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两纲汇报材料

两纲汇报材料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新疆高校预科汉语精读教材中词汇选取及用字情况调查

摘 要:本文选取目前新疆高校预科阶段广泛使用的精读教材,即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发展汉语(民族版)》(中、高级)和《大学汉语精读(维文版)》(1~3册)为调查对象,以《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MHK大纲》为依据,对这两套教材的词汇和用字情况进行分层级统计比较,指出现有精读教材中存在的大纲词汇覆盖不足、超纲字词过多、重现率低等问题,并提出教学和改革建议。

关键词:预科 汉语 精读教材 词汇选取 用字

一、引言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教学效果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材质量的高低。目前,新疆高校少得褡逶た坪河锝萄а芯恳丫开展得较为全面,近几年疆内有不少学者就教材建设方面提出了宝贵建议,如《少数民族预科汉语教学教材体系研究》(李曙光,2004:1),《对新疆维吾尔族汉语教学的教材研究》(王洋,2010:1),《对新疆高校预科汉语教学中的三套精读教材的比较分析》(陈光友,2013:10)。但这些研究大多是着眼于教材体例、课文素材选取的思路和原则,而对教材本体与《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MHK)大纲》(以下简称《大纲》)的统计比较研究仍显欠缺。《大纲》是编写教材的依据,对教材的编写有制约作用,而不仅仅是作为参照。为了明确《大纲》与目前新疆少数民族预科汉语教材在词汇方面的差异大小,我们调查了目前在新疆高校普遍认可并广泛使用的汉语精读教材,并选取其中两套作为调查对象,以研究《大纲》词汇在教材生词表中的覆盖情况。

二、调查使用的文本概况

1.《大学汉语精读(维文版)》(1、2、3册),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1版(以下简称《大学》)。

该教材是由北京语言大学和疆内主要高校的数十名一线教师通力协作,历时五年完成,它结合MHK考试,以培养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综合能力为主要目标。该教材分5册,分别对应HSK等级(旧)标准的1~11级,以适应不同水平阶段的教学。为满足MHK三级考试的需求,我区高校预科汉语精读教学基本使用的是1~3册。例如:新疆农业大学初级班使用1、2册,高级班使用2、3册;新疆教育学院使用1、2册。本次调查我们选取1、2、3册,适用于HSK4~7级的学生。

2.《发展汉语(民族版)》(中、高级),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版,每个级别分上下两册(以下简称《发展》)。中级(上、下)适用于词汇量不少于2500个,且掌握《大纲》甲、乙级字和词汇的学生;高级(上、下)适用于词汇量在3500个以上,且掌握《大纲》甲、乙、部分丙级字和词汇的少数民族汉语学习者。

全文阅读

教材词汇与汉语水平等级词汇的比较研究

摘 要:本文调查统计了10套(29册)对外汉语教学常用教材中的词汇使用情况,发现各教材在《大纲》词汇、等级词汇、超纲词汇及词汇量等方面缺乏一致性,许多超纲词具有常用性的特点。《大纲》内容陈旧和词汇量偏低等问题是导致教材编写无纲可依和以《大纲》对教材进行比较、评估有失公允的主要原因。教材词表和“中介语语料库”词表对于确定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词汇能力标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关键词:词汇汉语水平词汇词汇大纲教材词汇中介语语料库

一、引言

《汉语水平词汇和汉字等级大纲》(以下简称《大纲》)是编写对外汉语教学教材的依据和规范,在制定教学大纲和编写教材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然而《大纲》所“规定”的教学词表并未在现有的教材中得到很好的落实。到20世纪末,词汇量大且重现率低成为对外汉语教材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杨德峰统计分析了5套教材的词表,认为教材编写者在确定生词时随意性强、缺乏客观标准。梁少丽、宋继华调查了《实用汉语课本》(第一册至第五册),超纲词在课文中的覆盖率约为30%。同时,《大纲》具有历史局限性,词汇量有些保守,从而造成了目前对外汉语教材超纲词过多的局面。

为了明确《大纲》与目前对外汉语教材在词汇方面的差异大小,我们调查了《大纲》词汇和超纲词在目前对外汉语教学界普遍认可并广泛使用的部分教材的生词表中的覆盖情况,并根据“现代汉语研究语料库”“现代汉语研究语料库(口语部分)”以及“中介语语料库”中的词频数据对教材中出现的“超纲词”是否可以接受进行了分析。

二、《大纲》词汇和超纲词汇在教材词表中的分布情况

我们调查的汉语教材共10套(29册),包括综合、口语、阅读等类型,教材的适用对象涵盖了初级、中级(包括中高级)和高级水平的汉语学习者。我们首先根据每册教材课文后所列的生词(包括补充词汇,不包括专有名词)建立“教材词表”,每个词为一条记录。每条记录包括了教材生词表中所列的词形和词性。然后添加一个等级字段,根据《大纲》标记该词的词汇等级,非大纲词汇标记为超纲词。在此基础上,我们分别统计了《大纲》词汇和超纲词在部分综合教材(6套,18册)、口语教材(3套,7册)和阅读教材(4册)中的分布情况(表1、表2、表3)。

Z1-Z6分别是:速成汉语初级教程综合课本(1~4册)、汉语初级教程(1~3册)、汉语教程(1~3册,不包括第3册下)、汉语中级教程(1~2册)、桥梁(上下册)、中级汉语教程(上下册)。

全文阅读

公文写作把握公文撰写技巧

一、明确发文主旨

任何一份公文都是根据工作中的实际需要来拟写的。因此,在动笔之前,首先要弄清楚发文的主旨,即发文的主题与目的,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1、文件的中心内容是什么?比如相关工作的改善,主要提出目前情况怎样?存在哪些问题,解决方式、需协助事项;再如请求事项,拟请上级机关答复或解决问题等。

2、根据文件内容,准备采用什么文种?比如,汇报工作情况,是写专题报告还是写情况简报;针对下级来文所反映的问题,是写一个指示或复函,还是一个带规定性质的通知等。

3、明确文件发送范围和阅读对象。比如,向上级汇报工作,还是向有关单位推广、介绍经验;是给领导、有关部门人员阅读,还是向全体人员进行传达。

4、明确发文的具体要求。例如,是要求对方了解,还是要求对方答复,是供收文机关贯彻执行,还是参照执行、研究参考、征求意见等。

总之,发文必须明确采取什么方式,主要阐述哪些问题,具体要达到什么目的,只有对这些问题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够落笔起草。

二、收集有关资料,进行调查研究

全文阅读

把握三要点撰写好汇报材料

写汇报材料,是向上级汇报反映情况让上级了解下情,或请求上级帮助下级解决问题的一种方式。汇报材料可以是口头汇报的脚本,也可以是供上级阅读的书面材料。汇报材料写得好不好,不仅会影响领导的决策,也会影响到上级对下级的帮助。要提高写作“汇报材料”的质量,需要注意“清、重、实”三点要求。

一、清

“清”就是思路清晰。汇报材料不管是供书面交流还是供口头交流,上级组织或领导在看或听汇报材料的时候,也在思索材料所讲述的事实、所分析的问题,同样存在一个思维过程。如果汇报材料写得不符合思维习惯,就会让人觉得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摸不着头脑。因此,汇报必须理清思路。

理清思路,首先就是要理清汇报的顺序。《周易》说:“言有序。”所谓“序”,就是思路有条理而不紊乱。在汇报材料中的表现,就是谋篇布局,安排层次段落、开头结尾、过渡呼应等合理有序。汇报顺序既有常规顺序,也有非常规顺序。英国文学家约翰·巴洛兹说:“一颗宝石跟一块普通石头的区别并不在本质,而在于分子的排列——结晶的方式。木炭和金刚钻是一样的,但在外观上和效用上,它们的差别可多远啊!珍珠所含的成分,没有一种是不能在最粗糙的蚌壳中找到的。”这就告诉我们:说同样一件事情,如果顺序安排不同,效果是不一样的。

对常规思维习惯来说,在叙述某一件事情的时候,应在时空立体上展开。汇报的顺序可以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开端——发展——结局;介绍某个空间对象的时候,常常是按照由外到里(由里到外),或者由上到下(由下到上)、由左到右(由右到左)等;介绍某个人物的时候,常常是由过去到现在,或者由现在追溯到过去;介绍某个单位事迹的时候,常常要把事迹分成几个方面,在划分事迹类型的时候,常常是先政治,后业务,论说某个道理常常是在事理的平面展开的,比如,整体与部分、属性与关系、个别与一般、现象与本质、因果与条件、必然与或然等等。

对非常规思维习惯来说,汇报材料如果要按照非常规的思维过程写,那就需要注意两点:一要了解阅读汇报材料者的思维习惯;二要注意按这种非常规思维习惯来说,是否能够取得更好的汇报效果。比如,向领导汇报某件事情的做法,既可以按通常习惯,先介绍干这件事情的经过,再介绍干这件事情的结果(效果);也可以按反常的思维习惯,先介绍结果(效果)再介绍取得这样效果的做法。两者比较,后者的效果更好——能先声夺人,吸引看材料的人认真读下去。如果拿着汇报材料向领导作口头汇报,用后一种思维习惯介绍,还会有试探作用——试探领导对其是否感兴趣。

其次,要注意材料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逻辑关系包括:因果关系、并列关系、递进关系、条件关系等等。如果汇报材料能够把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表述清楚,那就能够帮助阅读汇报材料者扫清阅读的思路障碍,准确把握汇报材料所要传达的有关信息。

如何理清思路?最常用的办法是反复推敲,列出提纲。列提纲要由大到小,一级标题下要有二级标题,二级标题下面要有三级标题提纲列得越详细,汇报起来思路就会越清晰。列出不同级别的提纲,一定要注意它们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如果上下级别的提纲是推论关系的,还要考虑它们是否具有推出的必然性。在同级标题之间,还要注意它们是否具有不相容的关系,如果出现了全同、交*、包含或被包含的关系,就表明提纲之间存在着逻辑混乱,必须修改,不然就会把思路搞乱。如果前后内容存在一定跨度,在内容转换的时候,一定要使用过渡句,使内容衔接自然,反之,则容易使听汇报的人觉得突兀,跟不上汇报者的思路。

全文阅读

撰写汇报材料要把握三要点

写汇报材料,是向上级汇报反映情况让上级了解下情,或请求上级帮助下级解决问题的一种方式。汇报材料可以是口头汇报的脚本,也可以是供上级阅读的书面材料。汇报材料写得好不好,不仅会影响领导的决策,也会影响到上级对下级的帮助。要提高写作“汇报材料”的质量,需要注意“清、重、实”三点要求。

一、清

“清”就是思路清晰。汇报材料不管是供书面交流还是供口头交流,上级组织或领导在看或听汇报材料的时候,也在思索材料所讲述的事实、所分析的问题,同样存在一个思维过程。如果汇报材料写得不符合思维习惯,就会让人觉得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摸不着头脑。因此,汇报必须理清思路。

理清思路,首先就是要理清汇报的顺序。《周易》说:“言有序。”所谓“序”,就是思路有条理而不紊乱。在汇报材料中的表现,就是谋篇布局,安排层次段落、开头结尾、过渡呼应等合理有序。汇报顺序既有常规顺序,也有非常规顺序。英国文学家约翰&183;巴洛兹说:“一颗宝石跟一块普通石头的区别并不在本质,而在于分子的排列——结晶的方式。木炭和金刚钻是一样的,但在外观上和效用上,它们的差别可多远啊!珍珠所含的成分,没有一种是不能在最粗糙的蚌壳中找到的。”这就告诉我们:说同样一件事情,如果顺序安排不同,效果是不一样的。

对常规思维习惯来说,在叙述某一件事情的时候,应在时空立体上展开。汇报的顺序可以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开端——发展——结局;介绍某个空间对象的时候,常常是按照由外到里(由里到外),或者由上到下(由下到上)、由左到右(由右到左)等;介绍某个人物的时候,常常是由过去到现在,或者由现在追溯到过去;介绍某个单位事迹的时候,常常要把事迹分成几个方面,在划分事迹类型的时候,常常是先政治,后业务,论说某个道理常常是在事理的平面展开的,比如,整体与部分、属性与关系、个别与一般、现象与本质、因果与条件、必然与或然等等。

对非常规思维习惯来说,汇报材料如果要按照非常规的思维过程写,那就需要注意两点:一要了解阅读汇报材料者的思维习惯;二要注意按这种非常规思维习惯来说,是否能够取得更好的汇报效果。比如,向领导汇报某件事情的做法,既可以按通常习惯,先介绍干这件事情的经过,再介绍干这件事情的结果(效果);也可以按反常的思维习惯,先介绍结果(效果)再介绍取得这样效果的做法。两者比较,后者的效果更好——能先声夺人,吸引看材料的人认真读下去。如果拿着汇报材料向领导作口头汇报,用后一种思维习惯介绍,还会有试探作用——试探领导对其是否感兴趣。

其次,要注意材料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逻辑关系包括:因果关系、并列关系、递进关系、条件关系等等。如果汇报材料能够把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表述清楚,那就能够帮助阅读汇报材料者扫清阅读的思路障碍,准确把握汇报材料所要传达的有关信息。

如何理清思路?最常用的办法是反复推敲,列出提纲。列提纲要由大到小,一级标题下要有二级标题,二级标题下面要有三级标题提纲列得越详细,汇报起来思路就会越清晰。列出不同级别的提纲,一定要注意它们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如果上下级别的提纲是推论关系的,还要考虑它们是否具有推出的必然性。在同级标题之间,还要注意它们是否具有不相容的关系,如果出现了全同、交、包含或被包含的关系,就表明提纲之间存在着逻辑混乱,必须修改,不然就会把思路搞乱。如果前后内容存在一定跨度,在内容转换的时候,一定要使用过渡句,使内容衔接自然,反之,则容易使听汇报的人觉得突兀,跟不上汇报者的思路。

全文阅读

公文写作流程

一、明确发文主旨

任何一份公文都是根据工作中的实际需要来拟写的。因此,在动笔之前,首先要弄清楚发文的主旨,即发文的主题与目的,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1、文件的中心内容是什么?比如相关工作的改善,主要提出目前情况怎样?存在哪些问题,解决方式、需协助事项;再如请求事项,拟请上级机关答复或解决问题等。

2、根据文件内容,准备采用什么文种?比如,汇报工作情况,是写专题报告还是写情况简报;针对下级来文所反映的问题,是写一个指示或复函,还是一个带规定性质的通知等。

3、明确文件发送范围和阅读对象。比如,向上级汇报工作,还是向有关单位推广、介绍经验;是给领导、有关部门人员阅读,还是向全体人员进行传达。

4、明确发文的具体要求。例如,是要求对方了解,还是要求对方答复,是供收文机关贯彻执行,还是参照执行、研究参考、征求意见等。

总之,发文必须明确采取什么方式,主要阐述哪些问题,具体要达到什么目的,只有对这些问题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够落笔起草。

二、收集有关资料,进行调查研究

全文阅读

大学英语四级仔细阅读内容效度分析

[摘 要] 本文以Bachman &Palmer(1996)的任务特征框架为理论基础,参照《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大纲(2006修订版)》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对阅读理解部分的要求,从语篇输入和预期回答两方面对2009年12月至2011年6月共四次大学英语四级仔细阅读试题的内容效度进行分析。其结果表明,大学英语四级仔细阅读理解试题总体符合两纲要求,但体裁较单一,考察的题型主要集中于对理解文章具体信息的细节题。据此,尝试为今后大学英语四级仔细阅读理解试题命制的改进提出意见与建议。

[关键词] 内容效度 材料选择 阅读速度

前 言

目前,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属于尺度相关常模参照性考试,目的在于全面考核已修完大学英语四级的学生是否达到教学大纲所确定的各项目标。作为大规模标准化考试,CET-4具有科学性和严谨性。本文以2009年12月至2011年6月四次大学英语四级仔细阅读理解部分4篇选词填空、8篇短文理解,,共12篇文章为样本, 根据Bachman和Palmer提出的考试任务特点框架,比照《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对阅读的教学和考试要求,从语篇输入、预期回答方面入手,对英语四级仔细阅读理解内容效度进行分析,解析英语四级仔细阅读理解的命题现状与趋势,为今后该题的命题提供一些建议。

研究对象与方法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仔细阅读部分测试内容要求考生在25分钟内阅读三篇文章,一篇为选词填空,两篇为多项选择的短文理解测试,共占分值25%。Bachman和Palmer认为,任务特征分为情景特征、测试指令特征、语篇输入特征和预期回答特征,其中后两个特征涉及语篇内容分析,即语篇输入(包括体裁、题材、文章长度和文章阅读速度)和预期回答(所考查的阅读技能)。结合《要求》和《大纲》在阅读方面所涉及内容,本文根据目前大学英语新四级阅读理解试题分析项目,并据此对项目内容进行一一分析,最后将所得数据汇总成表。

结果与讨论

下文分别从语篇输入和预期回答两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全文阅读

面向华裔留学生的汉字学习文本的获取

摘 要:华裔留学生汉语听说能力与汉字读写能力脱节现象给教学带来不少难题。本文提出一种算法简单、实用的,基于大规模真实语料的华裔留学生汉字学习文本的获取方法,将识别出来的句子集作为汉字学习文本,使学习者通过学习最少的句子认识最多的高频汉字。

关键词:华裔留学生 汉字学习文本获取 高频汉字句子集 句子识别

一、问题的提出

汉字难认、难记是汉语学习者和汉语教师的共识。华裔留学生作为特殊的汉语学习群体,在留学生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他们与其他学习者有着不同的语言和文化背景。相当数量的留学生在家庭环境中使用普通话或粤语、客家话等汉语方言。一般来说,华裔留学生对语义、句法知识的掌握水平较高,同时具有较高的汉语听说水平;然而其汉字认读水平与其他单项习得水平严重脱节。这种现象长期以来给教学分班、教材选择和课堂教学带来了相当大的难题。笔者针对华裔留学生做过一项学习动机与需求调查,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学习者希望在加强听、说、读、写整体汉语水平的基础上,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掌握更多的汉字。尤其是以字母文字为母语的华裔学生,如何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常用汉字的认读能力,始终是他们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最为关心的问题。

汉字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据统计,汉字的总数超过8万个。《现代汉语常用词表》中常用汉字的数目为3500个左右。其中,按照使用频率分类,常用汉字2500个,次常用汉字1000个。面对如此庞大的汉字集,究竟哪些汉字对留学生来说最需要记忆,采用何种记忆方式,提供何种汉字学习材料,在具体操作中随意性和主观性较大。现行通用的汉字学习辅助资料一般分为两种。一是汉字介绍型书籍,主要针对有代表性的独体字、形声字等进行描述与解释,进而帮助学习者在音、形、义的基础上去临摹、认读与记忆汉字。另一种为按拼音从A至Z排序的词表型词典。课堂汉字教学普遍参照课后的生词表、整本书的生词表或《新HSK词汇等级大纲词表》(以下简称《大纲》)。上述两类传统的汉字学习材料一直被广泛使用,但这些学习文本有着自身无法克服的缺陷。汉字介绍型书籍主要以激发学习者学习汉字的兴趣为目的,篇幅集中于一些象形字或形声字等。然而这些字相对于3500个常用字来说所占比例极小,对于掌握一定数量的常用汉字的目标来说远远不够。词表型词典以拼音排序,汉字之间缺少内在的语义关联,即便是同一篇课文后的生词表,词汇之间语义割裂现象依旧明显。汉字的学习不能脱离语义信息。分析语言现象,必须把和它所依赖的语境联系起来,把一个语言片段孤立起来分析,难于判断这个语言片段的结构和意义。[1]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分析,词汇是语义场中的节点,节点之间互相关联,一个节点的激活引发下一个节点的激活。孤立地去记忆词汇,不仅枯燥、单调且较难产生长久记忆;同时,词语只有进入上下文语言环境才能与其他词汇建立某种有意义的关联。词汇的意义表达不能脱离语言形式与组配关系。若根据人为主观判断提供给学习者一个句子、段落或篇章进行汉字学习,就有可能出现超纲词或非常用词,同时,重复出现的词汇会影响汉字学习效率。汉字学习不仅是一个多看、多写、多练的过程。提供给学习者何种汉字学习材料能达到最高效的汉字习得目标,同样需要引起对外汉语教学界的重视。

本文利用语料库语言学的方法为华裔留学生提供一种不同于传统汉字学习的参考文本,学习者可通过学习最少的句子,掌握最多的汉字。基于语料库的识别方法可提供给学习者最客观的,能够体现词汇搭配关系及语用价值的真实语言,使教师在选材过程中不受主观人为因素的干扰,避免了孤立、无关联的汉字组合或人为主观虚构的句子的出现。获取这样的句子集合,对于汉语教师以及汉语学习者都具有现实意义。

语料库语言学与对外汉语教学的结合,前人已有研究。郑艳群[2]、卢伟[3]将语料库的知识广泛应用于汉语教学相关分支;郭曙纶[4]、蔡永强[5]等将语料库知识辅助汉语词典编纂;张宝林[6]使用语料库对语法项目进行考察;杨泉[7]用语料库进行偏误、纠错研究等。然而,将语料库语言学应用于面向汉字学习文本的识别,学界尚不多见。

一般来说,语料中使用频度高的文本应作为教学材料选择的候选集。对留学生而言,掌握该类汉字集更具有实用价值。获取该汉字集并非只是依靠语料进行字频或词频统计、排序得到一个高频字词表的工作。汉字教学不能脱离句子教学,句子集合不是词汇的简单罗列。句子囊括的汉字不仅使用频度高,且能体现真实的句法功能和词语间的搭配信息。笔者通过考察几套市面上使用较为广泛的汉语教材,发现主观性较强、句子语用价值不高,或在真实语言中使用频率极低的句子被教材收录的现象始终存在。例如:一些教材中以常见的句式“这是桌子”为例进行阐述。从语用价值层面分析“这是桌子”可能出现的语境分为两类。一是幼儿语言习得;二是说话者抱怨一张不能正常使用的桌子,且该句应采用反问语气“这是桌子?”。显然,这两种语言环境都不适用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这种低语用价值的句子在真实语料中出现的概率极低,我们认为不应作为汉语教学的参考文本。例句的选取应展示词汇的语法特点,提供充足的语义信息,具有实际的语用价值。[5]基于大规模语料库的句子识别,避免了教材编纂者闭门造车现象的发生。

全文阅读

公文写作技巧

.培训目的:使受训人员了解公文的基本特点和一般格式,掌握常用快速的写作方法及其变化提高日常公文的写作能力。

.培训内容:

1、公文的概念

2、日常公文的分类

3、公文拟写的步骤与方法

4、电子公文

5、公文范例

6、尝试写作

全文阅读

公文写作技巧一般格式

培训目的:使受训人员了解公文的基本特点和一般格式,掌握常用快速的写作方法及其变化提高日常公文的写作能力。

培训内容:

1、公文的概念;2、日常公文的分类;3、公文拟写的步骤与方法;4、电子公文;5、公文范例;6、尝试写作

引言

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经济竞争日趋激烈,人类社会快步走向信息时代的今天,公文在为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实施领导、处理公务、沟通信息、联系事务、传达企业决策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公文的写作也正在从旧模式中解放出来,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什么是公文?

所谓公文,它是公务文书的简称,它是国家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为处理公务而按规定格式制作的书面材料。公文的种类主要包括:命令、议案、决定、公告、通告、通报、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

在各类企业中,所指的公文一般为商务公文,主要分为介绍报告、请示、会议纪要、工作计划要点、公司及产品介绍、信函、讲话稿、可行性报告、工作总结、市场调查报告、说明等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