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课程设计实验总结

课程设计实验总结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实验教学探讨与实践

摘要:针对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理论性强,抽象,学习难度大等问题,阐述对该课程实验教学环节的教学设计以及实践措施,探讨使课程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具体实现方式。从实验课程的理论教学内容的设置、实验教学内容的设置,实验教学过程的设计以及实验教学方法等方面,对实验课程的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介绍,并结合实验教学的效果进行了归纳总结,以期为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的教学提供指导。

关键词: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教学;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09-0160-02

Discussion and Practice on the Experiment Teaching of the Course of Principle of Computer Organization

LI Ling-hua

(College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Dalian Nationalities University, Dalian 116600, China)

Abstrac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of the course of principle of computer organization, such as the strong theorization, the abstractness and the great difficulty to learn. To solve those problems, the teaching design and practice measures in the experiment teaching of the course are stated, and the implementation to closely combine the theory and the practice of the course teaching is explored. The contents and teaching methods of the experiment course are introduced from the aspect of the setting of the theoretical teaching content, the setting of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content, the design of the experiment teaching process, and the method of the experiment teaching. And it is summarized combined with the effect of experiment teaching in order to provide guidance for the experiment teaching of the course of principle of computer organization.

Key words: principle of computer organization; experimental teaching;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process; teaching practice

全文阅读

计算机组成与结构金课建设的研究

摘要为了提高计算机组成与结构课程的教学质量,本文从课程资源、教学手段和课程考核方式等方面对该课程进行研究和改革,建设了面向线上线下教学的混合式的金课教学体系。同时本文对实验教学体系进行了重新设计,将传统的在试验箱上进行的验证型实验改成了基于EDA平台的设计型实验,构建了完整的课程实践系统。三年的教学实践表明,学生的学习成绩取得了较为明显的进步,说明此方法适用于目前绝大多数计算机类专业的教学,具有一定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金课建设;混合式教学;课程体系

1引言

随着计算机相关技术的发展和普及,高校的教学方法也在进行着变革,尤其是近几年受疫情的影响,传统线下教学已经无法满足教学需求,全国乃至全球都在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如何在这场教学方式的变革中,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是每一位高校教师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1]。《计算机组成与结构》课程是计算机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在人才培养体系中具有种举足轻重的地位。将其建设成一门有深度、有难度、有挑战度的“金课”,脱离“水课”,对于本专业来说,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2]。本文在充分研究本课程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针对计算机类专业学生普遍存在的学习兴趣低下、硬件基础薄弱、理论实践脱节等问题[3],设计了基于“五感”的教学法,改革了实践教学体系,并完善了混合式教学资源库,充分利用教学平台优势,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采用多元课程评价系统[4]。经过3年的建设与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获得了学生的一致好评。

2课程建设过程与实践

“金课”的建设主要围绕“两性一度”来展开。为了达到此目的,本文在实践教学体系、完善教学资源、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和采用多元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相应的改革。

2.1实践体系教学方式

本课程自2020年进行实践教学的全面改革。在此之前,实践一直采用在试验箱上进行。由于试验箱的组件已经设计好,因此学生只能按照厂家提供的电路图,进行验证性的实验。以运算器实验为例,学生只需输入对应的数据,设置好控制端口,查看运算结果是否正确即可,无需了解运算器的硬件组成结构与工作原理。这样会导致学生对运算器缺乏深入的了解。针对这种情况,将实验课的纯硬件验证性改为软件仿真+硬件验证的实验模式,即在EDA(Electronicdesignautomation)平台上进行计算机硬件体系各组件的设计。实验课程中,根据课程的内容,学生自行设计出对应的组件。例如在进行运算器的讲解后,在授课教师的带领下,学生自行设计8位或8位以上的运算器,实现多种算数逻辑运算。确认仿真无误后,再将整个设计下载至FPGA(FieldProgrammableGateArray)开发板中验证。根据本课程的内容,可以分为五个小实验,分别运算器、存储器、程序计算器、微程序控制器和四节拍脉冲发生器。这五个小实验各自独立,又相互关联。实验以运算器为核心,将设计好的各组件依次接入运算器[5],最终形成一个简易单且完整的,具体结构可参考图1.整个实验过程,紧扣理论教学内容,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真正做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加深理解,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5-6]。

全文阅读

怎样上好信息技术课程的计算机实验课

摘要: 本文从实验课计划和提纲、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实验课的实施和总结等几个方面介绍了怎样上好信息技术课程的上机实验课。

关键词: 信息技术课程 实验课

信息技术课程不但涉及范围广、理论性强,而且还有较强的实践性。理论和实践是紧密相关、相辅相成的,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加强对理论的理解。特别是近年来信息技术领域的高速发展,要求信息技术课程的计算机实验课在教学计划中所占的比重相当大,例如,高一信息技术教学计划中必修课总课时数是60,其中理论课24课时,计算机上机实验36课时。由此可见,信息技术课程的计算机实验课是信息技术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开设计算机实验课,就是给学生一个理论和实战相结合的机会。学生在实验中必须亲自动手操作,来加深对计算机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计算机是怎样操作、如何运行的。通过上机实验让学生掌握演示和操作软件,了解它的特点和作用,逐步熟悉和掌握软件的功能及使用。起初是Office 2000办公软件的使用还简单,然后是多媒体信息的处理加工、平面图片处理、动画设计就开始要复杂,最后还有程序设计等课程,学生在实验中要自己编写程序,在计算机上进行编辑处理,程序调试和运行,从中可以发现问题,改正错误,学习编程的经验,最终获得所需的结果。因此,如何开好信息技术实验课,对促进学生掌握理论知识,提高实践动手能力有积极的作用。下面我们从几个方面来讨论怎样上好信息技术课程的计算机实验课。

1.完善的实验课计划和提纲

上机实验计划是实验课的总体安排。包括实验题目、时间、地点、课时分配、实验次数,硬件和软件环境等内容。以便任课老师和实验室管理人员之间能够很好地配合,提前安排上机实验的有关事项。每一次上机实验都要有实验提纲。实验提纲格式为:

(一)实验题目

(二)实验目的

全文阅读

浅论高中物理的教学设计

摘要:新课标改革以来,学校对各个学科教学的实践层面越来越看重,学生作为教学的主要受体,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加强对学科应用的实践能力。尤其是对实验要求高的理科性学科,教师的实践指导和学生的实验配合是学校教育成功的重要环节,我们必须要加以重视。

关键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5-0361-01

高中阶段的物理课堂教学,是在初中物理基本教学的基础之上加以强化和升华的,老师一方面要教导学生们不断巩固和深化相关的物理原理知识,另一方面还需要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帮助学生们完成对相关实验的整个步骤与设计,在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们的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以让学生通过团队活动提高整体的团队意识,密切团队的实践关系。所以,将高中物理课堂的教学设计贯穿到整个教学环节中,对教师与学生双方来说过既是一种目标和方法的规划,又是一次实践经验的体会与总结。笔者认为,要完成并完善高中物理课堂的教学设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

1.制定详细的总目标与分目标

高中老师在新的时代要求下,为了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要不断完善与学生之间的教学互动,促进课堂教学的效果,需要注重教学设计环节。老师可以在教学设计的准备和执行过程中,认识到课堂教学的优点与不足之处,进而在此基础之上做出合理的修改,并加以完善。教学目标是整个课堂教学设计的基础与标准,各个学科的课堂教学都离不开对教学目标的明确与制定。所以,物理老师要在教学设计的伊始注重教学目标制定的重要意义与作用。通常情况下,物理老师需要根据课本教材的章节内容有所侧重的以重难点为制定参考物,制定出详尽的教学总目标与分目标。

1.1 物理教师要明确物理教学的总目标,一般意义上的教学总目标,是在课程学期目标与教材章节目标的基础上制定出来的。所以,物理老师一方面要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宏观掌握整个学期的教学进度与大体的年级教学计划,依托课本教材内容,制定出相应的教学设计的总目标。例如老师在讲授加速度的相关知识点时,老师要结合学生们之前所学的物体运动的原理内容,制定出主要侧重考查学生通过实验的演示以及公式的推演得出加速度的影响因素,继而掌握整个加速度的运动规律。老师在制定此类教学总目标时,主要是要具备长远的宏观视野,通过对物理知识点的系统掌握,触类旁通,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与探索中获得对物理新知识的掌握与引申应用。

1.2 物理老师在教学设计中还要注意对分目标的制定,分目标是对教学总目标的分类与细化,主要是根据教学大纲以及实践的应用强度来划分比例与侧重点的。所以,物理老师往往需要在详细了解课本教材的章节内容以及班级同学的实际情况,制定出详细可用的分目标。这类教学目标的设计,一方面是对老师教学设计水平的考验,另一方面也是对学生能否按时按量地完成课本教学要求的考验。所以,在整个分目标的实现过程中,老师要引导和帮助学生明确分目标的各个调例,学生也要在不断的教学思考中积极请教老师,让老师能够及时地了解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而做出分目标的详化与深入。

全文阅读

探讨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和实验教学体系建设

摘要:在如今“大学科”的背景下,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应加强对课程体系和实验教学体系的建设,主要包括材料的组成与结构、材料的性质、使用性能、制备与加工等四个方面。构建了以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公共选修课、专业选修课等为基础的课程体系,并且构建了以加强学生的实验能力、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基础知识、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相结合的实验教学体系。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和实验教学体系建设,为社会培养了更加符合时代需求和具有创新意识的专业人才。

关键词: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实验教学体系建设

TB30-4

材料科学与工程是一门研究材料的组成与结构、材料的性质、使用性能、制备与加工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规律,以及对材料的生产技术和生产过程进行研究的学科。材料科学近年来迅速发展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呈现出与工程相互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作为基础学科,单纯的注重培养专业素质明显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随着我国材料科学与工程教育改革的逐步实行和迅速发展,高等院校的相关材料专业也从课程教育体系、实验教学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改革。该体系应树立新型的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方案,建设完善的课程体系和实验教学体系,从而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全面推动材料科学与工程教育的改革。

本文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借鉴其他院校改革的相关经验,对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和实验教学体系建设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一、课程体系建设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应符合21世纪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树立以素质为前提,知识为载体,能力是关键的新型人才观。还要把各类材料和相关的合成技术以及分析测试技术当做一个整体,进行分析,真正形成“大学科”,才能满足社会和时展的要求。课程体系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公共基础课。公共基础课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分别是:社会科学基础课程体系和自然科学基础课程体系,占总学分的45%。公共基础课主要包括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以及工具性知识,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获取知识的能力。

全文阅读

《数据结构》课程教学设计

摘要:本文针对《数据结构》这门计算机专业的核心课程,深入探讨了课程的定位、教学目标、内容体系等,给出该课程的理论教学设计、实验教学设计及考核方式和标准,并已在瓯江学院理工分院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三个不同年级的学生中实施,取得了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数据结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内容体系

中图分类号:TP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8-0209-04

一、引言

《数据结构》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核心课程,其主要研究内容是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和物理实现,即探索有利的数据组织形式及存取方式。有关计算机的各类软件的开发和设计,首先要考虑数据的表示,即使用何种类型的数据结构。因此,如何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仅仅依赖几种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是不够的,还必须学习和掌握好数据结构的有关知识。当我们使用计算机来处理一个具体问题时,一般需要经过下列几个步骤:首先要从该具体问题抽象出一个恰当的数学模型,然后设计出解决此类数学模型的算法,再编写相应的程序并进行调试、测试,运行程序并最后得到答案,如图1所示。

早期计算机为解决问题而涉及的运算对象都是一些简单的数据类型,如整型、实型或布尔类型数据,所以一般把着重点放在程序设计的技巧上,而不必重视数据结构。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它的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涉及非数值计算问题的应用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许多问题涉及到的处理对象不再是简单的数据类型,其形式更加多样,结构更为复杂,因此,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不再是数学分析和计算方法,而是要设计出合适的数据结构,以便更有效地解决问题。

二、课程说明

1.课程的定位。《数据结构》这门课程,是计算机理论与技术的重要基石,该课程一般是在大学二年级上学期开设,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既要对前一年学习的软件技术进行总结提高,又要为后续专业课程提供基础。它贯通始终,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才素质培养框架中的中坚课程,对学生的软件开发能力培养至关重要,也为学生今后的专业生涯打下牢固的基础。所以《数据结构》课程是计算机专业提高软件设计水平的一门关键性课程,它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数据结构》课程在计算机学科中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如图2所示。

全文阅读

精密仪器设计实验教学改革探讨

摘 要:介绍了精密仪器设计课程教学内容及课内实验设置情况,分析了该课程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实验教学改革措施,以提升该课程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精密仪器设计;实验;教学改革

Reform on experiment teaching in design of precision instruments

Wu Shilin, Zhang Qi, Xiong Jiulong

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 Changsha, 410073, China

Abstract: The contents and the experiment items of design of precision instruments are introduced, and several problems that appear in the experiment teaching process are analyzed. Teaching reform measure is put forward,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Key words: design of precision instruments; experiment; teaching reform

课内实验作为实践教学的一部分,不但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课内知识的理解,同时也有助于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便于“对症下药”并改进教学。因此,课内实验对提高教学质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精密仪器设计课程融合了光电、机械、电工电子、计算机多学科知识,涉及的知识点多,难理解的问题也多。因此,其实践教学的意义更为突出,合理设置课内实验尤为重要。

全文阅读

“计算机组成原理”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摘要:“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各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在专业课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文介绍我校在“计算机组成原理”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教学内容、改革实验教学环节等几个方面的实践与探索,为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计算机组成原理;精品课程;课程建设

“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主干硬件专业基础课,它的先导课程包括“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和“汇编语言”;后续课程有“计算机体系结构”、“计算机接口技术”、“单片机”等过渡课程,关系较为密切的课程还有“操作系统”、“嵌入式应用开发”等,如图1所示。

图1“计算机组成原理”基础课程关系

由图1可见在这些涉及到硬件较多的课程中,“计算机组成原理”是最主要的课程,在一系列软件、硬件课程中起着承上启下和支撑作用,是所有后续硬件专业课的基础和支撑,教学内容也在计算机整个课程体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的主要教学任务是要求学生能系统地理解计算机硬件系统的逻辑组成和工作原理,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硬件结构的分析、应用、设计及开发能力。它既有自身的完整理论体系,又有很强的实践性。该课程具有知识面广、内容多、抽象枯燥、难理解、更新快等特点。因此,如何把握课程的主线和重点,使学生扎实掌握计算机系统各部分的工作原理,牢固建立整机概念,同时强化硬件实

践,培养创新理念和创新能力,成为建设该精品课程的重点。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首要任务

精品课程建设的关键是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师资素质的提高。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对课程建设来说至关重要,是实现本科教育培养目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一方面,我们积极参加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积极组织和鼓励教师自觉结合教育教学改革中所遇到的深层次问题进行教学理念、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的研究,努

全文阅读

农业院校植物营养研究方法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摘 要:植物营养研究方法作为农业院校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一门主干R悼纬蹋其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改革对提高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科学的课程定位与目标以及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时间安排以及考试考核方式的改革与探索,突出实践教学和实验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植物营养研究方法;教学改革;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与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7.05.026

Abstract: Plant nutrition research method as a main course for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s major 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he reforms of course system and teach method are very important for increasing of teaching effectiveness for teacher and the innovative practice ability training for students. The scientific course orientation, aim, reform and exploration on the course system, teaching method, teaching process, time arrangement, examination method and so on, can outstand the practice teaching and experiment teaching and improve teaching effect.

Key words: plant nutrition research method; teaching reform; course system; practice teaching and experiment teaching

国家教委在《关于深化改革高等理科教育的意见》中指出:“高等理科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科学素养,受到基础研究或应用研究初步训练的科技研究开发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1]。其涵义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培养本科阶段学生基本的科研能力,包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植物营养研究方法作为农业院校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属于植物营养学和肥料科学与统计学的交叉领域,包含植物营养研究中的各个方面[2],承担着培养本科阶段学生基本科研能力培养的重要任务。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田间试验方法、培养试验方法、调查试验方法、描述统计、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方差分析、回归与相关分析、科研总结的撰写等。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植物营养研究的基本方法,还要求学生掌握实验设计、小区布置和数据获取、试验数据的统计分析等方法和技能,为进行后续专业课程学习、毕业设计及今后的科研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1 准确进行课程定位,确定培养目标

全文阅读

加强实验设计、引入分组教学,提高课堂实验的授课效果

文章编号:1672-5913(2009)10-0160-03

摘要:实验是程序设计课程中提高学生应用和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本文针对.NET程序设计课程,讨论了实验设计中如实验内容、实验时间、实验流程以及实验的验收与评分标准等细节问题的设计思路;课堂实验设计的新颖之处在于将小组协作引入到实验中,并基于因材施教的思想,在实验中引入附加题。从课堂情况看,该实验设计的效果良好,实验设计的方案是可行的。

关键词:.Net程序设计;实验时间;实验内容;实验验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引言

我院于第7学期(大三第1学期)为软件工程专业学生开设“.Net程序设计”课程。该课程的授课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相应程序设计语言(C#)的语法及编程思想,掌握简单的编程技巧,到学期结束时能够在.Net平台上使用C#语言开发简单的Windows应用程序。

由于程序设计课程本身的特点,决定了这是一门对动手能力要求较高的课程,不但要让学生从理论上掌握语法、程序设计的流程等内容,更要让学生具有编写可运行程序的能力。本文将讨论课堂实验内容的设定及实验课流程安排的细节问题。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