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抗肿瘤中药

抗肿瘤中药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抗肿瘤中药研究现状

【摘要】 中药因具有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扶正固本等功效而发挥抗肿瘤作用,可作用于肿瘤发生、发展的多个环节,具有多靶点、多环节、多效应的特点。主要从中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增殖、逆转肿瘤细胞多药耐药、抑制肿瘤细胞侵袭转移等方面对中药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关键词】 中药;抗肿瘤作用;作用机制

恶性肿瘤是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最严重的疾病之一。中药可作用于肿瘤发生、发展的多个环节,具有多靶点、多环节、多效应的特点,其在抑制、杀伤肿瘤细胞、改善症状与体征,以及减轻放化疗不良反应、延长患者生存期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其具有不良反应低,能提高机体免疫力,不易产生耐药性等特点;其抗肿瘤活性已得到国际公认,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本文就中药抗肿瘤作用及其主要作用机制的研究现状予以综述。

1 肿瘤病因、病机

肿瘤在中医中属“积聚”范畴,历代诸家均有论述。《难经・五十五难》中“故积者,五脏所生;聚者,六腑所成。也积者,阴气也,其始发有常处,其病不离其部”;《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中“积者,脏病也,终不移;聚者,腑病也,发作有时,展转痛移,为可治”。

祖国医学认为,任何疾病的产生都离不开内因和外因,内因主要是指人体正气虚衰,脏腑失调,气血失和以及七情内伤;外因指六淫之邪和疫戾之气,当人体正气虚衰,邪气乘虚而入会导致疾病的发生。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恶性肿瘤的病因病机主要是阴阳失衡、气血不调、五脏之气紊乱,致使外来邪气乘机而入,破坏了五脏正常的生理功能,损耗人体精、气、血、津液等物质基础,引起气滞、血瘀、痰凝、湿停、毒聚等病理变化,即气血虚衰、气滞血瘀、痰凝湿聚、热毒内蕴、脏腑失调、经络瘀阻。

2 抗肿瘤中药功效与药理研究

根据恶性肿瘤的病因病机,中药治疗在辨证论治基础上,分别施以扶正固本、软坚散结、活血化瘀、理气行滞、清热解毒等不同方法。

全文阅读

中药的抗肿瘤作用

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类常见疾病,寻找有效的抗癌药物和方法,是世界医学面临的重要课题。中药是祖国医学用来防治疾病的有力武器,人们发现中药治疗恶性肿瘤,无论是在减轻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防止复发转移,延长生存期,还是在与放化疗配合,增效减毒等方面都有很好的效果。这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研究中药的浓厚兴趣,许多研究工作从不同方面揭示了各种中药的抗肿瘤作用,见表1。

(表1)中药及其抗肿瘤作用 猪苓多糖等皆可诱生IFN(21)。TNF、INF是促进肿瘤坏死的有效物质,其机制在于能够抑制肿瘤血管生成。Lee等(22)用原代培养的牛主动脉内皮细胞在Ⅰ型胶原蛋白三维培养基中生成的毛细管样网络结构为模型,观察中药蟾酥中的蟾毒配基Bufalin对血管生成的影响,绘图像分析仪定量检测5 nmol/L的Bufalin即可显著抑制毛细管的生成,FCM分析可见血管内皮细胞阻滞于G2/M期,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受到明显抑制。姜晓玲(23)通过比较实验发现10μg/ml薏苡仁注射液对肿瘤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非常显著,其效果优于0.1mg/ml维生素E(p

7调节相关基因表达

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是多因素、多阶段的复杂过程,各种肿瘤相关基因异常表达的长期积累是癌变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因而,调节肿瘤相关基因表达成为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实验表明,许多经临床证实有效的抗癌中药的作用机制之一就是能够调节肿瘤相关基因的异常表达。ras癌基因位于真核生物的细胞核中,其编码的p21ras蛋白,在结构和功能上与G蛋白相似,与GTP结合后,参与细胞生长分化信号的传导。ras基因发生点突变后可使细胞增殖信号持续增强,导致细胞无限增殖和癌变。p53是一个抑癌基因,正常的p53基因(即野生型p53基因)能够抑制细胞增殖,防止发生癌变。p53突变后丧失了抑癌功能,而且突变的p53基因具有促进细胞恶性转化的作用。杨传标等(25)研究显示,中药连黛胶囊(黄连、清黛、吴茱萸等)治疗胃肠肿瘤治疗后患者血清中p21ras和突变型p53蛋白含量显著下降,说明连黛胶囊具有调节胃肠肿瘤ras和突变型p53基因表达的作用。bcl-2基因有很强的抑制细胞凋亡作用,能抑制多种细胞的凋亡,有助于肿瘤生长。bax基因与bcl-2同族,在功能上二者相反,bax的表达可加速细胞凋亡进程。二者表达的比例程度决定细胞的生存或死亡。凌昌全等(26)发现人参皂甙能够抑制白血病细胞株(6T-CEM)bcl-2基因的表达,降低bcl-2/bax比率,从而诱导6T-CEM的凋亡。另有报道(27~29),中药对c-myc、c-fos、Rb等等其它相关基因的表达均有很好的调节作用。

8逆转多药耐药性

多药耐药性(multidrug resistance ,MDR)是由一种药物诱发而同时对其它多种结构和作用机制完全不同的抗癌药物也产生的交叉耐药性。MDR是肿瘤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临床上许多新发肿瘤化疗效果明显,化疗后复发者再次给予多种化疗方案均效果甚差,其主要原因是肿瘤细胞因化疗产生的多药耐药性。目前公认肿瘤细胞多药耐药性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多药耐药基因编码的P-糖蛋白(P-gp)的高度表达。克服此障碍,抗肿瘤药物的疗效将有可能明显提高。中医药抗肿瘤细胞多药耐药有很大优势,有关的研究已经出现较好势头,如张慧珠等(30)采用MTT法从多种中药单体或提取物筛选肿瘤细胞多药耐药逆转剂,结果显示,钩藤总碱、药根碱、靛玉红对KBv200细胞耐药具有逆转作用,而姜黄素与长春新碱合用在KB及KBv200细胞均有增敏作用。复方三根制剂(藤梨根、虎杖根、水杨梅根等)对K562/ADR和K562/VCR两株细胞的多药耐药性有逆转作用,其逆转机制是在转录水平下调MDR1mRNA,从而降低多药耐药细胞P-gp的表达(31)。中药莪术的有效成份榄香烯不但可以抑制BEL-7402细胞的生长,且对耐药株BEL-7402/DOX仍有较强的杀伤作用。同时经榄香烯乳剂长期作用,未能诱导出BEL-7402细胞的P-gp表达,说明已经耐药的肿瘤细胞对榄香烯仍然敏感,且不易使肿瘤细胞产生耐药性,特别适用于对化疗药物产生耐药的恶性肿瘤治疗(32)。这些均显示了中医药在逆转肿瘤细胞多药耐药方面的优势。现代医学研究的多药耐药逆转剂在体外实验中被证实,多数为钙拮抗剂,因其毒副作用大,靶点单一,半衰期短等问题,难以推广于临床,更增加了研究和应用中医药逆转肿瘤细胞多药耐药的必要性。

9其它抗肿瘤机制

中药防治恶性肿瘤的作用机理十分复杂,在抑制端粒酶活性,抗代谢,抗浸润转移等方面也均有报道。如陈泽雄等(33)研究表明,由莪术、半枝莲、柴胡等组成的复方在药物浓度为10%时对结肠癌细胞端粒酶活性的抑制能力为50%。贯众(34)和土贝母(35)水提物均可明显降低线粒体代谢活性,抑制肝癌细胞的生长。川芎嗪、苦参碱能明显抑制肿瘤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粘附,抑制粘附分子的表达,减轻内皮细胞的通透性,从而减少肿瘤转移(36)。

全文阅读

中药抗肿瘤血管生成

【摘要】抗肿瘤血管生成为肿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契机,中药均为有效的血管生成抑制剂,具有廉价无毒等优点,随着其抗肿瘤,血管生成等机制方面研究的不断深入,中草药极有希望成为理想而全面的癌症预防和治疗药物。

【关键词】肿瘤血管抑制因子综述

近年来中药或有效成分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研究非常活跃,也具有明显的广度和深度。

1中草药研究动态

1.1去甲斑蝥素范跃祖等观察了去甲斑蝥素(NCTD)对胆囊癌肿瘤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NCTD可有效抑制、破坏胆囊癌肿瘤血管生成,进而抑制胆囊癌的增殖与生长。其机制可能与NCTD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直接破坏血管内皮细胞、改变血管内皮细胞PCNA/凋亡比、下调血管生成因子VEGF、Ang2和上调血管抑制因子TSP、TIMP2表达有关[1]。

1.2小檗碱小檗碱(berberine)为黄连(毛茛科植物)、黄柏等(芸香科植物)植物的一种生物碱,作为抗菌药已有悠久的历史。初步研究表明它在体内、体外对多种肿瘤细胞具有较强的抑制和杀伤作用[2]。娄金丽等研究小檗碱对bFGF活化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增殖、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其对肿瘤新生血管形成作用的机制。方法:MTT法检测小檗碱对bFGF活化HUVEC的增殖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用药后细胞周期的变化;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下观察药物对细胞形态、细胞内钙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小檗碱对细胞凋亡的作用。结果:小檗碱能明显抑制bFGF活化的HUVEC增殖,且存在剂量依赖关系;使细胞在G0G1期的比例明显增多;使细胞核浓缩、甚至裂解成碎块,同时使细胞内钙增多;并诱导活化HUVEC发生细胞凋亡。结论:小檗碱可能通过将bFGF活化的HUVEC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抑制活化HUVEC的增殖;诱导活化HUVEC细胞发生凋亡等机制,阻止新生血管形成,发挥其抗肿瘤作用[3]。

1.3白藜芦醇白藜芦醇是广泛存在于葡萄、花生和多种药用植物中的一种多酚类化合物,目前至少已经在21个科,31个属的72种植物中发现了白藜芦醇。早期研究发现,白藜芦醇具有保护心血管,调节血脂、抗病原微生物、护肝等多种生物学作用。自从Jang等于1997年系统报道了白藜芦醇的抗肿瘤作用后,迄今已发现白藜芦醇能通过多种途径抑制肿瘤细胞的起始,促进,发展三个阶段,而且可以抑制肿瘤血管形成。1.对内皮细胞的作用,能够直接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增生,迁移及诱导其凋亡,从而抑制血管的生成。2.对血管生长因子及受体的调控,可以通过下调各种血管生成促进因子及受体的水平,近而抑制血管的形成。3.对基质金属蛋白酶(MMP)的影响,白藜芦醇能够直接抑制MMP2的表达及活性,同时体外实验发现白藜芦直接抑制HUVEC细胞分泌MMP2溶解明胶的活性,从而抑制细胞的生长,管形的形成.4.抗凝作用,研究表明,白藜芦醇可以通过抗凝作用阻止血管的生成。5.对黏附分子的影响,白藜芦醇抑制肿瘤坏死因子(TNF)激活的人HUVEC和人单核细胞产生ICAM1及VCAM1,降低细胞之间的黏附能力。6.对环氧化酶的影响,白藜芦醇使肿瘤组织环氧化酶2(COX2)MRNA的表达减少,从而抑制肿瘤的血管的形成。7.对INOS的影响,研究表明白藜芦醇通过抑制巨噬细胞中脂多糖诱导的NFKB而减少胞质蛋白稳定的MRNA水平[4]。

1.4姜黄姜黄主要活性成分是姜黄色素和挥发油,具有抗炎、抗氧化、降血脂和抗肿瘤等多种作用。近年来,姜黄活性成分的抗肿瘤作用引起了广泛关注。姜黄素、脱甲氧基姜黄素和双脱甲氧基姜黄素是姜黄中的三种主要色素,混称姜黄色素。李剑明等研究证明,3种姜黄色素单体能够抑制内皮细胞生长,表明抑制血管生成是其抗肿瘤的主要机制之一[5]。

全文阅读

中医药抗肿瘤确有实效

临床上,许多肿瘤患者及其家属对中医药抗肿瘤的治疗效果表示怀疑,认为中医疗法只适合治疗缓症、轻症,而对急症、重症则毫无办法。因此,他们常常拒绝使用中医疗法。其实这种观念是完全错误的。国家中西医结合肿瘤学科主任、全军中医药学会副会长、福州总医院肿瘤科主任欧阳学农教授认为,中医药在抗肿瘤方面具有其他疗法无法比拟的优势。中医疗法不仅能有效防止癌细胞的转移和复发,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还能弥补手术、化疗、生物治疗等疗法给人体带来的副作用,并能发挥较好的疗效,让患者能够“带瘤生存”,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延长其生存期。

中医疗法治疗肿瘤的优势

欧阳学农教授表示,目前临床上对中医药抗肿瘤机制的研究,正在从细胞水平向分子水平、基因水平发展,并由单一成分向联合应用进行纵深的研究。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应用中医疗法治疗肿瘤,将成为未来几年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

中医认为,肿瘤的发生发展是一个正虚邪实的过程,正气内虚是肿瘤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因此,治疗肿瘤应根据患者的全身特点进行综合考虑,而不应只将治疗的重点局限于病灶本身。在临床上,中医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对其进行灵活多变的有针对性的治疗,在提高人体机能、减轻放化疗的副作用、增强骨髓功能、提高食欲、增加体力、改善睡眠、促进手术康复、增加放化疗效果等方面均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国外的多项研究证实,中药能有效地抑制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从而可对乳腺癌、肠癌、前列腺癌、肺癌、胃癌及骨肉瘤等癌细胞的黏附和迁移起到明显的抑制作用。另外,尚未出现转移病灶的早中期肿瘤患者,使用中药进行治疗可有效地控制肿瘤细胞的转移和扩散,从而增加手术、介入等治疗手段的成功率。而对于已经发展为全身性病变的晚期肿瘤患者来说,使用中药进行治疗可起到增效减毒的作用,不仅能提高放化疗的疗效,减轻患者在放化疗过程中出现的消化道反应及免疫、造血系统损害,还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其生存时间。

中医抗肿瘤还包括针灸、推拿按摩、气功等诸多方法。这些方法均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肿瘤患者的康复,维持其机体内环境的平衡,控制或抑制癌细胞的浸润,减轻放化疗过程中的副反应。临床实践证实,使用艾灸疗法对患者的足三里穴、内关穴及中脘穴进行艾灸能显著地减轻化疗所致的恶心呕吐症状。使用天麻、首乌、女贞子、旱莲草、当归、熟地、丹参、蒺藜、白芍、白芷等中药为肿瘤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地预防或减轻放化疗后的脱发症状。推拿按摩及针刺也可有效地减轻放化疗的毒副作用,缓解患者在放化疗后的疲劳感及癌性疼痛。

使用中药配合主流疗法治疗肿瘤具有增效减毒的作用

欧阳学农教授指出,使用中药配合化疗、放疗、手术、生物治疗、热疗等5种主流的抗肿瘤疗法可起到增效减毒的作用,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主流疗法的疗效,同时减轻其毒副作用。

研究证实,中药对化学药物具有增敏的作用。使用具有固本、扶正、祛邪等功效的中药与化疗配合,不仅可以提高化疗的疗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还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免疫力,改善其血液指标,进而缓解其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适症状,提高其生存的质量。

全文阅读

肿瘤生物学研究热点与抗肿瘤中药研发策略

[摘要]肿瘤生物学研究近年来取得长足进展,肿瘤免疫、肿瘤干细胞、细胞自噬、上皮-间质转化等已成为肿瘤学研究热点。对这些肿瘤生物过程的详尽阐明,为这种多因素导致细胞异常增殖,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重大疾病之首肿瘤疾病治疗,也为抗肿瘤中药的药理评价、原理阐明和创新药研发提供了提供了新的靶标、新的契机与新的研究策略。

[关键词]肿瘤;中药;肿瘤免疫;细胞自噬;肿瘤干细胞;上皮-间质转化

Current topics on cancer biology and research strategies for

anti-cancer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EN Xiu-ping, TANG Zheng-hai, SHI Zhe, LU Jin-jian, SU Huan-xing, CHEN Xin, WANG Yi-tao*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Quality Research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stitute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University of Macau, Macao 999078, China)

[Abstract]Cancer, an abnormal cell proliferation resulted from multi-factors,has the highest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among all the serious diseases. Considerable progress has been made in cancer biology in recent years. Tumor immunology, cancer stem cells (CSCs), autophagy, and 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 have become hot topics of interests in this area. Detailed dissection of these biological processes will provide novel directions, targets, and strategies for the pharmacological evaluation, mechanism elucidation, and new drug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全文阅读

中药抗动物肿瘤机制的研究进展

摘要:由物理、化学及微生物等因素诱发的细胞癌变而导致恶性肿瘤的发生,它严重威胁着动物的生命和健康。传统的化学药物治疗等具有比较强的副作用及耐药性,而中药在治疗具有多方位、多靶点、不易产生耐药性等特点,故可作为新的治疗方案。本文对近些年相关的中药抗动物肿瘤机制的研究进行了归纳总结,意在为开发中药抗动物肿瘤药物提供依据,对于肿瘤的治疗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草药;抗肿瘤;作用机制

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癌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某个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其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肿瘤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很高,严重威胁着动物的生命和健康。

传统的化学药物治疗和手术、放疗等结合,虽成功的提高了多种恶性肿瘤的治愈率,但由于较强的副作用及耐药性,使得寻找新的治疗肿瘤药物的研究刻不容缓。中药以其毒副作用小、资源丰富、价格低廉而受到关注,而随着人们对中草药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中药作用于肿瘤发生、发展的多个环节,具有多靶点、多环节、多效应的特点,其在抑制、杀伤肿瘤细胞、改善症状与体征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其具有不良反应低,能提高机体免疫力,不易产生耐药性等特点。本文归纳总结了近些年来中药及其有效成分在抗动物肿瘤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从中药及其有效成分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诱导肿瘤细胞分化、细增强免疫力和抑制肿瘤端粒酶活性这六个方面的抗肿瘤机制入手,对中药抗肿瘤机制及其研究进展进行阐述,意在为开发中药抗肿瘤药物提供依据。

1 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机体正常情况下,细胞增殖和凋亡达到平衡稳态,一旦细胞的增殖或凋亡发生异常,这种平衡稳态失调可导致细胞恶性增殖形成肿瘤,而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可达到使肿瘤缩小,癌症消退的目的。中药可通过直接损伤肿瘤细胞的DNA、阻滞细胞分裂周期、抑制肿瘤基因表达等多种途径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最终达到杀伤肿瘤细胞的目的。

王开祥等研究了通光藤提取物中的活性成分白桦脂酸对肿瘤细胞的影响,白桦脂酸在诱导MCF-7细胞48小时后,发生细胞死亡、发泡并呈现出细胞核迸裂,逐渐形成凋亡小体。细胞DNA断裂为180bp的DNA碎片,表明白桦脂酸能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而抑制其生长。陆雪莹等对石榴皮中的化学组分影响胃癌BGC-823细胞周期的结果表明,没食子酸将胃癌细胞阻滞在S期,使其不能通过G2/M期检测点进行细胞分裂。木犀草素可使胃癌细胞阻滞在G2/M,细胞不能进行正常的增殖,诱导细胞凋亡。此外,很多中草药的活性成分多糖也能够通过诱导细胞凋亡而发挥抗肿瘤的效果。当归、紫菀、墨角藻中的多糖分别能够抑制HeLa、SGC-7901、AGS细胞的生长,而发挥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

2 抑制肿瘤血管的生长

全文阅读

抗肿瘤血管生成中药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抗肿瘤血管生成;中药;综述

自1971年folkman[1]首次提出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具有血管依赖性之后,肿瘤血管生长的调节机制和抗血管生成在肿瘤治疗中的意义得到广泛关注。目前,国内对抗肿瘤血管生成中药的研究方兴未艾,笔者就此作一综述。

1 肿瘤与血管生成

肿瘤的生长依赖于血管的生成,只有当大量的肿瘤相关血管长入肿瘤实质内部,才能促使肿瘤持续生长和转移;反之,肿瘤生长将受到明显限制,肿瘤细胞就会出现凋亡或坏死。因此,肿瘤的生长包括了两个不同的阶段,即从无血管的缓慢生长阶段转变成有血管的快速增殖阶段,血管生成使肿瘤获得足够的营养物质,是促成上述转变的关键环节[2]。恶性肿瘤发生侵袭和转移是肿瘤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它是一个由多分子参与的肿瘤细胞与宿主细胞间相互作用的复杂的多阶段过程,在这一过程的起始及终末阶段血管生成发挥着重要作用[3]。另外,对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的测定有助于肿瘤的诊断及预后判断[4]。

肿瘤血管生成是在特定时段、特定环境下,由内外因素引起的一种由一系列细胞因子介导的瀑布式生化反应过程[5]。在这一过程中,血管生成促进因子和血管生成抑制因子起着重要作用,即血管调控平衡学说(angiogenic switch)[6]。在正常组织中,由于缺少血管生长促进因子或促进因子被高水平的血管生长抑制因子严格控制,血管生成的开关处于关闭状态;但在肿瘤组织中,生长促进因子过度表达,抑制因子表达过低,或者与抑制因子相比,生长促进因子相对过量,改变了二者之间的平衡,使得肿瘤血管生成保持在开启状态,引起肿瘤血管过度生长,最终导致肿瘤的浸润和转移。

肿瘤的生长、转移、复发、预后与血管生成密切相关[7],所以,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的理论和实践才得以确立。1972年,folkman提出可以通过抑制血管生成来治疗恶性肿瘤,目前抗血管生成已经成为肿瘤治疗的新策略之一。

2 抗肿瘤血管生成中药

抗血管生成疗法(anti-angiogenesis therapy)是通过防止和抑制肿瘤新血管的生成,阻止肿瘤原发灶和微转移灶向血管生成表型转换,限制肿瘤生长。近年来,随着对肿瘤血管生成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抗血管生成药物也得以快速研发,其中对天然药物及其组分的研究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中药由此成为研究的重点。

全文阅读

中药黄芪抗肿瘤研究进展

摘要:通过系统查阅近年来的相关文献,对中药黄芪的抗肿瘤活性成分以及其抗肿瘤作用研究、作用机理探讨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归纳和综述,以期为该药物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药 黄芪 抗肿瘤 研究进展

Progress in anti-tumor medicine Astragalus

Li Wenjian Song Jiajia Wang Runtian

Abstract:In recent years,through the system access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on the antitumor activity of astragalus constituents and their anti-tumor effect,mechanism of action of such a more systematic review of induction and to further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drugs to provide reference.

Keywords:Chinese medicine Astragalus Anti-tumor Research

【中图分类号】R-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879(2010)11-0044-02

黄芪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作为传统的重要益气中药,性温,味甘,有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敛疮生肌,益气补中之功效[1-8]。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国内外对黄芪及其同属近缘植物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研究表明[9-14],黄芪的化学成分主要为多糖类、三萜皂苷类以及多种黄酮类等。另外还有单糖、氨基酸等,亚油酸、棕榈酸、亚麻酸等。此外,曾报道其含有蛋白质、核黄素、叶酸、维生素P、尼克香草酸、阿魏酸、异阿魏酸、对羟苯基丙烯酸、咖啡酸、绿原酸、胡萝卜苷、羽扇豆醇、正十六醇及微量元素等。

全文阅读

中药抗肿瘤机制研究进展

【摘要】 许多中药具有抗肿瘤作用, 因中药成分复杂, 其抗肿瘤机理也表现在多个方面。本文将对抗肿瘤中药在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和繁殖、调节免疫系统、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和影响物质代谢抑制肿瘤生长方面进行简单归纳、总结。

【关键词】 中药;抗肿瘤;免疫系统;细胞凋亡;物质代谢

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类疾病,肿瘤学一直是医学研究的重点,寻找有效的抗肿瘤药物与方法,彻底攻克肿瘤是世界医学界的重要研究课题。研究表明许多中药具有抗肿瘤作用,但其作用成分复杂,尤其是复方,具有多种作用成分和通过多种作用途径产生抗肿瘤作用。弄清中药的抗肿瘤作用途径和靶点对加速抗肿瘤中药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对近几年有关中药抗肿瘤作用的途径和靶点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 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与增殖

研究发现许多中药成分对肿瘤细胞的生长与增殖有很好的抑制作用,乌拉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1]为豆科甘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中国药典》中收录的药用甘草之一,其性平味甘,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之功效。其有效成分主要为甘草酸类和甘草黄酮类物质。马淼等[2]通过MTT法测定甘草水提物(甘草酸)与醇提物(总黄酮)对宫颈癌细胞株(Hela)、乳腺癌细胞株(Bcap-37)、胃癌细胞株(MGC-803)以及肝癌细胞株(Bel-7404)增殖的抑制作用;运用Hochest33258荧光染色剂测试其诱导细胞凋亡的生物学效应。结果甘草酸的抑瘤效果表现出浓度依赖性,与浓度呈正相关关系。

Fascaplysin是1988年从海绵 (Fascaplysinopsissp)中分离出的一种天然12H-吡啶[1,2-a:3,4-b’]吲哚类化合物, 属于吲哚生物碱类化合物, 能够抑制很多癌细胞的体外增殖[3]。Lin等[4]发现fascaplysin能够抑制肿瘤细胞分泌和表达VEGF, 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生成, 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

苦参碱(matrine, MAT)是传统中药苦参所含的主要生物碱之一,发现于苦豆子根部,属于四环的喹嗪啶类,分子骨架为2个喹嗪啶环的杂体。黄建等[5]通过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结构变化、基因芯片检测细胞基因表达改变.结果 0.062 5~0.5 mg/ml苦参碱处理48 h后,细胞增殖明显受抑制;但1 mg/ml时增殖抑制率降低而凋亡诱导作用明显增强;苦参碱对细胞G2/M和G1/S期均有阻滞作用;电镜下可见凋亡的形态学变化;基因芯片检测发现苦参碱影响细胞增殖、周期和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苦参碱通过影响HT29细胞一些与增殖、周期和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发挥增殖抑制和凋亡诱导作用,且与苦参碱质量浓度相关。

2 调节免疫系统的作用

全文阅读

中药黄芪抗肿瘤研究的进展

黄芪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作为传统的重要益气中药,性温,味甘,有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敛疮生肌,益气补中之功效[1-8]。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国内外对黄芪及其同属近缘植物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研究表明[9-14],黄芪的化学成分主要为多糖类、三萜皂苷类以及多种黄酮类等。另外还有单糖、氨基酸等,亚油酸、棕榈酸、亚麻酸等。此外,曾报道其含有蛋白质、核黄素、叶酸、维生素P、尼克香草酸、阿魏酸、异阿魏酸、对羟苯基丙烯酸、咖啡酸、绿原酸、胡萝卜苷、羽扇豆醇、正十六醇及微量元素等。

近年来有关黄芪的抗肿瘤作用研究较多,但对其抗肿瘤作用以及作用机制等方面的综合性综述较为罕见,因此,本文就黄芪的抗肿瘤作用研究近况及相关作用机制作一综述,以期为其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

1 黄芪抗肿瘤活性成分

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APS)在免疫、抗肿瘤、保肝等方面具有重要的药理作用。研究表明[3],应用APS 2.5、5、10、20mg/kg肌肉注射的4组剂量对小鼠移植性肿瘤S-肝癌(Heps)均有明显抑制作用。APS与IL-2联合应用可明显提高LAK对靶细胞的杀伤率,单用IL-2对靶细胞的杀伤率均为31%,而与APS联合应用对靶细胞的杀伤率可达峰值(P

2 黄芪抗肿瘤作用机制

近年来,国内对黄芪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较为活跃。目前认为黄芪抗肿瘤作用机制有多个方面,包括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直接抑瘤作用、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抗肿瘤血管生成、影响机体的氨基酸代谢等。因此,黄芪在抗肿瘤治疗时的应用比较广泛,常为辅助用药[14-29]。

黄芪抗肿瘤作用主要集中在其含有的多糖类成分,其抗肿瘤作用主要表现在对免疫系统的作用。

2.1 对体液免疫的作用。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