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模式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课堂新模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4)02-159-01

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的学习方式。顾名思义,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题,个体自觉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或能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论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时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在新教育理念和新课程改革大的背景之下,自主学习已经逐渐取代接受学习, 成为符合学生发展规律的学习方式。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社会发展的需要,面对新世纪的挑战,适应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形式,适应职业转换和知识更新频率加快的要求,一个人紧靠在学校学的知识远远不够,每个都必须终身学习。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的学生是否具有竞争力,是否具有巨大潜能,是否具有在信息时代轻车熟路的驾驭知识的本领,都取决于学生是否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个体发展的必备要素。培养自主学习有助于提高课堂的学习的效率和学生在校学习的质量。

陶行知曾说:“思有其序,学有其法。”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来组织课堂教学已经成为现代课堂教学的一种模式。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促进学生的发展在历史课堂中践行以自主学习为中心的现代课堂教学模式势在必行。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历史的能力呢?

首先,我们必须要转变观念,明确学生是实施自主学习方式的主体。传统的课堂中,学生只是作为教师实施教学计划、完成教学任务的工具,教师是通过学生来实现教学目标的,因此,真正的课堂主体不是学生,学生的学习行为是被动的。在以自主学习为主的课堂教学中必须改变这种现状,让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充分的感受到主人翁的地位,感受自己的权力和地位。

其次,我们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大胆改革,勇于探索,通过自主预习、创设情景,启发导学、自主探究,质疑释疑、小组研讨、合作学习、归纳总结等步骤,构建了具有校本特点的自主学习教学模式:

第一步:自主预习(5――8分钟)

分为课前预习和课内预习。教师要布置预习,明确提出预习任务与要求,并根据将要学习的内容,巧设问题。通过预习把握学生学习的动向和兴趣,为课堂教学的实施打好基础。

全文阅读

论课堂教学模式

摘 要:杜郎口中学以“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以“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的教学理念掀起了一场震动教育界的教学改革。这对于我们现在还采用传统填鸭式、满堂灌的授课方式的课堂教学模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也留给了我们更多的思考。为了培养更多懂得思考,掌握现代知识技能方法的高水平人才而不是只会死记硬背不能灵活应用的好学生,我们需要乘着教学改革这股东风,改良课堂教学模式,从老师,从学生的角度,各自转变传统的思维习惯和观念想法。

关键词:课堂教学 教师角色 学生自主学习 以学生为中心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a)-0115-01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模式新课改提出“以人为本,全人教育”为核心理念,而杜郎口中学的教育理念契合并实现了新课程理念的基本要求,杜郎口中学的师生们创造了“动态的课堂、情感的课堂、成果的课堂”,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我参与、我快乐、我自信、我成长”。这种独具创新的教学模式集中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它打破了传统课堂上师生讲与听的角色,由老师负责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能力,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展示平台,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知识的索取过程中,从而形成学习过程的互帮互助,集体学习,自主学习的良好氛围和高效率课堂。

然而,这种大胆创新的教学模式是一种通过个体实践和总结提炼之后所形成的经验介绍,对于我们身处基层教育一线的专任教师,需要得更多的是从中找到另一个在此创新方法下的具有我们学校特色,符合我们学生实际的个性教学模式。这就需要我们从课堂的两大主体方面来分析。

首先,作为传统课堂的主角,教师的职责和任务是非常明确,也非常重要的――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此时我们脑海中闪现的画面就是老师手拿书本口中念念有词,学生埋头看书,耳朵竖起认真听讲。但其实这种流传千年的授课方式已经不再适应当今时代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对庞大知识体系的渴求了。那么这个时候,作为课堂中的主宰者,也是大海航行的掌舵者,需要及时调整线路,改变方式策略。既然现在的学生信息来源广,涉及的知识面广,面对的各种环境刺激多,又很有表现的欲望,那么我们就需要针对当代学生的如此特点,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不能再当一个滔滔不绝,纯理论讲授型的“闷葫芦”老师,而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把注意力,观察力,思维能力都集中到课堂学习的知识任务点上,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利用学生的自主思维模式,教师只需要在关键的时刻提醒或是推波助澜一把,学生就会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这样再回过头巩固所学知识点就会激发学生更多的兴趣和更多的学习热情。

以上就是所谓的“翻转课堂、颠倒主次”,其实只是我们改变传统授课方式,变被动为主动,让教师的角色和功能发生一些变化。而为了顺应这些变化其实也就是对我们的老师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以前可能只需要老师掌握该门课的书本知识点并在课堂上讲授给学生听,辅导学生顺利通过课程考试就行,但是,现在我们既然要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就得让教师的角色更丰富,更全面,既要保留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核心功能,又要增加诸如学生讨论小组展示表演的领导者、驾驭课堂、调节进度、活跃氛围的主持人、激发学生潜能的伯乐等百变的角色。这也是课堂教学模式创新体制下对老师自身的素质和能力的高要求。需要我们教师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的同时,稳扎稳打巩固基本功,更重要的是要不断增强自己的专业知识能力和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这样才能适应教学课堂模式改革创新之举。

另外,作为课堂的另一主角,学生的地位和作用也不容忽视。传统的学校课堂,是为老师传授知识、学生接受知识提供的中间平台和场所。那么,课堂中教师和学生也分别承担着不同的职责和任务。我们都把在学校接受知识称为学生的“天职”,目的也是想告诉我们的孩子,在青少年阶段学习也是需要主动性的。然而,不同的学校,不同的教学环境中,学生的特点和对学习的认知是不一样的。就如同我们传统观念中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给出的等级之分一样,也有老师对学生的评价是优生和差生,其实这是因为老师还没有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其实现在的学生,如果单凭考试成绩或是学习上的表现来区分好坏那就容易犯错,因为教育本身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有能力有作为有担当的优秀的人才,如果学生入学就是优秀的那就不需要我们老师过多的工作了,所以其实教育的核心也就是帮助学生改掉不良学习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为以后独立走上社会发展之路打好坚实的基础。所以作为教育者,不怕学生有缺点,不怕学生不听话,也不怕学生学习上有弱点,只要我们找到学生的兴趣点,找到学生的特点再施以有效的教育方法就能达到转变和引导学生良性发展的目的也正好切合了教育工作的意义。

全文阅读

“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

摘 要:依托网络教育平台,推进“翻转课堂”,个性化学习的一剂良方。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创新,探讨素质教育的模式。

关键词:“自学质疑课” “训练展示课” 个性学习 合作探究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4(c)-0159-01

在新课程理念深入人心的今天,在以学生为本、合作学习等理念指导下的各地课堂教学改革,基本形成了三个共识――集体备课汇集教师集体智慧、编写并使用指导学案和组建学习小组进行合作学习。但现行教学模式中,依旧存在学生个性化学习受到制约、课堂上“齐步走”等问题。昌乐一中依托网络教育平台的技术支持,会诊现行课堂难以解决的问题,广泛研究课改前沿信息,推进“翻转课堂”,在短时间内取得明显成效,为个性化学习开出了一剂良方。

1 昌乐一中的“翻转课堂

走进昌乐一中,你会发现:传统的上课听新课、下课做作业的形式,在这里变成了课前看视频学基础知识,课上师生互动运用所学知识。课堂上,老师在一旁巡视,一对一个性化指导,学生们展示交流、协作研究、科学实验、完成作业,各抒己见、热火朝天。这是昌乐一中开展的“翻转课堂”带来的变化。

昌乐一中“翻转课堂”在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模式,课型分为“自学质疑课”和“训练展示课”。而在这两种课型中,教师制作到网上的教学视频都是学生展开自学和课上讨论的基础。

1.1 “自学质疑课”

全文阅读

理清课堂教学模式误区,寻求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变革课堂教学结构,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十分必要,其目的是从无效课堂到有效课堂,从有效课堂到高效课堂,从高效课堂到卓越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业质量,这是教育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但是,新课改在实际推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误区,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总结、提炼和矫正,回归教学的本真。

一、推行课堂教学模式的误区

近年,不少地方教育部门、教研部门、学校以及教学专家都在大谈课堂教学模式,可以说是五花八门,花样翻新,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好像学校没有使用统一的学科课堂教学模式就没有进行课程教学改革一样。阻碍了新课程改革的有效实施,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自上而下地推行教学模式。即地方教研部门制定各学科统一的教学模式,各所学校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按照规定的教学环节进行施教。但是,同一区域的所有学校都实行统一的学科教学模式,整齐划一,千人一面,这样的课堂是冰冷的,缺乏生命力的。推行者没有充分考虑到不同学校教师的差异、不同学校学生的差异、不同年级学生的差异、不同教学目标的差异、不同教学内容的差异、特别是不同学科的差异。显然这种推行统一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做法并无益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2.盲目地推行教学模式。部分学校领导头脑一热,提出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几个环节几个步骤,没有经过反复地实践研究,就要求教师按照这种模式进行教学,具体到讲解时间不超过多少分钟,步骤、流程都要精确一致,效果可想而知。从表面上看学校确实在研究教学,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但是,这种一刀切的课堂教学模式,难以真正地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规律和年龄特点,不能突显学科教学的特点,久而久之,课堂教学就会失去活力和创造力,课堂教学改革难以真正落地生根。

3.跟着感觉推行教学模式。有的学校今天统一使用杜郎口中学模式,明天推广洋思中学模式,后天实施东庐中学模式,你方唱罢我登场,学校的领导意识到前一种教学模式不适合本校的校情、教情和学情,就会转而效仿其他学校的课堂教学模式,让教师在学校推出的课堂教学模式中不断地折腾。但是,部分地区的教研机构和学校领导认为这是在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并且还大加赞赏,对出现的问题却视而不见,学生的学习质量提高了吗?推行的课堂教学模式有效和可行吗?适合本校的校情吗?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吗?

新课程改革中,在推行教学模式时出现的种种不合适的做法,实在是把一些教师折腾晕了,课堂成了别人“课改”思想的跑马场,成了被动接受别人“课改”经验的容器。此种状况下,教师无法坚持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个性和教学特色。这让许多教师都感到无所适从,该讲的不敢讲,该教的不敢教,该练的不敢练,唯恐自己落伍或者“过线”了,引来别人的批评。一些教师一边心里抵触外部强加的模式,一边被学校的号召和潮流牵着鼻子走,不得不放弃自己的课堂教学方法和教学实践经验,导致部分教师出现了课改后不会上课的情况。

二、推行课堂教学模式的思考

全文阅读

四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主要动因:一是基于农村留守儿童多,家长素质低,学生学习品质差的背景;二是基于发展性教育坚持以人为本,主张课堂教学尊重学生,促进和谐地发展的理论背景;三是基于没有科学的课堂教学模式载体,教师主宰课堂,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教与学的方式没有转变的实践背景。基于此,结合学校实际,从改革课堂教学模式的角度入手,以课题的形式研究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文化品位。

主要问题:探求课堂教学的本质规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现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教师由课堂的主宰者转变为主导者,学生由被动学习者向主动、自主学习者转变,形成新型的师生关系。

价值意义:实现学生主体发展和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学生的能力,促进教师的素质提升,打造学校品牌。

二、成果概述

主要内容:课堂教学以问题驱动、以学定教、少讲多学、主体互动、差异发展为思想理念,以行政推动、全员参与和日常研究为实施策略,以弘扬人性、坚持人本、注重人文、尊重生命、融入生活、构建生态作为课堂构建策略,形成三说、五要、六看课堂评价标准,构建自学、互学、导学、验学四学课堂教学模式。

创新点:从文化角度构建课堂,提升师生生命质量。

实践效果:转变教与学的方式,促进学生主体发展,推动教师专业发展,提升课堂文化品味。

全文阅读

转变课堂教学模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摘 要: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的课程标准,为适应新课改对课堂教学的新要求,必须抛弃传统课堂教学中不适应新课程理念的落后的教学模式,寻求新的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为此我们提出了“‘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它是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力图构建一种符合学生学习规律和教师教学规律的新型课堂。在转变课堂教学模式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师生关系、学校的教研氛围等都发生了变化。

关键词:弊端 改变教学模式 提高教学效率 变化

众所周知,新的课程改革在全国已经全面铺开,教育教学的理念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我们本地的教育发展仍然相对滞后,面对中考、高考竞争的日益激烈,为了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唯一的出路就是想尽一切办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通过学习江苏洋思中学、山东杜郎口中学等名校的“先学后教,先练后讲”、“少讲多练,精讲精练”、“教师讲课不超过10分钟”等课堂教学理念和方法,我们对新课改的教学理念有了更深理解,看到他们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功,更加坚定了我们进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决心。那么,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模式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如何打造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迫在眉睫的问题。

一、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传统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的固定模式,教师在课堂上是知识的“灌输者”,而学生则是学习的被动接受者,是“知识储存器”。这种教学模式以传授知识为核心,教与学全部围绕着课本转,教师的教学活动往往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学生只要循规蹈矩,按部就班跟着老师转就可以了,无需“用心”,只要“用力”。这样,教师教得“枯燥”,学生学得“乏味”, 教师和学生就是在这样一个固定的公式里,周而复始。学生缺乏自主思维的空间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的智育目标得到落实但非智力因素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和发展。在教学活动中,学生重接受、轻探究;重用脑、轻动手(实践);重记忆、轻应用;重结果、轻过程,只是锻炼了应试能力,而忽略了其他能力的发展。这种单纯重视智能发展的培养模式,不遵从人性的自然发展规律,不利于学生将来的个性化发展。这不符合教育培养人才的目的和要求。

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为适应新课改对课堂教学的新要求,就必须抛弃传统课堂教学中不适应新课程理念的落后的教学模式,寻求新的更高效的课堂教学方式。为此我们提出了“‘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它是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力图构建一种符合学生学习规律和教师教学规律的新型课堂,并以此为抓手去迎接新一轮课程改革,从而深化素质教育改革,使学校的教育教学步入一个良性的发展轨道。

“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的实践研究主要研究的是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作为课堂教学首要目标;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作为重点内容;将预习、展示、反馈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要环节进行探索与实践的研究。

全文阅读

法学课堂教学模式构建

一、目前公安院校法学课堂教学模式现状分析 长期以来,公安院校法学课堂教学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课堂成为教师的“独角戏”,教师单方面灌输知识,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缺乏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与机会,教学效果取决于学生的高效消化和吸收。课堂讲授存在一定主观随意性,受教师兴致、研究领域、课堂纪律等影响较大,教师本人感兴趣或有所研究的教材知识往往耗时讲授较多,有些即便与公安业务联系密切的重难点知识囿于自身知识层次因素而无以顾及。就教师实施教学依据的教材而言,公安院校所采用的公安实用教材兹需进一步调整。目前,公安院校开设了许多法学课程,包括法理、宪法、行政法、民法、诉讼法等,这些课程和普通院校法学专业所开设课程及内容差别不大,属于法学十六门核心课程范围。一些院校考虑到公安教育的职业性、实践性特点,立足本校资源自编了一系列教材,囿于编写资源,这些教材成为普通高校法学本科专业所用教材的压缩版本,教材内容缺少必要的学术前沿性问题探讨,即便如此这些教材在教学实践中也存在课时压缩现象,为学生成体系的理解教材知识造成一定的障碍。 传统的单纯讲授教学法固然能够提高教学效率、成体系的传授法学知识等,但它“不重视引导学生主动探求知识,导致学生难以形成独立的思辨能力以及主动学习的能力。没有训练学生深度思考的学术性课程,教学方法以填鸭式灌输知识为主,不重视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不注重引导学生批判地思索和分析法律问题,导致学生虽然掌握了一些基本法律知识、可以应付简单的执法活动,但触及陌生领域、碰到复杂的带有争议的案情会茫然不知所措,理论功底不足、思辨能力差,无法独当一面地开展执法活动,职业发展中后劲不足。”[1] 这些缺陷引起进取教师的警醒,不断反思改善自己的课堂教学,并在教学实践中展开了一定的探索。许多课堂教学穿插大量生动案例,创设实践情境,拉近实践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通过感受近在咫尺的时代气息提升自身运用所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讨论法教学、模拟法庭、法律诊所等陆续被课堂教学所采用,尽管这些方法本身也存在诸多缺陷,尽管各公安院校相继涌现一些课堂教学模式的“样板课”雏形,但对于改变单一讲授法“大一统”局面、丰富课堂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拉近法学理论学习与公安实战需要的距离、促进大学教学改革、落实公安院校人才培养目标,还是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影响公安院校法学课堂教学模式的主要因素 (一)课堂学习中的“杀手”———电子产品的滥用 《公安院校警务化管理规定》要求公安院校实行警务化管理,严格作息时间、队操纪律等。学生在军事化管理中失去了大量的自由支配时间,为弥补这一损失必然去寻找相对宽松的环境放松自己,而科技的发展不断将学生带进互联网时代、3G时代,手机上网、聊天、游戏等提供丰富的资讯和娱乐平台。当学生的急切需要和强有力的技术支撑结合在一起时,寂静有序的课堂就成为学生检验电子产品功能的场所,学生埋头苦“学”,任由教师“独奏”,尽管教师演的很精彩。 在传统的课堂讲授模式中,学生不需要参与课堂教学,没有回答问题、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压力,在身心放松的条件下,哪怕一丁点的乏味“说教”,都能刺激部分学生玩弄电子产品的欲望。学生的“务实”表现又传导到教师眼中,引起教师反感,影响讲授效果。 这一恶性循环固然离不开电子产品在课堂中的滥用,但反思课堂教学模式才是积极有效的应对策略。 (二)未来出路带来的惆怅 公安院校毕业生就业面较为狭窄,只有成为警务人员,所学专业技能方能有用武之地。要成为警务人员,按目前国家政策,只能挤过招警考试这一独木桥,才能继续合法穿着警服。应付招警考试是公安院校学生在大学期间着力解决的头等大事,专业课等都退居其后。许多学生认为,学期专业课考试可以不通过,招警考试不能不通过。学生的公务员招考用书从大一开始就准备齐全并有序摆在了课桌上,课堂成为学生钻研公务员招考用书的阵地,传统的抑扬顿挫的讲授声音成为学生苦练“应考技能”、排除外在干扰的“最美音乐”。 为达到招警报考条件,学生还需增加砝码,尽可能考取英语、计算机等级证书等。所有这些为成就公务员之梦而需铺就的道路挤占了本该用来认真学习掌握的专业课、必修课、公共课等的时间。扭转学生的关注点,吸引学生注重长远,应成为公安院校课堂教学模式急需承担起的责任。 (三)学生的前备经验 高等教育是指在完成中等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教育。公安院校的学生是经历过中等教育后经过选拔考试而招录的,但由于就业等较多方面因素,公安院校招生质量差强人意,报考考生层次较低,每一区队中学生素质差别很大,录取分数差距也较大,说明考生对知识的掌握层次、掌握能力存在较大差距,甚至有的学生缺失必要的自学能力和学习方法,知识面较窄、理解能力不足。教师在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时必须考量学生的前备经验。 学生经历的中等教育阶段正是目前新课程改革进行的如火如荼的教育阶段,学生在中学期间已经熟悉文理科课程符合新课改理念的教学模式,作为中等教育的衔接阶段,大学教育理应积极推进教学改革,注重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和改善。 (四)公安院校培养目标的落实 公安院校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的专业性人才。作为培养人民警察的摇篮,公安院校教学具有应用性、技能性、实践性强的特点,特别强调理论知识、基本技能转化为实际工作的能力[2]。但公安法学教育“重视传授书本上的法律知识,强调教学和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忽视将这些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执法技巧训练,导致公安法学教育与执法实践的游离”。[2]#p#分页标题#e# 这种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无法改善学生的求异思维、批判思维、创新思维,也无法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公安院校法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然内涵 随着社会变迁带来的现实压力和科技冲击,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呈现出无法完美承担起培养适应市场需要的应用型执法人才。“现在要成为一个合格警察,必须是专业化的,即必须拥有建基于大量的警学知识之上的专业技能,这些技能必须经过高等警察教育机构系统的教育和培训才能获得。”[3] 在警察的培养过程中,公安院校承担着必要而艰巨的不可推卸的重任。 为增强学生迅速适应职业需要的能力,为培养学生具有应对警察职业发展变化的能力,作为警校教育重要部分的法学课堂应通过教学模式的改善来肩负起执法实践对警察知识和能力考验的重任。能够完美具有上述功能的法学课堂教学模式必然具有这些内涵: (一)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师面对学生进行知识独白的过程,过分强调教师操控作用,忽视学生本应在课堂教学中享有的主体地位。学生本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警校法学课堂教学应改变以教师为主的模式,强调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发挥其课堂主人翁意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俯下身来关注“沉默的大多数”,而不是“目中无人”;教学过程的设计应以生为中心,而不是单纯的“理论知识的传播器”。在教师引导下,课堂学习应呈现出学生发现困惑的兴奋、探索未知的乐趣和收获知识的喜悦等景象。面对未知知识,基于教师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实现对基础知识、较简单知识的自学,对较难知识的合作和探究学习,进而达到自身知识、能力和情感、价值观的提升。 我们强调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并不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这是有成效地教学的普遍规律。教师的主导作用是针对能否引导学生积极学习而言的。”[4] 课堂教学中,教师凭借其优雅的教态、渊博的学识、幽默的语言、有序的教学设计等积极组织课堂教学、维护课堂纪律、抓牢学习目标,更有利于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营造课堂互动氛围 传统法学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单向知识传输模式,公安院校法学课堂教学的应然模式应是双向的知识传输模式。在这种模式中,知识的探索和生成需要师生的积极参与,离不开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互动中实现知识的生成、检验和运用。公安执法内容广泛,执法环境充满诸多不确定性,涉及领域多且新,需要警员具有一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通过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环节,学生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不断开动脑筋、创新思考、探究真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语言沟通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以提高,更接近公安实际工作所需要的能力。 为营造良好课堂互动氛围,教师可在教学进程中精心设问激疑,在案例分析中不断设置通向正确答案的障碍情景,在随堂巩固练习中结合所学灵活创设问题,通过对学生头脑引起触动,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积极思考的热情,从而在课堂上掀起“头脑风暴”,让学生收获到探索知识和收获成功的喜悦。具体操作中,教师可利用一个案例贯穿课堂,中间增设不同问题背景,增强学生辩证分析问题和灵活办案的能力。 随堂巩固练习中,教师可通过提问的方式,由学生不仅说出答案,还要说出理由,再由其他学生加以补充和修正,最后教师做适当总结,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实现“兵教兵、兵练兵”、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生合作学习的状态。这种教学模式不但能够满足公安实践对警校学员综合素质的要求,而且对于警校学员未来的职业发展提供了十足的潜力。 (三)运用多元教学方法 公安院校传统法学课堂教学模式以讲授法为主或单纯的课堂讲授,虽然部分转变教学理念的教师在课堂中尝试采用了讨论法、案例分析法、模拟法庭等新的教学方法,但任何一种单一的教学方式都有其自身无法克服的缺陷。如讨论法较费时,且对教学班级人数有严格限制;模拟法庭等存在参与学生少,所选案例结论既定,缺乏法庭论战的真实性等。法学课堂教学模式必须兼容诸多教学方法,做到“能统则统,宜分则分”。理论性强的法学科比如法理学、宪法学,教师可侧重有选择的多讲授一点,其他教学方法诸如讨论法、练习法等也是必不可少的;应用性强的法学科比如刑法、诉讼法等,教师除着重讲述易混知识点外,可大量结合其他教学方式。 综合运用多元教学方法也是实现学生主体地位和师生互动良好氛围的技术保障。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多元教学互动机制,如情景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研究型学习、建构自我意义教学,以满足学生对知识、情感、意志、个性互动的需要。”[5]综上,课堂教学模式涵盖内容丰富,不仅包含教学方式,还包括教学理念等,甚至还受制于院校硬件设施。公安院校法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有其特殊之处,对其应然内涵进行设计和分析,期望能为相关后续研究起到丝毫作用。

全文阅读

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浅谈

【摘要】数学教学的基本模式对教师迅速掌握数学教学技巧和方法,促进并提高新教师成长,是一个捷径。分析各种数学教学模式,其基本框架和模式都是有迹可循的,那就是具备几个环节:设计问题情境,深入探究问题,处理反馈练习,小结递进深化。这几个环节是数学课堂教学都具备也值得深入研究的。做好这几个环节,就具备了一堂优质数学教学课的基本元素。

【关键词】数学教学;课堂教学模式;设计情境;深入探究;处理反馈;递进小结

关注初中数学教学研究,就是关注初中数学的教与学的模式。长久以来,对于初中数学教学的研究,大多数的教师,要么侧重于对教的研究,要么侧重于对学的研究。并且都只是个人经验,但是对于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这两方面的有机统一,却总觉得没有一个比较优化的模式或方法。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模式来完成数学教学,并且具有很强操作性的模式,一直以来看了许多,笔者都觉得不够理想。对于教与学的关系,我觉得这个比喻切中要义:同一个乐谱,总会有特别受人欢迎指挥家和乐队,主要不是他们演奏的乐曲,而是指挥家和乐团对乐谱的不同的处理模式。通过多年的学习、实践、研究、思考,比较了多种教学模式的优劣或共性,形成了“设、深、处、递”四字教学模式。

较早以前,上个世纪80年代,湖北大学黎世法教授在他创立的异步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了“六段教学”模式(即提出问题——指示方法——学生学习——明了学情——研究学习——强化学习)。10年过后又出现了“目标导学模式”。现在,好评如潮的洋思中学模式和杜郎口中学模式以及以此为根,开枝散叶,操作性更强的DJP模式更是令人欣喜。不过,这几种模式,特别是最后的那种模式,其中的导学学案的编写却很不简单,并且该模式对生源和学校环境有要求。于是对模式的寻找和探究,以及让教师简单易上手的教学模式的研究,催生了如下的一种模式。

1设——创设学习情境

教学情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的内容,为落实教学目标所设定的,适合学习主体并作用于学习主体,产生一定情感反应,能够使其主动积极建构性学习的具有学习背景、景象和学习活动条件的学习环境。教学情境就其广义来说,是指作用于学习主体,产生一定的情感反应的客观环境。从狭义来说,则指在课堂教学环境中,作用于学生而引起积极学习情感反应的教学过程。它可以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通过外显的教学活动形式,营造一种学习氛围,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求知心理,参与对所学知识的探索、发现和认识过程。

知识是人类从实践活动中得来的,是对实际事物及其运动和变化发展规律的反映。这也就是说,知识本身是具有丰富生动的实际内容,而表征它的语言文字(包括符号图表)则是抽象和简约的,学生所学的正是语言文字所汇集成的书本知识即教材。这就要求学生不论学习什么知识,都要透过语言文字、符号图表把它们所代表的实际事物想清楚,以至想“活”起来,从而真正把两者统一起来,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讲,这样的学习就是有意义的学习。相反,如果学生只记住一大堆干巴巴的文字符号,而没有理解其中的实际内容,这样的学习便是机械的学习。

2深——深入探究问题

全文阅读

“262”课堂教学模式与数学课堂教学改革

摘 要: “262”课堂模式是通化市通钢一中在教学中所倡导的一种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教师运用这种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同时结合班级量化考核细则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责任意识,以及动手动脑能力和表达能力,使数学课堂生动、教师教学轻松、学生学习高效。

关键词: 数学教学 “262”课堂教学模式 小组合作 自主探究

一、数学教学改革的实际背景。

随着高中教育的普及,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基础和能力参差不齐,越来越多的学生对学习数学存在畏难情绪。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及慢慢滋长的厌学情绪与教师的教学心理落差和实际教学效果相抵触,运用陈旧的单一的课堂讲授模式已经不适合现在的教学实际。如何实现教师轻松地教,学生有效地学,不让更多的学生掉队,是数学教师必须研究的新课题,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我校推出了符合自身教学实际的“262”课堂教学模式。

二、何为“262”课堂教学模式?

可以概括为三段两线五环节。

三段:预习阶段—探究阶段—测评阶段。

两线:①以学生自主学习和技能训练为主线。②以教师点拨、解难、拓展为导线。

全文阅读

浅谈“学案课堂”教学模式

【摘要】“学案课堂”教学模式(有时也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近年来流行的一种教学模式。什么是“学案课堂”教学模式?它的上课流程是怎样的?操作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学案课堂”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较有什么突出优点?又有哪些不足?本文将探讨这些问题。

【关键词】学案课堂 导学案 自主课 展示课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008-01

“学案课堂”教学模式(有时也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近年来流行的一种教学模式。什么是“学案课堂”教学模式?它的上课流程是怎样的?操作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学案课堂”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较有什么突出优点?又有哪些不足?这些问题是所有对“学案课堂”感兴趣的人们非常关心的问题。

什么是“学案课堂”教学模式?

――简单的说,以学案为载体实施对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的指导,将自主课与展示课相结合,学案与教案、练习案相结合,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点拨、引导相结合,课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科学实验探究相结合,让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亲身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

它的上课流程是怎样的?

1.编学案:教师根据学生学习阶段、学习内容、课标要求、课时计划等编写学案,一般是一课一案,然后学科组进行讨论,形成正式学案。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