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可持续发展理念论文

可持续发展理念论文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室内设计论文

1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建筑室内设计原则

1.1生态环保原则

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建筑室内设计必然体现出一定的生态功效与环保功效,注重生态无毒害材料的选择、生态装饰技术的运用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建筑室内设计的可持续发展。

1.2与大自然的融合

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建筑室内设计,体现出回归大自然、走向大自然的特点,体现出对大自然可再生能源、资源的充分利用,因为自然界的能源,例如:光能、风能、太阳能等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资源,充分利用这些能源资源能够减少其他非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3高端现代科技的运用

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建筑室内设计更加倾向于现代化科学技术的运用,这其中包括信息技术、智能化技术等等,在这些现代科技的支持带动下,能够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而且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2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建筑室内设计

全文阅读

论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工作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水文地质工程建设显著增多,在水文地质工程建设发展的过程中也引发了对地质环境的影响,本文主要针对水文地质工程对地质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通过明确水文地质工程的评价内容进一步明确其对地质环境的厉害关系,为水文地质工程建设的稳定开展与实施提供保障,保证我国水文地质工作的勘查与发展。

关键词: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影响分析:策略研究

水文地质工程作为地质勘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决定着地质工程的建设与发展,在水文地质工程勘查中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分析是地质勘查的重点对象。水文地质工程涉及到水文指标及地下水位的划分等具体问题,同时对地质环境具有宏观影响作用,因此最大限度合理分析当前水文地质工程对地质环境的具体影响,在了解影响的基础上从事地质工程勘查与建设具有现实性与迫切性。

1 水文地质工程中地质环境的影响分析

水文地质工程一方面涉及到水文地质条件的评价分析,在实际调研的基础上掌握水文地质工程开展建设区的实际气象资料,从而获得相关区域降水量及蒸发量的具体调研数值,为工程建设与开展提供一手资料。另一方面水文地质工程需要做好调研区域水层储水结构的分析,重点了解水层分布情况,积极分析特定岩石条件结构下对地下水位的影响,为工程建设提供指导与借鉴。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的影响分析具有指导性与科学预见性,是开展大型地质工程建设的基础环节。除了上述提到的两个方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的影响还表现为水文地质受地下水位及水压变化对地表建筑物引发的威胁,从理论上说地下水位上升直接引发土壤盐碱化程度的加剧,土壤盐碱化作用于特定的土层引发严重侵蚀。而反之地下水位的下降对地质环境的影响也十分显著,引发地面下降及断层裂缝等严重的地质灾害,对地下水的质量也造成不小影响。此外开展水文地质工程引发地质环境的不稳定性,受水压变化控制使得原有的地质结构出现断裂,形成易损点,严重影响当地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

2 应对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影响的策略分析

(一)积极做好前期调研,加强地质水文的勘查分析。在进行地质水文建设之前,首先采取实际调研的方式切实了解水文地质工程对地质环境的潜在影响,在勘察分析的基础上制定一系列的预备方案,采取对应措施进行有效防范。其次要做好地质工程建设的安全规划与部署,积累相应的地质环境水文地质资料,做好前期的影响与成本预算分析,一方面保证水文地质建设对环境影响的最小化,另一方面最大限度保证地质工程建设的可行性与安全性。

(二)加强外在监督与管理,降低地质环境的二次伤害。水文地质工程的开展需要一定的工程监督与管理约束机制,在此基础上保证管理到位,建设可靠。目前我国水文地质工程在开展实施的过程中缺乏有效监督导致水文地质环境受损严重的现象十分普遍,因此加强外在监督与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只有积极做好工程资金的合理分配,采取最优化最环保的施工方案才能保证对地质环境的危害停留在最小范围内。

全文阅读

论可持续发展理念下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工作

摘要: 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 我们重新对水文地质和环境地质工作的思路进行审视与调整, 然后寻求可以治本的整体性的对策。下边以河北平原的水资源条件与生态环境就根本改善及长江中游的防洪对策为依据, 进行探讨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在水文环境和地质工作下的特点, 也即就是水文地质和环境地质工作下去构建人与大自然相协调的、 地下水系统的良性循环的优化或良性的地质环境系统;我们要必须从多学科去交叉及渗透的, 从不同的角度对我们的目标系统去进行系统的分析; 然后采用系统的方法, 最后采取成套措施再次重新的构造优化系统; 在构建和优化系统中, 我们不仅要正确认识人和大自然的关系, 其更重要则的是去正确对待人和人的利益之间的矛盾关系。在可持续的理念下水文地质和环境地质工作若想能够去获得一个良好的长期的社会效益、 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 我们必须要付出非常艰巨的努力,以及不懈的去追求。

关键词: 水文地质;可持续发展; 环境地质;优化;系统

中图分类号: P641.72 文献标识码: A

1.可持续发展理念

对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其说的是是: 是我们既满足了当代人需求且又不会对子孙后代在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时带来损害。对于可持续发展核心意思属于世代伦理,如今人类对未来子孙的生存的可能性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从破坏环境或者将地下的资源去消耗殆尽, 其都会是当代对后代的一种加害行为,其行为也对后代子孙的在地球的生存造成不可抗拒的威胁。

2. 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工作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某些特点

在可持续的发展的理念下水文地质及环境地质工作都有自身的一些特点。 它们的目标都是去重新构建人和自然的相互协调和地下水系统的良性循环或良好的地质环境系统, 我们必须从多学科进行交叉渗透, 然后对我们的目标系统去进行系统的分析,若想构建成为这样的一个优化的系统, 其过程必须采用系统的方法, 以及采取配套的可以治本的对策, 不仅仅是零碎的治标措施。 我们在去重新构造这个系统时, 不但要求我们去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其更关键的是正确地应对人与人间的利益矛盾关系以及整合眼下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 及整合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 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工作若想能够获得比较好的长期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必然需要我们付出不懈的努力和引起格外的关注。

为了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早日实现, 我们必须去重新构造人与自然的相互协调的环境、 地下水系统的良性循环以及良好的地质环境系统。所以, 我们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去对目标系统采取深入的人文历史分析和地质历史分析, 只有掌握其在纯粹的自然状态下所进行的演变的规律, 并分析诊断在叠加人为的作用后其系统所产生的变化的规律,然后在顺应自然、 认知自然的基础上, 去构想和设计优化这个系统, 并寻求其构建的途径和方法。以往在我们没有真正地掌握自然规律前, 我们贸然地去采取进行改造大自然的行动, 却往往会导致和预期目标相反的后果。在1960年前后, 在河北平原就曾经被实施过,一块土地对一片天、使其只蓄水不排水的水利方针, 在最后使造成大面积的土地的盐碱涝渍的后果。地下水系统与地质环境系统作为一种复杂系统,其有反直观的特性, 也就是其行为方式通常恰好和大多数的人所想象的结果背道而驰。在数百年对于长江中游所得的防洪的实践经验, 就为其系统的行为的反直观的特性作了极好的诠释。荆江大堤的修筑是为了去防洪, 但结果反而导致洪灾的进一步加剧; 进行围湖造田当初只是为了使经济得到发展, 结果却反而引起洪涝和渍害,得到的结果却是江湖洪灾加剧,使成为了干扰经济发展的绊脚石。故此, 在人们采取对大自然的改变措施的行动之前, 一定要做到慎之又慎, 且三思而后行。对于重新去构造优化系统, 绝对不能采取零碎的治标的措施,一定要使用系统的方法, 努力将措施整合使之成为可操作的成套的治本的对策。

全文阅读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思考

摘要:

可持续发展是我国近年来提出的主要发展战略,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环境设计专业也需要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才能够实现未来发展,符合当前教育的发展方向。本文便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与环境艺术设计之间的关系为研究基点,重视论述可持续发展;理论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应用,并提出环境艺术设计的能力培养。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应用

随着近年来一系列环境问题的产生,人们正常的生活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影响,人们对环境生活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可持续发展理论应运而生。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已经是一门非常具有特色性的专业,在我国城市建设中的作用不容忽视,而在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环境艺术文化也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只有这样,才符合社会的发展需求,因此,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在教学过程中,也需要重视对可持续发展相关理论的应用。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与环境艺术设计的关系

现阶段,环境技术设计的基本理念便是节约与环保,是以人为本,在建筑生态住宅的过程中,无论设计过程,还是施工过程,都需要是此案全程无害化,以居住环境中的绿色环保理念为基础,将可持续发展观念融入到整个人类的居住环境中,从而构建起人类、环境、建筑的良性系统,环境艺术中华的可持续发展体系也就此形成。因此,绿色健康系统在环节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对于当下环境艺术发展来说,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1]。

二、可持续发展理论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全文阅读

终身教育体系下成人高等教育实施可持续发展研究

摘 要:可持续发展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是社会进步的内在要求,是针对传统发展观提出的一种全新的现展观;成人高等教育实施可持续发展是完善终身教育理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分析可持续发展与成人高等教育的关系,阐述了成人高等教育开展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迫切性,并提出了成人高等教育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措施。

关键词:终身教育;可持续发展观;成人高等教育

收稿日期:2006―10―30

项目来源:湖南省教育厅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2005126)“终身教育体系下成人高等教育教学模式构建的研究与实践”资助。

作者简介:马文银(1965-),男,回族,湖南邵东人,邵阳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地理学、成人教育等教学和理论研究。

一、终身教育体系下的成人高等教育

终身教育已成为当代国际教育领域影响最大、传播最广的一种教育理念和思潮。终身教育始于人的生命之初,止于人的生命之终。既包括纵向的一个人从婴儿到老年期各个不同发展阶段所受的各级各类教育,也包括横向的从学校、家庭、社会等各个不同领域受到的各类正式和非正式教育。它是贯穿于人的一生之中的统一地、连续地、不断地、循环往复地接受教育的过程。终身教育落实到个人就是终身学习,终身学习是人的一生的不同阶段和各个不同时期都必须学习。学习型社会是“人人学习”、“处处学习”、“时时学习”的社会,其根本特征就是终身学习。没有终身学习,就谈不上实施终身教育。终身教育体系是为全体公民提供贯穿终身的学习机会、条件的支持系统。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完善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依托。我国在二十世纪90年代,终身教育日渐广泛影响。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明确提出,要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党的十六大报告把“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已成为我国具有现实意义的命题和教育改革的方向,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有赖于成人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成人高等教育是成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终身教育体系中教育时间最长、形式最多、对象最广。它是在中等教育的基础上,对成人实施高等专业的教育。其功能主要对成人进行高等学历教育、岗位培训、大学后继续教育以及社会文化生活教育。成人高等教育既是成人教育阶段的最高层次的部分,也是人生中一体化教育系统的高级阶段。成人高等教育区别于其他类型的高等教育的特点就是社会性。它面向社会主体部分的在职者、待业者,以及老年群体,植根于社会的各行各业、各个社区,服务于各行各业、各个社区,出发点和归宿都在于解决社会问题,为特定的社会成员发展服务。其发展度和成熟度将直接影响这些成员的综合素质,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及稳定,影响社会成员的生活质量。成人高等教育在终身教育体系中,包括了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成人高等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成人高等学校教育和非学校教育等教育形式。在终身教育体系下成人高等教育如何按照终身教育“维持和改善个体的发展与社会生活质量,以适应社会急剧变化和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需要”这个根本目的来建设,如何使它的内涵随着新教育制度的逐步完善而不断丰富,笔者认为成人高等教育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学习可持续发展理论,对完善终身教育理论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推进全民的终身学习、形成学习型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成人高等教育树立可持续发展观的迫切性

全文阅读

节约型社会下中国可持续环境设计的困境之思

摘 要:本文核心的研究的问题可分为三个层面:第一,中国可持续环境设计的困境何在;第二,深度剖析为何会出现这种困境。第三,如何恰当的解决这种困境。

具体而言本文针对当下中国可持续环境设计理论与实践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进行总结和归纳,并有创新性的从当前的具体国情与政策层面出发,立足民族特性与传统文化等方面分析现状当中存在困境的原因。与此同时本文更试图结合国内外成功的经验提出解决问题的合理构想。

关键词:节约型社会;可持续环境设计;发展困境

一、我国建设节约型社会战略的提出

我国第一次把建立节约型社会作为远期目标的提出是在2005年6月,国务院总理主持了全国电视电话会议,会议当中我国首次对建设节约型社会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具体包括:近期具体工作安排、政策体制建设及协调保障机制等等。以此为起点,我国节约型性社会建设从理论到实践已经呈现出初步的系统框架和发展路径。

从涵义来看,建设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社会再生产的生产、流通、消费环节中,通过健全机制、调整结构、技术进步、加强管理、宣传教育等手段,动员和激励全社会节约和高效利用各种资源,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支撑全社会较高福利水平的可持续的社会发展模式”。其核心概念“节约”有两层内涵:一是杜绝浪费,即要求我们在经济运行中减少对资源消耗的浪费;二是在生产消费过程中,用尽可能少的资源、能源,创造相同的、甚至更多的财富。资源节约型社会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为前提,离开这个前提,虽然资源节约了,但却是“不发展的社会”,这与科学发展观又是背道而驰的。

二、生态危机是当前中国建设节约型社会无法回避的时代背景

然而,随着人类进入工业文明时代,虽然掌握了比以往任何时代都强有力的科技武器,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也是越来越强,但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发生了质的改变。人类从茹毛饮血的蛮荒时代对自然的敬畏,到农耕时代与自然的相互妥协,再到工业时代利用科学技术对自然做翻天覆地的改造,人类在这改造中仿佛看到了人力量的伟大,人定胜天的古老预言的实现。然而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社会的发展、城市的建设也带来了消费的无节制,并直接间接引发自然资源的枯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变的愈演愈烈:大气污染、温室气体导致全球变暖、臭氧层损耗、酸雨,水污染、水资源紧张、水土流失、土壤沙漠化、森林消退、固体垃圾污染、矿物燃料减少等等……

全文阅读

浅谈绿色会计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摘 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的不断变化,各大企业的发展面临着企业会计发展的转型,即由传统会计转化为绿色会计,同时这也是目前大部分企业想要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但是绿色会计在企业运用中还是存在着许多发展难题,主要是企业内部的绿色会计理论尚未成熟,企业缺乏准确的目标定位,财务会计信息缺乏准确性,除此之外,企业的管理者缺乏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缺乏大胆创新的思维等,这些都是阻碍我国绿色会计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想要发展好、实现好绿色会计,就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发展现状。总体来说,绿色会计的发展有利有弊,但是大部分还是对企业发展的积极意义,所以企业发展绿色会计是当今时代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 绿色会计;企业;可持续发展;现状;措施

[中图分类号] F230 [文献标识码] B

引言

绿色会计作为会计行业发展的新方向,对于企业、社会以及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而言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因为近年来,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人们的生活环境带来了许多难题,所以不能让这种现象恶性循环,必须发展新型的企业,发展符合当今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企业,绿色会计作为当今企业发展的选择,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与希望。

一、绿色会计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强化我国环保意识

多年来,国家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目前已经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无论是企业的建立与发展,还是人们的工作与生活都受到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影响。与此同时,可持续发展理念也为我国企业的会计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绿色会计这一新型词汇对于会计的发展来说是有着很大影响力的,同时也有着很大的作用。绿色会计的发展有利于强化我国环保意识。所谓“绿色会计”,顾名思义,绿色指的就是环保,通过绿色会计的发展可以引起我国各大企业对生态环境以及人们生活环境的重视,进而强化我国环保意识,对于我国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全文阅读

剖析经济法生态化概念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步入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时代,从而使人类面临着全球性的十大环境与生态危机: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蔓延、森林锐减、水环境污染严重、资源能源短缺、土地荒漠化、物种加剧灭绝、垃圾成灾、有毒化学品污染。我国现在成了“世界工厂”,经济腾飞,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发展奇迹,但是生态环境形势十分严峻。我国能源消耗世界第一;建材消耗世界第一;原材料进口世界第一;二氧化碳排放量世界第一;环境污染是发达国家的30倍;3亿多农民喝不到干净的水;4亿多城市居民呼吸不到干净空气,在世界空气污染最严重的20个城市中,中国占了16个;三分之一国土已被酸雨覆盖。建国以来,土地因水土流失减少了三分之一,但人口却从7亿(极限)增至13亿,因此,近几年我国将进入环境风险高发期。[1]如何解决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和科学发展观的确立,为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引下,作为上层建筑的法律如何解决和应对经济基础中出现的问题?法律理论界提出了法律生态化理念,也出现了一系列法律变革的理论探索与具体实践。如商法的生态化研究、法哲学的生态主义研究、宪法与行政法的生态化、社会法的生态化等研究。经济法作为国家管理经济和协调经济运行的法律应如何作为?经济法应如何反映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法律保障?本文试图从本体论出发,从法律生态化概念剖析入手,在考辨范畴、范式等概念的基础上,以可持续发展理论渗透经济法本体论范畴,以期对经济法的生态化理论研究做出一定贡献。

1法律的生态化基本范畴

本体论范畴是对法的存在及其本质认识和概括,反映法是什么,不是什么,何以是此而非彼,法内部的构成要素和结构形式,法的存在形式,法的调整机制,法的基本功能。[2]13为了解决经济法的生态化的本体论问题,首先要解决经济法学界和环境法学界争论已久的法律生态化的本体论问题。本文所要解决的是法律生态化是什么以及法律生态化内在特征的问题。

1.1法律生态化概念之考辨关于法律的生态化,法学界至今亦尚未形成统一的概念或解释。但归纳起来有两种观点。

(1)立法理念说。该学说认为法律生态化作为一种立法的理念、精神或指导思想,即强调应在各部门法中确立尊重生态自然的立法精神或指导思想。在我国最早引入法律生态化观点的是北京大学的著名环境法学家金瑞林教授。他指出:“‘法律生态化’的观点在国家立法中受到重视并向其他部门法渗透。在民法、刑法、经济法、诉讼法等部门法中也制定了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新的法律规范。”[3]随后,我国著名环境法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的马骤聪教授亦指出:“在前苏联时期,苏联的生态法学家就提出了‘法律生态化’的概念和主张,即认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不仅需要制定专门的自然保护法律法规,而且还需要一切其他有关法律也从各自的角度对生态保护作出相应规定,使生态学原理和生态保护要求渗透到各有关法律中,用整个法律来保护自然环境。”[4]我国环境法学家、武汉大学的王树义教授亦撰文指出:“所谓立法的生态化,即是指各种不同的法律部门在立法的过程中,均应考虑国家在保护环境、防治污染、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方面的生态要求,都要制定相应的法律规范对生态社会关系进行调整。目前,国外许多国家在国家立法的过程中非常注意各法律部门立法的生态化,以俄罗斯联邦为例,俄在其《所有权法》、《联邦投资活动法》、《外国投资法》、《消费者权利保护法》、《私有化法》、《产品质量法》等法律中都有关于生态要求方面的规定。另外,在俄罗斯联邦的行政立法、民事立法、刑事立法和其他立法中也有关于调整生态社会关系方面的法律规定。俄罗斯联邦上述这些法律部门立法的逐步生态化,有力地推动了俄罗斯联邦生态立法的发展,促进了俄罗斯联邦生态法律体系的形成。”[5]最近,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会长、著名环境法学家蔡守秋教授则进一步对法律生态化提出独到的见解,认为其是“对传统法律目的、法律价值、法律调整方法、法律关系、法律主体、法律客体、法律原则和法律责任的绿化或生态化。它以环境正义、环境公平、环境民主、环境效益、环境安全和生态秩序为自己的价值取向,以明确主体人和客体自然之间的法定关系、赋予人和非人物种的特定法律地位为特色途径”[6]。

(2)趋势说。该观点以中国环境法学会副会长陈泉生教授为代表。此学说认为:与其说法律生态化只是一种立法的理念、精神或指导思想似不够完整,不如说法律生态化是一种法律发展的趋势似更为全面。其既将法律生态化作为一种立法精神或指导思想予以囊括,又指出了这一立法精神或指导思想确立后必将推动法律朝着生态化方向不断推移的发展趋势,从而较为全面地概括了法律生态化的内容和较为科学地体现了法律生态化的特征。法律的生态化趋势是以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将法律生态化的理念注入立法体系之中,从多维视角探究生态与法律的关系,对传统的以当代人为本位的法律思想、法律观念、法律价值取向、法律重心、法律救济、立法倾向等进行深刻的反思,以崭新的符合环境时代要求的法律思想———生态主义(即强调人类与生态共同利益为中心的思想)、法律观念———生态本位(即指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法律价值取向———当代人与后代人,人与自然、法律重心———保障环境权、法律救济———利益衡量、立法倾向———预防优先等予以取代,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符合环境时代要求的法律制度。[7]

本文认为,法律生态化是一种范式。法律的生态化是生态文明时期的产物,其顺应21世纪生态文明社会变革发展而产生的。随着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人类文明形式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变;世界经济形态由资源经济和物质经济向知识经济和循环经济的转变;社会发展道路由非持续发展向可持续发展的转变,世界各国的法律已呈现出一种趋同的倾向,即各国的立法均秉承了可持续发展理念,以应对生态危机的挑战和顺应环境时代的要求,从而使法律朝着生态化的方向不断地推进。不论“理念说”还是“趋势说”,法律生态化的实质还是以可持续发展为逻辑起点,以生态主义为法哲学主张,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最终目的,全面构建法律的理念和体系,使法律适应生态文明发展需要。因此笔者认为法律生态化与其说是一种立法精神、立法理念,或者说是一种趋势,还不如说是一种范式。范式概念是由美国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最早提出的。库恩认为科学界是由一个流行的范式所控制的,那个范式代表科学发展观,它指导和决定问题、数据和理论的选择———直到另一个范式将其取代。依据库恩的范式理论,著名法理学专家张文显在其《法哲学范畴研究》一书中把范式定义为:“范式是包括规律、理论、标准、方法等在内的一整套信念,是某一学科领域的世界观,它决定某一时期的科学家观察世界、研究世界的方式。”具体而言,范式的要义大概包括:1)范式是一种全新的理解系统,即有关对象的本体论、本质与规律的解释系统、“理论预设”、“合理性或可解释性的标准”;2)范式是一种全新的理论框架,即构成该学科群体的研究基础、概念系统、基石范畴和核心理论(理论硬核);3)范式提供的是一种全新的理论背景,即是一个学术共同体、学术活动的大平台、论坛,“高层理论背景”;4)范式是一种方法论和一套新颖的基本方法;5)范式表征一种学术传统和学术品格标志着一门学科成为独立学科的“必要条件”或“成熟标志”。[2]370-371法律生态化作为一种动态的法律变革,以可持续发展理念,对法学方法论、各部门法进行全新的理解、构建和升华,成为法学研究的一种方法和视角。因此,法律生态化是一种范式。

1.2法律生态化的特征作为一种范式的法律生态化是生态文明时代的产物和反映,具有与传统法律所不同的特征。

全文阅读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与城市规划研究:观察与思考

摘要:本文选取了多种视角对中国可持续发展与城市规划的研究进行观察。通过对三种视角不同观察结果的分析比较,对中国这两大领域的研究进行思考。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城市规划

1.可持续发展与城市规划

1.1可持续发展理论回顾

可持续发展作为过去20年的重要理论,涉及到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在全球范围内具有普遍的价值认同感。作为人类现代社会的主流发展理论之一,其发展经过了一系列过程:

(1)《我们共同的未来》:概念正式提出

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正式提出始于1987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予以概念阐释: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2)《全球21世纪议程》:共同纲领

全文阅读

浅析多功能景观概念在可持续景观规划中的运用

【摘 要】: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绿色环保观念不断加强。近年来,多功能景观概念的流行和应用,将传统的生态学内涵进行了有效的扩充,它从人类生态总系统出发,从宏观生态保护的角度来重构景观概念,并充分利用不同学科知识将自然科学与人类学科有机结合起来,以此解决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环境问题。在此,本文将深入探讨和分析多功能景观在可持续景观规划中的应用,并提出有益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多功能景观概念;可持续景观;规划运用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生活质量要求也不断提高,对生活景观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现代景观生成过程中,不再局限于自然景观的营造,而是将一些社会人文景观也融入其中,具有很强的区域特色文化属性和特征。在目前环境保护形势日益严峻的形势下,可持续发展景观概念的出现,能够在生态保护规划的基础上,有效提高环境保护水平,最大程度降低环境污染。而且在推行这个规划的过程中, 同时将自然资源保护、传统景观文化以及现代美学特点有机结合起来,在美化城市环境的同时,还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因此,本文从景观生态学与可持续景观规划理论出发,探讨其在城市景观建设过程中的作用,针对在可持续景观规划中应用多功能景观概念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有益解决建议和对策。

一、景观生态学与可持续景观规划

景观生态学主要以景观单元类型为研究对象,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了一套比较系统的理论体系。在实际工作中,景观生态学主要通过分析特定空间结构和景观形态尺度之间的关系,来合理规划景观体系和布局,以促进生态景观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景观生态学主要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即自然生态与社会生态,这二者构成了人类生态总系统,其主要功能和目的是促使土地规划和利用更加科学合理,以促进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协调发展。在实际工作中,可持续景观规划主要围绕景观生态学理论开展工作,以人类活动场所和地域景观布局为研究对象,采用系统性方法,用多学科知识和技能来解决现实中各种复杂的经过造型问题,同时用景观概念来丰富城市生态发展理论体系,以促进城市美学和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从上述分析可以知道,景观生态学与可持续景观规划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相互共存的关系。

二、多功能景观新理论在城市景观可持续规划中的作用

多功能景观新理论的建立和应用,有效提高了城市景观规划水平,促进了城市景观体系的完善和健全,促使其朝着全面健康方向发展。在实际工作中,其主要作用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景观的整体性理论的建立和发展,充分吸收了地域景观特征和发展经验,可以说是在传统景观系统理论基础上的发展和延伸,借助多学科知识交叉,通过人类社会与自然共同发展来形成新的世界观和理论体系,使得城市景观体系的规划和布局能够提高人与周边环境的融入水平,打造具有时空高度统一的城市生态体系。在整个景观结构当中,主要由无机物实体空间和有机体的生命空间交叉形成。这些有机物和无机物在长时间的融合中,根据时空次序自发组成了特定的结合体,也就是生态景观理论体系中的格式塔理论。在整个格式塔结构中,具有同一属性的物质能够结合在一起,它们有效丰富了地域的景观文化内容和体系。 在实际融合过程中,其内涵和内容已覆盖了多个领域,将社会、经济、文化以及美学等多个学科知识和精髓融入其中,打造了独特的地域景观特征。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