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科研人员管理

科研人员管理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科研人员绩效管理研究

摘要:在国家“双创”背景下,人才作为科研院核心力量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南方电网。科学研院基于“挣值管理”和“净工作量”管理的思想,探索全程监控的绩效管理路径,解决科研单位绩效考核“难量化”,绩效监控“难持续”的难题,通过绩效考核牵引价值分配体系的优化,提升科研人才的工作热情和绩效,从而助力科研工作开展。

关键词: 科研行业 绩效管理 绩效考核 绩效监控 助力科研

中图分类号:G311 文献标识码:A

一、实施背景

我国科研单位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竞争体制转变的过程中,取得了一系列改革成果,但对科研人员的绩效考核仍然存在重定性、轻定量,重经验印象、轻科学测评,重历史表现、轻发展潜力,静态考核多、动态考核少等问题。以往由于缺乏良性的内部考核机制,对员工工作绩效和贡献的评价科学性、客观性不足,导致难以激发科研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创新行为。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简称南网科研院)在建院之初,即对科研单位绩效管理现状进行深入调研,把握绩效管理难点,提出两个量化的“双核心”思路,以期避免科研单位普遍存在的科技转化滞后、个人与团体成果难区分、科研人员激励不足等问题。

二、内涵和做法

(一)工作内涵

全文阅读

科研管理人员简历范文

周晓

二年以上工作经验|男|25岁(1988年9月22日)

居住地:杭州

电 话:189********(手机)

E-mail:

最近工作 [ 1年8个月]

公 司:XXX师范大学生物科学

行 业:生物科学

全文阅读

研究所科研人员绩效管理研究

摘 要:科研院所是高技术人才聚集的地方,优化对科研人员的绩效管理有助于将科研院所的发展战略和科研目标贯彻下去,同时也有助于科研人员明晰自身的研究方向以更好的规划其职业生涯。基于绩效管理理论,对北京某研究所科研人员绩效管理体系进行研究,分析其绩效管理的特点并指出存在的问题,针对某研究所科研人员的实际情况对其绩效管理模式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

关键词:科研人员;绩效管理;绩效计划;绩效考核;绩效反馈

中图分类号:F326.40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13-0177-03

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科技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贡献日益得到认可与重视,科研人员在各类研究所的人力资源优势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然而由于我国大多数研究所长期以来的事业编制特点,科研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尚未完全转向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而科研人员通常是科研院所的中坚力量,传统的管理模式很难有效地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从而直接影响到科研院所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因此,如何对科研院所从事科研工作的人员进行有效的绩效管理并建立一套科学的绩效管理体系,已成为促进科研院所良性发展和科技创新的又一动力。

国家人事部在2006年7月颁布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我国事业单位逐步建立了岗位绩效工资制,“绩效”这一概念也逐渐引入事业单位。“绩效管理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在西方国家的企业和政府的管理中取得了很大成功,应用于中国的企业管理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其重要性引起越来越多管理者的关注。” [1] 然而,“实施岗位绩效工资制的关键是进行科学的绩效评估和考核。” [2] 因此,在事业单位引入现代绩效管理的理念来规范其绩效考核是很有必要的。研究所作为事业性单位虽然不像企业那样是盈利性组织,但这并不妨碍它在管理上采纳企业成功的管理思路。本文以北京某研究所为例重点探讨科研人员的绩效管理,以期发现制约对科研人员进行绩效管理的问题,探讨科研院所对科研人员的管理体系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转变的途径,同时也希望能为其他类型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提供参考。

一、某研究所科研人员绩效管理的现状分析

该研究所是一家药用植物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的专业研究机构,是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研究合作中心,在国家中药现代化和产业化项目中,承担着中草药种质资源保存、珍稀濒危物种保护、中药材规范化种植(GAP)的制定与实施、中药材标准对照品的研究、中药资源普查、中药新药研制等重大科研任务。作为本文研究对象的科研人员是指那些处于事业平衡期,工作任务量饱满,主要精力放在科研工作上的人员。

(一)该研究所针对科研人员的人事制度

全文阅读

科研院所科技管理人员素质探究

摘 要:科研院所的科技管理人员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科研院所出成果、出人才、出效益。因此,找出目前科研院所的科技管理人员存在的素质差距,讨论新时期科技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提出提高科技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的措施势在必行。

关键词:科研院所;科技管理人员;素质;能力

中图分类号:C93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13-0204-03

在当今全球竞争舞台上,科技管理在维持与创造产业竞争力中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科技将成为未来影响企业竞争力与社会进步最主要的因素。作为整合科技智力资源的主体,科技管理人员在领导、组织和管理科技工作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是科技进步和科技管理步入正规化、科学化的关键[1]。

科研院所科技管理人员(也称技术管理人员),是对科研院所实施技术管理的人员。按技术管理的通俗定义应是研究掌握技术本质属性,对技术进行管理并推动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为人类造福的学问[2]。因此,科研院所的科技管理技术管理人员应能胜任本职工作,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效调节参与科研工作的各方人士,顺利开展工作,及时完成科研计划,达到出成果、出人才、出效益的良好局面。

科研管理部门是科研院所的关键部门,随着科技的进步,对科技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合格的科技管理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

一、科技管理人员存在的素质差距

(一)管理专业知识贫乏

全文阅读

科研院所行政管理人员人力资源培训

摘要:科研院所综合实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科研实力的竞争。行政管理工作是科研院所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院所对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文章主要分析了科研院所行政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要求,提出应加强对科研院所行政管理人员人力资源培训,促进科研院所科技实力的提升。

关键词:科研院所;行政管理;人力资源培训

0引言

在当今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若要立于不败之地,科研院所必须坚持“科技兴所”战略,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提高科研院所整体综合实力[1]。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与行政管理的高效服务相辅相成,不可分割。行政人员承担着服务、协调、管理的重要职责,其自身素质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服务与管理水平的高低,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单位发展。行政管理人员的职能该如何定位,行政管理人员本身又该具备哪些素质,如何促进科研院所行政管理人员素质的培养,能力的提高,是需要人们思考的问题,本文就这些方面作一些探讨。

1科研院所行政管理人员的职能

行政管理是运用国家权力对社会事务的一种管理活动,也可以泛指一切企业、事业单位的行政事务管理工作[2]。科研院所行政管理部门作为单位的职能部门,管理是工作的主线,协调是工作的核心,服务是工作的根本,其职责主要是协助领导制定本单位的规章制度、规划计划等,在管理活动中主要担任组织协调作用。作为行政管理部门的主体,行政管理人员在传达领导的指示、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的同时,更要主动做好各个方面的沟通和协调工作,起着承上启下、联系内外的枢纽作用。这就要求行政管理人员以工作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促进单位科技工作的发展。

2科研院所行政管理人员素质要求

2.1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全文阅读

新形势高校科研管理人员研究

摘要:

高校科研管理人员是科研管理工作的主观能动者和执行者,他们作用的发挥将直接影响到高校科研管理工作乃至整体科研水平的高低。文章从分析高校科研管理队伍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就如何提升高校科研管理人员整体素质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

高校;科研管理人员;问题;对策

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科学创新研究,高校作为科研活动的主要平台场所,发展迅速。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由科研项目、必要的物质条件、科研管理人员等构成[1],是提升高校科研水平、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科研管理人员作为高校科研工作的主观能动者和执行者,是直接影响科研管理工作乃至整体科研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新形势下,研究如何提升科研管理人员素质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科研管理人员的职责分工

高校科研管理人员是指在高校科研活动中主要从事科研的组织和领导以及业务管理工作的人员[2]。他们的工作内容包括:(1)及时学习领会和贯彻执行国家和上级有关部门科学研究工作方针、政策及制度,研究制定本校科研工作的规划和管理办法,实现科研管理的时效性;(2)负责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的申报、立项、过程管理和结项工作,实现科研管理的完整性;(3)负责科研成果统计、鉴定、建档工作,优秀科研成果奖励,专利申报、科研成果转化工作,科普宣传和各类科研年报统计工作,实现科研管理的实践性;(4)负责科研平台项目规划、申报、指导和管理工作,实现科研管理的团队性。

二、当前高校科研管理队伍存在的问题

全文阅读

科研院所研发人员能力管理

中图分类号:F24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5)01-114-02

摘要 研发人员的能力提升是科研院所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课题,针对科研院所研发人员能力管理现状,建立以任职资格管理为基础的能力发展平台是促进研发人员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任职资格管理为研发人员能力提升指明方向并明晰标准,结合员工能力培养和激励管理,有效管理、提升研发人员能力,同时任职资格管理实施的总结对同类型单位相关管理工作具有借鉴价值。

关键词 研发人员 能力管理 任职资格管理

随着知识经济的迅速发展,人力资源日益成为组织的第一资源,是组织获取竞争优势的根本源泉。航空工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核心人才能力提升的需求越来越迫切,研发人员作为科研院所的核心人才,是知识型创新人才,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对工作的需求要素和需求结构有非常鲜明的特点。华为总裁任正非说过人才不是核心能力,对人的能力进行管理的能力才是企业的核心能力。如何有效管理、提升研发人员能力水平成为科研院所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课题。

一、科研院所能力管理现状及提升方案

当前,科研院所研发人员中只有很少一部分具备管理潜质的人员按照绩而优则管的做法被选拔为管理人员,受管理岗位数量的限制,通过职称评定激励优秀研发人员,牵引研发人员能力提升还是主要方式。随着人力资源管理精细化程度的提高,职称管理在员工能力提升方面的不足显得越来越突出。主要有三个方面:一,职称管理难以实现能上能下评定机制以及优秀研发人员过早的专业技术职务等级到顶使得职称评定不能实现持续激励的作用;二,宽泛的职称评定要求与研发人员工作内容联系不紧密,不能充分体现科研院所对各专业研发人员的能力要求,不能充分体现专业技术能力的内涵,对员工个人技术水平提升的牵引性和指导性不强;三,有限的职称评定指标数影响优秀研发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职称评定的独木桥成为研发人员积极工作和提高的障碍。

二、任职资格管理

研发人员的能力是指驱动研发人员产生优秀工作绩效的、可预测、可测量的各种个性特征的集合,是可以通过不同方式表现出来的知识、技能、个性与内驱力等。任职资格管理是从称职胜任角度出发,对员工能力进行分等分级,以任职资格标准体系规范员工的培养和选拔,建立员工职业发展通道,牵引员工不断学习,同时为晋升、薪酬等人力资源工作提供重要的依据。其主要包括职业发展通道、任职资格等级标准、任职资格认证与管理等。

全文阅读

科研人员的心理契约管理

摘要:文章论述了科研人员的职业性格特征,并针对科研人员心理契约的违背,提出了通过有效沟通加强心理契约管理的思路。

关键词:科研人员;心理契约

科研人员具有个性化、创造性和创新精神等特点。传统的激励机制,是基于商业契约基础建立的激励机制,重视金钱激励,忽视精神激励。由于科研人员所追求的不是简单的经济利益,更看重个人社会价值的实现。因此,研究院(所)与科研人员之间建立心理契约成为了重要的激励手段。

一、科研人员的职业性格特征

科研人员不同于一般员工,他们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工作上具有较强的自主性,在工作选择上具有高流动性和对组织的低忠诚度,同时,他们具有实现自我价值的强烈愿望,高度重视成就激励和精神激励。他们具有如下职业性格特征:

第一,科研人员具有较强的自主意识。他们热爱自己的事业,特别在注重个人专业领域内进行发展,喜欢富有挑战性的工作,也喜欢独立开展工作,希望不受资源的限制开展自己认为正确的工作。科研人员往往倾向于一个自主的工作环境,不愿意更多受制于人,更强调工作中的自我引导。与一般员工相比,科研人员更有一种表现自己的强烈欲望。

第二,科研人员具有独立的职业价值观。科研人员有非常明确的自我奋斗目标,他们选择到某个单位工作,并不仅仅是为了更多的薪酬,他们更在意自身价值的实现,并期望得到该领域专家、权威以及社会的认可。但与此同时,科研人员并不会盲目崇尚权威,他们崇尚平等。

第三,科研人员有特定的职业工作追求和特定的职业需求,他们不愿意选择那些带有一般技能性质的职业,而倾向于选择那些能够保证自己不断获得职业生涯发展的职业。

全文阅读

谈高校科研管理人员素质培养

提要高校科研活动与科研管理紧密相关,有序的科研管理能够提高高校的科研实力。高校科研管理人员作为管理的执行者,在科研管理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分析高校科研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就如何培养和提升科研管理人员素质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校;科研管理人员素质;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4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高等学校在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水平人才的同时,还承担着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学术研究的重任,推动着国家科学技术的进步,是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知识来源和智力支撑。并且随着研究型大学、研究教学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确立,高校的科研职能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重视,科学研究水平也成为了教育界普遍认可的衡量高等学校综合竞争力的核心指标之一。

高校的科研活动与科研管理紧密相关。孙佰清采用管理有效性方法对高等学校科研管理进行了定量评价,通过测算各高校科技综合实力当前业绩指数与参考指数之间的动态变化,反映出了高校在科研管理上由于主观有效努力程度而产生的高校科技综合实力的动态变化。刘恩靖、辛阔林等认为科研管理具有“加强科研引导,保持学科优势特色”、“注重课题管理,夯实学科发展基础”、“重视人才培养,构建学科合理梯队”、“加强科研协作,促进学科全面发展”的作用。定量及定性两方面的研究证明,有序的科研管理能够提高高校的科研实力。

高校的科研管理主要涉及科研投入、研究过程、科研产出、成果转化、科研奖励、学术交流等环节,其目的是运用科学的管理方式,合理地配置人、财、物等资源,使高校产出优质的科研成果并顺利投入社会使用。高校科研管理人员作为管理的执行者,在科研管理这个复杂适应系统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潘琼在对基于7S模型的高校科研管理组织变革的论述中提出,科研管理人员是7个有序变化的关键要素之一,任何变革的决定因素最终都归于人,高校科研管理人员担负着协调和加速科研流程角色的职责,对他们的要求不再是岗位能力导向,而是胜任能力导向。

二、高校科研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全文阅读

高校科研管理人员继续教育的初探

摘 要:通过对高校科研管理人员的职责和现状的分析,阐述了高校科研 管理人员继续教育的必要性,分析了科研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知识和综合素质,并进一步提出 高校科研管理人员继续教育的建议。

关键词:高校科研管理;科研管理人员;继续教育

收稿日期:2007―01― 08

作者简介:董晓梅(1972―),女,汉族,吉林省公主岭市人,北京工业 大学软件学院教务科研办主任,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教学及科研管理方面的研究 。

一、高校科研管理人员的职责和现状

高校科研管理人员是指在高等学校的科研活动中制定、执行有关计划,了解和研究有关 学科状况和问题、组织科研活动的专职人员。高校的科研管理人员的工作,从管理的层次上 可以分为横向和纵向,管理的内容包括了项目管理(组织申报、立项、开题、进度检查、结 项鉴定、成果转化等)、经费管理(包括经费预算、核算、核对等)、成果管理(成果归档 、成果报奖、成果宣传等)、统计工作、对外合作与交流等各方面和各环节。把纵横交错、 动静结合的科研管理工作协调一致让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方面各尽其能,让科研工作走上更高 台阶。这是科研管理人员的主要职责。

目前从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人员的现状看,根据其知识背景基本上分四类:一是从事过科 研和教学工作、后来转到科研管理岗位的人员;二是应届毕业生(本科或研究生)毕业分配 到科研管理工作岗位的人员;三是在高校中一直从事科研管理工作的人员;四是在高校中从 事其他行政管理工作的人员,由于岗位调换而转到科研管理岗位的人员。前两类人员中有的 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有的人员的专业知识与所从事科研管理的专业不对口,但他们都缺乏 管理知识;后两类具有管理知识或一定的管理经验,但无专业知识背景或专业知识很少。根 据笔者调研的情况看,目前专业知识对口和管理知识兼而有之的高校科研管理人员只占5%左 右。所以,绝大多数高校科研管理人员只能从形式上组织申报项目或管理项目,不能客观地 了解项目的专业内容、进展情况和研究水平,或是不能从科学管理的角度对科研项目进行有 序的组织和管理。这就极大程度地限制了科研项目管理的水平和效率。

二、高校科研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的必要性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