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科研项目经费管理论文

科研项目经费管理论文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农业科研单位项目经费预算管理论文

基层农业科研单位一般都必须按当地产业需要开展研究,产业多研究内容就多,相应的课题也多。但由于所处基层一般所能拿到的项目都是小项目。如本单位每年新立项目有70-80项,但每个项目经费一般只有5-20万元,超过100万的项目很少。项目小,经费支出稍有变化,就会使预算准确度下降。其次由于基层农业科研单位都按产业设置多个业务所,但这些所都为非独立核算单位,所有项目经费管理都由院仅有的2-3个财务人员来完成,使得财务人员难以对每个项目的经费支出需求做到心中有数,从而导致项目经费预算难以做到准确。

一、财务人员与项目承担人员沟通不畅

一是财务人员与科技人员各自有不同的专业背景,并分属于不同的部门,科研人员与财务人员缺乏主动沟通。二是科研人员不了解项目经费管理的相关要求,财务人员不了解项目经费的实际需求二者难以沟通。三是缺乏两者沟通的平台和制度,导致二者难以对经费预算、使用进行及时沟通。

二、对策与措施

1.改变立项办法

公益性农业科研单位所承担的科研任务主要是为农民提供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解决当地农业发展过程中的关键共性问题,所提供的科研产品都为公共产品。也正因为如此,各级财政都给予很大的支持,公益性农业科研单位所需的经常性经费都由财政供给,唯有其从事研究的经费必须通过竞争性科研项目获得。而现行的立项办法通常是由各科研院所、企业自行选题各自申报,立项单位组织专家评审,然后从中选择部分项目予以立项,而不是根据当地农业发展的要求由立项单位进行主动设计,连续支持。从而导致项目多、小、散,为项目而项目的现象比比皆是状况。这样的立项方法既不符合农业科研的特点,也给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带来难度,更不利于科研项目经费使用的绩效提升。因此,应改变现有农业科研项目立项办法,实行主动设计,滚动支持的立项方法。采用这样的立项方法能有效改变目前项目多、小、散所带来的经费预算不准确、监督管理难的问题,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绩效。

2.实行动态预算管理

如前面所分析,农业科研项目由于受其周期长、内容多、变化大等因素影响,立项时一次预算难以做到准确。应改变现有的预算方法,将一次性预算改为动态预算。其具体做法是,项目总经费确定后,以年度预算为主,年度预算允许根据上年项目实施进展情况和当年的实际需要,对不同科目经费使用安排进行一定的调整。如,上年因自然灾害导致田间试验失利,则允许下年度预算时增加相应的试验费和下乡差旅费、交通费等。实行年度预算为主的动态预算管理,不仅符合财政部科技部《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财教2011)434号)文件的相关规定和财政部门的年度预算管理要求,而且能够提高项目经费预算的准确,便于项目经费使用的监督管理。

全文阅读

质量管理视角下科研经费管理

[摘要]

在创新驱动发展的社会大背景下,针对我国尽管加大对高校科研经费投入力度,但原始创新并不显著,科研经费使用效率不高的现象,从实现路径角度科学界定了科研经费绩效,并将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创新性运用到高校科研经费绩效管理中。围绕质量管理的原则,具体论述科研经费绩效全面质量管理的思路方法,并提出运用质量创新管理工具对科研活动行为绩效和成果绩效进行评价。最后据此理论,对高校科研经费绩效全面质量管理未来方向提出有关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

高等学校;科研管理;科研经费绩效;全面质量管理

当今世界处于繁荣的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创新要素和创新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快速流动,各国为了抢占国际科技竞争力的制高点,纷纷加大对科研领域的投入。如何提高科研经费使用绩效,提高科研成果投入产出比例,是各国科研管理中面临的现实问题。我国也不例外,为了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的国家战略,有数据表明,2008年-2012年5年间我国科研经费投入总额增123.10%,其中在科研创新方面占据天然优势的高校占据了全国科研经费将近一半以上,而此期间,全国登记科技成果总数5年间增长43.79%,对比科研经费投入增长率,科技成果产出的增长率远远低于科研经费的增长率[1],这反映出我国科研经费使用绩效不高,创新效率有待提升。因此如何创新管理高校科研经费,提高科研经费绩效,是中国高校面临的严峻挑战。

全面质量管理(TQM)起于产品领域的质量管理活动,是企业提高自身质量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这个概念是在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著名科学家菲根堡姆提出的,他认为“TQM是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顾客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制造和售后服务,把企业内各部门的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构成为一体的一种有效体系”,该理论强调顾客满意、组织领导与战略、组织结构、学习与持续改进、精确度量、向员工授权、考核与激励等,应用数理统计方法进行质量控制,使质量管理定量化,从传统产品质量的事后检验转变为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87年国际标准ISO9000系列标准,同时在经济全球化中经历四次修改完善,将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和方法抽象得更为一般化,使其运用的范围不断扩大,如人力资源管理、供应链管理、环境系统管理等[2-4]。最早将全面质量管理引入高校科研管理中的是英国,之后大量学者围绕高校科研质量管理开展大量研究,如魏欣亚[5]借鉴全面管理思想,构建高效科研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形成全员参与的管理模式,提高科研管理效率;张志生[6]提出了高校科研质量管理体系中实施和评价持续改进的途径和具体措施,提高高校科研质量管理运行的有效性;赵醒村[7]通过对现行科研课题管理中的问题分析,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引入高校科研课题管理。因此目前研究大多数从科研质量管理模型角度开展理论分析,大多数集中在落实科研质量管理步骤和措施上,对科研质量管理工具和方法研究相对较少[8]。在科研质量管理的高校科研经费绩效管理领域,大多数学者集中在对科研经费绩效管理评价体系构建、体制机制建设[9-11]等方面研究,将全面质量管理方法运用于高校科研经费绩效管理系统中的几乎没有,故笔者在前人全面质量管理在高校科研质量管理应用研究基础上,科学界定高校科研经费绩效,创新性提出其全面质量管理方法,加强过程质量控制,以激发高校科研经费绩效管理系统中科研人员、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推进科研成果产出效率,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率。

一、高校科研经费绩效的科学界定

目前,管理领域对绩效的理解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将绩效视为结果,典型代表是Bernardin,他认为:“绩效应该是工作的结果,因为这些工作结果与组织的战略目标、顾客满意度及所投资金的关系最为密切。”[12]第二类是将绩效视为行为与过程,典型代表是Compell等一派人,他们认为:“绩效不是活动的结果,而是活动本身,是人们实际做的并且可以观察到的行动或行为。”[13]第三类是前两类的的综合,典型代表是Brumbrach,他认为:绩效指行为和结果。行为由从事工作的人表现出来,将工作任务付诸实施。行为不仅仅是结果的工具,其本身也是结果,是为完成任务所付出的脑力和体力的结果,并且能与结果分开进行判断”[14]。本研究倾向第三类观点,认为高校科研经费绩效应该是从高校科研项目申报、立项、研究实施、中期评估、结项验收等全过程中科研人员、管理人员的活动或行为表现,以及科研成果产出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合法性、环境性的结果表现。科研经费管理过程中的活动或行为表现主要体现为在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科研经费管理模式、科研成果评价机制、科研人员学术责任、科研管理人员监管责任等五方面的执行程度。这里的经济性是指在保证科研项目研究目标的前提下,科研经费使用降到最低;效率性是指科研经费投入和科研成果产生数量和质量的对比关系,即在相同的科研经费投入条件下,科研成果产出的周期更短,数量更多,质量更好;效果性是指将实际产出的科研成果与预期成果进行比对,预期成果目标实现的程度,尤其是在产业推广中的价值;合法性是指科研活动过程中,科研经费是否诚信、合法使用,科研成果是否是诚实自主研发结果,而非剽窃结果;环境性是指科研成果本身或产出过程对环境的友好性,对社会群众身体健康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程度。以上科研经费管理全过程的活动或行为表现影响着科研成果产出的结果表现,科研成果的产出结果表现又是活动或行为表现的具体体现。高校科研经费绩效理论模型如图1所示。

全文阅读

科研论文一文多注探索

1引言

科技创新能力是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各国都对科学研究活动提供大量经费支持,资助额度呈逐年增长之势。我国教育部的直属院校科研经费已由2000年的57亿增长到2009年的276亿[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年度资助金额由2006年的44.6亿增长到2009年的70.5亿元,全国高校2009年科研经费为468.2亿元,是2000年的6.1倍[2]。2007年全国研发经费支出3710.2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49%,《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中指出,到2020年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预计会提高到2.5%以上。如此庞大数量的科研经费几乎都是以项目的形式下拨,比如:科技部的863计划、973计划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基金委的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各省科技厅和教育厅的科技项目,各市、地方的科技攻关项目等。随着知识产权制度的完善,为了明确研究成果的产权归属,几乎每个项目部门都要求在所资助学术论文上标注资助项目,否则,无法作为项目验收依据。近日的《辽宁省教育厅关于对2006~2010科研项目结题的通知》中明确规定、专著需注明“辽宁省教育厅科技研究项目资助”字样,江苏省教育厅科研项目结题验收要求中也明确指出,成果出版、发表时须注明省教育厅科研项目资助字样。其它省、市的科技项目对结题验收也有类似的要求。由于同一项研究内容可以得到多项科研资助,论文中所列的资助项目数量常常不止一项。我国学者王楚鸿抽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版)中不同学科的10个学术期刊进行数据分析发现,2007年标注2项以上资助项目的论文占总论文的37.2%,最高标注项数为8项[3]。我们将这种在一篇论文中标注多个资助项目的现象称为“一文多注”。“一文多注”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但过于泛滥的资助标注给项目管理和绩效评估带来困难。

2重复资助是“一文多注”的直接原因

正常情况下,一篇论文标注多个资助项目,说明同一研究工作得到不少于两个项目的资助,即重复资助。造成重复资助的原因很多,有政策层面的因素,也受科研活动发展规律的影响。

2.1不同管理部门的项目申报指南存在交叉和重复

大多管理部门的申报指南都是依照国务院和各部委的政策(如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编制而成,各部门设定的资助范围和资助侧重点必然会有所交叉和重复。这就为同一课题组的同一研究内容在不同机构获得资助创造了机会。

2.2“马太效应”是项目获得重复资助的重要因素

“马太效应”是指那些拥有良好声誉的科学家更容易获得认可,在项目申报的评审中,胜出的机率要远远超过未出名的科学家。“马太效应”把科学家或课题组的声誉提到了首位,把科学家或课题组的声誉对科研资源的吸引作用发挥到极致。由于科研资助总是稀缺的,为了保证资助的效益最大和风险最小,往往要求将资助限定于该领域受认可度高的科学家或课题组。另外,现代的科研越来越依赖高水平的实验装备和科研团队。那些业绩优秀者不仅得到很高的学术声誉,而且与未出名者相比,更容易得到先进的设备,更容易组建成多学科、多层次的科研团队,即“集聚效应”。“马太效应”扶强抑弱,将科研资源投给少数业绩优秀者,它实际上是科研资源优化配置的结果,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科研资源进行再度优化。在科研活动发展的初期,“马太效应”可以使科研资源迅速集中,所形成的科研力量能够完成艰巨的科研任务,多出成果,出高水平成果[4]。但“马太效应”的过度发展,将会造成科研资源的浪费。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的“报酬递减”理论指出,同类资源的重复投放会使这些资源的效益下降。另外,对学术界整体的科研发展也是不利的,“马太效应”是一种“损不足补有余”机制,少数高资历科学家或课题组对科研资源垄断占有的同时,会导致一些青年科学工作者和小的课题组因资源不足而无法深入发展,不利于科研人才的推陈出新。

全文阅读

试论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摘 要:科研项目经费是保障科研项目实施的物质基础,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水平决定着项目经费的安全性及使用效率,影响着科研项目能否顺利开展。本文分析了当前科研单位在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提高经费使用的安全性与效率为落脚点,论述了优化经费管理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科研单位

科研项目经费是科研活动开展的物质基础,经费管理在科研单位管理体系中十分重要,也极为特殊,它需要科研人员与财务人员的共同参与,从而确保科研经费能够得到科学合理地运用,提高其使用效率,规避经费使用风险。然而在实际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关系到科研项目的实施状况,关系到科研单位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当前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项目预算编制质量不高。在科研项目申报的诸环节中,经费预算编制十分重要,它是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开始,是此后各阶段管理的基础和前提。然而当前一些科研单位在项目预算编制上存在合理性与准确性丧失的问题,预算编制质量有待提高。科研项目申报会围绕“科研”二字,技术因素会对申报结果产生决定性影响,因而关注技术因素本是无可厚非的,然而科研人员的经费管理意识过于淡薄,加之在财务管理方面的专业较为欠缺,这导致了在进行项目预算编制过程中态度不端正、方法不规范,并使得预算编制结果不够准确和完整。

(二)项目经费支出考核缺失。在很多科研单位中,如果项目财务验收审计不严格,存有问题和不足的项目能够顺利通过,那么这些问题和不足会被隐藏起来形成隐患,项目组在财务验收通过后便不再努力采取措施解决问题,并疏于对经费管理流程的反思与总结。

(三)对经费支出中形成资产的管理不够。一方面,就项目经费支出中出现的专用固定资产而言,不同科研单位的管理措施有很大不同,在有些机构的经费管理办法中核算办法较为明确,也有很多科研单位未将专用固定资产核查办法写入经费管理办法中。另一方面,针对经费支出时外购与研发形成的无形资产,很多科研单位的经费管理办法中没有清晰的规定,尤其是未对是否将成本核算与核算资产同时进行加以说明。

二、优化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存在的解决措施

全文阅读

民办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探究

[提要] 我国民办高校科研工作起步晚,随着科研经费逐年增长以及科研经费来源渠道的多元化,在科研经费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日益增多。本文以湖南地区的民办高校为例,从民办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现状出发,在深入分析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民办高校的特点,提出经济新常态下加强民办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建议。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民办高校;科研经费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民办高等教育研究基地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5月8日

2014年在APEC会议上对中国经济新常态进行了全面阐述和解读,其重要特征即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以推动经济结构升级,保证经济持续平稳健康的增长。通过改革和创新带领中国经济走过激流险滩,这是攸关中国经济前途和命运的选择。在演讲中指出:“如果说创新是中国发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必不可少的点火器。”肯定了创新对于中国经济转型的重大意义,对于各界正确理解和把握经济新常态下中国经济面临的机遇、挑战及如何在战略上应对,无疑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创新驱动就要求作为我国应用型大学的民办高校,一方面要肩负着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的重担;另一方面必须依托其在应用和技能教育的优势推动创新的应用研究,如此才能形成与公办高校既互补又互相促进的创新源泉,建构一个更加开放的科研体系和创新格局。近十几年,我国民办高校在办学规模、办学层次、办学水平上都有长足的发展,民办高校不断提升对科学研究的重视程度,民办高校承担的科研项目和取得的科研经费也快速增长,但是科研的投入总量比较低下,科研的质量不高,科研的应用型研究不足,伴随着民办高校科研经费来源渠道的多元化,在科研经费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日益增多,民办高校科研经费快速增长与民办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滞后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因此,提高民办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水平迫在眉睫。

一、民办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现状

全文阅读

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

[摘 要]随着高校科研项目的增多及其经费来源的多样化,高校科研经费使用过程中的问题逐渐浮出水面。如何规范科研经费的管理,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推动高校科研工作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成为高校管理层面临的新课题、新挑战。本文分析了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高校;科研经费;现状;对策

[DOI]10.13939/ki.zgsc.2015.07.082

当今世界处在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各种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科技进步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的关键因素。高校作为我国科研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过程中不仅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同时也是重要的科研基地。近年来,随着政府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的顺利实施,高校承担的科研项目及获得的科研经费均呈大幅上涨趋势,经费来源也趋于多元化,除有国家财政拨款外,还有高校自筹、校企合作开发。但是,由于部分高校对科研经费管理重视不够,缺乏完善的内部管理机制,在经费使用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超额度超范围支出、使用与预算脱离等现象屡见不鲜。在这种形势下,高校必须积极探索科研经费管理的新模式和新手段,规范科研经费管理,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率,促进高校科研工作健康发展。

1 高校科研经费的来源

1.1 纵向科研经费

(1)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技部、教育部、国家社科规划办、信息产业部、卫生部等各部、委(局)批准立项的各类科研经费。

(2)省科技厅、教育厅、卫生厅、省社科规划办、信息产业厅、省发改委等各厅、局批准立项的科研经费。

全文阅读

我国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现状分析

摘 要:随着国家对教育科研投入的不断增加,高校的科研项目不论是在数量上还是类型上都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科研经费也大幅增长,如何管好科研经费、用好科研经费,最大程度地发挥科研经费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高校开展科研活动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高校 科研经费管理 现状 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7(a)-0001-03

为实现我国21世纪中叶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的宏伟目标,国家制定和实施了“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此,国家对教育科研的投入在不断增加,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也有了较大提高,另一方面,随着高校社会化改革不断向纵深方向发展,高校科研类型越来越多,以项目委托人分类,有政府部门资助的科研项目、有军工单位资助的科研项目、有企业资助的科研项目、有高校自身资助的科研项目等。从经费来源上分类,有纵向科研经费,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973、重大专项、校拨科研等;另一类为横向科研经费,如企业作为委托方投入的科研经费。不同委托方的科研项目,其对经费管理的要求有着较大差异,因此,高校的科研经费管理也变得更加复杂,如何管好科研经费、用好科研经费,最大程度地发挥科研经费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高校开展科研活动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1 我国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现状

1.1 过分追求科研经费量的增长,而忽视了其分配的合理性

随着国家对高校科研经费投入的不断增加,科研经费已经成为高校的一项重要资金来源,使得高校经济实力得到了加强。对于科研人员来说,除了丰厚的科研奖励之外,科研项目及经费多少更是其职称评审、职务晋升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正因为如此,高校及教师对科研项目及科研经费的争取也是格外的重视,致使高校内部“全民皆科研”,有些不想搞科研的人,为了获得职称及职务的晋升,不得已搞科研。科学研究作为一项高级脑力劳动,是指为了增进知识包括关于人类文化和社会的知识以及利用这些知识去发明新的技术而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工作,对科研人员的科研水平和科研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只有真正感兴趣的科研人员才能做出有价值的科研成果。高校应纠正当前“一切科研先”的片面思想,正确认识科研所能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力,在高度重视科研的同时,要突出重点,对有能力有精力搞科研的人员,要给予鼓励和奖励,而对于专心搞教学的人员也应给予相应的奖励,不能“唯科研是论”,一切都与其挂钩。要合理分配科研经费,把宝贵的科研经费集中用到能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项目上,而不是全面撒网,致使科研经费分散,反而使得一些具有科技含量科研项目得不到全力支持。

1.2 科研经费评审不透明,经费预算不科学

全文阅读

项目管理在高校科研管理中的应用

摘 要:随着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的科研能力逐渐加强,科研经费来源和数量均呈大幅上升趋势,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也成为高校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针对高校科研经费管理过程中存在的某些问题,采用项目管理理论强化高校科研管理,确保高校科研工作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项目管理理论;科研项目管理;项目进度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7-0210-02

知识经济的到来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要求高校加大科研管理,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高校科研管理通常通过协调与科技项目相关的各种关系,有效利用科研人员、项目经费和设备材料等科技资源,促进项目目标实现的一项管理活动。高校科研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项目的申报与立项管理、项目过程管理和项目结项管理,以及项目所涉及的组织、人员、资金、科技成果及知识产权等内容的管理。作为一种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体系,项目管理理论为高校科研管理提供了一种新的管理思路与方法。

一、当前高校科研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科研项目管理与经费管理衔接不紧密

目前高校科研项目管理和科研经费管理往往是脱节的,高校科研管理部门负责合同的制定及科研项目的立项和结题;财务部门负责科研经费的核算;项目组负责经费的开支审批。这种管理模式的主要缺点是:科研管理部门重视多争项目、多出成果,而忽视科研经费的收支情况,缺乏科研经费的跟踪管理;财务部门没有完整的项目资料与信息,不了解项目进展及费用支出的合理性,只负责科研经费的会计核算,丧失了对科研经费整体的财务管理职能;科研经费项目组根据自身的利益支配经费使用,经费使用宏观调控能力减弱,这种科研经费管理模式使得各方由于信息不对称,对科研经费认识上的出现差异,使得科研资金的综合使用效益无法得到有效的发挥。

(二)科研经费管理机制不合理

全文阅读

高校科研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研究

摘 要: 高校科研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随着国家对高校科研投入的不断增大和信息化建设要求的日益提高,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刻不容缓。在分析高校科研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目标的基础之上,提出由科研人员、科研项目、科研经费、科研成果和科技统计等模块组成的高校科研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方案,实现科研管理工作的科学化、信息化。

关键词:高校 科研管理信息系统 建设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6-0132-01

科研管理是高校重要的工作之一,包含了项目、经费、成果、人员等部分。随着科研项目在数量的不断提高,国家对科研管理的日益规范,为做好科研项目、科研经费及科研成果的全过程管理,做好科技政策、资源最及时的获取和传播,做好各类科技数据的统计和分析,为高校科技发展提供决策依据,构建科研管理信息系统刻不容缓。

一、科研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现状与不足

随着高校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绝大部分国内高校都已启动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建立起相对独立的科研管理数据库,然而,很多高校在构建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过程中并没有实现整体规划和有效整合,导致资源浪费。

1.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规划

作为高校信息化建设的一部分,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仍处在初期,许多高校的信息系统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论文管理系统和科研经费管理系统使用不同的公司来开发的现象不在少数,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管理效率。高校应使用一家公司,构建一个全方位的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科研管理中的各项工作,甚至其他职能部门涉及科研管理工作的,都应该纳入这个全方位的系统统一管理。

全文阅读

高校人文社科科研经费管理的问题成因及对策分析

摘 要:高校人文社科科研经费的快速增长使得科研管理者和一线科研人员对科研经费的管理使用处于两难境地。科研管理者在管与不管、谁来管、管的成效如何等方面都存在被动性。作为一线科研人员的教师,对经费使用中的诸多限制以及科研劳动无法得到认可而存在抱怨与不满。本文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制定社科科研经费管理规范、营造诚信的氛围、建立社科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监督的联动机制、提高社科科研成果的质量评价水平、加大科研人员科研劳动费的提取比例等具体对策建议。

关键词:高校;人文社科;科研经费;管理

当前,我国财政科研投入逐年增加,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从2005年的2367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8610亿元,增长了2.6倍。而高校作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的重要创新主体,其可支配的科研经费也增长迅速,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从2005年的242.3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597.3亿元,增长了1.5倍。从微观角度来看,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005年的资助额度在20-50万,2011年的资助额度在50-80万;年度一般项目2005年的资助额度是7万,而2011年的资助额度是15万,可见项目资助额度几乎都翻了一番。在科研经费翻倍增长的同时管理好、使用好人文社科科研经费成为科研管理者和一线科研人员思考的重点。本文试从科研管理者和科研人员的角度剖析目前我国高校人文社科科研经费管理使用中的诸多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一、高校人文社科科研经费管理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人文社科科研经费无论从总量上还是从单个项目资助额度上都不及科技科研经费,这与人文社科科研性质不无关系。但随着社科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跨学科研究的出现,单纯思辨型研究模式已经逐渐转向实证与思辨相互融合的研究模式。这就意味着研究手段、途径的多样性开始呈现,以往“社科类的研究成本几乎为零,一台电脑、几本书、几篇论文就可以完成”的状况将不复存在,科研经费支持力度和用途也将扩大。然而在经费的使用过程中,科研管理者和一线科研人员对科研经费的理解、利用、管理都存在诸多的误解和分歧,使得目前人文社科科研经费与科研成果产出效率间存在不对称性,成果数、论文数很多,但优秀的、高质量的科研成果少之又少,能应用到社会经济领域的则更是寥寥无几。

(一)社科科研经费管理的两难处境

1. 顾此失彼的尴尬:社科科研项目管理和经费管理的失重问题

社科科研活动的管理包括社科项目管理和社科科研经费管理,各高校基本都非常重视项目管理,而忽视经费的管理。项目管理中的项目申报和立项过程是管理者关注的重点。因为衡量和评价高校社科科研水平和科研管理水平高低的标准就是申报数、立项数和到款数等指标。同时,科研经费的到款数也或多或少决定着科研管理部门业务经费的多少。众多高校社科管理部门的业务经费都来源于科研经费的到款提成,项目越多经费就越多,提成也更多。因此,高校重视社科科研项目管理而忽视科研经费管理的现象就不难理解。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