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口腔修复学是口腔医学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要求口腔医学专科生重点掌握;作为口腔医学中一门具有高度实践性的学科,其临床实践技能也是口腔医学人才培养的重点。因此,口腔修复学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口腔医学专业毕业生的质量。结合长沙卫生职业学院口腔医学专业的资源设施和学生学情,从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对《口腔修复学》进行课程改革,以期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培养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口腔医学;口腔修复学;教学改革;改革初探
一、课程的定位
《口腔修复学》是高职院校口腔医学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口腔医学专业学生学习各专科口腔课程和从事临床口腔修复工作的基础,并且还是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必考科目。《口腔修复学》是以培养学生运用口腔修复理论知识和基本修复操作技能来诊断和治疗口腔颌面部各种缺损和畸形为目的的一门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该课程是以基础医学、口腔基础医学、循证医学、口腔临床医学、材料学、工艺学、工程技术学以及美学等为基础的专门学科,要求学生牢固地掌握有关基础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并具有一定的临床和修复体制作技能,才能对各类畸形和缺损做出诊断,合理的设计并精确的制作各种修复体,为患者提供良好的修复治疗。是口腔医学生将来进入临床行医的必要知识结构和技能。本课程在培养目标上主要体现为:一是素质目标方面主要培养学生培养学生具备认真、科学、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具有高尚职业道德,尊重患者、关爱生命,同时具有较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及人际沟通能力。学会建立良好的医患沟通和互相合作关系,取得患者的理解和信任;二是知识目标方面主要要求学生掌握固定义齿、可摘局部义齿、种植义齿和全动义齿修复的适应证、临床注意事项以及具体修复方法,熟悉各类修复体制作的技术工艺流程,了解颌面部缺损、牙周疾病、咬合病与颞下颌关节疾病的相关修复治疗选择;三是能力目标方面主要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学会分析病因,进行正确的诊断与治疗;同时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存在的问题
调查显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基本理论知识掌握不牢;实验动手操作能力不强:一是基本理论知识掌握不牢。口腔修复学主要学习牙体缺损的修复、牙列缺损的固定修复和可摘修复,要求掌握各种修复体的适应证、临床注意事项、牙体预备方法和修复体制作方法等,学生在刚开始学习时基本能形成清晰思路,但是随着所学的修复体种类越来越多,虽然采用了对比学习法,但学生普遍存在思维混乱、方案选择不当的现象,折射了学生基本理论掌握不牢的现状;[2]二是,动手操作能力不强。目前的口腔修复学实训主要是临床操作性实训,学生没有认真思考,只是单纯地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操作,没有形成整体的思路,在有差异的项目中不能积极地动脑,对各种修复体制备方法缺乏主动对比差异,导致学生在临床上不能有效地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应用。[3]因此,为加大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实际掌握程度,增强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口腔修复学这门课程真正发挥实用,现就口腔修复学课程改革作一探讨。[4]
三、改革的措施
综合考虑长沙卫生职业学院的学生学情、师资力量、实训条件及《口腔修复学》课程的特点:一是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相结合。口腔修复学是与临床结合紧密且实践性很强的临床学科。要求学生既要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同时还要具备分析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人们将案例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相结合应用于口腔修复学的理论教学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有研究发现,案例教学法结合传统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进行对照试验的结果显示为:案例教学法结合传统教学法通过提高课堂教学吸引力,达到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的效果。更提高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能够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与灵活应用能力,也有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的提高等,取得了很好的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成效,学生普遍表示更喜欢这种教学方法。在案例教学中,教师提供的临床病例很关键,是否具有典型性、针对性、科学性,是否包含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这就需要教师花费更多的精力和时间通过多种途径搜集病例。针对病例提出问题,教师要反复推敲,仔细斟酌,问题的设置着重于问题的综合分析、知识的融会贯通、理论联系实际问题的方法和具体实施步骤。设计问题的排列要有一定的次序,合乎逻辑,形成一个有序递进的导向过程。例如牙体缺损的修复治疗方案的选择这一知识点,可以通过各种原因造成的缺损、不同缺损牙位、不同缺损范围和患者对修复体要求和修复后效果的多样性等的病例和相关问题的呈现,可以使学生依次学习到嵌体、部分冠、贴面、全冠以及桩核冠等各种修复方法;二是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强化研究型教学。研究型教学并不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全盘否定,而是调整多种教学方法的平衡点、侧重点。由知识“灌输”式教学向师生共同探究式教学转变。在教学中实现师生进行交流、对话、沟通来提高教学效果。由教师授业解惑教学向合作式教学转变。与学生合作学习、共同进步。由单一的课堂讲授向多样化教学方式转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由传统的闭卷考试向多种考核方式转变,既要考查知识,又要考核能力;三是通过实训课程加强对学生的临床基本操作手法的训练。开展以仿真头模操作为主的实训,通过在仿真头模上反复练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尽快对各种医疗器械的性能认识熟悉,掌握各器械设备的正确的使用方法,在教师规范化示教及指导下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在实践中加强动手能力的训练,克服学生畏难怕错不敢动手操作的心理;四是实行过程考评与期末考评结合的考评方法,实现临床应用能力的提升。过程考评主要包括考核学生在平时实训操作中体现的的职业素养、职业规范、实训课完成预备体的质量以及实验报告的书写完成情况,综合各项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期末考评主要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的情况。采用闭卷考试,考察学生对重要概念、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检验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灵活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根管消毒
近年来低温等离子体在根管消毒方面的应用引起了研究者的兴趣。但传统的等离子体装置仍不能用于根管治疗,主要是由于根管的直径太小,等离子体笔很难有效地进入根管使其产生的活性成分很快衰变所致。国内外实验室争相研制在牙齿根管内部能产生等离子体喷流的微小装置,让气体在根管内放电产生低温等离子体,并发挥高效,无毒的杀菌作用。XinPeiLu[4]等研制了针状等离子体装置,它简便安全且极易操作,且产生的等离子体可以直接放入牙齿根管中,不会引起过热、疼痛和组织损伤。在体外作用于引起根管再感染的主要微生物—粪肠球菌后的结果显示,针状等离子体可以有效杀灭根管内的细菌,并认为细菌的死亡主要与O和·OH自由基密切相关。ChunqiJiang等[5]研究者运用He/1%O2气体纳秒脉冲放电产生了长度大于2cm直径小于2mm的细长等离子体,作用于根管内附着于管壁的细菌生物膜后显示等离子体处理区生物膜消失,玷污层被去除,暴露洁净的牙本质小管管口。ZhouXinCai等[6]将大气压等离子体射流装置处理牙齿根管模型内接种培养的粪肠球菌生物膜样本发现当等离子体和5.25%的NaClO的共同作用具有最好的杀菌效果,说明等离子体载药后,两者之间有相互促进的作用。孙科等[7]比较辉光放电和介质阻挡放电两种低温等离子体装置产生的大气压低温等离子体对根管内粪肠球菌生物膜的杀菌效果,结果显示介质阻挡放电装置产生的低温等离子体杀灭根管内粪肠球菌更具优势。目前,研究者对低温等离子体杀灭根管内细菌及生物膜的具体机制还不清楚,关于细菌死亡的原因国内外有以下学说。1)胞膜破裂说:Montie等[8]认为脂肪酸的过氧化使细胞膜快速破裂。也有观点认为膜的破裂是由于电荷累积造成[9],高速电子冲击在细胞膜上产生瞬间电势超过临界值而导致胞膜电荷分离,从而引起细胞膜破裂或功能受损,其通透性改变。2)生物大分子损伤说:Laroussi等[10]认为可能是活性粒子穿透外膜屏障,直接与胞内生命物质作用导致细胞死亡。主要有3个原因:1)不饱和脂肪酸受到·OH作用,发生脂质过氧化;2)蛋白质氧化;3)DNA氧化形成加合物。3)亚致死说:Laroussi等[11]通过研究发现细菌经过等离子体处理后,对于很多物质的代谢能力减弱,在只含有这些营养成分的培养基上生长迟缓或者不能生长而死亡,所以认为等离子体可以改变微生物代谢酶的活性,使其不能正常生长。大多数学者认为胞膜破裂,内容物漏出是主要机制,但是,细胞膜破裂究竟是怎样发生的,反应如何进行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由于根管形态变化多样、侧副根管的存在、牙本质小管的存在等,低温等离子体中的活性成分是否完全杀灭残留于根管内的细菌还有待进一步实验证实;同时该项技术要进入临床应用之前,也需要研制出可以随根管形态变化而调节形状的新一代等离子体发生装置。
2牙美白
牙着色可分为外源性着色和内源性着色。冷光美白和激光漂白技术是临床上针对牙着色的主要治疗方法。运用的漂白剂主要有过氧化氢、过氧化脲和过硼酸钠,它们最终主要是依靠过氧化氢来发挥漂白作用,它在光、热、电离时分解的·OH或HOO·自由基可以切断着色牙内有机大分子中未饱和的二价键(着色分子锁),将其氧化形成小分子物质,达到脱色或者颜色变浅的目的。但是目前的这些美白方法治疗时间长、漂白效果较差、易复发[12]。近些年来,有些研究者将目光转向了低温等离子体技术。低温等离子体中含有大量活性基团和带电粒子,为加速美白过程和提高美白质量带来了曙光。PengSun等[13]对大气压直流低温等离子体的美白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短时间内(10min或20min),等离子体可以促进过氧化氢凝胶的美白效果。Lab色度系统对处理前后的牙齿进行颜色测定和分析时,等离子体处理组E的改变是单纯过氧化氢凝胶处理后的两倍或三倍;同时,通过电子自旋共振检测自由基,发现等离子体处理双氧水后的·OH自由基峰值是单纯双氧水的两倍,因此推断低温等离子体可以加速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更多的·OH自由基并发挥其氧化着色大分子的功能。HyunWooLee等[14]研究结果也显示,低温等离子体也可以引起牙齿表面的蛋白物质的变性,使其与牙齿疏松连接或脱离,加速美白产生。PengSun等[13]检测低温等离子体处理时牙齿表面的温度为37°C左右,并用验证实验证明此温度对美白无明显影响。虽然,低温等离子体和过氧化氢一起美白的治疗时间短、漂白效果好,但是仍没有脱离过氧化氢的环境。高浓度过氧化氢仍然有引起牙体硬组织微观结构上的改变,对成纤维细胞有毒性,引起细胞活性降低等副作用。因此,脱离过氧化氢,单纯用低温等离子体中的活性自由基进行美白效果评价是下一步牙齿美白研究的重要方向。
3口腔生物材料的表面修饰
低温等离子体表面处理具有效果显著,成本低廉,无污染等诸多优点,在高分子聚合物及其他材料的改性处理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低温等离子体的气体温度一般保持在在300~500K,压力则为130~1340Pa,其对材料的表面修饰仅在于表面几百纳米的范围,在不会改变材料的基本性能的基础上,对材料的表面起到一个活化的作用,改变材料的湿润性,细胞相容性等等,使其生物活性发生变化。有学者[15]通过低温等离子体对口腔陶瓷材料进行作用,通过扫描电镜、X光电子能谱测试仪、X射线衍射仪和体外成骨细胞培养对材料类骨磷灰石的形成和表面生物活性进行测定,发现低温等离子体有利于材料表面类骨磷灰石的形成,并最终提高了陶瓷材料的生物活性。吴峻岭等[16]将氧低温等离子体作用于口腔非金属桩核修复系统-纤维桩,观察纤维桩-树脂核之间粘结强度的变化,认为纤维桩中的高分子聚合物基质与导入系统的氧发生了化学反应而产生含氧基团,使表面分子链上产生极性,大大提高了其润湿性能,从而提高了纤维桩和核树脂之间的粘结力。卢光等[17]对比了NH3、CO2和O2低温等离子体表面修饰聚羟基丁酸戊酸脂材料的生物活性,应用气泡法对接触角进行测量,光电子能谱分析表面元素,荧光染色、电镜和MTT法分析了接种细胞的增值情况,发现修饰后的膜在接触角、细胞形态及细胞增殖状况各方面性能得到明显改善,证明了NH3、CO2和O2低温等离子体在材料表面引入了活性基团,有效地提高了材料的细胞相容性,为组织工程血管的表面修饰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在口腔医学领域,低温等离子体被用来建立高分子聚合体表面湿润模型[18]和提高树脂基托的湿润性及粘结性时[19],均取得满意效果。等离子体作用材料表面的机理非常复杂,处理效果易受多因素影响,如处理气体的选择,处理的时间,处理后样品的后续处理等等,导致的最终结果大有差异,同时最终检测方法未标准化,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定量化的检测手段和明确反应基团的原理将是等离子体材料表面改性研究未来的重点。
4低温等离子体消融
低温等离子体消融术又称冷融切技术(Coblation),通过强射频电场使刀头和组织间的电解液形成等离子体薄层,利用低温等离子体薄层中的加速带电粒子打断组织的分子键,使靶组织以分子为单位解体,使目标组织细胞直接气化或变性、坏死、脱落。其工作时组织表面温度一直保持在55℃以下,不灼伤周围组织,恢复快;因系低温下汽化,只作用于目标组织的表层或黏膜下层细胞,保护黏膜且减轻疼痛,有微创、有效、高安全性的特点。自20世纪90年代末始将Coblation技术引入口腔领域,用于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sleepapneahypopneasyndrome,OSAHS)。OSAHS是具有潜在危害的一种睡眠疾病,其发病原因是上气道发生狭窄和阻塞,通常发生在鼻及鼻咽部、口咽部及舌根部等多个平面。传统手术方法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但疗效仅有40%左右。利用Coblation术可以局部消融鼻甲、软腭、悬雍垂和舌根组织等多个平面,使得治疗处组织发生凝固性坏死,然后瘢痕收缩使体积缩小,达到扩大气道的目的。Co-blation手术在治疗OSAHS方面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20世纪末其疗效报道从46%~78%不等[20]。Powell等[21]1997年应用Coblation开展软腭打孔减容手术治疗OSAHS病人,多导睡眠监测显示平均最低气道压及平均睡眠效率明显改善,74%患者生活质量提高。随后的研究进一步发现,单纯的软腭打孔减容术对中、重度患者效果并不理想,而且阻塞原因、部位判断不明确,手术方式单一、缺乏个体化方案等因素易影响手术疗效。目前认为,在明确阻塞平面后,严格掌握适应证的情况下,采用多部位、多平面的Coblation治疗[22],显示了其微创和一期手术中同时解决多平面阻塞的独特优点,结果明显优于单纯打孔,为轻中度OSAHS患者首选外科治疗方法,是重度OSAHS患者补充治疗的有效方法。另外,Coblation也开始应用于血管畸形和口腔肿瘤的治疗。传统手术治疗儿童舌淋巴管畸形,创伤较大,复发率高,切除过多影响到舌功能及发音。Coblation手术治疗利用EVac70刀头直接消融至舌黏膜下层,术后1d即能进食,创面愈合快,随访1年未见复发,舌外形和功能均未受影响[23]。PsaltisA[24]把Coblation应用于舌、口底、口咽、喉癌及下咽癌的治疗,并与CO2激光切除作对比,认为手术时间较短,出血小、碳化少,术后复发时间延长,激光只能作直视下切割,Coblation可变换多角度,适用于T1~T3口腔、口咽部恶性肿瘤。但目前应用于头颈肿瘤的报道,特别是恶性肿瘤手术的病例数还不多,远期疗效有待观察。随着设备研究的开发完善,治疗手段进一步联合应用,低温等离子体在外科消融治疗中会得到更广阔的前景。
1加强研究生的科研思维及创新力训练的必要性
在国内医学研究生教育体系中,科研能力的培养一直是研究生培养阶段的重点环节,通过科研训练培养学生的基本科研素养以及独立承担专门技术的能力[3]。科研能力的培养能够很好的将理论和实践融为一体,在实践中寻找理论发展的突破口,在完善理论的同时带动技术的进步。同时,科研训练又可以帮助研究生接受更多的前沿观念,深化对自我和现实的认知,从而推动生命科学的前进和发展。科学研究中为了保证课题的新颖性,研究者需要阅读大量的文献,追踪学术前沿,归纳并总结出本学科发展现状,制定相应的研究计划。对研究生群体进行调查发现,接受过科研训练的同学对于前沿理论的敏感性、思考问题的逻辑性、系统性以及处理问题的条理性与创新性都明显强于未接受过科研训练的学生[4]。前者在临床中也将表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具备基本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学生,将会展现出更强的病历分析能力、严谨的治疗理念以及保持前沿技术的追踪力,时刻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来面对临床工作,一方面将文献中的理论与临床实践融为一体,在实践中发现理论的突破口;另一方面也在提升和完善临床诊疗体系,推动着临床实践的进步。“专业型研究生”培养目标为培养出具有较强临床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实践性医学人才,而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即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则只能通过系统的科研训练来完成,单一的临床技能培训是达不到这一培养目标的[5]。因此,提高在读研究生科研能力既符合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战略要求,也顺应了培养较强临床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实践性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通过培养医学生的科研素养来增强他们在未来临床实践中的发展潜力,培养出能够引领口腔医学发展的复合型医学人才[6]。
2口腔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培养模式
自设立专业型和学术型研究生以来,针对医学毕业生临床操作能力参差不齐,避免就业后出现“高学历低能力”,我国于1995年颁发《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大纲》,建立了输送临床技能型医师的人才培训制度。2007年卫生部继续颁发了专科医师培训实施的相关规定,口腔专科医师即指取得高等学校医学口腔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并获得口腔执业医师资格的医师,在经过认可的培训基地完成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培训和专科培训作为我国培养高等医学人才的一个实训基地,为国家输送了大量的实用性医学人才,并以开放式的动手训练以及专业型的技能指导和诊疗培训,在毕业和就业之间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7]。随着培训效果逐渐为大众认可,国务院七部委于2014年初联合公布《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将于2015年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启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规划到2020年基本建立全国住院医师培训制度,全面普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随着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确定,专科医师培训制度也得到逐步发展,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专科培训普及的大趋势下,如何将技能培训与研究生培养计划成功对接成为另一亟待解决的问题。现阶段各大医学院校中,由于研究生毕业论文要求较低,专业型研究生所占比例逐年增加。而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专科培训有着明显重叠[8],培养内容和模式过于单一,浪费了大量的培养时间,同时也错过了科研素养训练的黄金时期。而学术型研究生经过2或3年科学素养、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训练,配合5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专科培训,个人综合素养上显著优于专业型研究生,能完成口腔医学研究生培养和住院医师及专业培训的成功对接,符合集科研素养、创新力及临床技能为一体的复合型医学人才培养的社会需求。基于此,最近提出了双轨制教育模式,也称为“5+3”模式,5年本科学习后到医院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3年。通过双轨模式,口腔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将获得4证:研究生毕业证、学位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及执业医师资格证书[10]。该培养模式将有效解决研究生的临床技能训练,充分对接住院医师规范化及专科医师培训制度,培养出合格的复合型口腔医学人才。然而如何加强该模式培养过程中的临床科研训练值得探讨。
3如何培养双轨制模式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临床科研训练能力
①理论上完善和引导临床科研的意义及重要性。在5年制本科教材中增设临床科研课程并作为必修课来完成。通过理论学习让学生基本掌握循证医学、临床科研方法、统计学软件应用及论文检索方法等。了解临床科研的意义及对促进临床诊疗技术发展的作用。②尝试建立临床、科研双导师指导制。临床导师指导临床诊疗技术学习的同时加强基础研究导师的科研思路及训练的辅导作用。双导师制可有效增强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科研思维训练。专业学位研究生参加毕业答辩时须完成一篇临床研究论文,且具备独立临床科学研究的课题设计的能力。其次加强对训练基地及导师的考核,考核优秀的进行表扬和推广,对于不达标的要限期整改。导师的临床科研业绩及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指标实行考核制度,不合格的导师要取消其招生资格。综上所述,随着住院医师规范化及专科医师培训制度的逐步建立,我们建议口腔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应做必要的调整。双轨制(5+3)培养模式将是一个有益的改革模式,该模式可有效解决目前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及专科医师培训制度对接的问题。然而如何加强双轨制培养模式中的临床科研训练也是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
作者:叶慧珺何家才邹多宏单位:安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安徽省口腔医院口腔种植中心安徽省口腔疾病研究中心实验室
摘要:
在口腔医学教育中,以理论学习—生产实习—参加工作这一人才培养模式为现下国内外普遍应用的手段,在这一过程中,生产实习是联系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的纽带。国内传统的生产实习以临床示教与带教为主要方式,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是口腔医学专业化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有鉴于此,采取了研究性教学模式,以期改变现下的生产实习模式,为口腔医学人才培养的发展提供新的、更有效的手段。
关键词:
研究性教学;生产实习;主观能动性
在社会快速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现状下,社会对人才的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为适应这一形式的变化,本研究对以往教学模式推陈出新。在口腔医学教育中,以理论学习—生产实习—参加工作这一人才培养模式为现下国内外普遍应用的手段。可以看到,在这一过程中,生产实习处于桥梁的地位,它是联系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的纽带。国内传统的生产实习以临床示教与带教为主要方式,这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多数时候学生只是作为带教老师的助手进行工作,角度不同,对一个知识或临床技能的理解掌握程度也不同,这种“灌输式”或“指导式”的教学方法是不利于医学生的成长的。如何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让他们真正地成为由学至用这一过程中的主人翁,就变成了口腔医学专业化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有鉴于此,我们采取了研究性教学模式,以期改变现下的生产实习模式,为口腔医学人才培养的发展提供新的,更有效的手段。
一、教师队伍的建设
树立精品教学意识,形成“三精”教育思想,包括精细的教学准备,如教室、教具、教材、教师、教学方法、教学会议和集体备课活动等内容的准备。根据口腔医学的学科特点及专科生的生源特性,通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认真讨论,建立循证医学、研究性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精美的教学课件,如教学目标清楚、文字精练、色彩鲜明、图片典型、动画运用恰当好处;精彩的教学课堂,主要是通过精湛的教学技巧、精辟的教学讲解,达到促进师生互动的目的,而各种临床场景,树立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则是重点。
二、教学方法的改进
摘要: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环节的突出问题主要有临床科研分离、人文素质短缺、创新能力不足等。“以人文素质为体,专业技能为本,创新能力为魂”的指导思想进行教学改革,旨在探索更完善的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更好地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层次的口腔医疗人才。
关键词: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改革
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要求侧重于职业实际工作的能力,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与其他学科相比,口腔医学所包含的科目繁多、专业性强,这更对口腔医学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挑战[1]。从2002年本专业招收口腔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以来,教研室提倡培养“以人文素质为体,专业技能为本,创新能力为魂”的创新型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通过不断摸索与总结,现总结教学改革经验如下:
1教学模式的创新:临床指导ABC模式与导师负责制相结合
首先,大多数口腔临床医学研究生毕业后要进入医院或诊所从事医疗工作,因此他们必须掌握基本临床技能,具备过硬的临床专业技能,学会治病救人,应对复杂的临床工作。然而,每一个学生的情商水平、学习方法、发展目标等均不尽相同。同时,无论是临床教学还是理论指导,各个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态度、教学能力、业务水平等方面也存在差异。在充分尊重和肯定专业知识结构、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能力都存在差异的基础上,本教研室对研究生的专业素质培养采取临床指导ABC模式与导师负责制相结合的途径。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出发,根据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理念的不同,将临床指导的教学模式划分为A、B、C三个类型[2-3]。承担A类教学模式的教师主要为高级职称者,他们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长期从事本专业教学,懂得教学法和教育心理学,专业水平高,并在该领域具有一定科研背景,学术水平和专业造诣均比较高。承担B类教学模式的教师为资深中级职称教师,已经从事多年的临床专业课教学,讲课娴熟,运用自如,紧扣前沿进展,注重对概念、原理的扩展及应用。承担C类教学模式的教师主要为青年教师,他们在临床指导中能够将知识讲透,对于难点和重点部分加以解释,但教学经验相对不足。除此以外,由于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兴趣爱好、发展目标等不尽相同,根据学生的这些不同点将临床学习模式分为A、B、C三个类型。从研究生进入临床培养阶段后,教研室将根据个人的能力和知识水平进行测试和分组。通过充分的师生互动实现教学相长,培养一批真正意义上的精英人才。研究生导师对学生的整个培养过程要做到全面负责,沟通交流,组织协调。作为研究生的直接导师,其主要任务有四:第一,讲授口腔医学科学研究的基本知识以及召开开题报告会和论文汇报会等。第二,与教学管理部门、临床指导教师一起参加和指导学生工作。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和困难。第三,参加学生部分活动,面对面接触学生,了解学生学习状况,及时了解问题,发现问题,在与学生做有效沟通交流的同时就各种问题发表意见与看法,进行具体指导。第四,适时安排专题报告及读书报告。在研究生导师全面负责的基础上,对教师和学生进行ABC分类,实行临床指导ABC模式,其目的是通过因材施教,关注每一位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兴趣,培养出满足社会各方面需求的多元化优秀人才。
2科研氛围的营造:教学与科研基本功培训
科研能力是一个综合性概念,表现为信息加工处理能力、独立的分析判断决策能力、实践动手能力,以及归纳总结并撰写科研论文的能力等[4]。作为高层次人才的研究生是未来医学科研、教学与医疗工作的希望。要进行一定程度的科学研究,必须掌握基本的科研技术,形成严谨的科研理念。研究生阶段短短三年时间内,如何统筹安排课程设置、临床轮转、实验研究、论文撰写等任务至关重要。针对实际情况,教研室对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方式:第一步,营造良好的互动式科教氛围,注重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渗透。将以(研讨会)为主的互动式教学方法始终贯穿于研究生读书报告、病例讨论、开题指导等活动中;第二步,灌输严谨的科研理念,掌握基本的科研技术与科研方法。主要通过导师指导、入室培训、文献阅读、学术交流等多种途径实现。是美国大学本科和研究生教学的重要范式,其核心是充分挖掘学生与教师的学习潜能,最大限度地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认识互动,从而深化对某一主题的认识,实现学术交流的最佳效果[5]。国际上通常把针对某一新学科开设的课程称为学科型;而把为改善教学质量,将本以面授形式教学的现有课程或新开课程,以研讨方式开设的称为课程型[6]。本教研室主要开展课程型教学法。为让学生有足够时间查阅文献资料,讨论课程每两周一次。具体方法分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①根据本专业要求制定讨论专题。其内容可一部分由教师指定,另一部分从学生提出的自己感兴趣的题目中选出。②依据内容将讨论专题划分为若干子专题,每组负责一个子专题,并根据教师的指导进一步收集查阅相关文献。学生分组查阅资料、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思路,进行必要的组内讨论和研究。实施阶段:根据专题内容具体分3次~5次完成,每次约1个小时。流程如下:①学生宣讲报告(约30min):子专题组的每个同学就所查阅的有关文献事先向小组长提交一份书面小结,由小组长制作幻灯片进行汇报;然后,进行讨论与交流(约20min),围绕主讲人的报告,听讲学生和老师自由发问,主讲人做出回答解释,同一组的学生可以进行补充;最后由教师对子专题进行小结(约10min)。每次课完成1个~2个子专题的讨论。②总结:所有子专题学生汇报完毕后,由教师对讨论专题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对该讨论专题有更加全面的认识和理解。③资料整理:在充分讨论,全面认识的基础上,由各组长负责将教师的总结与各子专题的书面小结及对应的文献资料一起装订成册,撰写研究报告和总结报告。
3人文底蕴的熏陶:三人行,必有我师
[摘要]口腔医学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是口腔医学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分析了目前口腔医学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口腔医学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途径及对策。
[关键词]口腔医学研究生;培养;科研能力
科研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包括文献收集分析能力、独立的分析决断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实验数据分析归纳总结和论文撰写能力等,它由以下几个要素构成[1]:
①创新能力;
②逻辑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③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
④实践能力;
⑤语言文字处理能力。
1加强和完善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力量和师资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障。由于对留学生教学需要全英语授课,对授课教师的英语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在口语方面。授课教师具备出色的医学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才能与国际同行进行交流,也是完成留学生教学任务的必备条件[5]。授课教师不仅需要有专业知识背景,而且还需将专业英语和公共英语相结合,并熟练和流利地表达出来。针对这一问题,教研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和方法来构建留学生教育的师资队伍。第一,选拔英语水平较高的青年教师作为留学生教学的业务骨干,尤其是有留学和接受研究生教育背景的青年教师,让其发挥主要作用。鼓励青年教师敢担重任,站在留学生教学工作的第一线。第二,结合学校国际化战略兼顾留学生教育,积极选派青年教师出国访问学习,提高其英语水平。积极参加校内举办的各种类型的英语师资培训班,如医学英语师资培训班等。为留学生教学储备师资人才。第三,举办英语沙龙和英语读书报告。由教研室牵头组建英语沙龙,聘任一名外籍英语教师对可能担任留学生教学的教师进行短期培训,鼓励教师主动开流,克服以前不敢开口、怕说错等心理,提高口语表达方式和能力,纠正长期形成的不良的语音习惯[6]。组织教研室青年教师定期进行本专业英语文献的读书报告会,通过对专业文献的复习和阅读,有利于提高专业词汇和专业英语的表达,尤其是专业单词的发音(pronunciation)。此外,教研室还组织英语演讲比赛,聘请外籍英语教师和国内英语专业教师作为评审,对所有参赛教师进行点评,为以后的留学生教学工作进行调整奠定基础。同时,教研室也对参赛的青年教师给予肯定和奖励,如课时数和课时费的计算等。
2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工作
针对留学生教学的特点,需要不断地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以获得满意的教学效果。理论课教学中,认真备课和试讲,备课时以原版的英语教材为参考,查阅相关的专业期刊,认真撰写出英文教案。教案包括所要讲授的主要内容、重点和难点,时间分配等方面。采用PBL教学模式,设想留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可能提出的相应问题,以及如何克服教学中可能出现的困难[7-8]。课件制作过程中,采用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加入漂亮的临床图片,播放精心制作的三维动画和手术视频。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对口腔外科学的兴趣,更有利于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为保证留学生的教学质量,凡是承担留学生教学任务的教师,不论年资高低和有无教学经历,在第一次全英文教学前必须进行试讲,与教研室教师进行交流,达到优势互补、扬长补短,尽量减少失误。教学中以多媒体和PPT为讲授重点,必要时采用板书的形式。这些方法和措施为取得良好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提供了保证。
3重视见习与实践教学工作
口腔外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见习和实践不仅可以巩固理论知识,而且可以检验课堂授课效果,是学生真正走向临床工作的第一步,因而重视临床见习和实践教学非常重要[9-10]。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口腔外科学的见习内容是外科门诊麻醉和拔牙、关节和脉管畸形专科、观摩视频手术。每次见习课前,带教教师应先熟悉见习内容,将所选择的病例资料翻译成英语,提前让留学生知道见习内容和准备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见习过程中,带教教师负责讲解相关内容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要点,鼓励留学研究生参与和提问,保证临床见习质量[11]。如何更好地提高留学生的理论和见习实习教学水平和质量,建议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统一编写适合留学生的口腔外科学专业教材和教辅资料。目前,国内口腔医学留学生使用的口腔外科学英文版教材仍然缺乏,非常有必要借助于我国高等医学院校现行中文教材和国外英文原版教材的基础上,尽快编写出适合来华口腔医学留学研究生实际情况的口腔外科学英文教材以及相关的多媒体教辅资料。二是采取切实可行的多渠道、多方式培养和提高青年教师的英语水平,如将英语与日常生活、工作联系起来,增加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6]。三是提倡对留学生的严格、科学的细化管理。尊重留学生的和生活习俗,严肃纪律,对于违规留学生及早发现,及早批评教育,确保良好的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
4口腔医学专业留学研究生的口腔外科学教学展望
留学研究生教学是当前医学教学资源共享的大趋势,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形势下必须面临的新课题。只有通过不断努力和总结经验教训,才能在较短时间内形成一整套适合中国国情和赋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全英语教学模式。
[摘要] 口腔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临床学科。在口腔医学专业教学中,通过修订培养方案、专业教学前伸化、构建实践教学平台、改革教学方法、改革实践考核制度等措施构建了口腔医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对培养特色应用型口腔医学专业人才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口腔医学;实践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R78-4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01-0099-02
口腔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我国高等口腔医学教育的培养是以培养口腔门诊通科医生和口腔颌面外科医生为主,培养出来的毕业生独立进行口腔临床工作的能力较欧美国家毕业生有所欠缺。许多口腔医学教育工作者都认识到差异的存在及改革教育体系的必要性[1-3]。口腔医学专业教学中,理论教学和临床实践教学构成了完整的教学体系。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良好职业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实现由医学生过渡到临床医生的不可替代的最为关键的环节。然而随着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和《医疗纠纷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布,使患者对诊疗水平的要求不断增强而且有了法律的依据,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逐渐增强,有些患者根本就不让学生治疗,甚至达到不让学生在旁边观看的地步,从而导致学生在临床见习及实习中的动手机会越来越少,增加了学生临床技能操作训练的难度,制约了口腔医学实践教学的发展[4]。在当今这种极为不利于口腔实践教学的大环境下,如何培养学生口腔临床实践技能,以满足当今社会对口腔医生的需求是摆在口腔医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我院为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从根本上改变学生操作机会少、动手能力差的现状,我院教务处研究与构建了切实可行的口腔医学实践教学体系,真正做到了将基础理论学习与临床技能锻炼的有机结合。该体系通过初步运行,教学效果良好,已经达到了预期目的。下面就我院在《特色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方案》的精神指导下口腔医学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阐述如下,以供同行商榷。
1 修订培养方案、专业教学前伸化
1.1 修订培养方案、专业基础课提前
欧美及日本等口腔医学教育较为发达的国家在教学中无不强调早接触临床,强调连续性实习。教学期间让学生从一年级到四年级接触口腔医学专业课呈阶梯式递增,有利于基础课和临床口腔医学专业知识的有机融合[5]。我国现行的口腔医学专业教学体系,课程结构是以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课间实习、生产实习)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在这种传统教学模式中大学一、二年级的学生基本没有接触到口腔医学专业课程,对口腔医学缺乏基本的了解、对自己将要从事的职业缺乏直观的认识,更不知道该做何种的准备。为此我院修订了培养方案,将口腔医学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尽量提前开课,让学生尽早地接触到专业知识,增加了《卫生法律法规》与《医患沟通学》,让学生对卫生法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及认识医患沟通的重要性。
1.2 增加社会实践、早期接触临床
摘要:目的 了解在校医学生的口腔卫生习惯及口腔保健意识,指导医学生口腔卫生保健工作。方法 随机发放问卷对湖北医药学院非口腔专业大一和大四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男生和女生之间χ2检验比较P
关键词:医学生;口腔健康;口腔卫生习惯
研究[1]表明大学生在刷牙方法、刷牙时间、牙刷选择和牙膏等还没有正确认知,亟需加强相关的指导。口腔疾病是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的常见病之一。调查医学生的口腔卫生习惯,可以更好地比较医学专业知识对大学生口腔卫生习惯的影响并提出宝贵意见。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湖北医药学院非口腔专业的大一与大四的医学生。共发放问700份,有效回收680份,大一419人,男生168人,女生251人;大四261人,男生74人,女生187人。
1.2调查方法与内容 随机对非口腔专业的大一与大四学生发放700份问卷,当场填写并回收。问卷包括:①常见口腔疾病:牙龈是否出血、是否有口气、牙齿是否对冷热酸甜敏感;②刷牙卫生习惯:每天刷牙次数是否≥2次、每次刷牙时间是否≥3min、牙刷的更换周期、是否采用竖刷法刷牙、吃完甜食是否漱口;③饮食习惯:是否爱吃刺激性食物、是爱常喝碳酸饮料、是否每两天至少吃一次甜食;④日常生活习惯:是否有磨牙的习惯、饮食时是否爱偏侧咀嚼、是否使用牙线、是否喜欢用牙齿咬非食物用品;⑤遇到口腔疾病的处理情况:牙龈出血、口腔溃疡时的处理情况及对口腔保健知识的了解程度。
1.3数据整理和分析 通过SSPSS17.0软件运用χ2检验对数据进行整理。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1中国口腔医学科技期刊存在形式及内容
现有24种口腔医学科技期刊(见表1),其中14种为综合期刊,8种为专科期刊,2种为文摘类期刊,几乎涵盖了口腔医学的所有领域,其中13种已被列入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2数字化情况调查结果
2.1版权页调查
对国内口腔医学科技期刊版权页的调查显示,有21本标注了电子信箱,占84%;只有9种期刊建立版权网站;标有2个网址的有1种。分布情况见图1。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口腔医学科技期刊的网站建设相对处于被动、落后的状态,与国外期刊相比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2.2CNKI
收录全文情况除7种期刊(占总数33.33%)缺失首期或最早数期,《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更新至2007年止,其余13种期刊(占总数61.90%)收录自期刊创刊以来所有全文。
2.3国外数据库收录本研究以PubMed为代表数据库进行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