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基准利率论文

基准利率论文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探究中国货币市场基准利率论文

[摘要]利率市场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利率管理体制改革的既定目标。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SHIBOR)的推出是央行培育货币市场基准利率的尝试。对SHIBOR推出后的市场运行情况进行分析,并采用相关性检验、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分析等方法对SHIBOR作为基准利率的进行实证研究,文章认为SHlBOR目前在货币市场中的基础性地位日益凸显,已初步具备作为货币市场基准利率的条件。

[关键词]货币市场;基准利率;利率市场化;同业拆借利率

一、引言

利率市场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利率管理体制改革的既定目标。基准利率的确定是利率市场化的核心内容。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shanghaiInterbankofferedRate,简称SHIBOR,下同)2007年1月4日正式运行,SHIBOR的推出是央行培育货币市场基准利率的尝试,为央行货币政策调控从数量型转向价格型创造了条件。SHIBOR的生成是建立在市场化基础之上的,从SHIBOR的构成来看,它由货币市场上交易相对活跃、信息披露比较充分的银行间拆借利率构成,而这种拆借利率的形成机制又基本上是由资金供求双方在市场上通过竞价来决定,属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利率。

本文从我国货币市场的实际情况出发,选取SHIBOR与债券回购利率、央行票据收益率进行定量分析,用以检验SHIBOR对债券回购利率、央行票据收益率是否具有引导作用,同时检验smBOR不同期限利率的相关性以及与重要宏观经济变量(以货币供应量为例)的相关性情况。通过实证研究来检验SHIBOR作为货币市场基准利率的合理性以及与其他货币市场利率的联动效果。

二、SHIBOR的推出及运行分析

2006年,中央银行推出了SHIBOR作为货币市场的参考指标。2006年10月8日SHIBOR开始内部运行,2006年12月1日开始外部试运行,2007年1月1日起对外正式。SHIBOR自推出一年多来运行平稳,每日由各期限档次的sHIBOR利率形成了一条由隔夜到一年期的完整的利率曲线。2007年SHIBOR的交易达成22250笔,累计成交106465.68亿元,成交量同比增长399.09%。年内信用拆借加权利率整体呈现小幅上涨,年末收于2.434%,同比增长8.18%。

从期限品种看,除1年期的拆借交易量略微有所下降外,其余期限的交易量均大幅上升。其中以隔夜拆借为主,成交80304.68亿元,占全部拆借交易量的75.43%,同比增长1174.37%,一周同业拆借交易量为21780.1亿元,占全部交易量的20.46%,同比增长70.14%。7天以内(包括隔夜)的交易量占到全部交易量的95.89%。各期限的加权利率均有大幅上涨,其中6个月期的拆借加权利率涨幅为76.95%。尽管同业拆借利率的分布正在朝多元化发展,但隔夜、7天拆借交易量占到90%以上,已经成为货币市场的主导性利率,同业拆借市场的短期融资功能正在逐步加强。

全文阅读

我国利率必须以市场为基准研究论文

摘要:本文在阐明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理论及现实意义基础上,探讨改革的制约因素和现存问题,从而寻求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的有效途径与对策。提出“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更进一步明确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积极意义和重要作用,并为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改革描绘了目标蓝图。

关键词:利率管制利率市场化改革

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

1.理论依据。我国没有完善成熟的利率市场化理论,只能学习和借鉴西方利率理论和西方国家利率自由化和市场化经验。利率市场化的依据是“金融自由化”理论演变和发展而来。美国经济学家罗纳德•麦金农(R.J.Mckinnon)和爱德华•肖(E.S.Show)在70年代,针对当时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金融市场不完全、资本市场严重扭曲和患有政府对金融的“干预综合症”,影响经济发展的状况首次提出金融自由化。该理论严密地论证了金融深化与储蓄、就业与经济增长的正向关系,深刻地指出“金融压抑”(financialrepression)的危害,认为发展中国家经济欠发达是因为存在着金融压抑现象,因此主张发展中国家以金融自由化的方式实现金融深化(financialdeepening),促进经济增长。金融自由化就是针对金融抑制这种现象,减少政府干预,确立市场机制的基础作用。

2.现实意义。利率市场化是针对利率管制的改革。在利率管制的情况下,管制利率通常小于均衡利率,因而会出现超额资金需求,在无法提高利率的情况下,必然出现银行业的信贷配给、寻租行为、资金黑市等扭曲资源配置的机制,结果是资金分配到效率低的部门,从而加剧了资本供给的短缺和增加了银行业的不良资产,最终可能引发严重的通货膨胀。所以,货币当局决定实行利率市场化,将利率的决定权交给市场,由市场主体自主决定利率,货币当局则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间接影响和决定市场利率水平,以达到货币政策目标。

二、我国利率市场化现存问题与对策

1.我国现阶段利率市场化进程存在的问题

(1)国有商业银行应对挑战的心理准备。由于体制的特殊性,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可能会遇到一些颇具“中国特色”的体制约束。而问题的严重性则在于,国有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结构并未达到完善,其行为更多倾向于非市场化,且其在资金使用方面的风险约束机制和利益推动机制尚不健全。国有商业银行经营结构不合理、资源配置效率低、管理层级多、流程不够合理、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体系不够健全、创新与营销机制不够完善、激励不足与约束不力并存。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对于仍以利率收入为主要利润、逐步同政府脱钩的国有商业银行来说,也实在难以承受。利率市场化将引起金融机构在争夺客户方面展开激烈价格竞争,最有可能出现的局面是贷款利率下浮存款利率上浮,这就意味着银行存贷款的息差大大收窄,大大压缩我国银行业的利润空间。

全文阅读

国内货币市场基准利率的选择研究探讨

摘要: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一直是宏观经济学理论的一大重要内容,也是当前央行货币政策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在金融脱媒等金融结构变化的背景下,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也并非之前那么简单地可以侧重于某一种渠道,诸如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利率渠道研究逐渐为国内学者和监管者关注。众所周知,央行的货币政策工具三大法宝之 公开市场操作针对的就是货币市场,而在货币市场利率体系中,又存在着诸多准基准利率,各自在一定程度上起着基准利率的作用。利率是纲,纲举目张。利率市场化下,选择哪个利率作为一个基准利率,能够具有金融市场权威定价权及担任金融信息的指示器,即作为央行政策利率的“信使”及时将货币政策意图传递给金融市场利率,一直是学术界和央行关注的话题。利率市场化改革也曾被我党制定为一项战略性目标。2004年开始了对银行存款利率上浮封顶,贷款利率下浮封底的利差保护,目前利率市场化的呼声越来越高。要使利率市场化稳步推进并最终实现,具有货币政策“二传手”功能的货币市场上基准利率亟需完善。同时金融市场间协调发展,商业银行资金定价、宏观调控方式转变,都倒逼着这一基准利率的地位夯实。

因此本文将我国货币市场基准利率选择问题纳入到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框架中去。在此背景下,本文旨在研究货币市场利率体系中SHIBOR、银行间国债回购利率、短期国债收益率等各个市场利率的属性及优缺点,找到比较适合充当基准利率的(SHIBOR),通过实证考察SHIBOR自身期限结构等的效果及SHIBOR与其他货币市场基准利率的传导关系是否通畅, SHIBOR是否真的具备了基准利率的潜质进而能够不负众望在金融市场上成为具有绝对话语权的货币市场基准利率,SHIBOR未来有何改进的地方,如何更好的培育完善它,如何提高人民银行货币政策的SHIBOR渠道在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效力,成为本文研究的目的。

关键词:货币市场基准利率;SHIBOR;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社会融资总量;管制利率渠道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1.1研究目的

本文旨在研究货币市场利率体系中SHIBOR、银行间国债回购利率、央票发行利率、短期国债收益率等各个市场利率的属性及优缺点,找到比较适合充当基准利率的(SHIBOR),研究SHIBOR自身期限结构等的效果及SHIBOR与其他货币市场基准利率的传导关系是否通畅,SHIBOR是否真的具备了基准利率的潜质进而能够不负众望在金融市场上成为具有绝对话语权的货币市场基准利率,SHIBOR未来有何改进的地方,如何更好的培育完善它,如何提高人民银行货币政策的SHIBOR渠道在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效力,成为本文研究的目的。

1.2研究意义

利率市场化改革与基准利率培育是互为前提,互相补充的,曾经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银行间债券回购市场都作为我国基准利率培育的“试验田”,但由于各种因素夭折了。SHIBOR于2007年1月4号起运行,就被尝试作为我国货币市场基准利率进行培育,参照以前CHIBOR等内在形成及运行机制存在的缺陷,、教训,需要对SHIBOR的运行特点做实证考察,明确SHIBOR运行中的缺陷,进而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使其成为名符其实的货币市场基准利率,并疏通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渠道。本文结合前人研究总结概括了货币市场基准利率选择的原则,在此原则指导下对我国货币市场上存在的各个准基准利率内在属性及优缺点做了定性比较,对SHIBOR及对其他货币市场利率传导效应做了实证分析,进而对SHIBOR形成机制的更加合理化及SHIBOR渠道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疏通提出一些建议。为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提供一个成熟的货币市场基准利率作为其市场基础,进而理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特别是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

全文阅读

寿险年金的最优现值研究:正态分布与ARIMA模型融合

【摘要】 日趋老龄化的人口基本国情决定了寿险产品普遍化、多样化的必然趋势,研究和推出定价合理的寿险产品具有极大的市场价值。本文结合1955―2014年的基准利率,推算出利率满足正态分布时的保险年金现值模型,再通过R软件分析验证分别得出利率在符合正态分布和ARIMA模型的条件下n年期生存年金的精算现值。在此基础上,本文依据总预测残差方差最小原则,分别对两组拟合利率赋予不同的权重,从而得出最优年金现值。本文的研究成果将对保险公司寿险产品的定价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正态分布 时间序列分析 随机利率 年金定价

一、引言

2014年6月份新“国十条”的颁布,对我国的保险改革有了明确的指导意义。保险监管部门将以市场为导向监督保险产业并且放开了对保险产品的价格管制,费率市场化必将是大势所趋。预定利率在寿险费率的厘定方面较预订死亡率及预订附加费用率起的作用最大。预订利率过高,收取保费偏少,保险公司将会面临破产风险;预订利率过低,收取保费偏多,将会降低寿险产品的吸引力。因此,预定利率的确定无疑将对寿险精算构成极大的挑战。

基准利率在整个利率体系中处于关键地位,无疑各种利率均是围绕其上下波动。各金融机构的存款利率目前可围绕基准利率上下浮10%,贷款利率可围绕基准利率上下浮20%,因此基准利率可以反映市场利率。货币市场利率以SHIBOR作为市场利率的呼声较为高昂,但是由于SHIBOR仅有七年的历史,数据偏少而且其值变化颇不稳定。鉴于此,我们选择基准利率作为市场利率的参考,本文选择1955―2014年的基准利率,展开来研究寿险产品定价。鉴于n年期寿险生存年金深得投保人青睐,本文选择n年期年初付保险年金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年金纯保费的定价方面,旨为国内外学者提供科学的研究方法。

二、文献综述

在预测波动数据的研究方法上,国内外学者运用较多的是ARIMA模型、正态分布模型//指数平均模型、Monte Carlo模拟研究和复合泊松过程等。但是目前还未有学者将正态分布及ARIMA模型详细具体地运用到年金定价上。不同于以往学者只用一种模型预测随机利率,本文结合正态分布及ARIMA模型分别对利率呈现独立分布及非独立分布的情况进行理论推导及实证分析来研究年金定价。

在模型改进方面,对两种模型进行实际分析,吴航等人(2009)对数据拟合得到2个ARIMA模型,并加权重对两个模型进行优化。博迪《投资学》在资产定价法一章中,着重介绍了投资组合资产权重的确定方法。在模型优化过程中,本文基于依据两种模型的拟合利率的残差及残差间的相关性,对两组残差赋予不同权重,依据总预测残差方差最小原则,得出两组拟合利率所应赋予的权重及最优年金现值。首先对基准利率进行预测,得出1996―2014年的基准利率符合正态分布。在先前论文的基础上,在模型推导方面,结合个人的生存率,运用概率统计及微积分知识得出折现到购买保险年份所应缴的趸交纯保费。另外,本文克服了大部分论文纯理论或者纯应用的不足,将模型理论推导、实证检验及应用结合。

全文阅读

浅析水利水电规划中频率计算设计标准

摘要: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阶段,最主要的任务是合理地确定工程的规模,而工程规模是由设计标准决定的,设计标准的允许破坏的程度是建立在频率基础上的。文章介绍了水利水电规划中频率计算的常用法,以及详细分析设计标准,为水利水电规划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利水电规划;频率计算;设计标准;适线法

中图分类号:TV2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09)22-0195-02

目前频率计算的方法多采用适线法,在实际工作中,有两种适线方法:一种是目估经验适线,通过主观判断,决定适线的优劣,此法虽然简单灵活,并反映设计人员的经验,但适线因人而异,任意性大;另一种是计算机适线,把理论频率曲线与经验频率点据的拟合误差作为适线准则,优选统计参数,求得最佳的拟合曲线,但是这种方法不便处理样本资料中的特大或特小水文数据,编制和使用电算程序时要特别注意。

一、适线法

绘制理论频率曲线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经验频率曲线的外延问题。我国水文界目前普遍选用的理论频率曲线为P―M型曲线,它是由三个统计参数(X、CV、CS)决定的。三个参数从理论上讲应是总体的统计参数,但水文变量的总体是无法知道的,通常只能由样本资料用矩法公式求出其三个统计参数,而样本统计参数都具有抽样误差,这就使由样本统计参数确定的P―M型曲线不能很好地反映总体的分布规律。生产上通常采用调整样本的统计参数及相应P―M型曲线来拟合样本的经验频率点据,以尽可能减少参数估计的抽样误差和系统误差,进一步探求总体的概率分布,这个过程在水文上称为适点配线法,简称适线法。适线法得到的成果仍具有抽样误差,而这种误差目前还难以精确估算,因此对于工程上最终采用的频率曲线和相应的统计参数,不仅要从水文统计方面分析,而且还要密切结合水文现象的物理成因及地区分布规律进行综合分析。

二、设计标准

所谓的设计标准,就是指备用水部门的用水和水利水电工程自身、下游防护对象允许破坏的程度。这种允许破坏的程度是建立在频率基础上的。水利水电枢纽工程广义上的设计标准分为兴利标准和防洪标准两种。

全文阅读

市场信息对象对流动性差异的贡献研究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本文基于银行间市场与交易所市场的债券指数,从市场信息方面实证考察各种信息对于相对流动性差异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基准利率变动率、条件异方差所代表的市场信息,对相对流动性差异的影响是显著的。研究结论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对两市场进行统一整合的时机尚不成熟。当务之急应是从交易制度、交易品种、市场参与者的多样性等多方面提高银行间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

关键词:相对流动性差异 条件异方差 价格发现功能

建立一个高效率低成本且具有高度流动性的债券市场是我国金融市场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重要载体。目前,我国债券市场主要由银行间债券市场和证券交易所债券市场组成,银行间市场无论在发行规模还是交易品种上都大大超过了交易所市场,已经成为国债发行和交易的主要场所。概括来看,两市场在交易机制、交易主体、交易品种以及监管主体方面存在着严重的割裂现象,这种割裂现状的存在阻碍了债券市场提供基准利率重要功能的实现。

关于银行间国债市场和交易所国债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的研究一直是理论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国内已有文献对该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概括来讲,重点探讨了以下两方面的问题:在市场分割初期,学术界就这种中国独有的债券市场制度的适用性存在着很大的意见分歧,相关研究也是围绕此问题展开,不过多是定性说明;从国际金融市场的一般运行规律来看,一个成熟的国债市场必是统一的、完整的市场。沿着这个方向近年来陆续出现了一些主要集中于两个市场价格的相关性以及哪一个市场在价格发现功能上具有主导地位的研究,总体来讲文献的研究结论较为一致,即交易所市场国债价格对银行间市场国债价格确实具有很强的主导作用(郭泓,杨之曙,2007)。但对于两市场相对流动性差异的影响因素,以上文献并没有做进一步的分析,而对上述问题的研究不论是学术上还是实践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市场信息方面考察信息对相对流动性差异的贡献程度,以期对我国建立一个完善的债券市场有所启示。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 研究样本与研究方法

指数数据的来源为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编制的证券交易所国债指数与银行间国债指数,本文的样本范围是2004年6月1日到2009年9月23日,由于两个市场的交易时间以及研究变量并不完全一致,我们剔除了两个市场不同时交易以及两市场均为闭市时的数据,以此使数据可比。其他数据如无特别说明均来自Wind数据库,考虑到数据的完备性和可得性,剔除掉回归分析变量数据资料公布不完整的交易日。

全文阅读

基于EGARCH模型对我国金融市场基准利率波动性的实证研究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建立EGARCH模型对我国的金融市场基准利率和国际市场成熟的基准利率的波动性进行比较研究和数量分析,研究发现我国市场的基准利率的波动性与国际市场还存在明显的差距,同时在国内金融市场的利率中SHIBOR的波动性从非平稳性、波动理性、波动灵敏度和波动均值这四个方面要显著优于其他利率,所以更适合作为我国金融市场的基准利率来培养。

关键词:基准利率;波动性;SHIBOR;EGARCH

中图分类号:C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3-000-02

一、引言

基准利率又经常被称作基础利率、标准利率,是指在金融市场利率体系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利率,其他的利率会随着基准利率的改变而改变。目前最具代表性的市场基准利率是伦敦同业拆借利率LIBOR。我国在2007年推出上海同业拆借利率之前,金融市场的基准利率主要采用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同业拆借利率以及回购利率,随着金融体制的改革推进,SHIBOR的推出对以资金供求为主的市场化金融体系、金融产品的定价和微观经济体的投融资行为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我国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重要一步。

当前我国的利率体系结构相对比较完善,主要有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银行间债券回购利率,交易所债券回购利率,商业银行的存款利率,央行的再贷款和再贴现利率。就目前而言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来看,只有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和银行间国债回购利率有基准利率的初步条件。这是因为:第一,交易所债券回购利率因为存在资金不易量比较小,并不具备成为我国金融市场基准利率培养的现实条件;第二,商业银行的存贷款款利率虽然在金融市场的定价中有一定的基准性作用,但是由于我国存款利率并未放开,商业银行存款利率短期变动很小,不能很好发挥利率作为资金价格不断调节资金市场的作用;第三,央行的再贷款和再贴现利率在反映金融市场时具有一定的滞后和被动,不能代表金融市场的基准利率。基于以上的三个原因,我们在下文中主要探讨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和银行间债券回购利率的现实可行性。

在研究基准利率的波动性问题上,利率体系的波动性是考量一个利率的市场基准性的重要标准,通过波动非平稳性、波动理性、波动灵敏度和波动均值等几个方面的考查基准利率的特性,为我们发现和培养基准利率提供重要参考。

二、利率基准性研究的文献综述和理论基础

全文阅读

利率市场化下我国银行基准利率的决定

摘 要:目前,我国央行正在不断放松对利率的管制,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缺少真正意义上的基准利率。因此,在当前背景下研究我国银行基准利率的选择问题就显得十分有必要。本文从利率市场化的相关理论机制入手,再结合国家惯例总结出其决定原则。接下来选取2007年至2011年的月度数据,对我国的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债券回购利率、债券现券利率以及再贴现利率进行系统全面的实证检验,选取最为合理的基准利率。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基准利率;Shibor

关于我国的利率改革最早可以追溯到1978年,央行出台了一系列包括提高银行利率水平在内的政策,但从本质上来说,对利率的调整仍未被放开。直至1996年,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的上限管制被取消,才宣告着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而到了2004年,央行出台政策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上限和存款利率下限,这一项重要举措在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2006年10月到2007年1月,在经历三个月的试运行后,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正式投入运行,担任我国基准利率的重任,标志着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进入了新利率时代。

但事实上,Shibor本身也存在着种种不足,研究我国的金融市场究竟需要怎样的基准利率,这个问题就显得十分重要。

1.理论分析

1.1 利率市场化的理论依据

在发达国家,通常可以运用古典学派的利率理论、凯恩斯主义的利率理论,以及IS-LM模型等讨论利率市场化的意义,但这些西方的利率理论大都是以完全竞争市场为前提的。

在20世纪70年代,经济学界关于利率理论的研究对象首次由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1973年,当时著名的金融发展理论专家罗纳德・麦金农教授在其著作中提出了“金融抑制”理论。同年,另一位专家爱德华・肖又提出了“金融深化”理论。这两个理论都认为,发展中国家过分地抑制市场机制和采取金融管制政策带来了深度的金融抑制现象,会对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全文阅读

利率与我国股市价格关系实证检验

摘 要:用协整模型和误差修正模型就基准利率调整对中国股市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分析结果表明,利率调整对中国股市的长短期效应不同。短期里,股市价格与利率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即利率上调股价将下跌,反之亦然。从长期来看,我国的股市价格与基准利率之间存在共同的长期趋势。

关键词:基准利率;股价指数;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

中图分类号:F83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8-0164-01

1 利率与股市价格关系的理论分析

利率与股价指数数的关系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来体现:(l)股价指数与贴现率呈负相关关系,贴现率越大,期限越长,股价指数就越低。也就是说,股价指数与利率负相关,特别是与长期利率(一般指五年期以上利率)负相关。(2)股价指数和利率都是内生变量,企业在改善经营状况、追加投资时,会增加企业的期望现金流人,企业的年终股息增加,股价指数就会上涨;同时,由于企业增加了对投资和贷款资金的需求,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利率就会上升。企业每年股价指数与利率正相关、特别是与短期利率(一般指一年期以内的利率)正相关。

2 利率水平对股票价格的长期影响的实证分析

由于考虑到我国股票市场初期发展不规范,数据可能有一定的失真,加上我国在1996年进行了企业会计编制规定的较大调整,从而数据缺少可比性,所以我们的研究数据期限开始于1997年,截止到2008年第四季度。

样本期间为1997年第一季度至2008年第四季度,共48个时期。选择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季度值)作为物价指标,CPI以1996年为基期,名义GDP经换算后得到实际GDP,名义利率经过换算后得到实际利率RR,选取上证综合指数季末收盘值SH作为股票价格指标。数据均来自国泰安数据库。

全文阅读

我国公司债、企业债票面利率的决定因素探究

内容摘要:自从2007年以来,我国公司债、企业债的发行量急剧上升,通过债券融资已经成为公司极为重要的融资手段之一。本文以2007-2012年上市公司债、企业债为样本,通过回归分析探究决定其票面利率的重要因素,从而为企业有效降低其债务融资成本提出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票面利率 基准利率 债券期限 债券评级

引言

自从2007年中国证监会正式颁布实施《公司债券发行试点办法》以来,我国公司债券发行工作正式启动,原有的企业债券和新增的公司债券从此在资本市场上并存。在2007-2012年6年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证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债券和企业债券共有891只,累计筹集资金13978.83亿元,其中公司债券有741只,累计筹集资金10436.7亿元;企业债券有150只,累计筹集资金3542.13亿元。由于我国企业债券和公司债券一般以面值发行,因此分析公司债券和企业债券的票面利率可以衡量企业通过债券融资的成本,探究其决定因素可以为企业找到有效降低债务融资成本的方法,从而为企业发行债券提出合理的建议。

理论综述

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有极大相似性的公司债券和企业债券并存于我国的债券市场中。我国的公司债券是指公司依照法定程序发行、约定在一定期限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公司债券的发行人是依照《公司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我国的企业债是由中央政府部门所属机构、国有独资企业或国有控股企业发行的债券,它对发债主体的限制比公司债窄。公司债券和企业债券在发行主体、发债资金用途、信用来源、发债额度、管制程序、市场功能等方面有显著不同,因此在分析两者发行票面利率的决定因素时应该分别分析。

我国公司债券和企业债券的定价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由承销商协助债券发行主体根据市场情况直接确定债券发行的票面利率;另一种是根据簿记路演定价方法,由承销商进行预路演,根据预路演获得的市场反馈信息协助债券发行企业确定申购价格区间,然后进入路演阶段,债券发行人与投资者以一对一的方式进行更加深入的沟通,将投资者在每一价格上的累计申购总金额录入电子系统,并以此为基础,与发行人共同确定最终的发行票面利率。无论是哪种定价方式,我国的企业债券和公司债券的定价都是确定债券的票面利率,债券一般以平价发行。所以分析债券的票面利率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即是探究我国通过公司债券、企业债券融资成本的决定因素。

我国一些学者对此已经进行了一定的研究。朱世武、邢丽(2005)研究我国债券市场新发债券的定价时,采用了现金流贴现的思想,介绍了零息债券、固息债券、浮息债券的定价模型。邓国强(2010)用实证的方法对我国企业债券发行价的合理性进行研究,发现了交易所债券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都存在一定程度的抑价现象。本文提到对于一般性金融产品,其发行定价模型一般为:金融工具票面利率=基准利率+合理利差(弥补金融产品带给投资者的风险),因此笔者认为债券发行时对应的债券市场的基准利率是影响债券发行价格的重要因素。张鹏、谢刚、万迪 (2003)探讨了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定价机制,认为企业债券定价涉及企业债券融资成本与投资者的收益问题,指出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是目前我国企业债券收益率的主要影响因素。笔者认为影响债券流动性风险的重要因素是债券的期限,根据利率期限结构理论中的流动性偏好理论,期限较长的债券流动性较差,风险则相对较大,期限较短的债券流动性较强,风险则相对较低;但依据优先聚集地理论,人们对不同期限的债券是具有偏好的,这种偏好使得人们聚集到他们所希望购买的债券市场中,因此不同期限的债券对应的价格不同,高期限的债券不一定为高价格,但债券的期限一定会影响债券的价格。而信用风险可以通过债券的评级予以衡量,评级越高的债券信用风险越低,评级越低的债券信用风险越高。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