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急诊科护士论文

急诊科护士论文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急诊专科护士培训论文

1对象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某院急诊部依据功能区域划分为:①急诊病房:下设急诊内科、急诊神经内科、急诊外科三个病区;②急诊监护室;③急诊门诊:设预检分诊区、抢救区,留观输液室。某院急诊部共有护士82名,其中男性2名,年龄20~48岁,平均年龄26岁,其中科护士长1名,各功能区域分设5名副护士长,国家级急诊专科护士4名。

1.2培训对象培训对象为2010—2011年取得护士资格证书,经医院岗前培训合格分入急诊部的20名护士,男性1名,女性19名,年龄20~23岁,学历:大专7人,本科13人。传统组为2008—2009年新入科的17名护士,均为女性,年龄19~24岁,学历:大专8人,本科9人。两组护士在年龄、性别、学历及入院考试成绩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培训方法传统组采用传统的带教方法,即由高年资护士带教年轻护士。年轻护士熟悉工作环境和工作流程后,即给予相应班次工作。新培训模式组即采用对急诊专科护士建立科学的分区域、分阶段专业培训体系。根据工作年限及掌握专业技术能力要求,按急诊病区、急诊监护室、急诊门诊三个区域,分岗前护士培训、急诊病区护士培训、急诊监护室护士培训、急诊门诊护士培训四个阶段。护理部建立系统的专科培训、准入制度,科室成立培训小组,由科护士长任组长,其成员由副护士长、国家级急诊专科护士(科室每年选派1~2名护士参加国家级急诊专科护士培训)组成。采用集中授课和操作演示,保证培训统一规范。科室制定培训计划、目标,组织实施,对急诊护士进行系统化、有目标、有计划的岗前和在岗培训。特殊护理单元:急诊监护室、急诊门诊还需接受准入培训,经考试考核合格后方能独立上岗。考核中理论考试成绩80分以上,操作考试成绩90分以上及格,不及格者延迟3个月进入下一阶段的培训,离岗(病假、产假、哺乳假等)3个月以上者,需经科室对其从制度、工作流程及操作规范等方面考核合格后方可返回工作岗位。各阶段的培训、考试考核成绩记入本人护理技术档案。

1.3.1第一阶段:新职工的岗前培训。新职工上岗前由医院人力资源部和护理部对其进行集中岗前培训,经医院考试合格后进入急诊部。到急诊部后,先分至急诊内科、急诊神经内科、急诊外科病区。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由科室培训小组成员按照分工进行培训。要求知晓急诊各项核心制度,科室规章制度、各班职责、急诊患者入院出院流程、护理文书书写、急诊科的感染知识以及掌握基本技能操作。培养良好的医德,强调工作中的“慎独”精神。3个月后进行相关理论、操作考试,合格后方可在急诊病区独立值班。

1.3.2第二阶段:在急诊病区护士的培训。新上岗护士分别在急诊内科病房轮转一年、急诊神经内科病房、急诊外科病房各轮转半年,并通过科室的考试考核,熟练掌握病房常用仪器如:除颤仪、心电监护仪、输液泵的使用及维护保养知识,具备基本急救技能和一定的病情观察能力、常用药物知识。掌握急诊疾病护理知识,具备一定的沟通能力,做好急诊住院病人的健康宣教、出院指导,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及严谨的工作态度。

1.3.3第三阶段:在急诊监护室护士的培训。急诊护士经过在急诊病房2年的轮转,进入急诊监护室,首先进行3个月的岗前培训,根据医院监护室护士准入制度,制定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学习急诊监护室工作制度、岗位职责与流程,危重病人护理常规及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培训各种急救技术:心肺复苏术、心电除颤术、监护技术、呼吸机操作技术、血液灌流与滤过技术、各类管道的护理技术,医院感染的预防及控制流程,如: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导尿管相关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流程,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与处置流程等,边培训边实践,完成相应的理论学习及操作实践训练,并且考核合格,并由科室对其综合能力评价合格,经护理部批准后进入急诊监护室独立值班。

1.3.4第四阶段:急诊专科护士培训。在急诊监护室工作1年后,经过1个月的岗前培训进入急诊门诊工作。根据医院急诊专科护士准入制度,制定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学习急诊门诊工作制度、岗位职责与流程,预检分诊流程、分诊技巧、洗胃技术,急诊绿色通道、急诊重点病种及常见急症的护理与急救配合,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流程,急诊患者心理特点及沟通技巧,突发传染病的隔离与处置等。在培训中,结合临床设置模拟病例现场演练,如:猝死、过敏性休克、小儿高热惊厥、群体伤、群体食物中毒等病例的急救流程,使护士更容易接受,也更注重实用性,使其进一步熟悉抢救流程,提高抢救技能。同时将理论性知识编成应知应会小册子,人手一册,方便随时学习。经过1个月的培训,经理论、操作考试考核合格,并由科室对其综合能力评价合格后,经护理部批准进入急诊门诊独立值班。

全文阅读

急诊科低年资护士培训论文

继续教育模式;应用效果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急诊科护士应变能力、专业技术等诸多方面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培训方式大都较为陈旧,而年级制护理继续教育就是一种新型培训模式。本文旨在探讨急诊科内低年资护士培训中应用年级制护理继续教育模式的效果,特收集我院2014年之后入职的36名低年资急诊科护士进行了研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14年之后入职的36名低年资急诊科护士,均为女性,年龄19~23岁,平均年龄21岁;学历分布:大专20例,本科及其以上学历16例。纳入护士采用数字随机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18例)与对照组(18例),两组护士一般资料、学历等比较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1.2方法。对照组实施传统急诊科培训模式展开培训,即对新进院的护士对真空采血、建立静脉通道、输液等16项基础性操作及护理常识进行培训,护士长集中授课、演示,后期无再设培训课程;观察组使用年级制护理继续教育模式来展开培训,按照护龄设置年级授教,方法内容如下:培训内容。(1)一年级时以培养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术为重要目标,包括内容有用药禁忌、常规输液异常排查、环境卫生消毒、真空采血技能、安全护理注意事项等,同时还需强化护士岗位责任意识,旨在培养出拥有严谨工作态度、爱岗敬业的护理人才。(2)二年级目标逐渐从辅助治疗再深入配合抢救,开始熟悉急诊室环境、设备、急诊程序操作等,密切观察患者病情,规范护理档案书写,并慢慢强化团队协作。③再次强化急诊专业技能,能全面专业护理基础知识,并逐渐提高到能协调组织、指挥抢救的重要能力,该阶段还着重培养其沟通技能、应急预案等[1]。教学培训方式,授课老师有一名班主任和一名护士长共同担任,满足本科以上学历,10年以上丰富临床经验的要求。培训中护士长先一对一带教,再根据学习进度制定确切的教学目标,接着以目标为基础安排可行的课程,每月定期授课不少于1次,为完成阶段性学习目标可实施不限次数的小课堂、一对一再示范、分小组谈论等教学形式。考核方式,每季度授课后由班主任和带教护士长组织理论与实际双重考试,考试成绩与实际工作质量及态度来一起评定护士是否完成一学年培训目标,合格者,升级再造;不合格者留在本年级再学习。1.3效果评定标准。培训后对两组护士均实施技能客观评价,由培训班主任与1名深资质护士长共同展开评定工作,评定技能包括基本护理理论知识掌握、基本护理操作技能、专业操作技能、临床分析及沟通应变能力等8项内容,统计每项技能掌握良好的例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例数越多表示对应培训模式应用效果越好。1.4统计学方法。将数据纳入SPSS19.0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比较,以率(%)表示,若(P<0.05)则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护士8项技能得到良好掌握的情况对比结果,基本护理理论知识、基本护理操作技能掌握程度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另外四项技能良好掌握比例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传统急诊科护士培训一般主要针对对象为刚毕业入职人员,教授内容多和操作技能、常规护理理论等基础性技能有关,第一护龄过去后几乎不再设培训课程。年级制护理继续教育方法不仅重视基础技能、理论的夯实,第二三年时还继续层层深入,设置专业性更强、提升护士综合能力的培训课程,有效地培养出了一批拥有扎实基本操作技能,急诊应变能力强,综合能力显著提高的护士队伍[2]。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施不同的护理培训方法后,临床分析应变能力、专业技能、专业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等能力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进一步证实了年级制护理继续教育模式有利于急诊护士综合素质提高的结论。

全文阅读

急诊科护士情绪管理论文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工具

1.1.1急诊科护士一般资料调查表

根据研究目的自行设计,包括人口学资料(性别、年龄、护龄、职称、学历、婚姻状况)和相关影响因素(情绪转移、工作暴力因素及工作倦怠)。

1.1.2急诊科护士情绪管理量表

急诊科护士情绪管理量表是研究者根据研究目的,大量阅读中外文献并结合急诊科护士的基本情况汇编而成。根据情绪管理的内涵将其分为情绪觉察(条目1~5)、情绪表达(条目6~9)、情绪调整(条目10~13)和情绪运用(条目14~18)4个维度,共18个条目,以涵盖情绪管理理论的完整性和外延性。问卷采用Likert4级评分法,每个条目分别赋值1~4分(1分=非常不符合、2分=不符合、3分=符合、4分=非常符合),总分为18~72分,分值越高表示护士情绪管理能力越强。问卷形成后,由6位临床护理专家对各条目进行评判,测得量表的内容效度为0.886;抽取30名急诊科护士进行预实验,得出该问卷总Cronbach’sα系数为0.835,于两周后重测,其重测信度为0.743,说明该量表内部一致性较好。

1.2调查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经各医院护理管理部门同意后,由研究者统一发放问卷。发放问卷时使用统一的指导语,让急诊科护士以不记名方式作答,完成后统一回收。本研究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问卷191份,剔除无效问卷9份,回收有效问卷182份,有效回收率为91.0%。

全文阅读

急诊科实习护士情景教学法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将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在我院急诊科实习的84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名实习护士。这两组实习护士的年龄、学历、实习时间等一般资料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为对照组

42名实习护士采用常规教学方法进行岗位培训,由专人按照科室统一制定的培训计划对实习护士进行培训,其中包括定期组织实习护士进行集中授课。

1.2.2为观察组

42名实习护士采用情境教学法进行岗位培训。具体的培训方法是:在实习的初期,由专人对实习护士进行带教,由护士长拟定模拟急救案例,要求实习护士在进行模拟急救时扮演患者或护士,在设定好的情景下进行模拟急救演练,例如,设定“急诊科有患者因病猝死”的情景。在进行模拟急救的过程中先由扮演患者的实习护士描述猝死的临床症状,然后由扮演急诊科护士的实习护士根据患者当时的情况进行相关的处置。如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电除颤、建立人工气道采用氧气疗法、吸痰术等措施进行急救等,同时护士长或带教老师可结合患者当时的情况提出各种问题要求实习护士回答。模拟急救完成后由护士长或带教老师当场对实习护士在模拟急救过程中的表现进行点评,例如实习护士对患者心跳骤停判断是否准确、对患者实施的急救措施是否及时得当、对患者进行急救的程序是否合理进行胸外心脏按压的深度及频率是否符合要求等。对实习护士在进行模拟急救过程中的不足当场进行纠正。在实习的中期,可选择相对更为复杂的模拟急救案例对实习护士进行岗位培训,以不断提高其在急救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其团队合作意识。在实习的后期,可安排实习护士参与到对危重患者的实际急救中,使其能巩固之前学到的急救知识并能熟练运用各项急救技能及治疗设备。护士长或带教老师应在整个岗位培训的过程中不断对实习护士的急救能力进行综合评价,以便让实习护士积累更多的临床经验。

全文阅读

急诊护士培训的研究

摘要:护士是一个神圣而又特殊的工作岗位,尤其是对于急诊护士而言,接触到的患者病情类型较多,患者病情变化也比较快,对护士的专业技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急诊护理在医院重要的科室。随着我国2005年颁布的《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现行各大医院开始对急诊护士加强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为急诊患者带来很大便捷和福音。

关键词:急诊护士;护理领域;培训;专业技能

近年来,人们对于医院的护理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迫切需要一个经济、有效、方便、连续、综合急诊护理服务[1]。急诊护理服务已经成为了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已经成为了医院护理的主力军[2]。因此,医院如何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加权护士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已经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将以急诊护士培训必要性为起点,并针对性的提出措施,提高医护人员专业技能,提高医院的总体实力。

1急诊护士培训的必要性

郭明贤等人[3]曾经对急诊病房进行了一次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急诊病房接受的患者病情变化较快,应该配备足够的专业技能扎实、受过专业培训的专业护理人员。急诊护理的出现和发展都为医院加快专业化,缩短患者住院时间等发展了积极作用[4]。急诊护理也正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证明急诊患者除了能够进行专业化治疗外,还能够得到常规护理人员给不到的护理。急诊护士的培训还需要我们不断摸索。肖江琴等人[5]曾经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急诊病房对于医护人员要求较多,医院应该尽早建立相应的急诊护理培训机构和体系。李俊英等人[6]研究结果显示:92.2%医护人员支持医院设置急诊护理培训中心。

2医院急诊护士培训现状

2.1护士培训选拔 早在2007年我国相关部门就对医院急诊护士接受专业培训等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以满足不同地区、不同患者需要。根据相关文件规定,急诊护士培训对象必须具备2年以上的工作经验[7]。麻春英等人[8]进行了一次实验,实验结果显示:急诊护士培训应该将护士的学历、年龄等纳入其中。李静等人[9]同时认为:培训急诊护士必须具备一定的英语水平,最好能够通过全国英语6级。

2.2急诊护士培训基地 急诊护士的培训是提高医院总体实力、赢得医院效果的关键,但是目前仍然处于摸索、探究阶段,很多机制、培训模式等没有成熟[10]。目前,很多医院已经开始加强急诊护士培训工作,并且将当地三级甲等医院作为本地区急诊护士培训中心,并还没有建立国家认可的培训基地,也缺乏统一的考核标准薛梅等人[11]对16个急诊护士培训基地进行了一次实验,实验结果显示:急诊护士水平已经在国内领先,并且相应设备也比较先进[12]。

全文阅读

急诊分诊护士对急腹症分诊标准的研究

[摘要]目的:提高分诊护士对急腹症分诊的准确率。方法:根据实际工作中可实行的情况,熟练掌握内外妇科急腹症的临床表现。结果:急腹症是急诊最常见的症状,亦是最难做出正确分诊的急症。通过对全体护士的培训以及对各科急腹症特点分析,为急腹症患者形成了切实可行的分诊标准。结论:作为急诊科护士应熟练掌握各种疾病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生理变化,对急腹症作出正确分诊,积极救治,降低并发率和病死率,提高疗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急诊工作人员应高度重视急腹症。

[关键词]急腹症;急诊;分诊

急腹症:是由于腹部脏器疾病、腹腔外疾病或全身性疾病引起的。急诊分诊:急诊护士的重要职能之一,也是急诊护理工作中重要的专业技能,分诊护士对患者的病情做出简短的临床评价,然后依据患者病情通过分诊护士分诊后,才能得到专科医生的诊治。通过分诊护士对急腹症患者及时正确的分诊,为患者赢得救治时间。为公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急诊医疗服务[1]。

1.材料与方法

1.1我院急诊科分别邀请内科、外科、妇科的医生为急诊科护士讲解各科腹痛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思路、举例和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还制定了急腹症分诊鉴别原则:喜按,腹软先发热后腹痛常见于内科疾病;拒按,腹硬先腹痛后发热常见于外科疾病。

内外妇科常见急腹症(详见表1)。

内科 外科 妇科

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阑尾炎 宫外孕

全文阅读

急诊护士的培训体会

【摘要】急诊科是体现一个医院急诊急救综合能力的窗口,而急救护理人员的素质又是提高急诊急救综合能力关键所在。因此,要求急救护士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能对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做出准确的判断,并能配合医生对复杂多变的病情给予及时有效的处理。而我院急诊护理队伍中合同制护士相对较多,队伍年轻化、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为了确保急救护理质量,必须有针对性、有计划性地对急诊科护士进行在职培训,系统规范地进行专科理论知识学习,以丰富的临床知识结构为基础,进行强化训练,在实践工作中逐渐达到急诊专科护士的标准。

【关键词】急救护士;培训

【中图分类号】R47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8-0260-02

1 一般资料

我科共有护理人员13名,年龄:20-41岁;学历:中专10名,大专3名;职称:护士6名,护师 5名,主管护士2 名;其中招聘护士9 名,从事急诊护理工作1-3年10名,5年以上3名。

2 培训内容

2.1 理论培训

2.1.1 灾害一般知识:包括灾害的定义、种类、特点及各种灾害对人体的伤害和救治技术,增强急诊护士对灾害的认识。

全文阅读

急诊科护士素质培养的进展

【中图分类号】R8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040―02

急诊科是医院的窗口,是抢救危重病人的第一线,急救质量直接反映了一所医院的管理水平和医疗技术,而急诊护理工作质量更是医院综合质量的重中之重,护士素质的高低、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体护理水平和质量,进而影响患者的抢救、治疗和康复[1][2]。提高急诊科护士的综合素质是培养专科护士的重点,专科护士和临床护理专家是专科护理发展的趋势。急救工作除了加强制度建设、健全各种抢救预案和应急预案外,培养一支训练有素、技术过硬、反应迅速的急诊护理队伍对急诊科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介绍当前急诊科护士素质培养进展、培训项目、内容与方法,为从事急诊科护士管理和培养提供参考。

1 培训项目:急诊护士的急救意识、判断能力、应急和护理技能、沟通技巧等综合素质对保证急诊抢救的效果和质量尤为重要,针对目前急诊护理队伍素质现状存在的思想素质不稳定、专业知识不扎实、法律意识淡薄、心理疲劳的普遍性、护理科研意识薄弱等问题,王宏哲、张利岩、高歌等提出培训项目包括:(1)急救意识、急救护理理论知识及急救操作技能的培养,(2)院前急救及急诊分诊、群死群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的培养,(3)沟通技能和增强法律意识的培养,(4)职业道德、人文素质及行为规范和礼仪的培养,(5)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培养。(6)提高信息素质、自学能力及护理科研能力的培养[3-4]。

2 提高护士整体素质加强人才培养

2.1 急救意识、技能,应急能力的培养,提高护士专业素质,

2.1.1培训项目 张环英[5]等在急诊护士急救技能阶梯式培训的方法中将卫生部的颁发的50项护理技术操作列入培训计划,再结合急诊专科特点,选定18项急救护理技术及急救理论知识的培训、院前急救及急救分诊的培训、群死群伤及突发卫生事件的培训、综合模拟急救演练等。王力[6]等选择急救护理技术操作为徒手心肺复苏、电动吸痰、电除颤、深静脉穿刺,4项操作以《基础护理学技术操作程序、测评与考核》、《国际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为教材,统一操作及评分标准;模拟抢救演示包括心脏骤停、急性心肌梗死、药物过敏性休克、急性中毒、颅内高压综合症、外伤性失血性休克和羊水栓塞7种危急重症,均以《急诊护理学》为教材,统一抢救程序及评分标准。

2.1.2 培训方法及效果 目前,各医院在岗位培训工作中开展最多的是一些院内活动,几乎很少组织短期或长期脱产学习培训。贾胜欣[7]等采用体健式培训在急救技能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培训效果。许乐芬[8]等认为医护合作培训临床护士急救技能的方式普遍受到护士的认可和好评,增强了护士综合急救技能,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增强护士的自信心,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葛宝兰[9]等认为情景模拟和个案分析的培训方式应用于急诊分诊护士培训中,无论在加强临床理论知识水平方面,还是在提高综合能力方面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夏丽[10]认为应急预案演练的重点在与急救过程的整体协调与医护人员的相互配合,是各项急救技术的整合。廖全全[11]等采用“社区―院前―院内急诊”三位一体急救技能培训模式社区护士,结果首次培训、复训考核合格率均为100%;首次培训优秀率31.3%,复训优秀率75.3%,复训优秀率显著高于首次加强对急救技能的培训。定期复训,尤其是基本生命支持[12]技能的定期复训非常必要,这也是急诊医学界的共识。同时还应具备因其它特殊原因如:火灾、突然停电、停氧、停水等造成的紧急情况时的应变能力,为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提供有力的保障[7]。

2.1.3 国内急诊专科护士培训方式 国内对急救专科护士培养尚在起步阶段,主要以在智教育为主,培训基地为医院,安排急诊临床经验较为丰富的教师授课,如2007年安徽省认定具有急诊转科护士临床培训基地的医院有6家,江苏省论证评定的急诊护士培训试点基地的医院有2家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承担了江苏省首届“急诊急救专科护士”培训工作。同时注重与其他国家及地区合作,如上海创建了中医合作的急救人员培训中心,北京也正在创建与加拿大、香港合作的危急重症专科资格培训中心。

全文阅读

急诊护士工作压力分析及对策探讨

摘要:本文通过参考文献以及本人对自己所在急诊科护士的访谈,梳理急诊护士工作压力状况,分析高工作压力对急诊护士的负面影响,提出减轻急诊护士工作压力的对策建议,以提高急诊护士的工作效率与护理质量。

关键词:急诊护士;急诊护理工作;工作压力;对策

【中图分类号】R197.323【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2-0429-02

急诊科是抢救急、危、重症病人的重要场所,不仅承担着急救转运任务,还要负责来诊的各种急危重症病人的诊疗、抢救以及留院观察工作;也是医院的前沿窗口和医院工作的缩影,直接反应了医院的医疗护理水平。急诊护理是涉及各类急性创伤及危重病人的抢救与护理工作的特殊专业,以急、忙、乱,工作强度高,易感染性、多学科性、暴力事件多为特点[1],具有高风险性、高应激性、无规律性、不稳定性,护理工作紧张繁重。由于急诊的工作环境复杂多变、危重病人多、应激频率高、工作量大、病人对护士要求高,造成急诊护士过大的工作压力和高度的精神紧张,已对急诊服务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准确了解急诊护士的压力状况,提高急诊护士应对压力的能力,改善急诊护士的身心健康状况,是提高急救护理质量的根本保证,也是加强急诊护理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

1急诊护士工作压力源分析

急诊护士的工作压力源是多方面的,国内研究者对急诊护士的工作压力源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比较丰富的成果。吴欣娟[2]对急诊科、外科、ICU和手术室的382名临床护士的研究表明,护士的主要压力有:工作量太大、社会地位太低和福利待遇差。周英华[3]通过对梅州市88名急诊护士工作压力调查显示,排在第一、二位的压力源分别是“工作量及时间分配问题”和“护理专业及工作问题”。王雅芳[4]认为,超负荷的工作状态和长期紧张的脑力劳动、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多变的人际冲突、高期望的个人价值和不相称的社会地位是急诊护理人员最主要的应激源。康红宇等[5]认为,急诊护士的主要压力源有:工作的特殊性,如工作紧张、繁重,节奏快,工作环境相对封闭,工作无规律等;潜在的职业风险,如在不可能知晓患者有否传染病的情况下随时为其实施各种抢救治疗,甚至接触其伤口及血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工作的高风险性及复杂的人际关系。刘兆娥[6]对济南市五家三级甲等医院210名急诊科护士的调查显示,急诊科护士排在前十位的工作压力源是:经常倒班、工作量太大、工资及其他的福利待遇低、护理工作的社会地位太低、晋升机会太少、上班的护士数量少、继续深造的机会太少、担心差错事故、病人家属不礼貌、病区拥挤。苗金丽等[7]的研究表明,急诊护士的工作压力主要来源是:工作环境、工作性质、经常值夜班、人际冲突、与其他病区护士的落差感、潜在危险。谢晓华[1,8]的调查显示,怕出差错、护患关系、紧张的工作环境、管理者批评、工作量巨大,是急诊护士工作的主要压力源。

从众多研究成果中可以看出,急诊护士的压力源主要是工作性质、工作环境、人际关系、潜在危险。本人在对自己所在急诊科护士的访谈中也证实了这个结论。

2急诊护士工作压力分析

全文阅读

浅谈如何提高急诊科护理工作质量

摘 要:目的:探讨提高急诊科护理工作质量的方法。方法:采用回顾分析的方法分析来急诊科看病患者的就诊过程,发现影响护理工作质量的问题,并归纳总结,探寻如何提高护理工作质量。结果:提高急诊科护士专业技术水平、增进急诊科护士法律意识、加强和患者及家属沟通,是提高急诊科护理工作质量的主要方法。结论:在急诊科护理工作中,认真总结方法、改进工作,可以增加护患双方的满意度,同时也能提高工作质量,提升护士的自信感、自豪感。

关键词:急诊科;护理工作;护理质量

急诊科是各医院接受危、急、重、难、复杂患者的首要场所,患者入院时病情变化快,转归不明确,随之而来的患者家属也精神紧张、情绪激动,一旦受到一点激惹,就容易情绪失控,在这种情况下,急诊科医护人员工作压力大、风险高,同时工作伴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的进展和质量[1]。那么在工作中如何克服这些困难,提高急诊科护理工作质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2月在急诊科就诊的患者,共计19231例,其中患者就诊科室涉及内、外、妇、儿科、重症监护病房等,回顾分析患者就诊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对医护人员的意见和建议,重点关注投诉的内容,并加以归纳整理,总结出影响护士工作的几个方面,然后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总结,发现影响护理工作质量的主要因素:①家属关心患者生命安全,情绪不稳,对于刺激容易被激惹;②对疾病不了解,不能很好理解医护人员的建议和意见;③医护人员解释不细致或态度冷淡,患者不满意;④对环境陌生,缺少安全感。

2 结果

在发现总结问题之后,护理人员立即采取对策,改进工作方法,确保做到让就诊的急诊患者达到100%满意。具体措施如下。

加强培训,提升护士专业技术水平。急诊科患者病情重,变化快,作为急诊科护士,只有掌握了过硬的专业技术,才能面对各种急症,做到忙而不乱,应对自如[2]。护士长应该定期考察每位护士包扎、固定、止血、搬运、CPR、电击除颤、气管插管等急诊科七大抢救技术,并且对呼吸机、心电仪、气管插管镜、静点泵、静推泵等各种仪器的使用、保养做到人人熟练掌握;而且定期对护士进行理论考核,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全面提高护士的专业水平。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