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课题培训心得体会

课题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淌过培训这条河

在2011年江苏省教育厅举办的“培训专家团队研修”活动中,我有幸兼有学员和教师的双重角色,分别参加了某学科在全省两个培训班的活动,先是以学员的角色全程参加了一个培训班的学习活动,几天后,又以讲课教师的角色走上这门学科同一培训项目的另一个培训班的讲台。我行走在学员与教师两个角色的“切换”中,体验着培训对一名学员和教师带来的不同感受,更收获着在角色切换中产生的启发。

一、对一起接受培训的同学们,我想说

当我们暂时放下手中的活儿,离开工作的岗位,从不同的城市走到一起,我们便成了同学。在这里,我们共同度过了一段愉快充实的日子,收获着友谊、丰富着信息、提升着思考。然而,作为一名学员,为了使我们能在学科教学领域里看到更为广阔的天空,邂逅更为美丽的云彩,我想说:

1.让我们多一份感恩之心

从整体上讲,给我们讲课的老师,大都是挑选出来的专家,他们在某一领域必然有着独到的思考与成就,无论他们的讲课是否还有不尽如人意之处,既然来到他(她)的课堂里,我们心怀感恩之心,必然会有所收获。所谓收获,在我看来,未必是那些正面的理念或值得借鉴的方法,也可以是那些在很多同学眼中的缺憾或不足。有时,正是那些不足与缺憾可以成为我们深入思考和探索的切入点,它们的价值就在于能促使我们换一个角度去思考相关的问题。因此,当我们面对那些给我们讲课的老师时,收起我们挑剔的眼光,付出我们的感恩之心,感恩他们为我们付出的辛勤劳动,感恩他们呈现了对相关问题的思考,感恩他们带我们走进了一个个话题研究的原野。因为心怀感恩,我们的心会因此而变得沉静而柔软,会更理性和客观地去观察和思考相关问题。如是,我们就更容易从中吸取专业成长所需的养分,体验到一段段朴素、平淡的话语所隐含的教学智慧,捕捉到小小瑕疵中所反映的一个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将那些难免的不足和缺憾转化成为能滋养我们教师专业发展的养料,同时,也使我们的培训之旅多些淡然的愉悦。

2.让我们多一份即时生成

培训过程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所谓学习,在我看来,还不只是吸纳,单纯吸纳的学习活动只是一种被动学习,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主动学习,单纯吸纳的培训也只是一种“被培训”,而不是高质量的培训。主动培训不仅需要吸纳,更需要我们基于培训活动能即时生成新的启发与思考。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启发比吸纳更有价值,因为相对于那些吸纳的东西,生成的启发更为前沿,更有价值。模仿他人充其量是对他人认同后的追随,假如没有新的思考和启发,那么,吸纳再多也是落在人后,不可能真正超越自己、超越他人。因此,在培训活动中,不要将自己在无意识中演化成为一个只会照单全收的容器,而要在倾听中,开启我们的思维之翼,通过提取、筛选和思考,即时生成点点滴滴新的启发,找到新的研究方向和思路,并逐步超越原来的自我,丰富我们的思考,修正我们的行为,从而逐步走进新的思想高地。

3.让我们多一份后续研究

全文阅读

校本培训,学科素养提升的有效途径之一

摘要:课程改革需要教师的专业化,同时课程改革也赋予了教师专业化以新的实践内涵,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校本培训是教师学科素养提升的一项重要手段。

关键词:学科素养 校本培训 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教师的立身之本。没有教师的专业发展,就不可能真正落实课程改革的。课程改革需要教师的专业化,同时课程改革也赋予了教师专业化新的实践内涵,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如何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水平,迅速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更高要求,是我校的一项紧迫任务。

原教育部周济同志在《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工作全局》一文中强调: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办学要以教师为主体。教育质量的高低乃至整个教育事业的成败,从根本上讲,都取决教师队伍的素质。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几乎所有的学校都认识到了这一点,于是校本培训作为提高师资素质最有效的措施在众多的学校迅速的开展起来。经过实践与反思,我们总结出了一些提高校本培训质量的方法与途径:

一、加强教师培训制度建设,做到培训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科学合理的培训制度是教师培训工作顺利进行的保障。因此,学校在校本培训工作中重视培训制度建设,并在过程中强化管理,把制度管理落到实处。我们学校在校本培训中就制定了《教师校本培训考核细则》,具体内容包括:教师自培计划、教师会议记录、听课记录、总结反思等方面。通过制度建立,促进了我校教师培训工作的顺利的开展。

二、采取多样化培训方式,促进校本培训工作落到实处。

1.实施专家引领式培训。通过邀请区内外专家对学校教师进行培训。我校就先后邀请专家、骨干、教育能手到我校作课程改革、课题研究方面的讲座及对教师进行培训。做到专家与教师零距离接触,面对面对话。

全文阅读

微课程体验式教师培训概述

在移动终端技术日益完善,开放式教育资源蓬勃发展,现有优质资源亟待整合运用的背景下,微课程作为“一种新型的以多媒体技术为载体的学习资源”,使得教师培训的创新空间变得空前广阔。本文从体验式教师培训出发,将微课程嵌入其中,构建基于微课程的体验式教师培训模式,弥补传统教师培训的不足,为教师培训的发展提供新方向。

一、微课程概念与特征

1.微课程概念

微课程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尚没有统一的概念界定。最早提出微课程概念的是美国的戴维•彭罗斯,他将微课程称为“知识脉冲”,他也因此被称为“一分钟教授”。他将微课程定义为“并不是为微型教学而开发的微内容,而是运用建构主义方法化成的、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实际教学内容”。我们认为,微课程是以网络资源共享为目的并适合移动学习,以短小、精悍的教学视频、动画、文字或音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精心设计和展开,整合学习任务清单,练习测验及教师教学反思等为一体的半结构化教学和学习资源。作为一种学习资源,它支持反馈和改进,提供和呈现系列化、连续性、层次化的在线微型视频内容,同时能根据学习者学习需要和学习路径推送相关主题的学习资源。微课程可以用在很多领域,如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教师培训、企业培训等。本文研究的微课程主要涉及的是教师培训领域,可以说是教师培训资源建设与应用上的一个新形式。教师培训微课程应该在设计开发之前就要考虑应用的问题,微课程能够灵活运用于多种教师培训情境,如网络在线学习、面对面集中培训或混合学习等。如果用在集中培训中,微课程常常作为培训课程中的一部分内容,负责完成知识的直接高效传输,节省培训时间,并结合教学案例发挥作用。但无论采取哪种培训形式,为提升微课程资源利用率,都需要依据培训对象的需求进行精心地课程设计,并辅之以长期持续的跟踪指导服务,如与培训主题相关的培训方案、课程设计、课件、学习资料、评估反馈、培训师点评,以及培训对象间交流合作的平台等。

2.微课程的特征

(1)微课程内容短小精悍微课程持续的时间短,一般在5~15分钟;教学内容主题突出,且有相对完整的微主题;能够让学习者快速掌握知识点,提升学习效率;内容短小精悍,针对性强,呈现形式生动活泼。(2)微课程关注学习情境的创设微课程强调学习情境的创设,它可灵活运用于多种学习情境,如为教师做面对面培训的正式学习情境、教师线下利用碎片化时间自主学习的非正式学习情境,都可运用微课程,微课程可以满足教师不同层次的需要。教师培训微课程可以是独立的资源,也可以和其他微课程构成系列化课程资源,因此,微课程之间不是独立存在的,有其内在的结构。微课程的情境性特征,使其不能适用于所有培训课程和培训情境,有的微课程适用于传授独立知识单元的情境,对于传授复杂多元知识单元的情境则不适用。(3)微课程需借助信息技术平台加以推广使用微课程以微视频为呈现形式,需借助相应的网络平台或移动终端供学习者学习体验。微课程作为在线视频学习资源,远比文字、图片、声音等形式的学习资源受欢迎。微课程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相结合将是大势所趋,为我们提供方便快捷的网络学习体验。

二、体验式培训的内涵与特征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大卫•库伯提出了完整的体验学习理论,构建出“体验式学习圈”。他指出有效的学习应从体验开始,通过反思、总结,形成理论,并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体验式培训强调“先行后知”,是一种通过个人在活动中的充分参与,来获得个人的体验,然后在培训师的指导下,团队成员共同交流,分享个人体验,提升认识的培训方式。体验式培训具有以下几方面特征:一是强调参训学员的主体性。体验式培训以培训对象为中心,将培训对象看作是具有独特阅历和丰富经验的个体,基于需求,以提升能力为目的,关注培训对象的感受和体验。培训中,学习者越具有主动性,培训效果越明显。二是以解决现实问题为取向。体验式培训强调实效性与针对性,关注实际问题的解决,着重于现实世界。培训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结合培训对象工作实践,对其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三是关注培训情境的应用。体验式培训对环境的选择和课程的精心设计有较高的要求。例如在“教师培训项目方案的系统设计”专题培训中,在讲到“目标”与“目的”的区别时,培训师精心设计了“一步之遥”的小游戏让学员亲身体验,现场互动交流,给参训对象留下深刻而又充满趣味的学习体验。综上所述,基于微课程的体验式教师培训是指将培训内容通过微课程形式来体现,将微课程视为开展教师培训的工具和方式。基于微课程的体验式教师培训,将给学员带来不一样的学习体验,能够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活跃培训气氛,灵活分配学习时间,如学员感觉现场培训不解渴,还可在培训后分享至网络平台或移动终端进行持续流学习。

全文阅读

企业管理培训课程设计的重要性

企业管理培训课程要始终如一地将基层管理者放在开发课程的第一位,采取各种策略和手段,实现培训目标。开发课程的过程,就是培训师将以人为本的培训理念和艺术性的设计相结合的过程。

一、课程定位体现准确性

一般来说,培训项目负责人通过调研和需求分析,确定培训课程目标和主要内容之后,授课师资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设计思路和结构,确定培训课程的相关内容。因此,课程在项目中的定位、作用和内容的针对性与项目负责人项目开发水平有直接关系。能否准确诊断企业问题,有效掌握信息和整合问题清单,确定诊断结果及制定解决问题的“处方”,考验的是培训项目负责人的责任心和专业能力。经常看到的培训策划就是先点人,再点课,找个知名的培训师随便讲讲,或投其所好讲他最擅长的内容,课堂气氛热热闹闹,培训也就风风光光结束了,最后的培训效果无人问津。由于部分“知名”培训师缺乏对企业的了解,特别是对企业管理者的管理心理缺乏深层次了解,导致课程题目很吸引人,但内容不符合实际。“课上十分激动,课下一动不动”,当这种现象屡见不鲜的时候,殊不知“知名”的反面就是“致命”。

我们知道,传统培训分为三大类:知识培训、技能培训和态度培训。知识培训主要解决“知”的问题;技能培训主要解决“会”的问题;态度培训主要解决“意”的问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现代化企业所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不仅要对技术知识和技能补缺,更应注重通过培训使基层管理者这一中坚力量的行为、价值观和潜能思维等发生较为持久的变化。通过潜在能力的开发,使他们提升素质,促进企业发展。因此,他们要求培训课程定位又即针对性强,有实效即解决实际问题。越来越多的培训师开始关注课程定位,大批的针对现代企业基层管理者的思维培训、观念培训和心理培训的课程脱颖而出。

思维培训主要解决“创”的问题;观念培训主要解决“适”的问题;心理培训主要解决“悟”的问题。同传统培训的知识、态度、技能培训相比,符合社会发展的思维培训、观念培训和心理培训为现代企业培训增添了新的内容,使得原有传统的管理培训课程体系更加符合现代企业的需求。这些课程的实施必将成为新时期基层管理者转变观念、与时俱进的有效途径,通过“感悟”、“适应”和“创新”,将更加有利于解决基层管理者“做”的问题。

二、结构设计体现系统性

一个优秀的培训师就象一个艺术家,将他所要表达的内容和主题以不同形式逐渐呈现在观众面前,通过形式和内容完美的表现和艺术的结合,把观众带到提前设计好的情境中,流连忘返。课程设计者要充分考虑基层管理者的培训需求、兴趣、动机、学习风格等方面的种种因素,对他们的学习心理进行开发,把握住培训最本质、最具决定性的一面,这也恰恰是培训课程开发的精髓所在。

在培训课程的开发中,科尔伯认为:从感知信息来看,具体感知者与抽象感知者相比,更喜欢通过做、活动和感觉来感知信息。基层管理者人群的学习特点更符合具体感知者的表现。因此,培训师应尽量适应他们的学习风格,要用视觉的形式传递信息和要点,要用听觉的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要用触觉的形式感知心灵的触动,通过全角度立体激发每个学员的潜意识,使学员对事物的认识不断完善。《班组长角色认知》是天津石化培训中心2006年自主开发的基层管理者的的培训课程,该培训课程的结构采用了“五线谱”的设计思路,即五条线,分别为时间线、内容线、方法线、情绪线、工具线。

全文阅读

教师培训工作汇报

一、基本情况

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我校办学水平的根本保证。为加强我校师资队伍建设,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认真落实《方案》,共组织教师人参加培训,参训率达%,在岗教师参训率%。本次培训自年月至年月,可以利用的培训时间周。培训共有四个层次:全员培训,分层培训,特色培训,教学教研,另外我们还邀请多名专家做报告,并派四名教师参加教育局组织的培训活动,均取得很好的收益。为使培训工作做实做活,做出成效,我们将名学员分成组,即不同类别的教师为单位组织培训学习。各组遵照培训方案,因地制宜地进行培训工作。近月的培训给了我们许多有益的启迪,特别是在班中应用的新的教学管理模式,就如何针对教学和教师素质,进一步地提高培训效果等方面,我们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教训。这里简单地作一个小结,相信对以后培训会大有帮助。

二、具体工作

1、浸润普及——全员培训,“润物细无声”

从课程体系建设、责任教育、信息技术、法律法规、师德等方面对全体教职工进行培训,普遍提高教职工的专业素质。学校围绕责任教育核心价值观,通过责任教育头脑风暴、责任教育誓言、责任在我心中论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责任铭记在每个人的心中。围绕责任核心价值观,形成了学校的办学理念、校训、校风、教风和学风。学校常规教学是落实教学计划,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坊子区实验学校教务处历来十分重视常规教学的落实,并把常规教学的检查、督导、反馈当作教务工作的中心工作之一。为此举行以“有一种美丽叫认真”为主题的教学常规检查分析总结会议。会上教务处主任针对本次检查的情况具体分析了各班级的优秀之处和存在的问题,并对以后的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特别对教学常规做得比较扎实的老师提出了表扬,突出了“有一种美丽叫认真”的主题。此次会议进一步端正了老师们的教学态度,起到了“学校管理、师生自觉、共同成长”的检查效应,促进了学校教学质量的稳步有效提升。

2、引领提高——分层培训,“更上一层楼”

按教师的类别分级分类培训,主要分一年级教师、毕业班教师、音乐美体教师培训和班主任的培训沙龙论坛等,培训能有针对性的增强各位老师的业务水平。我们把教师的专业培训作为重点,共组织校本培训50余次。除对课程体系建设四个方案的培训外,还对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学校现代制度建设、选修课的开设、课程体系评价等内容进行了培训。共举办了三次班主任沙龙,分别就家长课堂、课间活动秩序、如何走好放学队伍进行了专题研讨交流。召集一年级、六年级、音体美老师、新入校教师、年级主任会议,就学校课程体系建设以及学校管理运行机制进行了座谈,结合年级和学科特点提出了要求。另外通过《课程标准》考试、集体备课、大教研活动、公开课、优秀成果推介、读书会等形式对预学案、“121”四步教学法进行了专题培训,转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不断提升教师素质。

3、内化提高——特色培训,“一览众山小”

全文阅读

校本培训――教师专业发展的优质平台

摘要:校本培训是根据教师发展的需要,由学校发起和规划的,旨在满足学校每个教师工作需要的培训活动,它是以个性为特征,立足本校本岗,融“学习,研究,实践”为一体的一种培训模式,是中小学教师培训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教育中的校本培训日益受到重视。校本培训直接服务于教师专业发展,倡导充分发挥学校自身在师资培训方面的职能,挖掘学校的内在资源,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使教师的在职培训朝着能够随时随地在每个教师所需时刻,以最好的方式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这一目标迈进,从而促进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故校本培训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优质平台。

关键词:校本培训 教师 专业发展

一、校本培训的背景

教师专业发展已成为教育研究的重要议题。开展“校本研训”是转变教师观念的需要,是时展的需要,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是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二、校本培训的内涵和操作模式

(一)校本培训的内涵

校本培训是指以学校为单位,面向教师的学习方式,内容以学校的需求和教学方针为中心,目的是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二)校本培训的操作模式

全文阅读

TTT培训模式的实质及应用要点

[摘 要]TTT培训效果的有效性受到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研究这种先进培训模式的实质及内在规律,进而将其迁移到系统内专兼职教师的培训和其他项目培训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全面总结TTT模式的特征的基础上,探究该模式蕴涵的实质,进而提出现在专兼职教师的培训项目。

[关键词]TTT模式;成人学习者;现代培训理论;培训有效性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20.074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20-00-02

TTT,是英文短语Training the Trainer to Train的缩写,意为培训师。一般情况下,它是通用企业管理培训领域的职业培训师、企业内训师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训练课程。由于学校教育的滞后性和基础性,企业急需对内部有影响力的中层干部和业务骨干进行技能培训,使他们掌握有效将自身的业务技能传达出去的技能,使他们在企业内起到教练、教师、师傅的作用,带动整体员工的业务素质和能力的提升,更好地为客户服务,促进企业业绩的提升。

国家税务总局教育中心明确提出税务系统师资队伍的建设应遵从“素质优良、规模适当、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原则,要培养一批思想政治素质过硬,职业道德良好,专业知识基础扎实,有丰富的培训工作经验,掌握现代教育培训理论和方法,具备胜任教学、科研工作能力的专兼职教师,从事税务教育培训工作。因此,TTT培训作为一种国际上普遍认可的有效培训模式,研究它的实质及内在规律,进而把它迁移到系统内专兼职教师的培训和其他培训项目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TTT培训模式的特征

TTT培训项目与其他培训项目相比较,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模式,具有鲜明的成人培训项目特征。

全文阅读

试析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体系的设置

论文摘要:培训课程是校长培训工作的核心。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体系要融合多种价值取向的校长培训课程观念,确定多层次的校长培训课程目标,组织模块化的校长培训课程内容,选择多样化的校长培训课程实施方式,实施专业化的校长培训课程管理,探索有效的校长培训课程评估。

论文关键词: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体系

体系是指若干有关事物在一定范围内按照一定的秩序和内部联系而构成的有机整体。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体系,是针对中小学校长在专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存在的不足,根据国家、社会对校长的岗位要求及专业标准,帮助校长更好地履行校长职责而设计的课程系统。它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培训教材、课程模式、课程策略、课程评价等要素,这些要素构成了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本文就此提出一个初步设想。

一、融合多种价值取向的校长培训课程观念

课程观作为一种理念、价值取向,是课程体系定位的根本指导思想。从课程发展的历史来看,离不开社会需求、学科体系和学生发展这三个课程的基点,而对这三者关系的不同处理则形成了三种不同的课程价值取向,这三种课程价值观便形成了三种不同的课程决策和设计。

以社会需要为中心的课程观是社会本位价值取向,主张以满足社会(主要是以国家、民族、社区发展)的需要作为课程价值的基本取向,围绕社会问题进行课程设计。这种价值取向的课程设计,着眼于使学习者掌握社会生活所必要的知识、技术、技能,强调社会实践活动和社会问题解决能力,学校应帮助学习者了解社会现实,帮助学习者适应社会并找到改善社会的途径。这种价值取向的课程理论与我国曾经长期将教育定位于上层建筑,重视教育的社会价值,忽视教育的个人价值密切相关,认为校长是为了使学校满足社会需要而组织教育教学活动。因此,校长培训课程的重点内容是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教育政策法规、国家教育发展形势等相关知识。

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观是知识本位的价值取向,主张把教育建立在知识的本质及其重要性的基础上,并根据知识本身的状况和逻辑来组织课程。这种理论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把人类在漫长发展进程中所积累的知识技能等学问传递给学习者。这种应用最普遍的课程理论,按照学科门类来组织课程内容,强调各学科领域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系统性。这种价值取向的课程理论对我国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的影响最大,他们多为教育学科和管理学科专家,主张通过系统的教育科学和管理科学的理论教学,帮助校长全面掌握教育科学的基本概念,提高学校管理的理论水平,推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观是学生本位的价值取向,主张为学习者提供有助于个性发展和成长的经验,强调将学习者的兴趣、需要、能力作为课程设计的核心,使课程适应学习者。课程的目的在于让每个学习者都能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更多地关注学习者能力和个性品质的培养。这种价值取向的课程理论是市场机制下的一种“消费者导向”的课程思想,主张校长培训课程应建立在校长选择的基础上,校长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课程设计要打破传统课程模式的束缚,把校长需要的教学内容纳入课程。“菜单式”培训课程模式就是按需施训的体现。

全文阅读

基于目标理论的教师培训项目设计与实践

任何一个中小学教师培训项目都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整体工程,必须在一定理论指导下科学设计培训项目组织实施的全过程,才能取得理想的绩效,正如北京教育学院余新教授所说,教师培训有效性的实现必须解决七个基本问题:一是多维理解“为什么培训”:做好培训需求分析;二是深度分析“培训谁”:掌握学员个体学习特征;三是准确揭示“培训他们什么”:聚焦培训目标;四是精心设计“用什么内容培训”:设置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五是严格遴选“谁来培训”:优化培训师资资源;六是积极研究“如何培训”:发挥研修主体的参与作用;七是密切关注“培训效果如何”:全程监测和控制培训质量。按此逻辑线索,在目标理论指导下,我们有效的进行了湘潭市首届教师教育科研能力专项研修培训项目的设计与实践。

一、理论依据

(一)泰勒的课程设计目标模式

目标模式是20世纪初开始的课程开发科学化运动的产物。其主要代表人物是被尊为“现代课程理论之父”的拉尔夫·泰勒(R.Tyler)所创立的“泰勒模式”。他指出,任何课程设计都必须回答以下四个问题:一是为什么教或学(目标)?二是教或学什么(内容)?三是怎么教或学(组织)四是如何评价教或学的效果(评价)该理论应用到教师培训工作中可以表述为:教师培训项目设计必须回答为什么培训(培训目标)、培训什么(培训内容)、怎么培训(培训组织)和如何评价培训效果(培训绩效评估)四个方面问题。在实际运作中,为便于操作,该模式可以细化为七个步骤:诊断培训需要 形成具体培训目标 选择培训内容 组织培训内容 选择培训活动 组织培训活动 培训绩效评估。

(二)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美国著名教育评价专家布鲁姆(Bloom)等自1948年开始研究教育目标的分类,到1972年,陆续编写出了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大领域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在教育评价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虽然这一分类体系并非是针对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的,但其目标分类的具体性、准确性和可评性等在教师培训项目的目标设计中是值得借鉴的。教师培训的具体目标同样可以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在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分层设计。

二、需求调查与分析

依据上述理论,教师培训项目设计的首要步骤是进行培训需求调查与分析:

全文阅读

家庭教育讲师培训方法研究

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当下,全社会都掀起了家庭教育热,但如何开展具体的家庭教育活动,让广大家长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和水平,是值得探索和研究的重大课题,这就需要有一定专业水平的家庭教育讲师对家长进行辅导。而专业的家庭教育讲师如何培养和成长?笔者通过八年的探索和实践,总结出了有效的培训策略。

一、科学设置培训课程

培训课程是培训活动的主体内容,是实现培训目标的基本保证,是培训活动开展的纽带。培训课程的科学性决定了培训活动的质量高低,是培训活动的生命所在。一般而言,培训课程要遵循以下程序来进行开发和设置:需求调查与分析—明确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确定培训方式—组织课程执行者—落实培训时长—制定课程评价。家庭教育讲师培训课程设置同样遵循这样的科学流程,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实践检验,笔者研究出科学的家庭教育讲师培训课程体系(见表1)。家庭教育讲师培训体系包括三大模块、主题、24个培训内容。理论基础模块包括家庭教育基础理论、儿童教育学基础和儿童心理学基础三大主题;技能训练模块包括讲师基本职责、讲师备课技能、讲师演说技能和讲师咨询技能四大主题;实践操练模块包括现场实践和现场观摩两个主题;每个主题又包含若干培训专题。例如,家庭教育基础理论是从家庭教育学这个视角来组织培训内容,包括家庭教育中父母角色与职责、家庭教育需要理性的爱等5个专题。家庭教育学内容丰富,为什么只选择这5个专题呢?这主要基于两个方面:第一,依据家庭教育的现实问题。目前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着以下问题:把孩子教育问题推给学校和教师,不明确家庭教育的职责;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缺位;父母对孩子或者过于溺爱或者管教过严;父母与孩子关系不良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从理论上明确家庭教育的职责、地位和方法。第二,依据家庭教育讲师的职责。家庭教育讲师最基本的职责就是向广大家长传播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指导广大家长做好家庭教育,如果家庭教育讲师都不懂家庭教育学的基础理论,就会“误人子弟”。因此,这样的培训课程是严谨的、科学的。而且课程的设置体现了“理论+技能+实操”的思想,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升华理论。

二、创新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培训方式包括专题讲座、案例研讨、专题论坛、现场模拟体验、说课、试讲和现场教学指导等9种,灵活多样。对于理论学习,其主要目的是增长知识和开阔视野,要选择专题讲座这种高效率高容量的方式;对于如何科学选题,要充分调动参训者的积极性,发挥参训者的聪明才智,这时就要选择互动交流这种容易碰撞出思维“火花”的方式;对于倾听与表达技巧、诊断与指导技巧这些技巧性强的内容,要选择现场模拟体验这种在参与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提炼的方式。总之,培训方式的选择是依据培训内容和培训目标以及培训对象需求而定的,灵活多样的方式保障培训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本培训不仅有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而且还把中小学教研活动中经常使用的“磨课”创新性地拿来使用,构建起新的培训模式。“磨课”培训模式有四个环节:①确定选题:每一个参训者根据理论基础中所学的知识和自己对家庭教育的理解和经验,确定讲座主题,主题切口要小,不能假大空,做到以小见大、一课一得,避免空谈。主题确定后要提交给培训导师审核,审核通过后才能开始备课,否则重新选题。②备课:参训者根据主题,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把自己的所看所思制作成课件,准备进入说课环节。在备课中一定要避免只从网络上下载相关知识,然后东拼西凑形成讲座内容的做法;讲座一定要有自己的内容体系,每一部分内容必须有内在的逻辑关联,而且所选择的“案例”应该是家长身边的经常发生的典型事例,这样才能“接地气”,才能启发家长去解决自身的问题。因此,要求参训者必须“沉下心”来观察和思考家庭教育问题,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论分析才能备好课。③说课:参训学员每12人分成一组,在导师指导下,每位参训者说课10分钟,同组学员和导师一起对说课内容进行论证,考核通过者进入试讲环节。否则修改后再次说课。说课环节考查的是家庭教育讲座内容的科学性,所以,每一个内容和观点都要认真斟酌,比如“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教育就是培养良好习惯”等观点其实是片面的,并不严谨,甚至会“误人子弟”。为此,要求参训者说课时必须解决三个问题:第一,本讲座要解决家庭教育中什么普遍性问题?第二,本讲座主要观点及相关知识体系是什么?第三,本讲座选取的“案例”是什么?能否支持讲座主要观点?④试讲:参训学员每12人分成一组,在导师指导下,每位参训者把同组学员当作“家长”,现场模拟家庭教育讲座,从头至尾讲完一个讲座,时间为40分钟。试讲环节考查的是家庭教育讲座演说的艺术性,强调“动心”“入心”“上心”,做到“使人知、令人信、促人行”。试讲合格后即可正式走上家庭教育讲座的讲台,成为正式的家庭教育讲师。“磨课”培训模式既是创新的培训方式,又是保障本培训项目能有效实施的根本保证。这种“磨课”培训模式是三个循环组成的螺旋上升的结构,包括选题循环、说课循环和试讲循环。这样的结构又由两部分构成的,一部分是强调内容的科学性,由选题、备课和说课组成。另一部分强调演讲的艺术性,突出的是“讲”的技能技巧,通过试讲来保障。只有通过“磨”,才能构建一堂既科学又有吸引力的家庭教育讲座,才能培养出真正合格的家庭教育讲师。这样也能保证每位通过的“讲师”都是真正能走上家庭教育讲台的“行家里手”。

三、凸显有特色的培训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家庭教育讲师培训课程体系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专题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技能训练与方法讨论相结合、学术沙龙与案例研讨相结合,强调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培训主体的自主性、培训方法的互动性和培训效果的即时性,具有鲜明的特色,比较突出的有以下三点:(一)系统性。一个合格的家庭教育讲师既要有深厚的知识功底,又要有高超的演说技艺。一个成功的家庭教育讲座既能让家长在现场被感动,更能让家长在感动中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收获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知识与方法。因此,本培训非常注重系统性,不仅从家庭教育学、教育学和心理学上夯实理论基础,而且从成人教育基本规律上掌握家庭教育讲座的演说特点。更重要的是,通过备课、说课、试讲这些“磨课”方式进行“一对一”指导,使参训者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凸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系统性。本培训面授学习共有84课时,还不包括说课、试讲和现场讲座指导。假如一个家庭教育讲师培训班以50人计,每一位参训者都能一次性地通过培训考核,那么,说课这一环节就需要17个小时,试讲这个环节就需要50小时,“磨课”总耗时67小时,以每天工作8小时算,至少需要9天。所以,家庭教育讲师培训并不是“速成”的,从时间上就能体现培训的系统性,更保障了培训的整体性和实效性。(二)实效性。家庭教育讲师培训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培养合格的家庭教育讲师。所谓合格是指参训者不仅要顺利结业,还能正式走上家庭教育讲座的讲台。而且,要求家长听后还乐意再来学习,否则为不合格。在实践中,许多中小学校、幼儿园不能把家庭教育讲座常规化,就是因为担心家庭教育讲师讲不好,家长有意见。为此,我们采取了“磨课”的培训模式,为每位参训者精心打磨一节家庭教育讲座,从选题、备课、观点呈现、案例选择、素材整理、课件制作、演讲技巧、有效控场等方面打磨与评析,保障每一节家庭教育课都是精品课、让家长喜欢的课。家庭教育讲师培训不是学历培训,也不是业务培训,而是资格培训、“准入”培训,培训合格后即可成为讲师。所以,培训必须全面、系统和严格要求,必须以为参训者负责、为广大家长负责、为家庭教育事业负责的态度来认真组织实施,不能马虎对待、走过场,更不能不顾质量地“速成”,否则就会误人子弟。(三)选择性。讲师,顾名思义,“讲”就是其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职能,就是要向广大家长传播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进而转变他们的家庭教育观念,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和水平。而事实上,参加培训的学员既有一线的校长和老师,也有普通家长,还有各行各业对家庭教育非常重视的人员,参训人员很复杂,他们中可能是因为语言表达问题、形象问题或性格问题而不能“讲”,因此,并不是每一个人都适合于“讲”的。选择性就成为本培训区别于其他培训的显著特点。本培训采用“结业证书+聘书”的方式来体现选择性,参训人员学完所有课程,经考核合格后,颁发结业证书。通过说课和试讲的“磨课”考核才能正式聘为“讲师”,成为合格的家庭教育讲师;只通过说课考核,不能通过试讲考核,不能聘为“讲师”,可以聘为“家庭教育指导咨询师”,可以为家长提供一对一的咨询指导服务;说课与试讲考核都不通过,只能担任家庭教育指导志愿者,协助“讲师”和“家庭教育指导咨询师”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此外,家庭教育讲师培训要得到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妇联和关工委的支持才能保障有效实施。因为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主要是由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妇联和关工委负责组织实施的,经过培训考核的“讲师”要得到这些部门的认可才能正式走上家庭教育讲座的讲台,也才能真正体现本培训的效果。因此,本培训必须得到这些相关部门的支持与认可才能成功开展。

作者:张润林 单位:东莞市教师进修学校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