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急诊实习个人总结

急诊实习个人总结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医院急诊科实习自我鉴定

急诊科实习小结如下,刚进入临床,总有一种茫然的感觉,对于护理的工作处于比较陌生的状态,也对于自己在这样的新环境中能够做的事还是没有一种成型的概念。庆幸的是,我的带教老师为我详细介绍科室结构,介绍各班工作职责,有了带教老师的丰富经验,让我较快地适应了科室的护理工作。能够尽快地适应医院环境,为在医院实习和工作打定了良好的基矗

急诊科实习小结的书写,让在这极其短暂的三周时间里,最大的体会就是急诊室护理工作特点:我们都必须分秒必争,迅速处理,争取抢救时间。急诊病人来诊时间、人数及危重程度难以预料,随机性大,可控性小,尤其是发生意外灾害、事故、急性中毒、传染病流行时,就更显得工作繁忙。因此,平时要做到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从而使工作忙而不乱。我看到抢救室的护士们在病人进入抢救室的第一时间冲过去大家分工合作为病人立即实施抢救流程常规:吸氧,开放气道,开放静脉通路,备血,心电监护等,充分体现了团队合作!这是我在急诊室的第二个收获。

急诊科实习小结的经验分享,在急诊实习期间,我积极主动,遵守急诊各项规章制度,熟练掌握各项急诊护理操作技能,认真完成各项护理工作,细心听取各位老师的教诲,努力完善自己的不足之处。在急诊实习期间,通过各位老师的热情指导,耐心言传身教,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到护士工作的艺术性和专业性。急诊是抢救病人生命,照顾危重病患的第一线。作为一名急诊护士,不仅要熟悉各科专业的理论,更要熟练掌握各项急救操作,还要具备常人所没有的耐心和爱心;要在紧急情况下,动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以真心真诚的态度对待病人,认真地做好与病人家属的沟通。这些工作看似简单,但绝非一朝一夕能完成的。通过在急诊实习的这段时间,使我对护士工作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我将牢记急诊严谨求实,认真谨慎的工作作风,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项工作,争取早日成为一名优秀的临床护士。

2.

个人自我鉴定:本人在急诊科实习期间,遵守医院及科室各项规章制度,尊敬老师,工作积极,认真负责。基本掌握了急诊科常见病的护理常规及鼻饲,吸痰,给氧,洗胃,皮下注射,肌肉注射,静脉注射,心电监护等技术操作规程。

带教老师评语:该生急诊科实习期间,严格遵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工作积极,责任心强,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基本掌握急诊科常见病的护理常规及鼻饲, 搜集整理吸痰,给氧,洗胃,皮下注射等技术操作,圆满完成实习计划。

时间这么快,转眼间我已经在急诊科实习一个月了。 在这一个月实习中,所学的知识是受益匪浅的。我在急诊科实习期间,遵守医院及医院各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尊敬师长,团结同志,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了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旷工及擅自离开工作岗位。在老师的带领和指导下,严格“三查七对”及无菌操作,努力将所学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用于实践,在此过程中我不断总结学习方法和临床经验,初步学会了对病人进行分诊, 熟悉了急诊常见疾病的护理、危重症患者的抢救配合和初步掌握了洗胃、心肺复苏、除颤、吸痰、心电监护等急诊专业技术和急救仪器的操作。现在我感觉自己的目标更加明确了,动力更足了。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做得更好,帮助更多的患者。

全文阅读

浅谈急诊医学临床实习教学体会

临床实习是医学生从课堂迈向实践的重要过渡期,是走向临床工作的新起点。因此教会医学生如何将理论知识运用于临床实践,在解决临床问题的同时,能够更好的掌握临床理论知识是非常重要的[1]。作为一名从事急诊医学工作多年的临床教师,结合自己十多年临床带教工作实践体会,现总结如下。

1 贯彻急诊“救人治病”的原则,培养临床实习医师的急诊观念

在急诊医学发展的理念中,从来都是将抢救生命作为第一重点目标,其强调的是“救人治病”。因此在急诊的临床实际工作中,就诊患者最突出的表现往往是急性症状,而其他症状可能暂时被掩盖,一时很难明确临床诊断,这就给我们的诊断带来很大的难度。如病情危急,重点应该立即抢救生命、稳定生命指征。而不应该让时间浪费在繁琐的检查和诊断过程中,只有这样才能赢得进一步诊断和针对病因治疗的时机。急诊救治不仅是一个社会对生命尊重程度的折射,也反映了一个医院的综合医疗水平。通过贯彻这一原则,使实习医师深刻认识急诊工作,为今后能更好的从事急诊临床工作,更好地为病人服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在急诊实习中要促使学生有三个方面的转变

2.1 角色的转变

当医学生穿上白大褂,站在病床边,进入临床实习时,已不再单纯是一个学生了。应该尽快促使其从学生转变到医生角色。同时,对于临床带教老师而言,我们不单纯是教师,更应是同事与兄长,应该在生活及临床工作中给予最大限度的帮助。在进入病房之前,教师应教会学生换位思考,激发他们的同情心与爱心,而不能单纯地把病人当作教学工具,忽视病人的心理感受。由于学生长期在学校学习,只有理论知识,没有临床经验,因此当面对病人时往往感到束手无策,不知道该如何下手,这时候就应该多让实习生体会医生与医生、医生与护士协作、医生与患者交流的真实情境。

2.2 学习模式的转变

临床实习把学习对象由书本转向了病人,学习场所由教室转到了病房,这就要求学生尽快转变原有学习模式,实现由以理论、考试为基础的学习模式转变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型学习模式上来。在我们的临床工作中,工作的中心始终是病人。因此,在临床实习过程当中,首先是接触病人,通过询问病史、查体,完善相关的辅助检查,然后运用理论知识进行有根有据地分析鉴别,做出诊断,并确定最佳治疗方案,最后由带教老师进行分析、点评、总结,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并介绍一些相关的最新研究动态,这样就能理清学生的临床思路,激发学生进一步探求知识的兴趣。

全文阅读

急诊科护理实习生带教体会

【摘要】急诊护理学是一门古老而年轻的学科。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医疗技术也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的飞跃,同时人们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提高,对医疗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急诊科是医疗体系中最综合的科室,这对急诊医务人员的医疗护理水平要求就特别的高。实习生理论联系实际,,变知识为技能,必须经过临床带教,临床带教教的不仅是经念,还有思想品德,作风。对实习生应循序渐进,顺利完成角色的转变。临床实习是护理实习生迈入护理岗位的第一步,因此临床实习带教是护理教学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实习生;教育;急诊科

急诊科患者的护理不同于其他科室,如何做好实习生的临床带教工作,确保实习生的学习质量,培养出有技术,有职业道德,职业情感,理论兼备的新一代护理工作者,已成为临床带教工作中值得探讨的问题,通过带教实践,总结体会如下。

1对各期实习生心理状态采取相应的指导

1.1实习前期 实习生刚到急诊科时,觉得新鲜,刺激,激动,兴奋。对急诊科的每项护理工作都表现出高度的热情,工作积极,认真,专注。对此,带教老师就得抓住机会,进行正面的指导,让他们尽快地熟悉急诊科的工作环境。急诊科必须24小时开诊,随时应诊,节假日照常接诊。工作人员必须明确急救 工作的性质 、任务,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和抢救规则、程序、职责、制度及技术操作常规,掌握急救医学理论和抢救技术,实施急救措施以及抢救制度、分诊制度、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治疗 护理制度、观察室工作制度、监护室与抢救室工作制度、病历书写制度、查房会诊制度、消毒隔离制度,严格履行各级各类人员职责。给他们多些机会,让他们主动的去练习,使实习生有计划,有条理的从事临床实践。同时带教老师应严格要求实习生,严格按照各项操作流程进行,所有的护理操作实践必需正规化,标准化,不能有任何不正规的操作。

1.2实习中期 到了实习中期,学生们已熟悉,习惯了急诊室的工作。此时,他们的热情就有所减少,工作态度也没前期那么的端正了,情绪波动也大。这时,就需要带教老师对他们做出正面的指导,了解她们此时的心理状态,工作中注意带教的方式方法,应采取教师示范---实习生观摩---实习生临床实践---带教老师放手不放眼的教学方式[1]。为她们临床实践提供多一点的机会,让她们主动参与危重病人的抢救工作,做他们力所能及的护理操作,如:吸氧,搬运,包扎,止血等。

1.3实习后期 到了实习后期,实习生们的热情也减退,她们把重点都放在了出科考试,带教老师会如何写评语,下一个实习科室上了。而此时,带教老师应严格考试制度,据实书写评语,督促实习生圆满完成急诊科实习计划。同时,也应从各方面给予她们关心与帮助,为她们讲解下一个实习科室的基本情况。

2教学步骤

全文阅读

浅析急诊科医学生的临床带教

【中图分类号】R45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8-0314-01

【摘要】本文总结作者近年来在急诊科进行临床带教的工作经验,提出要做好临床医学生的带教工作首先要制定好个体化的教学实施计划,重视并认真落实入科教育,做好急诊科临床带教工作的实施、检查,并认真总结临床带教工作,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步入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

【关键词】急诊科;临床带教

临床毕业实习是医学生向临床医生过渡最关键的时期,是培养医学生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巩固其所学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提高临床基本技能的重要环节。做好医学生的临床带教工作是医学生医学教育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我科2002年以来先后接受约230名医学生入科实习,通过规范的临床带教工作,收到较好的效果,受到实习生及医院医教科的好评。现将经验总结如下:

1 制定好个体化的教学实施计划

到急诊科实习的医学生,基础水平参差不齐,有研究生、本科生、大专生,还有中专生,学习专业方向不同,没有临床工作经验,在急诊科实习时间长短不一,从2周到1个月不等,因此必须根据其自身情况对学生因材施教,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每批不同院校不同专业的实习生到急诊科实习前,均由教学秘书根据其所在院校规定的实纲结合本科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实施计划,经科内讨论通过后,再由各个带教老师遵照执行。

2 重视并认真落实入科教育

实习生初到急诊科,从环境到具体医疗工作,都会感到陌生;面对急危重病人,多存在恐惧、紧张心理,常常不敢动手,觉得无所适从,为了使实习生尽快熟悉工作环境,进入角色,应重视并认真落实实习生的入科教育。实习生入科后,由教学秘书带领其熟悉科室布局、成员、抢救房、留观床位、手术室、换药室等情况,使其对急诊科有一初步的整体印象,提高其在急诊科的实习学习兴趣。随后,按临床小课的形式进行入科教育。简要介绍急诊科科室工作规章制度、无菌观念、病情观察、病历书写等方面的注意事项,使其尽快进入角色、工作时有章可循,减少走弯路的机会。另外,一定要明确实习生的工作职责及在急诊科学习所要达到的要求及目标,使其学习及工作有章可循。

全文阅读

急诊医学教改分析

1急诊医学的教育目标

随着社会进步,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对急诊医学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意味着急诊医学的教学必须向更高的层次迈进。但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常难以达到培养学生急诊临床思维方式和掌握临床技能的目的,这一方面由于原有急诊医学教学培养计划的局限性,使教学与临床实际工作脱节,从而无法适应学科快速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随着医学招生人数的增多,医学发展观不一,使得其经过原有教学后仍有在临床思维局限、实践操作水平不高等问题。作为教学医院,我院已开展急诊医学教学18年,从开始把急诊医学作为选修课到现在列入必修课,由面向医学本科生教育到现在普及到七年制教育和急诊医学硕士生的培养,这些变化,对我们的急诊医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新的挑战。急诊医学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具备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急诊医学及相关人文科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能够适应急诊医学飞速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创新型高级专门人才。因此,要求我们必须对急诊医学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探索,以满足和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需求。

2充实急诊教学内容,紧扣医学发展

急诊医学的教学内容往往涉及到多学科、多领域的理论知识,目前我国急诊医学教育仍没有统一的教材,虽然卫生部先后组织专家编写并出版《急诊医学》及《急危重症现代救治方略》两本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但急诊教学时间较短,要全面学习急诊急救知识仍较困难,要使学生达到从整体上认识常见急危重症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全面系统地领会和掌握急诊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达到能熟练进行急诊的基本操作的教学要求,必须要紧扣医学发展培养急救意识和能力,充实急诊教学内容。笔者先后多次在学生中进行急诊教学内容调查问卷,开展带课教师集体备课,制定了与学生需求相适应的教学计划,优化教学内容,选择重点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掌握真正实用的急救知识和急救技能。当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国内外急诊急救最新研究成果也层出不穷,与此同时当今世界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此起彼伏,如早期的SARS、禽流感爆发、当前的甲流肆虐,地震、矿难等天灾人祸,使我们要及时修改急诊教学内容,力求做到既符合现代急诊医学特点,又言语通俗、准确,深入浅出,使教学内容具有新颖性、先进性、适应性,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及时了解和接受新理论、新进展,让他们牢固树立求新、探索及创造的思想,有利于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授课质量,为医学生的终生学习和继续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针对目前医学生临床急救课程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将心肺复苏、气管插管人体模型和常见急救术作为教学小课补充引入教学内容。这样以来,在理论知识学习后进行人体模型操作训练,能充分利用模型训练感性、直观、易于记忆等特点,使学生不仅能掌握具体操作方法,还能引导和启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相互联系和拓展,既提高了学生学习急救技术的兴趣,同时也提高了教学效果。

3改进急诊医学教学方法,提高急诊临床实习质量

我们从几年前开始改变传统教学方法,采用PBL(Problem-basedLearning)教学法进行急诊医学教学。充分发挥我院急诊科急危重症多的资源优势,带教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建立急诊医学教学数据库,在平时临床工作中,通过用数码相机拍摄实物标本、典型病例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和影像学检查,对一些成功病例急救过程进行录制,收集大量医学图片素材。把抽象的、复杂的理论通过表格、图片、照片、动画及录像等多种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运用多媒体模拟现场或者模拟人进行情景式教学,既能让学生感受到急诊氛围,增加学习兴趣,又能向学生灌输急救理念,让学生学到更多急救知识与技能。在教学过程中,先由带教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对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总结,自己作出诊断并拟出诊疗计划,带教教师再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通过提问、引导和分析,让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临床逻辑思维,加深理解并及时进行归纳总结。这种教学方法既能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又能培养学生对医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促进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习教学要求,制定完善临床实习计划和要求,明确急诊实习中必须掌握的内容,重点强调急诊中的实践和动手能力,为此我们编制了常见危重病急诊救治技术的规范操作流程图,对于气管插管、心肺复苏术、呼吸机使用等等由带教教师除结合病例进行分析讲解外,还提出问题,让学生分析,查资料进行解答,对急救技术进行规范操作示范,让学生反复进行训练,使其掌握要领。学生实习结束后,由教师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及临床操作考核,考核合格方可出科。与此同时,为在有限的实习期间内见到更多的急诊病例,掌握更多的急救知识与技能,达到急诊实习效果,我们灵活调整实习时间。如根据下午急诊患者较少,住院观察患者事情不多而晚上急诊及抢救患者较多的情况,让学生下午看书,晚上来科里参加急诊及抢救工作,这样以来,学生见到了更多的急诊抢救病例及急诊抢救技术,急诊实习兴趣也随之更浓了。

4加强急诊教学管理,提高带教教师素质

科室领导要重视和支持教学工作。在急诊临床实习过程中,设专门教学辅助人员进行临床实习管理,加强与实习生交流,了解实习生在急诊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将实习带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反馈给各带教小组的带教教师,从而不断改进临床带教工作,尽可能地满足实习学生的急诊实习要求,增加急诊实习兴趣,在有限的急诊实习期间内,见到学到更多的急救知识与操作技能,更好地完成急诊实习任务。要求临床带教教师正确协调处理医疗、教学、科研三重任务的关系,纠正重医疗轻教学不正确观念,把完成教学任务情况纳入到年终考评中去。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学术交流,及时了解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新动向和相关文件,使教师真正认识到医学教育和医学人才培养是医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可以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如通过观摩教学活动,组织教师集体备课、青年教师试讲课及小讲课、参加教学竞赛等来积极探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有关问题,提高教师的教学主动性、积极性,使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要求教师能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以科学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关爱学生,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以教师的榜样、风采和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激发他们对急诊医学的兴趣,调动他们对急诊医学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研究性学习的能力,树立高尚的医德,良好的医风,真正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全文阅读

麻醉科医师和护士基本技能比赛活动实施方案

为深入开展“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以“群众满意医院”建设活动为载体的医院管理年活动,进一步加强全市急诊、ICU、麻醉科医师和护士的业务能力建设,提高急诊医疗服务水平,我局将在全市开展急诊、ICU、麻醉科医师和护士基本技能培训和大比武活动。为确保活动顺利进行并取得实效,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开展此次医师和护士基本技能培训和大比武活动,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坚持立足本职岗位,提高急诊医务人员综合素质,增强业务技能,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急诊医疗技术队伍,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安全的急诊医疗服务。

二、工作原则

(一)全员参与原则。急诊、ICU、麻醉科医师和护士承担着紧急救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乃至生命的重要职责,此次技能培训和大比武活动必须组织急诊、ICU、麻醉科全体医护人员参与,提高急诊医疗队伍的整体业务水平。

(二)立足岗位原则。广大急诊、ICU、麻醉科医护人员要立足本职,爱岗敬业,认真学习钻研本岗位所需要的业务知识和基本技能,努力做到知识不断更新,技术精益求精。

(三)讲求实效原则。开展相关技能培训应注重急诊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全面提高,不搞花架子,采取多种形式,如自学、轮流讲课、定期技术比武及理论考试等,在医院内部形成学技术、比技能的良好氛围,为参加此次医师和护士基本技能大比武夯实基础。

三、工作目标

全文阅读

中医急诊多元化教学措施及作用

作者:赵海滨 李冬华 张秀静 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基础学院

中医急诊学是运用中医药理论并结合现代医学诊疗手段研究急、危、重症的发生、发展变化规律和诊疗技术、救护措施的一门跨学科、跨专业的临床学科[1],在临床急救医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多元化教学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型综合教学方法,将传统的教学方法与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相结合,讲授、讨论、模型、图表、幻灯、录像、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方法的联合运用,将单纯的教师活动变成师生的共同活动[2],笔者将之应用于中医急诊学教学实践,效果颇佳,积累了一些经验和体会。现从中医急诊学多元化教学应用必要性、基本方法探讨、问题展望3方面详述如下。

1中医急诊学多元化教学的必要性

中医急诊学作为祖国传统医学的一部分,在临床急救医学中处于十分关键的地位,面对目前复杂的医疗形势,如何进一步搞好中医急诊学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的中医急诊人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鉴于该学科临床实践性极强、难以掌握等自身特点。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方法逐渐暴露出诸多缺陷,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3]:(1)整个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不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2)教学方法单一,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不能发挥学生主观能动作用,自学能力较差,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中医急诊学多元化教学具体方法探讨

多元化教学基于“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以启发式教育和主动性学习为目标,结合中医急诊学的学科特点,笔者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2.1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应用,激发学生求知欲

针对课程不同部分各自的特点,我们选择性采用观看录像、网络教学等现代教学技术,具有直观性、生动性、互动性、开放性、自主性的特点,如“人工气道”一章,在课堂授课时采用了大量图片、视频及建立人工气道时所用实物诸如口咽通气管、气管导管、喉镜等,此方法集文字、数据、图像、视频、动画和声音等于一身,提供了一个突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的、交互性很强的教学平台,使教学内容更具艺术表现力和强烈的感染力,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全文阅读

急诊医学临床教学改善建议

急诊医学(EmergencyMedicine)是现代临床医学领域中一门新兴的、跨专业的、跨学科的边缘学科,是研究和处理各种急性疾病、各种疾病的急危重阶段的临床医学。它涵盖了各临床科室的急症、危重病、危重症监护、院外各种突发环境下的紧急医疗救护、灾害和灾难医学、创伤及中毒医学、急诊医学管理等。急诊医学的发展是在传统医学基础上形成的,与传统医学既相互关联,又显然有别。急诊医学相关领域宽,因此具有横向整合各门医学的特性,虽与其他医学专科有某程度的重叠,但更为深入且集中于急危重症阶段,它是医学中的医学。高等院校附属教学医院的急诊科,应当是由一群高素质的人才、能应对急重症疾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组成的医疗团队。因此,优质且专精于急重症医学之医师是提升急重症医学质量的基本要件。正是由于急危重症医学的特点及与其他专业的区别,它的人才培养也与其他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有区别。作者结合近年协助急诊医学教学及临床实习管理的经验,从临床理论学习和临床实习两方面入手,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急诊医学的教育目标

随着社会进步,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对急诊医学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意味着急诊医学的教学必须向更高的层次迈进。但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常难以达到培养学生急诊临床思维方式和掌握临床技能的目的,这一方面由于原有急诊医学教学培养计划的局限性,使教学与临床实际工作脱节,从而无法适应学科快速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随着医学招生人数的增多,医学发展观不一,使得其经过原有教学后仍有在临床思维局限、实践操作水平不高等问题。作为教学医院,我院已开展急诊医学教学18年,从开始把急诊医学作为选修课到现在列入必修课,由面向医学本科生教育到现在普及到七年制教育和急诊医学硕士生的培养,这些变化,对我们的急诊医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新的挑战。急诊医学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具备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急诊医学及相关人文科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能够适应急诊医学飞速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创新型高级专门人才。因此,要求我们必须对急诊医学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探索,以满足和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需求。

2充实急诊教学内容,紧扣医学发展

急诊医学的教学内容往往涉及到多学科、多领域的理论知识,目前我国急诊医学教育仍没有统一的教材,虽然卫生部先后组织专家编写并出版《急诊医学》及《急危重症现代救治方略》两本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但急诊教学时间较短,要全面学习急诊急救知识仍较困难,要使学生达到从整体上认识常见急危重症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全面系统地领会和掌握急诊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达到能熟练进行急诊的基本操作的教学要求,必须要紧扣医学发展培养急救意识和能力,充实急诊教学内容。笔者先后多次在学生中进行急诊教学内容调查问卷,开展带课教师集体备课,制定了与学生需求相适应的教学计划,优化教学内容,选择重点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掌握真正实用的急救知识和急救技能。当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国内外急诊急救最新研究成果也层出不穷,与此同时当今世界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此起彼伏,如早期的SARS、禽流感爆发、当前的甲流肆虐,地震、矿难等天灾人祸,使我们要及时修改急诊教学内容,力求做到既符合现代急诊医学特点,又言语通俗、准确,深入浅出,使教学内容具有新颖性、先进性、适应性,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及时了解和接受新理论、新进展,让他们牢固树立求新、探索及创造的思想,有利于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授课质量,为医学生的终生学习和继续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针对目前医学生临床急救课程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将心肺复苏、气管插管人体模型和常见急救术作为教学小课补充引入教学内容。这样以来,在理论知识学习后进行人体模型操作训练,能充分利用模型训练感性、直观、易于记忆等特点,使学生不仅能掌握具体操作方法,还能引导和启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相互联系和拓展,既提高了学生学习急救技术的兴趣,同时也提高了教学效果。

3改进急诊医学教学方法,提高急诊临床实习质量

我们从几年前开始改变传统教学方法,采用PBL(Problem-basedLearning)教学法进行急诊医学教学。充分发挥我院急诊科急危重症多的资源优势,带教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建立急诊医学教学数据库,在平时临床工作中,通过用数码相机拍摄实物标本、典型病例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和影像学检查,对一些成功病例急救过程进行录制,收集大量医学图片素材。把抽象的、复杂的理论通过表格、图片、照片、动画及录像等多种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运用多媒体模拟现场或者模拟人进行情景式教学,既能让学生感受到急诊氛围,增加学习兴趣,又能向学生灌输急救理念,让学生学到更多急救知识与技能。在教学过程中,先由带教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对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总结,自己作出诊断并拟出诊疗计划,带教教师再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通过提问、引导和分析,让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临床逻辑思维,加深理解并及时进行归纳总结。这种教学方法既能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又能培养学生对医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促进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习教学要求,制定完善临床实习计划和要求,明确急诊实习中必须掌握的内容,重点强调急诊中的实践和动手能力,为此我们编制了常见危重病急诊救治技术的规范操作流程图,对于气管插管、心肺复苏术、呼吸机使用等等由带教教师除结合病例进行分析讲解外,还提出问题,让学生分析,查资料进行解答,对急救技术进行规范操作示范,让学生反复进行训练,使其掌握要领。学生实习结束后,由教师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及临床操作考核,考核合格方可出科。与此同时,为在有限的实习期间内见到更多的急诊病例,掌握更多的急救知识与技能,达到急诊实习效果,我们灵活调整实习时间。如根据下午急诊患者较少,住院观察患者事情不多而晚上急诊及抢救患者较多的情况,让学生下午看书,晚上来科里参加急诊及抢救工作,这样以来,学生见到了更多的急诊抢救病例及急诊抢救技术,急诊实习兴趣也随之更浓了。

4加强急诊教学管理,提高带教教师素质

全文阅读

急诊医学教学策略探索

作者:陶晓根 何宗保 刘宝 单位: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

急诊医学是医学领域中一门新兴的跨专业的边缘学科,同时涉及多门医学专业。急诊医学以现代医学科学的发展为基础,以临床医学的诊治措施为手段,在机体整体角度上研究和从事急危重症的及时快速救治及其科学管理体系的临床综合学科。强调鉴别诊断与治疗,强调时间就是生命,强调医生对复杂抢救工作应激性[1]。内容涉及临床各学科及急救新理论新技术,教学课时相对较少,难度大。如何使学生在有限教学时间内能深入了解基础理论知识,正确掌握各种急救技能是教学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对如何做好急诊医学教学,我们在理论大课和临床教学中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现报道如下。

1理论教学

1.1学生情况的调查

目前我科承担的安徽医科大学本科生急诊医学理论课程的教学是安排在学生实习结束后回校等待毕业的期间内,而此前已经有部分学生在相关教学医院急救医学科(中心)实习,接触过急救医学;急诊医学是选修课,且一些学生由于忙于找工作等原因,常有部分学生旷课的情况。为提高学生们的上课积极性,我们以实用性为原则指导教案与授课方式的选择,获得了学生的好评,选修人数逐年增加,从最初的开课班级学生上课率的70%提高到今年的90%,同时也提高了授课老师的综合素质。

1.2教学内容与授课方式

学生已完成医学基础课程,有一定的内外科知识,已经历了临床毕业实习阶段,在这个时段学生求知求新欲望强,渴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再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提高,这是开设“急诊医学”选修课的较适宜时机。且他们即将成为一名临床医师,作为一名临床医师,无论从事何专业,面对的患者是一个整体,可遇到各种本专业或本专业外的突发急症,故必须具有一定的急诊基础理论,掌握基本的急诊抢救技术,熟悉常用的监护技术。我们以集中大课授课形式进行教学,并以多媒体教学。

1.2.1大课教学内容我们参考目前主要的急诊医学方面教科书。内容包括了急诊医学的专有概念和理论,提供了实用的诊疗知识和具体的急诊抢救操作步骤。力求条理清楚,叙述简洁,通俗易懂。授课过程中,授课老师以教材为基础,对某些知识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校正和补充,如讲解心肺脑复苏这一章节时,以“2005年复苏指南”为依据,也结合讲述相关的急诊医学进展性知识,并举了许多亲自诊治的临床实例,增加了内容的生动性。在授课休克章节时,增加休克治疗指南方面的知识,在介绍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时,增加目前主要器官功能支持的技术进展,讲解多发伤章节时,增加损伤控制外科和损伤控制手术;同时介绍重症医学方面的进展。随着急诊医学发展,我们逐年增加授课内容,并贴近现实。

全文阅读

急诊医学本科教学分析

1急诊医学的临床特点

1.1发病急,变化快,时效性强无论是急性发病还是慢性病急性发作或意外伤害,均系突然发病。赢得时间和挽救生命是急诊医学的工作重点和难点。急诊工作者应在诊断处理过程中建立时效观念,用以判断与预测病程或病情的进展。

1.2疾病谱广,病情复杂急诊医学包括了各临床学科的急诊伤病,疾病谱非常广。这就要求急诊医师具有坚实的医学基础知识和广泛的多学科理论知识与临床经验,才能判断跨学科的疑难急症,力求避免误诊误治。

1.3特殊的临床实践规律临床医学的其他专业在诊治患者时原则上遵循采集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的程序进行。在急诊工作中,尤其在危重症的救治时不应有按部就班的程序,应采取“救命治病”的逆行思维模式。

1.4工作强度大,涉及关系复杂急诊科是医院的窗口,所接触的患者及家属可能具有非常复杂的背景。因此,要求急诊医师要有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及社会关系处理能力。

2急诊医学临床教学存在的问题

2.1师资严重缺乏

急诊医学是一门新兴学科,从事急诊工作的师资队伍还非常年轻,人员缺乏,尤其是缺乏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高年资的急诊专业师资。他们必须在完成大量临床工作的同时来承担教学任务,无固定带教师资,导致学生和教师之间缺乏沟通和交流,而且要不断适应不同教师的带教风格,影响了教学效果。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