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课程设计研究

课程设计研究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庭院设计》课程设计研究

摘 要:景观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识材料、会设计、懂管理、精技术”的高技能人才。通过“主题+项目”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独立或团队协作完成此类景观设计的专题项目,掌握和运用专题景观的专业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技术能力,达到景观设计专业人才专业能力的培养和训练的目的。

关键词:分析;教学内容;建议

1 课程标准分析

庭院设计是景观设计专业方向核心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庭院的基本概念,庭院的作用与建筑的关系,传统与现代庭院的形成原因,建筑庭院空间的设计手法与技巧以及庭院设计的表达等方面内容。本课程通过类型设计的主题项目,以真实项目工作流程为教学主线,由浅入深,使学生了解庭院景观的设计要素和设计方法,掌握庭院景观专题的相关知识和设计技能。通过独立或团队协作完成专题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意设计思维,掌握专心设计方法,学会收集、分析各种资料和信息。

2 课程内容分析

庭院空间是建筑室内空间的延续,也是一个四周封闭而中心开敞的、较为私密性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有着强烈的场所感,所以人们乐于去聚集和交往。传统的庭院空间承载着人们很多的日常和休闲活动,而现代建筑的庭院空间所承载的人们的活动内容及范围更加广泛,尤其是可以通过视、听、嗅等感官使紧张工作的人们从庭院空间中获得更多的被动式活动。《庭院设计》作为景观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主要承担景观类型设计的概念、思维和设计方法的训练和培养。

3 学生分析

专业:景观设计专业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期:第三学期(二年级第一学期),先修课程:传统园林设计概论、外部空间论、环境建筑构造、制图基础、造型基础、色彩基础、综合基础、制图基础、电脑软件设计(1)。后续课程:环境艺术设计专题(1)、景观设计专题(1)、电脑软件设计(2)、版面设计(1)。

全文阅读

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研究

摘要:从C语言课程教学面临的困境入手,针对目前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现状,提出了以算法设计能力、编程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课程教学方案。并对以三种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教学方案实施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案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关键词:C语言程序设计;算法设计;能力培养;课程设置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目标着重培养非计算机专业学生使用计算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与方法。笔者在多年的C语言课程实践教学活动中发现,该门课程的教学普遍以知识的传授为主,注重语言基本语法知识讲解,轻视学生编程能力的培养。这种教学现状导致很多学生只能考试,不能编程。这种教学现象的存在与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完全相违的。为此本文提出了以算法设计能力、编程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课程教学方案。

1基于能力培养为目标的程序设计方案的实施

程序设计是为解决实际的某一问题而设计的一系列求解活动的描述,其实现的关键就是构建出解决问题的算法。基于能力培养为目标的程序设计教学方案的实施,要抛弃传统的复杂的语法细节,以突出算法设计和编程能力为主要目标,并注重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

1.1课程教学内容设置

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教学,注重对学生分析实际问题、构建算法、编程能力的培养。具体教学内容安排如下:(1)详细讲解算法知识。算法是程序设计课程的灵魂,掌握常用算法知识对程序设计课程的学习可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程序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中应树立算法这一核心思想。首先通过自然语言的描述引入算法概念,强调结构化程序设计中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和循环结构的重要地位。(2)略讲基础语法中的数据类型和数据的输入与输出方法。对于C语言基础语法中的数据类型涉及到的繁琐的数据存储相关知识省略不讲,简化对数据类型自动转换与强制转换的讨论。简化数据输入输出方法,省略复杂的输入输出格式。通过顺序结构程序设计训练,掌握最简单的程序设计方法。(3)课程基础语法知识的的核心集中在三大控制结构、函数和数组。通过对大量的实际常用问题的算法设计,逐步建立问题求解一般过程。并通过对一些常见的算法的实现,强化编程能力的训练,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模块化的程序设计方法。

1.2多元化教学方法的使用

全文阅读

工程审计课程设置研究

摘要:本文首先从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对工程审计人才需求等方面,讨论了工程审计课程开设的必要性;然后从工程管理本科专业教学内容与工程审计业务内容契合度等方面,分析了开设工程审计课程的可行性;最后从课程设置的时间、课时量、课程性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探讨了工程审计课程的设置方式。研究结论对于完善我国工程管理本科专业的教学内容、更好的适应国家和社会对工程审计的人才需求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审计;工程审计;工程管理;本科教学

我国工程管理本科专业是基于工程技术、管理、经济、法律四大学科知识平台,旨在培养掌握土木工程领域的技术知识,掌握与工程管理相关的管理、经济和法律等基础知识,具备较高的专业综合素质和能力,具有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能够在土木工程领域从事全过程工程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而所谓工程审计是指独立的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依据国家现行法律法规和相关审计标准,运用审计技术,对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的技术经济活动和建设行为进行监督、评价和签证的活动。近几年,随着我国工程审计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的不断深入,工程审计在项目建设和投资管理中的重要性日益明显和突出,工程审计内容在广度上不断拓展和丰富,尤其是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的实施,对工程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培养一批既懂工程又懂审计的专业人才,因此,在工程管理本科专业教学体系中增设工程审计课程就成为当务之急。本文将从工程审计课程设置的必要性、可行性及设置方式等方面展开研究,以期完善我国工程管理本科专业的教学内容,更好的适应国家和社会对工程审计的人才需求。

1工程审计课程设置的必要性

我国现行的审计体系包括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三个层次。我国国务院审计署及派出机构和地方各级政府审计机构所组织的审计,均属于国家审计。《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规定,审计机关必须对政府投资和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建设项目的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进行审计监督。《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进一步界定了政府投资和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建设项目的涵义,即全部使用预算内投资资金、专项建设基金、政府举借债务筹措的资金等财政资金的项目,未全部使用财政资金,财政资金占项目总投资的比例超过50%,或者占项目总投资的比例在50%以下,但政府拥有项目建设、运营实际控制权的项目,并要求审计机关对此类建设项目依法进行审计监督。内部审计是本单位的专职审计机构针对单位财务收支和其他经济活动所进行的以促进组织完善治理、增加价值和实现目标为主要目标的审查和评价活动。建设项目的内部审计是组织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对建设项目实施全过程的真实、合法、效益性所进行的独立监督和评价活动,其目的是为了促进建设项目实现质量、速度、效益三项目标。社会审计是社会审计组织接受委托从事审计业务,为委托单位提供专业服务的审计活动。国家审计机构或内部审计机构根据工作需要,尤其是需要对建设项目实施全过程跟踪审计时,通常会聘请社会中介机构或者具有与审计事项相关专业知识的人员参与,协助其完成建设项目的审计工作。由此可见,无论是国家审计、内部审计,还是社会审计,都需要大量的专业人士来从事建设工程审计活动,而由于建设工程审计业务的专业性很强,没有工程管理专业背景而仅仅具有审计知识的人员将无法胜任这一岗位,尤其是需要对建设投资项目开展投资管理活动全过程的连续、全面、系统的审计、监督、分析和评价等跟踪审计时,缺乏工程背景的审计人员就显得尤为吃力。当前我国从事工程审计的人员多为工程造价等咨询类人员,也充分反映了工程管理知识在工程审计中的重要性。因此,工程审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如果基于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展开,在现行工程管理本科教学计划中增设工程审计课程,让工程管理专业学生接受审计方面的知识教育,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工程审计课程设置的可行性

国家审计对政府投资和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建设项目的审计内容,主要包括建设项目总预算或者概算的执行情况、年度预算的执行情况和年度决算、单项工程结算、项目竣工决算等。建设项目内部审计是财务审计与管理审计的融合,内容包括对建设项目投资立项、设计(勘察)管理、招投标、合同管理、设备和材料采购、工程管理、工程造价、竣工验收、财务管理、后评价等过程的审查和评价。从我国工程管理本科专业培养方案来看,课程设置既包括工程制图与识图、工程材料、工程力学、工程结构、工程测量、建筑工程施工、房屋建筑学等土木工程技术课程,包括管理学、工程项目管理、工程造价、工程合同管理等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也包括会计学、经济学、工程经济学、工程财务等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还包括经济法、建设法规等法学的理论和方法,这很好的契合了工程审计业务的专业要求。以工程管理本科专业的工程造价课程为例,目前我国高校通常开设72学时的课堂教学(含必修和选修)和两周的课程设计,保证了学生对该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将为学生做好概算、预算、结算、决算等审计工作奠定坚实的专业基础。由于工程管理本科专业教学内容与工程审计业务内容的契合度较高,因此,在工程管理本科专业教学中再增设一门工程审计类课程,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帮助学生建立审计的知识框架,这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的工程管理知识,起到温故知新、融会贯通的效果,另一方面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学生的就业机会。此外,我国一些学者对工程审计的内容和方法展开研究,并出版了一些工程审计方面的著作,如赵庆华主编的《工程审计》、朱红章主编的《工程项目审计》等,这将为工程审计课程的开设做了教材方面的准备。因此,在我国工程管理本科专业教学中增设工程审计课程,是培养工程审计人才的一条可行且有效的捷径。

3工程审计课程的设置方式

全文阅读

软件类课程设计研究

1.软件类课程的特点

软件类课程相对于其他课程有其自身的特点,它具有理论与实践并重、逻辑性强、富有创新性等特点。

(1)理论与实践并重

软件类课程学习的前提必须进行扎实的理论功底,然后需要不断的进行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必须再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与重复思考,再进行实践。在实践中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不断思考实践的关键点。

(2)逻辑性强

软件类课程是相互衔接的,学习一门课程往往具有其先决条件,而此先决条件是前一门课程的学习。软件类课程学习具有很严格的先后次序,一旦颠倒将无法进行正常的学习。而某一门课程内部同样也具有严格的先后次序,一环扣一环,必须进行逐一的学习。

(3)创新性

软件类课程的学习是在讲授传统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在课堂上学习传统的理论知识,在作业与练习上,必须在思考传统的知识进行创新,否则无法完成指定的作业。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必须培养自主研发能力。

全文阅读

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群建设研究

【摘要】 现阶段我国的教育改革有了进一步深化,加强对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模式优化就比较重要。传统的计算机专业的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中,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实际教学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主要就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群建设研究内容,以及建设遵循的原则加以分析,然后就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群建设研究的主要方法详细他就,希望通过此次理论研究,对实际课程群建设发展有所裨益。

【关键词】 计算机程序 课程群 方法

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下,在教学领域的教学也有着更高的要求,注重教学模式的创新应用是促进计算机专业教学质量提高的基础。在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对课程群的建设工作得以优化对实际的教学发展就比较有利。通过从理论上加强计算机程序设计的研究,就能有助于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群建设的良好发展。

一、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群建设研究内容及建设遵循的原则

1.1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群建设研究内容分析

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群建设研究的内容方面比较多样化,其中对各门课程科学设置和其内涵外延的研究内容是比较重要的。还有就是对教和学的视角对C语言结构化程序设计到V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思想方法的转化衔接[1]。以及在转换衔接中的难度措施方法的研究。再有就是从教和学的角度对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群当中各门课程教学的方法的研究,以及对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在考试的内容方法层面的研究,对教师队伍建设层面的内容研究,以及在软件产业和人才市场需求间的关系方面的研究。

1.2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群建设遵循的原则

对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群建设过程中,要遵循相应的原则,只有如此才能保障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群的建设优化。课程群的建设作为专业建设当中比较重要的部分,就要能在知识点方面得以明确化。具体建设中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要能有针对性,将程序设计作为建设的核心,以及对实践方法方面得以重视,对客观学习的这一规律要能尊重,以及对学生的兴趣培养也要能得以充分重视[2]。对教学内容的设置注重验证以及模仿内容的核心地位,在实践后对程序设计的方法得以掌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程序设计语言种类比较多,并且也有着不同的层次,所以这就需要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在内容上要连贯性的呈现,将课程群间的内容能够和谐的融合以及深化等,在技术层面要能进行相互的参照。计算机程序课程群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能熟练编程语言,以及对程序的开发方法和工具能熟练的掌握,所以在实际的课程群建设过程中,就要能够注重建设的科学合理性。

全文阅读

课程设计与实践研究

摘要:

大学新生入学后大多会面临一个较长的心理“迷茫期”,《专业导论》作为一门大学专业教育的启蒙课程,具有重要的教育使命和特殊的课程内容。结合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教学改革的现实需要,从课程的性质定位、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和考核方法等方面对《专业导论》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课程设计。该课程已经在三届本科生中进行实践,均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效。通过学生的专业思想稳定性、教学常规评估和问卷调查等多个途径方面反馈的信息表明,该课程的设计及其实施受到管理者和学生的高度评价。

关键词:

专业导论;大学新生;课程设计;实践研究

一、研究背景

“稀里糊涂进来,又稀里糊涂离开”,这是对我国部分大学生生活状态的真实描述。在二十多年的高校教师职业生涯中,笔者越来越感受到一种沉重的忧虑:今天大学生的学习状态已经发生了很大改变,学习的目的性和自觉性大不如从前。对此,多数高校教师持有相同的看法。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一方面是学生身处的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面对就业压力和外部诱惑,“读书无用”的思潮已经深深地影响到他们的专业思想和课程学习。比如在调查中不难发现,“个人的专业素养与就业的机会之间并非正相关”的观点为多数人所认同;另一方面,传统的大学课程设置存在不合理性,大学第一学期基本上是通识类课程,学生较难接触到专业类课程和专业课教师,更不用说深入了解专业内涵、培养目标和学习要求。基于这样的一种现实和认知,我们从2014年秋季开始为部分专业大学新生新增了一门《专业学习导论》的校本课程,将过去一直沿用的大会宣讲式入学教育加以课程化。《专业学习导论》亦称为《专业导论》,是面向大学新生的一门专业入门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理解本专业的目标和要求,培养和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和学习热情。纵观国内其他高校,已有部分学校开设了类似课程,并受到研究者的关注。我们分别以“专业导论”为篇名和主题通过中国知网检索,分别有131篇和177篇论文,且主要集中在近几年。这些研究主要就专业导论课开设的必要性、课程的目标与内容、教学的方法与教学评价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例如,淮北师范大学从2013年开始在全校各专业普遍开设专业导论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同时在课程形式与内容方面也暴露出诸多问题[1]。关于课程定位问题,刘金花等认为专业导论课应教会大学新生转变学习方法和处理好各种关系,但主要任务是进行框架性的专业教育[2]。严平等针对地方高校化工类专业导论课实践效果不好的问题,提出了应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教学评价等方面增强课程的实效性[3]。专业导论课的课程开发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校本研究,但目前有关的研究仍不够系统和深入,表现在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较为单一,实操性和针对性不够强等问题。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是一所多学科型和应用型的本科高校,如何帮助学生明确学校性质、专业定位和学习要求,就显得尤为重要。从2014年秋季开始我们尝试在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的生物科学(师范类)和食品质量与安全(工科类)两个专业的新生中分别开设了《专业学习导论》的校本课程,并取得了明显成效。本文结合我校的《专业学习导论》校本实践,就其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学业评价方法及其实施效果进行初步的总结和探讨。

二、专业学习导论课程设计

课程问题在任何一个教学系统中都是居于核心位置。新增一门课程,首先要了解受众需求和做好课程设计。学生的需求问题,我们主要通过日常观察、教学座谈和问卷调查来了解,包括课程设置的必要性和需要该课程解决哪些问题。从多年的教学实践来看,大学生入学后存在相当长的一个“迷茫期”,迫切需要有专业教师能进行较为系统的指导。

全文阅读

设计管理课程教学研究

摘要:

对于工业设计专业来说,《设计管理》这门课程,通常开设于工业设计专业大三或大四学年,是工业设计专业学生毕业之前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设计管理》担负着引导学生在毕业后能够快速进入工业设计公司或企业设计部工作,并在工业设计领域快速适应设计管理工作(无论作为管理者还是被管理者)的重要任务。因此,如何通过课程教学优化创新尽可能地帮助学生实现从校园到企业的无缝对接,是摆在工业设计专业教学工作者面前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对设计管理教学内容与方法的分析、研究、归纳与总结,结合企业式设计项目模拟课题的概念,探索出一种切实可行的、适合工业设计专业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通过参与模拟设计课题,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体会并理解真实设计工作中设计管理的重要作用,加快从学生到设计师的角色转变,为将来快速融入设计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

设计管理;工业设计;教学创新;企业模拟

一、设计管理的课程背景

1、设计管理的基本定义和发展

设计管理作为一门学科而言,历史并不算很长,但是作为一项具体工作来说可谓是历史悠久——从人类开始造物活动以来,设计行为就诞生了,例如人类原始社会时期的陶器,斧器等工具的产生,就是设计行为诞生的标志。而为了让设计工作更加高效,人们在不知不觉中融入了一些简单的管理行为,比如制作陶器、斧器等生活产品时的任务分工、制作时间的界定、产品质量的优化等等,都体现了一些简单的管理行为。这个将管理行为融入设计工作的过程,就孕育着设计管理这个学科的诞生。而设计管理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登上历史舞台,则是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英国设计师米歇尔•法尔从设计的角度,将设计管理定义为——“设计管理”即是界定设计问题,在设计过程中,寻找合适的设计人员,并在既定的预算内及时解决设计问题。这其中从设计人力资源,设计预算和设计时间三个方面定义了设计管理,成为设计管理的经典定义。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设计行业的进步,以及设计产业的复杂化和多元化,越来越多的设计从业人员开始对设计管理这一学科进行研究,并从各自的角度阐述着对设计管理学科的不同理解。比如在日本设计界,对设计管理的定义则为——设计管理是为提升设计部门的活动效率而将设计部门的业务进行体系化、组织化、制度化等方面的管理。无论是站在设计师,还是企业家的角度去看设计管理,其主要目的都是研究如何运用科学管理的知识与方法管理设计项目,以提升设计的工作效率,从而达到设计的发展,同时谋求更大的设计利益。可见,设计管理一直以来都是理论与实践互相验证,互相磨合的产物。特别是在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企业设计部门及设计顾问公司将设计管理的理念引入到企业设计工作中去,力图有效地组织各种设计资源,获得清晰的设计程序及卓越的设计成果,以实现产品设计的创新,并进一步强化企业的竞争力。

2、设计管理的学科特点

全文阅读

交互式微课程设计研究

摘 要 通过对微课程设计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阐明交互式微课程设计将是未来微课程设计的一个研究趋势,进而提出交互式微课程的内容设计架构图,并对教学设计的相关注意事项进行说明,以期为今后的微课程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 交互式;微课程;内容设计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14-0053-02

Research on Interactive Microlecture Design//CUI Xiaoluo, ZHOU Wenjuan, ZHANG Shengnan

Abstract By analyzing the research status of microlecture, this paper clarifies that the interactive microlecture will be a research trend of the microlecture.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design of microlecture in the future, a content design architecture figure of the interactive microlecture is proposed,and the note on instructional design is explained.

Key words interactive; microlecture; content design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普及和人们快速的生活节奏,微学习已经慢慢渗入学习者的生活当中,微课程成为当下研究的热门话题。然而当前的微课程多数是以微视频作为主要的教学资源,学习者只停留在“具体体验”阶段,缺乏相应的反馈练习与巩固应用。因此,设计与开发出更深层次的交互式微课程成为当下的研究重点。交互式微课程应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设计理念。通过教师创设情境的视频讲解,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反思,重点是让学生获得知识,并采用任务驱动的形式,通过模拟训练、交互练习、及时反馈促使学习到的知识进行迁移,达到意义构建的目的。

全文阅读

网络课程教学设计研究

一、自主学习的网络课程教学交互支持的设计

自主学习的网络课程教学并不排斥学习者之间、学习者和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因此必须要在进行课程教学设计的时候设计相应的交互支持系统,如合作学习园地、Email、BBS等,更好地保证学习者之间、学习者和教师之间的信息交流互动。3.自主学习的网络课程学习资源方面的设计。学习资源方面的设计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学习者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而设计的,主要包括有相关的习题练习、测验,一些经典的教学案例、视频、课件、辞典等资料,以及与学习内容有关的背景资料介绍等内容。当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惑等的时候可以首先自行在这些资料方面寻求解决途径。

二、自主学习的网络课程教学设计的评价系统的设计

在进行评价系统的设计时,应考虑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如可以设计学习者自主评价系统,使其自主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同时设计学习者之间互相进行评价的系统,有利于真实客观反映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在进行评价系统的设计过程中,应注意保证评价的及时性,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终结性评价为辅,及时反映学习效果进行后期的改进。5.自主学习的导航系统的设计。自主学习的网络课程教学设计的导航系统的设计主要是让学习者明确教学内容和学习内容的整体结构,在学习过程中快速找寻相关信息,确保下一步学习的内容,导航系统主要应有教学内容简介、教学内容分布、内外部链接导航、内容检索、即时帮助导航等。

二、基于自主学习的教育研究方法导论网络课程的开发

1.学习内容方面的设计。在进行学习内容方面的设计时,首先明确学习目标,设置明确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资源。“教育研究方法导论”由课程介绍、课程学习、在线测验、在线交流、课件案例下载以及相关链接这几个大的模块组成,同时按照学习者的具体实际将该课程内容整合为教育研究方法的一般原理、教育研究的构思与设计、教育研究基本方法的介绍与应用以及教育研究结果的评价与分析以及教育研究的基础术语这五大内容,使课程内容更加清晰明了。同时在每一个章节之前都有明确的目标设计,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学习活动支持方面的设计。“教育研究方法导论”网络课程根据课程实际以及教育实践应用,设计了教育科学的历史研究法、调查研究法、比较以及实验研究法、理论研究法四个方面的专题探讨活动,鼓励学生根据自主学习进程以及自身实际进行相关学习方法的讨论,以提高对这些基本研究方法的掌握。3.交互支持系统的设计。根据实际,本课程主要设计了视频交流和在线文字交流两种形式的师生之间、学习者之间的交互支持系统,网站设有专门的学习交流园地,以供学习者之间以及同教师之间的及时交流活动。4.导航系统的设计。在导航模块的设计上,我们根据该网络课程的实际,以章节为准,对每一个章节都设有详细的导航功能,同时加入基本的检索、搜索、上下翻页等功能,便利学习者的学习活动。5.评价反馈系统的设计。在进行评价反馈系统的设计时,力求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主要设计了“学习者自主评价系统”“学习者之间互相评价系统”和“教师评价系统”三个模块,同时对每一个章节、每一个研究方法中都同时设置有相关的练习题和测试题,以帮助学习者及时进行形成性评价,提高学习质量。实践证明,基于自主学习的网络课程教学设计有助于进一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与信心,发挥其学习主动性,这在当前我国着力推行素质教育改革、建设教育强国的大背景下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今后不断加强和提高这种基于自主学习的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的意识和能力,应成为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

作者:谭秋苹 粟佳 单位: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全文阅读

微课程设计与制作研究

摘要:随着这几年的不断研究和发展,微课程也逐渐为教育事业提供了很多新的思路和模式。本文简单概述了微课的概念及特点,围绕着微课程的设计模式来进行简单的说明,详细说明常见的三种制作方法。

关键词:微课;设计思想;制作

1概述

在这个信息资源共享时代,我们无时无刻都接触着大量的新知识,网络在线学习以及移动终端学习逐渐难以满足现在学习者们的需求。如何更加高效得学习新知识是当今许多学习们所思考和探究的,然而既能随时随地又能反复的学习的短小精炼的微课程引起众人的关注。在国外,微课程已经发展趋于成熟,而在国内还有待发展,不过随着“互联网+”的提出,很多行业都与互联网相结合,而大学教育作为实施很多研究的先行者,微课程即成为很多高校老师研究的选择。因此,对于微课程来说,在了解完其概念及特点后,学习它的设计模式和制作方法成为了重中之重。

2微课程的概念及特点

微课程简称为微课,它是针对某几个重要的知识点或教学环节,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组成部分,而精心教学设计和开发的一种短小精悍的、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微型在线网络课程。微课程一般在十分钟左右,在教学方面具有时间较短、内容较少的特点,对于资源来说,具有容量较小、可以构成情景化的特点,同时还具有便与传播和制作简单的特点。自从可汗学院和翻转课堂的出现,我们国内很多学者也开始对微课程进行研究,主要聚焦于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学科应用和教学模式构建等。

3微课程教学设计模式

一般情况微课程是以ADDIE模型作为基本设计过程框架制作的,五个阶段有分析、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通过对学生学习程度、理解能力、社会背景等因素及教师要讲授的知识甚至包括对制作时间、设备和人员的分析,再加上合理的组织策划多角度合理的设计,再进行制作、在相应的服务平台上,最后通过一些评价分析来完善相应的微课程。分析阶段涉及四个方面,其中主要有对学习需求的分析、对学习者特征的分析、对学习内容的分析以及对资源和约束条件多角度的分析。该阶段虽然与传统的教学设计以及系统层次的教学设计过程很相似,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许多步骤存在很多的不同。设计阶段包括教学目标和顺序的确定、教学策略的制定、辅助资源和视频制作工具的选择五个步骤。在这个阶段我们要结合所讲授的课程性质和特点,以及教学大纲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同样教学策略也很重要,以什么样的形式更好的表现所要传授的内容,更能让学生吸收所讲授内容,另外教学顺序、辅助资源都是辅助老师讲授课程的。作为微课制作核心阶段的开发阶段,主要步骤包括教师日常所需的课件制作、课程脚本模板的设计、测试题库的汇总搭建、微课程录制。微课的实施阶段在实际的教育环境当中可能有以下情境:一是将微课上传至的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微博、空间或者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服务平台;二是上传至学校公开的学习资源平台上;三是上传到当地的教育管理部门所组建的学习资源平台上。国内微课发展已经进入中期阶段,目前为止,已经有几个主流较大的微课学习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因此已从原来的前两种上传和传播形式逐渐转变为后两种。另外很多高校也基本尝试搭建微课平台,即使很多平台搭建过程中遇到很多困难,无法实施,很多学生老师联合多个高校一起搭建,进行交流互相学习。评价阶段,作为最后的反馈主要有两种形式,依次是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普遍来看更多的是形成性评价。所谓形成性评价是指将微课上传至网络后进行推广,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试用,目的是通过校内师生的观看后,提出反馈建议,使制作者发现制作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并对微课进行相应的修改。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