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第一次看到上海惟存的柳栋老师关于WebQuest的帖子时,就想到要为高中阅读教学设计一个课例。当时很强烈的感觉是,用WebQuest形式最大的优势是可以清晰地设置一个学习流程,有目标地集中网络资源,增强阅读教学的实效性。于是选定高二戏剧单元的相关作品《雷雨》,进行了一次课外扩展阅读教学尝试。
课案陈述:
一、课题导言:
从作品的地位及评价争议入手,以十七岁的周冲为接近学生情感的契合点引入作品的阅读。
二、学习任务:
1、走近大师:了解作者情况、创作概貌、艺术见解、创作风格等。
2、走进作品:对作品的主题思想、戏剧冲突、人物形象、语言特色等有更深入的认识。
3、通过对一部作品的深入研读,掌握阅读鉴赏作品的方法,增强文学修养,提高鉴赏能力。
户外危险事件回放
2013年4月30日下午2点17分,广东博罗县罗浮山景区派出所接到电话报案,因天气骤变,罗浮山朱明洞景区鹰嘴岩(海拔800米)发生雷击意外事故,造成16人轻伤,1人重伤。
其中一名被轻微击伤的人员罗波事后回忆说:“我们来到鹰嘴岩后,天空乌云密布,一下子暗了下来;接着,就狂风大作下起了暴雨。我们7人和其他游客20多人一起拥挤在一块大岩石下避雨。随后,天空先后打了两三次闪电,雷声滚滚,刹那间,我的身体就腾空了,浑身发麻,失控的身子朝后翻倒在地。”罗波说,“身体腾空的那一刻,他眼角余光看到,身边的人形态各异,他已经意识到,大家遭雷击了。”另一位叶女士介绍,当时,她和丈夫、儿子聚集在那块大岩石(鹰嘴岩)下避雨,雷电来袭,她感觉雷电击中了她的左臂,出口在右侧屁股上,疑是文胸金属扣导电,内衣都被烧焦了;身上两件衣服上的洞都是被雷击中烧成黑焦状的。
事故原因是由于雷击发生时,因当时地面比较湿,雷电传递,导致人员受伤。每年的6-9月,是雷击频发季节,特别是夏季的正午到傍晚,上面的雷击事故发生时间段在下午2点左右,更是雷击发生最频繁的时段。那么,如何在夏季的户外运动中,正确地防御雷击的危险呢?!
特邀户外专家 李伟先生
国家职业资格《山地户外运动》培训教师(2009年全国首批优秀培训教师);中登协首批中级户外指导员;首批山地户外裁判员、 深圳市登山协会理事、山艺教练。
《骑行风尚》=BF 李伟=李
BF:夏季的到来,使得一般的户外运动又增加了一重危险—那就是雷击。据统计,全国每年由雷电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达1000多人。每到夏季,我们都能听到一些户外爱好者在爬山或者徒步穿越时被雷电击中的新闻。如何在野外防御雷击已经是每个户外人都必须要掌握的知识。您在这方面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众所周知,雷雨是大自然的产物,也是飞行中永远不能回避的风险。在中国的南方,雷雨往往会伴随我们数月。因此,如何消除雷雨对飞行安全的危害,是每一位飞行员的必修课。雷雨虽然非常可怕,但并不是不可战胜的。在此,本文作者和大家分享自己在雷雨季节飞行的一点心得。 沉稳
“稳”字是解决飞行中所有问题的先决条件,当然也非常适用于雷雨绕飞。在我看来,雷雨绕飞就像解答一道极具逻辑的数学题一样,有的简单,有的复杂。但无论简单或是复杂,都存在着最终解决的办法。
因此在面对雷雨时,首先要让自己平心静气,从而才能细细观察。例如起飞前,若知道前方有雷雨(往往空管会有温馨提醒),我们可以先不起飞,打开雷达,观察离港航路上是否有雷雨,选择好合适的飞行路线。然后再和管制沟通,确定好最后的行动方案,果断实施。若方案被空管否定,不如先退出跑道等一等,或者寻找其他可以替代的方案。起飞和落地是飞行员最为忙碌的时候(传说中的“危险13分钟”),如果我们能把空中的问题在地面基本解决好了,单位时间内的工作量自然就会明显下降,从而告别手忙脚乱。
在空中绕飞也一样,首先要养成进云即开雷达的好习惯,同时还要准备一套备用方案,以备不时之需。在下降落地的过程中若有雷雨存在,则需要更好的机组资源管理,因为除了绕飞雷雨,我们还需要考虑地形和下降剖面的规划,如果只记得绕飞而忘记其他方面,后果也会不堪设想。 准确
“准”字是雷雨绕飞是否有效的前提。要想准确,首先要明白雷雨的性质和危害,同时还要会熟练得使用机载气象雷达。一个简化的雷雨发展过程,就是生成――成熟――消散三个阶段,其中成熟和消散阶段往往危险较大。它主要包括严重颠簸、雷击/电击、冰雹、下冲气流等。
在碰到成熟和消散阶段的雷雨,避开就是首选了。如何更好地避开雷雨呢,这就是机载气象雷达大显身手的时候了。随着气象雷达的更新换代,大部分飞机使用的雷达都具备自动和人工两种功能。自动雷达往往天线低,回波强,为雷雨绕飞留下了操作的空间;而人工雷达可以手动选择天线角度和回波强度,二者往往可以结合使用。 保守
在远距离时,首先使用手动雷达来分析不同高度的雷雨含水量以及轮廓,从而确定雷雨的强度和风险存在的位置,并找出合适的初始绕飞路线。飞近以后,可以使用自动位,在原先制定路线上找到相对更加稳妥的路线,从而完成准确绕飞。例如,在航路上观察到前方有一大排范围很广的雷雨天气,可以在距离80~100海里的时候使用人工方式(可以有效滤掉地形回波),观察雷雨的轮廓和含水量。如果水量充足时会显示红色,而真正的强雷雨不但是红色,轮廓还会十分清晰,如果边界分明,是一定要远远绕着走的。通过仔细观察从而找出哪些区域是强雷雨,哪些只是水汽,确定大概的行动路线。在离雷雨较近时,应改为自动雷达模式,在原有的路线上继续寻找相对薄弱的地方飞行,从而避开真正的雷雨和危险天气,完成绕飞。
另外,空中的情报也能给飞行员带来一些参考,例如前机如何绕飞,管制员的雷达反馈等等。因此,掌握相关的知识,结合所有可用的资源,才是找到雷雨绕飞准确路线的钥匙。
摘 要:雷雨天气条件下的签派放行是航路公司航班运行控制的难点和重点,本文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剖析雷雨条件下的签派放行,从而提高签派员对雷雨知识的进一步了解,雷雨天气条件下的应急处置能力,已达到减少返航、备降的损失,提高公司运行和服务品质。
关键词:雷雨天气; 案例分析; 签派放行; 航班
中图分类号:TH8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0120203-01
1 实际案例
某航空公司B737-300型飞机重大飞行事故,1994年7月20日,某航空公司B737-300型飞机执行某航班飞行任务(版纳昆明)。22:26飞机在雷雨天气情况下进场(由南向北着陆),在不具备着陆条件的情况下强行落地,冲出跑道,发生重大飞行事故,飞机报废,机上旅客140人,其中20人受伤(轻伤17人,重伤3人)。当时的气象条件是昆明机场没有RVR自动气象观测系统,机组收到实况为:风向90度,风速3米/秒,能见度7公里,本场下雨整个东边被雷区覆盖。备降场天气良好。分析事故过程发现飞机在进近过程中,机组已从塔台得知本场雷雨较强,但由于当时飞机是在云下能见飞行,机组思想比较麻痹;当飞机接近决断高度时,雨越来越大,风向风速变化较大,飞机出现了较强的颠簸,能见度变差,机组使用风挡刷在高速位,并喷防雨剂,但效果不明显,看跑道模糊。实际上已不具备着陆条件,此时机组仍未采取复飞措施。飞机进跑道前后,雨大,看不清跑道,飞机姿态不稳,速度偏大、发动机功率偏大,机组已经感到处境非常困难,虽有复飞考虑,又担心复飞后进入机场北边的雷雨区,因而强行落地;责任机长飞行总小时11000小时,是机长教员,昆明是本场。
2 分析案例
通过以上案例不难发现雷雨对于航空公司航班的运行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我们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提高签派员对应雷雨天气条件下的放行把控:
1)分析天气系统,预知发展趋势。造成雷雨天气的系统在夏季主要有台风、冷锋、准静止锋、高空槽、以及因地形造成的山地对流,系统有强有弱,例如急行冷锋过境在夏季将带来强降水和强对流天气,冷锋过境处天气短时变差,不过系统持续时间不长,一般1-2小时便消失;弱系统天的特点是影响面广,持续时间久,例如准静止锋,夏季的华南准静止锋是影响中南地区天气的主要因素之一,其特点是波及面很广,持续的雷雨天气不均匀的分布在整个区域,这种天气放行航班应及时掌握发展趋势和形成强对流的时间,一般是在雷雨空隙时机落地。此外,由于天气系统波及面广,对周边备降机场天气分析也是有必要的。因此对天气系统分析对整体天气把握是很重要的。
一、指导思想
为切实有效的降低和控制大雨、暴雨、雷雨天气所造成的危害,最大程度的减少师生人身伤亡和学校财产损失,保证全体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安全,特制定防汛应急预案如下:
二、应用范围
遇有大雨、暴雨、雷雨天气,影响学校师生安全和学校财产安全时,启动本预案。
三、应急处置指挥机构
(一)防汛工作应急处置指挥领导小组
组 长:xx
副组长:xx
用WebQuest形式最大的优势是可以清晰地设置一个学习流程,有目的地集中网络资源,增强阅读教学的实效性。这次网络主题探究活动中,我们以高二戏剧单元的相关作品《雷雨》探究学习对象,进行了一次有益的课外扩展阅读教学尝试。课案陈述如下:
一、课题导言:
一个十七岁的年轻人,带着梦幻,带着热情,带着爱恨无奈,在一个残酷的牢笼里憧憬、挣扎,最终成了一出惊心动魄的悲剧的牺牲品……这就是23岁的曹禺就读清华大学时创作的四幕剧《雷雨》。
《雷雨》不仅奠定了曹禺先生在中国话剧史上杰出的现实主义剧作家的地位,同时也是中国年轻的话剧艺术成熟的标志。
有人说,《雷雨》是“一出动人的戏,一部具有伟大性质的长剧。”有人说,“说到《雷雨》,我应当告白,亏了它,我才相信中国确乎有了近代剧。”当然也有人说,《雷雨》不过是一部多角爱情剧而已。也许,正是因为《雷雨》里有无数个难解的谜,有深刻而丰富的内涵,才构筑了作品不可抗拒的魅力。
这是一个青年的激情之作,让我们走近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的戏剧大师,走近《雷雨》,用激情去解读,用心灵去感受。让“周冲”这个年轻的被毁灭的生命带着我们走进他生活的时代吧!让我们倾听戏剧家为生命发出的呐喊,看看那是一个怎样的时代!十七岁的年轻人和他所爱所恨的人,生活在一个怎样残酷的世界!
二、学习任务:
1、走近大师:了解作者情况、创作概貌、艺术见解、创作风格等。
为了避免和减轻雷电灾害,保护师生生命和校产安全,根据上级工作安排,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防雷击应急措施和应急预案。
一、成立防雷击工作专班
组 长:xx
副组长:xx xx
成 员:xx xx xx xx xx xx
二、了解雷电知识,制定相应措施
(一)了解雷电知识
1、雷电的形成和种类
摘要:文学概论是一门重要的大学本科公共基础课。在这一课程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对知识脉络、文学作品和概念进行跨学科的讲授,是传统教学思路的一种有益补充。文章由大学本科文学概论课程教学入手,从理论基础、教学准备和案例分析三方面对这一教学思路进行探讨。
关键词:大学;文学概论;教学;跨学科思路
随着现代社会科学研究的跨学科思路的兴起,社会科学知识的生产已无法脱离跨学科的思路来进行。特别是当代在社会文化研究的宏观背景之下,文艺理论知识的生产过程中,研究者采用跨越学科界限所展开的学术探讨,已成为依照传统的学科内部概念和历史脉络所进行理论探讨的有益补充。而作为文艺理论再生产过程的相关科目的大学教学活动,也需要不断实践跨学科的教学思路。大学本科的文艺理论课程,最常见的是以文学概论、艺术概论和美学概论为主的公共基础课,其次还有文学院所开设的相关的专业选修课程。大学教师在讲授此类课程的过程中,如果自觉地尝试使用跨学科的思路,将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具吸引力和创造力的文艺理论学习环境,对实现大学文科素质教育的目标具有推动作用。本文尝试以大学文学概论课程教学为例,对这一教学思路进行探讨。
一、文艺概论课程跨学科教学的基础
大学本科文学概论课程,面对文学和非文学专业有不尽相同的教学目的。针对文学专业的文学概论课程授课目的是通过系统教学,使学生掌握文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初步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文艺观,具备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文艺现象,解决文艺问题的一般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与评论水平,从而为学习其它文学和艺术相关科目奠定基础。而针对非文学专业的文学概论课程授课目的则是使学生初步掌握文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并能够尝试利用文学理论基础知识来面对文学现象。如上教学目的的设定使文学概论课程的教学需要在不同学科的差别之中明确文学学科的特点和理论基础,同时要在文学及其相关学科之间建立互通性。这种互通性是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系统性和科学性的延伸,也是展开跨学科思路教学实践的重要基础。
大学本科文学概论课程通常由文艺学学科专业教师主讲,是文艺学专业理论在大学本科知识架构中的初步介绍。从文艺学学科的角度看,文艺学理论的生产无法脱离美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等学科的知识进步,也正是由于不同学科理论之间的跨越学科边界的互通和互动为当代文艺学创造了理论革新的基础。可以说,文艺学本身即是一门在不同学科理论知识的“越界性”中不断进步的学科。跨过学科的边界之后,理论研究者遇到的是“他者”,也是自身主体性的证明。这种不拘泥于现有知识结构和概念,在理论视野的开拓中不断显现的越界性也是文艺学知识创新性的来源。于是,作为现有的文艺学学科框架在教学中的显现,文学概论课程的教学过程,也无法脱离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的越界对话。对于文艺学学科的知识框架而言,跨学科的科研和教学活动是新知识的生产和再生产的重要途径。而与之相配合的知识革新的方式,一方面是不同学科知识在互相补充与印证中新的科研和教学资源的增加,另一方面则有赖于不同学科知识、视野与方法之间的交融。
大学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感知体验和认识的过程,这一过程包含了概念的接受、学科视角的形成、方法的训练和应用、知识类型的再生产等方面。这些方面都建立在教学中个体之间的感知和互动过程之中。按照发生认识论的观点,认知结构是包括教育活动在内的认知活动中转换外界刺激和生理、心理反应的中间结构,也是主体在教育活动中获取知识的重要环节。在这个意义上,文学概论课程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推动学生对文学理论和文学现象的认知结构发生变化的动态过程。相应地,这一过程的内容也必然包括处于教学主导地位的教师的感知结构的变化。就这一教学相长中认知结构的变化方式而言,“非中心化”是变化过程的必然趋向。所谓的“非中心化”是指感知结构在变化中离开原来的感知方式和运作模式的趋向,它在知识领域导致了破除旧有的学科框架和思维定势并进行革新的知识生产方式。“非中心化”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研究获取新知识过程的重要特征。
二、文艺理论课程跨学科教学的准备
用WebQuest形式最大的优势是可以清晰地设置一个学习流程,有目的地集中网络资源,增强阅读教学的实效性。这次网络主题探究活动中,我们以高二戏剧单元的相关作品《雷雨》探究学习对象,进行了一次有益的课外扩展阅读教学尝试。课案陈述如下:
一、课题导言:
一个十七岁的年轻人,带着梦幻,带着热情,带着爱恨无奈,在一个残酷的牢笼里憧憬、挣扎,最终成了一出惊心动魄的悲剧的牺牲品…… 这就是23岁的曹禺就读清华大学时创作的四幕剧《雷雨》。
《雷雨》不仅奠定了曹禺先生在中国话剧史上杰出的现实主义剧作家的地位,同时也是中国年轻的话剧艺术成熟的标志。
有人说,《雷雨》是“一出动人的戏,一部具有伟大性质的长剧。” 有人说,“说到《雷雨》,我应当告白,亏了它,我才相信中国确乎有了近代剧。” 当然也有人说,《雷雨》不过是一部多角爱情剧而已。 也许,正是因为《雷雨》里有无数个难解的谜,有深刻而丰富的内涵,才构筑了作品不可抗拒的魅力。
这是一个青年的激情之作,让我们走近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的戏剧大师,走近《雷雨》,用激情去解读,用心灵去感受。让“周冲”这个年轻的被毁灭的生命带着我们走进他生活的时代吧!让我们倾听戏剧家为生命发出的呐喊,看看那是一个怎样的时代!十七岁的年轻人和他所爱所恨的人,生活在一个怎样残酷的世界!
二、学习任务:
1、走近大师:了解作者情况、创作概貌、艺术见解、创作风格等。
雷雨对飞行的危害之大是众所周知的。雷雨天气多出现在夏季,它是强烈垂直发展的积雨云内所产生的一种中小尺度的天气系统。当大气中蕴藏着大量的不稳定能量以及充沛的水气时,在足够的抬升气流作用下就能形成一次雷雨天气。这种天气下常常会伴有强烈的升降气流、积冰、闪电、结冰、大气湍流与急流、低空风切变等,会形成低云和低能见度,有时还伴随有冰雹、龙卷风、强降雨、大风等灾害性天气。
查阅美国民用航空1992~2012年发生的飞行事故,其中与雷雨有关的事故达27起,占总数比例的30%以上。从公布的分析报告来看,多数事件发生的原因主要集中在:机组对雷雨影响飞行安全的危害程度认识不够而盲目蛮干;应对雷雨危害的飞行安全风险防范措施不完善或有缺失;机组未有效执行防范雷雨危害的飞行安全风险防范措施(如雷达的使用、绕飞雷雨的方法等)。虽然现在飞机的机载设备和地面导航设施越来越先进,但这只是为尽早发现雷雨、顺利避开雷雨提供有力的支持,并不能消除雷雨对飞行运行的危害。雷雨季节将至,未雨绸缪,笔者通过分析雷雨对飞行运行的危害,总结业内安全经验教训,系统归纳了防范飞行安全风险的措施,期望能为保证雷雨飞行安全提供有益帮助。
雷雨对飞行运行的危害
强烈气流和风切变。在一个雷雨单体中的水平风切变、下冲气流、上升气流和湍流,能达到同各种尺寸飞机性能水平进行挑战的强度。因为强烈的垂直气流运动,造成了强烈的乱流和扰动,飞机一旦进入这种扰动必然很难操纵,容易失去控制,甚至因失速而失事。2010年9月,某公司一架A319飞机在五边进近过程中遭遇下击强气流,导致飞机状态剧烈变化,进入失速状态。据ICAO飞行事故统计,在发生的与低空风切变有关的飞行事故中,有近89.3%是由雷雨天气影响的。
积冰。积雨云中的结冰现象比所有其他的云都来得厉害。据统计在零度以下的积雨云中飞行,积冰的发生率达到89%,强积冰的发生率为42%,这会容易导致发动机熄火,飞机的空气动力性能严重降低。风洞和飞行试验表明,飞机机翼前缘或上表面积冰超过一张牛皮纸的厚度,会导致升力下降大概30%,阻力上升大概40%。由此可见,飞机积冰对飞行的严重危害是致命的。
雷击。闪电和强烈的电子流可以形成雷击,会损坏雷达罩、天线、机翼等,轻则会导致机体烧蚀,重则有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在中国民航公布的2005~2014年1273起雷击事件中,达到事故征候及以上标准的达134起,飞机遭电击高发期主要集中在5~8月份。遭雷击运行阶段的前三名排序是:巡航阶段26起,下降近进阶段23起、爬升阶段16起;遭雷击部位的前四位概率是:天线27%、机翼22%、尾翼21%、机身15%。2010年8月某公司波音757-200飞机起飞后爬升至约5400米高度时,遭雷击,客舱冒烟,雷电严重烧灼了飞机空调管道和隔音隔热棉,机身外表面有6处雷击点,机身蒙皮有5处雷击(其中4处被击穿)。
低能见度与湿滑跑道。雷雨产生的短时强降水容易使能见度突然变低,跑道湿滑。能见度低会影响视线与判断,着陆时会导致高、飘、跳,容易造成操纵困难或机体受损;湿滑跑道起降时容易导致飞机冲偏出跑道。在中国民航2005~2014年共发生的33起冲出/偏出跑道的事故征候中,有17起与雷雨天气产生的影响有关。 雷雨飞行的安全风险防范对策
雷雨对飞行的危害是当飞机接近或遭遇雷雨时表现出来的,所以减小雷雨对飞行安全影响的重中之重就是在雷雨条件下做出最佳的判断和决策,合理而正确地操纵飞机,保证飞机和机组处于最佳状态。因此,在雷雨季节季来临之前,安全管理部门应向相关生产运行部门发出相关安全风险提示,包括一些安全经验教训和风险防范措施,并结合日常监督审核工作开展包括雷雨飞行准备情况的监督审核;标准管理部门应系统梳理手册规程,必要时进行修订完善,确保雷雨飞行依据规章持续有效;训练管理部门和相关生产运行部门应组织开展一些重点培训活动,重温或学习有关雷雨飞行的相关知识和规程,学习掌握《一般运行和飞行规则》、公司《运行手册》、机型《飞行机组操作手册》等有关运行规章和规定,并进行必要的测试;飞行网预先准备栏目上应增加有关雷雨飞行项目的准备,同时加强对准备质量的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