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机械导论论文

机械导论论文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机械教导论文:技校机械加工课教导诌议

作者:罗富生 单位:深圳技师学院

很多教师的课堂在设置上过于陈旧,没有吸引人的创新,点一般的模式都是:先讲解基本的课本知识,其次是课堂演示,最后进行课堂总结,布置课后的任务,完全的公式化。试想,这样的教学模式怎么能吸引人呢?现在的课堂教育早已不是照本宣科的时代了,学生们需要的是一个能够不断涌现创新想法的课堂。对学生的教育过多地依赖课堂在技工学校还存在的现象就是课堂教学的比重过大,实践课程的数量不够。虽然一般的技工学校都有自己的实习基地,供学生实践,但是学校的很多机器或设备由于经费或年代失修都很陈旧,甚至有的机器都应该被淘汰了,却还拿来实践,这本身是无意义的。因此,过多地依赖学校的课堂对于技工学校的学生来讲,学生的实践能力并没有得到实际的提高。因此,要想转变这种局面,可以适当安排学生走进企业车间,了解现代的机械加工的发展概况,实际操作,亲身体验。

由于机械加工课程本身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如何加强机械加工课程的学习就成了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提高机械加工课程的学习效果要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进行,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其重点在于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怎样使学生完美地将理论与实践进行结合。而从教师的角度看,其重点是教师如何在课堂上转变角色以及怎样因材施教,给予学生充分必要的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点就在于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来。我们知道,机械加工这门课程的特点之一就是实践性强,所以让学生参与到课堂的一个很好的方式就是增加学生的课堂实践,传统的课堂形式多是以教师为主来开展课程教学,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应该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师的角色应该是引导。例如,在课时安排充分的情况下,一些实践课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操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会对灵活的课堂形式感到新鲜,并且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能够更好地运用理论知识。这样,理论和实践才能紧密结合。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实践出真知,这是一句永久不变的真理。所以,要想在机械加工课程上取得良好的效果,实践是必不可少的。前面我们说过,一般的技工学校虽然有自己的实习基地,但是由于很多机器设备都存在老化或陈旧的现象,所以,要想学到现代化的知识,就要勇于走出校门,到工厂中,到企业的车间去实践。一方面,学校可以将这样的实习安排到课时中,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把实践当成学生的课后作业,鼓励学生多多实践,实践的次数多了,自然对于知识的理解就更深,而且这种形式也解决了学生动手能力差的问题。教师转变身份,增强课堂气氛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老师一直处于“一言堂”的位置,学生在言论上的自由相当有限,而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就是,很多教师在长时间的教育过程中产生了惯性思维,不愿意进行教学上的创新和改革。所以,要想改变这样的局面,首先,教师要转变态度,由教师主导变成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很多学生在实践中都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困惑,教师的“一言堂”很容易忽视学生的这种感受,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一方面,没有教师的指导,学生非常容易对错误的理论形成根深蒂固的认识,对于日后的学习有害无益。另一方面,互学互助的教学模式对于教师本身来说,也可以得到进步。

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进行直观教学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很多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大量出现,这也为实现现代化的教学提供了有力的支持。除了上文提到的加强实践外,合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也是提高机械加工课程教学效果的一种值得提倡的方法。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很难进行实践的课程内容,可以在课堂上利用网络或是幻灯片等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或是在平日的学习中,组织学生观看机械加工方面的视频,利用视频这种直观的方式强化实践过程。现在,有很多学校主动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并且这种方法确实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所以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是未来的一个大趋势。学校和企业形成对接,保证学生学有所用这种方法在如今的很多学校都有体现。很多技工学校和社会上的企业都在积极地合作,为学生提供第二课堂,即安排学生去车间实习,这种方式对于在校学生来说是非常有价值的。并且在实习过程中,一般都会有经验丰富的师傅手把手教学生,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也开阔了眼界。提高教师对教材的理解这是最重要的一点,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一点,如果说生活是学习最直接的方式,那么书本的学习就是最简便的方式。我们知道,教材都是专业人员经过长年的实践经验编纂得来,那么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书本是获取知识最便捷的方式之一,因此,合理地利用教材就成了对教师的一大考验。实际上存在的问题就是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很好地理解教材,这里说的理解不仅指教材的表面内容,还有对于一本教材课程内容安排的把握。例如,一本教材中,有的课时是以基本理论的理解为主,而有的课时则是大量地介绍实践过程,所以对于不同的课时,教师要不同地对待,对于像以理解为主的部分,教师可以适当缩减课时安排,或是鼓励学生上台“讲课”,不仅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也可提高课堂效率。而为了加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可以多安排实践课时。由此可见,教师对于一本教材的把握决定了教材的利用效果,更能影响学生学习质量。

全文阅读

移动式内导柱模具机械制造论文

1对策与措施

移动式内导柱模具针对大薄板进行分离裁切和击压成形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1)模具结构:上模板(凸模)、下模板(凹模)、导柱、导套等组成一体,构成模架,依靠模架把冲模的工艺零件联接起来,使之构成完整的冲模结构。

(2)它与传统的模架导柱的安装位置不同,是相反地把导柱安装在上模板,把导套安装在下模低座。

(3)移动式内导柱模具的导柱安装在凹凸模中间。避免了因模架导柱在凹凸模外两侧面限制了大面积板材加工导形时被限制。

(4)其中上下模板可用来安装模板及导柱、导套、垫板、脱料板、固定板及凹凸模等零件。导柱和导套分别安装在上下模板上并穿过凹凸模具。上模安装导柱,下模安装导套,用以连接上下模板并在击压裁切剪切的过程中起导向作用,以保证凹凸模工作时的平衡正确位置。

(5)在金属板材上的中央位置(也可以称为任意位置)用电钻在导柱之间钻一个孔,这个孔的外径尺寸约为零点五毫米,然后将位于上面模内的导柱插入到钻的这个孔,套入位于下面的两个模套内,等组装稳定之后在进行确定需要裁剪尺寸的合适位置,再在上面的模板上放置一个垫块,用大春用力的敲击垫块位置使得上下模板能够以导柱作为依托,平稳的冲击出所需要形状的孔。

(6)移动式内导柱模具还能够完成对已冲裁的异形孑L的边缘进行做卷拉卷边工艺的加工。

全文阅读

数控教导论文:机械加工在数控教导中的实用性

作者:惠延岭 单位:郑州市国防科技学校

在数控加工中,通常粗精加工一次完成,说以粗精加工有时候放在一个工序中,所以和普车有很大区别。学习机械加工工艺文件要加工工艺参数为重点。在数控教学教学中,由于课时少,设备少,教学往往过于强调指令的学习,对于加工工艺参数的学习几乎没有。加工艺参数是零件质量的重要保证,提高学生对选择合理的工艺参数学习是不可缺少的,切削用量不仅是机械加工必须确定的重要参数,而且其数值合理与否对加工质量、加工效率、生产成本等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生产实践表明,灵活应用切削用量,在加工中有着重要的意义,能大大地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学生对机械加工工艺文件的加工工艺参数学习是提高学生技能的保证。

机械加工工艺文件的学习是满足现代企业的需要,有助于学生对机械加工知识有一个系统学习和提高,毕业后才能较快地入到企业的生产活动之中,在日常的教学中,加强机械加工工艺文件是系统地学习和指导作用是要培养学生的独立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车工实习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机械加工工艺文件对有助于数控实习合理安排。机械加工工艺文件是在具体的生产条件下,把较为合理的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按照规定的形式书写成工艺文件,经审批后用来指导生产。将工艺文件的内容,填入一定格式的卡片,即成为生产准备和施工依据的工艺文件。总的来说,工艺流程是纲领,加工工艺是每个步骤的详细参数,工艺规程是某个厂根据实际情况编写的特定的加工工艺。通过工艺文件的工艺流程可以科学的安排实习教学,对实习教学有很大的指导作用。机械加工工艺文件对有助于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在实习中,学生根据机械加工文件的要求独立完成实习任务,对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全面提高有指导作用。从工具、量具到刀具的选择必须自己解决,零件虽然简单,但需要磨外圆刀,镗孔刀、端面刀,及相应的钻头、量具等工具的准备,还要自己根据加工工艺选择加工顺序,选择切削用量等,如果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和独立的工作能力,想加工出来,也是不可能的。显著提高有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机械加工工艺文件在车工实习中有助于学生对零件的作用及工作条件、表面几何特征及组成、表面质量、材质性能方面的技术要求、结构工艺性、机加工方法达到结构要求的难易程度等进行正确的分析,以明确加工的内容及要求,从而正确地选择加工方案,确定加工顺序、走刀路线、选择合适的机床、设计夹具、选择刀具,确定合理的切削用量等,能提高学生知识把握的全面性。

机械加工工艺文件对安全隐患有指导作用,实习存在学生分布广、实习场地情况各不相同等特点,首先要做到严格遵守实习安全操作规程,包括安全事故隐患、设备使用与维护的问题以及预防是车工实习教学管理的重中之重,一旦学生出现安全事故,将对学生、家庭、学校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教师教育学生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加强学生安全、守纪、顺利地完成实习任务是不容忽视的。机械加工工艺文件中工艺参数的选择,和工件装夹和走到顺序为实习安全提高保证。机械加工工艺文件在科学合理的规定工艺顺序,加工工艺参数,时间定额等多方面内容,是科学合理安排加工重要依据,是按现代企业要求进行的,有助于学生的安全。

全文阅读

学生兴趣导向下机械制图教学设计论文

1巧妙设置引入新课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首先,通过分析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对本课程教材特点,我认为,在《机械制图》的教学之初,我们需要对所教班级的学生进行系统的调查、分析。通过客观分析学生的具体情况,比如班级学生曾今所学的相关课程等,,以最简单的车工和钳工生产实习为例,如果看不懂图,就无法生产零件,如果缺乏绘制和识读机械图样的能力,就无法从事技术工作,让学生们意识到,学好机械制图对他们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都可能有重要影响,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其次,我们要积极创造愉悦的学习环境,在上课时,巧妙设计与课题匹配的情境导入新课。比如我们可以在上绪论时,教师可以把这门课程的学习与学生小时候玩的积木联系起来,在学习过程中回忆童趣,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更好的产生师生共鸣,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在学习三视图时,我们的开课方式还可以通过小品的形式来展现,“我请大家猜猜我要的东西是什么样子?”通过多媒体展示,告知学生这是某一零件三种不同方位的视角,让学生猜出物品的外形。需要注意的是,刚开始零件的外形要稍微简单一些,这样学生的兴趣也就容易被激发出来,在此过程中,我们需要循序渐进,并对同学的积极参与给与肯定和鼓励。教师需要切记学生的学习激情,“只可激,不可泄”。通过精心设计的一些情境,可以提高学生求知欲,活跃课堂的气氛,使学生对《机械制图》课的情感体验由有趣到乐趣,由乐趣到志趣,在愉快的学习中坚定学好课程的信心!

2灵活运用辅助教具,进行直观教学

直观教学主要包括实物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等方法,把学生不容易理解的抽象理论和复杂空间视图,变成形象、具体、易掌握的内容,使学生看得见、摸得着、记得牢,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立体感受能力的有效方法。制图需要学生有很好的空间想象力,这就需要借助实物教具。比如再讲圆柱体切割时,可以用白萝卜进行实物切割,通过不同的剖切位置,学生可以直观看出圆柱切割后的变化,画出不同的视图,再通过多媒体展示评价,总结画法,要比空洞地讲要有趣的多,也更容易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在制图中,模型也是很直观的教具,如果有很多形体表面有孔、键槽,同时内部还有其它各式各样的结构,初学时单凭想象绘制视图的确有一定难度,展示模型便是一个很好的手段。直观的模型教具与适当讲解结合,学生会更容易接受。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可以使那些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无法讲清或难于讲清的教学内容,由抽象变得更直观。如我们在讲三视图、剖视图形成的时候,可以利用动画课件形象展示它们的形成,使学生对空间和平面两者之间的转换关系有更好的认识,教师再因势利导配以板书和重点讲解,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鉴于技工学校学生的培养特点,学生需要具有良好的动手动脑能力,在我们《机械制图》教学过程中,我们同样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利用身边的资源进行辅助教具的制作,这样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同时也对学生提高制图的兴趣产生较大的作用。

3强化练习,发展学生的立体思维

在《机械制图》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同样需要秉持循序渐进的普遍教学规律,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开展课程的教学工作,值得一提的是,《机械制图》课程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学生对其中很大一部分知识的掌握需要用系统的概念来理解局部的细节,这就需要在教学活动中针对各教学难点进行由视图转化成实物、实物转化成视图的习题训练,或设计有针对性的读图、绘图实践训练,让学生的立体思维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比如在“标注尺寸”的知识的讲授中,教师需要通过举出若干的例子来讲授具体标注尺寸的方法和方式。如果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单纯地采用概念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就不容易掌握具体的方法,效果也就大打折扣。已知二视图补画三视图也是学生不易掌握的难点,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掌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已给的二视图分析物体的结构特征、尺寸、位置和方位关系,并想象出其空间形状,来制作实物模型或用橡皮泥捏出所描述的实体,动手与动脑相结合,通过多次强化练习,学生对准确地绘制和表述第三视图的特征就会变得顺理成章,空间想象力也会得到更大提高。

4加强师生互动交流,形成融洽的课堂气氛

在《机械制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是同样是非常重要的,这一环节的处理的好与坏将不仅影响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和学习效果,同时还对学生今后的成长具有深远的意义。但是如何进行互动教学呢?这是我们《机械制图》教师需要考虑的问题。首先,在开课之处,教师需要通过主动设问和设置各种学生喜闻乐见的问题,或者通过有趣的小品来了解学生的理解力和学习基础,这样有助于教师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讲授。在这一环节中,师生之间的交流主要起着教师对学生摸底的作用和学生对教师教学风格的适应过程。其次,在教学过程的师生交流可以随时让教师掌握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反馈情况,比如在学习三视图的过程中,教师通过提问,可以有针对性对部分学生进行指导,从而教师可以通过采用个别帮扶的策略,使得学习困难的学生在自我练习时得到老师及时的指导。最后,在课程结束之时,师生之间的交流可以让学生的知识更加具有系统,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前面两个步骤掌握的信息策划出一些难易程度不同的题目,发掘学生的潜力,让能力突出的学生得到多一点的提升。

全文阅读

如何指导学生撰写机械类毕业设计论文

明确指导毕业设计论文的主要目的与要求:

毕业设计的目的是通过毕业设计使每个学生在教师及企事业单位工程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独立地完成一定的课题任务,受到一次综合运用所学专业(基础)知识的锻炼,独立完成一定的技术工作;受到高等职业技术人员必备的基本训练,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开始学习和初步掌握分析和解决某一问题的方法,锻炼撰写论文以解决理论或实际工作中某一方面问题的能力,检验学生所学知识和理论的综合运用能力。通过毕业论文,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专业研究素质,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专业素质。

清楚指导教师的基本职责:指导学生选好题目,写好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选题的原则以能达到综合训练为目的,有利于学生巩固和提高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独立工作和设计的能力;

应尽量选择满足教学要求,又结合生产实际的题目,难度和份量要适当,学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毕业设计任务;

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结合实习岗位提出设计题目,经指导教师认定,并在企业有关人员指导,完成毕业设计工作;

毕业设计可以是综合运用本专业,如数控专业可以进行数控编程(手工编程或利用UG等软件自动编程)及数控相关方面的设计(如数控加工某道工序的夹具设计、数控加工辅助机器(机构)设计等,设计类课题要求有分析、设计计算和图纸,也可以结合实习岗位,写一篇综合论文;

原则上一人一题,不得重复。未经批准,设计课题不得中途更改。

全文阅读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课程的几点教学改革

摘 要: 作者引入记忆导图及MATLAB软件等工具,解决了学生在学习机械控制工程基础课程中畏难等问题,进而有效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关键词: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 记忆导图 MATLAB

控制论的观点和思维方法向机械工程专业渗透,给机械工程这个古老的专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机械控制工程基础》作为机械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课程的教学内容逐渐扩展,开始从纯粹的经典控制理论教学扩展到包括现代控制和数字控制的基本知识等内容。

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中,信息论、控制论与系统论这“三论”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机械控制工程基础”同这“三论”所涉及的三个学科紧密相连,甚至可以说,“机械控制工程基础”就是这“三论”在机械工程中的典型体现。“机械控制工程基础”作为数理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之间的一道桥梁,是以上“三论”在机械工程技术中的具体应用和体现。它不仅是一门重要的学科,而且是一门重要的方法论,在机械类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是建立在经典控制理论基础上,结合机械工程的控制理论应用。课程内容比较抽象难懂,尤其是课程中的许多章节的内容,需要通过复杂的计算和作图才能理解有关概念和原理,教学质量难以提高。

鉴于此,为进一步增强《机械控制工程基础》的教学效果,我除了精心设计、准备教案,采用启发式教育,进行课堂练习与讨论外,还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了努力。

1.上好绪论课,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此可见学习兴趣的培养在教学中的作用之大。实践也证明:当学生对某一知识产生兴趣时,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地探究,学习效果尤佳。为此,在上绪论时,要举大量的控制实例,从古代的沙斗计时,到近代的蒸汽机,再到现代的导弹飞船。从日常的抽水马桶,到人员交往的察言观色,无一不体现控制的思想和作用。列举大量的事例,一般能较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全文阅读

机械设计课程立体化教学改革模式探析

摘 要:机械设计课程是机械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本文以地方普通高校机械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对机械设计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进行探讨,提出立体化教学模式与建议,使其理论教学能够学以致用。

关键词:机械设计课程;立体化教学;课程改革

0 引言

机械设计课程是机械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在专业学习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基础性地位。不仅如此,其对于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和专业分析能力的培养,同样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本课程理论性较强的特点,也使得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全面系统接受,教学效果受到一定的影响。[1]为此,本文以地方普通高校机械类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对机械设计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进行探讨。

1 机械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传统教学方式导致较差的学习效果

在地方普通高校机械类专业机械设计课程教学中,多数教师仍然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方式。[2]纯粹的理论讲解无法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会逐渐丧失学习的兴趣,很少主动去学习和研究与课堂教学有关的资料、书籍,更无法独立进行问题的独立分析。

1.2 讲授内容欠缺理论联系实际

全文阅读

相似理论在机械工程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摘 要:科技领域的发展主要得益于科学技术上的各种理论知识,近年来,我国的机械工程领域取得了相当大的进步,在这其中,相似理论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正如目前我们所知,相似理论是一种以理论为指导,并以其为原型,进行模型的试验,并要根据其理论来设计出具体的操作方法,从而解决机械工程领域可能遇到的各类较难的问题。这些年,相似理论在机械工程当中得到了充分的应用,并在很多方面指导着现代机械工程的运作。本文着重介绍了相似理论的相关知识以及它在机械工程中的多方面的重要应用及其价值,并提出了笔者的见解,望能够从中提取出一定的发展和借鉴之处,以推动相似理论在机械工程领域中的进一步有效应用。

关键词:相似理论;机械工程;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 O41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1-144-2

0 引言

相似理论起源于20世纪,它一开始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是在物理现象当中,每个学者都清楚,在自然界里,存在很多的相似的物理现象,或者现象不同,而其实验本质相同。正因为这些现象或本质的相似性,引起了科学家的极大注意,于是在20世纪初形成了独特的学科:相似理论。从它的名字我们就可以知道,它研究的主要对象是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会出现相似状况的各项必要的因素以及这些现象其中的相似性质。随着时代的发展,相似理论及其应用也得到了可观的进步和完善。近些年,也有很多学者根据这些理论知识提出了很多定理,并写出了相应的论文,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认可。比如上世纪前苏联学者发表了《相似原理》,其中的“相似三定理”是相似理论的理论基础,也是现代应用开展的必要理论定理。除此之外,还有我国发表的《相似工程与成组技术》和《相似工程》两篇论文,这些都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反响,被科学界视为新的血液。在我国的现代化机械工程领域当中,相似理论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被广泛地应用到各项工程的进展以及机械操作的问题当中,同时作为很多工程开展的基础理论知识,它可以有效较好的解决很多机械工程中的难题。为了促使相似理论能够在机械工程领域得到更全面的发展和应用,需要各位学者对相似理论的内容进行不断探讨,并切实地把相似理论与工程实际中的技术结合起来,如成组技术、人工智能和模型试验等,以充分实现相似理论的价值。

1 相似理论的特点

如上所说,相似理论是对生活中和自然界中相似的物理现象和本质进行相应的研究的学科,它最大的特点就是模拟和仿真,通过对一些现象的研究,得出其实际原理,然后进行仿照、对比,并运用到各行各业当中。在现代的机械工程领域当中,相似理论大都被应用于指导工程的各项进程的模拟,并对其加以探索,从而确定相关的策略以及对问题的解决方案。如今的社会,计算机科技不断发展,相似理论已经不仅仅止步于对物理现象的研究当中,它不但成为很多机械工程设计方案的理论基础,同时也广泛的应用到了人们的生活当中。相似理论的概念也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获得新的进步和扩充,它在不同的领域中也演绎着各式各样的角色,核心内容也越变越广,同时它也需要我们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和推广,使它在各行各业都充分的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理论一般是通过对物理现象发生所需具备的条件出发,对其中的各项内容进行研究,并通过各种数学公式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然后将之应用到很多领域当中。相似理论最主要的特点是具有很大的抽象性,这个特点源于它对物理现象的研究所采用的方式,其中大部分采用的都是科学的设计分析与数学理论的规划计算,也就很大方面地导致了它的抽象性太强。其次,它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适用范围十分广泛,除了机械工程领域,其他工业领域以及各种电力系统等都结合并运用了其理论内容。相似理论的核心功能在于指导实践方面,很多时候,要对工程方面出现的问题进行模拟实验和分析,在这其中,相似理论就充当着导火线的作用,连接着整个实验进程。并且,相似理论在很大一方面是用来处理工程当中所遇到的比较棘手的问题,因此,它的价值也很明显的体现在了机械工程的整体进程当中。

全文阅读

机械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研究

摘要:在分析机械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不足因素基础上,提出以建立创新实践机制、优化培养方案,采用“渗透式教学”开展TRIZ理论实践,开展校企联合培养、案例教学实践途径,提高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

关键词:创新能力;TRIZ理论;应用实践

指出:“我国科技发展的方向就是创新、创新、再创新。”研究生教育担负着为国家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任,研究生培养与本科生有着显著的区别,表现在它并不强调掌握知识这种简单“复制”的思维,而是要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既是现代高等教育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客观趋势, 又是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客观要求。

一、研究生创新能力不足的几个因素

1.课程设置趋同,教学内容泛化

一是大多机械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趋同化,而各门课程之间、实践教学环节之间衔接不紧密。研究生选课主要围绕毕业论文研究方向具有一定的片面性,不利于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二是部分研究生对实践性课程和教学环节不够重视,缺少能够跨学科、跨专业,促进研究生创新能力的载体课程和知识体系。三是部分教学内容泛化、更新不及时,不利于学生接受最新信息和接触科技发展前沿,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1 ]。四是教师授课缺乏经典案例,教学方法延续本科生方式,以知识内容灌输式讲授为主,研究生参与教学过程研讨的积极性不高。

2. 招生规模扩大,师资队伍不足

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机械工程等工科导师队伍数量不足。一是部分导师学术水平很高,但指导学生数量过多,行政、教学、科研工作量大严重超负荷,导师缺乏对研究生潜移默化的教育。二是部分导师科研项目和人均科研经费相对不足,有的学生在校期间基本未参加任何学术交流活动,思维禁锢,缺少创新能力的培养,致使研究生的内在潜力无法及时发现和发挥。三是部分导师知识老化现象严重,知识结构不合理,不注重对行业学术前沿的追踪。

全文阅读

课程教学改革机械制造论文

1概述

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对机械专业人才创新能力提出的新要求,培养学生既有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又要具备一定的理论深度,本文针对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构建了实践教学体系,将理论教学与金工实习、课程实验、专业课程设计、生产实习等实践环节有效结合,提高学生在接受知识信息、综合分析问题及工程实践等方面的能力。

2改革内容与举措

针对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的上述特点,为达到创新能力培养的预期目标,本文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课程教学的改革。

2.1加强金工实习教学

金工实习是机械类专业学生学习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及工程材料等课程必不可少的实践基础课,是机类与非机类有关专业教学计划中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机械金工实习包括车工,铣工,特殊加工(线切割,激光加工),钳工,砂型铸造等实践环节,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很大的意义,同时可以使学生了解传统的机械制造工艺和现代机械制造技术。按照本校本专业学生的教学计划,金工实习在前,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理论教学在后,由于没有针对性地建立两者的有机联系,导致学生们的学习是孤立、片面的进行,无法真正达到金工实习的教学效果。本文将机械制造课程的教学任务提前,在进行金工实习时,安排专业教师详细讲述金工实习与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的内在联系,并向学生介绍课程的主要内容,在金工实习的整个过程中,指定专业教师对学生进行理论讲解、辅导和答疑,深化实习内涵,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金工实习并不是孤立的,提高实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为将来的理论课程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2优化改革课堂教学体系

为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首先要让学生深入、扎实地掌握理论知识,考虑到该课程知识面广、信息量大、理论性强的特点,本文运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建立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的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等教学素材,在保持原有核心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辅助以大量的图片、三维动画与实际加工影像等,丰富形象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进行创新性教学模式的探讨,变单一教学模式为多样化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达到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