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康复训练

康复训练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康复训练论文:康复训练对病患糖耐量影响分析

本文作者:王尊1范宏娟2陆晓2张丽霞2周莉2王磊1顾一煌1王彤2作者单位:1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2江苏省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

80例患者康复训练前血糖

60例(75%)患者OGTT2h血糖高于7.8mmol/L,其中42例为糖耐量异常(52.5%),18例(22.5%)患者OGTT2h血糖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11.0mmol/L)。患者OGTT2h血糖平均值为(8.89±1.05)mmol/L,明显高于正常。脑出血和脑梗死患者各血糖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1。

常规康复训练后血糖变化

55例前后对比的患者,康复训练后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明显提高(P<0.01),但血糖、甘油三酯、血胆固醇等指标没有变化(P>0.05)。见表2。

高血糖是脑卒中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脑卒中患者普遍存在高血糖状态[1]。在一般人群中,空腹血糖正常而餐后2h血糖异常升高者非常多见[5—6]。这是由于两种血糖异常机制不同且餐后2h血糖与胰岛素抵抗关系更为密切[5]。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这类人群数量可能更高。因为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肌肉组织可能会发生一系列不利于血糖代谢和诱发胰岛素抵抗的病理变化,如肌肉萎缩,肌肉内甘油三酯等脂肪含量的增加,肌纤维类型由Ⅰ型慢缩纤维向Ⅱ型快缩纤维的转变,肌肉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等炎症因子水平的异常升高和瘫痪肌肉血供障碍[2,7]。因此,在空腹血糖正常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餐后血糖异常可能普遍存在。本研究证实了这一观点。同时,脑出血和脑梗死患者血糖水平无明显差异,且本研究均为病程2周以上病例,因此,脑卒中患者普遍餐后血糖增高可能与机体应激反应无关。

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和高血糖尤其是餐后血糖升高会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紊乱,引起血管壁的炎症反应,促进脂质合成及促进动脉内膜平滑肌增殖,加重胰岛B细胞损害,进而引起或加重糖尿病、高血压、脂质代谢失调,血液纤溶系统功能紊乱,从而显著增加脑卒中和心肌梗死的发生率[2,5—7]。因此,从心脑疾病二级预防的角度讲,脑卒中患者餐后血糖的异常问题值得重视。本次研究的患者空腹血糖均正常,既往未检查OGTT情况下从未被怀疑有高血糖,但这些患者中普遍餐后血糖异常升高,餐后血糖升高危害极大,因此,对于空腹血糖正常的脑卒中患者,有必要检查餐后血糖以尽早干预,预防糖尿病和心脑疾患的复发。目前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训练以肢体功能恢复训练为主,很多康复训练方法可以有效促进患者功能恢复[8]。而针对心脑疾患发病危险因素的康复训练受到肢体功能限制和安全性顾虑,目前在国内康复医学科应用的很少[4]。但是本研究结果提示,常规康复训练方法不能对患者的高血糖,高血脂等因素起到干预作用,不能改善患者胰岛素敏感性。这与常规康复训练量不能达到有氧训练时间和强度要求有关[9]。而高血糖等是心脑疾患复发的重要因素,因此,脑卒中患者在常规训练基础上进行针对发病危险因素干预的有氧训练等康复治疗介入是十分必要的[10]。

本研究样本量相对较少,今后研究应进一步扩大样本量且进行不同人群相关危险因素的分层研究,增加如血浆炎症标记物等发病危险因素观察,有利于制定更为全面和个体化的康复训练计划。同时,有肢体功能障碍且内科疾病较多的脑卒中患者如何进行针对发病危险因素的康复介入应该成为今后研究的重点。

全文阅读

康复训练:安全要保障

编者按:

康复训练器械是康复训练中的必备工具,安全性至关重要,否则容易造成二次损伤。《康复训练器械安全通用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实施,将促进产品质量和安全性的提高。本期专栏特邀国家康复器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专家介绍《康复训练器械安全通用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制定背景,并对标准要点进行详细解读。

2009年9月30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了《康复训练器械安全通用要求》GB24436-2009强制性国家标准,这是我国第一部涉及康复训练器械安全通用要求的国家标准。

标准从2009年12月1日起实施,康复训练器械的生产厂家必须按照国家标准组织生产,有关部门将按照标准的要求严把产品质量关。进行康复训练的朋友们,如果在训练时因器械质量造成磕伤、碰坏、刮破等等,就可以用“国家标准”说话了。这是一项对用户、对企业高度负责的康复训练器械安全通用要求标准。

让企业看到这部标准的内涵,让公众看到这部标准的意义,是本解读的目的。

背景资料

康复训练器械

康复训练是康复治疗的基本手段和主要内容,各种器械是康复训练的必备工具,涉及各类残疾人的功能恢复训练。针对各种原因引起的肢体功能障碍,通过运用运动疗法和作业疗法等康复训练器械进行训练,可以消除、减轻功能障碍,使残存功能得到最大限度地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工作能力,并以最佳状态参与社会活动。残疾人特定的肢体和心理的能力及特征,决定了康复中使用的训练器械与一般的健身器材有很大区别,康复训练器械必须把安全放在首位,避免残疾人最为担心的二次损伤。

全文阅读

考生伤病后的康复训练

摘 要:伤病是体育考生和教练员最为头痛的一件事,每年有不少考生因为伤病而影响训练并直接影响考试的发挥。通过对体育高考生康复训练的目的、康复训练的原则的论述,提出康复训练效果的判断、评定的内容及注意事项,为教练员和体育考生在伤病康复训练中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体育考生;伤病;康复训练

伤病是体育考生和教练员最为头痛的一件事,每年有不少考生因为伤病而影响训练并直接影响考试的发挥。因此体育教师和教练必须重视考生伤病后的康复训练,使考生患者早日恢复训练,按时参加考试,并考出好成绩。体育考生伤后康复训练较一般人更具重要意义。

一、康复训练目的

(一)保持运动员已获得的良好训练状态,缩短重新投入训练的间歇,即一旦伤愈就能立即投入正规的训练。

(二)防止因伤停训而引起的各种疾病,如神经衰弱、胃扩张、胃肠功能紊乱,内分泌失调等,有人称之为“停训综合症”。

(三)运动外伤常与技术动作密切相关。在康复训练过程中,局部不安排受伤动作的练习,能保证其得以修复,以免再伤。

(四)促进损伤的痊愈和功能的恢复。伤后训练可改善伤部组织的代谢和营养,有利于组织的修复,减少组织粘连,关节僵硬及活动受限。康复训练还可以维持神经肌肉的紧张度,防止肌肉,骨髂的疲劳性萎缩,最大限度地维持伤部的运动能力。

全文阅读

综合康复训练后自我康复训练对手外伤功能恢复的影响

摘要:目的 观察除常规综合康复训练后自我康复训练对手外伤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12例患者分为训练组及非训练组。训练组日间接受常规综合康复治疗,在回归病房后,针对各个患者病情,因人而异制定自我康复训练计划。非训练组则只在日间接受综合康复治疗。观察2个月后,采用手总主动活动度(TAM)和(VAS)对关节活动范围及关节疼痛进行评估。结果 观察1个月后训练组VAS及TAM均较非训练组好转明显(P

关键词:手外伤;病房作业治疗;手功能

手外伤的治疗和康复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1]。手外伤的康复更加强调主动参与、持之以恒、全面康复。然而,部分患者主动性较差,过度依赖治疗师手法,将手法治疗视为康复治疗的唯一途径,忽略了主动锻炼和持续锻炼的重要性,严重影响了康复治疗的效果。2015年1月~2月,天津市工伤康复中心康复外科针对如上问题,拟定一套自我康复训练方法,经临床观察,效果满意。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月~2月,在天津市职工医院康复外科住院的手外伤术后患者12例作为研究对象,男10例,女2例;平均年龄44.75岁;入选标准为手外伤史,手部骨折术后、创伤性关节病、手指肌腱损伤术后、血管或神经损伤术后等,且均符合以下入选标准:①伤口愈合良好,无皮损、无破溃及红肿;②骨折内固定稳定、肌腱吻合良好、无其他风险因素;③排除截指、断指再植病例;④各项生命体征及精神状态良好。

1.2方法

1.2.1手外 12例患者,日间接受常规综合康复治疗,在回归病房后,因人而异制定自我康复训练计划。对纳入条件的12例患者,由康复护士进行监督观察,根据是否能够按照自我作业训练计划进行训练分为训练组和非训练组。凡每日能够按照自我康复训练计划进行训练者列入训练组,不能或很少完成者列入非训练组。训练组6例,其中男4例,女2例;平均年龄41.6岁;手部骨折术后1例,创伤性关节病2例,手指肌腱损伤术后1例,烧伤后遗症2例。非训练组6例,其中男6例,女0例;平均年龄47.8岁;手部骨折术后2例,创伤性关节病2例,手指肌腱损伤术后1例,烧伤后遗症1例。

1.2.2自我康复训练计划 ①心理康复指导:向患者及家属说明功能锻炼对手外伤治疗与康复的重要性,使之树立正确康复信念,积极参与康复训练。②温热水疗:45°C恒温,水位没过所以瘢痕为准,30 min,3次/d。③各受累关节的关节活动度训练:包括被动活动和主动活动,嘱患者不超过痛点,每个关节5组,每组30个,3次/d。④作业训练:根据患者不同病情及兴趣爱好,进行不同作业训练安排,如初期捡拾豆子训练对指对捏,握矿泉水瓶扩虎口,毛刷擦刷促进感觉恢复;后期可以进行手工训练:十字绣、贴钻画、剪纸作业训练等。40min~1 h,2次/d。⑥ADL及社会适应能力训练:鼓励患者积极利用患手从事安全范围内的日常活动。⑦支具或压力衣的佩戴。以上各项训练均在日间接受常规综合康复治疗后,患者回归病房后继续进行。

全文阅读

坚持多训练 卒中也康复

脑卒中又叫中风,是一种发病率越来越高的常见多发病。尽管迅速发展的医学对脑卒中的诊治水平有很大提高,但其后遗症致残者仍很多。

康复医学专家们认为,脑卒中除蛛网膜下腔出血外,应当尽早做康复训练,越早功能恢复越好;一般在患者病情稳定48~72小时左右就可开始由专业医护人员指导进行科学的康复训练。康复训练的目的是让患者的语言障碍、吞咽功能、肢体功能和心理功能等方面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但仅靠住院期间短暂的康复治疗护理和训练较难达到最终效果。因此,患者和家人应学习掌握相关的康复知识与训练方法,以便出院后继续坚持这些训练,患者完全可以达到很好的康复。

失语症的康复训练

出现失语症的比率占脑卒中患者的20%~30%。对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的语言康复训,应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地进行。

训练与发音有关的肌肉

引导患者练习舌的伸缩及口腔肌肉的协调运动。先做简单的张口、伸舌、龇牙、鼓腮动作,再进行软腭提高训练,指导患者将嘴张大,教其发“a”音。再做舌部训练,让患者尽量向外伸舌,反复做伸缩舌运动,由慢到快,逐步提高运动速度;反复练习卷舌及舌的左右运动,舌尖舔上下唇、左右唇角,再做顺向及逆向舔唇周动作。还有唇部训练,指导患者反复进行抿嘴、撅嘴、磕瓜子、嚼口香糖等动作。这些都是训练发音肌肉的锻炼,能防止舌、咽、喉部肌肉萎缩,对已有语言肌肉萎缩者也有明显康复效果。

利用口形及声音训练

对不能随意支配唇舌发出声音的患者,训练者先做好口形、发音示范,教患者通过口形来支配控制自己的唇舌运动,练习发音。指导患者通过镜子观察自己发音时的口形,纠正发音错误,还可通过复读机将个人发音与正确发音对照纠正,从易到难进行。如字母训练发“a”声,然后学喉音“h、ha”,唇音“b、p”音,舌齿音“d、t”音。

全文阅读

康复训练宜早不宜迟

72岁的刘大妈患了脑血栓形成,被送到了我院神经康复科治疗。经过输液用药后,刘大妈的病情趋于稳定。在征得其本人和亲属同意后,医生开始为她进行康复训练,让她借助仪器进行手臂和腿脚活动。两个月后,刘大妈可以拄着拐杖自己行走了。

而与刘大妈同时患病的王大叔却没有这么幸运。发生脑血栓形成后到了附近一家医院,一直采用药物治疗,没有进行康复训练。两个月后,他仍卧床不起,大小便都需要有人照料。一家人这时才想到康复训练,但已经错过了最佳时机,恢复就比较缓慢了。

康复训练宜早不宜迟。因为脑栓塞或脑血栓形成后,栓塞部位的脑细胞死亡,而周边的脑细胞只是受到一定损伤,及时进行康复训练,有利于这部分脑细胞恢复功能和发挥代偿作用,使瘫痪的一侧肢体早日恢复活动。据我们几年来的观察,一般脑血栓形成患者在治疗2~3天,病情稳定后,即可进行康复训练。及时进行康复锻炼者,一般1~3个月就能自己扶墙或拄拐杖行走,神智恢复情况也较好。

有人认为,病人回家自己也可以进行锻炼,不一定非要在医院接受康复训练。这是误解。康复是一门新兴的医学科学,它以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神经学等为基础,还涉及到中医的经络学说和穴位等,需借助相应的仪器设备,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康复训练方案,循序渐进,与药物治疗等其他方法相结合,不是随意活动和盲目按摩所能代替的。

还有人认为,脑栓塞、脑血栓形成主要是药物或手术治疗,康复训练可有可无。这也是误解。药物或手术主要是控制病情,而对于造成的瘫痪是无能为力的。恢复智力和肢体功能主要靠康复训练。康复医学不仅是临床医学的延续和补充,而且有其独特作用,与临床医学并驾齐驱,应及时协调有机进行。应对各种瘫痪进行评定,应用多种康复设备、训练仪器配合按摩、针灸、中西药物等,由专业医生指导和帮助患者来进行。采用的方法因人而异,还要根据进展情况不断进行调整。

因此,康复训练并不是可有可无,而是患者康复所必需的。及时进行康复训练与不进行效果大不一样。

全文阅读

代谢综合征的康复训练和康复教育

文章编号:1005-619X(2007)02-0092-02

【摘 要】 目的 针对30例代谢综合征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和康复教育,为亚健康人群防病、治病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运动试验、运动训练和运动评估以及康复教育。结果 经过半个月的教育训练,半年的追踪随访,半年后30例代谢综合征患者的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体重均得到明显的纠正。结论 康复训练和康复教育防治亚健康有明显疗效,值得推广。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康复训练;康复教育

代谢综合征是现代社会最常见的一种亚健康状态,是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共同土壤,也是我们在疗养工作实践中遇到的最大的一个疾病先兆群体。代谢综合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不良生活方式;代谢综合征康复的主要手段是改变生活方式,核心是运动康复。2005年以来,我们对入院疗养的30例代谢综合征患者进行了系统有序的康复训练和康复教育,并于半年后对所有受训练和教育的患者进行随访,结果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30例,男26例,女4例,年龄45~60岁。全部患者均符合以下条件:①腹围:男≥90cm,女≥85cm;②体重指数≥24kg/m2;③血压≥135/85mmHg;④血糖:空腹≥6.0mmol/L和(或)餐后2h ≥8.0mmol/L;

⑤血脂:胆固醇≥6.0mmol/L,甘油三酯≥1.6mmo/L。

全文阅读

脑梗死患者的康复训练

脑梗死是脑血管疾病中最常见的疾病,其最常见的病因为动脉粥样硬化,且常伴有高血压,尚有动脉壁的炎症瘢痕等,一般病程长,致残率高。因此,做好病人的康复疗养训练至关重要。本文就临床工作中对此类病人的康复训练进行总结分析。

1 早期康复训练

1.1 康复训练时间 康复训练宜早期进行,越早肢体功能恢复越好。所谓早期康复训练是指病人在患病后,生命体征稳定,意识清楚,神经系统症状不再恶化的48小时后即可进行,一般在发病后1周内。对脑梗死偏瘫患者,早期的活动应在一定的限度内进行,并要特别注意保持肢体生理功能位置和适宜的被动活动,尽可能在发病后1~7周开始训练,一直持续到病后14周。

1.2 早期康复训练的优势 早期康复训练在促进患者肢体的运动功能恢复及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方面,显著优于单纯的药物治疗,不仅可以促进运动功能恢复,缩短药物治疗期限,节约费用,而且可以大大减少脑梗死的继发障碍。

2 如何指导患者进行功能训练

2.1 肢体功能的康复锻炼 肢体功能康复训练主要是运动疗法,同时配合电刺激、针灸治疗,根据病程的不同时期进行。恢复期的肢体运动,先从翻身开始,再到坐、卧、站、立,即从大关节到小关节循序渐进,利用剩余的功能进行自我锻炼,对病人建立自信心,早期的康复可起到积极作用。

2.2 康复物理疗法 温泉浴对脑血管病有很好的疗效。有文献报道在浴中身体失重约90%,有利肢体康复,同时温泉浴可缓解肌肉痉挛,降低血压,促进人体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对瘫痪肢体的恢复有良好的作用。我院近期收治的脑梗死病人均予温泉浴、气功、太极拳、微波、碘离子导入、电兴奋等理疗,对肢体运动功能恢复取得良好效果。

2.3 语言训练 首先从精神上给患者以关怀和支持,取得患者的配合,使患者放松,解除顾虑,做伸舌、缩舌、卷舌、鼓气、清喉、用舌舐硬腭等运动训练,同时以交流形式进行读字、会话、阅读,有计划地、持之以恒地进行,并与智能训练同步进行,收效更好。

全文阅读

脑卒中康复期训练

尽管迅速发展的医学对脑卒中的诊治水平有很大提高,但其后遗症致残者仍很多。据报道,其致残率约86.5%,其中15%的患者生活不能自理。康复医学专家认为,除蛛网膜下腔出血外,脑卒中病人应当尽早做康复训练,越早进行功能恢复越好;一般在患者病情稳定48~72小时左右就可开始由专业医护人员指导进行科学的康复训练。

康复训练的目的是让患者的语言障碍、吞咽功能、肢体功能和心理等方面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但仅靠住院期间短暂的康复治疗护理和训练较难达到最终效果,因此,患者和家人应学习掌握相关的康复知识与训练方法。以便出院后继续坚持这些训练,使之得到更好的康复。

语言障碍 康复训练

脑卒中患者出现失语症的比率占20%~30%。语言障碍使患者产生与周围人的交际困难,带来种种不便及心理压力,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行为与病体康复。对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的语言康复训,应根据其临床症状,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地进行。其具体方法:

训练与发音有关的肌肉引导患者练习舌的伸缩及口腔肌肉的协调运动。先做简单的张口、伸舌、龇牙、鼓腮动作,再进行软腭提高训练,指导患者将嘴张大,教其发“a”音。再做舌部训练,让患者尽量向外伸舌,反复做伸缩舌运动,由慢到快,逐步提高运动速度,反复练习卷舌及舌的左右运动,舌尖舔上下唇、左右唇角,再做顺向及逆向舔唇周动作。还有唇部训练,指导患者反复进行抿嘴、撅嘴、磕瓜子、嚼口香糖等动作。这些都是训练发音肌肉的锻炼,能防止舌、咽、喉部肌肉萎缩,对已有语言肌肉萎缩者也有明显康复效果。

利用口形及声音训练对不能随意支配唇舌发出声音的患者,训练者先做好口形、发音示范,教患者通过口形来支配控制自己的唇舌运动,练习发音。指导患者通过镜子观察自己发音时的口形,纠正发音错误,还可通过复读机将个人发音与正确发音对照纠正,从易到难进行。如字母训练发“a”声,然后学喉音“h、ha”音,唇音“b、p”音,舌齿音“d、t”音。

进行字词句阅读书写训练从简单的单词开始,如“我”、“你”、 “在” 、“饭”、 “吃饭”等。训练中适当给予提示,如说“上班”,训练者可先说“上”给患者以口型示意,提示其接着说“班”,最后说出完整单词“上班”,然后再说短句 “我在上班”。如模仿写字动作,诱导患者主动说出“写字”,“你在写字”。患者掌握一般词组、短句后,再进行跟读或阅读短文的训练。应选择感兴趣的故事进行练习。练习时在字、词之间要有停顿,让患者有足够的时间去理解。训练最好安排在上午进行,开始每次30分钟,以后可延长至1~2小时。要持之以恒,直到语言障碍的症状改善。

吞咽功能 康复训练

全文阅读

骨折后如何做康复训练

骨折术后康复可以协调运动与固定之间的矛盾,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其朝着有利于骨折愈合的方向发展,康复治疗常采用物理和作业疗法及针灸推拿,科学地运用物理疗法可有效地促进水肿消退,促进创面恢复,减少肌肉萎缩的程度,防止关节僵硬,促进骨折愈合,提高功能障碍后期的手术效果。.

1、骨折术后康复的目的是什么?

骨折术后康复的目的就是通过有针对性的训练,促进骨折后机体功能的恢复,预防并发症、继发症的发生。对于失去功能者,通过对其已有功能的训练能够对已经失去功能的部分进行代偿,提高生活质量。使患者能够尽可能健全地重新回到社会,回到工作岗位。

骨折术后康复的开始时间尽可能要早,一般在骨折得到复位固定后即可开始。骨折得到复位固定后指的是石膏固定已经干了或牵引已经安装好或已施行了内固定术后,病情稳定即可开始。

2、骨折术后为什么要进行康复训练?

骨折在治疗中常常需要较长时间固定伤肢或伤部,这样会使肢体因长期固定不动导致肌肉萎缩、关节内粘连或韧带退变失去弹性,弄不好虽然骨折已愈合,但肢体仍不能恢复正常功能,甚至造成残疾。

骨折术后进行功能锻炼,通过肌肉运动刺激运动功能恢复,肌肉活动还可促进血液循环,促进炎症的吸收,可使肌肉韧带的状态改善,恢复其弹性和延展性,增强肌肉力量,对抗肌肉萎缩,并可通过有目的的训练使患者恢复日常生活和劳动能力。必须在骨折复位固定后的早期就开始施行。凡未固定的肢体和关节都要每天定时、定量地进行主动充分活动,促进新陈代谢,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直。

3、骨折术后的康复训练应如何进行?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