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朗诵技巧

朗诵技巧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谈谈朗诵技巧

【摘要】朗诵是一门极富魅力的有声语言表达艺术,朗诵前必须要理解作品,分析作品,确定作品基调,运用适当的内部技巧和外部技巧,正确的呼吸气息和吐字发声方式,适当的停连和重音,采用合适的语速和节奏,用标准的普通话,以情带声,将语言文字富有感情地表达出来,才能引起听众的共鸣。

【关键词】朗诵;基调;内部技巧;外部技巧

朗诵是极富魅力的有声语言表达艺术。朗,即朗读,声音要清晰、响亮;诵,即有感情的吟诵。朗诵,是运用普通话把书面语言清晰、响亮、富有感情地表达出来,变文字这个视觉形象为听觉形象,引起听众共鸣的有声语言创作艺术。

那么,怎样才能朗诵好一篇作品呢?

第一, 用普通话朗诵

标准的普通话不仅有利于各民族人民沟通,而且,普通话特有的抑扬顿挫的美感和音韵美也能带给人听觉上的享受。

第二, 理解作品

朗诵作品的题材范围一般大致可分为:古诗、词,古文;现代诗歌;散文;童话;小说等。在开始朗诵之前,无论何种体裁的朗诵作品,首先要对作品进行深入的分析。

全文阅读

谈朗诵艺术的基本技巧

摘 要:朗诵是语文教师必备的一项技能,要达到较高的朗诵水平,就需要掌握好朗诵的技巧。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体会到,朗诵的主要技巧在目的性、形象性、音乐性三方面。

关键词:朗诵 艺术 基本技巧 目的性 形象性 音乐性

中图分类号:[J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3)-12-0081-01

朗诵是语文教师必备的一项技能,要达到较高的朗诵水平,就需要掌握好朗诵的技巧。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体会到,朗诵的主要技巧在目的性、形象性、音乐性三方面。

一、目的性

朗诵一篇文学作品时,必须首先明确朗诵的目的,到底是要告诉听众什么,达到什么效果。只有这样,自己才会专心朝着那个目标努力。如果在朗诵时抓住了诗的主旨,不仅可以消除紧张,找到正确的自我感觉,还可以使思想清晰、态度明朗,使作品的感染力更强烈。例如朗诵《小草在歌唱》一诗时,就要牢牢把握朗诵的目的――为惨死的英雄伸张正义。然后全神贯注地走上舞台。在朗诵过程中,围绕着“伸张正义”,要紧紧抓住回忆、自责、剖析、戳穿、控诉、召唤等一系列的具体行动,使观众时而寂静无声,里而爆发出掌声。在“如果暴行得不到清算,地球也会失去份量”这一诗句之后,要让观众激动的情绪达到最高点,朗诵才算达到了为英雄伸张正义的目的。

语言是人们相互行动、相互影响、相互了解的工具。没有目的性的朗诵,尽管象煞有介事,很浮夸,但同样没有意义。这就是说朗诵者在朗诵时必须具有明确的“目的性”,不能空洞表面地凝望,而要向观众解释作者在作品中要表达的思想意图,要积极影响听众意识。朗诵是具有目的性的艺术。朗诵的形象性和音乐性是在目的性的基础上产生的。“目的性”是朗诵者在整个朗诵过程中核心问题,只有准确地掌握了“目的性”,才有处理作品的依据。有了目的性,朗诵者就可以进入作者的心灵;就可以通过体验,将作用的诗句溶进自己的心灵;就可以经过体现,使诗句飞进听众的心灵。

二、形象性

全文阅读

诗歌朗诵技巧及示例

摘要: 诗歌朗诵技巧,主要包括确定情感基调、确立语速、确定轻读重读及音长音短、处理好停顿。本文从这四方面探讨关于诗歌朗诵的技巧,并举例说明这些技巧在具体事例中的运用。

关键词: 诗歌朗诵 技巧 具体运用

一、把握诗歌思想内容,确定情感基调

诗歌朗诵,首先必须把握其思想内容,根据思想内容,确定情感基调。如《再别康桥》,写的是离愁别绪,其情感基调定在一个“愁”字上,而且,这愁,不是哀愁,不是浓愁,而是轻淡的柔愁,愁中又带有一丝对康桥美景的沉醉,带有一丝对母校眷恋的深情。

二、根据情感的需要,调整语速

语速是指朗读时在一定的时间里,容纳一定数量的词语。世间一切事物的运动状态和一切人在不同情境下的思想感情总是有千差万别的。朗读各种文章时,要正确地表现各种不同的生活现象和人们各不同的思想感情,就必须采取与之相适应的不同的朗读速度。

诗歌诵读的语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如果表现的内容是欢快的、激动的或紧张的,速度要快一些;表现的内容是悲痛的低沉的或抒情的,速度要慢一些;表现的内容是平铺直述的,速度采取中等为宜。”比如,《再别康桥》与《我爱这土地》的语速要慢一些。

读得快时,要特别注意吐字的清晰,不能为了读得快而含混不清,甚至“吃字”;读得慢时,要特别注意声音的明朗实在,不能因为读得慢而显得疲疲沓沓,松松垮垮。总之,在掌握朗读的速度时要做到“快而不乱”“慢而不拖”。

全文阅读

朗诵与演讲的技巧

一、什么是朗诵

朗,即声音的清晰。响亮;诵,即背诵。朗诵,就是用清晰、响亮的声音,结合各种语言手段来完善地表达作品思想感情的一种语言艺术。

朗诵是口语交际的一种重要形式。朗诵不仅可以提高阅读能力,增强艺术鉴赏,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朗诵,大者可以陶冶性情,开阔胸怀,文明言行,增强理解;小者,可以有效地培养对语言词汇细致入微的体味能力,以及确立口语表述最佳形式的自我鉴别能力。因此,要想成为口语表述与交际的高手,就不能漠视朗诵。

二、朗诵前的准备

朗诵是朗诵者的一种再创作活动。这种再创作,不是脱离朗诵的材料去另行一套,也不是照字读音的简单活动,而是要求朗诵者通过原作的字句,用有声语言传达出原作的主要精神和艺术美感。不仅要让听众领会朗诵的内容,而且要使其在感情上受到感染。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朗诵者在朗诵前就必须做好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一)选择朗诵材料

朗诵是一种传情的艺术。朗诵者要很好地传情,引起听众共鸣,首先要注意材料的选择。选择材料时,首先要注意选择那些语言具有形象性而且适于上口的文章。因为形象感受是朗诵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干瘪枯燥的书面语言对于具有很强感受能力的朗诵者也构不成丰富的形象感受。其次,要根据朗诵的场合和听众的需要,以及朗诵者自己的爱好和实际水平,在众多作品中,选出合适的作品。

(二)把握作品的内容

全文阅读

浅谈朗诵技巧在文学课中的运用

[摘 要]朗诵是一种以文学作品为基本材料的口语传播艺术,其目的是表现和传播文学作品的美;而文学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欣赏文学作品的美。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两者的目的是趋同的。区别只是因为承载工具不同,文学课的承载工具是语言文字,而朗诵艺术的承载工具则是声音。针对文学课和朗诵艺术的异同,特提出“朗诵教学法”,让文学课在固定思考模式与感悟情感人文之间衡量,这也是提高学生文学综合素养的一个重要基础。

[关键词]朗诵技巧;文学课;朗诵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11 — 0103 — 02

前言

朗诵教学法是让学生通过运用朗诵技巧提高对于文学作品的感悟力,通过老师让学生对文章的理性分析,辅之以朗诵技巧的感性的认知,自然融入其原有的文学背景中,达到自我与作者统一的思想境界。

一 朗诵艺术与文学课、文学作品的关系

朗诵艺术、文学课、文学作品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文学作品是文学课和朗诵艺术的物质材料,只是文学课是通过对文学作品的讲授,提高学生对语言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而朗诵艺术是以文学作品的书面语言为基础,用富有表现力的声音语言去唤起人的美感,给人艺术的享受。这也正如著名学者张颂所说,朗诵是把文学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创作活动。〔1〕

二 朗诵技巧如何表现文学作品

全文阅读

播音朗诵中外部技巧的运用

播音朗诵是一种再度创作的过程,朗诵者运用自己独特的声音抒发文章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这种声音中已经融入了朗诵者自己的感彩。本文主要分析语言表达中外部技巧的灵活运用以及外部技巧对播音朗诵美感的提升。

新闻播音中停连的使用

播音朗诵中的停连是专指那些“根据情感表达的需要在文中有标点符号的地方不作停顿反而连接朗诵;没有标点符号的地方却要适当地停顿”的特殊处理方式。

无论是什么样的新闻稿件,首先要求朗诵者的状态要积极乐观,所站的立场鲜明坚定。播报者确定好一篇新闻稿件的基调后更应注意的是如何突出强调重音,正确地引导受众关注新闻中的重点。停连作为播音朗诵的外部技巧之一,在突出强调重音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新闻有几大要素,而这几大要素也恰恰是新闻当中首先需要注意突出的重音。我们最常用到的突出重音的方法是高低强弱法,但是当一句话中同时出现了时间地点事件,而且需要将这几点全部突出时,笔者认为可以在需要处适当地运用停连来突出所要强调的地方。例如下面这句新闻就是如此:

“新华社消息 以‘珍爱生命,拒绝’为主题的全国禁毒展览昨天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开幕。”

暂且先不看消息头“新华社消息”几个字,本句新闻仅有35个字,但是时间(昨天)、地点(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事件(禁毒展览开幕)却全部交代清楚了,再细细分析:“全国”这个定语和本次展览的主题“珍爱生命,拒绝”无疑都是需要重点突出强调的地方。所以,为了避免语句中发生忽高忽低不和谐的语调,单用高低强弱法来突出这句几乎每个词都是重音的新闻似乎不合适。

将上文提到的“在需要处适当地运用停连来突出所要强调的地方”这一方法在此处尝试一下,重音处除了用高低强弱来突出,还可以在重音的前面或者后面稍作极其短暂的停顿。这种“极其短暂”是指:比我们任何朗诵中所作出的停顿时间都要短暂;其次要注意的是这句新闻是一口气播完的,中间不能有任何的吸气和呼气。笔者认为上句新闻可做这样的处理:

全文阅读

结合示例,浅析古诗词的朗诵技巧

摘 要:在十二届齐越朗诵节上,学生们精彩的表现赢得了不少赞誉。然而这次比赛中,笔者发现古诗词朗诵作品无一进入总决赛。齐越节是全国播音院校学生目光的焦点、心中的圣殿,它是目前全国高校学生朗诵水平的一个整体反应。古诗词在总决赛的缺席让人们开始反省新一代播音专业学生对古诗词朗诵的学习是否到位。本论文中,笔者将结合播音创作基础理论,对古诗词朗诵技巧进行简单的总结。

关键词:朗诵;技巧;古诗词;格律诗;古词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6-0209-02

一、朗诵的定义

朗诵,是把作品的文字转化了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作活动。朗诵,绝不是简单的“读”字,而是将文字经过朗诵者的二度创作,将个人对稿件的理解和情感灌注其中,在外部技巧的支撑下,最后转化为充满艺术性的有声语言。

朗诵是有声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朗诵既具有了播音艺术的庄重性,又融入了舞台艺术的表演性,是多种艺术因素相结合的体现。凡是语言艺术工作的从事者,朗诵应是其基本入门学习课程之一。朗诵中强调的情感的调动、气息的运用、声音的处理,以及三者的结合,都是声音艺术最本质和最关键的部分。作为基本功的集中体现,新闻播音、节目主持等实践活动都可以从朗诵中借鉴和汲取到养分,从而使各自领域的声音工作更精进,富有艺术性和感染力。

目前,朗诵相关的演出和比赛中,作品类型主要分为古诗词和白话文作品两类。作为朗诵艺术中的分支,古诗词朗诵和白话文朗诵在基础技巧上必然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然而因作品题材的差别,在对稿件内容的处理上,又各有特色。下面,将会对古诗词朗诵技巧做出阐述。

二、古诗词朗诵技巧

全文阅读

英语教学中朗读与背诵的技巧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英语作为世界的第一交际语言,在现代生活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英语教育也在不断的探索和改革,仅就目前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来说就是个很复杂的课题,就当前初中生“哑巴”英语的学习状态,从朗读和背诵两方面探索其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及意义,以便更好地指导实践教学。

关键词:英语教学;朗读;背诵;技巧

中国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听到的、看到的,与人交流的都是汉语。即使学了英语,大部分也是“摆设”,更谈不上运用英语进行交际。如何学以致用呢?仅凭有限的几节英语课的听说训练是远远不够的;再加上我国在长期英语教学中以讲解语法为主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造就了大量懂英语的哑巴,学生的口语能力也得不到发展,更谈不上能够满足社会需要的交际人才。说到口语,我们不得不提语言中非常重要的因素――语感。人们在语言运用过程中有时感到看起来顺眼、听起来顺耳、说起来顺口,但又说不清楚,这实际上就是语感在起作用。英语语感对于学习而言,就如乐感于舞者,灵感于作家,美感于画家,球感于竞争者一样,对英语学习者听说读写基本技能的提升和发展,有着神奇的推动作用。那么,怎样培养学生对英语的这种感觉能力呢?方法是多种多样,且相互联系的,而朗读和背诵则是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能力和英语成绩的有效途径,也是必经之路。

一、从初一新生抓起,培养学生朗读和背诵的习惯,激发学生兴趣

对于才进校的初一学生来说,好奇心强,对英语学习也有新鲜感,积极性高,教师如果抓住这时机,教他们要用“用嘴努力”“从嘴突破”,就能打好坚实的基础。读得多了、背得多了自然就会记住其中的一些句子、段落、习惯用语,这样还愁英语学不好吗?

二、利用录音机跟读和纠正发音

培养学生跟读能力利用录音机跟读是学生纠正发音的好机会,在录音跟读时要讲究一定的方法,不能毫无目的。我在上每个单元之前都要提前教单词,起初让学生试读,把不会认的挑出来,然后放录音给学生听。第二遍跟着录音机读。学课文时也要让学生看着课文,跟着录音机一句一句轻轻地读,然后让学生不看课文,跟着录音机再读,最后让学生放声地跟读。要求学生全心投入,抛弃害羞,并用铅笔标出轻重音、升降调以便课后模仿。

三、帮助学生树立信心,让学生在朗读和背诵中内化情感

全文阅读

朗诵的临场表演设计技巧

朗诵是一种有声语言艺术,有利于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升文学修养、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增强语言表达能力,丰富心灵世界,提高综合素质。朗诵是语文教学的传统教学法之一,也是语文第二课堂活动的常用形式。

一、形象设计

朗诵者的形象要意气风发、光彩照人,仪表要端庄大方、亲切自然。男士要将头发梳理整齐,将胡须修理干净;女士要注意发型大方,化妆得体。

朗诵者的服装应整洁大方,男士一般着西装,系领带;女士可着套裙,最好穿八成新的衣鞋,以免给自己制造紧张感。服饰要和朗诵的内容、朗诵者的体貌相配合;服装和鞋子要配套,上装和下装从款式到颜色要和谐;装饰物要和服饰及人物身份统一,戴手表等应松紧适度,女性所配饰品最多不超过3件,不要配戴叮咚作响或太夸张的首饰。朗诵古典诗词可着古装,如朗诵李白的诗《将进酒》可穿古代长袍,衣袂飘飘,以展现这首诗飘逸豪放的风格。朗诵近代作品可着近代服装,如朗诵艾青的诗歌《大堰河,我的保姆》可穿“五四”运动时期流行的学生装。

二、舞美设计

简单的道具、布景、灯光舞台等辅助手段,对朗诵也有很大好处,能更好地体现朗诵作品的意境,烘托朗诵的气氛。

朗诵的道具应简朴,如朗诵李清照的词《声声慢》,可在蓝背景里放两个暗红的灯笼;朗诵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可放一辆轮椅、一张椅子;朗诵海明威的《老人与海》片段,可垂一片晾晒的鱼网。

朗诵的布景应令人赏心悦目,图案和色彩要和朗诵的主题相匹配,或热烈如火,或沉静幽雅,或古色古香,还可用高低不同的台阶作背景。

全文阅读

朗诵教学技巧与情感分析

[关键词]朗诵;教学;真心

为什么一段耐人寻味的故事会多次在朗诵教学中被引用?为什么虽然无奈还必须不厌其烦地讲呢?这要从讲堂上面对学员们使用一切可能被利用的摄录设备(摄像机、录音机、手机)“录”课说起。

近几年,常乐于收到邀请为大学、主持人提高集训、全国朗诵考级、高考前培训、企业文化培训等机构讲授文艺作品演播、朗诵、语言表达艺术相关内容。学员们对语言艺术的热爱,对教师的信任和热情,每一次我都很享受教学相长的过程,大家越是信任,就越是有一种使命感和责任感。然而,有一种尴尬却怎么也无法躲避,而且必须要面对,那就是上面提到的“录”课。记得有一次也是较夸张的一次,一进讲堂就感到现场热的气氛超出以往,当走上讲台,除了学员们热情洋溢的目光,扑面而来的还有那许多先我一步占据了讲台的录音机、手机等“录课”设备,它们早已整装待发;再抬头看,最后面两排摄像机隆重的专业化的支在了三脚架上对着讲台……我笑了,向大家说:“今天改新闻会啦?”一时无语,面面相觑,忽然有人反映过来,大家随之而笑。请大家落座后,无奈之下我又一次不厌其烦讲了那故事,仍语重心长:“大家可能记得唐代诗人卢纶的《塞下曲》:

林暗草惊风, 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 没在石棱中。

诗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汉朝飞将军李广出猎,大队人马夜路行进,飞将军忽然发现路边草树晃动,他判断是只猛虎,说时迟,那时快,飞将军迅速举箭、箭出、命中,拦腰穿透了大兽,箭也牢牢地叉在老虎身上,飞将军欲拔箭抬虎,却大惊:这怎么不是虎,竟是一块虎型巨石?!飞将军诧异:‘我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力气?!’于是再射,可出去的箭被巨石弹得杳无踪影……”故事讲完了,我请大家解悟其中的含义,又是面面相觑,少时,有学员试探着理解说:第二次射箭没成功是因为有杂念了,不专心了。大家附和,我说,我更愿意理解第一次是一念真心。一念,是指只有一个目的,没有别的念头或想法,形容专心只做一件事。“真”字在词典中的解释是与客观事实相符合,与“假”、“伪”相对。真诚,真心。我接着说真心是人的本能,是人本来具足的能力及能量,只是我们对它没有足够的认识。飞将军本能的一念真心可使竹箭穿顽石,可见这一念真心的能量,大得不可思议,它属于每个人。

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倾力研究这样的课题―― 宇宙的形成,也就是研究宇宙是怎样产生的,美国科学家经多年用数学演算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宇宙是爆炸产生的,是一个叫做原点的东西爆炸形成了宇宙,还特别告诉大家原点有多大――一个头发丝的横断面能装一百万亿、亿、亿个原点。这样的体积不能说它有,也不能说它无,爆炸不知从何时开始, 也不知何时结束,如果非要给这个原点一个直观的定义那可视为它是一种能量。若依照传统文化经典的解释会对原点说的更清楚更明了――它“过去无始,未来无终”,是心念,是起心动念。我们不难理解原点就是念头。科学为我们证明了这种心念的能量大得能形成宇宙,那么反观李广射石给我们的启示那是很深的,毫无疑问,一念真心蕴涵无尽的能量,虽不可思议却是自然规律、客观事实。科学为我们建立了信心,求证了方法,我希望大家不要期待课后三心二意地反复听录音、看录像,放下各种摄录设备,也就是放下不专的二心,用一念真心倾听,用一念真心领悟, 就在课上解决问题,相信自己,你会看到一念真心化腐朽为神奇,你会相信,一念真心会帮你敲开朗诵艺术之门。

那次课上和学员们研习的作品是当代著名诗人、评论家余光中的诗《乡愁》。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