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酒店实习生自我总结

酒店实习生自我总结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酒店经营管理》课程教学探讨

摘 要: 目前,酒店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社会对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本文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社会宣讲等方面探讨了《酒店经营管理》的教学模式,旨在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毕业生人才。

关键词: 《酒店经营管理》 教学模式 教学对策

目前,酒店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包括酒店服务意识、服务技能、人员聘用情况等方面。社会对毕业生的要求不断提高,为了顺应当今社会的需求,提出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因此需要不断改进教学模式,培养出更加适应当今社会需要的实用型人才。

1.《酒店经营管理》课程概述

《酒店经营管理》作为酒店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重点向本科阶段的学生讲述酒店管理的基本知识。内容主要包括酒店的起源、发展、定义、特点和性质,酒店业务部门管理、酒店人力资源管理、酒店服务质量管理、酒店营销管理、酒店设备管理、酒店薪酬管理、酒店的前景及发展等。

该课程向本科阶段的学生展示了酒店经营管理的基本框架,使学生对酒店管理有一个全面、多层次的认识,并且具有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成为符合当今社会需求的应用型本科生。

2.《酒店经营管理》教学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综合运用并总结了如下教学模式:

全文阅读

ESA模式在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中的实践与探索

【摘要】以EAS模式为指导,从酒店顶岗实习前后学生技能、社会实践能力和企业评价差异,强调高职院校酒店顶岗实习的重要性,进一步探索酒店顶岗实习教学环节,提出建议。

【关键词】工学结合;酒店管理;实践研究

一、研究方法——ESA模式简介

英国教学专家Jeremy Harmer在20世界90年代,根据“学习要让学生多投入、学习要活动化、活动要交际化”的原则,提出了ESA模式:Engage——投入阶段,即通过不同的活动和方法引起学习者的注意,激发学习兴趣,融入情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Study——学习阶段,是通过课堂活动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课程知识;Activate——运用阶段,指通过练习和活动使学生运用所学语言进行交际。

ESA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只是引导的角色,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此模式以“实践为手段”,这符合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顶岗实习的教学特点和要求。

笔者结合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顶岗实习的实践教学,运用ESA教学模式分析、评价我院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在顶岗实习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探索顶岗实习管理新的思路与方式。

二、工学结合模式在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中的受益应用

(一)学校受益

全文阅读

高职酒店管理人才培育分析

酒店业的快速发展为酒店管理高职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为了培养适应酒店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高等专门人才,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在构建和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2+1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运行

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构建及实行2+1人才培养模式,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初步探索阶段(1999~2005年)

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创建于1999年(1999-09~2005-07为旅游与酒店管理,酒店管理方向;2005-07后改为旅游管理和酒店管理两个专业),同年招收该专业专科生,该专业自创建之日起,就面向基层,面向安徽及长三角地区,按照“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的教学目标,培养酒店企业第一线的经营管理人才和高级服务人才。经过近六年的努力,我们酒店管理专业“2+1”教学改革取得了一些成绩,2005年酒店管理专业被教育厅遴选为“省级教育教改示范专业”,在安徽省及长三角地区内同专业中享有一定的影响。2003年在全院率先推行“2+1”教学改革,先后与浙江开元旅业集团、雅戈尔富宫大酒店、北京龙泉宾馆、北京海博大酒店、苏州山水度假村、宁波凯洲大酒店、余姚太平洋大酒店等单位签订实习协议,建立合作关系。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专业自身要求及酒店行业特征需求,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初步定为“2+1”模式,即两年在校理论知识的学习,第三年进行顶岗实习。这种完整的课程学习阶段+顶岗实习的2+1模式操作较为简单,学生有一个整体学习和实习的过程,深受酒店欢迎,但也存在着理论课程的学习与工作需要结合不太紧密,学生工作实习对课程学习的反馈不够及时,工作和学习相互促进作用欠缺等问题。同时,我们通过对酒店企业和市场调研发现,酒店业有淡旺季的经营规律,旅游旺季酒店服务人员非常紧缺,甚至影响酒店正常经营,这就需要酒店管理专业能够根据这些行业特点来寻求建立自己的人才培养模式。因此,我们对原有的2+1模式进行了调整。

(二)逐步完善阶段(2006~2009年)

在参考国内外先进办学理念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我们积极进行了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形成了知识、能力与素质协调发展,以院“三个结合”为特色的“1234”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即:以高职学生为主体对象,以职业素质和应用技术能力培养为主线(一条主线),以人文素质和职业素质培养为基础(二个基础),坚持走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相结合,培养过程与工作相结合,培养方案与双证书相结合(三个结合)的道路,以最大限度拓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专业延伸力为目标(四种能力),实现受教育者德智体和职业能力诸方面的全面和谐发展。企业参与了育人的全过程;突出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知识教育与能力、素质训练的同步性;注重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为基础,根据旅游业发展的状况,酒店管理专业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2+1”人才培养模式。

经过6年的教改总结,我们“2+1”内涵理解从时间发展到空间,即时间上的“2年在校学习,1年在企业实习”的模式,发展到了空间上的“2年在校学习2种技能(服务技能和单项通用技能)1年在企业学习1种技能(社会能力或市场能力)”的“2+1”新内涵。为了更好地凸现高职的专业特色,我们积极实施“请进来、走出去”的专业办学方略,加强与企业联姻,共建实习基地,拓宽学生就业渠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拓宽校外合作范围,建立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企业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形成订单式教育,我们与全国饭店业集团20强的浙江开元旅业集团共建“开元名都”班,共同培养该专业的学生。2007年我系与浙江开元旅业集团旗下———宁海开元新世纪大酒店签订共同合作的“产学合作”项目,探索订单式人才培养,将学生综合职业素质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全文阅读

酒店管理职业认同感实证研究

一、辽宁省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认同感情况研究

(一)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辽宁省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用整群抽样法选择大学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学生,还有部分被试为刚到酒店工作的实习学生。发放问卷566份,收回有效问卷550份,其中男生158人,女生392人。

2.研究方法

(1)文献法:通过广泛收集文献,了解当前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认同的现状,了解职业认同对学生学习和未来工作的影响。

(2)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比较全面的对被试职业认同情况进行调查。本研究使用的问卷为自行编制的酒店职业认同感调查问卷。该量表包含2个部分:第一部分,个人基本情况(5个项目),第二部分,工作和职业(8个项目,其中第8项目分为29个小项目)。采用团体施测法,当场收回问卷。主试由学生的辅导员和酒店的主管担任。资料分析应用SPSS13.0录入数据,进行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因素方差分析以及相关分析。

(3)访谈法:以前期搜集的资料为基础,逐渐熟悉被试,并进行面对面的交流,通过访谈进一步深入了解被试在职业认同方面的情况。

全文阅读

酒店管理专业实习过程管理探讨

摘要:专业实习是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由于酒店管理专业的特殊性,使得所有的酒店管理专业都对实习这一环节非常的重视,但是实际的实习效果与预期的实习目标之间还是存在较大的差异,本文针对酒店管理专业实习中存在的问题,为酒店管理实习过程管理提供有效的对策,从而实现酒店管理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酒店管理;专业实习;过程管理;管理研究;对策

1.研究背景

酒店管理专业与其他的学科不同,酒店专业的服务实践性非常强,专业学习是学生将所学的基础性理论知识与专业技术知识相结合的一个实践的过程,能不能完成好专业实习会直接关系到酒店管理专业教育质量的关键。也关系到学生将来的社会就业。从某种形式来说,所有的酒店管理专业对专业实习这一环节都是非常看重的,一般情况下,我国的酒店管理院校专业都在在学生在校学习一年左右的时间之后就安排到酒店中进行实习,以此来达到专业实践教学的目的。但是从实习的实际情况来看,实习效果与预期的目标之间还是存在很大差异的。为了发现酒店管理专业实习中存在的不足,为酒店实习的有效管理提供对策,旨在改善酒店管理实习的效果,进一步的提高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水平,培养更优秀的实用型专业人才,最终实现酒店管理专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对酒店管理专业实习的全过程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探讨。

2.酒店管理专业实习成果分析

2.1实习效果

(1)实习对学习专业知识的帮助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只有一小部分的学生认为此次专业实习对学习专业知识是有非常大的帮助的,还有一部分学生认为实习对专业知识是有一定帮助的,还有一部分的学生认为这样的实习对专业知识是没有什么帮助的,总的来说,学生认为有帮助的比例虽然要比认为没有帮助的比例要大,但是二者之间的比例相差不是很大,也就是说,这样的数据对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实习来说是不太合理的。

全文阅读

酒店前台实习150字工作总结

实习是大学生进入职场前调节自我的过渡期,更是大学生培养自身工作能力的磨刀石。下面带来酒店前台实习150字工作总结,欢迎阅览!

酒店前台实习150字工作总结1

回想实习中最累的一天,一大早起床上班要整理前台,上午去客房学做房间、下午做前台的培训学习。前台作为酒店的第一接待部门,是最先对客人产生影响并做出服务的部门。一家酒店的效率以及利润的创造,基本上都是从这里开始的。前台的工作主要分成接待及客房销售,登记入住,退房及费用结算,客人答疑及服务要求处理,电话转接,及飞机票订票业务。另外前台作为客人直接接触的部门,所以客人的很多要求并不会直接向楼层服务员提出,而是选择他们最先接触的部门--前台,因此前台还要作为整个酒店的协调中心进行工作。

酒店前台实习150字工作总结2

实习是我跨入社会进行的一个热身运动。毕业后,我们又迈来一个新的起点。新的旅程艰难又宽广,我们又要迎接新的挑战,实习其实就是把自己学到的知识用到平时实际工作中去,在实习不断磨练自己,增加一些实践经验,从中找出自己不足之处,虚心学习一些实用知识,在实习中不断学习,积累一些经验,我抱着这样的观念和学习的目的,选择了酒店。

实习内容主要是为客人服务,通过几个月的实习,让我深深感受到这是我人生中最幸运的其中一件事,跟随着经理,学会了很多职场上的东西,这个行业比较新颖且前景也好,发展潜力大,我必须要发挥自己的小宇宙,帮助高层管理人员和锻炼自己,争取更大的进步 。

酒店前台实习150字工作总结3

工作是一种美丽,也是一种快乐。当我为客人呈上热情的微笑,听到客人的道谢;当我为客人拿上针线包钉上掉落的纽扣,客人露出满意的微笑;当我们的服务获得客人对酒店的赞许和称道我的内心仿佛吹过春天的和风,温暖惬意。我们的工作是一项美丽的事业,在工作中收获快乐,在微笑中赢得尊重,在实习中体验生活。

全文阅读

高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育创新

酒店业的快速发展为酒店管理高职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为了培养适应酒店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高等专门人才.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在构建和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2+1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运行

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构建及实行2+1人才培养模式,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初步探索阶段(1999~2005年)

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创建于1999年(1999—09~2005—07为旅游与酒店管理,酒店管理方向;2005—07后改为旅游管理和酒店管理两个专业)。同年招收该专业专科生,该专业自创建之日起,就面向基层,面向安徽及长三角地区,按照“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的教学目标,培养酒店企业第一线的经营管理人才和高级服务人才。经过近六年的努力,我们酒店管理专业“2+1”教学改革取得了一些成绩,2005年酒店管理专业被教育厅遴选为“省级教育教改示范专业”,在安徽省及长三角地区内同专业中享有一定的影响。2003年在全院率先推行“2+1”教学改革.先后与浙江开元旅业集团、雅戈尔富宫大酒店、北京龙泉宾馆、北京海博大酒店、苏州山水度假村、宁波凯洲大酒店、余姚太平洋大酒店等单位签订实习协议,建立合作关系。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专业自身要求及酒店行业特征需求,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初步定为“2+1”模式,即两年在校理论知识的学习.第三年进行顶岗实习。这种完整的课程学习阶段+顶岗实习的2+1模式操作较为简单,学生有一个整体学习和实习的过程,深受酒店欢迎,但也存在着理论课程的学习与工作需要结合不太紧密,学生工作实习对课程学习的反馈不够及时,工作和学习相互促进作用欠缺等问题。同时,我们通过对酒店企业和市场调研发现,酒店业有淡旺季的经营规律,旅游旺季酒店服务人员非常紧缺,甚至影响酒店正常经营,这就需要酒店管理专业能够根据这些行业特点来寻求建立自己的人才培养模式。因此,我们对原有的2+1模式进行了调整。

(二)逐步完善阶段(2006~2009年)

在参考国内外先进办学理念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我们积极进行了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形成了知识、能力与素质协调发展,以院“三个结合”为特色的“1234”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即:以高职学生为主体对象,以职业素质和应用技术能力培养为主线(一条主线),以人文素质和职业素质培养为基础(二个基础),坚持走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相结合,培养过程与工作相结合,培养方案与双证书相结合(三个结合)的道路,以最大限度拓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专业延伸力为目标(四种能力),实现受教育者德智体和职业能力诸方面的全面和谐发展。企业参与了育人的全过程:突出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知识教育与能力、素质训练的同步性:注重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为基础,根据旅游业发展的状况,酒店管理专业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2+1”人才培养模式。经过6年的教改总结。我们“2+1”内涵理解从时间发展到空间,即时间上的“2年在校学习,1年在企业实习”的模式,发展到了空间上的“2年在校学习2种技能(服务技能和单项通用技能)1年在企业学习1种技能(社会能力或市场能力)”的“2+1”新内涵。为了更好地凸现高职的专业特色,我们积极实施“请进来、走出去”的专业办学方略,加强与企业联姻,共建实习基地,拓宽学生就业渠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拓宽校外合作范围,建立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企业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形成订单式教育,我们与全国饭店业集团2O强的浙江开元旅业集团共建“开元名都”班。共同培养该专业的学生。2007年我系与浙江开元旅业集团旗下——宁海开元新世纪大酒店签订共同合作的“产学合作”项目,探索订单式人才培养,将学生综合职业素质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三)趋于成熟阶段(2010~2011年)

全文阅读

PDCA在酒店专业实习质量管理的应用

摘要:在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中让学生进入酒店参加实习已成为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主要途径。通过酒店实习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动手能力强,实践技能熟练,其综合素质较高,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但在实习管理过程中学生、学校和酒店等方面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本文在总结保定职业技术学院实习管理问题的基础上,运用质量管理中的PDCA循环法,通过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四个阶段的循环圈,提高酒店专业实习管理的质量。

关键词:实习管理;问题;PDCA循环法

高职院校学生实习是在校企双方联合办学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其实质是产学合作、联合育人,利用学校与社会两种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使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有机结合起来,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理论知识,还增强了专业技能,大大提高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的优势,而且还可以为行业提供可以上班就上岗的高素质人才。但是如何为酒店提供合格的实习生并加强对实习生的管理,也成为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的重要问题。笔者就保定职业技术学院与河北科技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实习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作一些探讨,并运用质量管理中的PDCA循环管理法,通过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四个阶段的循环圈,提高酒店专业实习管理的质量。

一、酒店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社会角色转换不及时。通过对酒店管理专业实习学生的了解发现,学生对实习的认识及准备还是不到位,不能立即接受自己社会角色的转换。主要表现在学生进入酒店实习后,不能立即适应“酒店员工”这个身份,通常还会把自己当做是在校学生,不能正确对待酒店服务工作;还有的学生对实习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学生开始时对顶岗实都充满了好奇与渴望,但在实习过程中却是一种应付的心态。对于部分学生而言,实习是一次能暂时摆脱枯燥的课堂及考试的机会,同时也是一个可以获得薪酬,展现自我的机会,这种思想导致了他们在实习前,过多地关注酒店的环境与待遇,而忽略了实习的根本目的。

2.酒店培养、管理不到位。对实习酒店而言,实习生还不能成为酒店的一名正式员工,所以对于工资、待遇来说,使用实习生可以节省大量的劳动力成本,酒店除了每月支付比正式员工较低的实习工资以外,通常不会为实习生支付“五险”等其他各项费用。这就出现了有些酒店单从经济收益出发,每年都愿意接受一定比例的实习生,把学生视为廉价的劳动力,而忽视了对学生职业综合素质的培养。

3.学校管理、考核不到位。从学校层面来说,学校对酒店管理专业顶岗实习学生的管理存在人员不足的问题,指导老师通常会有较重的教学任务,同时还要负责学生的实习管理工作,有时顾得了这头会忽视了那头,这样会给学生一种学校不关心、不重视他们的错觉。另外,实习酒店主要是在工作期间进行管理,对于8小时工作以外的时间,通常不易把握,所以对学生的管理也会出现空缺。管理上的不到位易造成学生心理上的压力,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对于学生的实习成绩考核问题,有的院校考核标准不太全面,如考核由学校指导老师评定而忽略了学生在企业中的成绩,只重视对实习最终成绩的评定而忽略了学生日常的表现等。

二、PDCA管理循环在酒店实习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全文阅读

旅游管理专业实习出现问题及对策

【论文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酒店实习 出现问题及对策

【论文摘要】我国旅游管理教学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旅游管理实践教学是一个薄弱环节,一直未形成规范,实习效果不理想。目前实习问题仍未引起国内外学者和酒店管理者的足够重视和关注,相关的研究成果较少。本文以郑州大学西亚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开展教学实习为例,探讨了旅游管理教学中实习的基本方式——酒店实习。并着重谈了学生在酒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及针对这些问题学校、酒店双方管理对策。

1.旅游管理专业酒店实习教学现状

1.1 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现状及实习时间安排

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从2001年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现有在校生540人,开设这一专业目的是为培养能系统掌握旅游管理基本理论和知识,具备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能在旅游景区、旅行社和星级酒店及其他相关旅游服务业或部门从事实际工作的高级管理人才。为实现这一培养目标,除理论教学外,专业实践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对于旅游管理专业而言,它强调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实习不仅是巩固专业知识的必要渠道,也是检验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旅游管理专业自2001年开设以来,十分重视专业实习工作(校、系领导和专业老师一直在努力,经过七年的实践,已取得一定成效)。本科专业实习时间为期24周(不含毕业实习),安排在第5个学期;专科专业实习时间为期24周(不含毕业实习),安排在第4个学期,这样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以及自己的不足之处在剩下的学期里有一个查漏补缺得机会。由于旅游企业中旅行社、旅游局、旅游公司、旅游景区等企业可提供的实习岗位少,再加上学校管理困难,旅游管理专业的实习一般都是以酒店实习为主。实习地点在2003年是北京地区及周边的三星级以上的酒店为主,经过八年的实践,现在已发展为以郑州地区为主,北京、上海为辅的四星级以上的酒店。主要实习内容是熟悉餐饮、客房、总台、商务中心等部门的运作和服务技能,其中以餐饮和客房为主。

1.2 旅游管理专业实习教学效果

从2003级到2007级实习情况看,主要取得以下效果:

(1)切实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全文阅读

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摘要:目前,内蒙古财经大学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从制度到操作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体系,但同时还存在课堂实训流于形式、教师实践水平不高、实习效果不佳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学生对专业认可度低、学校管理存在漏洞和企业对实习生定位不准确等方面。

关键词:实践教学 “2+1”教学模式 顶岗实习

注:本文为内蒙古财经大学2011年度校级教育课题《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特色实践教学研究》系列论文

一、我院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发展现状

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专业自2004年招收第一届学生以来,一直致力于实践教学理论与方式的探索,发展到现在,我们从制度到操作都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体系,主要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从理论层面上加强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必须要有理论制度的保障。首先,在2009年和2012年两次重新修订的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方案中,实训教学内容贯穿于各门专业课程的讲授中,实训教学课时分别占到教学总课时的52.03%和52.23%,均高出我院高职教学方案中实训教学课时占总教学课时50%的要求;其次,各门专业课程中的实训内容完后成学生必须上交相应的实训报告,老师经过认真批改,再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专业教师参与制定的教学大纲、编写的教材中均设置了大量的实训内容,充分体现了酒店管理专业教学实践性强的特点。

(二)依托校内实训场所和设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