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近年来,在新闻网站、社交媒体、移动终端等的冲击下,很多美国大报面临生存困境。社区报纸虽然也受到影响,但生存压力并不大。
我们通常说的“社区”,一般英译为community或residential community。维基百科对community的释义:一是指享有共同价值观的社会团体;二是从生态学角度,指共享居住环境的互相作用的生物群体。可见,社区一词,在英文中与“价值观”和“共同的居住环境”这两点有密切关系。
2007年,我在美国俄亥俄州的格林郡《契尼亚日报》有过一段实习经历。契尼亚城是格林郡的卫星城,建城于1803年,这一年也是俄亥俄州正式加邦的年份。小城的名字是居民们自己取的,契尼亚(xenia)在希腊语中,有好客、殷勤的意思。2007年,契尼亚的人口24269人,2012年为25944人。同美国多数市镇一样,契尼亚城的居民大多信仰基督教。小城没有大规模的工业,旅游业不发达,绝大多数是常住人口。按照上面的定义,可以算是典型的社区了。
《契尼亚日报》于1868年创刊,上世纪70年代曾获得普利策新闻奖。2008年该报付费发行量超过5000份,在社区内平均每5个人拥有一份,几乎覆盖每个社区常住家庭,是典型的社区媒体。
近年来,在新闻网站、社交媒体、移动终端等的冲击下,很多美国大报面临生存困境。社区报虽然也受到影响,但生存压力并不大。2012年,巴菲特大规模收购社区报,引起全球报业瞩目,很多业内人士对社区报的未来充满信心。
我在《契尼亚日报》的实习历时近5个月,从总编室到广告部、发行部、设计部,走马观花地转了一圈。跟着广告业务员、发行人员在小城内跑业务,有机会自己也到处转转,几乎走遍了小城的街区,接触到形形的当地人,也对这家百年社区报和其生存环境有了一点感性认识。
社区的圈子文化
因为人口较少,周边自然环境优美,人口向外迁徙率低,所以在这个有两百多年历史的小城里,人们很容易互相熟悉。来了新面孔,社区的老居民往往一眼就能分辨出来。加上居民多为基督徒,很多人周末去同一个教堂礼拜,彼此间知根知底,社区居民的凝聚力很强。
实践报告是进行实践后的报告;是指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深入实际、深入社会,对完成的社会实践活动的一个总结报告。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收集的关于大学生居委会寒假社会实践报告的相关内容,欢迎大家的阅读。
【大学生居委会寒假社会实践报告一】
社会在进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急速的上升。作为新生力量的大学生,不仅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要从各个方面提高自己的能力,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自己亲自参与在社会工作中,从而学习工作经验,提高自身的能力,也是大学生进入社会的是一个过渡阶段。
本次的我选择的社会实践场所是社区居委会,而时间则是一周。8月18号早上来到居委会,向主任说明来意后,她非常的高兴,为我安排了位臵和分配了工作。到社区居委会实践,目的是想了解它作为政府机关的底层机构所具备的职能,它在社区居民的生活中所起到的作用和地位,在政府和派出所及居民之间的关系。从而进一步了解一个社区居委会它成立的目的及其性质。
俗话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一个小小的社区居委会也有它作为一个政府机构所具有的领导团体和工作守则。那到底什么是社区居委会呢?它的性质和基本的职能又是什么呢?作为一个政府的下属机构,我们社区的居委会员又做了哪些工作呢?
社区居委会是设臵在城镇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群众组织。一个社区居民委员会的领导团体是由本居住地区全体拥有选举权的居民或者由每个家庭派出代表选举产生。其主要领导有:社区居委书记、主任、文书、计生专干等。他们各司其职,共同努力,将社区建设成文明、守法的新型社区。
每一个机构或者部门的成立,都要顺应民众的需求而产生的,都具有它自身的特色。而已个社区居委会的成立,它的目的就是为居民服务。那么它的基本职能和任务也就相当的明确了。包括以下几点:
①宣传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教育居民依法履行义务,爱护公共财产,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
《各具特色的民居》是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的课文,是继《北京的春节》《藏戏》之后的又一篇展示多姿多彩的民居、民俗风情的说明性散文。文章分为两部分《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分别介绍了客家土楼和傣家竹楼的的民居特色和民风民俗,传承了中华民族传统民居的文化内涵。《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强调:“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1]客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祖祖辈辈生活在土楼里的客家人,用聪明智慧创造了独具一格的客家土楼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人们对传统文化越来越淡薄,很多学生对家乡的传统文化不甚了解。因此,充分利用土楼文化资源,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它可以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收获亲身实践的体验,激发学生寻根尊祖、爱国爱家的情怀,也为举一反三学习其他特色民居的文章作铺垫。
一、立足课文,在语文实践中积累语文素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客家民居》介绍的恰好是笔者家乡的永定土楼,借助课文引导学生开展以“各具特色的民居”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占据天时地利人和。
1.搜集土楼资料,了解土楼民居
中国民居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历史遗产,古老独特,散发着无穷的魅力,体现了华夏民族的智慧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学习《客家民居》,首先要认识了解土楼。课前,学生广泛阅读,查阅资料,认识各具特色的土楼民居。教学时,先请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展示各具特色的土楼民居,让大家欣赏:学生们有的张贴收集的图片,有的播放录像视频,有的出示自己的简笔画,有的结合自己的旅游谈体会,有的写成调查小论文……课堂气氛十分热烈。在交流中,学生们对土楼民居有了初步的了解。课后,要求学生向家长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一座土楼民居。
2.摘抄土楼楹联,品读传统文化
客家人的祖先在治家、立身、待人接物等方面,都体现了客家文化特征。龙岩的客家土楼修建于清朝末期,正是大兴对联时期,富裕乡绅们花巨资修建土楼后,便请名人志士题写对联,因此对联甚为可观。比如,承启楼大门上的对联是“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子孙读与耕”。表现了先辈希望子孙们和睦相处、勤俭持家、勤奋好学的美好愿望”[2]。教学时,学生们亲自到永定土楼群摘抄楹联,结合课文中出现的“对联”“对联故事”等,认知土楼楹联的特点、对仗形式,品读对联内涵,了解土楼文化,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渊远深厚,学习客家人团结友爱、勤俭持家的好品质。
3.搜集客家俗语,丰富语言积累
一、履行监管职责,确保安全生产。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落实《安全生产法》和区政府有关安全生产的文件精神,主要做了三方面工作:一是落实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制,与辖区2200个生产经营单位和个体门店分别签定了《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二是强化安全生产监督检查,组织机关干部和社区干部对社区120余家重点生产经营单位进行了安全大检查,排查隐患、督促整改。安全生产大检查共进行了五次,填写安全生产现场检查登记表484份、下发整改指令书335份、口头警告197家、向上级反映情况报告11次。三是突出抓好专项整治,对辖区主干道路上的小门店、小饭店等商铺进行了摸底登记,共排查了1199家门店,其中无一类单位,证照不全或者存有安全隐患的二类单位67家,登记数量和质量得到区安监局的肯定,对67家门店逐一做工作,督促其办理相关证照,消除隐患,3家已关闭取缔,64家全部转为三类,辖区未出现一例安全事故。
二、创新活动载体,彰显实践效果。
我办事处党委按照区委学习实践活动的各项工作要求,精心组织、周密部署、严格规定动作,创新活动载体,注重实践效果。第一:创新活动载体,一是创新学习载体,实行党员分类学习管理。随着党员成份多元化,结构发生较大变化,采取在职党员“领学”、退休党员“送学”、流动党员“寄学”等方式,实行党员分类学习管理,提高了学习效果。二是创新“服务”载体。创新“一支一特色”的服务载体,开展创建特色社区。尧园社区党支部,开展文化活动进社区,中老年文艺活动队,常年活跃在社区,特别是每逢春节、七一、八一、九九重阳节等重大节日,自编自导自演的三句半、小品、舞蹈、花鼓等多彩的节目为居民表演,丰富了居民的文化生活。第二深入调查研究,撰写调研报告。我们紧密联系办事处和社区工作实际,确定调研课题,进行了认真调研,形成了有深度的调研报告8份。其中办事处主任田向宇《关于推进城市社区建设和调研报告》获得了尧都区第三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优秀调研报告一等奖。对加强城市社区建设有独到的见解和指导作用。
三、夯实基层基础,强化综合治理。
保稳定我们做了五方面工作,一是与本辖区单位签订了目标责任书160余份。二是开展普法宣传,落实法律“六进”活动,提高居民法律意识。三是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和解决力度,由下访变下访,将各类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全年共调处16起,无一民转刑案件。四是及时处置突发案件,今年11月14日,*街住户100余人由于暖气改造收费问题,阻止行人、车辆通行,我们及时介入,了解情况,同*街住户代表、物业公司沟通协商,及时达成协议,避免了一起升级上访,五是明确责任,责任到人,通过摸排,对辖区75名宗教人员、、有上访苗头的人员,专人负责,进行家访,讲政策、讲形势等方式进行24小时稳控,确保国庆期间零上访无重大事件发生,维护了辖区社会稳定。
四、加强社会保障,解决弱势群众困难。
在保民生上,我们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职业介绍和求职登记,登记就业困难人员258人,其中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求职人员142人,职业介绍85人,“4050”人员灵活就业35人,公益性岗位安排10人。二是办理企业离退休人员工资资格认证1040人,其中遗属30人,80岁以上的老人50人,对行动不便的老人实行预约上门服务。三是低保工作我们采取入户调查、公示、集体研究上报,做到了公开、公平、公正,应保尽保,动态管理,让符合条件的人享受低保,让党和国家的政策惠及民生。截至目前,新入户调查94户、上报低保43户、调整128户、调查上报廉租房保障对象26户,审核廉租住房家庭30户。四是办理城市居民医保1.5万余份。
为了突出实践特色,积极有效地开展好学科活动,进一步提升社区科学发展的理念,真正达到“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目的,阳光社区党支部广泛动员社区党员,本着“栽科学发展之树,让广大群众乘凉”的精神,深入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现在就阳光社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社区基本情况介绍
社区下设团支部、妇代会、残疾人协会、低保委员会等居民自治组织。近年来,社区还组建了法律服务、环境卫生监督、联防队三支志愿者队伍。
二、学习调研阶段
(一)认真组织,形成多种学习方式“新颖”
(二)深入群众,解决居民生活困难“务实”
调查研究是党的一项工作制度和方法,是贯彻群众路线,实现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根本途径,阳光社区党支部在开展调查研究环节做了以下工作:一是确定调研课题。社区党支部根据自身的工作实际,围绕事关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将事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观念及制度问题确定为调研课题。二是深入调研。社区党支部积极入户走访开展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一篇。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部分困难家庭的生活状况,社区党支部积极协调8个共驻共建单位,对8个贫困家庭及大学生进行资助帮扶近万元;社区党支部还联系十四号基地官兵对贫困残疾人刘金德的女儿进行资助,解决她在求学期间的学费,直至其大学毕业;我们还积极协调有关单位,为拆迁区居民解决饮用水问题,设立一处集中供水点。经社区党支部积极与有关部门协调后,拆迁区生活垃圾无法处理的问题也得到了圆满的解决。三是制定党员联系帮扶贫困户制度。为了使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得以体现,突出实践特色,每三位党员和一个共建单位联合帮扶一个贫困户,帮助他们出点子、想办法,解决生活困难问题;对他们进行科学发展观的宣传教育,让他们及时了解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并组织居民、联系共驻共建单位为身患重病的甘世文与聂文华捐款近5万元。
三、分析检查阶段
各有关单位:
为了提高辖区广大居民对*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知晓率和参与率,动员社区居民自觉摒弃危害健康、污染环境的陋习和不文明行为,掀起爱国卫生运动的高潮,形成讲文明、讲卫生的良好风尚,逐步引导居民纠正不良卫生习惯,加快新城区建设。*街决定在辖区内广泛开展“崇尚文明、告别陋习”活动。现制定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当前我街创建卫生模范街区顺利通过*市考核验收为契机,建立长效机制,巩固创卫成果,通过广泛宣传、加强教育、披露反面陋习等综合措施,多管齐下,标本兼治。广泛发动居民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自觉告别陋习,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使全街上下讲文明、讲卫生蔚然成风,不断提升社会的文明程度。
二、活动目的
让城市更洁净,让家园更美丽,使社区居民的素质不断提高,让文明之花开遍*街,努力构造平安和谐社会。
三、组织领导
为切实加强对活动的组织领导,成立*街“崇尚文明、告别陋习”活动领导小组:
关键词: 指导案例1号,居间合同,跳单,报酬请求权
内容提要: “指导案例1号”从“跳单”这一焦点问题切入居间实务,对于推动民法学研究面向生活,直面薄弱环节,具有典型意义。或因学说准备不足,本案处理结果仍停留于直观的价值判断,混淆了主题,回避了严密的论证,个案处理说服力不足,指导性价值也难以发挥。应探询“跳单”现象的深层法理,藉此检验直观层面衡量结果的正误,并在每一个论证环节,赋予伸缩弹性,测度本案的“指导性”作用。本文还在居间独家委托和多人居间报酬请求权方面,为居间法体系建构做好铺垫。
引言
案例指导制度的确立是我国新时期司法上的盛事,对促进司法统一、提升法律安定性价值意义重大。
由于民法具有鲜明的总分结构特征,民法学在建构法教义学体系时自会率先着眼于体系框架,待各部各层次“总则”确定以后,才能从容应对细节主题。然而生活却无“总分”结构,当下不断遭遇的某些问题可能很长时间都不能进入民法学研究的主流。此时,直接源于本土生活的(指导性)案例或将发挥功用,敦促民法学及时关注不应被忽略的细节主题。
最高人民法院首批的“指导案例1号”(2011年12月20日)对于推动民法学研究朝向生活,就具有典型的意义。该案全称“上海中原物业顾问有限公司诉陶德华居间合同纠纷案”(下文简称“本案”),[1]以居间合同为主题,以居间“跳单”现象为切入点,为民法学研究开拓了视野。
我国目前经济生活中,从房产、投资、就业、工程到婚姻、家政等等,居间服务都方兴未艾。本案涉及的二手房买卖居间,更是促成此类交易的常规模式。与此同时,在司法实务中,居间合同纠纷也层出不穷。然而,在我国民法学研究领域,居间合同却“人迹罕至”。据笔者检索,从1999年至2011年12年的时间里,以居间合同为主题发表于CSSCI期刊的论文仅一篇。[2]而在内容上,现有研究就居间合同独特品性、合同范式的创设自由以及报酬请求权的要件等重大问题,也都存在分歧或缺漏。
在这种理论及实务背景之下,最高人民法院以本案作为头号“指导性案例”推出,体现出“吃螃蟹”。但也由于上述背景,“指导案例1号”存在某些不足也就不足为奇。
补碘过量会导致甲状腺发炎,但是否会引发甲状腺癌还没有定论。
碘盐是否致病仍有人在热议。卫生部一方面回应称,甲状腺癌与食盐加碘有关这一说法缺乏证据,另一方面却做出了在明年下调食盐中碘含量的决定。
碘过量到底会不会致癌?这个问题还得从碘和甲状腺的关系说起。
甲状腺是人体最大的内分泌器官,主要功能是分泌甲状腺素,碘恰好是合成这种激素必不可少的原料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推荐,成人每日碘摄入量为150微克至300微克。以往这种元素主要是从食物,和饮水中获取,因此碘的摄入量与人生存的自然环境中碘含量密切相关。据统计,在世界范围内,约有20亿人碘摄入量不足,中国更是碘缺乏最为严重的国家。
自从中国1995年实施全民补碘以来,因为碘摄入量不足而导致的胎儿发育延迟和青少年智力低下等低碘病的发病情况大幅下降。不过正如我国著名内分泌专家朱宪彝在1980年预测的那样:“全国供应碘盐后,导致甲状腺肿的物质就会暴露出来。”
高碘致病论的一个有力证据来自中国医科大学的研究者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研究报告。由于该杂志在医学领域内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因此报告的结论引起了人们的重视。科学家对河北黄骅(碘过量)、辽宁盘山(碘超量)及彰武(碘轻度缺乏)三个地区的3716名居民进行了为期5年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发现超过正常水平的碘摄入会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和甲状腺炎的发作。
至于高碘摄人是否会致癌,并没有肯定的结论。有研究发现碘摄入量的增加会改变甲状腺癌亚型的发病比例――滤泡状癌发病率降低,状癌下降。截止目前,虽然世界上甲状腺疾病的发病率在不断提高,但碘与甲状腺癌的确切关系,依旧是一个罗生门。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碘的摄入并不像过去认为的那样安全。不过究竟安全限值究竟是多少,这一点各国的规定依然有所不同。机体内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是碘摄入过量的最早的异常信号。在实验中科学家观察到,当碘元素的每日摄入量达到1700微克以上后,促甲状腺激素的水平会提升。据此美国规定1100微克为碘摄入量的上限。欧盟更加谨慎,规定600微克为安全上限。
只有诚心诚意地进入社区,愿意和社区的事业共兴衰,才有可能成为社区群众接触率最高、发行量最大、社区相关广告投放最多的“第一媒体”。
2003年底,我国部分县级党报与当地政府脱钩,改办社区报。几年过去了,这批社区报生存状态如何,本文从广州地区的增城日报与番禺日报观察入手,希望能“窥一斑而知全豹”。
社区报的生存定位
1. 社区报的地盘在社区里
在美国,社区报的特征被归纳为经过发行认证的、广告不超过70%、50%以上的内容是自采并且是关于本社区的、不少于每周一期也不多于每周四期的报纸。美国学者强调,社区报的唯一标志就是它“对某个特定社区的服务性和归属感”。所谓社区报,“就是服务于城市中的社区读者、强调其归属性和认同感的报纸。”①
在我国,由于社区报来源于党报。转制后,“办社区党报”、“办党报性质的社区报”成了一些报社的第一选择。在广州地区,番禺日报和增城日报都做出了这样的选择。其最大的收益是可以继续享有原有的资源,包括长期积累的人力、市场、政策资源。番禺日报目前有100多名员工,转为社区报后,政府仍然为其保留了原有的40个事业单位编制,编辑部的办公用房也继续享受政府给予的部分租金补贴。增城日报在党报时期由政府财政负担的20个编制也全部保留了下来。在这样的背景下,报社原有的运行机制、办报模式、甚至思维习惯,也就顺势得以延续。但是,社区报的最佳选择就应该是全力占领“社区”这块处女地,对内尽量不与集团主报争市场、争资源,对外则主动避开都市报、晚报、信息报的锋芒,和其错位竞争――机关报是“事业”,社区报是“生活”;都市报是“职业靓女”,社区报是“家庭主妇”。惟其如此,社区报的存在才有其生态学的基础。
以今天广州的番禺、增城为例,两地新崛起的如凤凰城、祈福新屯、雅居乐等大型社区,居住人口动辄上万。位于番禺小谷围岛上的大学城,规划进入人口将超过30万。如此庞大的社区,为社区报的成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把社区报的生长空间定位在社区里,其前景十分诱人。
2. 社区报应该做社区的第一媒体
摘 要:为了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校克服实际困难,利用周末和暑假的实践,尝试组织了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希望通过民主参与思想政治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公民意识。
关键词:思想政治;实践;探究
一、提出问题:如何开展综合探究活动课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课堂教学要“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身息息相关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过程。”据此,在思想政治教材的四本必修课程中,每个单元后面都设立了“综合探究”栏目。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综合探究活动课仍面临比较尴尬的境地。此外,我们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大部分学生对思想政治生活都持漠不关心的态度。高中生按理说已经初步具备基本的政治素养,能够了解和掌握简单的政治理论知识。一方面,为了落实综合探究活动课的实施,另一方面,为了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应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公民意识,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在实践中增强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
二、实践案例:在政治实践活动中培养公民意识
政治生活中的第一个探究活动是“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这一探究活动是对整个单元思想和内容的整合。通过情境探究,让学生置身于政治生活中,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对政治生活的认识,思考应该如何参与政治生活,如何做到有序的政治参与,最后明确政治生活的作用,培养新时代中学生关心国家和社会事务的观念,以不同的方式积极参与政治生活实践。
恰逢一年一度的居委会换届选举,我们组织学生走进社区,到海山街道梧桐社区工作站了解居委会的换届选举活动。这是一次体验式的民主参与。20个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在老师的引领下,亲身体验了公民基层民主参与的活动过程。学生活动分为资料查阅、信息采集和成果报告三个部分。在走进社区前,学生要做足功课。首先是准备阶段,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查阅资料需要了解居委会的相关知识,如,居(村)委会是什么性质的机构,居(村)民参加民主管理的形式有哪些,居民进行民主选举属于哪种选举方式以及村务(社区事务)公开的内容等。其次是活动开展阶段,学生分组进行调查研究。通过调查,学生采集了如下信息:梧桐居委会的基本情况,居委会的成员构成,采访上一届居委会主任(叶祥基),了解本届居委会候选人的基本情况以及本届居委会有选举资格的选民人数等。最后是汇报和总结阶段。在成果报告总结会上,学生以丰富的形式包括现场照片、选民代表采访、居委会主任采访、居委会选举的筹办过程摄像等充分展现了他们的研究成果,并用PPT形式形成研究报告,各小组派一名代表在班级作研究心得报告。学生坦言,活动过程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对政治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对参与政治生活也增添了兴趣。
我认为通过这次居委会换届选举活动的参与,学生至少有了以下几方面的收获:(1)对居委会和村委会的相关知识理解更深刻;(2)对公民基层民主实践的意义有了感性的认识;(3)培养了学生的公民意识。同时,在综合实践活动我们遵循以下原则:(1)实践性原则;(2)主体性原则;(3)全面性原则;(4)社会性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