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劳动合同纠纷

劳动合同纠纷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于劳动合同纠纷

劳动合同纠纷是最常见的纠纷之一。如何快速高效地处理劳动合同纠纷,不仅有助于单位专注于生产经营,也有助于劳动者尽快投入到工作当中,减少社会经济成本的支出,促进社会整体效率的提高。

【劳动合同纠纷概念】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工单位之间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根据这个协议,劳动者加入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事业组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等用人单位,成为该单位的一员,承担一定的工种、岗位或职务工作,并遵守所在单位的内部劳动规则和其他规章制度;用人单位应及时安排被录用的劳动者工作,按照劳动者提供劳动的数量和质量支付劳动报酬,并且根据劳动法律、法规规定和劳动合同的约定提供必要的劳动条件,保证劳动者享有劳动保护及社会保险、福利等权利和待遇。

【劳动合同纠纷如何解决】

一、发生劳动合同纠纷解决步骤

发生劳动争议:

1、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协商;

请工会或者第三方共同用人单位协商达成和解协议。

全文阅读

未签劳务合同发生纠纷仍属劳动争议

案例:何某在四川省古蔺县某煤厂工作期间,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何某于某日凌晨3时许,在井下采煤作业时被瓦斯燃烧烧伤,送入医院治疗。厂方遂与何某达成协议:何某住院期间的医疗费、护理费、生活费、误工费和出院后的疗养费、医药费由古蔺县某煤厂全部承担。今后,何某不得以任何借口找煤厂索取钱物。协议签订后何某当日领取了古蔺县某煤厂支付全部费用。后何某根据古蔺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以古劳社险(2002)83号文件的相关规定,确认自己系因工受伤,按规定应享受有关工伤待遇,遂向厂方请求享受工伤待遇。对此,煤厂不予理会。后何某经古蔺县劳动鉴定委员会鉴定,何某因工伤残鉴定的结果为符合部分丧失劳动能力十级。为此,古蔺县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出具的仲裁裁决书如下:一、终止煤厂与何某的事实劳动关系;二、由煤厂一次性支付给何某伤残补助金、伤残就业补助金、住院伙食补助费、工伤津贴及住院护理费,共计10066元。对此,煤厂表示不服,认为双方未签订劳务合同,理应不属于劳动争议范畴,不应负担伤残补助金,并向人民法院。请问:未签订劳动合同而发生的纠纷,是否属于劳动争议?

分析:何某与某煤厂构成事实劳务关系,他们之间的争议属于劳动争议范畴。第一,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中关于“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没有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实际上已形成劳动关系后发生的纠纷,属于《劳动法》规定的劳动争议”的规定,可见,何某与某煤厂纠纷属于劳动争议范畴。第二,何某在古蔺县某煤厂井下采煤作业时被瓦斯燃烧烧伤,经古蔺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以古劳社险(2002)83号文件确认何某属因工受伤,按规定应享受有关工伤待遇。古蔺县劳动鉴定委员会鉴定为符合部分丧失劳动能力十级,煤厂并未在法定期限内申请复议。因而,古蔺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古劳社险(2002)83号文件,古蔺县劳动鉴定委员会的古劳鉴(2002)63号文件已发生法律效力,即何某属因工受伤,按规定应享受有关工伤待遇。第三,何某与某煤厂所达成的协议只体现了部分国家工伤保险待遇,且协议时何某尚未进行伤残等级鉴定,协议中也未包含该伤残定级的内容。故何某请求享受工伤待遇与古蔺县某煤厂发生的纠纷,人民法院应以劳动争议受理该案。

全文阅读

企业劳动合同纠纷的预防方法

摘 要:劳动合同是企业与员工之间签订的具有法律效力的重要协议,长期以来在维护企业与员工的关系、保证双方各自权利以及规定双方义务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由于社会劳动关系的复杂化,劳动合同制度也随之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如果企业与员工不能更好地采取措施顺应这种变化的发展,将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矛盾纠纷,长此以往不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就此,笔者通过对企业劳动合同的特点及产生劳动合同纠纷的原因进行分析,针对性地提出矛盾纠纷的预防方法同大家共同探讨。

关键词:企业劳动;合同纠纷;特点;原因;预防方法

1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的逐渐增强,企业日益崛起,发展不断壮大。2008年《劳动合同法》及实施条例颁布实施以来,劳动合同制度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企业和职工签订劳动合同的数量日益增多,员工的维权意识和法律意识也不断增强。在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中,部分企业只片面追逐经济效益,并没有很好地落实劳动合同制度,劳动关系主体之间的关系逐渐被市场化、利益化,导致企业和劳动者之间矛盾不断增多,劳动合同纠纷时有发生,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呈持续上升态势。长此以往将对企业发展产生不良影响,需要对企业和职工之间的劳动关系进行全面分析和充分预判,提出解决方法,建立和谐的企业文化,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2 企业劳动合同的特点

企业的劳动合同是企业依法对自身和员工权利义务的重要约定,是员工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重要保障,也是企业合理使用劳动力,减少劳动争议与矛盾的发生,促进员工高效工作,企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措施。企业的劳动合同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2.1 特定性

即劳动合同的主体一方是企业,另一方是职工本人,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相对应和统一。除非有明确授权,任何一方都不得由其他组织或个人代替签署,否则就是无效的劳动合同。

全文阅读

浅析劳动合同纠纷的防范与解决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深入和发展,产生的社会劳动关系亦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劳动关系主体之间的特点由行政性特点转变为利益化、市场化的特点。在国有企业产权关系的转换、私营企业和个体经济组织大量生长、外来劳动力交叉流转等诸多因素影响下,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的利益冲突不断升级,矛盾愈加激烈,劳动合同纠纷呈持续上升趋势,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本文通过对劳动合同纠纷的表现形式,剖析原因,研究防范与解决机制,为减少劳动合同纠纷,消除社会不稳定因素提供有益的帮助。

关键词:合同纠纷 防范 解决机制

一、劳动合同纠纷的表现形式及发生原因

(一)当前劳动合同纠纷的表现形式

1、签订劳动合同的纠纷。(1)一些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签订方面,一是不与所有职工签订劳动合同;二是不与临时性用工签订劳动合同;三是不与试用期内的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在劳动合同内容方面,一些劳动合同或违反有关法律法规,或缺少必要条款,或企业与职工权利义务不对等,内容显失公平。(2)在劳动合同订立程序方面,部分企业的劳动合同由企业自行拟定,职工只有签字的权利;一些企业的劳动合同只有一份,并且由企业保管,发生争议时,职工因无法提供证据而得不到保护。(3)在劳动合同鉴证方面,相当部分的企业不按国家规定将劳动合同交由劳动保障部门进行鉴证,致使劳动合同内容及签订程序中的问题难以及时被发现和纠正,在履行过程中容易发生纠纷。

2、履行劳动合同的纠纷。在劳动合同的履行过程中,由于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分歧,产生了不少纠纷,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1)在履行劳动合同中用人单位为追求自身利益,无视劳动保障的法律、法规,随意拖欠、扣发劳动者的报酬,甚至欠缴劳动者社会保险统筹金,引发纠纷。(2)在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下,人才流动性增大。劳动者在“跳槽”后,有的人将原用人单位的经营信息资料、客户资源资料以及有关技术秘密用于新的用人单位,从而引发商业秘密侵权纠纷;有的人因与原用人单位签订了巨额违约金条款,从而引发巨额赔偿纠纷。

3、解除劳动合同的纠纷。有的企业在单方面解除职工的劳动合同时,不按国家规定支付经济补偿金;有的企业违法制定厂规厂纪解雇职工,如以职工有违纪行为为由解雇职工,其真正目的是为了免于向职工支付经济补偿金,因而引发劳动合同纠纷。

(二)劳动合同纠纷的发生原因

全文阅读

劳动合同纠纷实务问题研究

【摘 要】新《劳动合同法》实施之前,实务中的很多劳务纠纷不能有效解决,损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事件层出不穷,造成了不良社会影响。随着新的法律的颁布和实施,对劳资双方矛盾的解决和维护广大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本文主要探讨新《劳动合同法》在实务应用中的一些热点问题。

【关键词】劳动合同;合法权益;劳动者

一、劳动合同法概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是我国法律领域取得的又一重要成果,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劳资双方矛盾的有效解决提供了法律依据,对维护广大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劳动立法领域具有里程碑的意义。2008年9月18日,国务院颁布《新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是对《劳动合同法》的进一步完善和有效补充,为劳务纠纷的解决提供了具体指引,最大限度保护了广大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二、劳动合同纠纷涉及的实务问题

劳务纠纷涉及面极其广泛,鉴于笔者能力有限,仅选取部分有代表性的热点问题进行简单论述。

(一)用人单位与在校大学生签订培训协议并予以实施时涉及的权益纠纷

1.用人单位与在校大学生签订的培训协议是否适用《劳动合同法》,根据《关于贯彻执行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劳部发[1995]309号文件)第12条明确规定:“在校生利用业余时间勤工俭学,不视为就业,未建立劳动关系,可以不签订劳动合同”,如果按照此规定,用人单位与在校大学生签订的培训协议显然不适用《劳动合同法》。

全文阅读

试分析劳动合同纠纷当中违约受害人的补救

摘 要:由于我国社会的生产力在不断提高各种类型的企业逐渐得到了发展,在我国出现了很多劳动的雇佣关系,但是大多数劳动者整体的素质都比较低,造成雇佣人员的法律意识弱,并不能认识到劳动合同的重要性,也不懂得运用劳动合同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些现象都导致发生劳动纠纷的情况出现。下文就劳动合同纠纷出现的原因阐述作为切入,针对劳动合同纠纷的分类和纠纷中违约受害人的补救措施进行分析。

关键词:劳动合同;纠纷;违约受害人;补救

近些年来,我国市场经济发展速度飞快,劳动关系开始变得越来越复杂,劳动关系中的不稳定性越来越强。随着我国劳动制度的改变,各个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关系也发生着很大的改变。目前,我国劳动者的维权意识变得越来越强,在劳动合同管理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多种多样的问题,造成这些问题出现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劳动合同违约的情况,而且因为劳动合同而产生纠纷的问题更是越来越严重,如果不能很好的将劳动纠纷解决,给员工和企业都带来的困扰影响很大。

一、劳动合同纠纷的出现原因阐述

由于我国的劳动关系有着非常明显的变化,在市场中利益化、市场化的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这使社会经济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社会发展后,我国国民的水平和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劳动者的维权意识也越来越强,在劳动这之间利益的争夺情况随之加剧,劳动合同的纠纷重重,劳动合同的纠纷情况逐年上升。虽然企业与劳动者之间存在着劳动合同的关系,但是在实际条件下劳动者一直处于弱势地位,所以只有法律对劳动者权益进行保护,才能使劳动者的自身合法权益得到保障。所以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要想使企业和劳动者之间的利益都得到保障,诚信是不可缺少的。

二、劳动合同纠纷的分类

(一)履行过程的纠纷

通常在履行劳动合同时会有很多纠纷产生,但是在这众多的纠纷中有两种主要纠纷。第一,由于劳动者出现违约情况产生纠纷。目前,我国的市场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在每个企业中都出现了人员流动性增大的情况,经常会出现员工跳槽的情况,在一些企业中甚至出现重要管理者跳槽,造成企业的客户资料泄露的情况,这在无形中就给企业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其次,出现企业违约的纠纷情况。一些用人单位并不重视劳动合同的签订,只一心追求自身的利益,经常拖欠员工的工资,或者出现克扣员工工资的情况。某些企业甚至还出现欺骗员工的情况,在与员工签订就业协议时,给员工保证“五险”购买,可是实际中并未给员工“五险”福利,这些欺骗行为都导致最终发生劳动合同纠纷的情况。

全文阅读

从《劳动合同法》视角探究大学生兼职纠纷

摘 要: 大学生兼职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各地大学生兼职纠纷事件比比皆是,维权之路却修远。主要原因是用人单位缺乏社会责任,法制不健全,政府相关部门的不作为,以及大学生维权意识和能力不强。本文认为大学生兼职应属于《劳动合同法》中的非全日制用工,因此应给予大学生校外兼职的特殊法律保障,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为兼职纠纷提供法律依据。

关键词: 大学生兼职 纠纷 《劳动合同法》

一、引言

本文所指的劳动合同法是指广义上的劳动合同法,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及有关的法律法规、条例政策等。唐其宝在《大学生校外兼职若干法律问题》[1]一文中表示,根据《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在校大学生有资格成为劳动法律意义上的劳动者,应当受劳动法的保护。部分学者认为大学生兼职纠纷应适用《劳动合同法》,而部分学者认为不能一概而论,但没有提出区分的标准。我则认为大学生兼职应该属于《劳动合同法》中的非全日制用工,但法律存在着瑕疵,没有针对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给予特别的保护,致使大学生兼职纠纷频频发生,因此需要立法的完善、司法的保护和执法力度的加大。

二、大学生的兼职现状分析

大学生兼职在人们的生活中已不是新兴名词,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在课余时间做兼职,但大学生从事的不是全职工作,且工作经验缺乏,因而社会可供兼职的岗位较少。经我调查,主要集中在家教、促销、发传单和餐饮服务等行业。在2006年3月15日《中国青年报》刊登了一篇《职场陷阱坑苦学生,大学生维权率只有10%》,指出虽然大学生有知识、有理性、综合素质较高,但维权意识不强[2]。因此,大学生在兼职中遇到纠纷而引发的案例屡见不鲜。由此,我针对兼职纠纷在岳阳市四所高校进行了调查与走访。

(一)中介诈骗。

大学生刚刚走进社会,从事兼职一般都通过中介公司,但社会上存在着很多的黑中介,而许多大学生却不会分辨。

全文阅读

劳动合同纠纷中违约受害人的妥当救济

前言

本文探讨的是劳动合同纠纷中违约受害人救济的问题,具体案件是工资债权的债权人与违约的债务人之间的纠纷。该案的核心问题是,适用仲裁前置原则的民事纠纷案件,在进入司法程序之后,是否还要受仲裁申请期限的制约,在违约事实清楚,损害客观存在的情形下,以纠纷解决的行政程序的申请期限已过为由,剥夺受害人通过司法程序取得赔偿的机会是否妥当。本文通过分析具体判例,探讨民事法律的基本理论与实务问题,以期使此类案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较为妥当的解决,使受害人得到适当的救济,并对立法和司法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理论线索。期待读者对文中观点提出批评意见。

一、案情和判决[1]

1994年3月31日,原告徐某与被告常州市中南纺织集团公司(以下称“中纺公司”)签订了“聘请汽车驾驶员合同”,并于同年5月12日经常州市公证处公证。合同约定:“聘期自1994年3月31日起至1996年4月1日止。中纺公司每月支付徐某工资人民币500元,如不能及时支付工资(协商同意除外),徐某有权停止开车,后果由中纺公司负责;一方中途无故违反合同内容,必须向另一方支付违约金800元……”合同履行期间,中纺公司每月向徐某支付了大约140元至363元之间不等的工资。1996年3月27日,徐某向中纺公司提出异议,要求中纺公司按合同约定每月支付500元工资,双方因此发生争执。同年4月16日,徐某向常州市戚墅堰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7月23日,仲裁委员会作出裁决:中纺公司补发徐某1996年2、3月份的差额工资379.40元,并按25%支付补偿费94.85元。徐某对裁决不服,于1996年8月5日向常州市戚墅堰区人民法院,要求中纺公司支付合同期间所欠工资6665.92元;并支付违约金800元等。

法院经审理认为,徐某与中纺公司签订的劳动合同符合有关法律规定,双方应按合同履行。中纺公司未按合同约定每月支付徐某工资500元属于违约,应承担违约责任,按照合同约定应向徐某支付违约金800元。而徐某未按劳动法规定在规定的期限内申请仲裁,故对其所提出的补发1994年4月至1995年12月的工资差额的诉讼请求不予支持;对1996年1至3月的工资,中纺公司应按约履行,不足500元的差额部分应补发。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19条、第50条、第79条、第91条并参照《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18条之规定,人民法院作出如下判决:1.中纺公司从判决生效之日起10日内支付徐某3月份的工资500元,补发1 至2月份的差额工资347.80元并给付工资补偿金136.35元,支付违约金800元,合计人民币1784.15元。2.驳回徐某对中纺公司的其他诉讼请求,宣判后徐某不服,向常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常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认为一审法院认定事实清楚、判决正确,遂于1996年12月23日作出了驳回上诉,维持原判的终审判决。

二、问题的焦点

根据上述案情和判决,可以将本案法院审理情况简要概括如下:法院认定原被告间订立的合同符合有关法律规定,双方应按合同履行;对被告认定其未按合同规定支付原告工资属于违约,应承担违约责任;对原告认定其未按劳动法规定在规定的期限内申请仲裁,故对其诉讼请求中超过仲裁申请期限的部分(1994年4月至1995年12月的工资差额)不予支持。

据称,法院所作判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19条、第50条、第79条、第91条”。以下看一下各法条的内容及其适用情况。

全文阅读

转型时期正确处理劳动合同纠纷案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劳动合同与雇佣合同的正确认定;劳动合同的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实际履行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劳动合同纠纷案件在我国法院受理的民事案件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劳动合同有广义和狭义之分、雇佣合同是一方给付劳动,另一方给付报酬的合同、合同的主体不同,劳动合同的主体具有特定性、劳动合同调整的是职业劳动关系,而雇佣合同调整的是非职业的劳动关系、如果法律对权利的行使没有加以限制,那么该权利则得以由权利人自由行使、对《劳动法》第31条规定的法律性质、条件和程序是不同的,条件是成就一个事物的前提因素,具有或然性、必须要由非违约方提出要求违约方继续履行合同的请求等,具体材料请详见。

摘要:劳动用工制度的变化导致新类型劳动合同纠纷增多,《劳动法》对其的调整已力不从心。对于劳动合同与雇佣合同的区别、劳动合同的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实际履行问题,我国现行法律、法规未规定或者规定并不明确,对此,学术界及司法界应作深入探讨。

关键词:劳动合同;单方解除;实际履行

劳动合同纠纷案件在我国法院受理的民事案件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就目前审判实践而言,法院处理劳动合同纠纷的法律依据,主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以下简称《劳动法》)中有关劳动合同的规定及劳动部颁布的相关法规。而客观事实是,尽管我国已经颁布了《劳动法》,劳动部又颁布了大量的劳动法规,但是,由于我国正处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转型时期,劳动用工制度及相应配套措施正处在急剧变化之中,在这种特定的环境下,新类型的劳动合同纠纷层出不穷,现有法律、法规对日趋复杂的劳动合同关系的调整已明显地力不从心,法律调整的漏洞也日渐显现。这增大了法官正确处理劳动合同纠纷案件的难度。

一、劳动合同与雇佣合同的正确认定

劳动合同又称劳动契约,我国台湾学者普遍认为,劳动合同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就广义言之,凡一方对他方负劳务给付义务之契约,皆为劳动合同。举凡雇佣契约、承揽契约、居间契约、出版契约、委任契约、行纪契约、运送契约、合伙契约等皆属之。由是观之,劳动合同与雇佣合同乃是包容关系,但应当注意的问题是,我国《劳动法》所称的劳动合同(或曰劳动契约)并非前文所称的广义上的劳动合同,乃是狭义上的劳动合同,即: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目前,我国现有法律、法规尚未规定雇佣合同,而在审判实践中,雇佣合同纠纷已普遍存在,由于雇佣合同在表象上同劳动合同有许多相似之处,这便为此合同与彼合同的正确界定增加了难度。合同性质的不同,必然导致适用法律的不同,以及当事人利益的不同,因此,对两者进行差异性比较,无疑会对审判实践有所裨益。

按照我国学者的观点,雇佣合同是指当事人双方约定一方为他方提供劳务,他方给付报酬的合同。法律上明确区别劳动关系与雇佣关系,以德国劳动法为代表,劳动合同与雇佣合同的相同之处是不言而喻的,择其要者言之,劳动合同与雇佣合同均以当事人之间相对立之意思之合致而成立;两者均以劳动之给付为目的;两者均为双务有偿及继续性合同。正是由于两者具有如此的相同之处,才导致审判实践中对两者的区分极为困难。但实际上,两者还是具有明显的差别的,也正是由于两者存在差别,法律上才分别规定了劳动合同与雇佣合同。

首先,雇佣合同是一方给付劳动,另一方给付报酬的合同。其纯为独立的两个经济者之间的经济价值的交换,雇主与雇员之间不存在从属关系,当事人之间是彼此独立的。而我国《劳动法》上的劳动合同,则是指双方当事人约定一方在对他方存有从属关系的前提下,向他方提供职业上的劳动力,而对方给付报酬的合同,其特点在于当事人双方存在着特殊的从属关系-身份上的从属性,因此,劳动合同更强调一方的有偿劳务的给付是在服从另一方的情形下进行的,这种从属关系常因特殊的理由而成立。劳动者成为用人单位的一员,其不得不处于用人单位的指示监督之下而给付劳务。劳动力与劳动给付不能与劳动者本人分离,劳动者本人在承受劳动的同时进入高度服从用人单位及其意思的从属的关系。正是由于劳动合同以当事人之间存有从属关系为条件,因此,劳动合同才被称为特殊的雇佣契约或曰从属的雇佣契约。基于这种身份上的从属关系,劳动者有义务接受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管理和指挥,并应当遵守用人单位的劳动纪律。当然,我们强调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存在从属关系,但这并不意味着用人单位对劳动者为所欲为:第一,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所为的工作不得超过劳动合同约定的劳动者的义务范围;第二,用人单位的所作所为要受到《劳动法》的约束,如果用人单位侵犯了劳动者的合法权利,劳动者可以请求有关部门处理。

全文阅读

基于劳动合同法视角下的大学生兼职纠纷情况调查

摘 要: 大学生是社会宝贵的人力资源,大学生兼职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并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随着大学生校外兼职热潮的日益升温,大学生与用人单位的兼职纠纷越来越多并呈现出多样化。针对这一严峻的社会现实,对大学生兼职纠纷情况进行深入研究已经成为社会的现实需求。

关键词: 劳动合同法 大学生兼职 纠纷 类型 解决途径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事关民族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成长牵动着整个社会的敏感神经。而大学生兼职是一个普遍存在并将在后期很长一段时间必然存在的社会现象。随着我国法治社会的发展,从法律方面对大学生兼职这一普遍的社会现象进行规范与保护已成为现实需要。本课题从大学生兼职这一社会现象入手,以法学专业学习者的身份,从劳动合同法的全新视角探究大学生兼职纠纷现状,系统分析大学生兼职纠纷产生的原因、基本类型、特点和解决途径,旨在探讨在校大学生作为劳动合同法特殊调整对象的法律地位可行性的同时,为地方政府部门制定相关行政法规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持,这对于国内各城市大学生兼职纠纷的研究与解决具有现实理论参考意义。

一、调查对象的选择及调查情况的说明

岳阳是湖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次中心城市,经济总量仅次于长沙,居湖南省第二位。在十三五规划的推动下,承接珠三角地区的产业转型,这使得岳阳的第三产业的比重将会在原有的百分之三十四点一的基础上有较大幅度提升,从而提供更多的兼职岗位。而大学生兼职作为大学生转变的重要标志之一,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此次本课题小组以岳阳市为例,基于对四大高校的了解,对其学生进行兼职纠纷的调查和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可行性和三线城市的代表性。

此次调查,课题小组采用以封闭式题目为主,辅以个别开放式问题的调查问卷对岳阳市周边四所高校――湖南理工学院、岳阳民族学院、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和岳阳广播电视大学的08级、09级学生进行调查,共计发放问卷2000份。本次问卷实际回收1826份,回收率达到91.3%,有效问卷1798份,占回收总量的98.47%,符合调查科学性的要求。以实证分析和理论分析相结合为基本研究方法,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以岳阳市四大高校大学生的兼职情况作为调查主线,得出大量第一手真实、有效的数据。同时,通过回访典型兼职大学生和走访相关政府部门、机构和中介组织,全面掌握岳阳市大学生兼职的相关信息,确保研究内容符合实际,研究成果具有可操作性。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