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课程建设机制

课程建设机制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计算机音乐制作课程建设的几步建议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尤其是互联网应用技术的普及,计算机教学开始被广大人民群众认可,并逐步在全国各类学校实现了进一步的普及。计算机教学可以应用到各类学科的教学过程之中,为了响应我国教育部门的号召,提高广大学生的艺术术水平和情操,开始把计算机教学应用到音乐课程中来。为此,本文介绍了现阶段计算机音乐制作课程建设的现状,并通过分析该项研究的必要性,从而探讨出加强计算机音乐制作课程建设的几步建议。

关键词:计算机音乐 音乐制作与创作 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J61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5-0226-01

引言

音乐,是触及人类灵魂的艺术形式[1]。音乐可以抚慰人类的心灵,保持身体的放松和心情的舒畅,从而提高人们的艺术水平,塑造独特的气质。因此,我国教育部门加强了对音乐教学的重视,开展了“音乐进校园”、“音乐课堂”建设等音乐教育的普及工作。为了促进该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我国教育部门适应了时展的要求,开始了计算机教学应用于音乐课程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技术的限制,计算机音乐制作课程的建设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为此,本文从当今社会的热点出发,介绍了现阶段计算机音乐制作课程建设的现状,并通过分析该项研究的必要性,从而探讨出加强计算机音乐制作课程建设的的现实途径,为“音乐课堂”建设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提供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指导性意见。

一、我国现阶段计算机音乐制作课程建设的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教学广泛应用于各个学科,已经成为了一个必然的趋势[2]。尤其是近几年,国家的教育部门加强了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视,努力完善教育制度,增加音乐、美术等课程的课时量,创新教学方式,并积极开展了计算机音乐制作课程的建设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学校以及学生本身对音乐的轻视,以及国内的计算机教学技术相对落后,导致目前的计算机音乐制作课程建设工作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

1.我国现阶段缺乏完善的计算机音乐教学系统,以及先进的技术支持

全文阅读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网络课程建设技巧

摘 要:根据机械工程控制基础课程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结合网站开发软件Dreamweaver的特点,探讨在机械工程控制基础网络课程建设过程中文档、图片和表格的处理方法和技巧,探索充实美观地展示教学文档、课件、课堂录像等内容的方法和途径,通过不断地更新、优化和完善网络课程教学内容,实现了在线教学和资源共享。

关键词:机械工程控制基础;网络课程;技巧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和计算机网络的普及,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被广泛用于各类教学中,将传统教学与网络化学习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促进网络课程的发展。本文基于机械工程控制基础课程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充分利用Dreamweaver软件的技术特点[1-3],建设机械工程控制基础网络课程,向学生提供更全面、广泛的网络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新知识,获得最佳教学效果。

1 网络课程开发工具

本文采用Macromedia Dreamweaver8.0,Adobe Photoshop8.0,Macromedia Flash8.0三种软件建设机械工程控制基础网络课程。

Dreamweaver软件是Macromedia公司开发的一款专业网页制作软件,它具有很强的可视化特性,用户无需编写任何代码,即可创建出比较简单基础的网页,制作效果可以方便地通过IE浏览器浏览。同时,Dreamweaver软件还提供纯粹的代码编辑环境,包括html,CCS,JavaScript,Asp等语言代码编辑工具箱参考资源,用户可以创建完全属于自己的对象和命令,并编写代码扩充功能等[4]。

Photoshop软件是Adobe公司开发的图形图像处理软件,具有多种文字效果和各种滤镜。

Flash软件是Macromedia公司开发的平面动画制作软件,可以产生多幅连续运动的动画,非常适合演练一些原理性的教学内容。用Flash制作的动画体积小,在网络上可边下载边播放,还可以加入声音,增加表现力。Flas能够被多种浏览器所接受,非常适合演示各种教学平面动画。

全文阅读

高职机电教育课程机制建设释解

在所有这些职业技能中,矿山机械设备、煤矿供电系统、矿山机械设备的安装、检修、维护、管理是核心专业能力。学生只有熟练的掌握这些技能,才能在就业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根据就业岗位的需求,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基本的职业工作能力和职业基本素养。与此同时,还将教学与行业的实际需求有机的结合起来,并根据就业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完善。重视相关证书的获得,学生在毕业之前可以取得制图员、机修工、矿井维修电工、钳工等相关的专业资格证书,这些证书对他们就业有着积极的作用。高职矿山机电专业需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建设中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遵循职业能力培养的规律,全方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实践课程教学体系主要是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着重培养毕业生的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对课程实验教学、实习、实训进行系统化的设计,其中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基本技能训练。基本技能训练包括最基本的操作能力训练,这些技能是职业岗位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主要包括机械基本技能、电气基本技能、基础课程实验、机械制图测试、电子电工实训等等。对于学生这方面技能的训练,主要是在校内实验室内完成,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之下自己完成操作。教师需要做好实践教学的设计,加强指导,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严谨的操作方法。第二、专业技能训练。主要是指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的基本的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对专业技能的训练。例如,矿山机械设备安装、调试、故障分析与处理的训练,电气控制系统故障分析与处理训练等,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

此外,专业技能训练还能够帮助学生获得相关证书,比如维修技工、维修电工职业资格证书等等,这些证书对学生就业也有一定的帮助。第三、综合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包括学生在实际工作岗位的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训练,这种技能的训练不再局限于校内,大多数是在校外实训基地完成,即通过顶岗实习的形式,训练学生的综合技能,是学生就业前的实战训练,为工作做好淮备。通过综合技能的训练,学生能够熟练的运用各种技能,并根据实际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的工作做好准备工作。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教学的设计与实施在高职校企一体化、工学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中,顶岗实习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也是决定人才培养模式成败的关键内容。为了保证顶岗实习的效果,避免顶岗实习流于形式,学校需要高度重视顶岗实习环节,加强与厂矿企业的合作,与厂矿企业共同制定实习内容和教学计划,确定实习岗位、实习内容,共同组织教学计划,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和考核,共同完成对学生顶岗实习的考核与鉴定工作。当学生的顶岗实习完成并经考核合格之后,颁发相应的工作经历证书。

理论与实践融合的课程体系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岗位实践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同时还要加强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形成面向就业岗位,以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为主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一一对应,相互融合,理论知识是基础,实践教学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的关键,它们共同形成高职矿山机电专业人才培养的专业课程体系。总而言之,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今后,我们要根据人才培养计划和教学实际情况,从实践教学环节、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方面入手,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作者:冯丽 单位:长治职业技术学院

全文阅读

材料科学与工程课程机制建设初探

1.构建“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

根据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通过到企业调查走访、问卷调查、毕业生反馈等方式,收集了对课程体系设置的意见和建议,结合“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对材料科学与工程卓越工程师课程体系进行了模块化设置。也就是将课程体系设置为由若干个完整的课程模块构成的课程体系形式。材料科学与工程卓越工程师课程体系由材料制备基础、材料加工技术、材料的性能、材料的检测等四个模块组成。每一个模块又由若干门课程组成,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类。材料制备基础模块由材料物理化学、材料科学基础、金属塑性成型理论、材料科学导论(双语)等组成;材料加工技术模块由热处理原理及工艺、金属塑性成型工艺学、现代材料制备技术、金属焊接工艺等组成;材料的性能模块由材料力学性能、材料腐蚀与防护、材料物理性能等组成;材料的检测模块由材料分析技术、失效分析、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应用等组成。这样的课程设置,能够突破学科专业领域的界限,灵活地设计和组织具有不同作用的课程模块,从而构建具有不同价值取向的课程体系,以满足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需要。

2.科学合理地进行课程的整合和重组

根据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结合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长期的实践经验,对课程进行了整合与重组;在制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过程中,在原来的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对课程进行重新的整合和重组。在进行课程体系的整合重组过程中,打破了各学科领域的界限,增加金属凝固、塑性成型、焊接等内容,真正达到了“宽口径、厚基础”的目的。同时不受原有课程和体系结构的束缚,对课程进行了实质性的有机融合和重新组织。具体而言,改变了以往按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分类或按照等级结构设置课程的做法,打破了原有专业、课程之间的壁垒,摆脱了学科知识系统的束缚;强调课程内容的综合性,以跨学科的方式选择课程内容、组织和整合课程体系。同学科知识的相互渗透、融合和新知识的吸收利用,保证知识结构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改变过于讲究学科自身结构而导致的课程设置过细、过多和缺乏整体性的状况;避免课程内容的脱节和交叉重复,精简课程门类,减少必修课比例。比如:将以往的《固态相变》和《热处理工艺学》整合为《热处理原理及工艺》,将《材料力学性能》和《材料物理性能分析》整合为《材料性能》,将《金属材料学》和《模具材料》整合为《金属材料学》,将《现代材料制备技术》和《热处理新技术》整合为《现代材料加工技术》等。并处理好理论与工程实践、必修课与选修课之间的关系,大力加强实践课程的体系改革。

3.结合企业需求,制订企业培养方案

企业学习阶段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工程教育不可或缺的阶段,是整个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重要环节,按照材料科学与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将严格按照“3+1”培养模式,其中1年企业实践培养,着重完成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使学生通过企业学习阶段的学习和实践,基本掌握金属加工车间、热处理车间、锻造车间、表面处理车间、金属材料检测中心等部门的工作内容和基本生产操作技能,了解工程技术人员在热处理车间表面车间、检测中心等部门的作用及技术职责范围,培养具有较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同时具有灵活运用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知识与材料工程规范、团队协作、跨文化环境交流、竞争与合作的能力,以及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进行热处理工艺设计、技术改造与创新的能力。所以企业培养方案包括:初步能力培养实训、专业基本能力培养实训、工程能力训练、行业领域实习、毕业设计等环节。整个教学环节将依托企业、工程中心、重点实验室开展,由校企共同参与培养过程,共同监控培养过程。

4.课程体系与能力培养的关系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具备坚实理论基础与专业知识、具有创新素质和工程能力,能在冶金、材料结构研究、金属材料及复合材料制备、金属材料成型等领域从事设计、研发、制备、加工、分析检测、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根据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在整个培养过程中的课程设置紧紧围绕这一主题,如图1所示。如第一学年和第二学年的课程:大学英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大学化学等,能够为卓越工程师提供工作所需的工程科学技术基础知识以及一定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第二学年第2学期和第三学年的课程:电工学、机械设计基础、材料物理化学、材料科学基础、热处理原理及工艺、金属塑性成型理论、材料力学性能、材料分析技术等,为卓越工程师奠定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校内的工程实训:金工实习、专题实验,让学生初步接触生产实际,使学生具备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初步技能;1年的企业工程训练项目包括:认识实习、生产实习、专业实训、毕业论文等,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企业的生产实践中去,接触生产一线,体味企业文化,使学生逐步掌握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学习与同事相处、团队合作、交流沟通等方面的知识。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中,课程体系的设置是至关重要的。它的合理与否,直接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质量。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作为“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试点专业后,与我省金属材料相关企业进行深入沟通,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对原来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课程体系进行优化。课程体系的优化坚持了“厚基础、宽口径、广适应、强能力”的人才培养理念,体现了“优化基础、强化能力、提高素质、发展个性、鼓励创新”的应用研发型人才培养教学改革要求,并体现我专业的人才培养特色,在今后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过程中将继续地完善和优化。

全文阅读

高职院校课程建设机制的博弈分析

摘 要 高职院校课程建设水平存在较大差异,这是教师与学校的课程建设机制之间博弈的结果。因此,高职院校建立课程建设的各项激励机制,包括优化课程体系、建立课程建设的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优化课程规划、打造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等。

关键词 课程建设机制;博弈理论;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4)32-0029-02

近年来,高职院校在课程建设上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从整体上看,课程建设水平还不高。其主要原因在于课程建设特别是专业课程建设需要广大教师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以及学校要投入相关资源,因此,很多教师在自身投入和学校相关机制之间进行权衡和取舍。

一、高职院校课程建设现状的博弈分析

从现实情况看,由于各高职院校设立的专业不同、教学环境不同、师资队伍构成不同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各高职院校的课程建设水平和教师参与课程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存在很大差异。

从博弈论的角度看,博弈的内容和思想是指某个个人或是组织,面对一定的环境条件,在一定的规则约束下,依靠所掌握的信息,按各自选择的策略进行选择并加以实施,并取得相应结果或收益的过程。基于这一思想,从学校和教师两个因素进行分析:从学校立场上看,各高职院校都非常重视课程建设的相关制度和相关激励机制建设,目的是全面调动教师参与课程建设的积极性。从教师立场上看,课程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若仅从课程建设效果看则是投入大见效慢,教师在投入和学校制度之间进行权衡,其结果自然是教师不愿意参与复杂而繁重的课程建设过程和承担相关任务,而且在教师职称晋升的相关文件中也未涉及课程建设问题。因此,教师参与课程建设或承担相关课程建设任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不高。这种现象的实质是学校课程建设制度或机制与教师行为的博弈。

二、高职院校课程建设机制建设的思考

全文阅读

五年制高职《机械制图》课程教学建设与改革设想

[摘 要]本文重点阐述针对教学对象的特点,改变“满堂灌”的教育模式,提倡“启发式”和“引导式”教学,让学生多思考、多练习,开展课堂讨论。教学方法上坚持讲清思路、引导启发、精讲多练、培养能力的原则,采用讲课、讨论、练习、大作业及测绘等多个环节配合,以提高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启发式”和“引导式”教学;学习兴趣;精讲多练;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图分类号:H31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1-0215-01

[Abstract]This paper focuses on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eaching object, change the "spoon feeding" education mode, advocate "heuristic" and "guide" teaching, let students think more, practice more, carry out classroom discussion. On the teaching method, heuristic, adhere to clarify the ideas Jingjiang more training, training the ability principle, using lectures, discussion, practice, operation and mapping with multiple link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flexible use of the knowledge, the ability to analyze problems, to solve the problem.

[Key words]"heuristic" and "guide" teaching; learning interest; Jingjiang more training; problem solving ability

一、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改进---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我们的教学对象是高职五年制机电专业的学生,针对教学对象的特点,我们改变“满堂灌”的教育模式,提倡“启发式”和“引导式”教学,让学生多思考、多练习,开展课堂讨论。教学法上坚持讲清思路、引导启发、精讲多练、培养能力的原则,采用讲课、讨论、练习、大作业及测绘等多个环节配合,以提高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授课过程注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具体方法如下:

1、讨论式教学

全文阅读

机械制图优质课程建设研究

摘要:职业院校在课改的前提下,利用专业核心课程优质化建设进一步加快教学改革的步伐,并以此为契机带动教学团队的建设与校企的进一步合作。因此,我们应通过对《机械制图》课程建设内容的剖析,对课程优质化过程中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与创新方向的深度探讨,以使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

关键词:机械制图;优质化;资源共享;校企合作

课程建设是各院校教学改革工作的基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手段。而专业核心课程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方面起着主要的支撑与促进的作用,因此将专业核心课程打造为优质课程,是进行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人才培养方案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一、优质课程建设的思路与课程特色

《机械制图》是工科院校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其具有专业性强、涉及面广、强调理实一体等特点,始终被作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课,也必然成为优质课程建设的首选内容。科技的进步带来对专业信息的大量需求,同时也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职业院校均在逐步进行着专业的拓展与细化,必然要求课程专业适应性的加强,在教学中必须体现“以就业为导向,职业能力为本位,技能培养为中心”的宗旨,通过建立完善的教学体系与课程的全面建设,来提高教学质量,保证教学效果,从而真正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制图课程教学模块主要包括画法几何、工程制图、计算机辅助绘图三部分内容,教学中应采用模块化教学,并大胆尝试理实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对加工现场观摩与模型制作等实践环节,训练学生建立空间概念和标准意识,为其能够解决实际应用中的问题奠定了基础,因而有效的教学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1.拓展性。本课程研究的如何构型与造型实体并利用图样进行合理表达,最后以计算机为工具生成数字化工程图,既是教学的内容又与实际设计工作的概念设计相吻合,使学生在进行课程学习与练习的同时培养了初级设计的能力。2.交叉性。以设计规律为主线结合教学内容,并结合了计算机技术,同时由于本课程以“图样”为对象,必将涉及制造、装配、公差等一系列问题,因此综合性相当强,充分体现了课程之间的交叉性。3.先进性。与时俱进,与时代同步,不断地把时代中成熟先进的并具有方向性的技术引入教学,使学生学到的知识能适应其日后工作的需要。4.后继性。图样是课程学习的重要内容,与后续专业的内容互相渗透相互融合,既可以为后续课程训练必备的识图技能又是后续专业知识学习的综合运用。

二、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与创新举措

机械制图课程是最早建成的重点精品课程之一,如果要达到和保持优质课程的水平,就必须要根据教育部与教委的文件精神制定符合相关要求的建设方案。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人才培养方向的重新定位。以“必需、够用”为度,按照各专业具体方向重新修订教学大纲,摒弃传统的“知识本位”,代替“能力本位”的教学理念,把学生真正作为课堂主体,启发引导,调动兴趣,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最终实现“自主学习”。2.完善课程体系以适应企业需求。新形势下专业在重新布局后,制图课程课时的严重缩减,使得要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建立健全课程体系,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发展需要。而体系完善的内容应服务于学生就业,由学校、行业、企业多方共同参与,充分体现课程的职业化。如飞机专业可加入焊接图样的识读,模具制造专业可加入钣金工艺的分析等。3.教学资源的重新整合与共享。通过建立完善的教学信息数据库,将各种教学资源进行重新整合并使之实现教学范围内的全面共享;加强教学条件改善,主要包括:教学内容的调整、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手段的充实,以及教材的信息化等,充分满足教学需要,扩大受益面,提高绘图实训室与机加工实训车间的使用率,持续稳定地为优质课程建设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4.师资队伍建设。优秀的教学团队是优质课程规划的必要内容,更是课程建设与发展的关键。充分发挥专业带头人与骨干教师作用,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做好经验交流和传帮带工作,以老带新,传承并发展优良的教学方法,用局部带动整体,全面提高教学水平。5.以提高教学效果为目的,大力推进教学改革。以优质课程的发展建设为龙头整体拉动课程改革的各个环节:教学内容的充实,多样化教学形式的运用,现代教学设备的使用与普及等,充分发挥“行为引导教学”、“项目教学”等教学方法的优势,通过完善各项教学管理配套文件,科学合理地使用信息化手段辅助教学。课程建设同样需要勇于尝试,大胆创新,努力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让学生自己亲手制作教学模型,从而使其感知三维到二维的空间转换关系;利用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化工具进行动画演示或多媒体播放,便于学生更形象地了解典型结构与工作原理,完成二维到三维空间想象与图纸的生成;打破传统教学顺序,以装配体为载体,运用引导式教学方法直接引入项目教学,亲临加工现场观摩、测绘零件等,使学生的知识内容更具有针对性实用性,从而达到提高了教学效果的目的。

三、课程方向展望与新课题的探索

全文阅读

电机电气控制与维护课程建设方法

摘要:针对高职院校《电机电气控制的实现与维护》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以任务驱动、以项目为载体、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对课程进行了线上线下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改革。

关键词:课程建设;项目化教学;线上线下

引言

《电机电气控制的实现与维护》是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养成起主要的支撑作用,是中级维修电工技能鉴定的主要内容之一。由于该课程电磁关系复杂、理论抽象、学生不易理解,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尤其不能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将中级电工培训内容融入课程,我们对《电机电气控制的实现与维护》课程进行了课程改革。

1课程定位

《电机电气控制的实现与维护》是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培养学生交直流电动机、变压器及其常规电气控制线路的安装调试、故障诊断与维修保养的能力,使学生树立良好的安全意识,养成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和沟通协作的团队精神,为将来从事电气维修、安装调试等岗位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电工基础》、《电子技术》等课程,后续课程是《变频器的应用与维护》、《PLC控制系统的应用与维护》等课程。

2内容选取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核心岗位为电气设备的维修保养以及安装调试,经过大量的企业调研,以学生职业岗位职业能力为依据,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培养技能、提高素质”为原则,力图做到“精选内容、加强基础、突出应用”。在课程内容的选取上,以变压器的应用与维护、电机的拆装与检测、电机基本电气控制线路的安装调试与故障排除、典型机床电气控制线路的安装调试与故障排除等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全文阅读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体制的构建

1改变课程教学体系,建立新的学习效果评估机制

1.1改变课程教学体系

多年来,各种版本《机械设计基础》教材的知识结构体系均是从力学到机构再到机械零件,让学生弄不明白学习本门课程到底有何意义,这些看似零散的知识间到底有什么联系,以至于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无法对课程建立正确的认识,更别谈学好知识。为改变这一教学现状,笔者尝试将各部分内容以项目责任制的方式进行了整合,在同一项目以下给出多个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任务,让学生在看到本任务的同时就明确学习本内容后需要掌握什么知识、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其目的就在于要将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专业技术理论实现有机结合,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动手能力,同时增加对知识的理解,为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专业人材培养目标的实现打下良好的基础。

1.2建立新的学习效果评估机制

原有教学体系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估多是以课后练习和课后作业的方式进行。在实施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虽能通过理论方式的考核,但是却无法将其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去,哪怕是生产实习。为此,我们也对教学效果的评估机制进行了改变,建立了一个基于实际生产的评估方式。如在常用机械传动项目中设计带式运输机的齿轮传动任务的学习过程中,对于如何正确选用一对啮合的齿轮,我们不再是给一组数据让学生选择,而是将学生带到实习工厂,让其协助师傅维修机床主轴箱或者汽车变速箱等零部件,重点让其对该部件的齿轮进行观察和了解,最后让其结合所学内容并在师傅的引导下完成一部分齿轮与轴的正确组装。通过学生在装配过程中的表现了解他对该知识的掌握水平。

2丰富教学手段,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机械设计基础》相对其他课程具有理论教学枯燥乏味,图形复杂、结构抽象等特点,教学手段和方法的使用往往是影响学生学习主动性、兴趣和教学效果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使用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虚拟仿真等现代信息技术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重要技术支持,最大限度地解决以上问题。

2.1多媒体的高效利用

全文阅读

《机械制图与CAD》精品课程建设研究

摘要:本文结合2009年江西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院精品课程“机械制图与CAD”的建设实践,研究探索精品课程的建设与发展,主要介绍了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内容体系改革、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的经验和成果。

关键词:精品课程 机械制图与CAD 研究 探索

1.创建一流的教师队伍: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⑴教师队伍结构合理,优势互补,年龄、职称、学历结构合理、教学队伍稳定,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达到37.5%,能承担实践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⑵课程负责人黄云龙老师资历深厚,主讲教师理论、实践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鼓励中青年教师参加在职学历/学位教育、“双师型”素质教育培养、短期培训、各种学术交流会议和研讨会。现在担任《机械制图与CAD》课程的教师中37.5%的教师具有硕士学位,且教师平均年龄36岁左右,年富力强;

⑶以涂序斌教授为带头人的省级优秀模具教学团队使教学队伍更加有实力。

2.创建一流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组织采用“面向应用,任务驱动,模块结构,弹性选择”的模式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比较先进,以就业为导向,根据社会就业岗位所需技能,确定了机电专业岗位所需的典型工作任务,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将教学内容分为十三个模块,能与企业生产实践同步。学生可根据学习基础、择业要求和个人兴趣 爱好,在完成基本知识与技能模块学习训练后,有针对性地选择部分模块学习,突出培养与个性发展;以项目为导向,以产品为载体,在实践应用中不断加深、巩固与提高。同时,本课程具备易学易用、岗位实用、突出实践和理论够用的特点,能够做到“理论与实践”并重,合理规划与设计实验、实习等实践性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深入浅出,突出高职教育的职业特点,适合学生“做中学,学中做”,能让学生自我学习、自我训练。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