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绩效审计报告

绩效审计报告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国外绩效审计报告框架评析及启示

国家审计署在《2008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明确规定到2012年,所有的审计项目都应开展绩效审计。绩效审计报告是绩效审计重要的环节之一,但在我国至今尚未形成一套规范的格式,大多数报告的表达方式复杂多样,使读者不能透彻了解审计人员所报告的管理活动或规划。而国外许多国家都对绩效审计报告框架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因此笔者拟通过探讨国外绩效审计报告框架,以期获得对我国绩效审计报告框架的启示。

一、国外绩效审计报告框架综述

国外许多国家绩效审计发展较早,绩效审计报告已经形成了完备的框架体系。为了研究我国绩效审计报告框架体系,笔者主要从以下8个绩效审计发达的国家进行综述,以期对我国有所借鉴。

(一)美国绩效审计报告框架美国绩效审计报告的框架内容非常系统,主要包括十个方面:审计目标、范围和方法,其主要是为了使读者了解审计的目的、判断审计报告内容的价值,以及为达到目标所使用的方法;重大的审计成果,在可能时还包括审计结论。以使读者充分了解所报告的事项;纠正问题和改善经营活动的建议。审计人员通过审计,如果发现经营活动还有改善的潜力,报告中应当提出相应的建议;应说明一般公认政府审计准则的适用性及如不采用某种准则将对审计结果产生的可能影响;审计中发现的重大违法问题和滥用权力行为。当审计人员根据获得的证据断定重大的不合规时间或滥用行为发生时,他们应该报告有关信息;被审计单位的管理缺陷和其他重大缺陷。在绩效审计中,审计人员可以将管理控制中的重大缺陷确定为效益不佳的原因;被审计项目负责人对审计发现、结论、建议及纠正措施的看法。在编写报告时,加入被审计单位的看法能够显示他们解决问题的计划;被审计项目显著的成就。将被审计项目重大管理成就写入报告,有利于其他使用者了解情况;对将来需要审计的重大问题提出建议;如果禁止公开披露某些资料,审计人员可以在报告中说明未披露资料的性质及禁止纰漏的依据。

(二)加拿大绩效审计报告框架加拿大绩效审计报告框架内容包括:审计目的、审计时间、审计范围;审计准则;审计项目的概况,包括管理层的责任;审计标准及与管理层在审计标准方面存在的分歧;审计查出的主要问题;审计建议;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报告的反馈意见;审计结论。

(三)英国绩效审计报告框架英国绩效审计手册提出绩效审计报告要全面反映审计工作的目标、工作过程与方法以及工作的成果,其内容主要包括:项目背景;被审计单位或项目的工作目标;被审计单位实现其目标的主要手段和措施;审计人员开展绩效审计情况的描述(包括审计的范围、内容和方法);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提出的审计建议。

(四)澳大利亚绩效审计报告框架澳大利亚联邦和州审计署的绩效审计报告,一般都不采用固定格式的简式报告,而是采用详细描述的繁式报告。绩效审计报告的结构,按照顺序依次是:标题页和呈送信;内容目录;缩写词语列表;摘要和建议;审计发现和结论;附录;索引等。绩效审计报告必须包括的内容有:审计目标及评价标准(或被审计事项应达到的成果);对被审计事项的背景描述;审计发现(附主要的审计证据);针对每一项审计发现或审计意见的被审计单位反馈意见;审计结论和审计建议。

(五)瑞典绩效审计报告框架瑞典审计局出具的绩效审计报告的格式和内容因审计项目的不同而不同,但基本结构大致相同,包括八个部分:审计情况概述;引言;审计安排;审计对象说明;审计发现问题;审计结论;审计建议和附件。

全文阅读

财务报告绩效审计研究文献综述

摘要:以国家治理为视角,通过对基于权责发生制综合财务报告的政府绩效审计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文章发现过去的研究较多着眼于预决算政府会计制度。面对国家治理转型,政府会计权责制改革的急迫需求,目前我国的研究仍存在方法较为局限、研究内容不全面等问题。

关键词:政府绩效审计;权责发生制;综合财务报告;国家治理

政府绩效审计是从传统审计体系中衍化出的,强调审查管理效率和效果的审计。1956年起,西方政府审计体系发生变革,逐渐从传统审计向绩效审计转变,至2017年已经基本形成以绩效审计为主的政府审计体系。而中国关于政府绩效审计的研究还处于成长初期,未能形成一个完善的系统。当下,我国正处于国家治理转型期,政府会计也开展了权责制改革,新的政府会计准则已经于2017年1月1日施行;这意味着今后的政府绩效审计将形成一个以预决算报告和权责制财务报告为基础的二维审计体系。为了服务国家治理转型,本文从我国对政府绩效审计的研究、基于权责制综合财务报告的政府绩效审计以及政府绩效审计对国家治理的影响这三方面着手,对以往文献进行了归纳总结。

一、关于政府绩效审计的研究

1956年,第二届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会议提出要检查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率,自此绩效审计思想开始出现。经历半个世纪的发展,西方国家已经形成了完善的政府绩效审计体系。相较而言,国内对于政府绩效审计的研究开始得较晚,直到20世纪90年代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研究才开始萌芽,当时就有学者预言,绩效审计将成为我国未来政府等行政事业单位审计的发展趋势和主要方法(王会金,1993)。进入21世纪后,中国与国际接轨,对政府绩效审计的研究也全面展开。有关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方面。

(一)有关政府绩效审计内容的研究

有关政府绩效审计内容的研究多为纯理论研究,主要以分析发展制约、对比国内外现状以及提出改进对策等为主。梁斌,罗文洁(2012)认为随着我国政府绩效管理体系的不断改革与变化,绩效审计得到了相应的发展。然而我国的政府行政管理体系与西方还是有着一定的差距。王会金(2014)指出,我国的政府绩效审计在国外后新公共管理运动过后,存在多个可以创新之处;在协同审计方式方面,应该建立相互匹配协调的行政制度,另一方面还应该更加重视政府绩效审计的结果公开。王超(2014)、谢慕廷(2015)和王丽娜(2016)借鉴美国、英国和德国的发展经验,认为西方国家的立法型绩效审计模式能够使政府绩效审计更为独立和公开,提出要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立项阶段的绩效审计、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制度和评价体系的建设以及提高公众参与度等对策来完善我国政府绩效审计体系。王会金(2010)对我国的现行体系进行SWOT分析,认为我国社会经济水平较低、制度发展不完善,政府绩效审计发展受到严重制约;在分析了美国政府绩效审计的优势和特征后,提出我国绩效审计的范围应该包括公共财政资金绩效审计、公共投资绩效审计、金融绩效审计、政府采购绩效审计、政府环境绩效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和人力资源审计。吴蒙(2015)以深圳为例,对其政府绩效审计进行分析,较为创新地提出当下我国的政府绩效审计存在审计建议避重就轻、绩效审计的时间效率较为低下等问题;然而提出的政策性建议并无突破创新之处,在实践性方面还有所欠缺。关于政府绩效审计内容的研究多以纯理论分析为主,是我国实行政府绩效审计的理论依据和支撑,但由于过去政府绩效审计在实践中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因此相关研究较为缺乏实践上的证据支持,对于当下我国政府绩效审计改革虽然能起到理论上的指导意义,但无法建立实际应用的具体指导细则。

(二)有关政府绩效审计评价体系的研究

全文阅读

农业专项资金绩效审计调研报告

农业专项资金绩效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一、农业专项资金绩效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我国__年开始在深圳试点实施政府效益审计。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把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作为审计工作总体目标的重要内容,通过推进政府绩效审计增强审计在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中的“免疫系统”作用,指出“全面推进绩效审计,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财政资金和公共资源配置、使用、利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促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建立健全政府绩效管理制度,促进提高政府绩效管理水平和建立健全政府机关责任追究制。到20__年,每年所有的审计项目都开展绩效审计”。农业专项资金绩效审计是开展政府绩效审计的重要组成内容,其目的是促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强化资金管理,落实国家的农业政策,然而目前农业专项资金绩效审计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农业专项资金绩效审计法律规范体系尚未建立

目前,农业专项资金绩效审计,尚无专门的规范或准则,虽然“绩效审计”在审计机关的文件中屡被提及,但审计实务中并未构建统一的绩效审计工作标准,仅对开展农业专项资金绩效审计工作有一些计划或要求,对绩效审计工作的具体要求并不明确,无法将其作为绩效审计工作的执行依据,使得审计人员在进行农业专项资金绩效审计操作时缺乏必要的方法、规范和评价依据,加大了绩效审计的难度。在已出台的国家审计准则和行业审计规范中,都缺乏绩效审计方面的审计规范和统一的评价体系,更无分类操作指南。审计人员开展绩效审计时,往往是凭已有的经验开展,不利于进行质量控制和风险管理。制度建设滞后,影响农业专项资金绩效审计。

(二)审计人员素质不高、能力不足、认知不足

开展农业专项资金绩效审计需要审计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和复合的知识结构。从审计队伍的现状看,审计人员知识结构单一,大部分审计人员是财会类专业背景,法律、工程、计算机、宏观经济等专业人才缺乏,明显不能够满足绩效审计的要求。此外,大多数审计人员目前的观点是,在会计信息失真还比较普遍的前提下,审计人员对农业专项资金合规性审计都疲于应付,根本无暇顾及绩效审计。在绩效审计方法和评价体系不明晰、不健全,审计自身能力、素质还不足以掌控审计方式的前提下,审计人员依照惯例,还是会选择驾轻就熟的领域。何况合规性审计任务本身已经非常繁重,需要审计人员满负荷应对。

(三)缺乏完整的绩效审计评价标准体系

全文阅读

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绩效审计研究文献综述

摘要:以国家治理为视角,通过对基于权责发生制综合财务报告的政府绩效审计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文章发现过去的研究较多着眼于预决算政府会计制度。面对国家治理转型,政府会计权责制改革的急迫需求,目前我国的研究仍存在方法较为局限、研究内容不全面等问题。

关键词:政府绩效审计;权责发生制;综合财务报告;国家治理

政府绩效审计是从传统审计体系中衍化出的,强调审查管理效率和效果的审计。1956年起,西方政府审计体系发生变革,逐渐从传统审计向绩效审计转变,至2017年已经基本形成以绩效审计为主的政府审计体系。而中国关于政府绩效审计的研究还处于成长初期,未能形成一个完善的系统。当下,我国正处于国家治理转型期,政府会计也开展了权责制改革,新的政府会计准则已经于2017年1月1日施行;这意味着今后的政府绩效审计将形成一个以预决算报告和权责制财务报告为基础的二维审计体系。为了服务国家治理转型,本文从我国对政府绩效审计的研究、基于权责制综合财务报告的政府绩效审计以及政府绩效审计对国家治理的影响这三方面着手,对以往文献进行了归纳总结。

一、关于政府绩效审计的研究

1956年,第二届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会议提出要检查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率,自此绩效审计思想开始出现。经历半个世纪的发展,西方国家已经形成了完善的政府绩效审计体系。相较而言,国内对于政府绩效审计的研究开始得较晚,直到20世纪90年代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研究才开始萌芽,当时就有学者预言,绩效审计将成为我国未来政府等行政事业单位审计的发展趋势和主要方法(王会金,1993)。进入21世纪后,中国与国际接轨,对政府绩效审计的研究也全面展开。有关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方面。

(一)有关政府绩效审计内容的研究

有关政府绩效审计内容的研究多为纯理论研究,主要以分析发展制约、对比国内外现状以及提出改进对策等为主。梁斌,罗文洁(2012)认为随着我国政府绩效管理体系的不断改革与变化,绩效审计得到了相应的发展。然而我国的政府行政管理体系与西方还是有着一定的差距。王会金(2014)指出,我国的政府绩效审计在国外后新公共管理运动过后,存在多个可以创新之处;在协同审计方式方面,应该建立相互匹配协调的行政制度,另一方面还应该更加重视政府绩效审计的结果公开。王超(2014)、谢慕廷(2015)和王丽娜(2016)借鉴美国、英国和德国的发展经验,认为西方国家的立法型绩效审计模式能够使政府绩效审计更为独立和公开,提出要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立项阶段的绩效审计、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制度和评价体系的建设以及提高公众参与度等对策来完善我国政府绩效审计体系。王会金(2010)对我国的现行体系进行SWOT分析,认为我国社会经济水平较低、制度发展不完善,政府绩效审计发展受到严重制约;在分析了美国政府绩效审计的优势和特征后,提出我国绩效审计的范围应该包括公共财政资金绩效审计、公共投资绩效审计、金融绩效审计、政府采购绩效审计、政府环境绩效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和人力资源审计。吴蒙(2015)以深圳为例,对其政府绩效审计进行分析,较为创新地提出当下我国的政府绩效审计存在审计建议避重就轻、绩效审计的时间效率较为低下等问题;然而提出的政策性建议并无突破创新之处,在实践性方面还有所欠缺。

关于政府绩效审计内容的研究多以纯理论分析为主,是我国实行政府绩效审计的理论依据和支撑,但由于过去政府绩效审计在实践中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因此相关研究较为缺乏实践上的证据支持,对于当下我国政府绩效审计改革虽然能起到理论上的指导意义,但无法建立实际应用的具体指导细则。

全文阅读

英美澳三国审计署绩效报告内容框架的比较与启示

摘 要: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随着“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广泛兴起,公共部门绩效及其责任受到高度关注,促进了绩效审计的发展。文章通过对英国、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家审计署绩效报告内容框架的介绍和对比分析,提炼审计机关绩效报告的基本要旨,总结了英美澳绩效报告的特点,以期为我国审计机关绩效报告提供有益启示。

关键词:新公共管理运动 审计署绩效报告 英美澳三国

中图分类号:F23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11-128-03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随着“新公共管理运动”在世界范围内掀起,公共部门的绩效管理愈发受到世人的关注。国家审计机关作为公共部门,依照法律规定,代表国家实施,提供公共受托责任履行情况和公共资源使用绩效的绩效审计服务和鉴证服务。如何回应现代社会公众和其他公共部门对审计绩效的关注,已成为国家审计机关面临的现实问题。绩效报告作为履行政府公共受托责任、提高公共管理水平及公共服务质量的重要方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国家审计机关也更加重视审计机关绩效报告的编制。

建立审计工作绩效考核评价制度,已在我国审计署“十二五”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被明确提出。笔者通过对英国、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家审计署绩效报告的内容框架进行比较,旨在为我国审计机关绩效报告的编制和完善提供参考。

一、英、美、澳三国审计署绩效报告的内容构成

(一)英国审计署绩效报告的内容构成

全文阅读

美国《关于水资源预防处理控制项目绩效审计报告》简介

在美国进修期间,本人独立翻译了加州圣荷塞市审计局《关于水资源预防处理控制项目绩效审计报告》(2001年第3号审计报告),并调阅了该审计项目档案。该报告原文翻译成中文22 000字左右。该项目审计组成员3人,审计实施时间跨度约10个月,审计合计耗时约3 000小时。该审计项目获得圣荷塞市优秀审计项目,审计成果较为突出,被认为是一个较为成功的项目。受篇幅所限,本人将该审计报告的主要内容进行简要介绍,以期给审计界同仁或感兴趣者予以参考。

一、项目概况

圣荷塞市水资源预防处理控制项目办公室(以下简称水控办)为市环境服务局下设机构,通过检查、抽取样本、指导监督活动,监督检查461户厂家,核实其执行预处理标准情况。其目的是限制工业污水排放总量,强制执行联邦法规,帮助污染控制中心达到国家排污系统所规定的排污标准,从而有利于保护环境。水控办由3个处组成:法制处,负责指导对厂家污水进行检查和取样;检查处,负责收集污水样本、监控污水排入污染控制中心状况,指导监督检查厂家;教育处,负责公布信息资料,组织教育活动。2000~2001财政年度,职工人数34人,经费预算为297万美元。

审计目标是评估内部控制制度对水控办的功用。包括:水控办资源充分利用的程度;设备信息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水控办检查活动是否存在违规情况。审计范围包括大型厂家和一般厂家设备1998年至2000年上半年的信息数据资料,以及水控办的检查报告。审计方法主要是获取了一份最新的控制跟踪大型厂家及一般厂家的设备信息数据库备份,并且对它完成了许多分析性测试,并将上述数据库与其它来源的信息资料包括环境服务局实验室的样本资料、向地方水质委员会呈送的年度报告、执行日志、车辆油料耗用日志以及水控办的档案文件进行了对比核实。还检查了数据库中的工作量信息,主要是检查和取样的事件。还审阅了计划检查日志、溢出反应日志和联邦法规,并且会见了地方水质委员会代表,以此阐明水控办提出的调整要求。但没有对数据入口的充分控制进行测试,包括密码和数据访问。

二、审计发现的问题

经过审计,发现水控办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其一是水控办人员过多、效率低下、内部资源没有充分利用。综合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

1、水控办相对于工作职责检查员与技术员过多。水控办对每户厂家抽检时没有执行联邦法规和年度报告中规定的抽检频率,他们执行的是一个内部规定,要求每年对每户厂家进行1至12次的抽检,是水控办年度报告中规定的抽检频率的3倍。在1999~2000年,水控办只需4个检查员和4个技术员就可以完成地方水质委的抽检频率,但水控办实际拥有21个检查员和7个技术员。

2、水控办超额检查工业用户设备和采集水样。1999年,水控办对工业用户在排污没有违规的情况下实行了400多次不必要的检查和500多次不必要的取样。比如,1999年,水控办对1家大型厂家进行了25次检查,实施了28次取样合计抽取样本39个。同时,水控办超额实施监督工作且效率低下。1999年,水控办收集了1 824个监督样本,仅发现5个违规排放,发现违规率2.9%。而且,水控办对五分之四认为有重大违规问题的工业用户没有进行任何监督活动。

全文阅读

开展绩效审计调研报告

近年来,随着公共财政制度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产生了对公共财政资金支出效果进行问效的要求,__区审计局按照人大、政府的要求和上级审计机关的统一部署,陆续实施了一批绩效审计项目,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获得了上级的充分肯定,有力地促进了我区绩效审计工作的推进。

一是加大对财政资金使用环节的审计监督,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将绩效审计的要求贯穿到财政审计的全过程,加大对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和“收支两条线”等制度、政策、措施执行情况的审计监督力度,有针对性地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比如通过对车辆维修、加油和保险未进行政府采购问题,提出了加强技术管控,对非定点商家不予付款的建议,促使财政对国库支付系统进行改造升级,从付款源头进行管控,切实落实了监管,得到了区人大、区政府的认可。

二是围绕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对各预算单位管理的出租房屋开展专项审计调查,反映出出租合同签订不规范(文秘站:)、内容不完整、租金明显偏低及个别租赁资产的漏管等问题,促使我区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意见》、《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及《街道国有资产管理实施细则》等管理措施,对国有资产进行规范管理、堵塞漏洞、提高效率。

三是以涉及民生资金为重点,注重对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审计监督。如对我区公卫资金审计中,对提供医疗服务的类30项医疗业务指标进行了评价,揭示了主管部门违规向基层分配资金、基层单位虚报工作量领取补助资金等问题;在保障性安居工程跟踪审计中反映出专项资金闲置、部分项目未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等问题。引起了上级领导的关注,并通过审计整改,促使卫生部门提高服务质量,提高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财政部门对闲置的保障房资金统筹安排、及时使用,取得较大的影响。

四是加大对政府投资建设项目资金的跟踪审计力度,确保建设资金的使用效率,助力建设项目的顺利推进。如对城建计划落实情况的审计中,反映出项目开工率不高、中期计划调整过多的问题,引起人大的关注;在对重点建设项目的结算审计中针对审减率居高不下的问题,制定《政府性投资项目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审计管理办法》,对工程造价进行控制,对审减额过高的建设单位进行处罚,促进建设单位提高管理水平、节约财政资金。

一是上级理论指导不足。虽然提出绩效审计的时间很早,但审计署至今尚未制定出绩效审计的操作指南,基层审计机关也缺乏可以借鉴的成熟经验,对绩效审计的组织方式、开展模式、评价方法无法进行规范统一,审计质量难以保证。

二是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不成熟。绩效审计的核心是对项目实行情况进行评价,因而评价指标的选取直接决定审计项目的成功与否。但当前并没有一套权威的、适用性广的评价指标体系,尤其是政府各部门提供的公共产品及内部管理行为涉及面广、各有特点,其经济、效率和效果各有差别,基层审计机关如何建立特定项目的适当的评价指标,成为每一项审计的难点。

三是绩效审计基础薄弱,获得数据难度大。绩效审计必须建立在基础数据和资料真实完整的基础上,否则就会使绩效审计的质量大幅度下降,而开展审计所应用的数据很大一部分来源于部门的业务数据,涉及业务管理的各个环节、各个时期,同一事项涉及的数据还有可能由不同部门管理,如低保数据就涉及民政、公安、交管、工商、银行等多个部门,数据管理的权限也各不相同,如何取得这些数据,并进行标准化处理,使之成为绩效审计的可用数据,制约了绩效审计的有效开展。

全文阅读

审计绩效管理调查研究报告

政府绩效管理是全新的政府管理模式,加强政府绩效管理,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的必然要求。探索政府绩效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推进完善政府绩效管理体制机制是国家审计注重分析体制、制度方面的问题,促进依法行政和规范管理的责任所在;也是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政府管理改革的客观要求,具有重要意义。

政府绩效管理的过程,简单来看,就是制定绩效目标,评估考核目标的完成情况,通过利用评估结果,达到提高政府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优化资源配置目的的循环过程。国家审计如何推进完善政府绩效管理体制机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如何促进建立科学、合理的政府绩效管理目标制定机制、如何推进完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如何推进完善政府绩效管理结果利用机制,如何推进完善保障这一循环体系健康运行的绩效管理体制,深化行政体制改革。

1、国家审计如何促进建立科学、合理的政府绩效管理目标制定机制。

一是积极介入绩效管理目标的制定过程,增强审计事前监督效果。在平时的审计分析评价中,往往根据被审计单位提供的既定目标进行审计评价,却忽略了所谓考核目标之“目标”的制定过程和依据是否合理。因此,在绩效管理目标的确定过程中(比如地方政府部门预算编制),应通过对项目资金使用及经济行为预期目标的制定依据进行分析,结合以往同等时段指标和上下级部门综合指标进行全面综合比较,对绩效目标的制定过程及目标的合理性进行评价,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审计建议,建立并完善绩效管理目标制定机制。

二是在事中、事后审计过程中,通过对既定目标达成情况的审计,对已达成的目标和最初确定的目标进行分析对比,追溯目标是否合理及其制定过程是否存在缺陷,提出完善相关机制、制度的建议,建立健全合理高效、科学的绩效管理目标制定机制。

2.国家审计如何促进建立健全合理、完整的绩效评估体系。

目前,政府绩效管理主要通过绩效评估的方式表现。政府绩效评估是政府部门绩效评估、公务员绩效评估和财政投资项目绩效评估的总称,是以提高服务质量为核心,以公民满意为标准,以构建服务型政府为基本导向。包括对政府部门事前、事中、事后行为的监督评价。绩效评估体系是政府绩效管理的基础。完善政府绩效评估机制,可以直接提高绩效评估的质量,进一步推动政府绩效管理。

一是转变审计观念,由财务真实、合规性审计向绩效审计过渡,形成对政府绩效管理评估体系的有力补充。绩效审计是绩效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审计的目的是检查与评价公共财政资金和资源使用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它是开展绩效审计的前提和基础。绩效审计的目的则是检查与评价公共财政资金和资源使用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公平性及可持续性等,二者各有特征和作用,相互补充。鉴于我国基本国情和政府审计现状,可以先在开展财务审计的同时积极开展及逐步推进绩效审计,坚持绩效审计与财务审计并重;再逐步增强审计部门的绩效审计权能,加大绩效审计分量,实现从以财务审计为中心向以绩效审计为中心的转变,最终形成以绩效审计为主、绩效审计与财务审计并存且有机结合的现代政府审计格局。一方面,积极探索建立绩效审计制度,为绩效审计的开展提供有利的法制环境,加强政府审计的力度,大力开展绩效审计,扩大绩效审计的覆盖面,从资金管理使用的效益审计延伸到相应经济行为的绩效审计;另一方面,将具体项目的审计与政府绩效管理的评价联系在一起。把从审计角度作出的绩效评价与其自有的绩效评估做比较,体现出评估评价标准的差异性,分析评估评价标准的缺陷和不足,逐步建立起统一、规范的绩效审计评估指标与标准体系。形成对政府绩效评估体系的有力补充,促进政府管理部门完善制度与规则。

全文阅读

公共管理中的审计研究

一、导言

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英国、新西兰等盎格鲁撒克逊国家大都根据新型公共管理理论,进行了行政管理和公共财政制度的改革。随后,这一改革逐渐扩大到了包括瑞典、芬兰在内的北欧国家以及荷兰、法国等欧洲大陆国家。新型公共管理理论的基本原理是政府部门应当引入市场机制,行政管理模式应当由输入控制和注重过程转变为输出控制和以客户为导向。这一理论在实践中的要求是:1.通过实行国营企业私有化和/或引入公共行业私人股权方式转变政府职能;2.通过建立独立的机构和/或制定绩效考核措施实行“以绩效为基础的管理”;3.通过引入权责发生制等企业会计原则改革公共会计制度和预算制度。

近年来,日本通过引入政策评估、建立独立的行政机构等方式,也在以新型公共管理理论为基础逐步进行改革,因为这一理论的广泛实践能够提高行政管理效率、改进公共财政。一些以新型公共管理理论为基础实行改革的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建立起了一个能够有效发挥市场机制和输出控制作用的基本框架。在这些国家中,最高审计机关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调查了部分西方发达国家的最高审计机关在帮助有效实行以新型公共管理理论为基础的改革中的作用,引用了2000~2001年间在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国和美国等地进行的实地调查案例,并分析了日本会计检查院今后的作用。

二、西方发达国家的总体趋势

(一)“以绩效为基础的管理”和最高审计机关发挥的作用

在西方发达国家,自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由于经济增长速度减缓,中央政府的财政状况日趋恶化,这些中央政府不得不强化各种措施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力图重新恢复财政平衡。而与此同时,专注于预算、人事等输入控制的行政管理模式有其自身的局限性,这是人所共知的。鉴于财政状况的日趋恶化以及社会民众要求增加政府服务并使其多样化的呼声,中央政府更需要将有限的资金合理、高效地分配到每一个政策项目上,这一点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为应对局势,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将预算制定、人事管理的决定权赋予了各个政府部门或独立机构的主要负责人。同时,这些发达国家还引入了所谓“以绩效为基础的管理”,一种以提高工作成果、工作绩效为目标的行政管理模式。在这种管理模式下,首先要设定目标,然后根据这些目标对工作绩效进行考核评估。在实行了“以绩效为基础的管理”的国家中,都是议会控制着政府,政府向议会负责。这样一来,为每一政策项目或每个独立机构制定任务目标和定量绩效指标的绩效计划就必须提前提交议会予以审批。绩效计划完成之后,要出具绩效报告,反映实际绩效成果,并提交议会。

政府各部门及独立机构的工作绩效由其进行自我评估,议会要对反映评估结果的预算和其他一些提案进行检查。为了使议会确保“以绩效为基础的管理”能够得到有效的实施,关键是要提高评估的质量以及评估结果的可靠性。为了保证评估结果的可靠性,需要有一个第三方代表议会对以下项目进行检查:1.对每一政策项目是否都明确制定了任务指标;2.是否选定了能够正确评估每个政策项目执行结果的绩效指标;3.是否采取了适当的行政管理措施以便最有效、最高效地实现每个政策项目的目标;4.是否针对不同情况设置了适当层次的绩效指标目标值;5.实际取得的绩效指标目标值是否正确、是否存在偏见。

全文阅读

环境报告审计影响因素

编者按:本论文主要从环境信息类型和披露形式;环境报告审计问题探讨等进行讲述,包括了环境财务信息、环境绩效信息、非独立环境报告-环境财务信息的审计、环境绩效报告的审计问题、审计目标略有不同、审计依据有所变化、对审计人员的要求较高、审计风险相对较大等,具体资料请见:

[关键词]环境信息;环境报告;环境报告审计

[摘要]环境对经济的影响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环境信息逐渐成为人们决策必不可少的信息,而企业的环境报告是人们获得这一信息的主要来源。本文从环境信息类型和披露形式的分析出发,探讨了环境报告审计的有关问题。

随着社会公众环保意识的普遍提高以及政府环境法规的日趋完善,现代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和环境业绩、环境形象的关系日益紧密。对企业的广大关联方来说,环境信息已日益成为他们进行决策所需的信息。为了满足关联方的信息需求,为了更真实、完整地对外披露企业实际财务状况,也为了塑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形象,企业有必要对外披露环境信息。为规范地对外报告环境信息,环境会计作为会计的一个新兴分支正逐渐兴起。

而审计界,特别是对民间审计来说,在理论和实践上对环境报告审计加以研究和探索也很有必要,这是社会发展对审计提出的新的要求。本文试从环境信息类型和披露形式的角度,探讨环境报告审计的有关问题,希望能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一、环境信息类型和披露形式

根据环境会计的实践和有关理论论述,环境信息大致可分为两个方面:环境财务信息和环境绩效信息。

(一)环境财务信息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