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老人医疗护理

老人医疗护理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医疗机构中病养老人的精神护理

[摘 要] 目的:探讨医疗机构对于病养老人的精神护理方法及其护理效果,讨论和总结护理经验。方法:选取自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38例进入病养结合科的老年患者,分别进行3个月一对一的精神护理干预,观察分析精神护理效果。结果:经3个月一对一的精神护理干预后,所有老人均在精神面貌、语言能力等方面显著提高,慢性疾病的复发次数明显减少,总有效率为94.73%。结论:经一对一的精神护理干预后对老年人的病情康复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和社会意义。

[关键词] 医疗机构;病养老人;精神护理

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越来越多的高龄和患病老人由于家人无暇照顾,不得不住进养老院,虽然物质生活问题得到解决,但老年人的医疗护理和精神需求难以得到根本解决和满足。为解决病养老人的医疗问题,我院于2008年成立了集医疗、护理和生活照顾于一体的病养科,主要收治各类患有各种慢性疾病,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在工作中,我们发现,虽然经过我们的综合治疗,老人的病情能得到控制,但疾病复发率很高,且老人由于长期受疾病折磨,家人难以在身边照顾,普遍出现焦虑、烦躁、不配合治疗等情况,部分老人出现明显的忧郁症状。为探索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通过招募青年志愿者进行培训,然后一对一对病养老人实行心理干预和精神护理,同时配合综合治疗,结果发现实行一对一精神干预对缓解病养老人的心理症状,促进病情康复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现总结精神护理取得的经验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自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38例进入病养结合科的老年患者,男性23例,年龄最大的85岁,最小的58岁;女性15例,年龄最小的62岁,最大的87岁。其中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30例,占总病例的78.94%;患有糖尿病的8例,占总病例的21.05%;听力障碍5例,占总病例的13.15%;出现精神抑郁症状的有5例,占总人数的13.15%。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的15例,占总病例的39.47%,完全不能生活自理的23例,占总病例的60.52%;经过培训的青年志愿者给予3个月一对一的有针对性的精神护理干预,分析观察精神护理效果。

1.2方法 对38例患者除一般性综合治疗外,对老年患者的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绪进行一对一的心理辅导。在交谈中主要注意耐心、用心交流,话题选择适合病养老人的需要。主要方法为倾听、疏导和精神抚慰。通过精神护理前后对老年人的语言表达能力、兴趣爱好热情、精神状态、与人接触能力、对自己病情恐惧感以及疾病复发次数等项目由一名主治医师进行打分,每项最高20分,共计100分。对比精神护理前后的效果。

1.3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比较精神护理前后的变化明显情况,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全文阅读

关注空巢老人自助医疗护理器械产品设计

摘要:随着21世纪的到来,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加快,空巢老人现象也日益加剧,如何解决空巢老人的护理问题已经成为社会的焦点。现如今,传统家庭养老的功能已经日益弱化,虽然空巢老人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但是医疗护理器械尤其是自助医疗护理在国内发展相对滞后,远远不能够满足空巢老人对医疗护理的需求。因此,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发展空巢老人自助医疗器械的新途径、新办法,已势在必行。

关键词:空巢老人护理器械 自助医疗

当与子女分开之后,面对空荡的房间和漫长的独独居生活,空巢老人在身心健康方面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在此情况下,会产生各种心理反应。与此同时,空巢老人也面临着身体状况越来越差、患病率越来越高、行为不便等问题。例如,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脏病等都是老年人的常见病,这些疾病一旦形成,则很难治愈,而且常伴有不可逆的并发症,需要终生治疗及护理,既损害老年人的躯体健康,又影响了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现代社会,居家养老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虽然现阶段老年人的家庭医疗护理方面较过去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是对于许多的空巢老人而言,现阶段的医疗护理水平仍然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因此,解决老年人尤其是空巢老人在自助医疗护理方面中面临的问题将会是未来阶段的研究重点。所谓“自助医疗器械”,就是使用者在不借助他人的情况下,仅仅依靠使用者本人一个人的力量,并在可操控范围之内便可完成治疗动作的医疗器械称之为自助医疗器械。

空巢老人除了具有与一般老年人的共性外,由于其不与家庭和成员或是相关护理人员居住,因此,在产品设计方面应该区别于普通老年人。

一、现阶段空巢老人家庭医疗护理器械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医疗器械的不断发展,家庭医疗护理器械的种类也在日益更新。老年人的数量急剧增加,导致市场需求不断扩大。政府和企业对这个特殊群体需求的关注也在的日益增长。即使如此,现阶段空巢老人产品市场发展仍面临着诸多的问题。譬如:

(一)市场发展懈怠性。很多企业认为空巢老人自助医疗产品不同于一般老年

全文阅读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高血压病人的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364-02

【摘要】 目的 对应用护理干预模式对患有高血压的老年患者在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过程中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抽取78例患有高血压的老年患者病例,将其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平均每组39例,两组患者均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常规组患者在中西医结合治疗期间实施临床基础护理;干预组患者在中西医结合治疗期间实施护理干预。结果 干预组患者高血压病情的实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组;患者实际临床疗程明显短于常规组。结论 应用护理干预模式对患有高血压的老年患者在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过程中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关键词】 护理干预 高血压 老年患者 中西医结合治疗

高血压病目前临床上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威胁最大的一种疾病,该类患者在病情严重时会导致出现心、脑、肾等各类并发症,是导致患者出现脑卒中、冠心病的一种主要危险因素。该病在中医学理论中处于“眩晕”、“头痛”等疾病的范畴1。本次研究中选取78例患有高血压的老年患者病例,对应用护理干预模式对其在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过程中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抽样患者为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我院就诊的78例患有高血压的老年患者病例,将其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常规组中男21例,女18例;年龄62至88岁,平均71.1岁;高血压患病时间9个月至15年,平均2.3年;干预组中男22例,女17例;年龄61至90岁,平均72.8岁;高血压患病时间7个月至13年,平均2.9年。研究对象自然资料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全文阅读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人尿路感染37例临床观察及护理

[摘要]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老年人尿路感染(UTI)的临床疗效和护理措施。方法:共37例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疗程为2周。结果:痊愈23例(62.16%),好转11例(29.73%),无效3例(8.11%),总有效率为91.89%。结论:中西医结合方法配合良好的护理措施治疗老年人UTI,效果满意。

[关键词] 老年人尿路感染;中西医结合;临床观察;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674-4721(2011)06(a)-126-02

尿路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UTI)简称尿感,是指病原体侵犯尿路黏膜或组织引起的尿路炎症,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可发生在从婴儿到老年的各个年龄阶段[1]。2007年7月~2010年12月,以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37例老年UTI患者,并进行了系统的临床观察和护理,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37例均为本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其中,男16例,女21例;年龄为50~78岁,平均62.9岁;均有慢性反复尿路感染史。

1.2 诊断标准

全文阅读

关于上海建立老年护理制度的分析与探讨

【论文关键词】老年护理保险 居家养老 社区服务

【论文摘要】上海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护理需求增加,如何保证“老有所养”成为一个急迫的问题。与此同时。家庭结构的变迁、人口流动性的加大,传统的家庭照顾模式又面临挑战。医疗护理与生活护理的边界不清,带来过度住院问题,造成医疗保险基金的严重压力。建立老年护理制度,成为探索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一种途径。

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医疗卫生条件的不断进步,人口预期寿命不断提高,同时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使生育率大幅下降,导致中国从1999年末就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社会的护理需求日益紧迫。

1老年护理保险制度建立的必要性

家庭养老难以为继,而设施养老不仅不符合中国人“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且严重不足。至2006年末,上海共有养老机构560家,床位6.98万张。设施养老供求之间存在较大矛盾,只能以社会化的居家养老方式应对未来更为严重的老龄化趋势。即使在发达国家,也以居家养老为主,90%以上的老人仍然生活在家庭之中,美国95%的老人过着家庭生活,英国只有占2%的老人住在养老院里,因此,我国探寻社会化的居家养老模式就成为一种必然。发达国家在以居家养老为主的同时,也建立相应的服务机构,提供老年人所需各种服务,进行社区照顾,这种家庭与社区结合的模式可以作为我国养老模式的借鉴。

目前我国社会化的居家养老存在两个主要问题:一是老年护理服务提供不足;二是护理费用负担沉重。据老龄办13前的《我国城市居家养老服务研究》显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满足率却只有15.9%,其中家政服务满足率为22.61%,护理服务则仅为8.3%。居家护理不足,导致老年人及家人常以医院护理代替居家护理,符合出院指征但是拒绝出院的情况经常发生,理由就是出院后无人照料。仅以上海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基金为例,其所负担的上海城镇在职职工和退休职工的医疗费用比为1:3.5,医改实施前为1:2。对2001年_2o07年医保支付范围内医疗费用分析可知,在职职工与退休职工的门诊次均费用无显著差别,而住院次均费用有显著差别。老年人医疗费用高,既是生命周期规律的必然,也有可能是由于缺少其他护理途径而过度住院,造成医保基金的浪费。由于医疗护理和生活护理往往并无明确的边界,导致监管困难,而过度监管又会造成社会矛盾,因此,为控制过度住院的费用必须另辟蹊径。

在老年护理保险推出以前,各国无论社会保险还是商业保险均不负担护理费用,参保人为转移护理费用而过度住院,出现制度缺陷下的投机行为。投保疾病保险或养老保险之类保险的老年人将医院当作护理场所,大量老年人长期的住院费用加剧了各国医疗保险支出。为规避道德风险,社会医疗保险和商业保险经营者也希望建立专门的老年护理保险。对此,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纷纷建立老年护理保险,通过护理保险将解决老年人的生活护理问题,既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同时也节约医疗保险基金。

相同的背景和需求,启示我国建立老年护理保险既有必要也很可行。护理保险是指借助国家或社会力量,对需要照顾的老年人提供相应的生活护理服务。与养老退休金从经济上保障老年人的生活不同,护理保险是集治疗、护理、生活于一体的一种保障方式,通过对老年人的身心护理,使其度过愉快的晚年。通过建立护理保险制度,把护理问题纳入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依靠全社会的力量来解决有护理需求的人员,特别是老年人的护理问题。由于国情和传统不同,各国实施的方法也各具特点,大致有以下四种类型:(1)单独作为法定的护理保险制度,这以德国、以色列等国为代表;(2)作为医疗保险制度的一部分,这以荷兰等国为代表;(3)实施基本以实物给付的护理服务制度,这以丹麦等国为代表;(4)实行以公费负担的护理津贴制度,这以英国、澳大利亚等国为代表。以上(1)、(2)都具法定地位;(3)是以法律作后盾(生活支援法等),税收作财源(居民税);(4)是以严格的给付条件为基础,属于老人社会福利的组成部分。有代表性的是美国、德国和日本。

全文阅读

2017医养结合调研报告

养老事业是一项错综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下面小编提供医养结合调研报告,欢迎阅读参考。

2017医养结合调研报告一 我国正处于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时期,老龄人口总量急剧扩大,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口大幅增加,老年人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和生活照料需求叠加的趋势越来越显著。目前医疗和养老服务相对独立的体系不能满足老年人需要,迫切需要为老年人提供医疗与养老相结合的服务。加快医养结合,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健康养老服务需求,有利于扩大内需、拉动消费、增加就业。2017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医养结合的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为了解医养结合发展状况,今年6月,国家统计局浙江调查总队在全省11个市对78家医养结合机构和入住老人进行访谈调查,了解当前浙江省医养结合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

一、医养结合是应对老龄化社会的必然选择

(一)老龄化加速,老年人口规模扩大。

1.老年人口快速增长,已接近老龄社会。老龄化是我国社会变化的重点特征之一,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人口老龄化速度远快于其他国家。按户籍人口统计,截至2017年末,浙江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984万人,占总人口的20.2%。“十二五”期间,净增老年人口195万人,年均增长率4.6%。全省11个设区市中,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嘉兴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已达24.3%,舟山市和湖州市的老年人口比重也达到了24.0%和23.2%,差不多四人中就有一位老人。浙江省老龄化程度高于全国,老年人口比例比全国的16.1%高4.1个百分点。到2017年末,浙江省65岁及以上人口达到619.3万人,占总人口的11.2%,依据联合国标准,这一比例达到7% 即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超过14%成为老龄社会,我省正处于快速老龄化阶段,已接近老龄社会。

2.医疗护理需求大的高龄人口总量迅速增加。随着年龄增长,人的健康状况逐渐衰退,生活自理能力减弱、疾病增多,对医疗、护理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75岁前属于年轻老人,以居家养老为主,健康需求侧重于疾病预防和健康管理;75岁以后,需要一定程度的护理,日常生活起居需要有人给予帮助;80岁以后,对医疗、康复、护理的依赖程度逐渐提高,生活起居需要专人照顾。当前,人口高龄化加速,“十二五”时期,全省8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人净增34.74万人,年均增长率5.19%,到2017年末达到155.83万人,人口高龄化明显快于老龄化速度。随着人口高龄化,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数量进一步增加。子女供养的传统养老模式淡化,空巢老年家庭比率保持高位,2017年末,全省纯老年家庭人口数为234.2万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23.8%。

(二)老年人对医疗护理照顾一体化的需求增加。

1.老年人口收入水平提高,需要方便、优质、全面的医疗服务。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老年人口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保障条件持续改善。国家连续10年以接近10%的幅度调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根据住户调查资料,2017年,浙江离退休人员的人均离退休金(养老金)达到40707元。全省还建立了高龄老人生活津贴制度和养老服务补贴制度,2017年全省有136万老年人享受高龄补贴,对困难老年人的救助经费金额超15亿元。住户调查数据还显示,全省60岁及以上老人中,97.6%都参加了医疗保险。当老年人收入有了保障,医疗保障水平也不断提高,开始追求健康的高品质老年生活,医疗需求提升。据2017年浙江调查总队对723位65岁居家老人的医疗需求调查,有88.8%的老人要求定期体验,40.2%要求组织健康讲座,32.6%希望提供上门看病服务。老年人行动能力减弱,当生病时能得到便捷、快速、优质的医疗服务,是老年人的最大期盼。

全文阅读

医疗集团老年护理论文

一老年护理现状

1现有老年护理模式

目前我国城市老年护理大致有居家护理、社区护理及机构护理3种模式。

1.1居家护理

居家护理主要是在老年人的家里由专业的护理人员、亲人或者志愿者提供专业的护理服务和日常生活照料。居家护理的优点是符合我国老年人传统的生活习惯;缺点是起步晚,发展速度慢,覆盖的人群少,没有形成完整的制度,不符合专业护理人员的护理习惯,居家护理缺少专业能力,医疗服务也无法得到保障。随着中国“4+2+1”家庭的逐渐增加,社会竞争激烈化程度的提高,子女的负担越来越重,独居老人增多,单一的家庭护理无法满足老年护理的需要。

1.2社区护理

社区护理是在居家护理的基础上,以老人所居住的社区为服务实施主体,向老年人提供专业护理和精神文化需要。社区护理是以健康为中心,以社区人群为对象,以促进和维护社区人群健康为目标。社区护理的优点是既尊重老年人的传统习惯,又能合理利用各方资源,符合老年人、政府、子女等方面的需要。缺点是社区老年护理医疗及护理专业人员缺少、服务素养不高;大部分针对孤寡老人养护,服务辐射面积小;老年护理资金缺乏,缺少老年人需要的场所、环境、设施等硬件条件。

1.3机构护理

全文阅读

68例老年冠心病心绞痛的中医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分析中医护理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5月-2016年3月收治的68例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按照入院顺序的奇偶性将所有老年患者分为中医组(n=34)和西医组(n=34)。西医组采用西医常规护理,中医组采用食疗和情志等中医护理。对比两组老年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中医组患者的治疗显效率为18例(52.94%),好转率为14例(41.18%),总有效率为32例(94.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显效率14例(41.18%)、好转率13例(38.24%)和总有效率27例(79.41%)(P

【关键词】年冠心病心绞痛;中医护理;治疗效果

冠心病心绞痛疾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心绞痛、胸闷气短等,是老年患者常见的疾病类型之一。冠心病心绞痛老年患者的病情会随着病程的延长而逐渐加重,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有着严重的影响 [1]。本次实验为了分析中医护理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我院2013年5月-2016年3月收治的68例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进行了回归性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中医组采用食疗和情志等中医护理能够取得更加明显的疗效。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5月-2016年3月收治的68例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按照入院顺序的奇偶性将所有老年患者分为中医组(n=34)和西医组(n=34)。患者年龄均在60-80(70.2±1.3)岁之间,其中中医组有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4例;西医组有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西医组采用西医常规护理。西医常规护理包括健康指导护理、西医药物护理以及西医饮食护理等。

全文阅读

任国胜:医养结合开启幸福之门

“医养结合”是目前在各种养老模式的探讨中肯定会被提及的话题,如何将“医”和“养”无缝对接,从而更好地服务于老年人,各界都在做种种的努力和尝试。而作为我国首家由国家发改委批准大型公立医院兴办的“医养结合”养老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青杠老年护养中心(以下简称“青杠老年护养中心”),已正式运行两年多。青杠老年护养中心的医养结合究竟是怎样一种模式?运行如何?未来发展如何?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重医一院”)院长任国胜。

《中国医院院长》: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为什么会开展医养结合方面的相关工作呢?

任国胜:主要有五方面的原因。一是人口老龄化,高龄老人对医疗依赖增加。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以来,人口老龄化速度急速加快。据悉,我国不但已成为世界上唯一老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而且正以每年3%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长,是同期人口增速的5倍多。预计2020年将达到2.43亿,约占总人口的18%。未来20年,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加重,到2030年全国老年人口规模将会翻一番,老龄事业发展任重道远。随着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的加剧,老年病、慢性病越来越多,对医院的依赖将越来越严重。

二是探索“急慢分治”新模式。为缓解大医院住院难的现状,国家卫生主管部门相继出台了多项政策。《社区护理管理指导意见(试行)》《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十二五”时期康复医疗工作指导意见》提出,应积极发展护理院、老年病院、康复医院等面向老年患者的延续性医疗服务机构,并指出“十二五”期间要逐步建立和完善“以机构为支撑、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的长期护理服务体系,逐步构建分级医疗、急慢分治的医疗模式。再有,2010年由原卫生部、中央编办、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制定的《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要求“发展老年护理、康复等延续服务,逐步实现急、慢性病分治”。

三是缓解大医院人满为患、一床难求的现状。老年慢性病康复时间长,往往是在大医院治疗结束,但护理、康复并未结束,老人担心出院后没有保障不愿回家,因此占床情况严重。这样的恶性循环既影响大医院的床位周转,又进一步加剧了医院住院难。

四是补充完善传统养老机构功能不足。传统养老机构功能单一、设施简陋,只能提供简单的基本生活照护,而不能为老年人提供治疗、护理、康复、精神慰藉等多方面服务。

五是人口众多,需求多样化,需要探索不同的机构养老模式。基于以上原因,重医一院顺应形势和发展的需要,创办了全国首家公立医院兴办的“医养结合型”养老院,即青杠老年护养中心。

《中国医院院长》:想要真正实现医养融合,政府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重庆市在贵院开展医养结合工作时,给予了哪些政策上的支持?

全文阅读

医养结合调研报告

随着我国现阶段老龄化社会未富先老矛盾重重,由于一些老年病的常发、易发和突发性,患病、失能、半失能老人的治疗和看护问题困扰着千家万户。如下是给大家整理的关于2017年医养结合调研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作用。

2017年医养结合调研报告

为探索符合我区实际的医养结合模式,推动养老服务业发展,区政协社会法制委员会进行了专题调研,现报告如下。

一、我区在推进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方面取得的主要成果

医养结合是在做好传统的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为老服务基础上,更加注重老年人的医疗保健服务,既为居家养老的老年人(含健康老年人)提供健康管理等公共服务,也体现在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紧密合作,为入住机构的老年人提供养老和医疗服务。医养结合是一种新型养老模式,其优势在于整合了养老和医疗的两方面资源,为老年人提供连续性、协调性和整体性的医养护一体化服务。近年来,我区认真落实国家和市里文件精神,充分发挥服务资源优势,积极满足不同群体养老服务需求,在推进医养结合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基本形成三种医养结合模式:

1、整体照料模式。由单一机构为老年人提供医疗养老服务,主要分两种情况:一是养老院办医院,即养老机构内设医疗卫生设施。如天颐和养老院和区养老中心先后引进华泰医院,为入住老人提供医疗、护理和健康检查服务。二是医院办养老院,即在有条件的一级医院增设养老病房。如学府医院和长江医院建设了医养护一体化病房,为老年患者提供医疗、养老、护理综合服务。另外我区明丰医院将部分病房改建为自费养老病房,收治了一批老年病及心脑血管病患者。

2、联合运行模式。即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合作,医疗机构到养老机构开展驻点服务,在方便老人就医的同时,实现互利共赢。如几年前康泰养老院建院初期就与邻近长江医院建立合作关系,长江医院在康泰养老院内设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入住老人以及周边居民服务。

3、支撑辐射模式。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或社会医疗机构为居家老人提供基本医疗服务。近年来我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为辖区60岁以上老年人提供免费体检、开设老年号、建立老年人健康档案,设立家庭责任医生等多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同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或社会医疗机构还进驻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为社区老人服务。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