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本文对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课程教学中的特点进行了阐述,分析了现阶段国内高校在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课程的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几点建议供高校教育者参考以解决这些不足之处。
关键词 机械原理 机械设计 课程优化
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课程开设历史悠久,两门课程始终作为全国各工科院校机械类专业主干技术基础课程。近年来,随着机械学科的飞速发展、我国高等学校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实施宽口径化、21 世纪人才综合能力培养的需求,再次审视两门课程的教学体系、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认为依旧存在问题需要探究与改革。
一、存在的问题
(一)内容有交叉与重复现象。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两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基本变化不大,课程内容自成体系,相互之间缺少衔接,存在内容交叉和重复的问题。
(二)缺少系统性。两门课程缺少对机械系统的介绍,学生学完了两门课程,仍对机械没有整体的认识,对机械的设计过程缺少了解,两门课程的总体效能未能充分显现。
(三)实践环节不足。两门课程的实践环节难以适应对学生工程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的需求,缺少主动性实践的环境。
二、理论教学体系的整合与优化
[摘 要]机械原理是一门理论性、系统性和实用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也是向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过渡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根据机械原理课程的特点来提高教学质量一直是一个热点问题。目前,机械原理教学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应该以提出问题和解答为主线,引导学生在大学期间注重实践创新,积极参与大学生机械创新项目,改善目前教学实践环节薄弱、学生动手能力弱的现状。
[关键词]实践创新;机械原理;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11-0111-03
机械原理是一门介绍机械中常用机构和一般工作条件下常用参数范围内的通用零部件设计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机械类及相关工程类专业的必修课程。在机械原理这门课程中,学生要掌握“三大机构”和“三大分析”。“三大分析”即机构结构分析、机构的运动学分析和机构的动力学分析的基本知识;“三大机构”即连杆机构、凸轮机构和齿轮机构的设计与综合。机械原理课程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有创新机构运动方案的设计能力,即针对不同的设计任务,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相关知识,提出多种机构运动方案,并进行综合评价确定最优方案。因此,它又是一门多学科、实践性很强的学科。[1]
一、机械原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技术快速发展,而我们的教材一直是经典教材,课程的内容跟不上科学研究的发展,也跟不上技术的实际应用,甚至存在有些知识点是实际应用中多年弃之不用的技术等问题。结合这几年授课经验,笔者发现,机械原理教学中存在如下几点不足:
第一,缺少实践教学环节,缺少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实际设计能力的培养。
第二,重理论知识系统性而轻工程应用背景的介绍。如连杆机构中转动副(铰链),学生从书本上见到的只是杆是直线和铰链是圆组成的机构运动简图,对于现实生活的机械产品难有较好的感性认识。特别是在大四做毕业设计结构设计的时候,构件与构件之间的实际的铰链的装配关系容易出错。
目前,计算机辅助产品的设计计算、设计绘图、生产规划、加工制造已得到了比较广泛和深入的研究,并取得初步成效,而产品开发初期方案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却远远不能满足设计的需要。为此,作者在阅读了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根据目前国内外设计学者进行机械产品设计所使用的方法,现代设计方法可以概括为四类:
1系统化设计方法
系统化设计的主要特征方法是:将设计的几个设计元素组成的一个系统,每一个设计拥有独立的设计元素,各元素之间存在有机的联系,并具有层次性,这样的话,所有的设计要素进行组合后,可以达到设计系统所需的任务。我国设计者在进行产品方案设计时,基本上沿用了德国标准设计方式。另外,还借鉴了其他发达国家的系统化设计思想,如下:
(1)产品功能特征构思、结构设计和零件设计等都来源于用户的需求,具体设计时,利用质量功能布置方法从产品开发的宏观过程出发,系统地将用户需求信息合理有效地转换为产品开发各阶段的技术目标和作业控制规程的方法。
(2)借助于生命系统理论,将产品看作有机体的生命系统,就是产品的设计过程可以看成:功能需求层次、实现功能要求的概念层次和产品的具体设计层次。同时,产品的功能要求由生命系统图符抽象地表达,形成产品功能系统结构。
(3)将系统科学的应用(机械设计中)分为两个问题:
(1)应用系统处理的方法处理所设计的产品,最佳地确定其组成部分(单元)及其相互关系;
(2)为了根据设计目标,合理地确定设计中各个方面的工作和各个不同的设计阶段,可将产品设计过程看成一个系统。
一、传统课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教学中多以机构的分析为主,这并不利于学生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训练与提高。该课程设计一般使用两种类型的题目:一类题目是选用对典型机构进行运动分析和动力分析;一类题目是根据某些功能,要求对确定的机械运动系统进行方案设计,并对机械中某一机构进行设计,两类题目的侧重点不同,前者偏于分析,后者注重设计。设计内容包括导杆机构的设计;两个指定位置的图解法机构运动分析;图解法的让刀凸轮机构设计。这类课程的设计一般集中安排在两周内完成,时间比较短,设计过程中学生很难一次性圆满完成,一般需进行修改,甚至修改多次,所以手工书写、手工绘图图面质量都将难以保证。
二、课程设计内容的充实与合理编排
如何有机整合分析与设计内容是提高该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它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为主,机构分析为辅而开展的一次实践性教学,如果以机构的分析为主,将会削弱学生在方案设计方面的训练。机械系统的方案设计是整个机械设计的第一步,也是最具创新性的一个环节,方案设计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机械设计产品的性能优劣及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机械系统方案设计主要包括执行系统和传动系统的方案设计。其中执行系统的方案设计是机械系统方案设计的核心,其重点是执行系统的功能原理的设计,执行构件的运动规律设计以及执行系统的协调设计,根据设计结果可绘制出机械工作循环图。,图3a为某一金属片冲制机的工艺动作分解(分别为送料、冲制、退回等),它以主轴为定标件,冲头和送料以主轴的转动角度为基准绘制而成。为提高生产率,各执行构件的工作行程允许局部重叠。在课程设计教学中,为了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基本完成设计任务,题目难度应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伸缩性。在内容上可以扩展,进一步延伸至后续教学的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凸显出教学的连续性,使学生得到更系统,更完整的实践训练。学生通过收集资料、方案设计和课堂讨论等方法,能够得到一次较为全面的创新设计的初步训练。如设计题目可以只给出机器需实现的功能要求,老师可以提供一种实现该功能的典型机构,让学生对此机构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要求每个(组)学生再提供一种新的方案,可以是执行系统的方案,也可以是传动系统的方案,以此激发学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使其认真查阅资料,独立思考,积极创新。最后汇总方案,评选出几种较好的方案,通过讨论与比较方案的优与劣,达到提升学生分析与创新能力的目标。如在牛头刨床中实现刨头的慢进快退功能可采用连杆机构、凸轮机构。连杆机构中可采用各式各样的滑块机构,凸轮机构可以采用平面或空间凸轮机构,还可以采用组合机构。由此将衍生出很多传动机构,再从实现功能的难易、传动性能的好坏、结构的合理性以及经济性等方面给予评价。
三、合理利用计算机技术
在当前的教学中,课程设计环节一般要求手工书写计算说明书和手工绘图。但是,现代机械设计根本离不开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所以在课程设计中,应用计算机辅助分析与设计技术也是将计算机理论知识得以实际应用的一次实践活动。因此,要积极鼓励学生努力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课程学习当中,提高其学习兴趣,同时避免手工书写、绘图慢且不容易保证质量的弊端。在上述方案确定之后,机构的尺寸参数、机构的运动分析、工作循环图绘制、飞轮设计及绘图等应用计算机技术之后,可以得到精确的计算结果,分析或设计修改较为方便,可以较快地得到修改后的结果。如改变某一机构尺寸参数,此改变参数对机构运动性能和动力性能的影响可以通过计算机技术分析快速获得。同时,还可以进一步利用计算机仿真对整个机械系统的运动规律进行演示和研究。当然,做到这一步是需要较为扎实的计算机功底,所以应用计算机完成工作量的比例应给予认真考虑,因材施教,避免造成以计算机应用为主的实践性教学。
四、考核方法
一般理论考试每题每个步骤都有得分计算,但是课程设计没有,最终成绩也几乎都是五分制计,即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等五个档。这就使成绩的评定容易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和随意性,从而失去可信度,这将在学生中产生很不好的影响,一定程度上打击了认真学生的积极性,又助长了不主动学习学生的惰性。所以考核要有其合理性、科学性。考核分教学过程和课程设计成果两部分进行。教学过程是指从学生拿到设计题目开始,到整个设计过程结束,指导教师应掌握每个学生的具体进行情况,并作简略的记录,做到评定有据可查。课程设计成果是指学生最后上交的材料,可组织2~3名教师组成的答辩小组进行答辩,这样可以检验学生学习的扎实度,也可一定程度上检查出学生是否有抄袭行为,同时还可以作为学生毕业设计答辩的一次简单训练。
摘要:机械设计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源于其能指导人们的实践过程制造出优化的机器或机构的过程,因此本文介绍了机械设计原理概述、机械创新设计中的机构创新、机构创新设计的应用。
关键词:机械原理;机构创新设计;应用;案例
设计是把各种先进科学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一种方法和手段,是人类征服自然改造世界的基本活动之一,是人们为满足一定的需求而进行的一种创造性活动的实践过程。就机械设计而言,它是从给定的合理的目标参数出发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创作出一个所需的优化的机器或机构的过程。机械设计理论和方法是随着人类无止休的需求及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发展和成熟的。近几十年来电子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的突飞猛进让机械设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出现了有限元分析、优化设计、可靠性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新方法,使设计质量和速度有很大提高。作为将来的机械工程师十分有必要了解机械设计理论和方法的发展历程、研究现状、未来发展趋势,熟悉和掌握现代机械设计方法,应用于实际[1]。
一、机械设计原理概述
机械设计理论与方法论是关于机械设计本质和设计方法的系统理论,目的在于揭示机械设计过程的本质规律,探索各种有效的设计方法,为实际的设计工作提供指南。现代设计理论和方法在现场生产实际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天地,它覆盖了所有机械产品的设计及制作过程,对于提高生产率,加快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机械创新设计中的机构创新
把含有3个构件以上、且不能再进行拆分的闭链机构称为基本机构,其要素是闭链且不可拆分性。基本机构可以直接应用在机械装置中,只有一些简单机械中才包含一个基本机构,如空气压缩机中包含一个曲柄滑块机构。若干个互不连接、单独工作的基本机构可以组成复杂的机械系统。各基本机构之间进行运动协调设计。各基本机构通过某种连接方法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较复杂的机械系统,这类机械是工程中应用最广泛、也是最普遍的[2]。
1.机构的创新设计
一、引言
从18世纪以来,机器逐步代替人力劳动,用于做功或转换能量。做功的机器不仅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而且很好地保证和提高了产品的质量。由于机器实现的能量转换,人们发明了多种多样的工作机械,提高了人类的生产水平,改善了自己的生活条件。机器的设计是由具体的机构物化为实体的产品,以提供用户所要求的使用功能。因此,机械的结构设计是产品设计的重要一环,在机械设计课程中,机械结构设计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在机械结构的设计中,应“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探索、敏于创新”,以伟大的接纳之胸怀学习前人成果,并以开拓的精神实现伟大的创造。机械结构的设计不是具体案例的机械堆砌,而是有其内在的知识基础、设计的方法和物理原理。本文拟从机械结构的设计方法和设计原理两个方面,讨论机械结构设计的内在知识和结构创新的基本途径,但本文不讨论机械制造工艺性对机械结构的要求。
二、机械结构设计的方法
1.经验设计。从现代科学诞生以来,机械科学与技术已有300年的历史。机械的连接结构、传动结构和支撑结构等已经积淀有汗牛充栋的实践案例,但如何掌握这些案例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而不是记忆这些案例的具体结构设计,这是经验设计中的关键。具体的产品设计,例如车床,其结构设计可以参考前人的设计图纸,这对于提高设计效率,汲取前人经验、避免犯前人的错误具有实际意义。通过借鉴前人的经验,可以吸收他人的结构创新方法,同时也拓宽了自己的设计思路。随着机械结构数据库的出现和搜索方式的更新,对他人的相关结构设计的学习将更加方便。经验知识是结构设计的宝贵财富,也是公司的知识资产。通过对国内外同类型专利知识的学习,也是一条提升自己结构设计能力的途径。另一方面,要注意避免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古人传下来的学问,就是装在船里的货物。现在的新潮流、新趋势,就是行船的风。”在学习他人的结构设计创新点的基础上,设计者应有自己的革新与发明、自己的创造。
2.理论设计。机械结构设计的理论方法,讨论的是机械结构设计的理性方法,具体的有:模块化和组合化设计、复合化设计、分级结构设计、载荷均布性设计和变结构设计。随着结构优化、结构可靠性和概率设计等方面的发展和具体应用,机械结构的理性设计方法也在不断的推陈出新。模块化和组合化设计。一台机器总体是由提供不同功能的结构单元有机的组合而成,因此模块化的以及模块之间的组合化就是早期的方法之一。在复杂的机电系统和设备中,模块化和组合化的设计理念是有效的结构设计方法,同时也是机械制造的方法之一。例如,组合航空母舰的设计概念;我国的组合化机床的设计在上世纪70年代就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模块化和组合化,一般是按功能单元、结构单元来划分模块,然后组合起来成为一台机器。复合化设计。复合化的基本特点就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零件组合成一个部件或构件来设计,其功能可以是运动功能、承载功能等。例如,组合凸轮结构的设计就是将两个凸轮设计成一个零件;一根连杆在组合结构中同时作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机构的结构件。复合化方法可以降低机械的制造成本、减轻机器的重量、缩小机器的尺寸和降低产品的成本。分级结构设计(层次化设计)。复杂的制造设备是由分级的机械结构组成,大功能层次的结构是由若干个分功能结构组成。层次化不仅是功能树结构的要求,而且也是制造工艺对结构设计的要求。例如,床头箱由多个轮系组成,而每个轮系又由次一层次的系统组成。复杂机电产品的设计,例如组合挖掘机的设计,集推土机和挖掘机的功能在一起,而共用一个动力系统,在执行系统处分开。层次化结构设计方法在构想分级结构阶段,能够帮助设计者厘清思路,从而找出结构设计的关键点,集中解决结构设计中的难点问题。载荷均布性设计。由于机械结构设计的特点,希望载荷分布均匀,充分发挥材料的机械力学性能或者取得降低最大载荷的目的。例如,修形齿轮的设计、对数滚子的设计,为了取得接触应力的均布,从而修形零件,实现结构的优化设计。行星齿轮减速器的设计也体现了载荷均布性的设计理念,从机构运动学来看只需一只行星齿轮;然而从受力平衡、承载能力和提高齿面的抗磨损来说,三只行星齿轮的结构设计更好。变结构设计。机械结构的创新常常采用变结构的方法,变结构可以改变机械结构的功能,例如,非圆连接形式的成形连接、曲柄滑块结构设计变为转动导杆结构设计。变结构可以改变实现功能的形式,例如径向柱塞泵和轴向柱塞泵的设计。变结构也可以降低机器的设计成本,例如利用死点的桌面支承设计。
3.模型试验设计。相似模型试验设计。基于机器物理模型的相似,运用相似科学理论,对于大型的机器设备进行模型试验设计。通过模型结构设计和试验分析,获取机械结构的可靠性、并预测机器的工作性能。模型相似的设计方法已在工程领域有广泛的运用,例如大型水轮机组的结构设计。通过制造大型水轮机组的模型,测试试验模型的工作性能以及其可靠性等指标,优化水轮机组的结构设计和工作能力。机械结构的设计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人们的发明和新的科学原理的发现,在日新月异地发展,不断出现新的机械结构设计方法,同时对前人的机械结构设计进行革新。
三、机械结构设计的原理
机械结构的设计必然要依据技术科学的原理,例如:理论力学原理、材料力学原理、弹性力学原理、疲劳力学原理、流体力学原理、热力学原理、摩擦学原理、声学原理、智能原理和一切可能的新物理原理。这里讨论以上各种原理在机械结构设计中的应用,以期总结机械结构设计的常用原理,讨论机械结构设计的原理在今后结构创新设计中的可能性。理论力学原理。理论力学是机构设计的基础理论,对于机器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得到的结构必然反映到机械结构的设计中来。例如,轴承转子系统动力学的设计,其动力学及其稳定性的设计,要求修改轴承的设计和轴的刚度设计。材料力学原理。机械零件的强度和刚度设计是基于材料力学理论的,强度或刚度不足时,就需要修改零件的结构设计。例如,齿轮轮齿接触强度和齿根弯曲疲劳强度的设计,当齿面接触强度不足时就要求增大小齿轮的分度圆直径;当齿根弯曲强度不够时就要求增大齿轮的模数。弹性力学原理。弹性力学分析是零件应力应变计算的基础,例如滚动轴承中滚子修形的设计,基于弹性力学的接触分析,确定滚子的修形曲线和修形量。在机械零件的结构优化设计中,常常用到弹性力学理论。疲劳力学原理。机械零件上的机械载荷在工作过程中常常是变动的,例如汽车中的轴、轴承和齿轮上的载荷都是变化的,这种变化的载荷具有一定的统计特征。变载荷下轴和滚动轴承的疲劳寿命设计等工程内容,已经发展成机械零件的概率设计。
摘要:随着节能减排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人们对于机械设计节能的研究也提上了日程。本文主要通过了三种方法对机械设计节能基本原理以及其基本原理的应用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以促进节能型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
关键词:机械;设计节能;基本原理;应用研究
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人们节能意识的提高,人们逐渐开始认识代产品节能的重要性。与此同时,机械设计节能也逐渐成为社会节能大背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对社会的发展进步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1机械设计节能基本原理
一般来说,在研究机械设计节能基本原理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守能量守恒定律,以此为基础,来进行机械设计节能方法的研究与应用。
1.1基于势能的机械设计节能方法
利用机械设计的能量守恒定律来研究基于势能的机械设计节能方法。据此定律,我们可以知道系统势能会对有势力消耗的功率大小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在此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的变化,如下:当机械设备在工作过程中,其中的势能会由于受到设备运行的影响,从而使其势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而发生变化。而当这种变化的势能停顿的时间过于短暂,就会使得这部分势能不能及时转化成可以进行利用的势能,从而导致大量的能源遭到消耗。由此我们也可以知道,这种现象是十分不利于资源能源的节约的。所以,为了避免此种现象的出现或者是将这种现象出现时的能源消耗降到最低,应该采取必要的措施来进行解决。即当机械设备在开始工作时,需要将势能变化的范围控制到最小,从而实现机械设计节能的目的。
1.2基于动能的机械设计节能方法
摘 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水平的日益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在不断提高,同时也对节约资源的问题引起了必要的重视。大力提倡人和资源自然能够和谐发展的号召,并建立环境友好型以及自然型社会。而机械设计作为一种节约资源的主要方式,然而并没有引起相关人士的重视。节能设计对社会环境保护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笔者依据多年经验,提出合理化建议,提供给相关人士。
关键词:机械设计;节能;问题;基本原理;对策
在长时间的发展形势下,经济水平的发展通常都是以消耗能源以及环境为代价的,这样也会在某种程度上致使环境受到污染的情况较为严重,同时也面临资源紧缺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存在,会在某种程度上对经济的发展带来一定的阻碍。这样就促使人们逐渐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引起了必要的重视。是否可以协调好经济发展和环境资源之间的关系,会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直接的影响。而节能降耗在环境领域中扮演中重要的角色,因此相关人员应当加大对机械设计节能的研究力度,从而确保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一、加强机械设计节能的背景
当今社会已经是一个高度机械化的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又需要更多的机械设备,机械设备已经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必不可少的工具。大量的机械设备投入使用必然产生很多问题,如环境污染、能源浪费等,这严重违背了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要求,因此,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必须要加强对机械设备从生产到使用各个环节的节能减排工作,其中在设计环节进行节能设计是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的一种方式,所以我们要加强机械设备的节能设计。
二、机械设计节能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机械设计来说,能源大量的消耗是时常发生的现象,同时也是相关人员需要解决的问题,产生的能源浪费有着诸多的因素,本文主要从以下几点内容进行分析:
1、不重视节能设计,缺乏节能设计理念
摘要:
随着我国工业化的不断深入,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提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今天,节能减排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其中机械设计也是节能减排的重要领域,但是很少引起人们的重视。遵循机械设计节能的基本原理,不仅可以收到显著的效果,而且对于国家环境资源的保护也有深远的影响。笔者根据目前机械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机械设计节能的基本原理,提出来几点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
机械设计;节能减排;基本原理;应用
1引言
在当今社会下,经济迅猛发展,人们在物质和生活上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但是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的环境问题,比如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所以人们开始寻求一条环境与经济和谐发展的可持续性道路。正确处理好环境和经济的关系,不仅关乎国家的稳定发展,而且关乎社会的和谐安宁。机械设计节能作为节能减排,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逐渐成为机械设计人员的重要研究方向。
2机械设计节能的背景
机械设备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随处可见,特别是工业生产中表现的尤为显著,它不仅是工业生产的重要组成,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但是大量机械设备的使用,必然会造成国家巨大的能源浪费,这与我国提倡的“节能减排”政策十分不符。为了响应我国的节能政策的号召,设计人员必须对机械设备从设计到制造最终到完成这一过程进行合理的机械节能优化,保证资源最大化的利用,这其中对于机械设备的设计是节能工作最重要的环节。近年来,机械使用者们为了减少资源的不必要浪费,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机械使用效率,使经济利益最大化,他们越来越青睐于节能型的机械设备,这使得传统的机械设计和制造方法即将淘汰。
摘要:《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为工科机械类专业本科生的一个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为加强学生机械运动方案设计能力的培养,课题组尝试将该课程设计由以往的“分析为主”改变为“设计为主”。实践表明,此项课程设计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解决有关本课程的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效果显著。
关键词: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机构尺度综合;机构仿真
《机械原理》是高等工科院校机械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1,2],《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则是使学生较全面系统地掌握及深化机械原理课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的重要实践环节。
一、问题的提出
我校《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所选用的设计题目以往多为针对不同类型的连杆机构进行运动分析及动态静力分析。机构的类型机构及尺寸由教师指定,一般为平面六杆机构。班级各学生所需分析的机构类型或机构的尺寸不同。
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提高工科学生的综合能力已成为机械工程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在此大环境下,对《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进行改革,将以分析为主的《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改变为“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3,4]——型综合——尺度综合——运动动力分析”的设计型《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势在必行。
二、设计型《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课题组首次在大三詹天佑班及车辆专业部分学生中试点,进行了设计型《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