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劳模创新工作经验总结

劳模创新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第四期劳模创新工作室研修班开班仪式的讲话

同志们:大家好!

今天,市总工会和市建设交通党委共同在辰山植物园召开**市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工作现场推进会暨第四期劳模创新工作室研修班开班仪式,总结交流建交委劳模创新工作室工作经验,实地考察参观辰山植物园胡永红劳模创新工作室和工作室科研成果,这对于推动本市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工作深入开展,团结动员广大职工群众为全面深化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贡献力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此,我谨代表市总工会向历年来得到命名的**市劳模创新工作室表示崇高敬意,向参加研修班的全体学员表示热烈欢迎,向长期关心、支持、指导工会工作的建设交通党委以及全市各区局(产业)的各级工会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志们,劳模创新工作室是新时期职工群众的伟大创造,是工人阶级无穷智慧和创造活力的具体体现,是弘扬劳模精神传承劳模技艺的重要载体。自2011年起,市总工会在全国各省市工会率先广泛开展创建劳模创新工作室活动,在2014年全总命名的97家全国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中**获评9家,居全国各省市工会之首;过去五年间,市总工会命名了五批共130个**市“劳模创新工作室”,今年又有50个市级创新工作室脱颖而出,全市各级劳模创新工作室近700家,劳模创新工作室联盟已有10余家。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各位劳模负责人的深耕细作和辛勤付出,得益于工作室团队成员的积极参与和用心投入,得益于工作室所在单位和系统党政工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刚才建设交通系统分别从党委、工会、劳模个人、联盟盟主等不同角度介绍了推动劳模创新工作室培育、创建、发展的经验和做法,内容很丰富,措施很得力,成效非常显著,我觉得有四点经验值得大家学习借鉴。

一是组织保障有力。在建设交通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工会牵头做好顶层设计,集系统合力,各行业、各单位打破行政隶属关系、打破体制障碍,协同推进创建工作,“党委领导、工会主抓、劳模领衔、职工参与”的工作格局卓有成效,营造了浓厚的创建氛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全市130个市级劳模创新工作室中有41个来自建交委系统。

二是创建基础扎实。建交委工会从调查研究、全面掌握系统内各级各类劳模创新工作室的现状和需求入手,确立创建思路,采用参观交流等形式,展示劳模的时代风采,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劳模精神对推动技术进步的强大力量,提高了各级工会对创建工作的认识,厚植了创建的土壤。

三是统筹推进有序。建交委各级工会用心选树典型,已创建的劳模创新工作室涵盖盾构技术、交通研究、绿色节能、建筑科技、海事监管、水电检修、地铁、邮政服务、水安全、城市生态研究等多个领域,分属科技创新、技术攻关、管理创新、培训服务等多种类型,为全市提供了不同版本、不同模式、不同路径的可复制、可推广的创建经验。

四是形式创新有效。在建交委工会牵头下,2014年全市首个跨企业、跨行业的“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劳模创新工作室联盟正式组建,集成提高了工作室的创新能力,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新阵地,为全市提供了示范引领的样板。

全文阅读

劳模工作室对企业人才培养及企业发展的探索

中图分类号:F272.9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4)09-000-02

摘 要 根据新时期企业发展的新要求,全国总工会要求国内企业建立劳模工作室,通过创建劳模工作室,并不断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深入实施企业人才培养机制,激励员工不断进行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技能竞赛等,发展多条员工通道促进员工成才,实现自我人生价值,为建设现代化企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本文从劳模工作室理论基础上探索了劳模工作室对企业人才培养的路径,分析劳模工作室对企业发展的影响,为企业进一步完善和改进劳模工作室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劳模工作室 人才 企业

一、劳模工作室介绍

(一)劳模工作室的背景

2013年,全国总工会提出要广大企业积极开展群众性技术创新工作。在全国总工会的推动下,全国各行各业的企业都成立相关的劳模工作室。而从2007年起启动了“创建世界先进电网企业”工作目标的南方电网公司也率先实行了试点工作,自此南方电网公司系统里一批劳模(技术能手)创新工作室应运而生。南方电网公司创建工作室的初衷是:希望通过发挥劳模、先进的带头作用,为广大员工搭建好创新的平台。与传统“高大上”的科研项目不同,南方电网公司从一开始就将工作室定位为生产实际问题的攻关阵地,工作室的研究项目一般为有助于解决生产难题,提高工作效率的“小创新”和“小发明”。

(二)劳模工作室的意义

南方电网公司力推劳模工作室的创建工作,不仅具有攻关成果产生经济效益的意义,还有一个深层次意义是:通过生产难题的团队攻关,通过劳模、技术能手的“传帮带”作用,为一线员工提供一个具有吸引力、创造力和生产力的学习成长平台,一个技术、管理等多方位创新的平台;通过劳模工作室骨干成员的技术带头作用,唤醒一线职工的创新意识,推动“想做事、能做事、做成事”的一线员工一个空间与平台,点燃创新热情,真正培养属于基层一线的技能人才与创新人才。

全文阅读

创新投入对芜湖市工业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

摘 要:通过对影响工业增长的资本投入、劳动投入和创新投入三个主要因素的数据处理,并以新产品产值、R&D经费内部支出和专利申请量作为创新投入的三个指标,建立相关模型,运用时间序列分析和灰色关联度法对工业增长与三种因素投入进行实证测度。结果表明:芜湖市工业企业对创新的投入在不断增长,创新投入对工业增长的影响也在增大,已超过纯粹的劳动投入,但工业企业对创新的沿用度不高,延续性不强,由此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创新投入;工业增长;芜湖市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先进的技术装备;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能源和原材料;为满足人民生活需要提供各种消费品;是国家积累的主要源泉;也是加强国防的重要条件。衡量一国或一地区的发达程度,工业化水平是一项重要的指标,而产业创新又是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结构科学合理的一个重要因素。国家十二五规划关于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建议,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增强共性、核心技术突破能力,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芜湖市的工业比重一直在扩大,比例从2000年的42.2%增长到2010年的58.2%(不包括无为县),工业已是芜湖市的国民经济主导产业。2008年,安徽省成立了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探索依靠自主创新引领区域经济发展的新路径,建立比较完善的区域创新体系,试图将合芜蚌打造成中部地区乃至全国的创新型人才、企业和产业的集结地,在此背景下研究创新对芜湖市工业增长的影响十分有必要。

1 国内外相关研究

“创新之父”熊彼得认为: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即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1]。我国经济学家成思危把创新定义为从外界引入或者在内部产生某种新事物而造成有益的变化,是人们为了适应客观环境的变化而采取的一些新的举措[2]。H.Chenery等人研究发现,当工业化处于中后期阶段时,引领产业升级的主要因素由资本和劳动的投入转向技术要素的投入,科技创新开始成为推动产业升级的主要动力[3]。张莉,和金生建立了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为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评价提供了一套系统的可操作的方法,并以天津市医药制造业为例进行了评价分析[4]。李雪东通过对知识函数、内生增长理论的研究,建立衡量高技术产业创新型的基本模型,将专利申请量、新产品产值和技术进步效率三个指标作为被解释变量衡量高技术产业的创新性[5]。金余泉,韩东林利用制造业各行业数据,采用CPM方法并结合技术转移吸收能力指标,从产业转移的视角,着重评价了安徽省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与技术转移吸收能力,结果显示:安徽省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相对较强,而轻纺和原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相对较弱;此外,安徽省制造业技术转移吸收能力不强[6]。黄宗远分析了区域产业创新涌现形成与发展的机理,以我国31个省市区产业创新数据为样本,用系统模型和计量分析方法证实了区域产业创新的产出水平与创新维治理机制的三维度变量显著正相关,说明创新维治理机制是对区域产业创新涌现水平具有重要作用的影响因素[7]。

综上国内外关于创新的文献,大多是对创新指标体系的建立和评价,和对某一行业的创新水平的衡量,而关于创新对行业影响的直接实证测度的研究较少。本文通过对衡量芜湖市工业创新性模型的建立,将新产品产值、R&D经费内部支出以及专利申请量三个较能代表创新水平的指标作为衡量芜湖市工业创新力的指标。分别纳入计量模型和灰色关联度模型对其工业增长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并将创新投入的三个指标相对化,采用折线图直观表示芜湖市历年来创新投入的变化趋势。

2 理论模型

全文阅读

谈谈业务外包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创新应用

摘要:近年来,随着《劳动合同法》、《劳务派遣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陆续颁布、实施,劳务派遣等用工管理规定日益完善,我们企业作为服务型行业,劳动密集型特点造成企业使用了较多的劳务用工,面临较大的用工法律风险。本文主要介绍企业通过加大业务外包,创新用工管理模式,达到减少企业劳务派遣、劳务承揽等直接用工的规模,进而降低企业的用工法律风险。

关键词:业务外包 劳务派遣 劳务承揽 人力资源管理

国家新颁布实施的《劳务派遣暂行规定》中对劳务派遣用工岗位的三性(临时性、辅、替代性)有了更加明确定义,并对劳务承揽行为也要求执行同一规定,鉴于此,社会上存在的乱派遣、假承揽的现象势必受到《劳务派遣暂行规定》的有效制约。我们企业劳务用工主要采用劳务派遣或劳务承揽的用工模式,现用工模式与《劳务派遣暂行规定》存在明显冲突。如何在企业正式员工总量不增的前提下,保证企业的用工需求,实现规范用工变得日益重要。下面具体介绍一下我们企业在加大业务外包、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相关应用。

一、企业用工结构概述及用工管理现状

我们企业现有用工三千多人,其中正式员工和劳务用工各占一半。劳务用工主要安排在临时性、辅、易替代性的操作服务类岗位,根据工作量情况,灵活调整劳务用工的用工人数,由劳务承包商进行管理。劳务承包商派遣或输出劳务用工到企业,企业对劳务用工进行现场管理和使用,劳务承包商较少介入企业现场管理。

二、用工管理遇到的主要问题

在用工管理方面,对于劳务承揽应为劳务外包行为,应遵照《合同法》,但因劳务承包商介入现场管理不深,未对劳务实施有效管理,故时常将劳务承揽用工归入劳务派遣用工一类,发生劳动争议时,企业时常作为被告,被追究连带责任。此即所谓的假承揽、真派遣的现象。企业为了降低用工法律风险,就应避免此现象的发生。

对于劳务派遣,企业应严格遵守《劳动合同法》对于劳务派遣的有关规定,尤其是《劳务派遣暂行规定》对劳务派遣用工岗位及人数比例有了明确规定,并对劳务派遣用工岗位的三性(临时性、辅、替代性)进行了规范定义。企业如继续大量使用劳务派遣用工,对不适于使用劳务派遣用工的岗位实施劳务派遣,势必加大企业用工的法律风险。

全文阅读

论新形势下的工会工作创新

摘 要:本文通过对马鞍山港口集团工会着力培育“四有”职工队伍的经验总结,分析探讨了工会工作如何通过创新创造新机制,使职工潜能全面迸发。

关键词: 马港集团工会;着力;培育;“四有”职工队伍

中图分类号:u-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73(2017)02-0060-02

近年来,经济社会进入新常态,马鞍山港口集团工会利用、整合港口内外资源,集中力量,完成职工服务中心建设,着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职工队伍,着力打造集工会特点、时代特征和马港集团特色的工作品牌。

1 加强形势任务教育,营造全员哿ν心氛围

为引导广大职工认清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把思想和认识统一到实现企业经营目标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促进企业转型发展上来。近年来,工会围绕“我与企业共命运”主题,共开办了五期班组长培训班,近3000人次参加;组织举办了多期讲座与知识竞赛,巩固和检验学习成果;通过“大走访、三服务”、“面对面,心连心,实打实,服务职工在基层”以及工会工作者结对基层单位、班组活动,多层次、全方位动员广大职工认清形势、凝聚共识、坚定信心,推动港口稳健发展、转型发展,努力实现各项生产经I目标,营造全员哿ν心氛围。

2 选树先进典型,弘扬劳模风采

工会积极探索先模选树、表彰、激励机制,近年来,马鞍山港口集团4人荣获安徽省、交通部、马鞍山市“劳动模范”,10人获得安徽省、马鞍山市 “五一劳动奖章”, 132人被长航、市及以上表彰。编辑出版《我们在路上》,通过举办先模人物座谈会、全国劳模报告会,组织先模人物开展学习考察交流活动,大力弘扬先模精神、劳动精神,唱响“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时代最强音。

全文阅读

技术创新促进中国出口贸易的实证研究

摘 要:中国高速发展的出口贸易正面临国内国际双重压力,转变出口增长方式是中国出口贸易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以中国各地区为样本的研究表明,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仍然处于显著出口优势而资本密集产业仍然处于出口劣势地位的基本格局下,技术创新因素对出口贸易的影响已经显示出积极作用,技术创新已经成为中国出口优势的重要来源。随着中国经济与外贸的迅速发展,技术创新将成为中国今后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的重要力量。

关键词:技术创新;出口;R&D;专利;地区

中图分类号:F75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894(2007)03-0012-06

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的蓬勃发展,使得国际竞争越来越表现为技术水平和知识积累的竞争,经济增长越来越依赖于技术、技术创新。同时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技术创新也愈来愈成为决定一国比较优势和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因素。而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优势主要来源于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但是国内的资源和环境约束,国际的贸易壁垒升级和人民币升值压力,高速发展的中国外贸增长必然要转变增长方式。技术创新能否成为中国外贸增长方式转变的突破口成为政府、企业和学界关心的重要问题。

一、技术创新促进出口贸易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简要回顾

技术创新促进出口贸易,通常源于两种理论基础,一种是基于赫克歇尔-俄林-萨缪尔森的国际贸易理论,该理论认为国际贸易取决于贸易国的要素禀赋。虽然最初的分工理论建立在劳动和资本两种要素上,但随后的新贸易理论加入了知识、技术等要素作为内生变量而影响一国的贸易。另一个理论基础是将技术作为外生变量,并且是作为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从动态的角度来分析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主要是波斯纳的技术差距理论和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另外从途径上分析,技术创新投入能够研制出新的产品,提高现有产品的质量,从而能提高产品的出口竞争力;除了产品创新和产品提升外,技术创新还可以通过工艺创新,’降低成本,提高出口能力。

技术创新促进出口贸易的结论,也得到了许多实证研究的验证。基于要素禀赋理论的实证分析主要研究对象为国家整体或跨国家研究,例如Stern and Maskus(1981)运用了美国1960~1970年的数据,用人力资本和R&D投入作为生产函数的变量,与出口贸易进行回归,得出技术对贸易有很大的促进作用。Hughes(1986)以英国贸易数据为基础的研究显示,国内R&D投入对英国出口有着正面的影响,而国外R&D投入对英国出口有着负面影响。另外Dosi(1990),Wakelin(1998)等分别用R&D投入或专利数表示技术创新变量,对英国、OECD国家进行研究,结果均认为技术创新对贸易有显著的促进效应。

基于技术差距理论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实证研究主要从行业层面进行,例如Wakelin(1998)对9个OECD国家的22个行业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技术创新对出口贸易的影响随着行业的不同而不同;而Anderton(1999)、Ioannidis and Schreyer(1997)等研究表明,相对。R&D支出和相对专利数对技术密集型行业出口的作用更大。而Cotsomitis等(1991)对OECD国家的贸易情况进行分行业研究,发现在某些行业技术创新对贸易没什么影响。

全文阅读

技术进步就业效应新解

[关键词]技术进步;就业效应;随机前沿分析

一、引言

自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影响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和经济学家争论的主题。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随着应用计量技术的发展以及各类数据库的完善,相关实证研究接踵而至。总结这类文献可知,它们的计量方程均是方程(1)的变形:Ln(Lt) =cLn(A)+aLn(Kt)+bLn(Lt)(1)

其中,A是衡量技术进步的指标,系数c即为技术进步就业效应的实证分析结果,若c大于零,说明技术进步是促进就业的,反之亦反。上述方法尽管应用广泛,却也只是差强人意。首先,生产函数包含的假设前提可能会影响回归系数c的准确性;其次,生产函数的设定是否符合经济体系运行的一般规律;更重要的是,用简单回归的方法计算技术进步就业效应,仅能得出技术进步就业总效应的平均值,无法反应各经济体不同阶段的技术进步就业效应差异,这给我们进一步的研究带来众多的限制与不便。从理论上讲,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影响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技术进步可以降低产品价格,提高产品需求,增加产出,从而增加就业。另一方面,技术进步又能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单位产出所需劳动数量,从而降低就业水平。

基于以上考虑,本文将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利用1999―2009年我国33个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建立一个技术进步就业效应的指标体系,计算不同行业在每个时期的技术进步就业创造效应、就业冲击效应及其就业总效应。

二、理论模型与分析方法

(一)技术进步就业效应的分类

按照技术形态和内容的不同,技术进步可分为“过程创新”和“产品创新”两大类。前者即生产者改善或者变革了生产的技术流程,它是企业发展的前提,也是“产品创新”的基础;后者指生产者改善或者创造了新的产品来进一步满足消费者的需要或者开辟新的消费市场,它可以提高企业的利润和竞争优势,也是企业保持发展活力的动力源泉。技术进步就业效应也因此被分解成“产品创新”就业效应和“过程创新”就业效应。

全文阅读

基于劳动生产率的企业整体专利价值实证分析

摘要:选取广东省2006-2009年21个地级市的3类专利授权量与其2007-2010年的企业劳动生产率进行相关实证研究,检验各类专利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影响。研究表明:广东省专利授权量与企业劳动生产率之间存在线性相关。发明专利对企业劳动生产率的贡献最大,相关性最强,实用新型专利次之,外观设计专利的相关性最弱,贡献最小。发明专利特别是核心专利较少。因此,加大投入力度,提升研发的原创性,重视产学研结合,加强知识产权的创造与利用能力,不仅是科技创新与专利本身的要求,更是企业创造利润,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企业专利;经济价值;劳动生产率;专刺信息;专利授权

1、问题提出与文献综述

专利作为企业的重要无形资产,具有价值。从经济学意义上讲,专利价值是指专利预期可以给其所有者或使用者带来的利润在现实市场条件下的表现。在知识经济时代,专利已经成为一种强大的商业工具,是企业研发与市场之间的自然链接,是企业价值与盈利的重要增长点。拥有专利技术的数量、质量以及运用专利制度保护自身利益的能力和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企事业单位技术创新水平和市场占有水平的重要指标。而对企业专利的经济价值进行有效评估,有利于企业正确认识所拥有专利的重要性,有效实施管理策略,加强专利保护,促进企业对专利的有效利用。这对于企业了解自身实力、明确发展方向、实现最大经济利益都具有重要意义。

以往学者对企业专利进行评估时,往往是从单件专利价值进行评估,而对于企业整体专利价值量化的研究很少见或者是一带而过。对于企业来说,其专利价值可以通过企业收益的贡献表现出来。Himchey和Richardson(2001)利用TECH-LINE专利数据库,研究了1989-1995年间184家日本与256家美国高科技企业的专利数据与企业的市场价值之间的关系,对比分析企业创造性产出的市场价值效应。结果表明,美国专利的数量对美国企业的市场价值具有正向的显著边际影响,但对于日本企业却不显著。而Toivanen,Stoneman和Bosworth(2002)关于创新对经济表现的影响研究表明,当把R&D的影响考虑进去之后,专利数量对于市场价值没有显著影响。Breitzman(2001)等提供了利用专利指标加权选择股票组合的算法。Thomas(2004)等根据企业的技术能力计算技术导向的市值与账面之比(Technology MTB),将TechnologyMTB与现实的市值与账面之比相比较,判断企业的股价被高估或低估,为股票买卖提供依据。

由于我国缺乏相关的专利信息披露规定,以及相关专利数据库的不完善,对企业整体专利的经济价值的研究相对落后,而实证研究就更少。方曙、武振业(2007)等曾为华为企业的专利产出与经济产出之间建立了一个关系模型,即企业的专利申请量与企业收入之间存在着一个线性相关模型。张彦巧,张文德(2010)选取厦门某电子企业有限公司为研究对象,提出专利拥有量与企业收益关系的复合函数模型并进行了实证分析。Yang和Chen(2003)利用台湾电子企业的面板数据,研究在新兴工业化国家中,企业专利、科研投入和市场价值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在台湾,电子企业的市场价值与专利总数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卢春源等通过我国上市信息技术企业发明专利数据的分析,检验企业专利总量(SPC,Simple PatentsCount)对企业市场价值的影响,发现专利总量对企业的市场价值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詹学朋以广东省21个地市大中型工业企业为例,把DEA(数据包络分析)和PCA(主成分分析)方法综合应用于区域企业专利投入产出的绩效评价中。

以上研究虽然对专利价值的量化具有借鉴和参考意义,但其研究的视角都不是基于企业整体专利价值。我们认为,有必要对企业整体专利价值进行有效评估,从而明确专利在促进企业发展中的地位。

2、研究方法与研究目的

全文阅读

校企合作共建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实践与思考

摘 要:劳动模范是中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杰出代表,是民族精英、国家栋梁、社会中坚、人民楷模。弘扬劳模精神,发挥劳模示范引领作用,是实现企业跨越式发展与进步的迫切需要。文章分析了新时期校企合作共建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必要性,指出了改进和创新选拔、培养和表彰更多创新型的劳模先进人物的策略。

关键词:劳模创新工作室 必要性 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a)-0008-01

劳模工作室是一个新生事物,创建劳模工作室的目的在于弘扬劳模精神、彰显劳模风采,通过劳模的辐射作用,感染广大职工努力提升自身素质,为促进企业发展和社会进步贡献力量。因此,各行各业要在选拔、培养、管理等方面狠下功夫,为劳模的成长成才搭建广阔平台。充分发挥劳模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等方面的引领作用。职业技术学院要借校企合作之机,利用劳模创新工作室先进的技术成果、优质的社会服务、高超的管理经验鼓励发展自己,在劳模精神光环的照耀下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1 新时期校企合作共建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必要性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劳模已不再是只能讲奉献的“老黄牛”,劳模工作室是一支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有着精湛技术技能,有着“努力超越、追求卓越”高贵品质的团队。从他们身上折射出建设人才梯队的素质,看到建设行业的美好前景。新时期,劳模工作室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和广泛的影响力,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在技术创新、提升员工素质、发挥传帮带作用等方面作用突出。可见,新时期企业创建劳模创新工作室意义深远。

1.1 校企合作共建劳模创新工作室,有利于带动更多员工提升素质

企业创建劳模工作室,能发挥劳模的传、帮、带作用,用劳模精神带动员工为企业创造更大效益。企业员工通过学习劳模事迹,传播新理念、新方法,在工作实践中员工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提升自我、超越自我,缩短与劳模之间的距离,利用这种辐射作用,进一步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

全文阅读

制度创新对河北省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摘要】为了认清制度创新对河北省经济发展的作用,实证分析是十分必要的。本章将首先采用适当的方法对制度进行量化,然后建立相关模型并对河北省制度贡献展开定量的分析,对制度创新对河北省经济的影响作出分析。

【关键词】制度创新;河北经济发展;实证分析

1.制度度量的指标选择

政治自由度对于一国经济的发展会产生轻微的影响,说明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产权是另一个经常被用来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制度因素。使用产权安全度这一指标最早出现在Knack和Keefer(1995)的经济增长文献中,在他们的模型的研究结果表明产权对经济增长有着重大的影响,保护合理的产权可以促进经济更好地发展。经许多学者的研究证明发现,相对于政治自由和民力,经济自由更能影响经济增长(Ali,1997)。经济自由同经济增长有着正相关的作用,经济自由产生的资本积累和技术创新都能够促进经济的增长)。

国内方面,贺菊煌(1998)认定经济体制和投资率是决定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宋德勇(1999)使用了工业化指数、市场化指数、国际化指数作为制度变迁的变量,认为中国的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是制度变迁(工业化、市场化、国际化)。叶飞文(2004)选取了开放程度、社会占有财富程度、市场化程度、非国有化程度四个制度变量,在进行回归分析后,他认为在改革开放后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对中国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使要素效率和综合生产率都得到了提高。

2.本文对制度变量的选择

由以上分析得出,经济自由化和经济增长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联系,所以受到国内外众多学者的研究,选择其作为一项制度变量。由此可见能反映出经济自由化的市场化的指数在实证分析中处于比较重要的地位。

(1)经济增长Y。本文采用国内生产总值(GDP)作为衡量经济增长的指标,这些指标可以直接从《河北省统计年鉴》中查获。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