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推进信息化建设是创建21世纪新型科技馆的重要内容,是推进科普教育和创新的必然要求。该文分析了推进信息化建设对科技馆各项工作的重要性,指出当前科技馆信息化要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培训、高水平管理和高效率应用,并从推进管理工作信息化、科普教育信息化和建立信息化建设长效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措施,对建立竞争情报系统、运用网络与仿真技术、探索综合应用多媒体与人工智能技术等方面也作了初步阐述。
[关键词]信息化科普科技馆
1引言
21世纪是数字化生存的新世纪,人类社会已真正进入信息时代,信息化对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日趋重要性不言而喻。基于计算机技术,以多媒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所引发的一场全球性的信息革命,正在包括科普系统在内的社会各个领域全方位、迅猛地展开。科普信息化成为科普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已逐渐成为共识,推进科技馆信息化建设对创建21世纪新型科技馆的重要性也日渐显现。
2推进科技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2.1 推进科技馆信息化建设是创建21世纪新型科技馆的重要组成部分
信息化是时展不可逆转的潮流,21世纪新型科技馆的技术特征必然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多媒化。数字化,使得信息处理技术显得简单、统一、可靠;网络化,可以达成资源共享,科普的时间、空间得到拓展,趋于多向互动;智能化为科普提供智能导师、智能交互界面、自动答疑和咨询、学习助理等系统;科普信息多媒化使得科学知识展示具有多信媒、多通道,集成性、互动性等特点,可以为我们提供多媒化的科技知识展示,人性化的学习环境,交互化的学习交流和智能化的学习辅导。
科技馆作为普及科技知识的前沿阵地,是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质的大型社会科技教育设施,是体现我国科技、文化和社会发展形象的重要窗口,在信息化建设的应用、管理上应起重要的引领和带动作用,要通过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更加广泛地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促使科技馆在强化管理、提高效率、规范流程、拓展功能等方面更上新台阶。
摘 要:2006年国务院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为科普工作明确了未来15年的发展蓝图,正当我国科技科普事业方兴未艾之时,科技馆人才队伍、建设问题在新旧体制转型的阶段反映了出来。面对科技场馆从行政到科普研发,管理指导到推广服务的一系列转变,如何培养好一支能适应当今形势和未来发展需要的专业化科普人才队伍摆在人们面前。本文从分析目前我国科技馆现状入手,剖析科技馆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原因,提出完善培养科技馆人才队伍建设的基本途径,以期为科普人才培养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科技馆 人才 培养
中图分类号:G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3(b)-0233-02
科技馆作为对公民大众传播科普知识的公益场所,在国民素教育方面起重要的窗口作用。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使得我国科技馆事业发展进入了快车道。科技馆事业科技馆人才队伍、建设问题在新旧体制转型的阶段反映了出来。面对科技场馆从行政到科普研发,管理指导到推广服务的一系列转变,如何培养好一支能适应当今形势和未来发展需要的专业化科普人才队伍摆在人们面前。
1 我国科技馆发展的基本情况
1.1 科技馆事业发展近况
科技馆作为对公民大众传播科普知识的公益场所,在国民素教育方面起重要的窗口作用。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公众对科学技术知识的渴望和需求越来越迫切,科技馆作用和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科技馆逐渐成为了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活动的重要场所。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使得我国科技馆事业发展进入了快车道。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全国科普事业投入经费不足15亿,到近10年间投入经费已接近100亿。据《中国科普基础设施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我国共拥有科技馆259座,其中,省级科技馆31座,地市级科技馆138座,县级科技馆90座。
1.2 科技馆发展面临的问题
第一条为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质,实施科教兴省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科学技术普及(以下简称科普),是指用公众容易理解、接受和参与的方式,普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推广科学技术。
第三条本省行政区域内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和个人开展科普活动,必须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本办法。
第四条科普是公益事业,必须纳入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和计划。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兴办科普事业。社会力量兴办科普事业可以采用市场机制运作方式。
第五条科普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社会各界、公众都应当参与和支持科普工作。
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科普工作的领导,将科普工作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保障科普经费,完善科普设施,加强科普队伍建设,推动科普事业的发展。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和完善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科普工作联席会议负责审议科普工作的重大政策和发展规划、计划;督促规划、计划和有关工作的落实;协调科普工作。
摘 要 重庆自然博物馆自2009年被国土资源部命名为首批国土资源科普基地以来,一直把充分发挥科普基地职能、促进地学科学普及、推动我国国土资源科普事业发展摆在重要位置,以建设国土资源科普教育示范基地的工作目标,并严格按照《国土资源科普基地标准》和《国土资源科普基地命名暂行管理办法》等相关文件要求,制订建设规划、加大投入、改善科普设施、提升科普能力,在基础设施、人员队伍、科普研究及活动等各方面工作中均取得较好成效。
关键词 博物馆 国土资源 科普基地 建设
中图分类号:G26 文献标识码:A
重庆自然博物馆是一座历史悠久的综合性自然科学类博物馆,至今已有八十年的办馆历史,前身为爱国实业家卢作孚先生1930年创办的“中国西部科学院”,以及1943年组建的“中国西部博物馆”。2009年被国土资源部命名为首批国土资源科普基地以来,结合自身身特点以及公众和社会需求,严格按照《国土资源科普基地标准》和《国土资源科普基地命名暂行管理办法》等相关文件要求,编制实施科普工作规划计划,加强科普能力建设,积极开展持续有效的科普活动,传播国土资源知识,提升全民科学素养,在国土资源领域科普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今年,被国土资源部评选为全国首批优秀国土资源科普基地。
1 场馆建设成果
1.1 健全完善老馆公共基础设施,场馆环境明显改善
(1)对文物及老旧建筑进行了维修、改造。在上级有力支持下,我馆斥资180余万元对惠宇楼、卢作孚旧居、生教楼以及沿街围墙、门房、道路管网等基础设施进行了改造;投入100万元实施并完成了地质楼抢险加固修复工程;委托编制完成了《中国西部科学院旧址基础设施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并启动了旧址基础设施建设。
(2)展陈内容进一步充实完善。改造并利用原脊椎动物陈列大楼部分场地,开设地矿标本临时展示区,并增设了大型地矿标本室外展示区1处,共展出地矿标本395件(套)。同时,进一步完善引导说明系统,对园区内陈列的大型地学标本,如巨型木化石、岫玉、彩玉等设置中、英文解说文字,共新增科普及导览标识120件。
摘 要 目前国内科普场馆在精细化管理实施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其发展呈增长态势。本文采用市场调研的方法对我国科普场馆有关质量管理精细化实施情况进行定量分析,从中发现我国科普场馆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从而归纳出我国对于该问题的研究发展与现状,并就此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科普场馆;质量管理精细化;调查
中图分类号 G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6)173-0106-04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当今科技普及和交流的分支越来越细而且越来越突出。课堂外的非正规教育也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而成为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科普教育更加突出其全民性和终身性。科普场馆是担负起时代重任的新型社会教育阵地,致力全民族科学文化水平和素质的提高,造就符合时代要求的有科学意识、创造智慧、开拓能力的一代新人。因而,科普场将是适应新时代教育要求的最好场所之一。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科普场馆教育资源的开发越来越丰富,功能的实现越来越多元化。科普场馆不再是一座单纯的科技展览馆,而是一个课堂,一个实验室,一个适合于时代和未来教育要求的特殊学校。它是学校等正规教育和正式教育之外的继续教育和补充。到科普场馆的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爱好,在这知识的海洋中跳跃式地、自由地、积极主动地摄取科学的养分。科普场馆作为非正规教育的主力军,是以提高公众科学素质为目的、实施科普教育活动的常年开放场馆,主要的形式包括科学中心、科技博物馆、科技馆、专题科技馆等。在新形势下科普场馆要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对科技场馆的教育资源、队伍人才、展项研发、公众服务和场馆运营管理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实现运营管理的标准化基础上向管理精细化的迈进。精细化管理是标准化、精细化和人性化管理“三部曲”中的重要一环。实现质量管理精细化不仅能够提升科普场馆整体执行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运营绩效,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但是,目前科普场馆的管理水平与具有更大社会化和更广普及性的公众服务需求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为了弥补这些不足,科普场馆需要在运营管理中提供更多精细化、个性化、多样性和灵活性的产品和服务,来满足公众不断增长的各种需求,才能更有效地通过科技场馆的教育资源和教育产品激发公众主动自主去探寻科学奥秘,实现科学传播的功能,从而有利于科技场馆的长远发展。
1 国内科普场馆实施质量管理精细化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为了准确地全面了解目前我国科普场馆实施质量管理精细化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包括从质量管理认证、队伍建设、展项自主研究开发、服务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我们在2015年11月至2016年5月间对国内的科普场馆开展了《我国科普场馆实施精细化管理现状调查》研究。
本次调查主要通过对全国各地的科普场馆(以科技馆为主)的实地考察、电话调研和座谈会等方式进行抽样调查,在调查期限内最终共成功采集56个省、市级场馆和部分专业场馆的数据,其中省级场馆21家、直辖市场馆3家等。我们对数据进行了严谨的统计处理和分析后,形成《我国科普场馆实施质量管理精细化现状的调查报告》。该报告中除了对接受调研的各科普场馆质量管理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外,还对科普场馆推进精细化管理总体状况进行了统计,因其内容较为繁复,故本文仅就与科普场馆实施质量管理精细化相关的几个问题进行论述。
摘 要 本文在中国特现代科技馆体系建设的背景下,对流动科技馆人才队伍建设情况进行总结与分析。通过研究我国科普人才队伍的现状及分类,分析流动科技馆人才队伍的现状和问题,对流动科技馆人才队伍建设提出建议。流动科技馆是科技馆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流动科普基础设施。它的功能及辐射作用,大大填补了县(市)级公众享受科普的空白。正因如此,我们要加强对流动科技馆人才队伍建设的统筹管理。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队伍建设要以制度建设为前提,构建人才队伍政策体系;以能力业绩为导向,完善人才选拔培养机制;以载体建设为重点,搭建科普志愿者服务平台。从而切实打造出一支高素质、高水平、高技能的流动科技馆人才队伍,使流动科技馆的科普资源发挥最大化,在“四位一体”现代科技馆体系建设中发挥其特有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流动科技馆;人才队伍;科普资源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5)135-0211-01
目前,流动科技馆作为重要的流动科普资源,实现科普服务的公平与普惠,需建立一支专业化的人才队伍,将展品设计开发、展品运行管理、展教活动开展、展品维修维护等多方面人才进行细化和培养。只有建设高水平的人才队伍,才能为流动科技馆事业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使中国流动科技馆项目不断向着“广覆盖、系列化、可持续”的目标迈进。下面笔者将结合流动科技馆项目的实际,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总结和浅析。
1 我国科普人才的现状及分类
1.1 我国科普人才现状
我国科普事业的良好发展,离不开科普人才的强力支撑。目前,就我国科普人才发展现状看,尚且存在数量不足,整体水平亟待提高的问题,特别是在科普创作与设计,科普研究与开发,科普活动策划与组织,以及科普场馆建设、科普传媒和科普产业等方面缺乏高端人才。这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科普事业发展和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瓶颈。
事实上,无论是从当代科学技术以及社会的发展看,还是从我国实施《全民科学素质纲要》的现实看,公众提升科学质素所产生的科普需求都会大幅增长,进而使科普人才需求大幅增长,这些都给科普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摘要
目前国内科普场馆在精细化管理实施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其发展呈增长态势。本文采用市场调研的方法对我国科普场馆有关质量管理精细化实施情况进行定量分析,从中发现我国科普场馆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从而归纳出我国对于该问题的研究发展与现状,并就此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科普场馆;质量管理精细化;调查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当今科技普及和交流的分支越来越细而且越来越突出。课堂外的非正规教育也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而成为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科普教育更加突出其全民性和终身性。科普场馆是担负起时代重任的新型社会教育阵地,致力全民族科学文化水平和素质的提高,造就符合时代要求的有科学意识、创造智慧、开拓能力的一代新人。因而,科普场将是适应新时代教育要求的最好场所之一。随着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科普场馆教育资源的开发越来越丰富,功能的实现越来越多元化。科普场馆不再是一座单纯的科技展览馆,而是一个课堂,一个实验室,一个适合于时代和未来教育要求的特殊学校。它是学校等正规教育和正式教育之外的继续教育和补充。到科普场馆的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爱好,在这知识的海洋中跳跃式地、自由地、积极主动地摄取科学的养分。科普场馆作为非正规教育的主力军,是以提高公众科学素质为目的、实施科普教育活动的常年开放场馆,主要的形式包括科学中心、科技博物馆、科技馆、专题科技馆等。在新形势下科普场馆要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对科技场馆的教育资源、队伍人才、展项研发、公众服务和场馆运营管理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实现运营管理的标准化基础上向管理精细化的迈进。精细化管理是标准化、精细化和人性化管理“三部曲”中的重要一环。实现质量管理精细化不仅能够提升科普场馆整体执行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运营绩效,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但是,目前科普场馆的管理水平与具有更大社会化和更广普及性的公众服务需求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为了弥补这些不足,科普场馆需要在运营管理中提供更多精细化、个性化、多样性和灵活性的产品和服务,来满足公众不断增长的各种需求,才能更有效地通过科技场馆的教育资源和教育产品激发公众主动自主去探寻科学奥秘,实现科学传播的功能,从而有利于科技场馆的长远发展。
1国内科普场馆实施质量管理精细化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为了准确地全面了解目前我国科普场馆实施质量管理精细化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包括从质量管理认证、队伍建设、展项自主研究开发、服务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我们在2015年11月至2016年5月间对国内的科普场馆开展了《我国科普场馆实施精细化管理现状调查》研究。本次调查主要通过对全国各地的科普场馆(以科技馆为主)的实地考察、电话调研和座谈会等方式进行抽样调查,在调查期限内最终共成功采集56个省、市级场馆和部分专业场馆的数据,其中省级场馆21家、直辖市场馆3家等。我们对数据进行了严谨的统计处理和分析后,形成《我国科普场馆实施质量管理精细化现状的调查报告》。该报告中除了对接受调研的各科普场馆质量管理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外,还对科普场馆推进精细化管理总体状况进行了统计,因其内容较为繁复,故本文仅就与科普场馆实施质量管理精细化相关的几个问题进行论述。
1.1对各场馆在实施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的统计
一、了解科技馆的核心功能及发展的历史和社会背景
1、核心功能。科技馆作为政府和社会开展科普工作和活动的公益性基础设施,其建筑本身必须满足科技教育、观众服务、支撑保障的需要,否则,将影响科技馆效能的发挥,起不到应有的社会作用。科技馆的核心功能是对社会公众实施科普教育,主要是通过举办互动性较强的科普展览和组织公众感兴趣并对社会有益的科普活动以及利用特效影视、多媒体等高技术手段和形式,向社会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
2、历史背景。14~16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催生科学活动兴起,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开始深化,自然科学逐步从哲学中分化出来,开始形成了以研究某一类自然科学现象为主要任务的科学门类,继而催生了一大批科学巨匠。17世纪,科学家们根据社会发展需要提出了建立科技博物馆的设想,限于人类的认识和社会发展水平,最早建立起来的这些科技博物馆大都是自然史类的博物馆。至19世纪,第一次产业革命之后,工业得到长足发展,工业技术类博物馆应运而生。20世纪,尤其是二战之后,科技得到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人类对科技的认识和需求空前提高,科技与人类的关系更加密切,更多的人开始热爱和接受科学技术,法国发现宫、美国探索馆、加拿大安大略科学中心等现代意义上的科技馆产生了。我国科技馆建设的大规模兴起始于改革开放,1978年科学的春天来临,促使国内一大批科技馆诞生,据统计有400余座,但在社会实践中发现,这些馆大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科技馆,目前这批科技馆大都被淘汰或改造,更新重建。
3、社会背景。①科技馆建设会受到不同社会背景的直接影响。我国改革开放之初兴建的科技馆,之所以寿命较短,主要是没有真正认识到科技馆建设的意义。②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国人对科技馆的建设开始反思,尤其天津科技馆和中国科技馆二期建成以后,使人们对科技馆的功能认识耳目一新,对建设科技馆认识水平明显提高,一批真正意义上的科技馆在中国大中城市陆续建成。《科学技术馆建设标准》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这两个重要文件,为科技馆建设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是我们新时期进行科技馆建设的依据。
二、正确处理科技馆基本建设的四个关系
1、建设规模与运行支撑能力的关系科技馆的建设规模一般是指科技馆建设本身的建筑面积。在这里,笔者将其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建筑面积,二是占地面积,三是投资额度。科技馆的建筑面积、占地面积与投资额度成正比。《科技馆建设标准》将建筑面积30000平方米以上,15000平方米―30000平方米,8000平方米―15000平方米,8000平方米以下的科技馆分别定为特大型馆、大型馆、中型馆、小型馆。提出400万城市户籍人口以上的城市适合建特大型馆;200~400万人口适合建大型馆;100~200万人口适合建中型馆;50~100万人口适合建小型馆。虽然《科技馆建设标准》中有了较明确的指导意见,但从这几年的实际建馆运行过程中来看,各地均有各自的做法,往往是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方,馆的建比较大,并没有过多的考虑城市人口和其他因素。应该说,一个城市建一座科技馆是百年大计,从规模上考虑适当超前无可厚非,也是可以的,但不宜盲目攀比规模,超出本城市实际能力硬上大馆。这是因为,科技馆建成之后,规模越大,所需支撑费用越高,人力也需越多。所以要考虑两个问题是否适应:一是支撑能力是否适应。包括财力运行费是否可支撑,还包括人力、编制是否能批;二是观众源是否适应。如果城区人口太少,外来人口和流动人口也不多,将会形成空馆的问题,导致科技馆的社会效益大幅下降。
2、馆址区位优势与馆占地面积的关系。科技馆馆址的选择一般应在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尽量选在交通便利的城市文化区域,同时要求周边有良好的自然环境条件,有条件的最好能建成公园式院落,给观众提供良好的休闲区域,优美的室外环境与漂亮的馆舍相映成趣,共同构成完美和谐的科普文化场所。
3、建筑物造形与实用的关系在科技馆建设实践中,业界人士普遍认为,只有方方正正的展馆才是最好用的,布展利用率才是最高的,不仅展厅的边边角角都可利用,而且空间也能很好的发挥作用。所以,在建设科技馆设计外形时,一定要考虑其实用价值,在此基础上再考虑造型并融入艺术元素,使每座科技馆既安全实用,又美观大方,体现科技馆的科学和艺术水准。
摘 要:该文首先梳理了我国流动科技馆发展的历程和现状,指出存在的不足,其次分析了开展流动科技馆为基层服务的重要意义,最后提出了促进我国流动科技馆事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科普 流动科技馆 青少年 政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G32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2(a)-0249-02
今年全国科技活动周期间,由全国科技活动周组委会办公室联合几个省市举办的重大示范活动之一“流动科技馆进基层活动”,于5月17日―6月4日在河北、山西、河南的7个县(市、区)进行巡回展览开展科普活动。这支由中国消防博物馆、北京天文馆、北京自然博物馆等6辆科普大篷车和流动科技馆组成的科普服务车队,把首都的优质科普资源和科普服务送到基层百姓身边,让公众特别是青少年亲身参与和体验大城市的科普活动。
在这20多天里,流动科技馆受到了当地群众尤其中小学生的热烈欢迎,始终人气旺盛。几乎每一个展览日,我们都要接待3000多名参观者,其中大部分是青少年朋友。在一些县城举办展览的时候,我们发现绝大多数观众从未观看过球幕科普电影,没有去过大城市的科技馆,甚至不知恐龙为何物。因此,来自首都的流动科技馆奉上的优质科普资源,令他们大开眼界。然而,流动科技馆到基层深受欢迎,恰恰反映出中国科普资源的匮乏,分布严重不均。在中小城镇和更为偏远的农村,人们能够享受到的科普资源非常少,几乎没有。以至于对大城市居民来说已是司空见惯的恐龙化石、物理互动展具和天体模型,在这些地方也是难得一见的“奇观”。鉴于此,该文将对我国目前的流动科技馆事业进行一些探讨,首先梳理我国流动科技馆发展的现状,然后对组织流动科技馆为基层服务的重要意义进行分析,最后对未来流动科技馆发展提出一些思考。
1 目前我国流动科技馆发展现状
1.1 发展现状
“科普大篷车”是目前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一类流动科技馆。据悉,中国科协于2000年启动了科普大篷车项目,目前已成功研制4种车型,面向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建设兵团配发了607辆科普大篷车。据统计,科普大篷车累计行驶里程达1800多万公里,开展活动9万余次,受益人数1.1亿人次,各级媒体报道3万余次[1]。2011年,“中国流动科技馆”巡展试点工作在全国9个省(自治区)展开。截止2012年9月,已开发中国流动科技馆展览13套,巡展试点已达到62个(市)县,共接待观众212万人次,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2]。
【摘 要】规划展览馆的建设不仅有利于集中展示城市形象和城市规划发展方向、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加强规划公示工作,强化公众参与,营造全社会遵守规划、支持规划的良好氛围,是依法行政、推行“阳光规划”的需要,使城市的发展更加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对构建和谐社会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城市规划展览馆;普湾新区
1、发展背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划越来越受到政府管理者、建设者、投资者、市民等社会各界的重视,为了诠释和展示城市规划的成果,全国各地出现了一种新型专业化场馆——城市规划展览馆。
城市规划展览馆作为城市整体形象和对外交流的重要平台,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了城市建设的沧桑巨变以及城市发展成果与总体趋向。它不仅为城市规划精细化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撑,成为政府规划决策与社会各界沟通的桥梁,为国内外专家、城市投资、建设者提供学术报告、规划咨询的场所。也成为普通市民了解、参与、监督城市发展的最系统、直观、生动、快速的有效途径。
规划展览馆体现出城市文化的独特性和规划的专业性,以直观生动的展示手法扩大规划公示参与的广泛性,以全面准确的规划成果丰富规划公示的内容,以公众互动参与提高规划公示的实效。
城市规划展览馆一般是政府投资兴建的大型公益性设施,是实现“执政为民”、“阳光规划”和“公众参与”的重要手段;是市民与政府进行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沟通的桥梁和纽带;是公众咨询城乡规划和学术交流的场所;是市民休闲、旅游、观光的景点;是城市历史与未来、城市规划及城市建设成果的展示平台和窗口;是展示城市精神气质、提升城市品质、增强市民自豪感、宣传城乡规划知识、增进政府亲民、互动、前瞻的“城市之窗”,是青少年爱国主义的教育基地;重点展示历史文化、总体规划、建设成就和未来发展等的重要内容。
城市规划展览馆是城市规划的“研究馆”,集中了大量规划素材,可以为研究制定城市规划提供重要遵循;是城市形象的“展示馆”,可以展示城市特色,彰显城市魅力;是城市规划的教育馆,可以普及规划知识,增强市民群众的规划意识,自觉遵守规划、支持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