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劳务输出工作要点

劳务输出工作要点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区长在劳务输转安排会讲话

同志们:

区上决定召开这次会议,主要目的是对今年的劳务输转工作,特别是对近期劳务输转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刚才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同志就今年的劳务输转工作做了具体安排,讲得很好,请大家认真抓好落实;区劳务经济发展局、镇围绕劳务输出工作做了大会发言,请大家学习借鉴。下面我就今年的劳务输转工作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劳务输出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把劳务输转作为拓宽增收渠道、加快推进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的一项工程性措施来抓,劳务工作稳步发展,基本实现了“劳务输出——劳务产业——劳务经济”的过渡。但从目前的就业形势看,由于金融危机蔓延,我国实体经济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东南沿海地区很多出口型企业限产甚至停产,我区大量务工人员返乡,劳务输出及就业压力增大。再从全区经济发展形势来看,由于区域经济还不够发达,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较弱。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是减少农民、富裕农民,缓解城乡就业压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最现实、最有效、最直接、最重要的途径。我区作为农业大区、人口大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显得尤为重要,全区上下一定要进一步提高对加强劳务输转,加快劳务经济发展的认识。

第一,发展劳务经济是提高城乡群众收入的重要手段。我区现有城乡富余劳动力24万多人,近三年全区共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达64万人(次),创劳务收入26.14亿元,占到人均纯收入的35%,劳务经济已成为城乡群众尤其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之一。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符合我区当前农业欠发达和人口资源状况的客观实际,我们必须要注重劳务经济对促进群众增收的突出贡献。

第二,发展劳务经济是促进节水增收的战略举措。我区水资源短缺,制约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因素诸多,农业生产的规模小、效益还不够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要大量减少农业人口。加快输转富余劳动力,对于加快推进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减轻人口对水资源、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压力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发展劳务经济是统筹城乡发展的现实选择。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而且可以促进二三产业的发展。把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出去,实现非农就业,有利于形成城市产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和劳动密集型工业产品在市场的强大竞争力,促进统筹城乡发展。

第四,发展劳务经济是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大量的城乡富余劳动力是加快经济发展的宝贵人力资源。富余劳动力转移,不仅提升了群众的商品意识和效益观念,还有效开发利用了劳动力资源,可充分发挥我区人力资源的优势,以输转促进就业,以就业带动创业,在增加城乡群众收入的同时,也将有效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全文阅读

X同志在全县劳务输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推荐]__*同志在全县劳务输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__年7月12日)同志们:

今天这次会议,是经县政府研究决定召开的,会议的主要目的是认真总结前一段劳务输出工作,传达贯彻最近召开的全市贫困县劳务输出工作座谈会和全市劳务输出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动员全县力量,再鼓干劲,再增措施,迅速打开劳务输出工作新局面,确保完成全年任务目标。刚才,景川同志传达了市政府两位领导同志的讲话精神,请认真学习贯彻。下面,再讲三个问题。

一、进一步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切实提高对搞好劳务输出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6月20日全市劳务输出工作会议以来,我县劳务输出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各乡镇区、县直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县政府《关于加快劳务输出工作的实施意见》,在健全组织、摸清底数、建立网络,以及拓展输出领域、扩大输出规模、提高输出质量等方面都有新的进展。据不完全统计,防非结束之后除返乡人员全部返城之外,又新增在外务工人员3000多人,总计已达1.6万人,年可为我县增加经济收入1.1亿元。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是重视程度不高,氛围不浓。有的乡镇区和部门对劳务输出工作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说的多,做的少。个别乡镇区和部门还把劳务输出看成是劳动部门的事,认识不对,站位不高,力度不大,进展不快,拖了全县的后腿。二是农村劳动力的陈旧观念还没有完全转变,直接阻碍着劳务输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在城乡劳动力特别是农村劳动力中,仍然存在着“不愿出去、不敢出去、不会出去、不能出去”的问题。三是在输出过程中,存在着重视不够、组织不力、渠道不畅的问题。特别是乡村两级组织的工作积极性还不高,存在着“梗阻”现象,劳务输出的政策和信息不能及时传达到各家各户。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进一步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切实提高对搞好劳务输出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真正把劳务输出抓到实处。

各乡镇区、县直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转变观念,认清形势,提高认识。要充分认识到,搞好劳务输出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执政为民的需要,是扩大对外开放的需要,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是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的需要,也是贫困县脱贫致富的一个重要途径。据调查,全县农村剩余劳动力有4.6万人,城镇待业青年和下岗失业职工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就业形势十分严峻。搞好劳务输出,解决这些人的劳动和就业问题,是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基础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目前,我县常年在外务工人员已达1.6万人,如果按每人每月500元的工资计算,每年的纯收入可达9600万元,办任何企业,搞任何项目,都没有这么高的收入和效益。为此,县委、县政府在研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规划时,就把劳务输出作为一项富民强县的优势产业,作为振兴饶阳、发展饶阳的战略性举措,看得很大、很重,也很迫切,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鼓足干劲,乘势而上,积极抓好劳务输出工作。

二、再增措施,再鼓士气,切实把我县的劳务输出工作做大做强

全文阅读

*市劳务输出工作总结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发展农村劳务经济的部署,我局是从2002年起正式牵头主抓农村剩余劳动力劳务输出工作的,特别是2004年中发1号文件和吉发1号文件出台后,结合省里开展“双百工程”,长春市委、市政府对农村劳务输出工作十分重视,把它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大举措来抓,两年来,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并呈现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农村劳务输出数量大幅度增加,行业、地域分布较为广泛。据统计2004年,我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输出已达87万人次,超额完成了年度85万人的计划工作目标。在输出人员中,地域不断拓宽,呈现出境内境外相结合,省内省外相结合,当地转移和外出务工相结合的局面,在行业分布上较为广泛。二是农村劳务输出方式发生了明显变化。从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到离土离乡进城务工经商,农民劳务输出正在由自发向有组织、由短期向长期、由市内省内向省外国外转变。有组织外出的农民数量占劳务输出的比例不断提高,有的乡镇已发展到以有组织输出为主;各地长期外出人员大量涌现,一些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已在城镇定居;出国劳务从无到有,人数不断增多。三是涌现了一批劳务输出的典型。在工作中,各地都发现和总结了一批具有不同特色的典型经验,如榆树市光明乡,农安县合隆镇、双阳区鹿乡镇等,通过各级新闻媒体和会议进行广泛宣传,较好地发挥了典型引路和示范作用。 (1)加强领导通力配合,形成了劳务输出工作的新机制。 劳动力转移及输出是一项系统化工作,市委、市政府于2002年成立了长春市农村劳务经济工作协调领导小组,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农村劳务经济的意见》,各县(市)区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建立了多部门协调工作机制。建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并且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协调各部门的工作。劳动和社会保障、农业、教育、城建、民政、工商、税务、财政等部门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形成了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在各乡镇,都建立了劳务输出工作机构,设立专门办公场所,明确专人负责,一级抓一级,落实了工作目标,形成了上下联动的工作局面,保证了劳务输出工作的顺利开展。 (2)完善劳动力转移输出的服务体系,规范劳务输出工作。 按照我局对劳务输出工作的安排和部署,2004年各县(市)区在劳务输出工作中,坚持继续完善网络体系,加强基础工作的基础上,对劳动力资源加强管理,全部建立“三册一表”档案,即,劳动力资源名册、输出人员名册、有输出愿望人员名册和输出情况统计表。做到了资源底数清、输出底数清、资源情况清、输出去向明,进一步完善了输出人员档案和劳动力资源档案,年初以来,我局结合规范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建设工作,在全市各乡镇普遍建立了完善的工作组织网络和信息服务网络,形成了市、县、乡、村四级服务网络系统,有一些乡镇已经与我市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系统联网,做到了信息共享,信息互换,及时收集和用工信息,使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提高,规范了劳务输出工作。 (3)以增强技能为重点,继续开展“千人培训工程”。 2003年开始,我市以提高劳务输出人员的技术水平为出发点,加大培训工作力度,在全市范围内普遍开展了“千人培训工程”,即每个乡镇要免费培训1千人。2004年,我们继续开展了“千人培训工程”,并对培训工作实行目标责任管理,分解目标,落实责任,针对不同的培训内容,提供相应的培训资金和师资。首先,开展劳务输出人员基本常识、择业观念、法律知识的培训,提高劳务输出人员的适应能力。其次坚持“实用、实际、实效”的原则,有计划、有步骤

地开展了专业技能的培训,对国家规定的一些岗位工种进行了岗位培训,做到了持证上岗。积极探索并开展了“订单式培训”和“个性化培训”,开展了送知识,送技能,送岗位的“三送”活动,实现由体力型输出向技术型输出的转变。截止到目前,共培训农村劳动力20余万人。 (4)完善保障服务,切实保护劳务输出人员的合法权益。 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是搞好劳务输出工作的重要保障。农民背井离乡外出务工经商,处境比较艰难,特别是一些用工单位不同劳动者签合同,任意延长工作时间,有的无故拖欠、克扣工资,有的没有劳动安全卫生和职业危害等方面的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问题比较突出。农民是弱势群体。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既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问题。因此,我局把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加大劳动保障监察力度,开展了大规模的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专项检查,严肃查处虚假信息、私招滥雇以及欺农骗农现象,及时处理克扣工资、收取抵押金、扣押*等问题,积极为外出就业农民提供政策、法律咨询服务和法律援助,劳务输出人员与当地用人单位发生重大劳务纠纷争议时,劳动仲裁机构积极协调解决。进一步加大维权力度,我市在农民工准入方面已经完全放开限制,并明确规定了针对进城务工人员的优惠政策,我局2004年重点检查了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情况,各部门规定的执行情况,及时纠正侵害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事件,切实维护了劳务输出人员的合法权益。 (5)加大新闻宣传力度,形成了良好的劳务输出工作的舆论氛围。 各级劳动就业部门及时与新闻部门沟通,通过广播、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劳务输出工作,有针对性地宣传劳务输出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让农民转变思想观念,逐步转变长时间形成的小农经济意识,使农民真正理解致富奔小康的含义,通过典型人物和典型事迹,带动周围的人,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形成以点带面,以个人带动局部,以局部带动整体的氛围。鼓励农民积极走劳务输出这条路,改变以往的传统农业经济向新型的小康经济发展,加快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六、加强网络建设,形成了有效、快捷的信息沟通环境。我市的劳动力信息网络建设起步较早,随着劳务输出工作的开展,我们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加大对信息网络建设的投入力度,在全市建立了“两级管理、四级服务”的信息网络系统,形成了全市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信息服务网络,覆盖整个长春地区,并且和国内有些地区实现了信息共享,从而实现了劳动力供求信息的有效沟通,及时、快捷地开展劳务输出工作,这项工作也是今后两年我们要逐步完善、提高的重要工作内容,通过加强网络建设,营造了良好的信息沟通环境、促进了劳务输出工作的开展。 七、大力加强劳务输出基地建设,创造劳务输出工作良好的外部环境。 想要把劳务输出工作做好,就要依靠国际、国内两大市场,积极拓宽劳务输出渠道,实现我市农村劳动力的异地就业。为了搞好这项工作,2004年四月份我市组织所属各县(市)区到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地区建立劳务输出基地和工作站,分别与宁波、深圳、广州、北京、大连等地建立了劳务输出基地.2004年7月,在全国部分大中城市劳动保障工作经验交流暨劳务输出(入)签约大会上,长春市又与青岛、烟台、上海虹口、镇江等地签署了劳务输出基地协议和劳务输出(入)协议,截止到目前,我市在外地建立劳务输出基地已达到12个,各县市区及各乡镇建立劳务输出工作站和联系点已达348个.通过建立合作,互惠互利的劳务输出基地,使我们掌握了越来越多的用人信息,为开展有组织、有规模的劳务输出奠定了基础。通过政府搭桥,收集掌握用工信息,依靠投亲靠友,以老带新的方式,带动劳务输出工作的全面开展。 三是抓管理,防止倒流。针对影响农村劳务输出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当前在加强管理方面要突出解决好三个问题。首先是落实好各项政策。对已经外出务工的人员要认真落实好市委、市政府的各项优惠政策,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机制、输转结合、以转促输出。推动土地的规模经营和人员的规模基础。尽快建立一支劳务输出经济人队伍,把我市劳务经济做大、做好。其次是要严把出口关,凡是劳务输出人员在一个企业超过20人以上的,输出地的主管部门都要事先对用工企业的资质、生产经营状况、劳动安全卫生、职工工资福利待遇等情况进行全面考察,在各方面都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要求的前提下,方可组织劳务输出;凡是输出人员在一个城市超过1000人以上的,当地政府都要建立劳务输出联络处,配备专职人员,协调涉及劳务输出人员切身利益的相关工作。不足1000人的,也要指定有关部门派专人定期考察走访,及时帮助解决农工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第三是搞好维权服务。各用人单位对农工必须一视同仁,不得搞歧视政策,做到同工同酬,在*上、经济上、社会地位上享有同正式职工的同等待遇。逐步实现城乡就业一体化制度。对劳务输出人员与当地用人单位发生较大劳务纠纷争议的,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积极出面协调解决,司法部门也要开展法律援助行动。通过上述措施,努力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使他们安心在外务工,敢走、会走、能走和走好,防止出现倒流现象。 四是抓培训,提高专业技能。要在今年全市开展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千人培训工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培训工作力度,争取由现在的每年培训1千人,发展到2千人。充分发挥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培训基地作用,根据农民的培训意向,继续开展“送知识、送技能、送岗位”的三送活动,在此基础上,我们要结合当前农民的实际需要,扩大“订单式培训”和“个性化培训”,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就业提供技能支持。 五是抓调控,发挥本市城镇吸纳农村劳动力能力。据调查,目前,我市每年使用农村劳动力20多万人,其中,有五分之二源于外埠,因此,还有很大潜力可以利用。我们准备采取措施,进一步加强对全市各类企业使用农村劳动力的宏观调控,拟于下半年对全市各类企业需使用农村劳动力的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摸底调查,并做好相关的规定,凡是需要使用农村劳动力的企业,除特殊工种外,在保证企业专业工种需要的前提下必须经过市劳动就业部门的统一调剂和匹配,企业也要就地就近的吸纳本市农村剩余劳动力。通过全市经济发展,带动劳务经济深入开展。同时,要充分发挥市、县(市)区劳动力市场的作用,各级劳动力市场都要专门开设为农民工求职登记和推荐介绍用工岗位的窗口,定期为农民工举办专场劳务交流大会,对进入市场的求职人员,要打破户籍界限,城乡界限身份界限,人员身份界限,通过劳务输出工作,逐步建立和形成全市统一开放、面向城乡的大市场,大就业格局。

全文阅读

发展劳务经济  扩大转移就业

近几年,随着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不断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而连续六年的严重干旱,也使农牧民单纯依赖农业的观念产生很大变化。面对这一形势,县委、县政府因势利导,积极鼓励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把劳务输出作为一项增加农牧民收入的重要产业实施专项推进,劳务经济发展迅速。2002年,全县劳务输出10.68万人次,创劳务收入1.3亿元;2003年,全县劳务输出10.95万人次,其中有组织输出3.1万人,全县实现劳务净收入3.07亿元,人均劳务收入517元,占全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33%;今年前五个月,全县累计劳务输出11.9万人次,其中有组织输出3.8万人。劳务输出已经成为我县农牧民增收的重要渠道。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劳务输出工作。一是成立了劳务输出工作领导小组和专项推进小组,由一名县处级负责人任组长,每年都召开大型劳务输出工作会议,具体研究部署劳务输出工作。二是加强考核。县政府两次派员对全县29个乡镇苏木进行了劳动力资源情况调查,对已输出人员从业地点、从事工种、性别、年龄结构进行了分类登记,建立起了全县劳务输出信息库。对其他剩余劳动力也从年龄结构、技能状况、性别、文化程度、求职意向等方面进行登记建档,做到了劳务输出情况清、底数明。在此基础上,县政府分别与29个乡镇苏木及就业、团委、妇联、工会签订责任状,把劳务输出工作纳入实绩目标考核。三是完善劳务输出工作体系。在县就业局成立了劳务输出办公室,统筹协调、指导全县劳务输出工作。工会、团委、乡企局成立了职业介绍所。29个乡镇苏木都成了劳务输出办公室,311个行政村建立了劳务输出工作站,目标细化分解,层层明确责任,形成了由政府调控,劳动就业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参与,乡镇(苏木)、村具体实施的“打工经济”产业链条,建立了“上下互动、责任共负、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运行机制。

二、加大宣传,营造氛围

劳务输出是一个投资少、见效快的产业,对于我们这个农业基础薄弱的贫困县来说,更是一条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我县有15万剩余劳动力,劳务输出潜力巨大。尽管受旱灾、农产品价格等因素影响,农民增收缓慢,但部分农牧民却不愿“背井离乡”,对土地过分依恋。为此,我县充分利用各类新闻媒体,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大张县鼓的宣传,在县电视台、敖汉报开辟了劳务输出宣传专栏,劳动就业部门创办了就业信息,印发了上万本外出务工手册,各乡镇苏木利用电视插转台宣传劳务输出的重大意义,宣传打工致富和返乡创业的先进典型。今年,县劳动就业部门还与广播电视部门共同制作推出了“组织领导、脱贫致富、在外创业、回乡发展、打工情景、问题探索”的劳务输出系列报道,逐步转变了农牧民“小富即安”、“宁愿在家受贫,不愿外出打工致富”的观念,全县上下营造了一种“外出打工光荣,劳务输出快富”的浓厚舆论氛围。

三、加强中介服务组织建设,完善输出网络

一是充分发挥中介机构的主渠道作用。县就业局组建二个中心,即组建“信息服务中心”,主要负责输出输入地的劳务合作和信息传递;组建“维权援助中心”,依法维护劳务输出人员的合法权益。各乡镇苏木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挂帅,一名领导主抓,配备专职工作人员,专职专责。各行政村都明确了一名村干部具体负责代办点的工作,专门负责信息传递和调查统计工作。工会、团委和妇联等团体的中介组织都在现有的基础上,拓宽输出渠道,增加输出总量,发挥了劳务输出主力军的作用。

二是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的作用,鼓励和支持如民委、扶贫、工商、 税务、统战、民政、科技、教育等政府各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各乡镇站口和个人依法成立职业中介组织或创办劳务输出经济实体,扩大劳务输出组织范围,扩大与外地劳务输出组织的联系和合作。

全文阅读

发挥退伍军人带头作用 做好劳务输出工作

摘要:在抓劳务输出和劳动力转移就业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农村退伍军人作用,把其作为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鼓励并积极支持农村退伍军人外出就业,并且带动当地剩余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要把发展劳务经济,扩大劳务输出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实施积极的劳动力转移政策,不断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输出转移的步伐,四平市2011年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就业人数达到70万人以上,其中异地输出转移就业50万人次,就近就地转移就业20万人次,全市劳务性经济总收入实现60多亿元,外出务工农民年人均劳务性经济收入超万元。

关键词:退伍军人;劳务输出

中图分类号: F2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9-0216-1

统筹做好被征地农民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工作是各级人民政府的重要职责,是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重要工作,发挥退伍军人在劳动力转移和劳务输出就业中的带头作用,在抓劳务输出和劳动力转移就业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农村退伍军人作用,把其作为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做到不为难、不推诿、不观望,认真抓好落实,积极帮助农村退伍军人寻求外出就业门路,实现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劳务输出双丰收。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建设不断加快,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也在逐年增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劳务输出工作日益加重,如何做好农村劳务输出和劳动力转移就业成为新的课题,在工作中注意充分发挥农村退伍军人的带头作用,鼓励并积极支持农村退伍军人外出就业,并且带动当地剩余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要把发展劳务经济,扩大劳务输出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实施积极的劳动力转移政策,不断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输出转移的步伐,各级就业服务部门,就业服务组织,和村镇领导通过抓输出培训,抓输出基地建设,抓输出品牌,抓生育劳动力资源整合,抓劳动力组织化输出组织建设,有力地推动了城镇化建设步伐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农村退伍军人经过部队培养教育具有组织纪律观念强,身体条件好,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坚强信念,有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优良作风,有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良好素质等鲜明的特点,一些用人单位在招用工人过程中明确提出退伍军人优先,这是退伍军人外出打工就业的优势所在,尤其是一些保安公司,他们对退伍军人情有独钟。近年来,四平市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发挥农村退伍军人的带头作用,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扩大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重要举措,认真谋划,真抓实干,全力以赴就业工作,不断加大工作力度,积极开展有组织劳务输出,取得了显著成绩,呈现出就业质量稳步提高、就近就地转移数量增多、外出务工组织性进一步增强等特点。他们以基地为依托,以技能培训为突破口,以技能输出为重点,不断提高劳动者收入,不断完善服务保障体系,夯实劳动力转移输出基础工作,完善剩余劳动力资源管理,健全劳动力转移输出制度规范,实现劳动力转移输出目标化管理,通过农村转业军人带头走出去,实现劳动力转移输出大的突破。2011年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就业人数达到70万人以上,其中异地输出转移就业50万人次,就近就地转移就业20万人次,全市劳务性经济总收入实现60多亿元,外出务工农民年人均劳务性经济收入超万元。

在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输出就业工作中实行多方联动就地转移就业。一是发挥劳务输出骨干作用,让农村转业军人带头走出去,他们见多识广,组织能力强,在群众中有威信,二是依托工业园区和经济开发区,吸纳农民转移就业;三是依托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和重大固定资产投资改造项目,吸纳农民转移就业;四是依托农业产业经营,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条,吸纳农民转移就业;五是依托发展民营经济和个体私营经济,吸纳农民转移就业;六是依托“城市化建设”,吸纳农民转移就业;七是依托劳动密集型产业,吸纳农民转移就业;八是依托发展各类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吸纳农民转移就业;九是在用人集中的大中城市建立劳务输出基地,对于重点基地常年安排专人搞好用人信息搜集和与用工单位对接。

在华北、华东、华南3个劳务协作区的中心和沿海经济发达省、市设立劳务输出联络机构,在全市建立10省级劳务输出基地(联络机构),30个市级劳务输出基地(联络机构),80个县(市)、区级以下的劳务输出基地(联络机构);在全市培养树立100名劳务输出带头人。对省级和市级劳务输出基地(联络机构),劳务输出带头人实行动态管理,优胜劣汰。各县(市)、区和市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劳务输出资源基地与联络机构的对接,促进劳务输出工作的开展;十是把劳务输出目标任务纳入各级政府目标责任制的基础上,在全市劳动就业系统及有关部门中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劳务输出工作目标责任制。每年年初,市劳务输出管理中心根据全市下岗失业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情况,确定全市劳务输出总量,并将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县(市)、区及乡(镇)劳动就业部门,层层签订目标责任状。要落实对企业主管部门和驻外办事(联络)机构的责任,通过签订目标责任状等形式将劳务输出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企业主管部门和驻外办事(联络)机构。要加强对劳务输出目标责任制落实情况的检查力度。实行半年督查初评、年末检查总评制度。要建立劳务输出奖惩制度。对完成目标任务效果显著、成绩突出的县(市)、区和市政府各部门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工作不主动、措施不得力、完不成目标任务的,给予通报批评,并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要根据每年劳务输出的工作重点,进行专项评比,设立单项奖励,带动劳务输出工作的全面发展。

全文阅读

县长在劳务干部培训会讲话

同志们: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全县加强劳务输出、加快劳务经济发展工作会议精神,尽快促使我县劳务输出工作走上组织化、规范化道路,县委、县政府决定,今天召集18个乡镇、54名劳务专干,集中利用一天时间,进行一次业务培训,并对当前几项工作进行一次安排。可以说,今天的会议既是一次业务培训会,又是一次工作安排会,更是一次鼓劲加压会。这里,我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要高度认识劳务输出工作的重要性

我县劳务输出从80年代开始起步,经过20多年的不断发展,劳务输出规模逐年扩大,劳务收入逐年上升,大批农民依靠劳务输出实现了稳定脱贫,提高了生产生活水平。可以说,劳务输出撑起了全县农民收入的“半壁江山”,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渠道。一个农民工外出一年,除了吃穿用以外,挣回的钱往往是土地收入的好几倍;不仅挣了钱,而且由于从“田间”跨入“车间”,从农民变为“工人”,经受了市场经济的洗礼,开阔了视野,转变了观念,增长了见识才干,不少农民通过打工积累了资本,办起了企业,当起了老板。由此看来,劳务输出是一项投入少、见效快的富民产业,是促进农民增收、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

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县劳务输出工作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突出表现为“四多四少”:一是苦力型的多,技能型的少;二是体力型的多,智力型的少;三是季节性输出的多,常年性输出的少;四是自谋自发型的多,规模组织型的少。存在这些问题,导致我县劳务输出基本处于一种放任自流、盲目无序的状态,在简单的低层次上发展,总体质量不高,与当前形势发展还有很大的差距。实事求是的说,我县劳务输出能够发展到今天这样的一个状况,基本上是群众自发形成的,是人多地少、干旱贫穷逼出来的,我们县、乡做的工作并不多。究其原因,我看主要是我们对劳务输出工作认识不足,认为农民外出打工只是农民自己的事,和县、乡组织无关,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关系不大;甚至认为抓劳务输出是劳动保障部门一家的事,和乡镇牵系不大。由于认识上存在偏差,导致我们对劳务输出工作重视不够,介入不多,没有很好发挥组织、引导和服务作用。

如果大家留意的话,近一段时间可以从《日报》等新闻媒体上强烈感觉到,当前,省上已经把劳务输出当作一项战略任务来抓,并指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全省的两项重点工作就是要一手抓项目建设,一手抓劳务输出,对劳务输出工作重视程度达到空前。十天前,县上又专门召开了全县劳务输出工作会议,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劳务输出工作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的实施意见》,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在县、乡、村三级都成立了劳务机构,抽组了专门的劳务工作人员。我想,有省、市、县各级组织的高度重视,有全国出现“民工荒”的大好机遇,只要我们大家抢抓机遇,认真贯彻各级有关精神,结合当地工作实际,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扑下身子抓落实,努力促使全县劳务输出工作再上新水平。

第二个问题,要抓好当前劳务输出几项重点工作

如何有组织的开展劳务劳务工作,在全县劳务输出工作会议上,李书记、宋县长讲的很细,也很具体,讲话材料已经印发到各乡镇,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学习领会。在《实施意见》中,从宣传引导、信息收集、技能培训、基地建设、管理服务等方面都做了详细的安排部署,指导性和操作性都很强,这个我们后面还要专门组织学习。当前,各乡镇劳务站都已经成立,并在各乡镇推荐的基础上,经过人事、劳动保障部门的认真考察,县上决定抽调大家到劳务站专门从事劳务工作。大家都很年轻,文化素质都比较高,工作热情,组织协调能力强,在专职副站长还未配备的情况下,大家一定要切实负起责任,在乡政府的具体领导下,在县劳务办的指导下,按照分清轻重缓急、分步实施的原则,认真抓好当前几项重点工作:

全文阅读

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加强劳务输出,既可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加群众收入,使群众生活宽裕起来,又可以使群众学到技术,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养成文明卫生习惯,促进乡风文明。因此,在新农村建设中,要把劳务输出作为兴县富民的重要产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抓紧抓好。扶风是一个农业大县,全县农业人口42.2万人,占总人口的92.2,富余劳动力近15万人。近年来,我们采取多种措施强化就业服务、促进劳务输出,努力把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取得了明显成效。去年全县在外务工人数达到11.3万人,实现劳务经济收入4.6亿元,农民人均劳务收入684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5,劳务经济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就业是民生之本,扩大就业是政府的重要职责。20__年,我们决心从以下四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扩大劳务输出规模,提升劳务输出的质量和效果,进一步做大做强劳务经济,为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一、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搭建劳务输出平台

一是健全行政推动体系。县上成立由县级领导担任组长,各乡镇乡镇长、有关县级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劳务输出领导小组,对劳务输出工作全程服务、全程指导、全程督查。坚持把劳务输出工作纳入乡镇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范围,与各乡镇签订劳务输出目标责任书,进一步落实领导责任,强化各级组织的支持、服务、组织、协调功能。对劳务输出工作成绩突出的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和个人大张旗鼓地进行表彰,最大限度地调动各级干部抓劳务输出的积极性。二是完善就业培训体系。完善以县职教中心、县就业培训中心、胜利技校为支撑,23所民办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抓特色,乡镇农业技术培训学校搞普及的劳务输出培训体系,实施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扩大劳务输出培训的覆盖面。坚持先培训、后输出,订单培训和就业能力培训相结合,实用技术培训和从业素质培训相结合,长期培训和短期培训相结合,开展多行业、多等级、多技术的培训,年内培训农民1.5万人,培训输出率达到80以上,使外出务工人员由“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提高“培训、职介、就业”一体化服务水平。三是强化支持服务体系。充实加强县劳动就业管理处、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的工作力量,每个劳动保障服务机构至少确定1名专职工作人员,每个村至少配备1名劳动保障信息员,做到机构、人员、经费、场地、责任五落实,进一步提升三级劳务输出网络服务水平。强化公共中介机构的服务职能,充分发挥县劳动力市场、县职介所、县人才交流中心等公办职介服务机构的作用,抓好12个劳务输入基地建设,在广东、上海、苏州等劳务输出目的地设立劳务输出办事机构,有效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对民办中介机构实施规范化管理,统一指导,统一考核,统一奖惩,使之成为组织劳务输出的重要力量。通过各方努力,形成政府引导、职业培训、中介连接、基地输出的就业服务体系,搭建劳务输出的良好平台。

二、广泛开辟就业渠道,扩大劳务输出规模

一是强化宣传引导就业。采取举行劳务输出启动仪式、外出务工人员送行仪式、开展劳务输出街头咨询活动、举办劳务输出电视专栏,以及召开外出务工人员座谈会、让外出务工者现身说法等形式,广泛宣传中央、省、市有关劳务输出的政策措施,及时提供劳务输出信息,转变农民就业观念,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在此基础上,树立典型,鼓励创业,策划创业项目,提供创业资金,帮助有能力、有胆识的外出务工人员创业发展。&ltr>二是政府服务组织就业。通过在春节等重大节庆时召开返乡人士恳谈会,县级领导带队前往劳务输出目的地组织召开“乡党会”,举办现场招工会,及时劳务信息,为外出务工人员就业提供优质服务,确保农村劳动力输得出、留得住。同时,开展“春风行动”,坚持把各项优惠政策落实到基层,为外出务工人员办理旅途平安保险,对困难务工人员提供援助资金。在农忙季节,各村成立帮扶小组,帮助劳力少、收种困难的家庭及时收种,使外出务工人员在外地能够安心工作。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和妇联、共青团等群团组织的群众工作优势,组织妇女赴新疆拾棉花、到本地及周边地区拾辣椒、摘苹果,通过短平快项目增加农民收入。&ltr>三是加快小城镇建设和项目建设转移就业。坚持把小城镇建设和项目建设作为促进就业的载体,加快以法门寺景区、县城新区和绛帐工业基地为重点的小城镇建设步伐,吸纳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通过实施法门寺综合开发项目和县城新区建设项目,引进建设一批大项目,抓好法门寺纸业、震华棉纺、汇凯纺织、建忠离子水等重点项目,千方百计促进就业。

三、着力打造劳务品牌,提高劳务输出组织化水平

扶风建筑业比较发达,全县建筑 企业有430多家,从业人员达3万多人,经过培训的建筑技工达到30,其中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就有926人。农民从建筑业得到的收入占到了全县农民现金收入的20,建筑业已成为扶风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主要产业领域。围绕这一优势,我们将着力打造“扶风建筑”品牌,努力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水平。一是强化服务,把品牌做实。依托各类职业培训机构,加大对建筑技工的培训力度,提高建筑行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加强乡镇建筑劳务基地建设,建立富余劳动力档案,收集建筑劳务信息,为输出奠定基础。发挥各类职介机构的作用,实现和建筑企业的有效对接,大力发展订单劳务,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形成规模,打响品牌。二是加大品牌宣传力度,把品牌做响。对“扶风建筑”进行商标注册,扩大品牌效应,带动就业。教育建筑业从业人员遵纪守法,明礼诚信,维护“扶风建筑”品牌的良好形象。三是支持龙头企业发展,把品牌做大。全力支持以县建总公司为龙头的总承包、专业承包企业带动劳务企业向外开拓,巩固老阵地、占领新市场,努力做大“扶风建筑”劳务品牌。在此基础上,以初、高中应届毕业生为重点,发挥胜利技校的国有企业技术优势,打造“胜利技工”品牌,培养劳务输出新亮点。

四、整顿规范劳务市场,切实维护务工者权益

全文阅读

发展劳务经济扩大转移就业

近几年,随着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不断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而连续六年的严重干旱,也使农牧民单纯依赖农业的观念产生很大变化。面对这一形势,县委、县政府因势利导,积极鼓励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把劳务输出作为一项增加农牧民收入的重要产业实施专项推进,劳务经济发展迅速。20__年,全县劳务输出10.68万人次,创劳务收入1.3亿元;20__年,全县劳务输出10.95万人次,其中有组织输出3.1万人,全县实现劳务净收入3.07亿元,人均劳务收入517元,占全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33;今年前五个月,全县累计劳务输出11.9万人次,其中有组织输出3.8万人。劳务输出已经成为我县农牧民增收的重要渠道。我们的主要做法是: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劳务输出工作。一是成立了劳务输出工作领导小组和专项推进小组,由一名县处级负责人任组长,每年都召开大型劳务输出工作会议,具体研究部署劳务输出工作。二是加强考核。县政府两次派员对全县29个乡镇苏木进行了劳动力资源情况调查,对已输出人员从业地点、从事工种、性别、年龄结构进行了分类登记,建立起了全县劳务输出信息库。对其他剩余劳动力也从年龄结构、技能状况、性别、文化程度、求职意向等方面进行登记建档,做到了劳务输出情况清、底数明。在此基础上,县政府分别与29个乡镇苏木及就业、团委、妇联、工会签订责任状,把劳务输出工作纳入实绩目标考核。三是完善劳务输出工作体系。在县就业局成立了劳务输出办公室,统筹协调、指导全县劳务输出工作。工会、团委、乡企局成立了职业介绍所。29个乡镇苏木都成了劳务输出办公室,311个行政村建立了劳务输出工作站,目标细化分解,层层明确责任,形成了由政府调控,劳动就业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参与,乡镇(苏木)、村具体实施的“打工经济”产业链条,建立了“上下互动、责任共负、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运行机制。二、加大宣传,营造氛围劳务输出是一个投资少、见效快的产业,对于我们这个农业基础薄弱的贫困县来说,更是一条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我县有15万剩余劳动力,劳务输出潜力巨大。尽管受旱灾、农产品价格等因素影响,农民增收缓慢,但部分农牧民却不愿“背井离乡”,对土地过分依恋。为此,我县充分利用各类新闻媒体,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大张县鼓的宣传,在县电视台、敖汉报开辟了劳务输出宣传专栏,劳动就业部门创办了就业信息,印发了上万本外出务工手册,各乡镇苏木利用电视插转台宣传劳务输出的重大意义,宣传打工致富和返乡创业的先进典型。今年,县劳动就业部门还与广播电视部门共同制作推出了“组织领导、脱贫致富、在外创业、回乡发展、打工情景、问题探索”的劳务输出系列报道,逐步转变了农牧民“小富即安”、“宁愿在家受贫,不愿外出打工致富”的观念,全县上下营造了一种“外出打工光荣,劳务输出快富”的浓厚舆论氛围。三、加强中介服务组织建设,完善输出网络一是充分发挥中介机构的主渠道作用。县就业局组建二个中心,即组建“信息服务中心”,主要负责输出输入地的劳务合作和信息传递;组建“维权援助中心”,依法维护劳务输出人员的合法权益。各乡镇苏木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挂帅,一名领导主抓,配备专职工作人员,专职专责。各行政村都明确了一名村干部具体负责代办点的工作,专门负责信息传递和调查统计工作。工会、团委和妇联等团体的中介组织都在现有的基础上,拓宽输出渠道,增加输出总量,发挥了劳务输出主力军的作用。二是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的作用,鼓励和支持如民委、扶贫、工商、税务、统战、民政、科技、教育等政府各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各乡镇站口和个人依法成立职业中介组织或创办劳务输出经济实体,扩大劳务输出组织范围,扩大与外地劳务输出组织的联系和合作。三是建立驻外劳务联络站。今年,我县将在呼市、沈阳、大连、海拉尔、北京五个大中城市建立劳务输出联络处,联络处一方面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各种服务和帮助,维护务工者的利益不受侵害,另一方面向县内反馈务工者的工作、生活情况,及时提供劳务动态和发展趋势,同时可以与基地直接达成输出协议或与外商洽谈 招商项目,开展劳务输出和招商引资工作。目前此项工作正在筹备之中。我们还将在一些用人需求量较大的城市或用人单位设立信息联络点,聘请劳务信息员,形成内外呼应的信息网络,延伸信息触角。四、实施外出务工人员培训工程“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为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的素质,拓宽择业空间,增强其市场竞争就业能力,谋求长远发展。几年来,我们把培训工作放在重要位置,积极整合县内外培训市场,建立了市民族技校、市商校、县电大工作站、县教师进修校30多个培训基地,开设了纺织、印刷、建筑、缝纫、家政服务、保安、食品加工等20多个培训项目。基本形成了以县就业训练中心为龙头,各职业学校为主体,乡镇苏木及基地企业网点为依托的培训网络,县委、县政府设立劳务输出培训专项资金,用于解决培训机构的培训补贴和农村特困人口、城镇下岗失业困难家庭人员的培训费问题。在培训内容上,一是对外出务工人员进行岗前教育。重点从政策法规、职业道德、社会知识等方面进行培训;二是开展技能培训。按照“以需定供,定向就业”的路子,向企业输出合格人才。近几年来,全县各类培训机构累计培训外出务工人员8万多人。培训后的外出务工人员的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他们以诚信、勤劳、有技术、能吃苦在北京、大连、沈阳、呼市等大中城市树立起了“*劳务品牌”的良好形象。五、建立基地,搞好协作劳务输出基地具有输出人员集中、就业周期长、便于管理服务、合法权益有保障等显著特点,我们把开展劳务考察、开辟劳务基地、为全县提供输出岗位作为大事来抓,先后对北京、大连、天津、青海、沈阳、哈尔滨、呼市等30多个大中城市进行了劳务考察,与235个企业建立了劳务协作关系,达到了巩固老基地,开拓新基地的目的。在辽宁营口的华晨、青花两大耐火材料集团,每年都有1000余名*人在那里务工,有的整户迁到那里。在北京望京新城,活跃着一支以敖汉人为骨干力量的几千人的保安队伍,被当地居民誉为“望京守护神,居民好卫士”。在青海锡铁山铅锌矿有800多名敖汉外出务工人员,六、搞好服务,保障劳务输出健康发展一是构筑信息网络,拓宽劳务输出渠道。我县先后在东北、华北、华南三大劳务协作区建立了500多个信息联网点,聘请1000余名信息联络员,县直相关部门、各乡镇苏木、各中介组织也积极开展劳务信息交流活动,广泛收集劳务信息,近两年共收集各类用工信息近20__条,向社会提供就业岗位8万多个。二是制定政策,调动农牧民外出务工的积极性。对外出务工人员在子女入学入托、“两工”使用、土地承包等方面给予扶持政策,外出务工人员可在自愿、依法、有偿的原则下转让承包权;对乡镇苏木干部带领群众外出务工,其本人工资、奖金照发,晋职、晋级优先。三是依法维权,确保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严格按“信息收集、用工考察、用工洽谈、组织招工、教育培训、签订合同、专人护送、跟踪服务”工作流程操作,以“三份合同一张卡”调解劳动关系,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为外出务工人员办理外出人员就业卡,并及时处理劳资纠纷和工伤事故。几年来,我县为外出务工人员挽回工伤补偿金、医疗费、工资拖欠等共计150多万元,有力的保护了我县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七、加强劳务经纪人队伍建设,扩大劳务输出成果我们把培植劳务输出经纪人队伍做为劳务输出工作的重要环节来抓。通过召开座谈会、回访探望等形式鼓励那些在外打工时间较早、诚信度高、思想活跃、有一定组织协调能力的人员加入劳务经纪人队伍,搜集用工信息,带领乡亲外出务工。县政府每年都要召开劳务经纪人座谈会对工作成绩突出的经纪人给予奖励。有些乡镇还出台了奖励措施,如敖音勿苏乡,对劳务经纪人每带出1名外出人员,乡政府奖励经纪人20元人民币。几年来,通过宣传发动、鼓励引导等措施,劳务经纪人队伍不断得到壮大,并已成为我县劳务输出市场化运作的一支重要生力军。目前,我县大大小小的劳务经纪人已发展到410人,他们少则带出十几人,多则带出几百人,甚至几千人。据统计,近两年来,我县劳务经纪人已累计带出外出务工人员7万多人次,并且劳务经纪人带出的务工人员收入较高,月收入一般都在700元以上。八、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我们始终坚持把鼓励、支持、引导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做为发展劳务经济的重要工作,大力实施“归雁创业工程”,形成劳务输出与回流共振效应,直接反哺县域经济发展。我们将返乡创业人员与外商同等对待,国家允许个人开办的所有产业和行业都向返乡创业人员开放。在政策上实行“四优”,优先办理证照手续、优先在三个工业园区无偿划拨土地、优段免费、优先发放银行贷款。近年,我县已有80多名外出务工人员陆续返乡创业,引回创业资金近3000多万元,就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近6000多人。全县对打工返乡创业人员安置经营场所20多处,优税免费总额达500多万元,帮助解决贷款近1000万元。这些返乡创业者还积极牵线搭桥,为全县深化招商引资作出了自己的贡献。我县劳务经济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我们仍有潜力。我们决心以这次会议为契机,以先进地区为榜样,进一步加大劳务输出工作力度,进一步把劳务经济做大做强,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发挥更大、更重要的作用。

全文阅读

劳务输出输入工作要

今后一个时期,劳务输出输入工作的主要任务和总体要求是:确立城乡统筹、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推行培训、就业、维权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狠抓输出输入双向对接,发挥职业培训补贴、职业介绍补贴政策的效应,以有组织输出带动多元化输出,推进劳务输出工作在规模、质量上有一个更大的发展。

一、大力推行培训、就业、维权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

(一)将农民工的职业培训、就业服务、维护权益三位一体作为劳务输出输入工作的总抓手,综合考虑,统筹安排,有机结合。

(二)大力加强对农民工的职业培训工作。将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作为职业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生长点,重点规划,统筹部署。根据劳动力市场需求和农民工择业需求,有针对性地传授专业技能,培训一大批符合企业需求、具备相应技能的农村劳动者。充分发挥劳动保障部门管理的培训机构的作用,整合各种资源,建立一批农民工技能培训基地。继续组织实施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加强就业信息对职业培训的引导,“以输出带培训,以培训促输出”。

(三)加强和改善农民工就业服务。实施春风行动,把进城就业农民纳入公共就业服务的范围。城市各级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免费向农民工开放,积极为进城农民工免费提供就业信息和政策咨询,对求职登记的农民工免费提供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服务。

健全县乡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和信息渠道,规范发展各类劳务输出组织,搞好劳务输出服务。搞好劳动力市场的清理整顿,严厉打击非法职业中介,维护求职农民的合法权益。

(四)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加快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进一步完善农民工劳动合同管理制度。及时处理农民工劳动争议案件。对因用人单位拖欠劳动报酬、工伤待遇等问题申请仲裁的案件,视情况减免应由农民工本人负担的仲裁费用。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对于侵害农民工合法权益的问题,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逐步建立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长效机制。

(五)指导具体从事劳务输出工作的服务实体搞好培训、服务、维权三个环节的衔接,使三者有机结合。在劳务输出工作中积极创造和大力推行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并从政策、资金等方面加以引导、鼓励和支持。

全文阅读

劳务经济建设工作规划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促进农民增收,按照统筹城乡就业的要求,以加强培训为重点,以劳务协作为纽带,以基地建设为基础,以品牌建设为抓手,以回乡创业为突破,通过建立工作推进机制、完善公共服务机制、加强考核奖励机制,积极促进全市劳务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总体思路。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发展劳务经济的重大决策部署,紧盯“一个目标”,即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发展劳务经济的主要目标;推动“五个转变”,即把继续推动劳务输出由体力型向技能型、由临时短期型向长期稳定型、由农民分散自发为主向有组织输转为主、由市内为主向市外为主、由促进农民增收向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转变;努力实现“三个提高”,即全面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率、培训率和稳定率。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扩大输转规模与提高输转质量并重原则。根据全市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数量,在逐年稳步扩大输转规模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劳务输转的质量,优化输转结构,提高稳定就业率,增加农民务工收入。

(二)坚持政府推动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原则。贯彻“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劳动者自主择业”方针,注重劳务输出市场运作机制的形成,鼓励劳务经纪人、劳务带头人发展劳务中介组织,通过市场和政府的共同推动,努力形成多轮驱动的劳务输转机制。

(三)坚持提高培训质量和创建劳务品牌相结合的原则。整合培训资源,扩大培训规模,创新培训方式,增加培训投入。建立健全政府扶持,面向市场,多方办学的培训机制,鼓励和动员各类培训机构,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开展劳务培训,不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在此基础上,积极打造一批具有特色的劳务品牌,提升劳务市场的竞争力。

(四)坚持鼓励农民就地就近转移就业与回乡创业相互促进的原则。在大力组织农民到市外务工的同时,积极引导市内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就近就地吸纳当地劳务力转移就业,为我市工业发展和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企业提供合格劳动力。贯彻“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战略部署,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农民工带回资金、带回技术,创办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形成一批特色产业,发挥回乡创业的倍增效应,真正使劳务经济成为我市新农村建设的支柱产业。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