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集中教育心得体会

集中教育心得体会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创双优”建设集中教育活动心得体会

“一创双优”建设集中教育活动心得体会

为响应市政府号召,我院积极开展了“一创双优”

暨师德教风建设集中教育活动,此时,站在演讲台上,心情无比激动。方永刚、王生英、孟二冬等等这些教育界的楷模平凡的名字和他们一串串闪光的不平凡的事迹,深深地烙在我灵魂深处。让我时时魂牵梦绕,虽身不能至但心向往之。我愿穷我毕生的时间甚至自己的宝贵生命去诠释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师爱的永恒。

有世界一流大学认为:“大学”之魂在于“大爱”。“大爱”之“大”,不止于学校对教师之“爱”,更应涵盖教师对学生之“爱”。而教师对学生之“爱”,则是一种以最大的热情躬身教育、爱人如已、爱生如子、身体力行的师道精神。作为对学生进行切身教育和引导的一名辅导员,更应如此。

20__年我到学院担任政治思想辅导员的工作,在自己还没有完成从学生到老师的角色转变的时候,就成为了230个比我小不了几岁的孩子们(来源:文秘站 )的“妈妈”,面对性格各异的他们,我信心百倍,尽量做好他们在学习上的严师,思想上的朋友,生活中的妈妈。我以为这样就足够了,然而一切并不如想象中美好。因为他们不只是一群孩子,他们更像是一群不羁的马儿,找到了自由的天地,但却找不到正确的方向。当大大小小的问题出现后,我迷茫过,担忧过,我甚至怀疑自己的能力。当我看着一学期结束后整个专业13个挂课的学生名单时,我慌了,作为辅导员,我清楚的知道,我不能完全把责任归结到学生身上,看着一些家长们在我面前泪流满面。那一刻,我在心里也流泪了。由此,我对辅导员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更明确了自己的工作方向。

辅导员是高校校风学风建设的直接实施者,是大学精神的直接营造者和传播者。今天,当我站在这里,回头看这几年的辅导员经历,我觉得现在的我成熟了很多。虽然有时也会因学生的调皮而埋怨,因他们的退步而急躁,因他们的违纪而失态,虽然有时也感到很累,很烦,但心中总会涌起一种强烈的母亲般的爱和责任感。当初因为我自己的不成熟,所以不懂得怎么去赋予学生们更多的爱和帮助,所以自己的工作走了一些弯路。而今天我真切的体会到:要当好一个辅导员,不需要有多威严,不需要有多懂得交际,而是一定要对学生心中有爱。

我不能忘记我们的一位辅导员王志强老师,在学生离校时,一个寝室一个寝室地去送他们,虽然她在学院时间不长,但却成为了学生最可依赖的哥哥;我也不能忘记我们的辅导员在学生每次评优评奖时为了给学生争取名额而争得面红耳赤……

因为有爱,所以才会有20__年6月26日那场我永生难忘的毕业典礼,在典礼上,当师生的泪水挥洒如雨,当拥抱毫不吝啬,当几百名学生齐声呼喊着自己最喜欢的老师的名字,这是怎样的一种令人震撼和令人深思的场面?看着一个个即将远去的同学们不舍的目光,我们的老师有的躲在角落里悄悄地落泪,有的忍不住掩面而泣,有的和同学们抱头痛哭。我站在舞台上,大声地、真切地告诉所有的同学们:

全文阅读

“树组工干部形象”集中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树组工干部形象”集中教育活动,本人认为做好一名人事干部,必须具有为民、务实、清廉的品质,我就谈一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为民,就是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自己思考问题和开展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忠实地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当好人民公仆,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在正确对待群众的问题上版权所有,来不得半点含糊。我们要始终不渝地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尤其要深入到困难多、群众意见多、工作推不开的地方去,同当地干部群众一道分析矛盾、解决问题,为群众诚心诚意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

务实,就是坚持勤奋工作、埋头苦干,对党和人民的事业高度负责,坚持不懈地带领群众艰苦创业,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工作。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党和人民把我们放在一定的岗位上,我们就要尽心尽力干出成绩来,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履行好领导职责,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必须明白,真正的政绩应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实版权所有绩,是为党和人民踏实工作的实绩,应经得起群众、实践和历史的检验,我们一定要对党和人民的事业高度负责,发扬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好作风,坚持重实际、鼓实劲、求实效,不图虚名,不务虚功,不提脱离实际的高指标,不喊哗众取宠的空口号,不搞劳民伤财的假政绩,扎扎实实地把党和国家的各项决策和工作落到实处。

清廉,就是要坚持严于律己、廉洁奉公,时刻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切实做到拒腐蚀、永不沾,自觉同各种腐败现象作坚决斗争,经得住权力、金钱、美色的考验。时刻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严格遵守党纪国法,清清白白做官,堂堂正正做人,自觉抵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侵蚀,始终做到一尘不染、一身正气,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懈奋斗,更好地团结和带领人民群众不断夺取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

全文阅读

师德师风集中教育与整顿心得体会

——我想做个好老师

做老师是我学生时代的理想,现在实现了。做了老师之后,深感做一个老师不容易,做一个好老师更不容易。做一个好老师就是我人生的一个目标,我现在正在向着这个目标努力。

曾经在很多纪实报告、文艺作品中领略过好老师的风采,自己在学生生涯中也有幸遇到过几位好老师,加之我自己对教育的理解,我认为做一个好老师应该爱自己、爱学生。由于我从教的时间太短,我没有太多可以写的经历,下面我就只能谈谈自己对这些的理解。

爱自己——自信、自爱、自尊是它的三个要素。

自信的老师才能教出自信的学生,因为教师最重要的使命在于帮助学生发掘自己的潜能并能运用自己的潜能。一个自信的老师能给学生信心,教会学生去挑战更多的“不可能”,使得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我从小就不是一个太自信的人,以前经常会有一些悲观消极自我否定想法,后来当了老师,我发觉我变得比以前自信了,并且我一直在鼓励自己更加自信一点,因为我坚信这是一个好老师所必需的品质。

自爱的老师对生活充满热情,他愿意用自己的热情去装扮生活。得体的衣着、温暖的笑容、文雅的谈吐、对周围的人的关心、对工作的投入都是最好的体现。做一个这样的老师,可以让学生们在人生的最初阶段也是最关键的成长阶段就开始对生活有健康的理解和由衷的热爱。

自尊的老师从不贬低自己的职业。我曾经看过一篇报道,说全世界的教师中就中国的教师对自己的职业表示轻视,其实在其它国家,教师的相对收入水平并不高于中国,但是他们表示热爱自己的工作,而不象中国的老师贬低自己的职业。由于对于自己职业的不能认同,在中国,很多教师患上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自尊的老师是从心底里热爱自己的工作的,也只有这样,当他受了委屈他不会一味抱怨;也只有这样,他才愿意投入更多的时间,哪怕是工作之后的时间,去思考钻研、和学生沟通。

爱学生,学生是老师工作的对象,不爱,如何全心投入,如何有效教育?

全文阅读

对集体教育冲突的研究

摘 要:集体教育存在着固有的缺陷,也就是集体教育存在着与自身冲突的特质。本文阐释了集体教育实施中的阻力,从而使教育学界重视集体教育的实效性,并思考和探索新的切合实际的集体教育路径。

关键词:集体教育;冲突;心理范畴

集体教育最初是由苏联引进的,然而随着时代的变革,许多因素挑战着传统的集体主义教育,同时集体教育的实效性越来越差,逐渐倾向于形式化,越来越难以深入到学生的心里。实践发现,集体教育存在着固有的缺陷,也就是集体教育存在着与自身冲突的特质,如果忽视这一点的话,就会引发集体教育中消极的一面,并很大程度影响教育效果,甚至适得其反。集体教育冲突不仅表现在行动范畴上,而且表现在心理上。对心理的影响比行动上的更严重,危害更大,更容易被忽视。但它确实存在着的,并且让人难以琢磨。

一、平等的关注和相互关注

在集体教育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尊重会对集体的和谐有着重要作用。平等的关注是相互尊重、相互关心的体现,也是每个集体成员内心的需求和渴望。以下是我的调研日志:

下午参与了三(2)班这个星期的班会,班会主题是围绕“三八”妇女节展开的。为了给学生一次表达爱的机会,课堂上让大家展示自己在星期天准备的小礼物。大家争先恐后地举手,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让我感到欣慰的是,以前非常调皮、不愿回答问题的学生也积极上台向大家展示自己用心制作的卡片,并且有点羞涩地解释了自己画的图画的含义,最后表达了对妈妈的爱。也许他们平时在学习上的表现并不突出,经常制造麻烦,但是在某些方面,他们很愿意表达自己。他们也渴望和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的感受,并且渴望得到大家和集体的肯定和认同。我想这样的学生也许更需要被集体关注,被集体了解。

一个集体要想和谐,班级成员要想缩小差距、共同进步,应使集体中的每个成员都有归属感和同等的表现机会。但由于每个人的性格不同,因此所需要的集体归属感也不同。比如班干部,性格开朗、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他们本来平时表现和得到关注的机会就多,并不缺少归属感,但是那些内向、淘气、易犯错的学生,他们有时会有被遗弃的感觉,所以他们更需要被认同。所以,教师要因人而异地给予重视,使集体中的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到被重视、感到心理平衡,当他们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集体的小主人时,也会更加有责任感的。

而这种平等的关注不能只来自教师,学生间的相互关注更加重要。对于平时表现不好、与集体格格不入的学生,他们哪怕有一次表现机会,或者有一次得到大家认同的机会就会非常高兴,倍受鼓舞。

全文阅读

职校学生德育教育分析

一.营造和谐的集体氛围,提供宽松的学习环境

在教育学中,德育是这样定义的:是指教育工作者组织适合德育对象品德成长的价值环境,促进他们在德育、思想、政治等方面不断建构和提升的教育活动。学校德育的核心任务是要赋予每一个学生科学的价值观、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我们在教育中应该给学生灌输一种集体观念,设法营造和谐的集体氛围将对德育教育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必须要让学生认识到集体的存在,个人对集体将会产生何种影响,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在集体生活中重要作用。不能利用强硬手段使学生接受集体,而应该设法营造和谐的集体氛围,来吸引学生尽快融入集体,变被动为主动,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使学生的集体观念得以强化,以此来促进学风建设。

二.继承和发扬传统教育观念,凝聚新的教育思想

由于我们面对的学生是在“处处受宠”或“无人问津”的家庭环境中长大,他们的“唯我独尊”思想十分强烈,不愿接受学校的严格约束、不爱学习、对违纪行为不以为然等现象,直接影响到学生管理的效果。因此,我们在实际的德育教育中应该强化学生的传统教育,孔子曾倡导人们的“有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我们应帮助学生提高是非的辨别能力,加强基本的道德观念,引导学生更多的了解我国几千年来形成的传统美德。

三.勇于实践积极探索,确立正确的德育教育理念

德育工作不是一个概念的输入,而是一个反复操练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明确教育目标,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对学生的道德观念施加影响,使学生在教育者的引导下,身心得到净化。在实际管理过程中我们探索出了:孝心教育、爱心教育、赏识教育、心理扶贫教育等,现介绍如下。

1.孝心教育

俗话说“浇树要浇根,育人要育心”。要求学生学会做人,一直是“德育教育”的核心内容。祖先“百感孝为先”的论断,足以证明孝心在传统美德中的重要地位。试想,一个不懂得关心自己父母的人,能谈得上爱国、爱人民吗?但现在感觉到职业院校的学生和家长的交流甚少,有的几乎没有。为了配合学生德育教育,我们可以开展如:《我能为父母作些什么?》等主题班会,引导学生深入主动的去了解家庭、了解父母。所以应该在德育教育中,强化学生的“孝心”教育,以启动学习内在动力,将会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产生事半功倍的神奇效果。

全文阅读

略谈“平行教育影响”在初中班级建设中的应用

[摘要]集体教育过程应当遵循“在集体中通过集体为集体”的原则。教育个人与教育集体的活动应同时进行,每一项针对集体开展的教育活动应收到既教育集体又教育个人的效果。青春期学生身心发展的有显著特点,在集体教育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参与活动,学会反思。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平行教育影响;集体教育;个体教育

前苏联杰出的教育家安・谢・马卡连柯认为,集体教育过程应当遵循“在集体中通过集体为集体”的原则。他用“平行教育影响”来概括这个教育思想,强调教育个人与教育集体的活动应同时进行,每一项针对集体开展的教育活动应收到既教育集体又教育个人的效果。初中阶段的学生进入了青春期,身心发展显著特点具体表现为:(1)情感的指向日益广泛,既有社会性情感,也有自我认知的态度体验,出现孤独、苦闷的闭锁心理;(2)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显著发展,不满足于简单的说教和现成的结论;(3)克服困难的毅力有所增强,但有较强的受暗示性,喜欢并善于模仿;(4)对需要的质量要求提高,参与感和表现欲较强;(5)由于身体急剧变化,要求成人尊重他们的意志和人格。建设一个有组织的,有纪律的、有凝聚力的班集体,必须尊重组成集体的个体成员的身心发展特点,才能有效地开展工作。笔者针对初中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运用教育原则开展了一系列的班级建设活动。在教育集体的同时对集体成员的进行个体教育。通过对个体的教育,达到推动集体发展的目的。

笔者就实际工作中如何开展平行教育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引导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环境

马卡连柯说:”只有当一个人长时间地参加了有合理组织的、有纪律的、坚忍不拔的和有自豪感的那种集体生活的时候,性格才能培养起来。”初中生的思维独立性和批判性显著发展。他们有了较强的民主意识和参与意识。他们期待生活在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班级集体。

1、 创建平等、民主、和谐的班级集体,班级文化建设尤为重要。引导学生认同“助人者人皆助之”作为班训,使之成为班级文化发展的根本。

2、创建一个具有较强凝聚力的班集体,要加强班干部的队伍的建设。如何建立一支凝聚力,有向心力的班干部队伍,先得让学生认可这支队伍的成员。如果是由班主任任命,在班级中是很难树立班干部的威信。引导学生明确班干部的基本素质要求。先让学生在心中物色合适的人选,进行心理准备,然后通过无记名投票选出班干部。一般情况下,当选的班干部比较有责任感且威信比较高,开展工作比较顺利。

全文阅读

小学生思想品德的养成教育分析

摘要:在小学教育阶段,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至关重要。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接受能力较强,性格和行为习惯处在形成阶段,这一时期做好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能够对小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行正确引导,提高小学教学质量,提升小学生整体素质。在小学教育阶段,应对小学生思想品德的养成教育有正确的认识,并结合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现状,制定具体的思想品德养成教育措施,保证小学思想品德养成教育取得积极效果,满足小学教育的实际需要。关键词:小学生;思想品德;养成教育【中图分类号】G621

一、前言

从目前小学教育来看,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衡量小学教育有效性的重要标准。只有在小学教育阶段重点开展思想品德养成教育,才能有效满足小学教育的需求。基于这一考虑,我们除了要对小学生思想品德养成教育引起足够的重视,还要重点开展小学生思想品德养成教育,全面提升小学生思想品德素质,从根本上促进小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提高。因此,我们应结合小学生教学实际,从多个角度出发,认真开展思想品德的养成教育。

二、小学生思想品德的养成教育应注重培养小学生的良好品德

采用社会上的真人真事,自然界存在的现象,来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例如: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品德,目的是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学会保护环境。现实生活中,我们知道身边存在着比较严重的环境污染,但是学生并没有觉得环境污染对自己的生活带来影响,水污染了,我们可以食用自来水;空气污染了,就用空气净化器;电池乱扔,对土地的污染一点儿也看不出;环境污染对人类的生存威胁认识就更加欠缺。因此,我采用多媒体播放了"森林大肆砍伐,污水排放,河水变质,鱼儿死亡,不可分解塑料袋漫天飞舞,垃圾成堆,人类生存活动的空间越来越小,社会矛盾加大......"随着画面的切换,铁的事实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环境污染的严重性,我们要保护环境的意识立即萌发出来。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爱护环境,共创美好家园的品德情操。

三、小学生思想品德的养成教育应培养小学生的良好品德

小学生在平时学习中,多数学生都能保证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学习生活。老师应利用小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堂教育中努力培养小学生的良好品德。

1、积极开展小学思想品德课程

全文阅读

健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倡导,学校的体育课改为了体育与健康课,这说明体育与健康课不仅是发展体育运动而且强调了开展体育运动是要与健康紧密联系在一起,并把健康放在第一位。这符合了素质教育的要求。所谓的素质教育就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目的,注重开发人的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学校教育就要体现素质教育。培养人才的同时注重全面素质的培养。学校体育与健康在全面发展教育中即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学校教育管理的重要手段。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在德、智、体、美和心理等方面。

1体育与健康教育在德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体育与健康教育不仅可以健身、启智,而且可以育德。体育与健康教学的主体是青少年。青少年活泼爱动,他们的思想行为、个人的兴趣爱好和意志品质都会在体育活动中充分地展现出来。通过体育与健康课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热爱集体、服从组织、遵守纪律、团结协作、勇敢顽强、不怕困难等优秀的精神品质。有助于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道德行为的养成。

1.1体育与健康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开展的活动大多以集体项目竞技赛为主。要在集体项目中获胜,重要的法宝就是队员之间的相互配合、相互协调、统一行动。还有少数的个人项目赛,也都与集体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的获胜也是集体的荣誉。集体主义的情感就在我们大家的共同责任感和荣誉感上得到了升华。如:拔河比赛、球类等集体项目比赛自始至终都代表着集体的荣誉、集体的智慧、集体的辛劳和汗水,他们在集体中体会着自己的辛酸和甘甜,体会着幸福和快乐,从而促进他们培养正确的道德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1.2体育与健康教育有利于加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性:组织纪律性是顺利开展一切活动的保证。个人意志服从集体要求,遵守体育严谨的规范规则个人行为和表现才会得到别人的认可。如:在投掷项目中为了避免意外伤害事故,学生必须严格遵守纪律,服从教师的组织安排。无论各项活动或比赛都需遵守活动规则“抢跑”“冲撞”都会被判犯规。学生通过正确的个人与集体、自由与纪律、个性与共性的关系从而加强组织纪律性。

2体育与健康教育在智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体育锻炼不仅能促使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确保身体健康,更能促使学生智力的发展。经大量实验证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不仅可以提高人脑的质量和皮层的厚度,增强大脑功能,而且能养成学生敏锐的感知能力、灵活的思维能力和丰富的想象能力,以及良好的注意力和运用科学文化知识的能力,为智力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2.1体育与健康教育可提高抗疲劳能力,促进人体健康:人们都知晓:炉火中塞满的木柴只要拨动一下,火焰就能冒上来木柴就能熊熊燃烧。一味的读书不进行户外活动那大脑便会僵化,像木柴一样轻轻拨动一下获取新鲜空气燃烧也就充分了。人的大脑结构是复杂的,大脑皮层细胞、神经细胞的活动强度和灵活性在体育锻炼中会得到改善和提高。所以学生要在学习之余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缓解大脑紧张的神经,使大脑得到一定的休息,从而提高抗疲劳的能力,使他们头脑清醒、精力充沛地投入到学习中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全文阅读

浅析职业学校教育中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的关系

摘要: 对于学生教育工作来说,通常可分为“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而“个别教育”又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对于职业学校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这些学生都是处在成长和发展中,他们应作为我们教育工作的重点对象,我们要因材施教,长善救失。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我们不能以分数来衡量一个学生的优劣,要善于从分数的背后抓教育。

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的原则要求,德育既要教育集体,又要通过集体教育各个成员。在对集体进行教育时,要注意针对集体中各个成员的实际情况进行个别教育,同时,通过对每个成员的个别教育来影响集体,促进集体的形成、巩固和发展。

德育的对象不只是个体,首先是集体。集体是由个体组成的,但集体并不是一群个体简单相加的总和,而是为了实现有公益价值的社会目标,严密组织起来的、有凝聚力的群体。教育者首先要把个体组织成集体,对集体进行教育。集体不仅是德育的客体,同时也是德育的主体。健全的集体具有巨大的教育力量,它的目标、要求、舆论、作风,它赋予个体的权利和义务,集体成员间的互相帮助和协作等,具有巨大的教育作用。它以有形、无形的力量影响着每个成员,塑造着他们的灵魂,把他们培养成集体主义者。它能使学生学习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养成遵守纪行、团结友爱的良好思想和行为习惯。它能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智慧、才能和力量,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个性和特长,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集体能给人以智慧和力量,给人以温暖和信心,使集体成员间互相激励,共同进步。

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有以下几点。

一要努力培养和形成良好的学生集体。集体不是自发形成的,只有通过有意识的培养和教育才能建立。教师要重视学生集体的培养,关心它的成长,指导和帮助它开展集体活动,使它形成具有共同的奋斗目标、严密的组织、坚强的领导核心和健康的集体舆论的良好的学生集体。

二要充分发挥学生集体的教育作用。培养集体的过程也是教育学生的过程。集体一旦形成,它就成为一股相对于个体而存在的教育力量。要充分发挥集体的教育作用,就要使集体的奋斗目标成为鼓舞其成员前进的力量,使每个成员都自觉地为集体目标的实现而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地为集体工作;就要指导和帮助集体中的干部和积极分子做好工作,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组织作用,并通过他们把教师的意图变为学生的要求;就要充分发挥集体舆论、优良的集体风气和传统的作用;就要使每个学生意识到自己对集体应尽的责任。同时还要组织和开展集体活动,通过活动教育学生,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形成良好的品德。

为了使班级成为一个健全的、有凝聚力的班集体,针对班级具体情况,在班内形成赶、帮、超的局面,充分利用他们积极好胜的性格特点,以秋运会、联欢会、冬季长跑赛等多种形式为平台,形成班内竞争氛围,实现重在参与、重在积极争取的良性竞争局面。在这种活动的推动下,上课效率显著提高,状态明显转好。班内形成了良好的、积极的秩序。比如针对汽修专业学生好动不易管理的特点,笔者专门利用一次班会时间,谈了同学相处的问题,明确人与人之间只有和睦相处,互相关心尊重,才会相得益彰,才会优势互补,共同提高。全班同学都要互相关心,学会化解矛盾。这样,班里的人际关系得到了一次全面的、向上的引导和建设。良好的、积极的、向上的人际关系越发显示出了它的生命力。

三要加强个别教育,把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结合起来。集体是由集体中的各个成员组成的,各个成员不仅有其共性,同时又各具个性。像个别教育中典型的后进生教育,这些所谓的后进生是可以进步的,只不过比其他学生进步慢一些,因此,后进生的在校教育和转化尤为重要。在实施过程中,我们要创造活动环境,发现他们的发光点,即他们的优点和长处。教育者要创造活动的环境,积极鼓励后进生参加班集体组织的各项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后进学生,老师可以有意识地把活动中最重要的任务交给他们,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增进和其他同学的友谊。也可以有意识地让他们在同学面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从而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全文阅读

如何正确转化教育后进生

随着改革逐步深入,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已成当务之急。而民族素质的提高,有赖于素质教育的保证,也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当前中小学后进生的出现的面扩大,不仅直接影响教育质量的提高,而且也给家庭造成巨大的负担,甚至严重危及社会安定。因此,每个教师要正确对待后进生,及时转化后进生。

“后进生”通常指“品德不良学生”或“学习有困难儿童”。一般表现为:学习动力差,学习成绩达不到教学最低要求,或是有诸多恶习与过错行为。后进生出现的原因很多,具体表现为:①家庭环境不好或家教不当。②社会风气与社会弊端的影响。③学校教育不良。④学生自身发展中的消极因素。但就后进生个体来看,上述几种因素的影响又并非都有,其影响的程度也不尽相同,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有学校、家庭和社会方面的,也有学生本人方面的。因此,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也是多方面的。

一、爱是改变的基石

无私的奉献和全面负责到底的精神是转化教育后进生的根本。教育工作是育人的工作,具有长期性、反复性和迟效性。后进生的教育和转化也是一样。教育者必须付出极大的心血与代价,全面负责到底,不半途而废。具有比爱优生更强的爱心,更无私奉献的精神。不能偏爱优秀学生而歧视差的或有缺陷的学生。相反,越是差的或有缺陷的越要帮助他们。只有热爱学生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才能使后进生获得更多的雨露与阳光,从而使他们看到自己前进的希望,产生自觉自愿接受教育的“匹配效应”,而不再出现“破罐子破摔”的颓丧心理行为。教师要有累不倒、气不倒、难不倒的大无畏气概。

二、情感是沟通的桥梁

转变对后进生的偏见,缩短与后进生的情感距离,是转化教育后进生的关键。现代心理学表明,人们在教育后进生时,只有与后进生情感距离越小,才越容易接近和教育后进生。因此,要真正教育和转化后进生,除教育者必须有奉献精神外,缩短与后进生的情感距离是一个关键。

首先,必须“以情动人”,取得后进生的信赖。对后进生的教育,不在于说理开导,而在于情感的相通相容。有了情感基础,后进生才会依赖教育者和接近教育者,并有可能接受教育者的开导和教育。教育者要实现“以情动人”,必须满腔热情地关心后进生的每一个方面。如我班一个家庭父亲是继父,哥哥在劳教,家庭经济又不好的学生,由于家庭没有温暖,又受家庭与社会的不良影响,常在班上影响课堂秩序,使教学无法进行,并且还敢与老师打架。给他讲道理听不进去;罚站、写检讨也无动于衷;老师上门家访,也不理不睬,真令人头痛。后来,有一次,他生病未到校,我主动上门看望,发现他躺在床上,无人照管。当即我就背他到医院看病,并买东西给他吃,送他回家,喂过药后才离开,离开时叮咛他好好养病,这个学生十分感动。后来,我还用自己的钱给他买了衣服,处处关心他,彼此成了好朋友。因此教育就能有效进行,有了很大进步,并当了干部。因此,关心后进生是会使他们受到感动,并因而缩短与教育者的情感距离,从而为有效地转化后进生奠定心理基础。

其次,教育者应满腔热忱地帮助后进生解决学习上的困难,尽力使他们学有所得,并通过效果反馈改善他们在集体中所处的地位,这样就会使后进生从内心上感激老师,从而缩短师生间的情感距离。老师对待后进生切忌偏见,一是认为后进生只有缺点而无优点或只有短处而无长处。这种偏见是一种极端看法,是不合实际的。只要我们细心观察是不难发现后进生的优点或长处,就可按照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的教育原则进行教育,实现后进生的转化。二是认为后进生不会有明显的进步,用老眼光看待他们,这也是不科学的。三是认为学生中或班级中出现的一切差错都与后进生有关,即“错误差生有份”。总认为后进生不会做好事只会捣蛋。总是不分青红皂白,统统算在后进生身上,这是多么不合理、不公平。这种偏见,只会增加对后进生的厌恶情绪,把后进生向消极方向推进,哪谈得上缩短与他们的情感距离呢?哪/:请记住我站域名/说得上有效地转化后进生?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