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克隆技术论文

克隆技术论文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

古希腊有位哲学家曾经说过:“世界上不可能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但我们看《西游记》时会发现,孙悟空与妖魔作战吃紧时,便从身上拔出一撮猴毛,吹出一大群小猴子来,这真的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当然,这只是我国明代大作家吴承恩奇妙想象下的精彩描写。在科学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的科学也学会了孙悟空的本领,实现了类似的“奇迹”,这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奇妙的克隆》。

一、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交流点拨】克隆。

2.课文使用了四个小标题,有什么作用?四个小标题分别说明了什么内容?

【交流点拨】形式上看,小标题使文章结构清晰、层次分明;内容上看,小标题有统领有关内容、给人一目了然的感觉,更利于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文章的脉络也因此更加分明。四个小标题分别说明了四个方面的内容,即克隆的含义、克隆的实验、克隆的发展、克隆的应用。

(二)文本探究

全文阅读

刑法学视域下的克隆人及其立法

关键词: 克隆;生殖性克隆人;刑法

内容提要: 克隆人是现代生命科技发展带给人类社会的一个挑战。从技术应用的目的上看,克隆可以被划分为治疗性克隆与生殖性克隆。在有关克隆人是否具有犯罪性以及刑法应否禁止克隆人的问题上,存在着“肯定论”与“否定论”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站在刑法的视域下,生殖性克隆人是一种完全不同于治疗性克隆人的行为,它无法摆脱伦理上的非难性,已经超出了社会可承受的范围,其本质是一种的犯罪行为,对于这种行为,刑法应当将其入罪化,并配设适宜的刑事责任。当前我国现行立法中已经对生殖性克隆人作出了明令禁止,但却未就从事生殖性克隆人研究的刑事责任作出任何规定,也未出台有关克隆技术规范的专门立法。为此,需要制定一部《克隆技术管理法》,并修改现行刑法的规定,增设“非法从事生殖性人体克隆研究罪”。

生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是人类当代社会发展的最显著特征之一。伴随着以基因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生命科学技术的快速进步,一系列伦理与法律问题相继而生。克隆人的法律规范问题便是其中之一。作为一个有可能对人类社会未来发展产生根本性影响的重大伦理及法律问题,克隆人问题的提出给当代立法带来了严峻挑战。从学理上探讨如何正确应对这一挑战,已成为当代法学理论研究的一个重大难题。本文拟从克隆及其技术分类入手,立足于刑法的视域对克隆人的法律规制问题浅陈拙见,以求为我国相关的立法完善提供一些参考建议!

一、克隆人的技术分类

克隆是英文clone的音译,意指生物通过细胞分裂进行无性繁殖,形成基因型完全一致的后代种群,因此更为科学的术语称为“无性繁殖”。在科学界,根据克隆技术所应用目的之不同,通常将克隆分为治疗性克隆和生殖性克隆。所谓治疗性克隆,是指从需要治疗的病人身上提取一些细胞,然后将该细胞的遗传物质置入一个去除了细胞核的卵细胞之中,重组的卵细胞通过化学或物理方法刺激之后,开始自行分裂增殖,直至形成一个早期胚胎。从这个早期胚胎中可以提取到对生命成长发育起主要作用的细胞—干细胞。胚胎干细胞经过相应的定向诱导发育的处理,便可以发育成病人需要的各种组织,由于再造的细胞及组织的基因与病人的基因相同,因而以往在器官移植中经常出现的排异反应的难题便得到了彻底的解决。由于从早期人类胚胎中提取的干细胞拥有形成所有270多种人体细胞类型的能力,因而它有可能成为21世纪最重要和最理想的人体器官替代或修复的原料,这项技术的成功应用将是再生医学上划时代的进步。所谓生殖性克隆,起始的步骤完全相同于治疗性克隆,即从某一供体身上提取少许细胞,然后将该细胞的遗传物质置入一个去除了细胞核的卵细胞之中,经过刺激后,重组的卵细胞开始自行分裂,直至形成一个早期胚胎。如果将早期胚胎植入受体的子宫内,完成受孕、发育和产子过程,就达到了生殖性克隆的目的{1}。以克隆技术的以上分类为基点,克隆人也可以被划分为两类,即治疗性克隆人与生殖性克隆人,前者是指以治疗为目的而进行的人体克隆,而后者则是以“造人”本身为目的的人体克隆。

二、有关克隆人的犯罪性及其刑事责任的学理争论

“克隆”一词最早于20世纪初被引入园艺学,以后又逐步应用于植物学、动物学和医学等方面{1}105 。 1997年世界上首例克隆羊“多莉”的诞生,震撼了整个世界,因为它的问世标志着又一项重大科技成果—人体的克隆(即克隆人)将极有可能很快问世。于是,针对人类可否克隆自身的问题,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了一项大讨论,其影响深远,迄今余波犹在。在这场旷日持久的大讨论中,法学家也参与了其中,并就克隆人的犯罪性以及法律(尤其是刑法)应否禁止克隆人等进行了激烈争辩,形成了“肯定论”与“否定论”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

“肯定论”认为,克隆人是一种典型的犯罪,因为克隆不仅使得克隆者与被克隆者有着相同的基因构成,而且使克隆者总是生活在被克隆者的阴影之下,而这种阴影使他对自己的独立性和自我的感觉受到了限制{2}。不仅如此,克隆人也严重冲击了人类的伦理道德,威胁着现存的社会秩序。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我们为了保持人类社会特有的秩序,就应该防止有害因素的侵袭,原子弹只消灭物质,而克隆人毁灭伦理规范、精神和道德”{3},“生殖性克隆人行为已经对人类的公共利益和群体利益造成了损害和威胁,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4}。以此为基点,对于复制人类自身的做法,法律应当坚决禁止,并应当在刑法中增设“克隆人罪”{5},或者应当订立一部禁止克隆人的单行刑事法{6}。从犯罪控制论的立场来看,“只禁止人类生殖克隆技术是不够的,……只有确保违禁行为将受到双重制裁,禁令才具有意义:一方面是由已有国际人权法院(如欧洲人权法院、美洲人权法院或未来的非洲人权法院)或有待创建的国际人权法院在其他地区或联合国内部针对国家的违禁行为宣判的制裁措施;另一方面是由本国或国际司法机制根据反人类罪宣判的刑事制裁。”{7}

全文阅读

从克隆人看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的关系

摘 要 克隆人技术的出现,会违背伦理学的不伤害原则、自主原则、平等原则,给伦理学造成巨大的冲击,也带来了新的挑战,但是,科技的进步是阻挡不住的,而且克隆技术又有其正面效应,在许多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绝对禁止的做法既不科学,也不现实。因此只能依靠科学技术发展来改变了人类的生活,使他们的冲突,因人类新的科学技术创造新的生活而解决。

关键词 科学技术 伦理道德 克隆人 规范

0引言

学术界一般认为克隆人技术违背了伦理学的不伤害原则、自主原则、平等原则,给伦理学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也带来了新的挑战。但是,科技的进步是阻挡不住的,而且克隆技术又有其正面效应,在许多方面尤其是医学上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而科技取得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物质文明的进步,物质生活的提高又必然对社会精神文明产生影响,因此绝对禁止的做法既不科学,也不现实。长期以来,人们对科学技术与作为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之一的道德的关系一直争论不休,形成了以下一些不同的观点。

1学术界的几种不同观点

1.1科学技术罪恶论

这种观点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不能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反而会使人们的道德越来越堕落。欧洲思想家卢梭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卢梭把社会一切恶习产生的根源和资本主义社会越来越严重的道德败坏,都归罪于科学艺术和文明的发展。卢梭的思想,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片面强调科学技术而不重视道德品质的,但是也把科学技术看成人类道德堕落的原因,最后导致他认为人类应当回到无文化、无科学、无法律的自然社会。

1.2科学技术自善论

全文阅读

关于克隆技术的伦理思考

摘要:恩格斯曾指出科学技术是推动道德进步的根本力量。科技与伦理道德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但二者的发展不是完全同步的,高尚的道德和先进的思想,能够引导社会的科学文化向着有利于人类进步的道路顺利发展,而发达的科学技术基础,则有利于社会树立和实现高尚的道德,完整的健全的文明,应该是伦理道德和科技进步的统一。本文通过对克隆技术应用领域的探究,分析其面临的伦理困境,进一步引发人们对于该技术的深入思考。

关键词:克隆技术;伦理道德

克隆技术,是由同一个祖先细胞分裂繁殖而形成的纯细胞系,该细胞系中每个细胞的基因彼此相同。克隆的英文“clone”源于希腊语的“klōn”(嫩枝)。1963年J.B.S.Haldane1在题为“人类种族在未来二万年的生物可能性”的演讲上采用“克隆(Clone)”的术语。近来随着这个概念及单字在大众生活中广泛使用,拼法已经局限使用“clone”。该词的中文译名在中国大陆音译为“克隆”,我国的体细胞克隆研究从1999年开始跟上,当年扬州大学转基因克隆山羊成功。

一、克隆技术的现实运用

克隆技术正在以跨越式的速度在全世界范围内发展。对于如何看待克隆技术的发展却分为了对立的两派。2005年2月18日,联合国通过了一项政治宣言:《联合国关于人的克隆的宣言》2,敦促所有国家禁止任何形式的克隆人活动。包括中国、英国、日本在内的35个国家对这一提案投了反对票。克隆分为治疗性克隆和生殖性克隆,治疗性克隆是指不以最后复制出一个人体为目的,而是从克隆胚胎中提取干细胞,然后使之培养成人们所需要的各种人体器官;生殖性克隆是指,以研究克隆人为目的的克隆方式。我国对此的一贯立场是,反对生殖性克隆,支持治疗性克隆。

在学术领域,我们不得不承认克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是一项重大的跨越性突破,克隆技术已展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我们来做详细说明:1.培养优良畜种和生产实验动物。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力,增加农产品中的科技含量,增加农产品的价值,从而改善农业人员的收入水平,提高农业人员的生活水平,从而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发展,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的实现;2.生产转基因动物。转基因动物研究是动物生物工程领域中最诱人和最有发展前景的课题之一,转基因动物可作为医用器官移植的供体、作为生物反应器,以及用于家畜遗传改良、创建疾病实验模型等。由此可以看出,克隆技术在当今最重要的应用领域之一是用于转基因动物的研究;3.生产人胚胎干细胞用于细胞和组织替代疗法。如果克隆的研究获得成功,白血病、帕金森病3、心脏病和癌症等疾病患者带来生的希望。而且这种治疗方法会最大程度地减少副作用的产生;4.复制濒危的动物物种,保存和传播动物物种资源。当今世界物种数量急剧减少,全球气候变暖,许多物种由于环境气候的变化与人类的杀戮濒临灭绝,看着原本多姿多彩的地球上物种逐渐减少,不免使人内心忧虑。而克隆技术的研究非常有利于解决物种濒临灭绝的问题,利用克隆技术复制濒危的动物物种,保存和传播动物物种资源。是符合全世界人民利益的。

如何对待克隆这个问题需要用辩证的思维来看待,克隆技术运用得当则可以使千千万万不孕症患者实现做父母的愿望,完成上一代“传承”的期望;能使那些痛失骨肉的亲人重温天伦之乐;能为许许多多不治之症提供新的治疗方案。但若被错误运用,则会由于克隆技术的不完善、遗传和发育上的缺陷,对家庭结构和社会伦理体系的冲击。

二、克隆技术引发的伦理问题

全文阅读

科学界的反克隆人运动:理由及选择

摘要:在过去克隆人的呼声高涨时,科学界曾掀起了一场“反克隆人运动”。通过分析这场运动的理由和选择,既使我们对现代科技工作者的职业道德、社会责任和科研态度等问题有了新认识,还让我们懂得只有大力发展治疗性克隆,才是对克隆技术价值的真正扬弃。

关键词:反克隆人运动;道德;治疗性克隆

abstract:at the time of the voice of human cloning on the upsurge,scientific groups launched the movement of anti-human cloning.through analyzing the reason and choice of this movement,we had some new understanding of modern scientific profession moral,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the attitude of scientific research.we must develop therapeutic cloning energetically in order to develop the useful and discard the useless of the value of clone technology indeed.

key words:the movement of anti-human cloning;moral;therapeutic cloning

一、反克隆人运动的源起与反对对象的确立

尽管克隆人这个可能的技术目标,早已被许多国家的政府和一些国际组织基于大同小异的理由视为科学研究的“”,这仍然无法阻挡住一些人的好奇心或别有用心。从1997年12月以来,一直有人宣称试图进行这种“危险”的、“违背人性”的克隆人实验。在世界各类媒体曾经大量报道过声称要进行克隆人实验的“科学人物”,依次有美国物理学博士理查德•希德(richard seed)、意大利生育专家塞韦里诺•安蒂诺里(severino antinori)、美国男性生育学专家帕诺斯•扎沃斯(panos zavos)和法国生物化学专家布里吉特•布瓦瑟利耶(brigitte boisselier)等人。这些“科学人物”在部分媒体的推波助澜下,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激进的“克隆人运动”,从而震憾了整个世界,引起了上至政府首脑、国际组织下至普通百姓的共同关注。为此,希德等人一度成为世界级“风云人物”,他们持续多年的克隆人言行总会引起媒体、社会公众、政府和科学界的广泛争论,并对克隆技术以及其它类别生物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有待辩证分析的影响。由于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制约因素,特别是生命本身所具有的高度复杂性以及技术难题的存在,“克隆人”至今并没有真正出世。当我们事后观察这场历经六年多的轰轰烈烈的“克隆人运动”时,明显给人一种“雷声大雨点小”的不真实感觉。可以说,所谓的“克隆人运动”实质上则是“克隆人舆论运动”。

有人不断地宣称要进行有关实验来实现克隆人目标,就有人不断地进行反对。在强烈的反对声中有不少来自科学界。于是,科学界反对的声音汇集成一场同样声势浩大的“反克隆人运动”。在科学界中,这两个运动之间的斗争十分激烈。一些科学组织开始对克隆人运动的发起者进行排斥,视他们为科学界的“越轨者”。例如,英国皇家爱丁堡学会作出决定,禁止安蒂诺里和扎沃斯参加该学会于2001年11月举行的一次以克隆技术为主题的科学辩论会。意大利医师协会在2001年8月公开警告安蒂诺里,若其一意孤行地进行他的克隆人实验,就将吊销他的行医执照。〔1〕在2001年8月7日,支持与反对克隆人的科学家在美国科学院进行有史以来科学界第一次就克隆问题的正面交锋。在会场上,双方争执的气氛如此浓烈,以至于这些平时非常理智的科学家在摄像机镜头前相互高声叫嚷,差一点就动起手来。〔2〕这充分反映出,科学界对如何设置克隆技术研究与发展目标,以及在应用此项技术的方向问题上存在着严重分歧。

“反克隆人”究竟反对的是什么?人们通常所说的反对克隆人,实际上并不是去反对那个虚拟的、名词意义的“克隆人”本身,而是在动词意义上反对以人为实验对象的技术操作,继而反对从事这种实验的研究者。虽然我们无法确认所有与克隆人相关的新闻报道是否完全属实,但我们应该相信,与克隆人相关的技术实践一直都在不同程度地进行着。

全文阅读

多利:克隆的葬礼

2006年2月14日,克隆羊多利安然辞世。选择在情人节这天给多利执行安乐死,显然具有象征意义――它是无性生殖的产物。

坎坷“克隆路”

诞生于苏格兰的多利是克隆成果的集大成者。回溯克隆的历史,苏格兰无疑是最适合多利降生的地方,这里有欧洲最早的医学院,也是青霉素的发现地,现在又将成为克隆技术的圣地。

早在2000多年以前,克隆就已经融入到人的生活当中。果农广用嫁接等无性繁殖技术克隆亲代的优良属性,但直到1958年,现代意义的实验室克隆技术才得以最终确立。这一年,英国人Steward把一块成熟的胡萝卜组织成功分化克隆为一棵完整植株,从而证明了植物的成熟细胞仍然具有功能的完整性。

但动物细胞也同样具有全能性吗?首次动物克隆实验于1964年完成,并对这一疑问给出了肯定回答。英国人Gurdon把蝌蚪肠壁细胞的细胞核转移到已经去核的蛙卵细胞中,成功培育出了正常的成年蛙。这个由英国人确立的核转移克隆技术,奠定了该领域的实验标准,以后进行的实验只是在供核细胞方面略有不同。

虽然已经没有理论障碍,但是技术难度却一直难以逾越;诞生多利的种子已经播下,唯独土壤尚未准备就绪。在克隆曙光惊现20多年后,鱼、鼠、牛等克隆动物才依次登场,供体细胞都取自胚胎期。某些商业公司从中看到了商机,据悉,荷兰公司Pharming率先进行基因改造实验,让转基因动物在牛奶中产生了特殊蛋白质。此外,在延续生物反应器的生产能力方面,克隆技术也有用武之地。

多利“诞生记”

无独有偶成立于1989年的苏格兰PPL公司有着同样的野心,他与苏格兰罗斯林研究所合作,尝试克隆动物。为了规避利用胚胎细胞克隆动物所可能带来的伦理学困境,他希望从成年动物的体细胞中获得细胞核。

全文阅读

论克隆人技术的发展所带来的法律问题

摘 要: 基因技术的发展是人类科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基因技术促进了克隆技术的发展。然而克隆技术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喜悦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安,克隆技术的发展带来了诸多问题,其中包括法律问题。本文对此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方向。

关键词: 克隆 法律问题 思考

一、克隆技术的发展及其争论

当今世界,最能煽动人们情绪的科学研究莫过于人类基因组计划了,它是人类科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1998年5月一批科学家在美国罗克威尔组建塞莱拉遗传公司,目标是投入3亿美元,到2001年绘制出完整的人体基因组图谱。1999年9月中国获准加入人类基因组计划,负责测定人类基因组全部序列的1%,也就是3号染色体上的3000万个碱基对。中国是继美、英、日、德、法之后第6个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参与国,也是参与这一计划唯一的发展中国家。2000年6月26日是值得世界纪念的日子,人类基因组的科学家宣布人类基因草图绘制完毕,各国元首在当天的头条新闻上发表贺词。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将促进克隆技术的良性发展,基因克隆技术带给人类的种种好处显而易见。克隆技术将导致器官移植的重大突破,人们不会再为移植器官来源不足而烦恼,给异体移植带来更大的生存希望。同样,利用克隆技术还可以大量复制“药物生产工厂”、“蛋白质生产工厂”、濒临灭绝的珍稀动物。

公众对克隆技术的发展,尤其对克隆人技术态度不一。赞成者认为:第一,克隆技术符合自然规律,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在自然界普遍存在。

第二,科学的进步与人类的宽容密不可分。

第三,克隆技术有助于治疗白血病、癌症、艾滋病和帕金森症等多种疾病。

反对者认为:第一,“知识就是力量”的理性主义哲学给自然和人类社会带来了许多问题。大自然的选择和上帝的安排是最完美的。在实验室里制造生命,完全抛弃了上帝,否定了亚当和夏娃。

全文阅读

克隆人:科学研究并非“价值中立”

“夏娃”的“诞生”搅动了又一轮有关克隆人的争论。从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的优劣来分析,克隆人是反自然的;从人类的伦理问题看,克隆人的后果更为严重。

自1997年2月22日世界上第一头体细胞克隆羊多莉在英国诞生以来,克隆技术一直备受世人关注。随着克隆牛、克隆鼠、克隆猪、克隆兔和克隆猫的出现,人们对是否应该克隆人的问题争论愈加激烈。然而,就在新年即将到来之际,一个叫雷尔教派的组织成员、法国女生物学家布瓦瑟利耶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宣布世界首例克隆婴儿“夏娃”已于2002年12月26日降临人世。消息传出,国际社会一片哗然,由此引发了新一轮有关克隆人的争论。

与试管婴儿比照并不恰当

事实上,在多莉羊诞生之时就有人宣布要克隆人,并预言不久就会问世。尽管全世界反对克隆人的呼声高涨,不少国家已明确表态禁止克隆人,但克隆人的实验从未停止。美国著名科普杂志《发现》估计,目前全球可能有数十个实验室拥有克隆人的知识、设备和技能。虽然社会普遍反对,但名利的驱使会让更多的克隆人陆续出现。

所谓克隆,乃是英文clone的音译,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无性繁殖。自然界生物繁衍后代的方式有两种: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无性繁殖主要发生在低等生物中,高等生物产生后代主要通过有性繁殖,即雌雄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克隆技术就是用人工手段通过无性生殖产生生物个体的技术。作为一项技术,它并非现代的产物,早在50年代生物学家就成功地克隆出两栖动物蟾蜍,但将此技术成功地用于哺乳动物则是90年代的事,而今天的克隆技术已经发展到了克隆人类自身的地步,不能不令人惊叹。克隆人不仅对它最初确立的造福人类的宗旨提出了挑战,也对社会的伦理道德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正因为如此,国际社会普遍反对的理由也主要基于这两方面。

从技术上讲,目前的克隆技术尚不能支持克隆人。动物实验表明,克隆技术目前的成功率大约仅有2%,而且,克隆出来的后代常常短期内出现死亡、畸形和早衰等多种生理异常。而就目前的技术水平,科学家尚不清楚问题究竟出在何处。克隆人和克隆动物虽然原理一样,但实验要求更加苛刻,在此情况下,克隆人风险必然很大。另一方面,由于克隆人与供体的遗传基因完全相同,必然会继承前者的遗传病史,加之操作上的偏差,会使克隆人患病机率较常人高。即使克隆人能够健康成活,对于整个社会而言,大量基因结构完全相同的克隆人可能诱发新型疾病并广泛传播,对人类的生存不利。

然而,赞同克隆人者常常用试管婴儿的成功事例来为克隆人辩护。美国撰写科学方面文章的作家赫尼格曾在《纽约时报》上撰文指出,当前反对克隆人的很多观点与当年反对试管婴儿的理由非常类似。虽然对试管婴儿的某些批评不乏合理性,但就近50万的案例来看,当初的绝大多数预言都落了空。因此,他相信,随着克隆婴儿诞生的可能性日渐增大,人们对待克隆人的态度也将发生转变,克隆人也许很快将像试管婴儿一样被社会接受。

应当指出,试管婴儿与克隆人属两类性质不同的技术。试管婴儿是将夫妇双方的和卵子通过在体外授精的形式达到繁育后代的目的,仍然是有性生殖,只是授精方式(体内与体外)的差别。而克隆人是体细胞繁殖,属无性生殖。因此,用试管婴儿的例子比照克隆人是不恰当的。

全文阅读

浅析克隆技术的应用前景

【摘要】人们对克隆技术褒贬不一,为了探讨克隆技术的应用前景,本文在介绍克隆技术的理论基础之上,详细地分析了应用克隆技术的利弊,并得出应该适当地发展克隆技术的结论。

【关键词】克隆技术;科学技术;应用;前景

1996年7月,世界上首次用成熟细胞克隆出来的哺乳动物多利羊诞生。此消息经公布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赞成者有之,质疑声也不绝于耳。一些人甚至表示担忧,他们认为克隆技术迟早会危及人类自身,这给人类带来的风险将是无法预估的。某些政府也曾明确表示禁止克隆。可是十几年过去了,人们对于克隆的态度却一直处于保守层面。克隆技术究竟该何去何从,它是否会停止其发展的脚步,还是会继续前行,答案当然是后者。克隆技术既然对人类的发展有促进的层面,那么纵使会面临暂时的阻挠,它依然能拖着沉重的步伐缓慢地前行。

一、克隆技术的理论基础

克隆以简单的方式来说其实就是对有机体的原样复制。过去克隆多与植物相联系,指通过幼苗或嫩枝以无性繁殖或营养繁殖的方式培育下一代植物,如压条、扦插或嫁接。现在指遗传学上同一生物或细胞系的人工无性生殖技术。[1]它主要包括两个层面的内容:生殖性克隆与非生殖性克隆。生殖性克隆指的是通过转移细胞核的方法产生出新的细胞,并使其发育到成熟个体。当然并不是所有转移细胞核的方法都是克隆,这里仅局限于体细胞或胚胎细胞的细胞核。而非生殖性克隆技术多用于医疗,通过培育一些特殊的细胞、组织为人类服务,如病人通过接受完美的移植可以避免排异反应,从而有助于减轻病人的痛苦,延长病人的寿命等等。由于这项技术很少产生一些伦理问题,因此得到了多数人的赞成。

多利的诞生应用的则是生殖性克隆技术,应用体细胞核移植的方法,成功繁育成一个完整的个体。这不仅标志着生物技术的创新发展,同时也揭示了一个惊人的事实:高等动物成年体细胞并没有丧失全能性,在人工条件下完全可以被解读和表现。[1]多利的诞生在生物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突破,它使得克隆人类成为可能。当然这项技术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长期发展水到渠成的结果。

100多年前,科学家们在研究动物的繁殖问题时,将目光移向了一些简单的生物体,并取得了一些成果,如德国科学家汉斯·德里希将一个海胆胚胎一分为二,使得两部分都成长为独立的海胆。后来的汉斯·斯佩曼继续使用汉斯·德里希的实验方法并成功地将一个双细胞蝾螈胚胎一分为二,结果生长出两个完全相同的蝾螈。科学的脚步沉重而缓慢地前行,克隆技术在科学家的不断努力下也相继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成就。1952年罗伯特·布里格斯和托马斯·金对北部豹斑青蛙细胞进行了无性繁殖,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进行的细胞核移植技术,它的成功使得克隆技术上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2]随后科学家们又在成熟细胞的全能性问题上取得了一些成绩。约翰·格登在1962年采用成熟青蛙肠壁携带分子中提取的细胞核植入青蛙卵中,将其培养成为蝌蚪。与此同时,其他一些科学家也在进行着相类似的实验,只不过他们的实验对象是老鼠。但是实验的结果却不尽如人意,新培养出来的克隆体始终无法长成成年老鼠,实验在这一阶段似乎遇到了瓶颈。不过科学家们在其他方面却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如美国科学家尼尔·佛斯特就曾利用胚胎细胞做“酵母”,成功克隆出一头小牛,后来世界上又出现了克隆出来的马、兔子和山羊等。但是即便如此,克隆技术仍然任重而道远。时间流转到了20世纪末,克隆羊多利诞生的消息让世人为之震惊。它的出生证明了哺乳动物高度分化的细胞,经过一定技术手段处理之后,也可以恢复到受精卵时期的合子功能。[3]多利的诞生给了克隆技术一剂巨大的推动力,自此以后克隆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1997年8月,美国科学家宣布成功克隆出了小牛安吉;几乎同时,俄罗斯科学家也宣布说,他们已经培育出100多种克隆动物新品种;[1]2001年美国马萨诸塞州高级细胞技术公司宣布第一个濒危动物克隆体雄性白肢野牛诺亚诞生;2005年英国纽卡斯尔大学艾莉森·默多克教授领导的科研小组宣布成功克隆出一枚人体细胞。[4]

克隆技术的迅速发展令人目不暇接,然而此项技术的高度发展究竟能够给人类带来什么,这还是人们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全文阅读

写法“三清”

《奇妙的克隆》一文,由当代著名的遗传学家谈家桢根据多篇相关文章改写而成。文章既向我们介绍了关于克隆的科学知识,也让我们体会到了科学家们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态度和精神,能让我们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全面看待科学技术的发展,实现科学精神和人文关怀的统一。作为一篇典范性的事理性说明文,本文的写法也做到了“三清”。

一、巧用标题结构清

在文章结构安排上,作者用四个小标题把全文分为四部分,使得全文内容层次分明,条理清晰。读者只需浏览一下这四个小标题,就能对课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克隆是什么”是写克隆的含义,“克隆鲫鱼出世前后”是对克隆实验的简要介绍和说明,“克隆绵羊‘多利’”一节在详细地描述“多利”的诞生过程中展示了克隆技术的发展历程,“克隆技术造福人类”是写克隆对人类的造福和作者对克隆的理性思考。四个部分从不同的侧面说明克隆技术,但前后又有紧密的逻辑联系。文章先从理论上解释什么是克隆,再大体上按着时间顺序,由易到难地介绍克隆的实践,最后再揭示克隆的意义,使读者明确什么是克隆,如何进行克隆,怎样使克隆健康发展。无论是文章客体还是读者所形成的认识,都显得明白清晰,井然有序。一个复杂深奥的问题,能写得这样思路清晰,有条不紊,表现了作者高超的驾驭和组织丰富材料、有机结构全文的能力。

二、善用语言表达清

文中既大量使用科学词语,如“无性系”“囊胚细胞核”“促性腺素”等,显得科学,严谨,准确;又大量使用通俗朴实的词语,如“来自一个祖先”“自由游泳的蝌蚪”“母马配公驴”等,显得自如,活泼,生动。有些词语分寸感把握得当,如“这种鲫鱼并没有经过雌、雄细胞的结合,仅仅是给卵细胞换了个囊胚细胞的核,实际上是由换核卵产生的,因此也是克隆鱼”,句中“仅仅”一词并不表示克隆鲫鱼的技术不复杂,而是突出克隆与有性繁殖的唯一区别,表明“换核”的重大作用。“实际上”也有助于强调克隆的实质。类似的还有“可以这样说”“所谓”“完整”等。有的地方还有一定的文采,如文章开头关于一系列植物无性繁殖现象的排比。

三、巧妙渗透观点清

从原始社会到现代文明社会,人类不断探索,不断进步。克隆技术的出现,正是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结果。但克隆技术曾引起过广泛的注意,褒贬不一,相持不下。作者用科学的眼光,以事实为依据,推断其广阔的前景,这就有了一个正确的舆论导向,引领读者全面地看待科学技术的发展。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