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矿山机电毕业论文

矿山机电毕业论文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高职矿山机电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建设探究

【摘要】 文章结合高职教学实际情况,对矿山机电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建设进行了探讨,从学生就业等三个方面分析了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建设的根据,介绍了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建设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 矿山机电专业 实践教学 课程体系建设 技能训练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3)01(a)-0027-01

1 引言

矿山机电专业是高职院校的重要专业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就业市场需求的改变,整个社会需要实际操作能力强的专业性人才,对矿山机电专业来说更是如此。为了顺应这中趋势,在教学中需要更加重视实践教学,建立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2 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建设的根据

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建设是根据高职矿山机电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实际情况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对就业市场的适应能力,它的理论依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就业范围和主要岗位

全文阅读

矿山机电一体化研究

摘要:矿山机电专业的设置是高职院校为培养煤矿机电设备设计、安装、维护、管理的综合应用技术人才,是能够满足当前煤矿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客观需要的。在当前互联网与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煤炭行业的运作模式发生了颠覆性改变,如何培育出符合行业发展的人才成为高职院校需要解决的重大难题。为此,本文通过分析“互联网+”的影响,提出高职院校矿山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路径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高职教育;矿山机电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

1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飞速发展,国内各行各业均得到了极大的进步。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法律等诸多环境的完善,给当代国内科技的创新提供了良好的氛围与环境。电子计算机与互联网技术作为当代最具革命性的生产力,其带来了现代生产关系的极大的改善,并开始逐渐影响着企业的生产运营模式、战略发展以及国内居民的生活消费趋向。互联网技术借助自身独特的便捷性、快速性、大容量的信息传输模式,丰富了区域间企业的交流、促进了整个经济体内部的资源共享,并将这一特性不断的复制和应用于各个行业,为当代国内经济的发展增注了充沛的活力。高职院校作为社会素质教育体系的重要人才培养基地,其每年均会为社会输送大量的优秀现代化人才。矿山机电专业的设置是为了培养综合的应用技术人才,能够在煤矿机电设备的设计、安装、维护、管理等技术环节保障运行,是能够满足当前矿山企业人才需求,是能够满足矿山设备制造、研发、维修需求。进入2010年之后,矿山机械行业的市场呈现井喷式的发展,各项投资向矿山机械涌入,在年近100亿美元的工程机械市场中占据了重要的份额,再加上煤炭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需要,需要在高职院校中进行矿山机电专业课程上进行创新,积极融入“互联网+”,构建起矿山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来让高职院校的矿山机电专业设置贴近和适应当代互联网庞大经济市场的需要。以便于为此,在本文中作者将以“互联网+”为背景,探讨互联网时代下的高职矿山机电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途径,以达到借助“互联网+”手段培育更专业、符合发展需要的矿山机电专业人才的目的[1]。

2“互联网+”下高职矿山机电专业人才培养的重难点

创新2.0下,互联网发展诞生了新的业态——“互联网+”,这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态,是能够利用网络平台为行业转型升级、改革创新提供新发展思路的。在“互联网+”带动下,传统行业积极探索新的发展路径和模式,尤其是受资源环境约束大、产能过剩的能源行业。因此“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要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变动,培养更符合需要的综合性人才。从“互联网+”下高职矿山机电专业人才培养的重难点来看,具有几大表现:一是需要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理念和模式,从“学科本位”向“市场本位”转变,要通过与企业的紧密联系,将理论与实践高度融合,把脉企业专业人才需求;二是需要根据“互联网+矿山机电”的新目标,进行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再定位,培养出矿山机电岗位高技能专业人才;三是要充分对高职院校矿山机电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分析[2]。

3“互联网+”下高职矿山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

的构建路径构建基于“互联网+”的高职矿山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是矿山机电人才培养的迫切需要,是积极带动煤炭等能源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举措,需要依托以下几大构建路径。

全文阅读

矿山机电专业工学结合形式下的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摘 要:本文以永城职业学院为实际案例,从矿山机电专业行动领域的分析与专业定位出发,构建了高职院校工学交替形式下的矿山机电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矿山机电专业 工学结合 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5-0140-01

引言

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重点发展方向,也是职业院校改革创新的重要内容和改革试点。顺应高职院校发展的新形势,探索适应矿山机电专业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一直是我们努力的目标。

一、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改革现状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学生在校理论学习和在企业生产实践交替进行,理论与实践结合、学用结合的合作培养模式。这种办学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在整个培养期间根据教学需要,安排学生多次到企业实习或顶岗工作。校企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这种模式适用于理论技术要求比较高,实训时间要求长的专业。

因此,“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对于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保证高职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使人才的培养更加符合行业企业的需要具有重要意义。

全文阅读

采矿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

摘要:近年来,采矿工程毕业生毕业设计质量日渐下降,主要问题有学生不按时、按量去单位时间,绘图质量不高、自身惰性一再拖延设计进程,毕业答辩存在诸多情况等问题,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学生—指导教师—单位”三点一线联络通道,利用3D模拟现场等手段建立新的实习场景,加强毕业设计中间环节的管制,建立周汇报答辩制度,建立完善的毕业答辩管理制度等措施,为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借鉴经验。

关键词:毕业设计;联络通道;周汇报;人才培养

本科采矿工程专业经历四年的学习,从高数、大学英语、工程制图等基础课到井巷工程、采矿学、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等专业课程,并且安排了矿山机械、工程经济学、矿山电子等拓展课程[1],学习内容之广,但学习的深度较浅。采矿工程毕业设计是教学计划中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2-3],其目的就是让毕业生综合的、系统的运用四年所学知识,毕业设计还要求学生实地考察学习,理论联系实际,科学的培养自身技能,为将来从事煤炭行业打下坚实基础。近年来发现,采矿本科毕业设计的内容水平明显下降,究其原因是学生或者指导教师的责任[4-5]。学生毕业设计不合格说明培养的质量不能满足企业要求,盲目不求质量输送毕业生,可能由于知识缺漏造成的人员伤亡,对国家和社会造成很大的损失,也会对本校的声誉以及个人的前途发展有很大的影响[6]。因此,剖析目前采矿工程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和提出解决新思路是本文的目的所在。

一、存在的问题

(一)单位实习情况差在单位实习情况的好坏是决定是否能做好毕业实习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每个煤炭学校的采矿专业学生都安排至少四周的单位实习时间,如果充分利用好这四周在单位现场实习,对矿井的各个环节有个初步认识并对重要部分重点了解,可以说毕业设计以及答辩就不是问题。但了解学生实际到单位实习情况不容乐观,据统计只有三成的学生实际到单位进行了现场实习,并且学生到单位后没有下井实习,只是做了收集矿上基础资料的工作,收集之后便离开单位,浪费了大量的宝贵时间,造成对煤矿情况不了解、巷道设计不清楚、实际的采煤生产一无所知,造成毕业设计和答辩的被动。

(二)毕业设计的选题及内容单一纵览近年来的采矿毕业设计题目,设计的矿井集中在河南、山西,相当一部分矿井被学生重复拿来设计,如焦作、平顶山和晋城的矿井,重复次多过多,甚至一个学期有两到三个学生做同一个矿的初步设计,设计的内容只是部分不同,缺乏创新。

(三)工程绘图全部依赖电脑,缺乏手绘能力2000年以前,电脑未能全面普及,采矿毕业设计普遍要求手绘图纸,手绘的内容有《井田开拓方式平面图》、《井田开拓方式剖面图》、《采区平面图》、《采区剖面图》与《井底车场》,抄袭较少,但电脑普及之后,出现了电脑绘图软件,如AtoCAD,为了减少学生工作量,学生可以利用CAD绘图,逐渐学生缺乏手绘图纸的能力,对图纸的熟悉度大不如以前,出现了诸多问题,如线性不对,图中比例不对、标注不规范等问题,并且学生可以轻易的复制,抄袭的严重。

(四)毕业答辩情况不容乐观部分毕业生在答辩时尽管设计说明书内容和排版较好,但答辩时对自己设计的论文的内容模糊,答辩时语言不流畅,思路不清晰,对设计的内容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很难用可衡量的标准去给学生定量给分,只能靠答辩老师定性给分,由于收到诸多因素影响,不能准确的去判断情况。

全文阅读

浅议煤矿机电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策略

摘要:目前,我国煤矿企业的机电人员安全培训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问题,有些领导对培训不重视,也有些从事机电操作的人员对培训敷衍了事,煤矿机电人员安全培训的那度较大,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针对于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一些针对煤矿企业机电人员安全培训的策略。

关键词:煤矿;机电;培训;策略

中图分类号: TP271+.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5(c)-0000-00

随着我国不断深化改革开放,以及企业的跨越式发展,煤矿机电设备也处在不断更新换代阶段,这就对煤矿机电设备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的技术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提高煤矿机电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素质,就要做好煤矿机电工作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工作。

1.煤矿企业机电工作人员技术培训的现状

1.1 对煤矿机电安全培训不够重视

煤矿机电安全培训工作没有提上议事日程,煤矿领导对机电人员的安全培训工作不重视,想起来一阵子,在管理上也没有制定相应的机电安全管理规范,甚至连最起码的煤矿机电安全工作标准也没有,这就造成了煤矿机电设备管理制度不健全,出了问题没有标准可以衡量。不管是煤矿企业领导,还是一般职工,在潜意识中,总是认为煤矿事故就是顶板事故、瓦斯事故、放炮事故,而对于机电设备事故,顾及不多,因而忽视了对机电从业人员的管理和培训,有的煤矿企业虽然建立了相应的管理制度,但却没有能够贯彻执行下去。管理人员对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的认识不够清楚,没有树立牢固的安全意识,没有质量长存的管理理念,因而对工作怠慢松懈,忽视了安全培训的重要性。思想上的麻痹是造成机电事故的一个主要原因。

1.2 煤矿安全培训的难度大

全文阅读

新型采矿工程专业实习体系建设及实施方法探讨

摘要:实践教学是学生夯实专业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高等专业教育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新形势下采矿工程专业的新要求,分析了现行实习体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依托行业背景和学科特点,构建了新型采矿工程专业实习体系,提出了相关的实施方案,并从改革教学模式、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建立多渠道多角度的实践机制及实行(3+0.5+0.5)模式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保障措施,对实践教学有一定的启迪意义。

关键词:实践教学;采矿工程;新型实习体系建设;保障措施

作者简介:汪华君(1970-),男,山东聊城人,毕节学院矿业工程学院,副教授。(贵州 毕节 551700)朱恒忠(1987-),男,山东聊城人,贵州大学矿业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贵州 贵阳 551700)

中图分类号:G64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9-0106-02

近年来,我国经济实现了高速可持续发展。能源的需求推动了采矿行业的发展。大量矿山的开采,需要大量的技术专业人才作为智力支撑。但矿山企业单位普遍反映大专院校毕业生虽然具备了基本理论知识,但是现场实践能力差,岗位锻炼适应期长,理论实践结合能力弱,尤其是科学采矿的提出,[1]对毕业生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社会要求培养出“来之能用,用则好用”的理论基础知识扎实、现场实践能力强的人才。因此,探讨新形势下如何构建新型专业实习体系以提高采矿工程专业学生的现场实践能力,满足企业要求显得尤为重要。

一、采矿工程专业实习体系现状

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是采矿工程专业实习课程的三大组成部分,是熟悉和掌握矿山生产系统运行及相关生产工艺的重要一环,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践操作、企业人文管理等能力的重要平台。但是现行实习体系是在计划经济背景下建立的,普遍存在着实践平台单一、学生实践效果不佳、教学方式陈旧、学生依赖性大等特点。采矿工程专业现行实习体系见表1。

二、现行采矿工程专业实习体系存在问题分析与探讨

全文阅读

矿山机电专业教学计划改革对策

摘要:矿山机电专业是职业教育的核心专业之一。要想培养专业知识、理论素养和实践操作能力扎实,适应当前矿山机电相关岗位需要的人才,必须强化实训锻炼,注重课程改革和创新,提升专业课程教学质量。为了探讨矿山机电专业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文章首先阐述了当前矿山机电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分析了矿山机电专业教学计划改革的必要性,并对矿山机电专业教学计划改革对策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教学计划改革的主要建议。

关键词:矿山机电专业;教学改革;职业教育

目前,传统课程教学模式还是职业教育的主导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计划等也不够完善,加上职业院校自身的办学条件限制,专业教学质量的提升受到了严重影响。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真正参与实践的时间非常少,甚至部分学生直到毕业都没有参与过实践活动,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非常差,这导致矿山机电专业的学生毕业后,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到岗就业后的问题也非常突出,学生不能胜任岗位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学生动手能力差,理论无法真正落实到实践中,企业培养学生成为专业人才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人力和物力,企业对人才应用的整体满意度低。对此,教师需要尽快转变当前矿山机电专业的教学计划,做好调整和革新,这是提升矿山机电专业人才就业竞争力的关键。

一、矿山机电专业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课程和企业岗位缺乏对接,实用性有待提升

从目前开设了矿山机电专业的职业院校来看,其专业设置更多是为地方矿业服务的。这些职业院校所在地区大多有矿业基础,需要大量的矿山机电人才。而实际上,地区矿业岗位需要的人才与矿山机电专业课程培养的人才之间存在一定差距。这主要是因为相关职业院校在矿山机电专业的课程设置上,缺乏和企业实际需要的对接,没有做好充分的市场调研工作,这也导致职业院校课程设置中存在明显不足,学生对矿山机电专业的实用专业技术、理论和实践知识掌握不全面。同时在实际的岗位工作中,很多理论知识无法指导实践,学生花费精力学习的知识,若无法学以致用,就会影响他们学习课程知识的积极性,因此,矿山机电专业课程教学计划亟待改革。

(二)教学方法单一,创新不足

就矿山机电专业的课程教学方法应用来看,很多教师长期采取单一的班级授课制教学,课程教学缺乏创新的模式和方法应用,这就导致课程教学缺乏趣味性和吸引力,学生对课程学习模式感到倦怠,学习积极性不高。目前,教育信息化继续发展深入,新的教学方法越来越多,这为课程教学改革和创新提供了可能。但是,对新的课程教学方法,矿山机电专业课程教师的学习和应用积极性不高,一些教师因循守旧,缺乏学习主动性,对新的课程教学方法是排斥的,导致专业课程教学创新改革缓慢,实际教学成效不高。

全文阅读

高职教学中实训环节的问题探讨与对策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就是要根据生产现场的生产要求及设备现状施教,最终在毕业时做到零距离就业,但是生产现场的设备更新得很快,而且有些设备价值又很高,这就造成了学校的教学实训设备不能满足现场生产需要的局面,本文就我院为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些具体做法做一些探讨。

关键词:高职教育;实训环节;问题探讨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3-0041-02

高等职业教育就其性质来说就是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而培养学生的核心问题就是要根据生产现场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及生产设备现状进行施教,最终在毕业时学生做到零距离就业,这是我们高职教育追求的最佳效果。为此我们在各个方面都做了很大的努力,比如按工作任务和过程编写教材,并且进行情景教学,这些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生产现场的设备更新得很快,而且有些设备价值又很高,这就造成了学校的教学设备老是在跟着现场追,但是老又追不上,就形成了教学实训设备不能满足现场生产需要的局面。从客观上讲,要解决好这个问题是很难的,首先是资金问题,我们的矿山机电专业是自1951年建校以来就有的老专业,建校60年来矿山机电实训设备已经投入几千万元,近几年来煤矿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设备越来越多,技术含量也越来越高,设备价格也就上去了,例如一套综采机组就要上千万,这在资金上就是一个很大的压力,而且一代产品不到几年就要被换代,因此投入过大也是不经济的,因此造成了我们原有的上千万的实训设备还是满足不了实训要求。第二是校内实训场地问题,设备越来越多,越来越大,需要场地也越来越大,新的在不断的进,旧的又不能淘汰很多。特别是我院在这次示范建设中,我们专业是中央财政重点支持专业,进了不少设备。而原来的一些设备又不能都丢掉,这是因为我国各个地区或者是煤炭企业的大小不同他们的发展是不同步的,比如北方煤矿一般较南方煤矿先进,大的煤炭企业比较小的煤炭企业先进,因此教学上首先把教学重点放在先进的设备上,同时兼顾一些还在用的较老的设备。有些新老设备的原理或者结构还是相似的,留下来可以供学生动手用,由于这些原因,学校的设备就越来越多,造成场地紧张。那么怎样做更为现实和合理呢?下面就谈谈我们的一些做法。

经过现场调研,现场的一种看法是学校设备不够不要紧,学校首先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只要是现场需要的基础知识打牢了,学生到工作岗位后就会很快地掌握现场设备,例如机械基础、液压传动、拖动及控制理论,等等。我们认为这不管从哪个方面来说都是很重要的,这也是我们的学生有后劲,更有利于他们今后发展的基础,因此我们把这些课程排成核心课程,必须保质保量地完成。我们的第二种做法是搞好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这是我们教学硬件建设中的重中之重,学生在这里不仅要学到大部分设备的原理、结构及维修知识,而且要学会基本的操作方法。我院还和重庆市劳动局共同完成了我们国家的第一个重庆市大学生矿山机电综合技能证书标准的制订和技能鉴定工作,因此我们的实训基地还担负着技能鉴定的任务。以上两种做法解决了学生实训的大部分内容,但是还是没有解决设备落后于生产现场的问题,因此我们便把一些校内不能解决的实训内容放到最后一个学期到生产现场去解决,也就是顶岗实习。要做到真正的顶岗实习是不容易的,它涉及到费用、安全等具体问题,这些都使校企合作较难进行。我在澳大利亚学习时觉得他们的方法是很可行和有效的,他们的专业培养方案是由政府、行业协会和学院一起制订的,这种模式可以解决我们国家的院校遇到的一些难题,例如在校企合作中学校的积极性高,而企业的积极性低,难以实现长久、稳固地合作。而且从整个社会来看,个别参加校企合作的企业也得不到补偿,如果由政府出面,并加以补偿,这个问题就解决了。在目前的具体情况下,我院充分挖掘我们的行业关系和老毕业生的优势,并且在毕业生供给方面优先,在煤炭行业较好地推行了校企合作办学,我们为企业培养他们满意的紧缺人才,实际上学生在他们那里顶岗实习时,他们已经就选择了他们满意的毕业生,在这方面对企业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另外他们还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各个方面的支持,包括学生顶岗实习和实训设备的支持。

从2001年开始,我们启动了机电一体化教学改革项目。2003年作为重庆市教改试点专业正式立项,以校企合作共建的方式,推动专业建设。我们早在2000年就成立了专业指导委员会,2001年又成立了专业教学改革指导委员会,2006年成立了校企合作委员会,建立了青年教师下矿山锻炼制度、毕业生半年顶岗实习制度。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合作之路,深化专业教学改革。通过校企联动,开发矿山机电职业综合资格证书,将职业资格标准与专业能力培养有机结合,创新“双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把证书能力标准融入到专业教学中,开发“矿山机械设备操作与维护”等四个能力模块,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选派教师到煤矿企业挂职锻炼,煤矿机电老总到学校担任系实训教学主任,建立一支“双师”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我们以“校企共建”为途径,推进实训基地建设。根据矿山机电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我院与煤矿企业合作,建设“企业车间在校内,学校课堂在企业”的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与企业共建共享,更新、补充、完善教学设施和仪器设备,扩建矿山机械、矿山电工实训基地,增加模拟和仿真实训,新建设备精良,功能完善,具有真实工作环境的矿山设备生产车间、矿山机电设备检测中心,具备教学、培训、技能鉴定、技术研发、技术推广与职业素质训导“六位一体”功能。要求学生以员工身份参与生产过程,并实施岗位轮换。实行实习车间企业化、学生员工化管理。2006年4月,经重庆市教委验收,本专业被确定为“重庆市高职高专教育特色专业”。2007年7月,本专业入选国家示范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本专业核心课程《矿山生产机械操作与维护》入选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建成了一批高水平,综合型实训基地。学校企业共同投资600多万元建成了一座全国同类院校中唯一的校内模拟矿井,在最近两年半的时间里,共开出实训项目37个,为三个系6个专业近100个教学班的实训教学任务,接受实训学生4800多人次。为松藻煤电有限公司、中梁山煤电气有限公司等多个企业培训在岗人员650余人。另外,投入200多万元,扩建了校内矿山机械、矿山电工实训基地、自动控制实训基地、电子实训基地。建成重庆南桐矿业有限公司等多个校外实训基地,重庆市立项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校企共建的创新与实践》(作者为项目的第一完成人)教学改革始终把顶岗实习的落实放在重要位置,以便有效地解决学校部分实训设备跟不上生产现场的问题,这个项目在几年的建设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2008年取得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三等奖。

作者简介:李凡(1953-),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学院,副教授,高级工程师。现任学院职称评委委员,矿山机电专业学科带头人,矿山机械教研室主任,学院煤矿安全评价中心机电运输委员会主任,国家技能鉴定高级考评员。

全文阅读

采矿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存在问题及新思路

摘要:近年来,采矿工程毕业生毕业设计质量日渐下降,主要问题有学生不按时、按量去单位时间,绘图质量不高、自身惰性一再拖延设计进程,毕业答辩存在诸多情况等问题,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学生―指导教师―单位”三点一线联络通道,利用3D模拟现场等手段建立新的实习场景,加强毕业设计中间环节的管制,建立周汇报答辩制度,建立完善的毕业答辩管理制度等措施,为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借鉴经验。

关键词:毕业设计;联络通道;周汇报;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6-000-01

引言

本科采矿工程专业经历四年的学习,从高数、大学英语、工程制图等基础课到井巷工程、采矿学、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等专业课程,并且安排了矿山机械、工程经济学、矿山电子等拓展课程[1],学习内容之广,但学习的深度较浅。采矿工程毕业设计是教学计划中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2-3],其目的就是让毕业生综合的、系统的运用四年所学知识,毕业设计还要求学生实地考察学习,理论联系实际,科学的培养自身技能,为将来从事煤炭行业打下坚实基础。

近年来发现,采矿本科毕业设计的内容水平明显下降,究其原因是学生或者指导教师的责任[4-5]。学生毕业设计不合格说明培养的质量不能满足企业要求,盲目不求质量输送毕业生,可能由于知识缺漏造成的人员伤亡,对国家和社会造成很大的损失,也会对本校的声誉以及个人的前途发展有很大的影响[6]。因此,剖析目前采矿工程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和提出解决新思路是本文的目的所在。

一、存在的问题

(一)单位实习情况差

全文阅读

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实践教学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

摘要:实践环节是本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培养目标的细分,明确实践环节各知识点对培养目标各指标点的支撑情况,并根据不同实践环节的特点确定适合的评价方式,实现实践环节对毕业要求达成度的支撑。

关键词:采矿工程;实践教学;达成度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2-0124-02

引言:

我国的工程教育认证工作开始于2006年,是我国工程师制度改革工作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1]。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是围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能力为导向、学生为中心、持续改进”的理念,对学生达到毕业要求、达成人才培养目标的程度开展评价[2]。实践教学是本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支撑学生的毕业要求有着重要作用,工科高校都非常重视实践性教学[3]。采矿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由课内实验教学、工程实践教学、综合设计教学等3个环节组成。根据每个环节的不同其毕业要求达成度的要求也有所不同。每个环节都对毕业要求有所支撑,并通过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表对教学环节对毕业要求各指标点进行分解、对应,明确实践环节对毕业要求的支撑以及相应的评价方法和措施。

一、培养目标分解

采矿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包括:工程知识、问题分析、设计/开发解决方案、研究、使用现代工具、工程与社会、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职业规范、个人和团队、沟通、项目管理和终身学习等十二个方面。每个方面涵盖的内容不同,如设计/开发解决方案方面要求学生能够设计针对矿山开采的设计方案,设计满足开采方案特定需求的生产、运输、通风、排水、供电、紧急避险等系统、采矿工艺流程,并能够在矿山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具体可以分解成4个指标点:矿山开采方案设计;采矿工艺设计;采掘新技术开发和社会环境因素分析。实践教学内容要能够有力地支撑毕业要求就是要具体到支撑某几个指标点,当多个教学环节支撑同一个指标点时,要对各个教学环节支撑指标点的权重进行划分,保证多个教学环节权重相加值为1。这样,在对实践教学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时,只需要重点考察实践教学对必要要求各指标点的达成情况就可以评价实践教学对毕业要求达成度的支撑。下面就以采矿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环节为例进行简单说明。

二、实践教学达成度评价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