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计算机软件基础论文

计算机软件基础论文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办公软件教学下计算机基础论文

1当前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办公软件教学的现状

在当前的中职教育中,虽然很多老师越来越重视学生专业技能和计算机技能的培养,使得计算机基础教学在很多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不可否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由于现在很多中职学校的经费不足,在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投入不够,使得学校相应的硬件设施跟不上,使得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时候不能满足学生自主动手操作的需求。此外,很多中职学校不断扩大招生数量,学生的个性差异大,计算机基础呈现参差不齐的现象,这一定程度上增加老师教学的难度。

2提高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办公软件教学

在中职学校教育中做好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办公软件教学的相关工作,提高教学有效性,对于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已是不言而喻,而当前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已经成为了教学发展的障碍。因此,采取措施,优化教学方法,增强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办公软件教学效果成为了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将对其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2.1精心选择教学实例,演示讲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办公软件教学,虽然相对于其他的软件的学习看似比较简单,但是它涉及的知识相对来说比较琐碎。而且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是刚刚接触到计算机,对于办公软件中的一些菜单和操作相对来说要比较困难一些。因此,老师在实际办公软件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向学生演示教学案例的相关操作,让学生对于这些操作步骤有一定的了解。在教学实例的选择上一定要精心选择,因为教材中的例子挺多的,老师不可能全部一个一个讲解一遍,因此,可以从浅显的例子入手,带动学生理论和实践学习相结合,并且采取措施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到Word中的分栏和图文混排的功能时,可以在课前选择好一篇美文当教学实例,如选择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作为排版对象,可以在标题下面插入一幅月光下荷叶田田的图片,图片下面附上用两栏排版的正文。这样当学生打开这一文档时注意力就会被这美丽的画面吸引,引起他们的好奇心理,为接下来的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然后老师可以让学生带着诸如“例文中有哪些排版特色”“这些排版设置是怎么做到的”等问题对例文进行仔细观察,并且对照教材找到答案。最后老师对于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并且对例文的这些排版设置进行演示讲解,加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最后老师要留一点时间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并且要鼓励学生在排版中根据自己的喜好增加元素,使得排版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通过实例演示和讲解增强学生对于Word的相关操作有更深刻的印象和记忆,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2.2布置针对性的任务,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计算机应用的实践性很强,学生如果在学习过程中仅仅掌握了理论知识,但是不进行实际操作演练的话,也很难完全掌握办公软件的使用技巧。因此,老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实践教学这一板块的重要性。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在实践作业的布置上往往就是让学生将教材中的练习做完,使得任务布置缺乏新意,不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老师可以结合节日或者学校活动等因素设计相对具有针对性的任务,这样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完成任务的热情。比如,在适逢节假日之际,老师可以让学生利用所学的办公软件的相关应用技能亲手设计一张电子贺卡,向亲朋好友、老师同学们送去诚挚的祝福和问候。在图片的格式设置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置具有针对性的任务,如让学生尝试设置不同格式的图片,然后对它们进行细心比较,得出它们各自的特点和不同之处。这样可以增强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

2.3注重练习,切实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水平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办公软件教学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因此,老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上机练习的时间,让学生练习在理论课中学到的操作知识。比如,在Excel表格的相关操作中,有些问题很复杂,具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只有加强练习,才能熟能生巧。老师除了在课堂时间要保证学生的实践训练之外,也要督促学生好好利用课余时间勤于练习,将操作技能熟记于心,切实提高自己的水平。

3结语

全文阅读

办公室软件中职计算机基础论文

一、中职计算机基础现存的问题

在中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只是对理论知识的教育,并没有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从而对计算机实践教学有着一定的忽视。要想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操作能力就必须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机结合,才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从而发挥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效果。

二、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方法

办公室软件是计算机基础课程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办公室软件教学对中职院校各个专业的学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利用办公室软件进行方便的学习,而且还能为学生以后的工作提供基础作用。

1.对办公室软件进行一定的演示

在中职院校中由于学生都是刚接触到计算机,对计算机熟练掌握的程度不高,由于办公室软件应用操作较为复杂,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并且还需要经过教师对办公室软件操作的演示对学生进行一定讲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将演示内容制作成视频,能够给学生一种直观的感受,在老师讲课的过程中进行播放。针对学生接受能力的不同,遇到较难理解的地方,教师对视频进行慢放,同时还要详细讲解。这种教学方法较方便,而且还能提高学生对办公室软件的进一步认识,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和学习的效率。

2.对办公室软件进行一定的对比

办公室软件教学是一门公共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办公室软件教学的基本内容是必不可少的。在对计算机最基础的办公室软件教学过程中,根据办公室软件的基本概念,运用对比的方法,将word中的字号、字体进行一定的对比,不仅能够加深学生们对办公室软件概念的理解,而且还能提高计算机基础课程办公室软件教学的质量和学生们学习的效率。

全文阅读

基础教育中的计算机软件技术论文

一、基础教育中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应用前景

基础教育中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应用前景非常的广泛,不仅有广阔的市场需求,更是有对教学实践操作能力提升的现实需求。随着就业市场竞争压力的增加,掌握更多专业性的计算机软件技术能够为学生参与就业竞争提供有力地砝码。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和应用更是现代社会发展的最有效的体现,人们的生活和学习都离不开计算机软件的帮助。在基础教育中将计算机软件的操作作为专门的课程规划已经成为这个社会发展的必然。

二、基础教育中计算机软件技术运用教学实践对策分析

(一)完善计算机软件技术应用课程。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应用在基础教育范围内还没有形成系统化的学科教学,只是在计算机教学中作为一个主要的教学方面。因此,完善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应用课程,将计算机软件作为专门的教学内容,以理论性和实践性的教学活动促进计算机课程教学的改革。不断地丰富计算机软件的教学内容,从基础性的软件应用到实现创新应用领域,为软件应用创造更好的平台,顺应教学改革的发展需求。

(二)提升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应用范围。计算机软件就似乎的应用可以实现和其他基础学科教学之间的融合,在其他学科的教学实践中以计算机软件作为教学辅助工作,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提升对计算机软件应用的重视程度。教学活动的设计可以以计算机软件的应用作为依托,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实践操作巩固学科学习的成果,同时提升对计算机软件技术的使用能力。将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范围不断的扩大,实现对基础教育能力的有效提升。

(三)促进计算机软件技术的操作能力。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应用是实现计算机软件技术开发的前提,在基础教育中存在着很多的可能性,学生在学习和操作过程中可以发现更多的使用问题,为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开发提供更多的有效建议。同时计算机软件技术的操作能力更是实现计算机技术推广的重要手段,计算机技术的普及是整个社会进步发展的现实需求。社会想要实践长远发展必须要提升计算机软件在全社会的应用程度,不仅仅在基础教育范围内,而是作为全社会成员必备的一项技能进行培养。

三、结论

综上所述,基础教育中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一方面为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以计算机软件教学实现对学生技能的拓展。另一方面,通过计算机软件技术的教学能够提升教学的专业化水平,通过科学的系统化的教学平台的设计实现为基础教育提供良好的网上平台,提升教学的质量,满足更多的教学实践需求,实现基础教育的现代化发展。

全文阅读

软件学院学科基础课程改革探究

摘要:针对软件学院两年制软件技术人才培养学时短、学生难以全面掌握学科基础内容等问题,研究并实践了综合性计算机学科基础课程改革方案。基于《计算机技术概论》课程建设实践,阐述了综合性计算机学科基础课程《计算机技术概论》课程的建设思路、实施方案和效果,包括课程整合方案、课程内容改革、配套教材建设、教学实施效果总结等。

关键词:学科;基础课程;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TP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文章编号:1672-7800(2013)012-0174-02

作者简介:车战斌(1964-),男,博士,中原工学院软件学院院长、教授,研究方向为软件工程、SOA、软件技术教育;韩玉民(1963-),男,中原工学院软件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软件工程、多媒体技术、Web应用。

1课程改革背景

二年制专科软件职业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目的是针对软件人才的当前需求,快速培养实用型、工程型的软件蓝领人才,加速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

二年制软件职业技术教育特点是学制短、课程安排紧、实践性强,其特点决定必须要设立全新的课程体系和培养模式,特别是由于学制短,一些传统的计算机专业课程没有足够时间专门开设,例如数字逻辑、操作系统、计算机组成原理、汇编语言、编译原理等,虽然高职高专软件技术等专业学生不要求全部学习上述课程,但要成为一个合格的软件技术人才,上述课程的基本知识则应必须掌握或了解。因此,如何对传统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快速掌握应知应会的计算机学科基础知识,是软件学院努力改革和实践的主题。为此,许多软件学院都开设了《计算机技术概论》或类似的综合性基础课程,课程内容综合性强,主要介绍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是高职高专软件技术及相关专业课程的前导基础课程。该课程强调基础和应掌握知识的全面性,为后期的软件开发学习打下基础。

笔者所在软件学院针对两年制软件技术及相关专业培养的特点,对课程体系进行大胆改革,将传统的数字逻辑、计算机组成原理、汇编语言、操作系统、编译原理等学科基础课程科学整合为一门综合性、全新的《计算机技术概论》课程。《计算机技术概论》课程建设2006年开始,2007年立项为中原工学院教改项目,同时进行《计算机技术概论》教材配套建设,并立项为中原工学院2007年教材建设项目,目前课程建设和配套教材建设都已完成,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全文阅读

高校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模式初探

摘要: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作为高等院校非计算机专业的公共基础课,是大学生进入大学后的第一门计算机基础课程,其重要性不容置疑。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该课程目前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作了分析,对高等院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新的教学模式作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改革;计算机应用水平;教学模式

基金项目:沈阳市社科联项目(sysk2013-10-04)

在当今信息社会, 计算机文化已经渗透到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已成为各学科发展的基础,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熟练操作已成为人们立足于社会的基本技能。

在高等院校中,计算机课程已成为课程设置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计算机文化基础是面向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公共基础课程,是大学新生的计算机入门课程。学生通过该课程理论教学和上机实验教学的学习,初步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了解并掌握数据结构、数据库设计和软件工程的基础知识,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Internet的基本应用,并能熟练运用Windows操作系统和Office等应用软件解决实际问题,为后继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满足社会对计算机技术应用技能的基本要求[1]。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存在一些不容忽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1. 课程现状

计算机文化基础是高校非计算机专业的必修公共基础课程,由理论教学和上机实验教学组成,理论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基础、多媒体技术与应用、算法与数据结构、数据库设计基础、软件工程基础、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计算机信息安全等。上机实验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基本操作与Windows操作系统、Word文字处理软件、Excel电子表格制作软件、PowerPoint演示文稿制作软件、Photoshop CS图像处理软件、Flas制作软件、Dreamweaver网页制作软件、SQL Server数据库管理系统、Internet基本应用等。

计算机文化基础的理论教学内容涵盖面广,专业性强,重点难点很多,在较少的学时内,理解和掌握起来都有一定难度。而上机实验教学由于学时所限,是由上机指导教师安排选做其中的几个实验。理论教学和上机实验教学的内容联系不大,各自独立,可以不是同一个教师上课。但理论教学成绩和上机实验成绩共同构成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成绩。

全文阅读

大学计算机实践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策略分析

摘要:目前各行各业广泛使用计算机技术,计算机实践教学成为大学计算机课程的主要内容,要求学生能够全面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熟练操作计算机。本文将在对大学计算机实践教学管理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大学教学;计算机课程;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3) 01-0268-02

大学计算机实践课程,要求在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的基础上,熟悉系统、软件硬件、网络计算、系统安全维护、多媒体软件应用等实践操作技术,鉴于目前存在的实践教学管理问题,我们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组合,以提高实践教学管理的实用性。

1 大学计算机实践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

由于教学资源的不足,大学计算机实践教学管理较为笼统,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目前存在以下几方面的主要问题:

1.1 理论课和实践课的衔接问题

大学计算机教学,理论课程占了很大的一部分,而实践课程没有建立在理论课程的基础上,存在严重的脱节问题。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教学顺序是先理论后实践,前者的课程数多于后者,而且教学的地点不一样,学生很难将理论课和实践课自然地衔接起来,甚至有的学生认为实践课程附属于理论课程,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譬如Office办公软件的教学,先让学生学习一大堆的理论知识,然后再开展实践教学,学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全文阅读

大学新生计算机基础分层考试结果分析及启发

摘要:对计算机分层考试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的主要结论包括:取消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不合适的;大学新生对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非常欠缺;虽然大学新生对Word和PowerPoint等办公软件有一定程度的掌握,但对Excel这一重要的数据管理软件缺乏了解,没有形成数据管理的基本概念。建议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重点加强计算机基础理论、数据管理和多媒体软件操作等方面的学习。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分层考试;分析;启发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6-0273-03

一、背景

计算机基础作为大学新生计算机知识的入门课程,在建立计算机的基本概念、训练计算机的基本技能以及丰富计算机的基础知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着诸如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教师认识不统一,以及学生水平差异而造成的分层或分类教学等问题。由于我国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各个高中阶段学校的重视程度不同、以及学生个体差异等原因,大学新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具有显著的不同。实施分层教学是提高计算机基础教学质量的必要途径。

因此,2013年我校组织了的新生计算机基础分层考试,从考试结果中准确掌握大学新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现状,据此设立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并规划相应的教学内容,从而建立大学计算机基础分层教学体系。本文重点就计算机分层考试结果进行分析,并给出一些重要结论。

二、题目设置

本次分层考试采用计算机题库方式进行,设置了三种题型,分别为单选题、填空题和操作题,总分为100分。其中,单选题和填空题侧重于考察基础理论,主要包括计算机硬件基本结构、数值编码及二进制运算、操作系统基础知识和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等,总分为25分;操作题主要考察Windows操作、Word操作、Excel操作和PowerPoint操作,总分为75分;其中,Windows操作部分占25分,Word操作部分占20分,Excel操作部分占15分,PowerPoint操作部分占15分。

全文阅读

谈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的基本要求

摘要:课程教育的改革给职业学校的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计算机是集知识和技能于一体,实践性非常强的一门学科。对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指出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的基本要求,从四个方面:概论、课程性质和任务、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实施与考核论述了教学的基本要求,并且综合其他研究分析得出如何达到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基本要求的策略。

关键词: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基本要求;策略

怎样落实高职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育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如何使职业学校的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是一个值得长期研究、分析的主题。职业学校的教育目标是培养社会适用性、实用性人才。职业学校的计算机教学的基本要求一般分为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实施与考核三部分。在我们了解基本要求的情况下,更重要的是对教学基本要求的认识与实践。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从专业的角度来讲,计算机专业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简称。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一般分为三个类型,五个方向。科学解释是:科学型,即计算机科学方向;工程型,即计算机工程与软件工程方向;应用型,即信息技术与信息系统方向。文科生的计算机教育一般是广义上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育,是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术,未进行深入研究。职业学院的文科生一般只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针对职业学校的教学目标,教师必须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同时,必须按照程序进行,一步一个脚印,为计算机的教学打好坚实的基础。

1.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

全文阅读

关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探析

摘 要: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和发展,计算机在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对人类最基本的要求。《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是在校大学生的一门公共必修课,是一门融理论、技能、实训于一体的课程,其教学活动不单单是让学生仅仅掌握一些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这个工具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 计算机应用; 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G42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1)07-0097-01

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应用基础在全球范围内日益广泛,当今社会信息化技术正在快速发展,信息技术的作用也越来越大,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对人类最基本的要求。计算机应用技术教学活动不单单是让学生仅仅掌握一些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成使用计算机这个工具的能力,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促进学生各项能力综合发展。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在校大学生的一门公共必修课,是一门融理论、技能、实训于一体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在信息化社会中工作、学习和生活所必须具备的计算机基本知识与基本操作技能,系统地、正确地建立计算机相关概念和微型计算机的操作技术;熟练地掌握在网络环境下操作计算机及常用应用程序的使用方法;具备在网上获取和交流信息的能力,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和掌握计算机知识和技术打下良好的基础。

为了实现这个教学目标,在实际教学中,我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一、《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教”

在我国,最早提出具有现代教学意义的“一体化”教学思想的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他说:“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不在做上用工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就是将理论教学内容与实习实训教学内容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把理论教学搬进实习实训场所这种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可使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训练紧密结合,使教学时间和教学设备的利用率大大提高,使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学生更有兴趣学习。这种融理论、实践于一体的“教、学、做”教学模式,目前已越来越多地运用到高校特别是高职院校的教学实践中。

全文阅读

软件设计能力培养模式与实践

摘要:为加强学生软件设计能力,本文对计算机专业软件设计能力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对教学内容优化,构建新型四层递进式课程体系;强化实践能力培养,构建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在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软件设计开发能力上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

关键词:软件设计能力;内容优化;实践教学

一、优化教学内容,构建新型课程体系

1.优化教学内容。计算机软件技术应用领域广泛,知识更新快,实践性强,既要求扎实而广博的理论基础又要求良好的实践动手和自我学习能力。针对这一特点,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为基础,以基本素质和工程能力培养为主线,以面向信息领域市场、面向区域经济建设为需求,坚持“基础、应用、实践”的原则,突出软件开发与设计的能力培养,在专业教学中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大幅优化设计。在基础能力方面优化了程序设计基础课程,新增了算法分析与设计、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课程;在软件设计高级理论方面优化了软件工程课程,新增了软件测试与质量保证、软件体系结构与中间件技术课程;在综合实践应用方面新增了Java程序设计、系统集成与项目管理、xml与电子服务课程。通过一系列教学内容的改革和优化,兼顾了软件设计理论的深度、广度和实用性,更加符合以软件设计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主线要求。2.构建新型四层递进式课程体系。软件设计和开发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人才能力培养的核心和基础。通过深度剖析计算机软件设计能力的培养特点,总结以往教学经验,以培养学生软件设计能力为核心,构建了从程序设计基础到软件开发综合实践的四层课程体系,每层都有相应课程群以及阶段性培养目标。(1)基础理论层。以计算机导论、操作系统、数据结构、编译原理、计算机组成原理为核心课程群,目标是奠定计算机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2)基础训练层。以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与算法等为核心的课程群,目标是打牢程序设计基本能力,并初步掌握面向对象软件设计方法。(3)高级理论层。以软件工程、软件测试与质量保证、软件体系结构与中间件技术为核心课程群,目标是系统掌握软件体系结构、软件设计开发和软件项目管理的理论知识,为高级应用实践打下坚实基础。(4)综合应用层。以系统集成与项目管理、xml与电子服务、Java程序设计为核心课程群,目标是面向应用,全面提高软件项目设计开发的综合能力。四个层次之间环环相扣、互为基础、由低到高、循序渐进,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软件理论素养和扎实的设计开发功底,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合格的IT人才。3.强化实践能力培养,构建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良好的软件设计能力不仅需要深厚的理论基础,也需要较强的实践功底。鉴于计算机软件技术具有实践性强、知识更新快的特点,我们设计了立体化三层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基础训练层、综合训练层、实践应用层。(1)加强课内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基本编程应用能力。基础训练层是由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Java程序设计、编译原理和操作系统等课程的课内实验组成。在课程实验设计中加大了综合设计类实验的比例,减少了基础验证性实验比例。其中基础验证性实验与课堂讲授同步,加深对某个知识点的理解,紧跟老师引导完成练习。综合设计类实验对多个知识点进行综合训练加深对课程内容的整体认识,还需要提交实验报告。注重综合设计能力的培养。综合训练层是由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和软件工程等课程的课程设计组成。通过设计小型综合项目,培养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课程设计的实施分为开题、系统设计、编码实现、系统测试、系统评价与验收,提交课程设计报告。要求分组完成,最后答辩评分、评优。我们对课程设计考核进行了改革,制定了具体的课程设计考核制度与考核方法,将课程设计考核变为答辩方式考核,包括小组答辩和年级优秀课程设计答辩两个过程和层次进行。(2)引导课外实践,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实践应用层是由各类大学生竞赛活动、大学生SRP训练项目、大学生创新计划、毕业设计、教师的科研课题、工程实训和软件开发小组等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为依托。通过各类竞赛,激发学生对软件设计的兴趣和主动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大学生创新计划、大学生SRP训练项目和毕业设计,培养和锻炼软件设计开发能力。

二、小结

围绕计算机基础、程序设计基础主线展开教学,使学生能够具有扎实的基本功,为高层次人才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对相关的课程进行整合,形成课程群,突破学期、授课教师、课程各自独立的局限,实现总体设计、综合布局、交叉穿插、协同配合的新模式。

参考文献:

[1]谢中科,肖增良.程序设计系统化思维培养模式的探讨[J].计算机教育,2014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