种散文在说理时还常常伴随着强烈的感彩和鲜明的个性色彩。总之,形式灵活、语言精美、渗透作者的感情,这是议论性散文与规范性议论文最明显的区别。
2、如何写好议论性散文
要写好议论性散文,就必须找准该类文体写作的成功支点,那么,哪些因素是其成功的支点呢?(1)要有明确的观点贯穿全文。有人认为,既然是议论性散文,就可以随意写,不必顾忌论点、论据、论证等。其实,议论性散文是用散文的笔法写成的议论文,同样要有明确的中心论点,只是写法上比规范的议论文要更灵活些,文笔、形式更随意一些。(2)安排好文章的结构形式。议论性散文,有些像随笔,从表面上看,信马由缰,形式多样,而实际上,好的议论性散文也要开合有度,有一个合理、完美的结构形式。(3)要体现出议论的逻辑性。优秀的议论性散文,既能够使叙和议各展风采,又能使叙和议密切联系。议论性散文,属于以议论为主的散文,其内容层次之间应有内在逻辑性。
3、目前中考议论性散文存在的问题
议论文是高中阶段写作学习的重点。有些同学在写议论文时虽然引用了不少论据,但文章仍平淡枯燥,缺少亮点,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对论据的筛选。
一、筛选论据的原则
判断论据是否恰当,要以其是否具有说服力为标准。因此,筛选论据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真实可靠。不论是叙述事实,还是引经据典,都不能有半点儿出入,否则,就会降低可信度,说服力也会大打折扣。
2.典型唯一。所选的论据应在能证明论点的同类论据中比较突出,具有代表性;在说明论点的功能上,能够揭示事物本质,具有“以一当十”的说服力。
3.新鲜亲切。新鲜是指论据是别人没有用过或很少用到的;亲切是指论据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新鲜亲切的论据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自然也能起到增强说服力的作用。
4.丰富充实。没有充实的论据很难将道理说清楚。论据的充实与否不仅在于论据的数量,还要看论据的说服
力。丰富充实的论据应形式多样,能从多个角度全面证明论点。
挥汗如雨的季节,同学们在考场上,面对作文考试题目,可谓是挖空心思,有的甚至一筹莫展,怏怏而归。好的文章要有灵魂,作文主题好比文章灵魂,只有神清目明才能依次进行构思,纲举目张,体现出文章的铮铮铁骨,成为一篇高考的优秀作文,接下来我就结合我的教学经验来说下如何审题以及通过审题如何进行构思。
挥汗如雨的季节,同学们在考场上,面对作文考试题目,可谓是挖空心思,有的甚至一筹莫展,怏怏而归。好的文章要有灵魂,作文主题好比文章灵魂,只有神清目明才能依次进行构思,纲举目张,体现出文章的铮铮铁骨,成为一篇高考的优秀作文,接下来我就结合我的教学经验来说下如何审题以及通过审题如何进行构思。
写出好作文应该如何审题
所谓审题,指对作文题目的审视。无论命题作文、话题作文还是新材料作文,审题均是作文的关键一步。一步走好,步步顺;一步走错,满盘皆输。高考之中主要是以“XX为题”形式的命题作文,要做好这类文章我们可以总结一些答题的方法。
第一,悟意蕴法:理解题目的丰富内涵。在审题时,要注意抓住题目的内涵、外延,比喻、象征意义等等。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个题目,我们既要弄清它的本意,又要分析它在当今的现实意义。“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出自《老子》,阐述了“大起于小”的道理。“由小到大”的道理,它在今天对指导我们学习,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建设和谐社会等诸多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第二,抓关键词法: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语。如“重新出发”这个题目,题目可以分为两个关键词:“重新”和“出发”。深入理解分析这个题目,我们写作中应着重强调“重新”。如果只写了“出发”,而忽略了“重新”的作文,那只能是基本符合题意。
第三,理关系法:理清题目中词语的关系。如对2012年江苏卷作文“忧与爱”这个题目的理解,我们应首先明确“忧”与“爱”二者的关系。二者关系可以理解为“有‘忧’是因为‘爱’得太深”。两者是对立统一的,作文过程中二者必须兼顾,不能顾此失彼,但根据实际情况可以考虑选择其中的一个方面来作为写作的重点。
近几年高考作文除了以“XX为题”形式的命题作文,其他形式的高考作文主要包括新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此类议论文的写作的审题过程概括地说有以下几个步骤:全面、准确把握材料或话题,重点突破关键词语和语句;紧扣给出材料中内容之间的联系;突破生活表象,挖掘材料寓意;由浅入深,寻找最佳立意层面。
近几年,高考作文出现了利用几何图形命题的材料作文,为中学作文教学实践提供了很好的训练素材,但是这方面的研究论著非常少见。本文拟结合中学作文教学实践。谈谈利用几何图形进行作文训练的一般运思方法。
一、相似联想法
1、独体相似联想法
独体联想法是利用单个的几何图形进行联想的方法,一般采用的是相似联想。上海市特级教师赵汝生上了一节关于“想象”的作文公开课。开始的环节是要求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对下列图形进行想象:
这个环节运用的就是独体联想法。在课堂上。学生从几何图形的外形出发。利用相似联想法,联想了很多自然物和人造物、表现了较高的参与热情。
因为单个的几何图形形式单一,学生的联想往往停留在形似的水平上,所以一些命题者常常对单个的图形进行变形。如“新概念作文大赛”中“被咬的苹果”的命题其实就是要求考生对一个缺损的圆形进行联想。因为命题新颖。具有较强的启发性和较高的审美价值。所以不少学生写出了具有创新特质的佳作。
2、组合相似联想法
组合联想法就是把简单的几何图形按一定方式组合起来的联想方法,它具有比独体联想法更复杂、更丰富、更有趣的联想空间。写作运思的基础也是相似联想。
摘 要:作文是语文的半壁江山,但写作文却是学生最为头痛的事.如何让学生获得作文的自信,是学生喜欢作文、写好作文的关键.本文讨论写作中的“联想与想像,分析与归纳”问题,讨论作文的“设谋”环节.通过实例进行训练,以期培养学生作文的信心,喜欢上作文。
关键词:作文;想像;联想;分析;归纳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3-0208-01
“联想与想像”是高中语文学习中的内容,学习重点是了解想像和联想的表达功能,在写作中恰当地运用联想与想像。因为文章在反映客观事物的同时,总会在不同程度上带有作者的主观色彩。联想与想像,是表现作者主观色彩的两种手段,是写作文必备的一环。对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教学大纲》要求高中作文“能根据表达的需要,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像,恰当运用叙述、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在学生作文方面,大部分学生作文缺乏自信,作文中缺乏联想与想像的自信;缺乏遣词造句的自信;缺乏思想意识的自信;缺乏表现自我的自信。布置一次作文,到收交的时间不上交,推脱延迟;收上来的作文又平庸草率,纯粹是为应付老师完任务;书面潦草,错别字多,甚至字句不通。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大多数学生作文不构思、不谋划,仓促急就写成,文章质量不高。
根据上述情况,笔者参阅教材及有关资料,自行设计了一组作文训练课,其中一个环节就是针对学生作文缺乏自信这一现状,通过分析训练,使学生了解自己作文的现状及作文的条件天赋,获得作文的自信。具体教学,分两课时,第一课时具体分析讨论,针对学生作文现状分析讨论。第二课时进行作文训练。此组课又可以根据学生的理解接受和作文状况,随机调整使用,每学期适时上一两次,多次反复,学生领悟自然会增多。
这一作文教学设计的预期目标主要有四条:第一、培养学生作文自信。第二、训练学生发散思维能力。能围绕具体的事物展开联想与想像,发挥引申。第三、训练学生归纳概括能力。能根据提示要求,对所获得的联想想像和发挥引申予以分析和归纳整理。第四、作文训练。教学重点:就具体话题故事展开联想与想像,分析与归纳;作文训练。教学难点:理解作文的个别观点。
具体内容设计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