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雷锋月新闻稿

雷锋月新闻稿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从典型形象报道看报纸转型中的话语转向

【摘 要】本文以《成都晚报》为研究对象,对其1963年至2012年的“学雷锋”报道的报道数量、消息来源、体裁种类、表达主题进行量化统计和分析,通过典型报道的角度来研究《成都晚报》自创刊以来“学雷锋”报道的变化,探讨报纸由官方话语向民间话语的转变,并试对这种转变背后的原因进行探讨。

【关键词】《成都晚报》 典型报道 官方话语 民间话语

一、研究背景

1963年3月5日,主席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因此,把3月5日定为“学雷锋”纪念日。从1963年到2012年,我国的国内、国际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在这50年间,“学雷锋”报道中雷锋形象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媒体定位与话语表达的关系如何成为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本文选取的研究对象是创刊于1956年5月1日的《成都晚报》。选择《成都晚报》的原因,一是《成都晚报》创刊时间早,见证了“学雷锋”报道的全过程;二是《成都晚报》的身份经历了党报到都市报的变化,从中可以看出不同类型报纸典型报道的侧重点。

二、研究方法

本文将1963-2012年这段时间分为四个阶段,即之前、期间、改革开放初期和新时期。对同一份报纸不同时期的报道差异进行比较。具体而言,以《成都晚报》1963—2012年间的“学雷锋”报道为研究对象(部分年份3月5日没有报道,因而选择3月6日的学雷锋报道),对其报道数量、消息来源、体裁种类、表达主题进行统计分析。

三、研究内容

全文阅读

“雷锋老师”与摄影等7则

他的名字和一位闻名中外的英雄的名字相同,他是从唐河县教体局退休的老教师――雷锋。熟悉他的人说:“雷锋老师不愧叫雷锋。”几十年来,他以英雄雷锋为榜样,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多次被评为“模范教师”和“教育战线先进工作者”。

雷锋老师今年68岁,他在辛勤执教的40年中,利用业余时间,笔耕不辍,相机不停,先后在《农民日报》、《河南日报》等数十家报刊上发表新闻稿件和新闻照片1800多篇(幅)。

雷锋老师自幼就叫雷锋。他幼年时与一家照相馆为邻,久而久之,对摄影产生了感情。1956年,他参加教育工作后,每月仅有24元工资。他节衣缩食,买了架“孔雀”牌相机。在课余和节假日里,把校园内外的闪光点照下来,投给报刊编辑部,从此走上了新闻路。据唐河县志记载:“雷锋是全县第一个从事新闻摄影宣传的人。”

1982年,雷锋老师调到唐河县教体局成人教育教研室工作,他先后几十次到该县源潭镇扫盲教师马景武家中,协助马老师制作扫盲教具。

1995年底,雷锋老师退休后,尽管身患脑血管硬化、糖尿病、神经衰弱等病,但他退而不休,白天奔波于城乡,夜晚冲洗于暗室,一篇篇摄影佳作在《中国老年报》、《老人春秋》等报刊上发表。

2003年,在同志“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发表40周年之际,一位同志为他拍摄的《雷锋宣传雷锋40年干劲倍增》照片,被《中国老年报》、《老年教育》等报刊发表。雷锋老师的事迹和英雄雷锋一样,走进了千家万户。

广交朋友新闻多

我有幸当过农民、兽医、农技员,在乡政府当过扶贫专干、乡长、党委书记,这些经历都是一笔宝贵财富,在结交朋友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如1999年7月,我到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县晓坪乡搞调查,见一橘农的柑橘落果严重,我在橘园里认真检查分析后,告诉橘农:柑橘落果严重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红蜘蛛多,危害果实;二是橘树受旱,造成生理落果,应抓紧防治红蜘蛛和浇水抗旱保果。橘农按照我的建议去做了,保果效果很好。当年,他的柑橘获得丰收。那年初冬的一天,他提了一篮橘子,来到我办公室,有点紧张地说:“送你一点橘子,一来表示感谢,二来想与你交个朋友。”我说:“不用拿什么东西来。今后,你有什么新闻线索能及时提供给我,就是我最好的朋友。”此后,他经常为我提供新闻线索。3年多时间,他为我提供新闻线索20多条。2001年,我发表在《人民代表报》上的《人大代表考“乡官”》就是他为我提供的新闻线索,这条新闻还荣获湖南省怀化市人大好新闻二等奖。还有位乡干部对我坦言:“我最不喜欢为记者和新闻写作者提供新闻线索,特别是批评性新闻的线索。但我对你破例,你采访我,我愿告诉你,因为你早把我当朋友了。”我同他交成了朋友,是因为我下乡与他一起闲聊时,喜欢谈点自己的工作经历和感受,为他指点实现人生价值的一些基本方法。他认为我很关心他。于是,我们成了好朋友,他也经常为我提供新闻线索。

全文阅读

怎样依法保护自己的劳动

一、 版权登记引发的版权问题

随着公民版权意识的增强,一个新的保护方式应运而生,这就是新闻作品的版权登记。经过版权登记是否就能够有效保护新闻作品的版权?

2003年6月18日,辽宁省版权局版权法规处的工作人员来到鞍山,为雷锋生前战友、摄影家张峻拍摄并珍藏的200余幅雷锋照片办理了版权登记手续。

对于张峻同志为雷锋照片进行版权登记的行为,各方人士看法不一。辽宁省版权局考虑到张峻维护版权精神可嘉,授予他“依法维权先进个人”。张峻因此成为辽宁省第一个获此荣誉的人。而2003年7月14日,一篇题目为“雷锋战友季增公开称不赞成雷锋照片注册牟利”的文章见诸报端。一时间,关于版权登记究竟是维权还是用雷锋照片牟利的两种观点发生争论。①

张峻为雷锋照片进行版权登记的行为,涉及到以下三个需要明确的问题。

一是根据著作权法规定,新闻作品的版权依法自动产生,不需要登记程序。《著作权法》第二条规定:“中国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作品,不论是否发表,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权。”专家们一般也认为,版权随着作品的创作完成而依法自动产生,或随着作品的出版以及其他形式发表而自动产生,不需要履行任何形式的手续。作品上也不需要有任何特别的表示“享有版权”的形式。②国家版权局于1994年12月31日了《作品自愿登记试行办法》,这个办法对计算机软件或许有一定的意义,对新闻作品而言就显得多余了。我们可以想想,如果新闻作品都去版权局登记,全国仅报纸就有2000多家,每天刊发几十万条作品,版权部门根本应付不过来。因此,搞新闻作品版权登记,也不符合行政机关的效率原则。

当然,《作品自愿登记试行办法 》第一条讲明了作品登记的意义:“为维护作者或其他著作权人和作品使用者的合法权益,有助于解决因著作权归属造成的著作权纠纷,并为解决著作权纠纷提供初步证据,特制定本办法。”从实践看,其登记意义也难以达到。比如,云南省音乐家尹宜公与高梁先生就歌曲《小河淌水》版权发生的争议解决过程就能够说明这一点。尹宜公先生1994年对此歌曲进行了版权登记, 2000年,歌曲《大田栽秧秧连秧》的作者高梁向云南省版权局提出申述,称歌曲《小河淌水》的音乐部分是根据《大田栽秧秧连秧》的音乐改编而成的,申请对《小河淌水》音乐部分的著作权归属问题予以调解。经过4年多的调解没有效果。2006年3月15日,国家版权局给尹宜公家属复函:“因著作权归属发生的争议,属民事确权问题,行政管理部门无权作出决定,应通过人民法院以民事诉讼的方式解决。”2006年4月6日,云南省版权局以“我局‘暂不撤销’歌曲《小河淌水》音乐部分的著作权登记,不利于他们提起民事诉讼”为由,作出《关于撤销作品著作权登记的决定》。撤销了尹宜公对歌曲《小河淌水》的著作权登记。

由这次版权争议处理过程可以发现,当其他人对登记作品的版权提出异议后,原作品进行的版权登记无法排除其他人的权利主张,为了方便打官司,版权局还必须撤销作品的版权登记。

全文阅读

“玩”新闻:漫谈校园受众的接受心理

【摘 要】校园新闻宣传工作者往往为驾驭不了多变的新闻需求而困惑。究其根本是没有认识到校园新闻宣传的特点,主要表现在采写内容死板空洞,编发样式老套,从业学生记者缺乏热情,只为完成上级部门规定的宣传任务。研究校园新闻心理学,抓住校园新闻读者的接受心理,才是做校园新闻之道。

【关键词】“玩”新闻 接受心理 校园新闻

我们采写的校园新闻没有人看,这是“大数据时代”①校园新闻工作者所面临的境。

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如何才能把校园新闻做好?如何采写会让人眼前一亮;如何才能成为一名优秀校园记者;校园琐事繁杂,如何将校园新闻写得有看头,并能从中抓到好新闻……或许,静下心来研究一下校园读者的接受心理,用“玩”新闻的理念从事校园新闻采写,就可以写好校园新闻。

用“玩新闻”的理念采写校园新闻能做到客观公正,收到预期宣传效果吗?关键是写新闻这么严肃的事情,能玩吗?这样的质疑也是有道理的,因为我们的校园新闻采写一直以来都是小心翼翼,不少学校校园新闻还是沿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新闻宣传思想,整张校园新闻纸上,除了密密麻麻的会议新闻就是学院各月的工作总结以及注意事项,其实,这样的校园新闻没人愿意看。

主要原因就是,这样的校园新闻,不好玩。

怎样让校园新闻宣传变成一件好玩的事情?其实也只有真正仔细研究校园读者接受心理,才能做好、做活校园新闻,在满足校园新闻接受心理“求快、求新、求异、求真、求易、求实”②的基本要求后,我们还要以“玩新闻”的理念做好校园新闻的舆论把关与策划创新,才能让校园新闻在平淡的校园活动中出新、出彩。

一、“玩”新闻:校园新闻的几种“玩法”

全文阅读

大学生雷锋月学雷锋活动策划方案

雷锋月系列活动组成:

一、“你手传我手 爱与奉献同行”整理信件活动

二、“向榜样致敬,发扬志愿精神”观看2012年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视频

三、“情暖3·15 携法同行”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志愿服务活动策划

四、“携手 ICC 让爱接力走”义卖活动

五、“情系社区 志愿者进社区”系列活动

“你手传我手 爱与奉献同行”整理信件活动策划

一、活动目的:

全文阅读

网络媒体创意策划的一次成功实践

新华军事是一支年轻的网络媒体队伍,3月上旬独家策划和组织实施了“雷锋班班长相聚北京”系列访谈活动,重点把握了策划这个关键,形成了在策划中创意,在组织中创为,在品牌中创立,在合作中创新的独特风格,使这次以互联网为主要传播渠道的报道规模大,持续时间长,影响效果好。

早春时节的浓浓春意中,新华网军事频道迎来了雷锋班的历任班长。微微春风里,完成了“与雷锋同行——24任雷锋班班长做客新华网大型访谈。”这是一次难得并难忘的大型采访活动,经过新华网军事频道两个多月的寻访联系,完成了雷锋班老班长们半个世纪的夙愿。

先行策划中的创意

其一,创意主题的想象力。初始主题策划比较直接,定向是为每年一次的“3月5日学雷锋”做宣传,文案本身也是围绕着规定动作添砖加瓦。一经触摸,发现雷锋离开半个世纪了,雷锋班向我们走来49年。纪念雷锋,让雷锋班班长来抒感是最有力的表达。从请现任雷锋班班长到请第一任雷锋班班长,又从请新老雷锋班两位班长到请24任雷锋班班长,主题创意豁然展开了翅膀。

其二,创意主题的暴发力。主题确立以后,更多的是厚积薄发,虽然历任雷锋班长一聚就是大新闻,但缺少深层策划和充分准备是不会达到最佳效果的。

一个好的主题创意,是在高端备战和多端待发下才得以成为现实。这次准备不仅是24位雷锋班班长的名字凑齐了,他们的事迹在原有资料基础上增添了大量新内容,更正了很多不准确之处,使雷锋班班长还没来,事迹和近况已在文案中相聚。

其三,创意主题的冲击力。制作文案时,我们把雷锋班班长采访报道划为之初、之中、之后3个波次,老班长们到北京当日播发消息和直播访谈预告,之中以“与雷锋同行——24任雷锋班班长做客新华网大型访谈”为题,现场直播。之后陆续推出《雷锋班班长近五十年的第一次》《雷锋班班长,相聚北京》《为雷锋班长喝彩》等系列专题。

创意主题的冲击力直接带来的是影响力。网络无限创意无限,创意是个大文章,文章做大了,做足了,所带来的就是迅猛的冲击力,还在很多媒体没有状态时,我们强大的独家信息流就已布满了互联网。新华网首页和新华军事首页的点击量、访问人数再创新高。

全文阅读

深度采访成就深度报道

3月1日至5月31日,我来到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参加全省首期新闻干部研修班。作为一个从业10年的新闻工作者,此次学习成为了我职业生涯中的一个“加油站”:整个学习中,不仅有10多位湖北新闻界大家倾情授课,讲授新闻策划、内参写作、社会新闻写作、都市报的新闻诉求、如何做好新闻摄影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每位研修班学员更深入到部室,展开“实战式”的学习。

3个月中,我在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接触了一大批为新闻事业而奋力拼搏的新闻人,他们的工作岗位虽然不同,却有着共同的特点:热爱新闻事业,努力钻研业务,并将新闻事业视作人生最大的乐事。可以说,这次充电不仅丰富了我的人生经历,更让我重新审视自己。

一、好的新闻稿件是优秀团队共同努力下的呈现

在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团体作战”是一种很常见的形式,楚天金报深度部也同样如此。为了将新闻做好做透,由主任协调指挥,多位记者协同采访,分工明确,精心打磨出一篇又一篇深度报道。

3月4日,深度部推出了“荆楚志愿者,雷锋故里行”大型策划活动,邀请百余位读者前往雷锋故里长沙望城县缅怀雷锋。从一开始的活动整体策划,到安排车辆接送读者前往长沙,再到现场的细致采访,无处不体现成熟周密的策划意识、团队精神。

4日晚结束采访后,大部分编辑、记者选择留在长沙赶稿。他们只是一个电话打给家人:“今晚赶不回来,不用等我了”,没有带洗漱用品,就在电脑旁写稿。稿件传回报社已是晚上十点多,编辑记者们还不肯休息,而是同报社保持紧密联系,商讨和完善稿件的一些细节。该次新闻策划以消息、侧记加图片的形式在3月5日推出后,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4月4日是清明节。节前,深度部与九峰山烈士陵园联合推出了“楚天金报读者与武汉警方共祭九峰山英烈”活动。该活动得到了数百位读者的响应。读者和武汉警方、金报记者一同来到九峰山同祭英烈。稿件推出后感动了一大批读者。

这些成功的策划、取到了较好影响力的系列报道,都不是哪一个记者的单兵作战,而是部室主任通过整合部室力量,派出多位记者共同参与而形成的出色报道,突出显示了集体的智慧和力量。

全文阅读

记者生涯从“草根”开始

2007年8月,我进入半岛都市报社,被分到新成立的部门――机动记者部工作,这是一个灵活机动指哪打哪的部门,除了几个街道办属于“自留地”外,其他的新闻全靠策划或自己挖掘。没有现成的信息来源,一天不动脑子出去挖新闻就意味着颗粒无收,这对新记者来说,可谓是挑战和机遇并存。为了能找到有价值的新闻来源,我不得不在生活中处处培养自己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本事和对问题深入分析的能力。在这里,我练就了当“杂食动物”的本领。

青岛对于我来说是一个陌生的城市,对环境不熟悉,也没有人脉积累。为了获取新闻,我曾经尝试过“扫街”式搜索,走在路上,密切留意发生了啥事,有没有可以就地取材的。看到街头巷尾的老大爷老大妈聊得起劲,就厚着脸皮上去凑热闹,“大妈,咱这里最近出了啥新鲜事啊?”“我是记者,有啥能帮咱居民反映反映的吗?”就这样,脸皮磨厚了,小区跑熟了,认识的线人多起来了,就像抽丝剥茧一样,往往一条线索就能牵引出一串新闻。刚开始觉得和采写重磅新闻、跑口的记者比起来,自己每天和三句话离不开家长里短的老百姓打交道,接触的尽是些鸡毛蒜皮的事,能有啥出息?可随着一篇篇稿子的落地,居民一桩桩麻烦事的迎刃而解,接到读者发自肺腑的致谢电话,心里就一下子被满足和兴奋填满,突然发觉做个“草根记者”其实也很快乐。当然,也有充满挫败感的时候,有些难题,即使见诸报端,也无法得到实质性的解决,面对读者无助的眼神,深刻感受到自己力量的卑微。

学习雷锋好榜样,上幼儿园的时候,老师就经常给我们讲雷锋的故事,可在2008年3月5日学雷锋日这天,我去四方区兴隆路社区服务中心敬老院采访时,却发现这里根本没有几个人来学“雷锋”,是人们助人为乐的意识淡了,还是另有蹊跷?院长的一句话让我茅塞顿开:“现在天天有人来,哪管是不是雷锋日啊。”随着采访的深入,我才明白,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已经无声无息地渗透到岛城市民的生活中,习惯成了自然,“雷锋精神”已不再是一个“符号”了,于是《雷锋日敬老院里挺安静》的标题浮上心头。这篇稿子获得了2008年上半年大众新闻奖二等奖。

学完雷锋,再说说奥运会,做记者捞不着报道奥运会,实在心不甘情不愿,去北京奥运会的指标,被“大腕”们抢光了,那就去申请奥帆赛吧,在家门口采访,还省路费呢。结果我的如意算盘还真打准了,因为英语口语出色,我终于获得了排队买票报道奥帆赛的资格(因为采访名额有限,许多同事都采取购买门票的办法入场采访)。

奥帆赛开赛前一个多星期,我就开始去蹲点守候陆续抵达青岛的帆船队,没想到还真的碰上了重量级人物:在跟帆船队员家属交流时,无意中得知,“帆船梦之队”――英国帆船队,已经在青岛秘密训练了四年,他们训练完就从青岛银海俱乐部上岸。我立刻将这一重大发现汇报给报社领导,在领导的指挥下,我顺利地完成了独家专访,而且还在报纸上开辟了“探访冠军队”这一栏目。我先后采访到了奥地利、澳大利亚、丹麦、巴西等国家的历届帆船项目世界冠军,提前向读者揭开冠军的神秘面纱,在赛前就抢在同城媒体前捷足先登。

奥帆赛开始第六天,我和搭档孟琳达在主防波堤上,看到一位刚刚扬帆归来的西班牙队男选手,浑身湿漉漉地赶回驻地,我就见缝插针地一溜小跑追上去说话。结果这名西班牙队员带有满口方言味的英语,听得我一头雾水,怕会错了意,我只能重复他说过的每一句话,同时还要做着笔记。由于精力过于集中,在下台阶时一不小心踩空了,当时只觉得膝盖热乎乎的,低头一看,破了一大片,还不停地流血。西班牙队的男选手见状,惊讶地瞪大眼睛,关切地询问:“Oh,is it serious? Do you need any help?”见状我摆了摆手,继续发问。或许被我的职业精神打动了吧,对方停下急促的脚步,站在原地开始耐心地接受我的采访,采访结束时,他还打趣地问我,这属于工伤吧。

接下来的几天赛期里,每当我顶着炎炎烈日,一瘸一拐地走在主防波堤上,一些采访过的外国队员,都主动跟我打招呼,有时还能给我一些第一手信息。期间,我采写出了不少出彩的新闻,其中,我与同事李志波合写的《5秒成全丹麦童话》,还被评为2008年度大众新闻奖一等奖。现在回想起来,虽然奥帆赛只有短短的14天,但从中收获的宝贵经验,却让我受益终生。

入行一年半以来,自己的经历实在有限,跟那些缠着绷带、带伤上阵的专业运动员相比,跟“5・12”地震发生后,不顾个人安危立即奔赴灾区采访的同事们相比,自己付出的那一点点努力,实在微不足道。百炼成钢,今后的工作中,我还需要继续历练并向优秀记者看齐。因为,精彩源自创新,精彩源自努力!我相信!

全文阅读

与生活同源与百姓同心

湖北日报今年全新改扩版,半年下来,总评价应该是四个字:上下满意。

上,主要是指党政干部;下,主要是指普通百姓。

党政干部满意,主要是我们的报道宗旨始终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普通百姓满意,主要是社长总编辑们带头、全体记者齐努力走基层,报道越来越贴近广大众生。

社会新闻中心承担的是民生新闻。作为贴近百姓的内容之一,我们不敢说搞得好,只敢说从没放弃认真和努力。

作为主流媒体的党报,民生新闻的导向功能和服务功能,是通过与老百姓利益最直接、最关注的事情体现的。事情并不在乎大小,关键在于指导性和服务性。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就业是民生之本,就学是民生之基,就医是民生之急,社保是民生之依。因此,在有关求医问药、社保医保、安全生产、就业和再就业乃至气象状况等各类关系民生的报道上,我们都重点策划,精心组织,认真采写,不敢懈怠。今年新打造的党报热线365栏目,就是由记者崔逾瑜工作室领衔的一档全身心为百姓服务的栏目。此刻,我们的记者曾莉正冒着高温随同济咸宁医院教授奔赴汉川,为拼命打工挣药费的武汉理工大学孝心大学生胡梦婷的母亲诊治,希望能保住她的双腿。

眼下是毕业求职的季节。今年全省40万高校毕业生将走向社会,“90后”大学生将第一次亮相职场。关注大学生就业,引导社会力量更多地鼓励、扶持大学生就业,是党报应该担当的责任。

从3月14日至5月25日,我们策划推出专题报道《毕业季·找工记》,先后刊发稿件(图片)39篇,并与腾讯大楚网共同开办《说出你的找工故事》专栏,纸网互动,全媒体手法推进报道深入。这组报道不是空洞讲道理,而是从不同角度讲述各不相同的求职经历,既有失败的教训,也有成功的经验,让人感受到积极向上的力量,也给在困惑和迷茫中徘徊的求职者以启示。部分报道后还附有专家点评,就求职中的种种现象、原因、对策进行分析和解读,对大学生就业给予具体指导和帮助。在报道结束之际,我们又与武汉东湖学院联手,把报道从纸上延伸进校园,举办《大学生就业课堂》,将新闻报道与社会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党报服务性,彰显党报影响力。

全文阅读

《河南日报》创新典型报道的手法

作为党报常用的一种报道形式,正面典型报道在引导舆论、促进工作、弘扬先进、激励读者上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报道典型之“行”是为了引发他人来“效”,正面典型报道往往更注重精心运作,更强调传播效果。今年3月以来,《河南日报》先后以学雷锋典型和优秀驻村干部周建奎为主题,掀起了两场重大典型人物报道的热潮,均引发了强烈反响和广泛好评,分别受到《新闻阅评》的专期表扬。在挖掘报道对象的接近性上,这两场报道都花了不少力气,从而使稿件拥有了直指人心的力量,让典型走进了万千读者的心坎里。

接近性是新闻价值的构成要素之一,随着受众地位上的变化,接近性的内涵也经历了嬗变,内容更充实、层次更丰富,不仅包括新闻与受众在空间距离上的接近,还包括和受众在心理感情、利益关系、文化背景等方面的接近。新闻越和受众的需求、关注、情感相关,就越具有接近性,越容易产生好的传播效果。[1]就典型人物报道来说,要想凸显接近性,让读者对典型形象入眼、入脑、入心,至少要在三个方面下足功夫:营造宣传强势、探寻精神内涵、挖掘感人故事。反观《河南日报》学雷锋典型和周建奎同志的相关报道,这三个方面都做得有声有色。

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报道格局,合理有效地设置议程

主动设置议程,吸引受众眼球,对于党报牢牢把握舆论的主导权至关重要。学雷锋典型和周建奎同志宣传报道启动前,《河南日报》都制订了详尽的报道方案,通过动态消息、人物通讯、系列评论、理论专版、摄影报道、报网互动等多种形式,浓墨重彩,不惜版面,在较长一段时期里,对报道对象的故事、精神展开了一系列的发掘和剖析,通过加大曝光率,来提高读者对典型的认知度,表现出明显的议程设置特征。[2]

今年学雷锋纪念日前夕,《河南日报》启动了学习雷锋系列报道,从2月19日起,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先后在“弘扬雷锋精神 倡树时代新风”以及“学习雷锋 弘扬‘三平’ 关键在做”两个专栏里,刊发消息和人物通讯60多篇、新闻图片30多幅、理论和深度报道专版7个,此外《河南日报·焦点网谈》版还以“微博时代,我们该怎样学雷锋”、“网友心目中的雷锋故事”为题,与网友、读者通过微博进行互动。

5月底,驻村干部周建奎的相关报道开始在《河南日报》上刊发,截至7月4日,共刊发消息、通讯、侧记、评论14篇,还推出了4个专版;此后《河南日报》又通过多种报道形式,将学习周建奎宣传报道进一步引向深入。

《河南日报》在这两例典型报道中,都形成了“多部室供稿、多版面刊发、多体裁报道”的局面,尤其是尝试和网络媒体合作,不同介质媒体之间进行议题同构,进一步扩大了覆盖面。这些运作实践充分证明:通过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报道格局,进行全程覆盖式的议程设置,一定程度上框定了读者的视域,有利于形成高潮迭起、声势浩大的主导性舆论,为营造向典型人物学习的浓郁氛围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深挖人物精神的时代内涵,让典型离读者近些、再近些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