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 活动提出
“让电影走进课堂,把世界上最好的电影献给孩子们”是我校的办学特色之一。几年来,我校努力寻求德育教育新途径,研究开发了《电影赏析》校本教材,课堂引进高雅艺术,让学生在“观经典电影,走红色之旅”中不知不觉接受革命传统道德教育,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及优秀传统美德,提升民族文化传承的自觉意识。
基于此,我以“走进经典电影,制作经典台词卡”作为这次活动的主题。
二、活动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观看、收集、整理经典电影的台词,学会体验、查找、整理资料并学会制作简单的经典台词卡,对自我学习、研究的内容有一定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收集资料和整理资料的过程,培养和提高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创新能力、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活动,学生感受到经典电影的感人故事,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观和爱国主义精神
三、活动过程
一、 活动提出
“让电影走进课堂,把世界上最好的电影献给孩子们”是我校的办学特色之一。几年来,我校努力寻求德育教育新途径,研究开发了《电影赏析》校本教材,课堂引进高雅艺术,让学生在“观经典电影,走红色之旅”中不知不觉接受革命传统道德教育,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及优秀传统美德,提升民族文化传承的自觉意识。
基于此,我以“走进经典电影,制作经典台词卡”作为这次活动的主题。
二、活动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观看、收集、整理经典电影的台词,学会体验、查找、整理资料并学会制作简单的经典台词卡,对自我学习、研究的内容有一定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收集资料和整理资料的过程,培养和提高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创新能力、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活动,学生感受到经典电影的感人故事,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观和爱国主义精神
三、活动过程
一、课题的提出1、电影课程的开设是时展的需要,是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当前社会对人才的综合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但目前学校教育还是以学科教学一统天下,因而软化学科边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使学生积极、主动、全面发展越来越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观看影视,是学生业余生活的主色调,学生从电影电视中获得的知识、观念要比其它渠道得到的多得多。优秀电影是一门综合艺术,融戏剧、文学、绘画、音乐、舞蹈、建筑等多种艺术形式为一体,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审美题材,是一门不具学科分类,独具知识性、审美性、思想性、教育性的综合课程,能与各项育人目标有机整合,通过优秀电影能提高育人实效,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2、开发电影课程是切实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需要。审美能力的强弱,影响人的方方面面,包括对艺术的欣赏与创造,对自然的热爱与保护,对人的同情与理解,对现实生活真善美、假恶丑的辨别与扬弃,对自己的认知与调控,对未来的向往与追求等等,它决定了一个人对人、对事、对社会、对自然的态度和行为,因而审美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基点。优秀影片中蕴含着丰富的美育内涵,充分发挥电影的美育功能,有利于提高学生发现美、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学生健康、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3、电影课程的开设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需要。各地学校在贯彻落实九年义务教育的同时,如何根据本校学生特点、因地制宜地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地发展?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如何使学校有特色,教师教学有特点,学生有特长?开发切合本校实际的校本课程不失为明智之举。而数以百计的中外电影名片则可提供给各校足够的选择,各校完全有可能从中选出符合本校实际的电影组合,使之成为校本课程。电影课将教材从单一文字载体变为集“形、声、光、色”于一体的生动、直观的多载体形式,由单纯的学科形式变为综合艺术形式,必将以其独有的特性引起教育思想、教学理论、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的重大变革,如何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心理世界和个性特点,把呆板、乏味、说教的方法转变为生动、直观、形象、综合的方法,把约束式、封闭式、灌输式的教育模式转为开放式、参与式、自我教育式的教学模式,使电影有效地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服务,目前还没有形成明确可行的常规和操作体系,能进入课堂教学广泛使用的电影教案、教辅活动设计仍然匮乏。鉴于上述情况,我们选定《电影课程开发》子课题进行研究,以探索出一条小学电影课教学的良好途径。二、研究目标1、形成电影课开课教材。要使电影课成为一门课程,必须要有一套符合学生特点的、科学的教材。电影课程开发的研究,就要从数以百计的影片中挑选出每个年级学生适合观赏的影片,科学地安排好这些影片的观看顺序,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电影课程教材。2、研制出以美育为首,促进学生全面、主动、持续和谐发展的各年级教案、教辅活动设计。3、形成组织安排学生按年级观片的可行性常规,如课时安排、教材处理的基本方法、教学基本程序、教学策略、评价体系等,规范电影课程操作体系。4、进行电影必修课、选修课、自助餐的研究,研究电影必修课、选修课、自助餐的内容、比例和组织管理方法等。三、研究方法1、采用座谈、问卷调查、统计等方法挑选出每个年级适合观看的影片,科学地安排影片的观看顺序,形成各年级电影课开课的教材。2、采用经验总结法编写电影课程教案及教辅活动设计。先由各个班级语数教师讨论、设计出初稿,然后全年级其他班级教师试按照该方案进行教学,并认真写好教后感,提出自己对初稿的修改意见,最后由全年级教师再讨论,由初稿执笔者定稿。3、运用行动研究法,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通过“实践——总结——再实践”,展开对电影必修课、选修课、自助餐的内容、比例的研究。四、教案设计要求教案的设计是电影课程开发的重点,电影课教案的设计,既要遵循一般的规律,又要充分发挥电影课的优势,突出实现以下两个转变:1、转变教师角色,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观世界然后形成世界观”,学生的审美能力、思想情操和对知识的真正理解是在其目不转睛地、全身心投入地观看影片和回味影片的过程中形成的,这是谁也代替不了的,因此教师应该摒弃以教材为中心,以自己为中心的做法,使自己成为一位学习的指导者,一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把教案编写的重点放在“导”和“促”上,而不是“填鸭”、“牵牛”或“放羊”,这样才能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使学生获得全面、主动、持续、健康发展的动力。2、转变学生角色,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人的主体性是素质发展、提高的关键因素,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必然禁锢学生发展的能动性,阻碍学生的发展。电影课是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美感熏陶,不能靠告诉、讲解,也不能靠灌输、命令,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去看、去听、去想、去感受、去体验,才能实现与影片的共鸣,使电影课充分发挥具有自然之美、人性之美、充满情感、知识和教育性的特点,真正提高学生的审美品味,促进学生辨别影视片中、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假恶丑能力的提高以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个性品质的发展。所以电影课应该摒弃填鸭式的“灌”或“喂”,最大限度的为学生提供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让学生充分感知、体验、鉴赏、质疑、争辩、联想、求异、进行知识再创造等,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的境地,主动去“觅”得可口的“食物”,建立动态的、自主探究的、自我建构的学习方式,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同时,在教案设计中要把握三个环节:1、观影前:教师在观影前应将影片仔细看一遍,掌握影片时代背景、中心内容,明确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特点、情知状态,找准放映中需要给学生点拔之处或激发学生想象、思维、体验、讨论之处,以便观影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资料、了解影片背景,或便于观影前教师向学生介绍影片情况,2、观影中:要把握情感激发点、想象激发点、审美关键点、知识关键点和心理作用点,适当点拔、激发,恰当地提出审美、思维或想象要求,引导学生感悟、品味、体验、讨论,使学生受到丰富形象的感染、真切情感的体验或潜在智慧的启迪。3、观影后:引导学生回味影片精彩情节和印象深刻之处,进行表演、复述或交流观后体会等,进一步陶冶性情、美化行为、净化心灵。五、教辅活动设计原则1、自主性原则:电影课以其色彩、声音、影像集于一体特点,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和扩展学生的想象、思维,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处于积极发展的状态之中,因此电影课应该充分利用这种优势,在活动设计中,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心理状态、思维境况,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使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还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选择活动,积极参与活动组织过程和评价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发展的主人。2、实践性原则:教辅活动的设计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动手动脑,通过情境式、表演式、训练式、辩析式、讨论式等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活动发展学生发现美、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乃至创造美的能力,让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获得直接体验,发展各项潜能。3、综合性原则:设计的活动着眼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知识和多种能力解决问题;对学生的活动应进行综合性考察和评价,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避免仅从单一学科角度评价学生活动中的表现。4、开放性原则:设计活动时要考虑到建立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有比较充分的思想、行为自由;活动空间可不受课堂场地的限制,应根据确定的活动主题来选择;活动设计要有利于开放学生的心理空间,开放教材的育人空间,开放学生的经验空间和课外生活的空间。六、实施步骤(一)准备阶段(2001年9月——2002年3月)1、组织全体教师学习新课程理念,学习电影课开发的目的、意义、方法、内容,观看《<家洁公司>导看纪实》等录像,学习怎样导看、怎样编写电影课的教案,教学的原则、方法等。2、检查各班VCD、彩电等设备的情况,有故障的及时修理。3、检查教师运用VCD定格、回放、选时播放等技术操作情况,对新教师进行这方面的补课,强化教师上电影课的技能技巧、熟练程度。4、打印出500部影片的目录、简介,印发给每一位教师,由各年级老师通过调查、讨论确定2001—2002学年下学期(即2002年4月至6月这十四周内)选看哪七部片子。由下列教师负责登计、协调:一年级:赖浩二年级:吴小红三年级:刘小明四年级:刘小玲五年级:刘跃辉5、把每部影片落实到每个班的老师,由搭班的两位老师于4月1日前合作编写好第一次观看的影片教案和教辅活动设计。影片和教案、教辅活动设计年级内各班交流使用,其他班的老师在使用的过程中提出修改意见或另一教法、活动方案,修改、增删、完善,最后返回初撰者手中,再次斟酌并定版。(二)实施阶段(2002年4月——2004年7月)1、逢单周星期二下午第二、第三节课开设电影课,组织观影。以后每学年选二十部影片组织学生观看。2、逢双周结合所看影片,设计并开展阶段性活动。3、认真检查教案,深入听课,开展研讨活动,推出典型教案、课例和活动,提高教案、教辅活动设计的质量。4、及时对电影课教学、活动情况进行评价,建立电影课评价体系。5、定期回顾、总结实验经验,根据实验情况,对观影次数、活动安排、教学方式、评价方法等常规做出相应调整。6、下学期初多媒体综合校园网建成后,立即进行电影必修课、选修课和自助餐的研究。7、开展教案设计比赛、优秀教辅活动评选等评比,进行成果交流,推动实验工作的深入开展。(三)总结阶段(2004年10月——2005年1月)1、全面总结,明确电影课开课的次数、活动安排、教学基本程序、教材处理的基本方法、评价体系等常规性做法。2、对各年级观看的影片进行全面分析、整理,形成各年级电影课开课的教材,并提出运用该教材的指导意见。3、收集、整理并完善各年级观影的教案、教辅活动设计,按教材顺序荟集成册,形成各年级电影课教案和教辅活动设计。4、对实验结果进行全面评价,做出实验研究报告。七、预期研究成果1、2002年4月至2002年9月,撰写组织安排学生按年级每周观片常规化的研究论文及课程安排表。2、2002年4月至2005年1月遴选出100部优秀的、适合不同年龄学生观看的电影片,进行科学、合理地分配、组合,使之成为各年级电影课程教材。3、2002年4月至2005年1月编辑好100部电影片的观映指导(教案及教辅活动设计),形成《观影指导》专集。4、2002年4月至2003年1月将电影教学示范课拍成录像。5、2002年9月至2005年1月撰写电影课程的课型比例、结构研究报告。八、领导机构及分工1、领导机构:组长:伍世冯副组长:王万辉刘跃辉成员:刘小明、吴小红、刘小玲、赖浩、张玉胜2、具体分工:伍世冯校长负责本课题研究规划,课题实施的安排、评价、调整等,指导实验顺利实施。张玉胜负责课件制作、收集与处理各项图表、数据等材料,进行结果分析、经验总结、推广应用等。赖浩、吴小红、刘小明、刘小玲、刘跃辉分别负责一、二、三、四、五年级课题研究的具体工作,如教案、教辅活动设计的指导,活动的组织等。
《电影课程开发》研究方案 江西省大余县东门小学 王万辉 伍世冯 一、课题的提出 1、电影课程的开设是时展的需要,是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 当前社会对人才的综合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但目前学校教育还是以学科教学一统天下,因而软化学科边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使学生积极、主动、全面发展越来越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 观看影视,是学生业余生活的主色调,学生从电影电视中获得的知识、观念要比其它渠道得到的多得多。优秀电影是一门综合艺术,融戏剧、文学、绘画、音乐、舞蹈、建筑等多种艺术形式为一体,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审美题材,是一门不具学科分类,独具知识性、审美性、思想性、教育性的综合课程,能与各项育人目标有机整合,通过优秀电影能提高育人实效,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开发电影课程是切实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需要。 审美能力的强弱,影响人的方方面面,包括对艺术的欣赏与创造,对自然的热爱与保护,对人的同情与理解,对现实生活真善美、假恶丑的辨别与扬弃,对自己的认知与调控,对未来的向往与追求等等,它决定了一个人对人、对事、对社会、对自然的态度和行为,因而审美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基点。优秀影片中蕴含着丰富的美育内涵,充分发挥电影的美育功能,有利于提高学生发现美、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学生健康、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3、电影课程的开设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需要。 各地学校在贯彻落实九年义务教育的同时,如何根据本校学生特点、因地制宜地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地发展?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如何使学校有特色,教师教学有特点,学生有特长?开发切合本校实际的校本课程不失为明智之举。而数以百计的中外电影名片则可提供给各校足够的选择,各校完全有可能从中选出符合本校实际的电影组合,使之成为校本课程。电影课将教材从单一文字载体变为集“形、声、光、色”于一体的生动、直观的多载体形式,由单纯的学科形式变为综合艺术形式,必将以其独有的特性引起教育思想、教学理论、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的重大变革,如何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心理世界和个性特点,把呆板、乏味、说教的方法转变为生动、直观、形象、综合的方法,把约束式、封闭式、灌输式的教育模式转为开放式、参与式、自我教育式的教学模式,使电影有效地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服务,目前还没有形成明确可行的常规和操作体系,能进入课堂教学广泛使用的电影教案、教辅活动设计仍然匮乏。鉴于上述情况,我们选定《电影课程开发》子课题进行研究,以探索出一条小学电影课教学的良好途径。 二、研究目标 1、形成电影课开课教材。要使电影课成为一门课程,必须要有一套符合学生特点的、科学的教材。电影课程开发的研究,就要从数以百计的影片中挑选出每个年级学生适合观赏的影片,科学地安排好这些影片的观看顺序,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电影课程教材。 2、研制出以美育为首,促进学生全面、主动、持续和谐发展的各年级教案、教辅活动设计。 3、形成组织安排学生按年级观片的可行性常规,如课时安排、教材处理的基本方法、教学基本程序、教学策略、评价体系等,规范电影课程操作体系。 4、进行电影必修课、选修课、自助餐的研究,研究电影必修课、选修课、自助餐的内容、比例和组织管理方法等。 三、研究方法 1、采用座谈、问卷调查、统计等方法挑选出每个年级适合观看的影片,科学地安排影片的观看顺序,形成各年级电影课开课的教材。 2、采用经验总结法编写电影课程教案及教辅活动设计。先由各个班级语数教师讨论、设计出初稿,然后全年级其他班级教师试按照该方案进行教学,并认真写好教后感,提出自己对初稿的修改意见,最后由全年级教师再讨论,由初稿执笔者定稿。 3、运用行动研究法,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通过“实践——总结——再实践”,展开对电影必修课、选修课、自助餐的内容、比例的研究。 四、教案设计要求 教案的设计是电影课程开发的重点,电影课教案的设计,既要遵循一般的规律,又要充分发挥电影课的优势,突出实现以下两个转变: 1、转变教师角色,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 “观世界然后形成世界观”,学生的审美能力、思想情操和对知识的真正理解是在其目不转睛地、全身心投入地观看影片和回味影片的过程中形成的,这是谁也代替不了的,因此教师应该摒弃以教材为中心,以自己为中心的做法,使自己成为一位学习的指导者,一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把教案编写的重点放在“导”和“促”上,而不是“填鸭”、“牵牛”或“放羊”,这样才能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使学生获得全面、主动、持续、健康发展的动力。 2、转变学生角色,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人的主体性是素质发展、提高的关键因素,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必然禁锢学生发展的能动性,阻碍学生的发展。电影课是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美感熏陶,不能靠告诉、讲解,也不能靠灌输、命令,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去看、去听、去想、去感受、去体验,才能实现与影片的共鸣,使电影课充分发挥具有自然之美、人性之美、充满情感、知识和教育性的特点,真正提高学生的审美品味,促进学生辨别影视片中、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假恶丑能力的提高以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个性品质的发展。所以电影课应该摒弃填鸭式的“灌”或“喂”,最大限度的为学生提供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让学生充分感知、体验、鉴赏、质疑、争辩、联想、求异、进行知识再创造等,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的境地,主动去“觅”得可口的“食物”,建立动态的、自主探究的、自我建构的学习方式,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 同时,在教案设计中要把握三个环节: 1、观影前:教师在观影前应将影片仔细看一遍,掌握影片时代背景、中心内容,明确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特点、情知状态,找准 放映中需要给学生点拔之处或激发学生想象、思维、体验、讨论之处,以便观影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资料、了解影片背景,或便于观影前教师向学生介绍影片情况, 2、观影中:要把握情感激发点、想象激发点、审美关键点、知识关键点和心理作用点,适当点拔、激发,恰当地提出审美、思维或想象要求,引导学生感悟、品味、体验、讨论,使学生受到丰富形象的感染、真切情感的体验或潜在智慧的启迪。 3、观影后:引导学生回味影片精彩情节和印象深刻之处,进行表演、复述或交流观后体会等,进一步陶冶性情、美化行为、净化心灵。 五、教辅活动设计原则 1、自主性原则:电影课以其色彩、声音、影像集于一体特点,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和扩展学生的想象、思维,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处于积极发展的状态之中,因此电影课应该充分利用这种优势,在活动设计中,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心理状态、思维境况,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使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还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选择活动,积极参与活动组织过程和评价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发展的主人。 2、实践性原则:教辅活动的设计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动手动脑,通过情境式、表演式、训练式、辩析式、讨论式等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活动发展学生发现美、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乃至创造美的能力,让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获得直接体验,发展各项潜能。 3、综合性原则:设计的活动着眼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知识和多种能力解决问题;对学生的活动应进行综合性考察和评价,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避免仅从单一学科角度评价学生活动中的表现。 4、开放性原则:设计活动时要考虑到建立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有比较充分的思想、行为自由;活动空间可不受课堂场地的限制,应根据确定的活动主题来选择;活动设计要有利于开放学生的心理空间,开放教材的育人空间,开放学生的经验空间和课外生活的空间。 六、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2001年9月——2002年3月) 1、组织全体教师学习新课程理念,学习电影课开发的目的、意义、方法、内容,观看《导看纪实》等录像,学习怎样导看、怎样编写电影课的教案,教学的原则、方法等。 2、检查各班VCD、彩电等设备的情况,有故障的及时修理。 3、检查教师运用VCD定格、回放、选时播放等技术操作情况,对新教师进行这方面的补课,强化教师上电影课的技能技巧、熟练程度。 4、打印出500部影片的目录、简介,印发给每一位教师,由各年级老师通过调查、讨论确定2001—2002学年下学期(即2002年4月至6月这十四周内)选看哪七部片子。由下列教师负责登计、协调: 一年级:赖浩 二年级:吴小红 三年级:刘小明 四年级:刘小玲 五年级:刘跃辉 5、把每部影片落实到每个班的老师,由搭班的两位老师于4月1日前合作编写好第一次观看的影片教案和教辅活动设计。影片和教案、教辅活动设计年级内各班交流使用,其他班的老师在使用的过程中提出修改意见或另一教法、活动方案,修改、增删、完善,最后返回初撰者手中,再次斟酌并定版。 (二)实施阶段(2002年4月——2004年7月) 1、逢单周星期二下午第二、第三节课开设电影课,组织观影。以后每学年选二十部影片组织学生观看。 2、逢双周结合所看影片,设计并开展阶段性活动。 3、认真检查教案,深入听课,开展研讨活动,推出典型教案、课例和活动,提高教案、教辅活动设计的质量。 4、及时对电影课教学、活动情况进行评价,建立电影课评价体系。 5、定期回顾、总结实验经验,根据实验情况,对观影次数、活动安排、教学方式、评价方法等常规做出相应调整。 6、下学期初多媒体综合校园网建成后,立即进行电影必修课、选修课和自助餐的研究。 7、开展教案设计比赛、优秀教辅活动评选等评比,进行成果交流,推动实验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总结阶段(2004年10月——2005年1月) 1、全面总结,明确电影课开课的次数、活动安排、教学基本程序、教材处理的基本方法、评价体系等常规性做法。 2、对各年级观看的影片进行全面分析、整理,形成各年级电影课开课的教材,并提出运用该教材的指导意见。 3、收集、整理并完善各年级观影的教案、教辅活动设计,按教材顺序荟集成册,形成各年级电影课教案和教辅活动设计。 4、对实验结果进行全面评价,做出实验研究报告。 七、预期研究成果 1、2002年4月至2002年9月,撰写组织安排学生按年级每周观片常规化的研究论文及课程安排表。 2、2002年4月至2005年1月遴选出100部优秀的、适合不同年龄学生观看的电影片,进行科学、合理地分配、组合,使之成为各年级电影课程教材。 3、 2002年4月至2005年1月编辑好100部电影片的观映指导(教案及教辅活动设计),形成《观影指导》专集。 4、2002年4月至2003年1月将电影教学示范课拍成录像。 5、2002年9月至2005年1月撰写电影课程的课型比例、结构研究报告。 八、领导机构及分工 1、领导机构: 组长:伍世冯 副组长:王万辉 刘跃辉 成员:刘小明、吴小红、刘小玲、赖浩、张玉胜 2、具体分工: 伍世冯校长负责本课题研究规划,课题实施的安排、评价、调整等,指导实验顺利实施。 张玉胜负责课件制作、收集与处理各项图表、数据等材料,进行结果分析、经验总结、推广应用等。 赖浩、吴小红、刘小明、刘小玲、刘跃辉分别负责一、二、三、四、五年级课题研究的具体工作,如教案、教辅活动设计的指导,活动的组织等。
《电影课程开发》研究方案江西省大余县东门小学王万辉伍世冯
一、课题的提出
1、电影课程的开设是时展的需要,是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当前社会对人才的综合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但目前学校教育还是以学科教学一统天下,因而软化学科边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使学生积极、主动、全面发展越来越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观看影视,是学生业余生活的主色调,学生从电影电视中获得的知识、观念要比其它渠道得到的多得多。优秀电影是一门综合艺术,融戏剧、文学、绘画、音乐、舞蹈、建筑等多种艺术形式为一体,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审美题材,是一门不具学科分类,独具知识性、审美性、思想性、教育性的综合课程,能与各项育人目标有机整合,通过优秀电影能提高育人实效,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2、开发电影课程是切实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需要。审美能力的强弱,影响人的方方面面,包括对艺术的欣赏与创造,对自然的热爱与保护,对人的同情与理解,对现实生活真善美、假恶丑的辨别与扬弃,对自己的认知与调控,对未来的向往与追求等等,它决定了一个人对人、对事、对社会、对自然的态度和行为,因而审美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基点。优秀影片中蕴含着丰富的美育内涵,充分发挥电影的美育功能,有利于提高学生发现美、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学生健康、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3、电影课程的开设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需要。各地学校在贯彻落实九年义务教育的同时,如何根据本校学生特点、因地制宜地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地发展?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如何使学校有特色,教师教学有特点,学生有特长?开发切合本校实际的校本课程不失为明智之举。而数以百计的中外电影名片则可提供给各校足够的选择,各校完全有可能从中选出符合本校实际的电影组合,使之成为校本课程。电影课将教材从单一文字载体变为集“形、声、光、色”于一体的生动、直观的多载体形式,由单纯的学科形式变为综合艺术形式,必将以其独有的特性引起教育思想、教学理论、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的重大变革,如何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心理世界和个性特点,把呆板、乏味、说教的方法转变为生动、直观、形象、综合的方法,把约束式、封闭式、灌输式的教育模式转为开放式、参与式、自我教育式的教学模式,使电影有效地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服务,目前还没有形成明确可行的常规和操作体系,能进入课堂教学广泛使用的电影教案、教辅活动设计仍然匮乏。鉴于上述情况,我们选定《电影课程开发》子课题进行研究,以探索出一条小学电影课教学的良好途径。
二、研究目标
1、形成电影课开课教材。要使电影课成为一门课程,必须要有一套符合学生特点的、科学的教材。电影课程开发的研究,就要从数以百计的影片中挑选出每个年级学生适合观赏的影片,科学地安排好这些影片的观看顺序,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电影课程教材。2、研制出以美育为首,促进学生全面、主动、持续和谐发展的各年级教案、教辅活动设计。3、形成组织安排学生按年级观片的可行性常规,如课时安排、教材处理的基本方法、教学基本程序、教学策略、评价体系等,规范电影课程操作体系。4、进行电影必修课、选修课、自助餐的研究,研究电影必修课、选修课、自助餐的内容、比例和组织管理方法等。
三、研究方法
1、采用座谈、问卷调查、统计等方法挑选出每个年级适合观看的影片,科学地安排影片的观看顺序,形成各年级电影课开课的教材。2、采用经验总结法编写电影课程教案及教辅活动设计。先由各个班级语数教师讨论、设计出初稿,然后全年级其他班级教师试按照该方案进行教学,并认真写好教后感,提出自己对初稿的修改意见,最后由全年级教师再讨论,由初稿执笔者定稿。3、运用行动研究法,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通过“实践——总结——再实践”,展开对电影必修课、选修课、自助餐的内容、比例的研究。
四、教案设计要求教案的设计是电影课程开发的重点,电影课教案的设计,既要遵循一般的规律,又要充分发挥电影课的优势,突出实现以下两个转变:
[摘 要] 中国新时期以来的电影批评主要出现了电影文学批评、电影形式主义批评、电影专业批评和电影文化批评四种批评方法和类型。电影文学批评关注的是电影的文学素质,电影形式主义批评关注的是电影的形式特点,电影专业批评关注的是电影语言本身和创作技巧,而电影文化批评关注的是电影的意义及其生成。
[关键词] 电影批评;电影文学批评;电影文化批评;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影批评与时俱进。经过30年的发展,中国电影批评已经枝繁叶茂。在30年的中国电影批评中,主要出现了电影文学批评、电影形式主义批评、电影专业批评、电影文化批评等电影批评类型。
如何描写中国电影批评30年流变呢?我们认为,作为一种意识实践活动,电影解读是电影观众的主观意识与客观对象――影片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方面,解读的成果是由电影文本决定的――电影里有什么,你才有可能看到什么;另一方面,又与看的工具密切相关。比如,蛇眼里看到的与人眼里看到的不同,用凸透镜看到的与用凹透镜看到的也不同。鲁迅就曾经说过:“《红楼梦》是中国许多人所知道的,至少,是知道这名目的书。谁是作者和续者姑且勿论,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到《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①同样一部《红楼梦》,不同的人看出来的东西也有所不同,原因就在于不同的人的知识结构是不同的。就是说,看的工具不同,看的结果也不一样。对于看电影来说,使用的分析方法不同,关注的对象、得出的结论也会不一样。
中国电影批评类型的差异大致体现在分析方法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关注的对象、得出的结论的不同上。因此,我们对中国电影批评30年流变史的描述也着眼于这几个方面的更易上。
一、电影文学批评
在各种艺术样式里,文学产生较早,创作、批评队伍比较庞大,到电影产生的时代已经达到了鼎盛时代。当电影从无到有,从一株幼苗长成一棵参天大树的过程中,它历史地、必然地向文学靠拢,吸取文学的大量营养――从理论到实践,从人才到技术。
在改革开放初期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沿袭着传统,比照着文学来看待电影,把电影当成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在这方面最有代表性的是张骏祥先生的观点:电影是“用电影表现手段完成的文学”,“导演的任务就是:用自己掌握的电影艺术手段把作品的文学价值充分体现出来。”而文学内容、文学价值体现在“作品的思想内容”“典型形象的塑造”“文学表现手段”“节奏、气氛”“风格、样式”等。②
《海洋天堂》也是2010年作为一部电影,博得了很多观众的眼泪,赢得了不少口碑。家庭伦理剧所表现的内容与主题思想,也会影响着受众的心理认同对于当代人的道德观念、情感观念、家庭观念的形成和取向具有潜移 默化的影响,因此,深入研究家庭伦理剧具有很高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
一、平凡人物的平凡生活
《海洋天堂》的剧本根据导演为自闭症群体做志愿者的亲身经历而撰写的。故事真实而感人。在影片里,导演在创作上选择了平凡人的平凡事。李连杰饰演的父亲王心诚与文章饰演的22岁患有孤独症的儿子大福相依为命,两个人关系融洽,然而,平静的生活却因为王心诚身患绝症而被打破。为了在离世之前给儿子一个好的安置,他四处打听求助,终于为儿子找到一个“新家”——海洋馆。
首先,电影将父子之情演绎的淋漓尽致,可能因为表现了自闭症人群特有的单纯深深打动了人心,再加上李连杰和文章两个人表演的很贴近生活,细节的部分很出色,影片总体没有太多的造作,故事很贴近百姓的生活。
其次,从故事的选材上,导演就选用了两个平凡人物作为主线,演绎老百姓平凡的故事,将生活中的细小的情节去感动观众,用一个悲情小人物的故事,着重用情打动观众,没有太多的过于造作的东西,观众比较喜欢。
最后,整部影片清新而自然,布景,道具,都力求真实。本片将海洋馆作为大福最美的天堂,整个故事也一直围绕着海洋馆展开,海洋馆是王心诚的职业住所,简单的房子,生活中琐碎的柴米油盐,令观众感觉到简朴温和。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所积淀的“家庭伦理道德”观念的延续和转变,也反映出了人们在观念变化中衍生出来的重重问题;同时也会影响着受众的心理认同对于当代人的道德观念、情感观念、家庭观念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海洋天堂》它讲述了平凡人物的平凡生活,就像法国电影符号学大师克里斯蒂安.麦茨所说,电影实质是“满足观众的欲望电影通过自己的结构来间接的反应无意识的欲望的结构,那么这个无意识结构实际反应了电影与观众之间的这种关系”。观众越是喜欢,那么这部电影虚构满足了观众的内心欲望,如果观众不喜欢,则是满足不了观众的需求。
二、以“家”为核心
摘 要: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英语技能方面有了新的要求,熟悉其文化内涵的地道的英语交流成了英语学习目标。根据英语教学法所提供的理论基础和电影中语言、文化及其环境等方面在学生学习英语上的优势特点,本文提出了电影配音与大学英语教学相整合,设计了相关活动,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愉悦中掌握实际交流中的多样化的英语。
关键词:教学法 电影的优势 电影配音 大学英语教学
一、电影配音与大学英语教学整合的理论基础
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继续深化的形势下,目前许多教育家都倡导以学生、活动和任务为中心,采取启发、研讨、辩论等开放型的教学方法(如:交际教学法、活动教学法、自主学习教学法、任务教学法、参与式教学法、学习性研究教学法等),激发兴趣,开发潜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同时研究表明,人们越来越强调语言学习与语言习得的结合,强调更多地创造语言实践的情景,使教学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和实践化。根据Thomas(1983,96-97)[1]的观点,在言语交际中,说话人没能根据标准的语法编码模式去遣词造句,他顶多被认为是“说得不好”(speaking badly);但没有按照语用原则来处理话语,他就会被认为是“表现不好”(behaving badly),被认为是“不真诚的,存心欺骗或居心不良的人”。因此仅仅学会一门外语的语音、语法规则和掌握一定量的词汇并不意味着学会了这门外语能顺利地进行交际。在跨文化交际中,交际的双方若不能融入同一文化背景之中,就容易产生不解或误解,从而使交际失败。应用语言学家Dorothy、Pica &Swain认为语言使用所产生的互动不仅使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得到锻炼,而且能使学生修正和发展其语言交流,即使在没有教学干预的情况下也是如此。因此,如果我们能为学习者提供生动语言意义的活动,那么这种活动便能促进语言能力的发展。上海新东方学校听力口语培训部主任,电影教学专家邱政政认为,看外文原版电影才能把外国人的思维、文化和语言一起“泡”来吃。
据此,英文电影配音活动与大学英语教学的整合由此而生。
二、电影配音与大学英语教学相整合
1.必要性
1)学习外语离不开真实的语言环境,而中国人学英语的最大困难恰恰是缺少这样的条件。电影教学融视、听、说于一体,调动人的多种感官来接受信息。电影语言内容丰富、地道、通俗,是最接近生活的会话语言,它弥补了一些课本、语言教学片刻意为教学编排的语言材料的不足,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泛、生动、逼真的视觉直观情景,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充分调动了学生视听说的积极性[2],为学生的语言活动开辟了一个广阔天地。丰富的电影内容可以向我们提供英语国家的历史、社会、风土人情、地理、自然、经济、政治等情况,有助于丰富教学内容和扩大知识面,真正的语言交际过程还有助于学生接触交际中的自然语言,生动的故事情节及艺术表现,可以轻而易举地帮助理解。因此运用英语电影进行教学能创造最佳英语学习环境[3]。
去年11月11日,淘宝发起的“双11”网络购物节,一天之内达成350亿交易额,而当天的电影票房不足5000万元,与2011年的8600万元、2012年的5800万元有不小差距。电商跨界抢生意不仅分流了相当
部分消费者,也着实让电影界震撼了把:双“11”一天的成交额,相当于2013年电影票房总额的两倍。电商对于大众生活的渗透力和影响力显然远超电影。这个强有力的搅局者,让刚刚形成的“光棍节档”摇摇欲坠。
事情的转变太快了。2014年的“三八妇女节”,电商为了抢夺移动端用户,将影响力由线上延伸至线下,不约而同地下血本发起了优惠活动。阿里巴巴旗下的手机淘宝推出“3・8手机生活节”,3.8元看电影、K歌,3.8折享受线下美食。百度糯米网则推出“3・7女生节”,自3月7日起连续三天,吃喝玩乐3.7元/折搞定。3.8元看电影,这一折扣力度不仅前所未有,而且超越电影企业所能承受的底线。据了解,手机淘宝在全国城市300多家影院,以35元左右的平均票价,提前包下了200万观影人次的场次,即7000万元票房市场。最终,95%以上的电影票被抢购,上座率超过90%。根据最终统计,3月8日当日全国总票房为1.328亿元,是去年同期的两倍,观影人次达到365万,与去年同期相比,两大数据成功翻番。这是“三八档”首次实现票房破亿。但电影人仍然认为低于之前票房预期。麦特文化娱乐传媒公司董事长陈砺志说:“‘三八档’没有达到我们的预期。原先以为两大电商介入,单日票房怎么着也得有1.5亿元。”
新模式
靠电商的实力催生的“热门”档期,是否能成为常态?
浙江时代院线总经理伍少康认为,电商暂时还不会对电影档期产生太大影响。“电商的优惠只有一天或者三天时间,但电影档期不是只有这几天,它是一个时间区间。”乐正传媒总裁彭侃指出,电商与电影企业存在根本上的诉求不同。“电商是为了抢夺移动端客户,而电影优惠只是促销体系中的一小部分。3.7元、3.8元看电影的行为,是依靠电商对电影票价的补贴未刺激观众消费,不可能成为常态。”
但同时,电影人也都一无例外地认为,电商与电影的结合将越来越紧密,并将带来更加深远、正面的影响。陈砺志说,“电商越来越看重娱乐营销,以后很可能会出现更多外部力量未推动电影发展。到今年的‘光棍节’,有可能还会出现几大电商联手,继续推动电影市场的情况。”中影南方新干线总经理赵军更是在“三八档”后特别撰文,信心十足地展望移动互联网全面介入电影后的未未――“电影院将成为新经济时代的用户平台”。他更提出,未来要建设“社交型影城”。这次在电影终端进行的史无前例的电商大战,为业内提供了一个电商与影院,院线合作的新模式,这才是最重要的。彭侃设想了两种未来的合作模式:“在这家电商上面消费到一定金额,就送电影票;甚至在影院设立专门的电商品牌专厅,供它的用户到这里来消费。”
从此次万达旗下全部影院参加“手机淘宝节”活动,也可以明显看出
“我祖父是中国人,其实泰国人跟中国人很像,都不喜欢丢面子,你在国际上拿了奖,产生了影响力,他们就会跟你谈,听你讲话。”泰国导演阿彼察邦·韦拉斯哈古(Apichatpong Weerasethakul)说。他的《能召回前世的布米叔叔》在2010年的戛纳电影节上拿到金棕榈大奖,泰国总理亲自接见了他。
在此之前,他在红衫军和政府军互掷的燃烧弹里狼狈地取得前往欧洲的签证,在宵禁时蜷在机场旅馆里等待那架会载着他通往荣誉的航班。再往前一点,他的《综合征与一百年》因为含有和尚弹吉他和放风筝的镜头,未能通过审查,被泰国政府禁映,他在网上发起一个在线投票的运动,为自己的电影声援。
“我们没必要像西方一样上街抗议,法国人每天都在游行,简直停不下来。当然,这是我。对于年轻人来说可能更困难,我只想鼓励他们继续做想做的事,因为有了这个例子(指在线投票)以后,审查机构再作决定时就会犹豫。”无论你是否看过他的电影,阿彼察邦的所作所为的确很有说服力。
他看起来并不像一个强硬的人,实际上,当他和男朋友一起背着双肩包出现在咖啡馆门口时,倒像两个会受人欺负的男学生。他说话时声音轻而平缓,反复强调自己的内向和不善言辞,“电影是唯一一件我不害怕去做的事情,如果不拍电影,我现在大概就只是待在家里。”
阿彼察邦跟他的电影一模一样。轻淡的画面总是填满绿色和白色,节奏慢到几乎看不到叙事的痕迹,总是关于日常生活,过去的现在的,洋溢着他泰国东北部故乡的风情。比如《综合征与一百年》,就是来自他父母的经历和他自己的童年回忆。
作为一对小镇医生夫妇的儿子,阿彼察邦大部分童年时光都在医院里度过:树、昆虫,木制的建筑,阳光在池塘里流淌,病人絮絮叨叨地向医生讲述自己的病情……他的电影能把你带回到那里。
“那种环境让我开心,医院像一个寺庙,稳固又沉静,一个美好的地方,让人们得到治愈。你去看医生是因为你病了,你跟医生说‘我有问题’,这很正常,如果你没病,那才是有问题呢。这就是生活。”
他的电影总是让评论家头痛。从来没有人拍过这样的电影,甚至连描述起来也是困难的,因为那些影片是无数微妙情绪毫无顾忌又浑然一体的结合:《综合征与一百年》的医院,在影片前半部分是几十年前的乡村诊所,后半部分又成了现代化的大医院,甚至主角也从女医生变成了男医生;《能召回前世的布米叔叔》里忽然插入了一段与其他部分毫不相干的泰国传说,那是他小时候在电视里看到的故事;《热带疾病》的前半部分表现闲散的小镇生活,后半部分却深入丛林,一个士兵与虎灵对视后变成了老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