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计算机课程设计总结

计算机课程设计总结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最新计算机课程设计工作总结范文

课程设计是每一个大学生在大学生涯中都不可或缺的,它使我们在实践中了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实习又是对每一位大学生所学专业知识的一种拓展手段,它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不仅开阔了自己的视野,增战了自己的见识,也为我们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是我们走向以后走向工作岗位的奠基石。

一、实习目的

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及网络通信协议的管理和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计算机系统。

针对于此, 在经过相应的课程如《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等课程的系统学习之后,可以说对计算机网络已经是耳目能熟了,所有的有关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结构体系,我都基本掌握了,但这些似乎只是纸上谈兵,倘若将这些理论性极强的东西搬上实际上应用,那我想我肯定会是无从下手,一窍不通。自认为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计算机网络理论知识在这里只能成为空谈。于是在坚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下,认为只有把从书本上学到的理论应用于实际的网络设计操作中去,才能真正掌握这门知识。

二、实习的过程

计算机网络的设计是一个要求动手能力很强的一门实践课程,在课程设计期间我努力将自己以前所学的理论知识向实践方面转化,尽量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课程设计期间能够遵守纪律规章,不迟到、早退,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的许多不足之处。

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我一共完成了11个实验,分别是1.制作直通电缆和交叉utp、2.交换机console口和telnet配置、3.交换机端口和常规配置、4.虚拟局域网vlan配置、5.路由器console口 telnet配置方法和接口配置、6.路由器静态路由配置、7单臂路由配置、8.动态路由协议配置、9.ppp协议配置、10路由器访问控制表(acl)、11.网络地址转换(nat)。

在制作直通电缆和交换utp的实验中,我起初不能完全按照要求来剪切电缆,导致连接不通,后来在同学的帮助下,终于将实验完成。

全文阅读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实验教学探讨与实践

摘要:针对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理论性强,抽象,学习难度大等问题,阐述对该课程实验教学环节的教学设计以及实践措施,探讨使课程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具体实现方式。从实验课程的理论教学内容的设置、实验教学内容的设置,实验教学过程的设计以及实验教学方法等方面,对实验课程的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介绍,并结合实验教学的效果进行了归纳总结,以期为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的教学提供指导。

关键词: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教学;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09-0160-02

Discussion and Practice on the Experiment Teaching of the Course of Principle of Computer Organization

LI Ling-hua

(College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Dalian Nationalities University, Dalian 116600, China)

Abstrac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of the course of principle of computer organization, such as the strong theorization, the abstractness and the great difficulty to learn. To solve those problems, the teaching design and practice measures in the experiment teaching of the course are stated, and the implementation to closely combine the theory and the practice of the course teaching is explored. The contents and teaching methods of the experiment course are introduced from the aspect of the setting of the theoretical teaching content, the setting of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content, the design of the experiment teaching process, and the method of the experiment teaching. And it is summarized combined with the effect of experiment teaching in order to provide guidance for the experiment teaching of the course of principle of computer organization.

Key words: principle of computer organization; experimental teaching;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process; teaching practice

全文阅读

怎样上好信息技术课程的计算机实验课

摘要: 本文从实验课计划和提纲、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实验课的实施和总结等几个方面介绍了怎样上好信息技术课程的上机实验课。

关键词: 信息技术课程 实验课

信息技术课程不但涉及范围广、理论性强,而且还有较强的实践性。理论和实践是紧密相关、相辅相成的,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加强对理论的理解。特别是近年来信息技术领域的高速发展,要求信息技术课程的计算机实验课在教学计划中所占的比重相当大,例如,高一信息技术教学计划中必修课总课时数是60,其中理论课24课时,计算机上机实验36课时。由此可见,信息技术课程的计算机实验课是信息技术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开设计算机实验课,就是给学生一个理论和实战相结合的机会。学生在实验中必须亲自动手操作,来加深对计算机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计算机是怎样操作、如何运行的。通过上机实验让学生掌握演示和操作软件,了解它的特点和作用,逐步熟悉和掌握软件的功能及使用。起初是Office 2000办公软件的使用还简单,然后是多媒体信息的处理加工、平面图片处理、动画设计就开始要复杂,最后还有程序设计等课程,学生在实验中要自己编写程序,在计算机上进行编辑处理,程序调试和运行,从中可以发现问题,改正错误,学习编程的经验,最终获得所需的结果。因此,如何开好信息技术实验课,对促进学生掌握理论知识,提高实践动手能力有积极的作用。下面我们从几个方面来讨论怎样上好信息技术课程的计算机实验课。

1.完善的实验课计划和提纲

上机实验计划是实验课的总体安排。包括实验题目、时间、地点、课时分配、实验次数,硬件和软件环境等内容。以便任课老师和实验室管理人员之间能够很好地配合,提前安排上机实验的有关事项。每一次上机实验都要有实验提纲。实验提纲格式为:

(一)实验题目

(二)实验目的

全文阅读

机械零件课程设计的“分步教学法”探析

摘 要:机械零件课程设计是检查工科类学生综合知识掌握情况的重要教学环节。课程设计的目的是使学生能综合运用在机构与机械零件以及相关课程所学到的知识,学会使用设计资料、手册,培养初步的机械设计能力。

关键词:机械零件课程设计 教学方法 教学效果

机械零件课程设计是工科类中等专业学校学生第一次比较全面地运用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生产实践知识,并借助设计资料、标准、规范和一些经验数据进行的综合设计训练。机械零件课程设计是一门实践教学课,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设计思想,让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一般方法,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通过学习,最终让学生掌握一般机械传动装置、机械零件的设计方法及设计步骤,同时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训练,例如计算、绘图、熟悉和运用设计资料(手册、标准、图册和规范等),让学生了解、掌握常用机械零件、机械制图、机械传动装置、简单机械的设计过程和实施步骤。

机械零件课程设计的课题很多,而选择带式运输机的设计计算为零件课程设计的典型题目,其难易程度符合工科类中等专业学校教学大纲的要求。内容包括电动机功率及类型的选择、带传动和齿轮传动的设计计算、轴和键的设计计算、轴承的选择和轴承寿命的计算以及减速箱的结构和附件的设计等。就课题的工作量来说,除上述内容外,学生还需完成减速箱的装配图和部分零件工作图。对于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均不足的中专学生来说,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圆满完成以上任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来指导学生,以较高的效率完成这一设计工作呢?笔者认为,采用“分步教学法”(即一看、二讲、三讨论、四总结、五答辩),指导学生进行机械零件课程设计,可以较好地达到预期目的。

一、看

要进行机械零件设计,必须认识设计对象。鉴于机械零件设计一般安排在下厂实习以前,学生现有的实践经验不足,因此必须由指导老师带学生到实习工厂进行一次减速箱的现场拆装,使学生对减速箱的组成、类型、结构、附件和作用以及机械传动装置有一个完整的感性认识。若条件许可,教师最好一并介绍几种外形各异、采用不同类型传动方式的减速箱,以开阔学生视野。

二、讲

全文阅读

EDA技术应用于计算机组成与结构实验教学

【摘 要】计算机组成与结构实验课程是计算机专业以及相关专业学生要学习的一门必修课程,在这门课程中应用EDA技术进行教学,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计算机组成与结构课程的理解,也将有利于提高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创新的综合设计能力。正是符合了该课程的预期目的。

【关键词】计算机组成与结构;EDA技术;实验;应用

计算机及其相关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除了要对理论知识加以了解,更重要的是要提升自己的动手能力。计算机组成与结构实验教学,就是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必修课,通过课程设计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可以起到拓展知识的作用。

一、EDA技术概述

EDA也就是电子设计自动化,EDA技术的发展经历了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计算机辅助测试以及计算机辅助工程。EDA技术的工具就是计算机,在EDA软件平台上,设计者常常用硬件描述语言HDL来完成具体的课程设计文件,然后再在计算机平台上自动完成逻辑编译、分割、优化、布局、仿真等多个步骤。

EDA技术最大的优势在于用软件的方法来实现硬件的实际功效。一项设计最重要的部分是仿真和调试,采用EDA技术进行设计时,从设计的高层次上对设计进行全局纵览,有助于早期改造结构设计上的毛病,避免工作量的增加,也可以减少进行逻辑功效仿真的工作量,增加设计的成功率。

二、将EDA技术应用于计算机组成与结构课程设计

计算机是一个典型的复杂数字系统,如果在计算机设计系统开发中加入EDA技术的软硬件设计平台,不仅可以提高系统设计与调试的敛率,也可以节约硬件开发成本,缩短设计周期。因此在计算机组成与结构的实践教学中,要不断提高学生利用现代化的电子技术手段进行设计的能力。当然,EDA技术将成为计算机组成与结构实验教学的发展方向。

全文阅读

“计算机组成原理”中设计性环节的教学探讨

摘要:本文通过教学实践证明,在原理教学过程中引入设计性环节,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计算机组成和工作原理的理解,同时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关键词:计算机组成原理;设计性环节;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913(2007)08-0003-03

1 引言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承前启后、承上启下的核心专业基础课,由于涉及知识面广、内容多、更新快,学生在学习该课程时,普遍觉得内容抽象、难于理解。为了最大限度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对计算机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有一个清楚的了解,我们开设了配套的设计性实验环节。通过亲自设计计算机的各个关键部分,学生可以进一步融会贯通理论教学内容,提高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设计性环节也为后续课程“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的开设打下良好基础,将理论课和实验课的教学内容更好的衔接,对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本文主要介绍在“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中设计性环节的教学实践工作,希望能对同行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2 设计性环节的内容

全文阅读

“计算机组成原理”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摘要:“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各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在专业课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文介绍我校在“计算机组成原理”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教学内容、改革实验教学环节等几个方面的实践与探索,为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计算机组成原理;精品课程;课程建设

“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主干硬件专业基础课,它的先导课程包括“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和“汇编语言”;后续课程有“计算机体系结构”、“计算机接口技术”、“单片机”等过渡课程,关系较为密切的课程还有“操作系统”、“嵌入式应用开发”等,如图1所示。

图1“计算机组成原理”基础课程关系

由图1可见在这些涉及到硬件较多的课程中,“计算机组成原理”是最主要的课程,在一系列软件、硬件课程中起着承上启下和支撑作用,是所有后续硬件专业课的基础和支撑,教学内容也在计算机整个课程体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的主要教学任务是要求学生能系统地理解计算机硬件系统的逻辑组成和工作原理,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硬件结构的分析、应用、设计及开发能力。它既有自身的完整理论体系,又有很强的实践性。该课程具有知识面广、内容多、抽象枯燥、难理解、更新快等特点。因此,如何把握课程的主线和重点,使学生扎实掌握计算机系统各部分的工作原理,牢固建立整机概念,同时强化硬件实

践,培养创新理念和创新能力,成为建设该精品课程的重点。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首要任务

精品课程建设的关键是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师资素质的提高。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对课程建设来说至关重要,是实现本科教育培养目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一方面,我们积极参加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积极组织和鼓励教师自觉结合教育教学改革中所遇到的深层次问题进行教学理念、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的研究,努

全文阅读

计算机组成与结构金课建设的研究

摘要为了提高计算机组成与结构课程的教学质量,本文从课程资源、教学手段和课程考核方式等方面对该课程进行研究和改革,建设了面向线上线下教学的混合式的金课教学体系。同时本文对实验教学体系进行了重新设计,将传统的在试验箱上进行的验证型实验改成了基于EDA平台的设计型实验,构建了完整的课程实践系统。三年的教学实践表明,学生的学习成绩取得了较为明显的进步,说明此方法适用于目前绝大多数计算机类专业的教学,具有一定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金课建设;混合式教学;课程体系

1引言

随着计算机相关技术的发展和普及,高校的教学方法也在进行着变革,尤其是近几年受疫情的影响,传统线下教学已经无法满足教学需求,全国乃至全球都在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如何在这场教学方式的变革中,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是每一位高校教师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1]。《计算机组成与结构》课程是计算机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在人才培养体系中具有种举足轻重的地位。将其建设成一门有深度、有难度、有挑战度的“金课”,脱离“水课”,对于本专业来说,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2]。本文在充分研究本课程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针对计算机类专业学生普遍存在的学习兴趣低下、硬件基础薄弱、理论实践脱节等问题[3],设计了基于“五感”的教学法,改革了实践教学体系,并完善了混合式教学资源库,充分利用教学平台优势,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采用多元课程评价系统[4]。经过3年的建设与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获得了学生的一致好评。

2课程建设过程与实践

“金课”的建设主要围绕“两性一度”来展开。为了达到此目的,本文在实践教学体系、完善教学资源、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和采用多元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相应的改革。

2.1实践体系教学方式

本课程自2020年进行实践教学的全面改革。在此之前,实践一直采用在试验箱上进行。由于试验箱的组件已经设计好,因此学生只能按照厂家提供的电路图,进行验证性的实验。以运算器实验为例,学生只需输入对应的数据,设置好控制端口,查看运算结果是否正确即可,无需了解运算器的硬件组成结构与工作原理。这样会导致学生对运算器缺乏深入的了解。针对这种情况,将实验课的纯硬件验证性改为软件仿真+硬件验证的实验模式,即在EDA(Electronicdesignautomation)平台上进行计算机硬件体系各组件的设计。实验课程中,根据课程的内容,学生自行设计出对应的组件。例如在进行运算器的讲解后,在授课教师的带领下,学生自行设计8位或8位以上的运算器,实现多种算数逻辑运算。确认仿真无误后,再将整个设计下载至FPGA(FieldProgrammableGateArray)开发板中验证。根据本课程的内容,可以分为五个小实验,分别运算器、存储器、程序计算器、微程序控制器和四节拍脉冲发生器。这五个小实验各自独立,又相互关联。实验以运算器为核心,将设计好的各组件依次接入运算器[5],最终形成一个简易单且完整的,具体结构可参考图1.整个实验过程,紧扣理论教学内容,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真正做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加深理解,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5-6]。

全文阅读

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方法探讨

摘要: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必修基础课之一就是程序设计,学生们通过程序设计课程的理论知识学习,能够运用计算机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同时还培养了其缜密的计算机逻辑思维能力,为之后众多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基础。所以,各大高校利用现有的资源和设施配制,并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改进,从而完成教学目标,增强计算机课程教学质量。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方法

1引言

大学期间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课之一《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旨在培养大学生基础的计算机技能,以便于以后计算机课程教学的方便实施和讲解,因而计算机基础程序设计课程是计算机专业学生所必须掌握的一门理论课。计算机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重点在于其实践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实践,学生可以清楚自己的不足和所不理解的知识点,老师也能了解学生对于程序设计这门课的掌握情况,进而方便老师进行教案设计,为下节课讲解提供依据[1]。计算机课程所重视的应该是创新,但现在各大高校计算机课程却都以理论知识验证为主,形成重验证轻创新的偏差学习,难以激发大学生学习热情,且在程序设计上没有重大突破,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潜能并没有被发掘。教学新课程改革以来,关于计算机的课程设计正逐渐转向正常,学生的创新意识正不断被发掘和刺激。以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和积极主动参与能力为目标,进行计算机程序类设计课程的教学探讨[2]。

2当前程序设计类课程的教学情况

2.1计算机软件开发系统庞大学生容易失去信心

例如Java技术中所包括的技术规范范围复杂且庞大,在实际运用中也受到众多条件限制,大学生必须付出更高的学习成本来进行技术规范的理论学习。然而若真正意义上进行程序设计,又感觉理论知识的学习无法与实际贴合,力不从心,失去信心。

2.2严重缺乏学习兴趣、主动参与性较差

全文阅读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计算机系列课程体系改革研究

【摘 要】分析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客观需求,针对本校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计算机系列课程体系内部结合不紧密、知识面广而不精的问题,从特色专业建设过程中试点班的教学实际情况出发,提出夯实软硬件核心基础、加强同类别课程衔接、拓展系统综合应用能力的教学观点,在该专业计算机系列课程体系适应性改革方面进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进程调整、教学方式创新等多项工作,取得了初步的改革成效。

【关键词】测控技术与仪器 计算机 课程体系 试点班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1)11-0009-02

目前,我国高等学校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改革的各项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其中学科内部及学科之间课程体系的优化整合是本科专业建设和改革最为关键的工作。[1~3]考虑到专业特点和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结合计算机课程平台教学的实际特点,我们对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计算机系列课程进行了大幅度改革,并对特色专业建设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试点班实施。本文从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知识的基本要求、计算机课程体系改革的具体方案及实施效果三个方面介绍了试点班的改革与实践经验。

一、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对计算机技术的基本要求

测控技术与仪器本科专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专业,涉及机械工程、光学工程、电力电子学、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控制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等一级学科,其中计算机系列课程的教学主线大体为: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反馈控制,主要内容包括:在硬件方面,要求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包括主流CPU结构与原理(有取舍、有侧重地学习X86、单片机、PLC、嵌入式、DSP、FPGA中的一到两种),存储器组织,总线结构,读写时序,常用基本接口电路,常用输入输出设备等。在此基础上能够完成常用的信号输入输出通道的硬件电路设计。在软件方面,要求掌握基本汇编语言、C语言、数据结构的基本知识、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在底层,要求能够编写驱动程序完成数据输入输出与数据传输,应用层要求能够完成数据的简单计算处理。在达到软硬件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各种流行的数据传输总线、协议及链路,能完成数据的传输、显示、打印的硬件通道设计;可进一步掌握面向对象的编程、可视化编程、网络化编程方面的软件程序编写,实现仪器的虚拟化、智能化、网络化。

改革与实践的总体思路归纳如下:以学生最终能够应用乃至设计完整的计算机测控系统(包括硬件电路与软件程序)为教学目标,从简到繁、从易到难、从基础到应用,分阶段、分步骤,硬件电路与软件设计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实践锻炼相结合,多个学期连续不断线教育与短期集训相结合,课内教育与课余兴趣小组活动相结合,由多个任课教师分成小组,分工配合地实施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

二、计算机课程体系改革具体方案

全文阅读